重庆市八中2023届高三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题及答案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①此前的研究中,众多学者支持“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是普遍存在的”这一观点。基于前人研究成果的动态发展,此次研究结果显示: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不是历史某个阶段的产物,而是稳定、持续地发展着的;同时,偶像崇拜是普遍存在的文化现象,不是青少年群体特有的行为。不过,青少年偶像崇拜现象在特定的历史阶段、特定人群中有不同的表现。
②偶像崇拜根本上源于内心需求。研究发现,周围人的态度会影响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表现,但并不能决定其崇拜行为。青少年偶像崇拜的起始受他人或环境影响大,是个体选择和周围影响的综合结果,但其结束受自身原因作用更多。
③互联网带来的每个社会人的解放,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行为的具体表现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在互联网环境下,青少年与偶像的接触性活动增多,与其他崇拜者交流、与偶像交互、为偶像宣传,构成了新的偶像崇拜方式。
④互联网的普及,促使更多的“后台”信息得以展示,“偶像”成为青少年可“触及”的目标。自媒体的产生,使媒体集团严密把控偶像宣传的局面产生松动,更广阔的渠道带来更丰富的信息,每个人都成为媒体终端的组成部分,青少年崇拜者也得以从中获取更多的信息,并更多地与偶像进行直接的互动。
⑤在互联网繁荣之前,整个人类社会的交际圈是相对封闭的,尤以青少年的交际圈为典型。青少年受限于自身的行动能力,活动范围受地域限制严重。而互联网带来的人际解放,使青少年的择友从“选择题”变为“填空题”,由此形成的自由的群聚是“志趣相投”的发展,从社会解放的角度而言,无疑是社会良性发展的表现。
⑥随着自媒体的发展,互联网环境中的偶像传播生态阵地,已经从由杂志、记者把控要害的传统时代,转入到在“版主”“粉头”带领下的群体宣传时代。青少年在偶像崇拜活动中,不只扮演着末端消费者的角色,而且成为媒体生态圈中重要的一环。
⑦青少年偶像崇拜因互联网带来的一系列变化,一定程度上改变了青少年自身所处的人文环境。近些年来,与青少年崇拜者近距离接触的人群,对于偶像崇拜现象的接受度已经显著提高,这一方面得益于整个社会开放性与容纳性的发展,另一方面必然受到了崇拜者本身行为转变的影响。在网络环境下,青少年的偶像崇拜活动已经不仅是一种消费行为,其对崇拜者能动性的激发,创造力的塑造,责任感的培养,甚至优于传统校园氛围下的素质教育,这是网络环境下偶像崇拜行为由个人向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⑧已有的诸多研究都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偶像崇拜是普遍存在的现象,甚至不分年龄、国家、地区与时代。值得深思的是,到目前为止,很多研究仍然将崇拜偶像的青少年进行特异化处理,例如调查研究中出现“走火入魔”这样具有倾向性的词语。对于有偶像崇拜经历的青少年,在之后的成长过程中有怎样的发展,这样的变化性、动态性研究却寥寥无几。自媒体时代,“特性”是珍贵的个人价值,教育应尊重“差异”。偶像崇拜是否真的对青少年的整个人生产生了负面作用未有定论,但恐怕偶像的缺失要可怕于偶像崇拜。调查显示,各个年龄段都有曾经或者正在崇拜偶像的人群,且比例相对稳定,但崇拜的偶像类型有差异。在面对偶像差异上,青少年对“特性”的尊重常常比教育者表现得更好。教育应当先尊重代际差异和个性差异,之后再谈更好的发展。
⑨此外,青少年对“认同”表现出强烈的需求,并且会发生“认同转移”——对其偶像或同伴的“认同”会被转移为对其自身的认同。反之亦然。而一些媒体往往通过一则恐吓式的报道就一票否决了所有崇拜者的“被认同感”。偶像崇拜是正常且普遍存在的现象,但一个极端的例子可能使整个社会站在崇拜者的对立面,造成环境恐慌和教育者的恐慌,激化不应有的矛盾。解除“妖魔化”的偶像崇拜印象,媒体应报道更多理性崇拜的案例,引导青少年践行理性的偶像崇拜观,同时也引导家长、社会对偶像崇拜现象抱有正确的认识和非负面的态度,营造对青少年文化宽容接纳的氛围,这也将反向作用于已经成为偶像崇拜网络宣传主体的青少年,帮助其建立“被认同感”和更自信的人格。
