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考第一次监测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宋以降,描写山水的散文逐渐出现,也产生过一些著名的作品,但总的来说并未得到充分发展,作品的景色描绘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还是游离的。柳宗元可谓后来居上,在贬官之后着意把南方的山光水色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了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许多高质量山水记,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
山水景色与作者主观感情融为一体,是柳宗元山水记内容上的显著特征。作者是以流放的“罪人”身份去游览山水的,他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观照自然,因而他笔下的山水不再是客观景物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心灵的过滤和加工,或显或隐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在《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文中,作者描绘了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又对如此美景被弃置埋没深表感叹,显然是在借山水倾吐自己被贬逐愤悱之气。《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历来被视作纯粹以写景取胜的名篇,它不像《钴鉧潭西小丘记》那样借端托寓,但从它着力渲染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孤寂凄楚的情怀。把身世之感融进山姿水容,不仅动人以景,而且感人以情,正是柳宗元对我国山水散文的创造性发展。
在古代散文家中,柳宝元描绘山水景色的艺术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山水记给人突出的印象是文笔清新,描绘细腻,洋溢着一派高洁清幽的诗情画意。《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绘声绘色地描画出潭水、游鱼、竹树的情状,使小石潭清幽绝俗的境界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二个印象是简洁。柳宗元的山水记大多数篇章只有二三百字,可谓惜墨如金。这得力于对语言的千锤百炼,更得力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只在开头用“水尤清冽”四字写到潭水,随后宕开笔墨去细写潭中游鱼,似乎已将潭水遗忘,然而细写游鱼就是细写潭水,这种鱼水互衬、略彼详此的巧妙构思,不仅以较少的文字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对潭水的描写也角度新颖、不落俗套。第三个印象是善于再现景观的个性特征。他的山水记篇篇不离山、水、树、石,但能准确地把握不同景物的形状、声色和情态,因而篇篇都写出了“这一个”,绝不雷同。他笔下的永州群山连绵而低矮,与柳州孤峭挺拔的诸峰全然不同。永州景观现在虽然大都泯灭,我们却不难从他的描写中想见当年的风采;而柳州景观仍在,完全可以与他的描绘一一印证。历史上不乏文采飞扬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山水作品,它们由于没有写出景观的个性而被人遗忘,对比之下,高下自见。
毋庸讳言,柳宗元的山水记也存在不足。常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流露出太多的牢骚和悲叹,其实这并不足为柳宗元病,我们从中可以看见封建制度对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摧残。问题在于这种牢骚感慨太多而表现方法终究有限,读多了便会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之感,即令在成功之作如《愚溪诗序》等中也存在这种情形。其次,有些文章词语奥僻生涩,意义也不够明白畅达,缺乏浑成圆熟的气象。
(摘编自王松龄《柳宗元诗文选译•前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柳宗元笔下的山水都经过了心灵的过滤和加工,因而不能算是源于客观景物的创作。
B.在柳宗元的许多山水散文中,读者都可以感受到他因流放而产生的孤寂凄楚的情怀。
C.《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构思精巧,写景清幽绝俗,对我国山水散文的贡献最为突出。
D.有人批评柳宗元的山水记情调感伤,充满牢骚,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在讨论柳宗元山水记时,首先追溯了山水散文的历史,这体现了其宏阔的视野。
B.第二段列举《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文,具体阐释了柳宗元山水记内容上的显著特征。
C.文章依次论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三个艺术特征,均结合了具体篇目进行分析印证。
D.文章主次分明,以肯定柳宗元山水记的巨大贡献为主,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如果没有柳宗元的开拓,后世就不可能出现超越晋宋山水散文格局和高度的作品。
B.柳宗元反复感叹山水美景被弃置埋没,实际上就是在感叹自己遣贬谪的人生遭遇。
C.虽然已经无法印证,但可以确信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也基本符合其历史的面目。
D.郦道元的《三峡》成为山水游记名篇,这和文章再现了三峡奇伟独特的风光有关。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6月6日,文学陕军首期会客厅,杜文娟分享了她的新著《岩兰花开﹣﹣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在场读友中有一位特殊的读者,来自北川的女孩王小嘉。见面会后,王小嘉约访了杜文娟老师。
王小嘉:杜老师您好,祝贺您的新书出版。我的家乡在北川,我是一名地震亲历者。这本书太过真实,几乎是发生在我身边鲜活的例子。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是什么促使您震后第五天就去震区采访呢?又是什么促使您一次又一次返回震区去关注地震幸存者呢?