(摘编自夏晴《移动互联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文化的变迁研究》)
(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研究发现,青少年的偶像崇拜现象在稳定、持续地发展已经成为社会共识。
B.在偶像崇拜的整个过程中,自身选择对青少年的影响没有周围人或环境的影响大。
C.青少年在互联网繁荣下打破地域限制,实现自由群聚,这推动了社会的良性发展。
D.媒体应多报道理性崇拜案例,帮助青少年建立“被认同感”,健全更自信的人格。
(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自媒体带来的媒体终端的变化,为青少年与偶像进行更多的直接互动创造了条件。
B.青少年崇拜者周围的人对偶像崇拜接受度提高,是因为受崇拜者行为转变的影响。
C.社会大众没必要把崇拜偶像的青少年特异化,已有的研究证明偶像崇拜不分年龄。
D.偶像崇拜中,青少年面对偶像差异表现出来的对“特性”的尊重,值得教育者深思。
(3)下列选项,最能全面而准确概括原文主要观点的一项是
A.我们应正确看待青少年偶像崇拜,营造宽容的文化氛围,对青少年偶像崇拜进行变化性、动态化研究。
B.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的方式发生了变化,我们应借助网络帮助青少年确立基本准则和行为规范。
C.偶像崇拜是普遍现象,互联网的繁荣给青少年偶像崇拜带来了新变化,我们应正确对待青少年偶像崇拜。
D.互联网与自媒体的发展激发了青少年的主观能动性,这是崇拜行为由个人行为向社会化发展的结果。
(4)互联网时代,青少年偶像崇拜呈现出哪些特征,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5)某报上一篇题为《青少年需要什么样的偶像观》的新闻评论,对学生盲目追星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并指出任何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偶像。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则新闻评论的看法。
2.(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聆听井冈山
素素
井冈山,盈眼皆为绿色。我就想,如果绿色是井冈山的盖头,那么我们此行的目的,可能就是撩开它梢上的绿,去寻觅它蕊里的红吧。
接下来的日子,果然就是这样。我们一路走过无数个地方,无论山上、水边,还是村镇之畔,无处不踩着潮湿的绿意。属于井冈山的红,一部分陈列在各类博物馆或纪念馆里,一部分涂写在小村或古镇的墙壁上。我尤其注意到了写在井冈山墙壁上的红,它其实是红军当年留下的标语。数量极其可观,不只是一条两条,而是成百上千条;颜色斑驳而多样,或是红漆,或是白粉,或是黑墨汁;字迹也隐显各异,有的清晰可念,有的模糊难辨,有的影影绰绰。像一支支从不同方向赶来的队伍,个个张大了嘴巴,以默片的姿态呼喊着,而这一条条光影斑驳的拷贝,就悬浮在露天的墙壁上,眩晕了我的眼睛。
尽管有人告诉我,墙壁上写有标语的村镇,就是红军当年的驻地。我仍无法想象,大敌当前,战争残酷,在少有的那么一点空隙里,竟有人一笔一画地往墙壁上写出这么多大字。我去过的地方叫宁冈,叫东固,不论是街巷、祠堂,还是照壁、屋前,一切可以书写的地方,几乎被标语给密集地覆盖了。也就是说,在那段特殊的日子,出自红军之手的标语,把整个井冈山都染红了。
革命需要鼓动。红军当年要不断地吸收新战士,井冈山人管这叫“扩红”,当然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打胜仗。红军与白军发生过的战斗不胜其数,光是大规模的反围剿就有五次,要打垮围追堵截的白军,也离不开标语和口号。革命需要农民的支持。红军战士大多是农民出身,他们正是为了打土豪、分田地而参加了红军,要动员一贫如洗的百姓拥护红军,更是离不开标语和口号。
毛泽东曾说:中国这个国家,离开农民休想干出什么事情来。这应该是他有感而发的肺腑之言。摩尔说过的话,应算是一种站在世界高度的评断:在中国,农民在革命中的作用甚至超过了俄国,他们为最终摧毁旧秩序提供了炸药。伟人和学者的话,纯朴中透着真理。每一句,我都隐约听见了与井冈山标语口号相类似的声音。
走在写有标语口号的村镇里,另一种景象曾出乎我的意料。井冈山现为吉安所辖,而吉安地区古称庐陵。这里是两宋宰相文天祥、胡铨的故里,也是文学家欧阳修、诗人杨万里、《永乐大典》主编解缙的家乡。史上曾出21位宰辅、18位状元、16位榜眼、14位探花、近3000名进士,素称“文章节义之邦”,更荣享“金庐陵”之美名。岁月蹉跎,世态炎凉。庐陵光芒却至今仍闪耀在古香古色的村落里。我看到,国学经典和家教名句,隐约还留在书院或祠堂的门楣上,而这些书院或祠堂就是当年红军机关的所在地。在名门望族警世敦人的家训和楹联旁边,可能就是红军战士的标语口号,现代的革命文化,古代的历史文化,在这里形成了既相冲突又相辉映的文化奇观。
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它是革命的摇篮,也是山歌的摇篮。山歌大概可算歌谣的一种,故井冈山的山歌,也被称为红色歌谣。
土耳其作家帕慕克的代表作是《我的名字叫红》,他以此书荣获诺贝尔文学奖。我曾经想模仿一下帕慕克,取“井冈山的名字叫红”。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标语,我写的是井冈山的红色歌谣。可是,我没有明目张胆地去抄袭帕慕克,还是决定以聆听的姿态,向我心目中的井冈山致意。
在此之前,与井冈山有关的歌曲,我最熟悉的是《映山红》和《红星照我去战斗》。一支是悠长的女声,一支是明快的男声,虽然都很抒情,却不能说是原汁原味的山歌。可他们的嗓音就有这样的魔力,只要听到了这两支歌,心就随之飞往那片开满杜鹃花的山冈上,飞往那只顺江流而下的竹排上。
在井冈山采风,听山歌是一个重要内容。记得,在那天的见面会上,有一个女子竟唱着山歌从后排走上前台。唱山歌的女子叫江满凤。人长得并不漂亮,也可以说很老土,虽只三十多岁,中年妇女的疲惫和操劳,满满地写在了那张被晒黑了的脸上。然而,就在我用都市的眼光打量她的时候,她的歌声就把我那点说不出口的优越给镇住了:
啊呀嘞,红军阿哥你慢慢走嘞,小心路上就有石头,碰到阿哥的脚指头,疼在老妹的心哪头……
歌没听完,我的眼泪就流出来了。后来知道,江满凤的爷爷就是井冈山的红军,搜集整理了许多红军歌谣。他的牺牲地在井冈山的下庄村,留给家里唯一的遗物,就是一个记录了30多首红军歌谣的本子。很小很小的江满凤,就跟着父亲学唱这些歌谣。于是,她唱出的山歌,带有很浓的客家味。这别具一格的山歌却成全了她,有一天,她正唱着《红军阿哥你慢慢走》,被电视剧《井冈山》主创者无意中听到了,立刻就决定让她带着这支歌去北京,给他们在片中唱插曲。《井冈山》热播之后,江满凤和她的山歌出了大名,不少地方都来要她去工作,还给她更体面的活儿干。她却哪里也不想去,就喜欢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别人问她,你为什么喜欢唱山歌?她说,她想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记住红军先烈。
仔细思量,这绝非是冠冕堂皇的套话。井冈山的山歌再多,也没有在井冈山牺牲的先烈多。不论在露天的陵园,还是在纪念馆的墙上,那些密密麻麻的名字和数字,曾让我不忍举目端看。记得,解说员曾反复地强调说: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太多了,光是有名有姓的烈士就有多少多少……说是成千上万,其实何止是成千上万啊。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
红军走远了,井冈山还在。井冈山在,红军就在。因为我听见了,他们都在。不信,你也侧耳去听——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井冈山的墙壁上之所以有数量极为可观的标语,是因为当年红军不但要用标语鼓舞战士,而且要用标语动员百姓,赢得拥护。
B.当年红军在极端残酷的形势下还能一笔一画写标语,表现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也体现出当地丰厚的历史文化对战士的影响。
C.江满凤作为老红军的后人,不图名利,为让更多的人记住井冈山和革命先烈,坚持在山上给游客“打山歌”,确实难能可贵。
D.文章强调在井冈山牺牲的烈士之多,不仅表明了革命胜利来之不易,更是在警示我们要永远铭记历史,珍惜现在的幸福生活。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点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点出“盈眼皆为绿色”,突出井冈山无处不在的绿意,巧妙地引出了井冈山满山的红。