杜文娟: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真实是对非虚构作品的最高褒奖,也是基本要求。当时去震区是想当一名志愿者,为灾民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在成都双流机场搬运救灾物资的时候,干了大约半小时就汗流浃背。身边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有退伍老兵,有老年人,有十多岁的孩子。我主动和他们搭讪,这一聊深深地感动了我。体力活不是我的长项,而记录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也算是为救灾出一份力嘛。
2018年5月,在北川一个农家乐,见到了无腿蛙王代国宏和他妻子,他妻子是刚辞职的护士,准备孕育宝宝。她告诉我,地震发生后也在救灾物资现场搬运过物资,在医疗点打扫卫生,给护士打下手。书中的《仙女小妈妈》就是以她的成长经历,她与双腿截肢的游泳冠军的爱情故事,完成了对年轻幸存者的书写。
一次次去震区,就是因为感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最开始是救人,随后是灾后重建,十年后是脱贫攻坚,但民众的心理障碍依然存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种矛盾急剧爆发,问题纷至沓来,作家关心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研究人,书写人,这是值得奋斗的事业。
王小嘉:您多次在震区采访,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杜文娟:我的单位多年来一直支持和包容我,家人也很支持。一旦伏案写作,我就会几个月不挪地方。
当年在震区一线,白天为灾民送粮送药,晚上在帐篷或者在裂缝清晰的危房中写作,将文字和图片发往外界等等经历,我不愿意再倾诉。如果有兴趣,在网上搜《杜文娟震区亲历记》能看到。
王小嘉:您在书里说到:“北川是一个碰不得的地方,家家一把辛酸泪。”这本书里的一些人,至今没有从当年的悲痛里走出来。您在采访中怎样让他们打开心扉呢?
杜文娟:采访时千万别成群结队,和当事人交流一定要在稍微密闭的环境里,单独相处,从拉家常开始。平等友善地对待他人,自然会得到尊重和信任。
我与许多受访者成为好友。《不想结婚》的主人公小张,几乎天天晒火锅生啤,我君常给他留言:太辣啦。《仙女小妈妈》中的代国宏夫妻,儿子已经满地跑了。
王小嘉:我一直认为,北川是一个适合做生命教育的地方。对此,您怎么看?
杜文娟:北川、映秀、天津大爆炸现场、疫情后的武汉等地,都适合做生命教育。生应流常为化,关注生命,呵护弱者,人人有责。这个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书中的代国宏夫妇就在做此项工作。
(摘编自王小嘉、杜文娟《生命教育应常态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王小嘉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对于当地震后情况有切身体会,阅读《岩兰花开﹣﹣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容易产生共鸣。
B.杜文娟第一次到震区并非以采访为目的,她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被志愿者所感动,于是以采访和创作替代了志愿者服务。
C.代国宏夫妇在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中具有典型性,杜文娟在了解其爱情故事和代国宏妻子救灾经历基础上,创作了《仙女小妈妈》。
D.在完成救灾、重建之后,震区幸存者们又面临着脱贫攻坚的重任,而部分幸存者还没能完全克服汶川大地震所带来的心理障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杜文娟新著属于非虚构作品,她认为真实是对非虚构作品的最高褒奖和基本要求,追求真实是她多次到震区采访的出发点。