B.文中引用伟人和学者的话,突出农民在中国革命中的作用,同时交代井冈山标语口号的来源。
C.“井冈山不只是标语红,山歌也红”这句话在文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使文章过渡顺畅自然。
D.本文的语言很有特色,运用了排比、比喻、比拟等多种修辞手法,表达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
(3)散文的特点是“形散神聚”,你认为本文的“神”是什么?文章是通过哪些“形”来突出“神”的?结合文章加以分析。
(4)文章最后一段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各题。
伍子胥者,楚人也,名员。员父曰伍奢,员兄曰伍尚。楚平王有太子名曰建,使伍奢为太傅,费无忌为少傅。无忌不忠于太子建,日夜言太子短于王。平王囚伍奢,以父为质,诈召二子。伍子胥遂亡,楚并杀奢与尚也。伍子胥至于吴,吴王僚方用事,公子光为将。伍子胥知公子光有内志,欲杀王而自立,乃进专诸于公子光。五年而楚平王卒,子轸立,是为昭王。吴王僚因楚丧,使二公子将兵往袭楚。吴国内空,而公子光乃令专诸袭刺吴王僚而自立,是为吴王阖庐。阖庐既立,得志,乃召伍员以为行人,而与谋国事。四年,吴伐楚,取六与濡。六年,楚昭王使公子囊瓦将兵伐吴,吴使伍员迎击,大破楚军于豫章。九年,悉兴师与唐、蔡伐楚,与楚夹汉水而陈。吴乘胜而前,五战,遂至郢。己卯,楚昭王出奔。始伍员与申包胥为交,员之亡也,谓包胥曰:“我必覆楚。”及吴兵入郢,伍子胥求昭王。既不得,乃掘楚平王墓,出其尸,鞭之三百,然后已。申包胥亡于山中,使人谓子胥曰:“子之报仇,其以甚乎!子故平王之臣,亲北面而事之,今至于僇死人,此岂合天道乎!”伍子胥曰:“为我谢申包胥曰,吾日暮途远,吾故倒行而逆施之。”后五年,伐越。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夫差即立为王,以伯嚭为太宰。二年后伐越,败越于夫湫。越王勾践使大夫文种厚币遗吴太宰嚭以请和,求委国为臣妾。吴王将许之。伍子胥谏曰:“越王为人能辛苦。今王不灭,后必悔之。”吴王不听,用太宰嚭计,与越平。其后五年,吴王兴师北伐齐。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此人不死,必为吴患。今吴之有越,犹人之有腹心疾也。而王不先越而乃务齐,不亦谬乎!”吴王不听,伐齐,大败齐师,益疏子胥之谋。吴太宰嚭既与子胥有隙,因谗曰:“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吴王曰:“微子之言,吾亦疑之。”乃使使赐伍子胥属镂之剑,曰:“子以此死。”伍子胥仰天叹曰:“嗟乎!谗臣嚭为乱矣,王乃反诛我。”告其舍人曰:“吾待汝等甚厚,必树吾墓上以梓,令可以为器;而抉吾眼县吴东门之上,以观越寇之入灭吴也。”乃自刭死。
(节选自《史记•伍子胥列传第六》有删改)
【注】阖庐:亦作“阖闾”。
(1)下列对文中划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B.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C.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D.越王勾践迎击/败吴于姑苏/伤阖庐/指军却/阖庐病创将死/谓太子夫差曰/尔忘勾践杀尔父乎/夫差对曰/不敢忘/是夕/阖庐死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傅,文中指辅导太子之官,始设于西周,也是朝廷的辅佐大臣,明清时多为虚职。
B.行人,文中指古代官职名称,早期可解释为出征的人,现在一般指路上行走的人。
C.己卯,天干地支可以纪年月日,文中用干支纪日,课文《赤壁赋》开篇用干支纪年。
D.舍人,在古代,可以指豪门贵族家里的门客或官职名称或权贵子弟,文中指官职。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伍子胥洞察人心,看破公子内志。伍子胥逃到吴国后,看出公子光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就把刺客专诸推荐给他,之后专诸果然刺杀了吴王,公子光成为吴王阖庐。
B.伍子胥扶助吴王,最终败楚复仇。伍子胥的父兄皆被楚平王杀害,伍子胥最终辅助吴王打败了楚国,楚昭王逃走,伍子胥把楚平王的尸首拖出,鞭尸三百,报了大仇。
C.伍子胥明晰时势,认为越国必为患。夫差打败了越国,勾践请和,伍子胥通过勾践忍辱负重、拉拢百姓的举动判断出越国会成为吴国大患,可惜吴王仍与越国讲和了。
D.伍子胥敢于进谏,招来杀身大祸。伍子胥劝谏吴王不要和越国讲和,又在吴国进攻齐国时劝说先灭越国,但已怀疑五子胥的吴王听信了太宰嚭的谗言,最终赐死了他。
(4)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伍子胥强谏曰:“勾践食不重味,吊死问疾,且欲有所用之也。”
②子胥为人刚暴,少恩,猜贼,其怨望恐为深祸也。
(5)申包胥如何评价伍子胥的复仇行为?理由是什么?
4.(9分)阅读下面这首词,完成各题。
奉寄别马巴州①
勋业终归马伏波②,功曹非复汉萧何。
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
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
知君未爱春湖色,兴在骊驹白玉珂③。
[注]①本诗写于唐代宗广德二年(764年),时客居四川的杜甫除京兆功曹,但没有到任。马巴州,杜甫友人,当时的巴州刺史。②马伏波:东汉开国功臣、名将马援。③骊驹玉珂,代指早朝骑马之事。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用名将马援、汉相萧何两个典故,感叹了朋友和自己的身不逢时。
B.颔联“南国”一句,描绘了南方水云相映的景色,暗示诗人南行之意。
C.尾联点明朋友志向所在,以此作结,含蓄表达对朋友的赞赏勉励之情。
D.全诗主宾并举,相互映衬,将“别倩”写得既曲折委婉,又真诚坦荡。
(2)本诗颈联“独把鱼竿终远去,难随鸟翼一相过”有何含义?结合全诗作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登泰山记》中交代出游时间、登山起点以及同行者的句子是“,”。
(2)《赤壁赋》中,客之感情随着时间推移发生变化,当客陷入悲伤时,感叹人生短暂且个体渺小的一句是“,”。
(3)《梦游天姥吟留别》中,描写日出场景的一句是“,”。
(4)韩愈在《师说》中指出,弟子不一定比不上自己的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弟子贤能,只要“,”就可以了。
(5)“秋”这个意象在古诗中经常出现,请写出《琵琶行》中两句带“秋”这个意象的诗句:“,”。
(6)曾有古人表达了对于“同心爱者”的追寻,只是追寻的结果是痛苦、悲伤。《古诗十九首》中表达类似情感的句子是:“,”。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革命文物,穿越历史的烟尘,打破时空界限,展现在我们的眼前,讲述可歌可泣的桩桩事件。井冈山上“八角楼的灯光”点燃了星星之火,南昌起义的“红十字马灯”照亮了“红带兵”前行之路,“朱德的扁担”担起了①的干部表率作用……物千万,意恒一,无数革命文物,承载着坚如磐石的信念,彰显着②的初心。
在祖国的广袤大地上,每一处革命旧址都是“红色地标”,每一件革命文物都是一座“精神宝藏”,是中国青年奋进路上的“教科书”。走进革命旧址、读懂革命文物能够助力青年真正了解中国共产党③的艰苦创业史。
历史因铭记而永恒,精神因传承而不灭。青年要在革命文物中吸取历史养分、传承精神力量,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
(1)请在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②③
(2)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语病,请在横线中填上修改后的正确句子。要求: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7.(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近日,一年轻企业家驾驶电动汽车时启用自动驾驶功能发生车祸离世,再度引发社会各界对自动驾驶技术的争论。自动驾驶技术并未发展成熟到大面积普及和商用的阶段,但在销售过程中,自动驾驶的技术能力①_____。自动驾驶依托人工智能,(),而机器学习需要海量的数据样本。无论算法如何优化与先进,没有足够强大的硬件支持,也就意味着无法让量产车在自动驾驶时能够处理②______。