B.作为特殊的读者,王小嘉熟悉杜文娟的作品,而作为采访者,她能结合作品内容,通过恰当的提问将访谈一步步引向深入。
C.面对王小嘉的采访,杜文娟联系自身经历和感悟,并列举了一些实例,做出较为具体的回答,这有利于访谈的顺利推进。
D.王小嘉和杜文娟两人都重视生命教育,而综合访谈内容可知,杜文娟关于地震幸存者的作品可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一项资源。
(3)杜文娟的创作经历对于完成非虚构作品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安娜•卡列尼娜(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早饭后,列文已经不在他原来的地方,而一左一右是那老头子和一名小伙子。老头子爱说说笑笑,主动要他跟自己一起。
那老头儿挺直身子,跨出长而有规则的步伐,动作准确而匀称,轻松地挥动两臂,像在游戏,把草铺成高高的、平整的一排排,仿佛不是在割草,而是锋利的镰刀自动地在草丛中沙沙响起来。
列文背后是年轻小伙子米什卡。他那可爱的、稚气未脱的面孔因为使劲,颤抖着,头发用新鲜的草扎住,每逢有人望着他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的。显然他宁死也不肯承认他干这活很吃力。
列文夹在这两人中间。在最热的时候,他也不觉得怎样辛苦。浑身大汗淋漓反而感到凉快,阳光炙灼着他,让他干起来精力充沛。这是幸福的时刻。而更愉快的是在他们到了地头的小溪,老头子用一大把湿润的草揩拭着镰刀,在清澈的溪水里洗濯刀口,用盛磨刀石的盒子舀了一点水,请列文喝。
“我的克瓦斯怎么样,呃?好喝吗,呃?”他眨巴着眼睛,问。
列文确实没有喝过这种浮着绿叶、带点白铁盒子的铁锈味的温水这么可口的饮料。接着他自在地踱了一会步,只觉得心旷神怡。这时他才揩去流着的汗水,深深吸了一口空气,观望着长列的割草人以及四周的森林和田野的景观。
列文没有注意到时间是怎样过去的。要是有人问他割了多少时间,他一定会说半个钟头,实际上已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当他们踏着割下的草走回来的时候,老头子让列文注意那几乎隐没在高高的草丛中、沿着道路从四面八方向割草人走来的孩子们,他们用伸开的小胳膊抱来一袋袋面包,拿来一罐罐口上用破布塞着的克瓦斯。
“瞧,这些小虫子爬来了!”他指着他们说。又割了两排,老头子停下了。
“哦,老爷,该吃午饭了!”他说。
割草的人们到了小河边,给他们送饭的孩子们正坐在那里等候着。农民们聚集在一起。列文在他们旁边坐下,他不想走开。农民们在老爷面前不再感到拘束了。他们有的预备午餐,有的洗脸,年轻的在小溪里洗澡,有的在安排休息的地方,解开放面包的口袋,揭开克瓦斯罐的塞子。老头子把一片面包捏碎,放进碗里,用匙柄捣烂,从磨刀石盒子里倒些水在上面,再捏一些面包进去,撒上一点盐。
“老爷,尝尝我的面包渣汤吧。”他说。
这面包渣汤很好吃,竟使列文放弃了回家去吃饭的念头。他和老头子一起吃着,同他拉起了家常,还把自己的家事和可能引起老头子兴趣的一切情况都告诉他。老头又站起来,做了祷告,再用草垫在头下,在小树丛下面躺下,列文也照样做了,尽管阳光下有一群群纠缠不休的苍蝇,还有小虫子叮得他那流汗的面孔和身体发痒,他很快就睡熟了,直到太阳偏到矮树丛那边,照到他身上的时候才醒来。老头子早已醒了,坐在那里给小伙子们磨镰刀。
列文向周围眺望,几乎不认得这地方了,草场换了新颜。大片草场割了,排列着一排排散发着芳香的草,在夕阳斜照里闪耀着一种异常的清新光辉。河畔割了草的矮树丛,以前看不见、现在泛着钢灰色光芒的蜿蜒河流,站起来走动的农民们,剩下的一部分还没有割的草像一座峭壁,以及在割光了草的草地上空飞翔的鹞鹰﹣﹣一切都那么新奇。
四十二个人干的活算是不少了。他们割了整个大草场,在农奴时代是需要三十把镰刀割两天的。列文希望今天尽可能多割些。他一点也不觉得疲倦,他只想干得更快些。
老头子对小伙子们说:“割完马什金﹣﹣大家会有伏特加喝。”
“干嘛不割呢?去吧!”大家异口同声叫着,割草的人们一边吃面包,一边走了。
“哦,小伙子们,打起精神来!”基特说,几乎跑着走在前头。
“去吧,去吧!”老头子说,“我要打败你呢,给我留点神!”