自动驾驶确实是汽车工业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且可行的方向,但起码在当前,对自动驾驶的应用必须保持足够的审慎。过往的案例已经能够表明,③_____,当前所谓的自动驾驶技术只能当作是给予驾驶员便利的辅助手段。人,仍然也必须是操控汽车驾驶的唯一主体。自动驾驶仍是新事物,只有对其保持客观冷静,才能促使这一新科技不断发展,最终突破人类想象。
(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内核
B.人工智能内核之一便是机器学习
C.人工智能是机器学习的内核之一
D.机器学习是人工智能的重要内核之一
(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五.语言文字运用III(本题共2小题,6分)
8.(3分)下列《红楼梦》中的人物语言分别出自哪位人物之口?()
①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子是泥做的骨肉,见了女儿便清爽,见了男子便觉浊臭逼人。
②天下真有这样标致的人物,我今儿才算见了!况且这通身的⽓派,竟不象老祖宗的外孙女儿,竟是个嫡亲的孙女!
③你有金,她就有玉来配你,她有暖香,你就没有冷香来配吗?
④盛筵必散。
A.宝玉凤姐黛玉秦可卿
B.宝玉李纨宝钗探春
C.薛蟠凤姐宝钗秦可卿
D.薛蟠李纨黛玉探春
9.(3分)一本小说要畅销,必须有可读性;一本小说,只有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才能有可读性;而一个作者如果不深入生活,他的作品就不可能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以下哪项结论可以从题干的断定中推出?()
I.一个畅销小说的作者,不可能不深入生活。
Ⅱ.一本不触及社会敏感点的小说,不可能畅销。
Ⅲ.写出一部不具有可读性的小说的作者,一定没有深入生活。
A.只有I B.只有ⅡC.只有ⅢD.只有I和Ⅱ
六、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北京冬奥会闭幕式“折柳寄情”的表演惊艳世人,有人欣赏的是柳姿婀娜,有人赞叹的是声光电综合的科技之美,有人折服于中华传统文化传达深情厚谊的独特魅力。
材料二:西班牙的一家造船厂每建造一艘船都要造一个船模放到陈列馆。参观陈列馆的人们,有的被船模千姿百态的造型吸引;有的则被船模上记载的该船舶几十年经历的灾难震撼,从中汲取精神的力量。
材料三:一个人修养的高低、格局的大小,致其所见不同,所感迥异。
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1)D(2)B(3)C
(4)①互动方式改变。青少年与偶像的接触活动增多,崇拜方式更新;距离拉近,甚至可直接互动。②限制程度改变。青少年能突破相对封闭的交际圈(或突破自身行动能力及地域限制),实现自由选择、自由群聚。③身份角色改变。青少年不只是末端消费者,而且成为媒体生态圈中的重要一环。④人文素质改变。青少年的能动性得到激发,创造力得到塑造、责任感得到培养。
(5)①富有理性。这则评论只“对学生盲目追星的行为”进行了批评,并没有以恐吓式的报道来否决所有追星行为,相对理性,不极端,避免了造成恐慌和激化矛盾。②引导性强。这则评论指出“任何行业的出类拔萃者都可以成为青少年的偶像”,以优秀人物来正面引导,引导性强,有利于偶像崇拜的相关方培育理性态度。
2.(1)B(2)B
(3)本文的“神”是红色的革命精神。①是红色革命标语,文章通过标语形式、内容以及革命年代起到的作用,突出其中蕴含的红色革命精神;②是红色歌谣,通过对记忆中的红歌和唱红歌的人的描述,体现人民对红军的赞扬和纪念,感受伟大的红色革命精神。
(4)观点一:不可删去。
①照应题目,总结收束全文,使文章浑然一体;②将山与红军融为一体,凸显井冈山精神的伟大和永恒,深化文章主题;③表达了作者的期待,留给读者更多的思考空间。
观点二:可以删去。
①以歌声结尾,巧妙地照应题目中的“聆听”,令人回味悠长;②“映山红”的形象与红色精神相互映衬,暗示了文章的主旨;③含蓄地表达作者的期待,言有尽而意无穷。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1)C(2)D(3)C
(4)①伍子胥极力劝谏说:“勾践现在吃饭不吃两个菜肴,吊唁死去的百姓慰问病人,这是(将)想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啊!
②伍子胥为人刚愎残暴,没有感情,好猜疑且凶残,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要成为大祸害的。
(5)申包胥认为伍子胥的复仇行为太过分了。①伍子胥曾经是楚平王的臣子,曾经侍奉过楚平王。②伍子胥鞭打死人,违背天理。
参考译文:
伍子胥是楚国人,名叫员。他的父亲叫伍奢,他的哥哥叫伍尚。楚平王的太子名叫建,平王派伍奢做太子的太傅,费无忌做太子的少傅。费无忌不忠于太子建,一天到晚在平王面前说太子的坏话。平王把伍奢关进了监牢,拿父亲作人质,想用欺骗的手段,把伍奢的两个儿子召来。伍子胥便逃走了,楚国便把伍奢和伍尚一齐给杀掉了。伍子胥逃到了吴国,吴王僚正在掌权,公子光做将军。伍子胥知道公子光有在国内政变夺权的谋划,想杀掉吴王僚自立为王,便推荐了一位名叫专诸的勇士给公子光。过了五年,楚平王死了,儿子轸即位为王,这就是昭王。吴王僚趁着楚国有丧事,派遣两位公子率军去偷袭楚国。吴国国内空虚,于是公子光就让专诸突然袭击刺杀了吴王僚,然后自立为王,这就是吴王阖闾。阖闾做了吴王后,志得意满,就召伍员任命他担任“行人”,参与谋划国家大事。阖闾四年,吴国又进攻楚国,占领了六与灊两地。六年,楚昭王派公子囊瓦率军进攻吴国。吴国派伍员迎战,在豫章大败楚军。阖闾九年,阖闾动员了全部军队,联合了唐、蔡两国进攻楚国,与楚军在汉水两岸沿江列阵对峙。吴国的大军乘胜前进,一连打了五仗,于是兵临郢都。己卯这一天,楚昭王逃离郢都。当初,伍员与申包胥是好朋友,伍员从楚国出逃的时候对申包胥说:“我一定要颠覆楚国。”等到吴国大军进入郢都,伍子胥到处搜寻昭王,没有找到,他就掘开楚平王的墓,拖出尸骨,抽打了三百鞭,方才罢手。申包胥逃亡到了山中,派人对伍子胥说:“你这样报仇,恐怕也太过分了吧!你从前是平王的臣子,曾经亲自(做臣子)面朝北侍奉过他,现在竟然侮辱死人,这难道不是不讲天理到极点了吗!”伍子胥对来人说:“替我向申包胥致歉吧,就说我因为年事已高,而报仇心切,就像眼看要日落西山,却仍路途遥遥,所以我才做出这种倒行逆施的事情来。”五年以后,吴国进攻越国。越王勾践迎战,在姑苏打败了吴军,阖闾的脚趾负了伤,吴军只得退却。阖闾的伤势严重,生命垂危,临死之前对太子夫差说:“你会忘记是勾践杀了你的父亲吗?”夫差回答说:“不敢忘记。”当晚,阖闾就去世了。夫差即位为王,任用伯嚭为太宰。两年后,吴国进攻越国,在夫湫打败越军。越王勾践派大夫文种带着厚礼送给吴国的太宰伯嚭,请求讲和,愿意交出国家大权,和妻子一起给吴王去当奴婢。吴王准备答应越国的请求,伍子胥劝谏道:“越王勾践为人吃苦耐劳,现在大王不消灭他,以后一定要后悔的。”吴王不听伍子胥的话,而采纳了太宰嚭的意见,和越国讲和。此后五年,吴王出动军队,北伐齐国。伍子胥劝谏说:“勾践现在吃饭只吃一个菜,对百姓吊唁死者,慰问病人,这正是想着将要用到老百姓的缘故呀!这人不死,必定成为吴国的隐患。现在对于吴国来说,越国的存在就好像人的腹心的疾病一样。而大王不先消灭越国,却竟然致力攻打齐国,这不是很荒谬吗?”吴王不听伍子胥的劝告,进攻齐国,大败齐军,从此以后吴王就更加不听伍子胥出谋划策了。吴太宰嚭早就与伍子胥有嫌隙,于是进谗言说:“伍子胥为人刚愎残暴,没有感情,好猜疑,爱嫉恨,他对大王的怨恨不满恐怕早晚要成为大祸害的。”吴王说:“即使没有你的话,我也早就在怀疑他了。”于是,吴王派人给伍子胥送去一把“属镂”宝剑,说:“你用它自尽吧!”伍子胥仰天长叹道:“哎!奸臣伯嚭在作乱了,大王却反而要杀掉我。”伍子胥便告诉他的门客说:“我死了以后,一定要在我的墓上种上梓树,让它长成之后可以派用场,把我的眼睛摘下来悬挂在都城东门之上,我要亲眼看到越寇的入侵。”于是伍子胥自刎而死。
4.(1)A.“首联用名将马援、汉相萧何两个典故,感叹了朋友和自己的身不逢时”错误,因为友人与伏波将军同姓,用此典,有以马援指代友人马巴州之意,是对朋友建功立业的祝愿,而不是感叹朋友的身不逢时。故选A。
(2)颈联句意是“我独自拿着鱼竿,终究是要远去荆南江湖间,以后难以再随鸿雁一起去拜访你了”,这是诗人想象别后的状况;根据“扁舟系缆沙边久,南国浮云水上多”,可知诗人滞留蜀地时间已久,自己年华易逝,蕴含着诗人对自己年华不再的感伤和寄情山水、寻求安宁生活的渴望;也表达了以后和朋友相距遥远、再难相聚的忧伤。
译文:
马巴州您像马伏波一样将有功于国家,而我这个“功曹”可比不了汉萧何那样的“功曹”。我自己在蜀地滞留的生活已经太久了,而南国江湖水是那样的多,云是那样的悠闲。我独把鱼竿,终究是要远去荆南江湖,难以随鸿雁一起飞过去拜访你了。我知道您对江湖生活不感兴趣,您的兴趣在仕途朝堂。
赏析:
本诗首联称赞对方功比马援,自谦不如萧何。(以对方比马援可以理解为文学夸张;说自己不如萧何是自谦吗?)颔联说自己漂泊蜀地已久,早欲远游荆楚。(杜甫出蜀到荆州,到底是为了回洛阳回长安,还真的就是要作“南国浮云”?)颈联说将不受功曹之职,不能与你“同道”。尾联说知道您意在仕途。此诗说的好像是“道不同,不相为谋”。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5.(1)是月丁未与知府朱孝纯子颍由南麓登(重点字:颍、麓)(2)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重点字:蜉、蝣、粟)(3)半壁见海日空中闻天鸡(重点字:壁)(4)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重点字攻:攻)(5)枫叶荻花秋瑟瑟唯见江心秋月白(重点字:荻、唯)(6)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重点字:忧)
四、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1)①身先士卒/以身作则/率先垂范/敢为人先/勇于担当②始终如一/始终不渝③筚路蓝缕/披荆斩棘
(2)青年要从革命文物中汲取历史养分、继承精神力量,让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把红色江山世世代代传下去。
7.(1)B(2)①显然被厂商夸大了②各种紧急状况(各种复杂状况)③自动驾驶仍未成熟
五.语言文字运用III(本题共2小题,6分)
8.第一句出自《红楼梦》第二回借用冷子兴口说出贾宝玉的话;第二句是《林黛玉进贾府》中王熙凤对林黛玉的评价;第三句是《红楼梦》第十九回林黛玉对贾宝玉说的话;第四句是出自《红楼梦》第十三回,秦可卿死前托梦和凤姐说的话。故选A。
9.原句的意思有:①要有深刻触及社会的敏感点。②要深入生活,可知I和Ⅱ正确。故选:D。
六、写作(6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