年轻的和年老的都在使劲割。列文还是夹在那小伙子和老头子中间。老头子穿上了羊皮袄,还是干得那样欢快,说着笑话,动作麻利。在树林中他们不断地用镰刀利掉草丛里长得肥肥大大的“白桦菌”。老头子每遇到一个蘑菇就弯下腰,拾起来揣在怀里。“又是送给我老婆子的一件礼物。”他总是这样说。
割湿润柔软的草很容易,但沿着洼地的陡峭斜坡爬上爬下却是件费力的活。但是这没有难倒那老头,他还是照样挥动镰刀,他那穿着大树皮鞋的脚迈着稳重的小步子,慢慢地爬上陡断的斜坡,他没有放过路上一株草或一只蘑菇,还不断地跟农民们和列文说说笑笑。列文走在他后面,每当他手里拿着镰刀爬上就是空着手也很难爬上去的斜坡,常常感觉得他一定会跌倒。但是他竟爬上去了。他感到好像有一种外力在推动他。
(姚锦镕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中列文“浑身大汗淋漓反而感到凉快”,一直割到吃午饭却以为只割了半个钟头,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B.觉得“浮着绿叶、带点白铁盒子的铁锈味的温水”可口,“面包渣汤很好吃”,重在表现列文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易于满足的特征。
C.小说调动了列文的视觉、嗅觉和心理感受对割过的草场进行描摹,散发着芳香的草、不再被遮挡的河流等新奇景象显示出劳动的意义。
D.午饭时列文在农民旁边坐下“不想走开”,农民们也“在老爷面前不再感到拘束了”,这种老爷与农民的关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2)文中的“老头子”作为农民的代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道:“他感到好像有一种外力在推动他。”列文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请将相莫故与之争焉。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变为太子。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胡亥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从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信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B.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C.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D.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河南特指黄河以南西北边疆地区,常有匈奴出没,秦始皇时在此修筑长城加以管理。
B.丞相是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秦以后各朝改称宰相。
C.用事在古汉语中有履行职责、执掌政权、引用典故等意思,此为“执掌政权”之意。
D.乘传在这里指乘坐驿站的马车,有时也指奉命出使,或使者所乘用四匹马拉的传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蒙恬能征善战,立下赫赫功勋。秦吞并天下后,他带领军队驱逐戎狄,收复河南。又修筑长城,设置要塞,声威震慑匈奴。
B.蒙恬赤胆忠心,尽显良臣本色。祖孙三代尽忠报国,为秦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兄弟二人得到秦始皇重用,被誉忠信之臣。
C.蒙恬守护国家,反遭奸佞残害。其弟蒙毅依法惩处犯重罪的赵高,赵高得势后威逼胡亥对付蒙氏兄弟,蒙恬最终被迫自尽。
D.蒙恬身处绝境,依然坚守节义。蒙毅被杀,自己无辜受囚,为不辱没祖宗教诲及先主恩宠,他虽有叛乱之势,却宁死不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②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体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判命坡①
范成大
钻天岭上已飞魂,命坡前更骇闻。
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
微生敢列千金子?后福犹几万石君②。
早晚北窗③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粉④。
【注】①本诗是淳熙二年范成大入蜀途经归州时作。判命坡,归州东部山岭名。②万石君:汉代石奋善以“谦恭谨慎”保持禄位,他和四个儿子的俸禄都达到“二千石”一级,世称“万石君”。③北窗:语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④榆粉:即粉榆,汉高祖刘邦为丰邑粉榆乡人,后人因以粉榆指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联以“钻天岭”令人魂飞魄散侧面烘托判命坡的高峻难攀,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B.峭壁悬崖难以攀登,抬头可握天上云气,诗人以夸张手法极言路途艰险心情紧张。
C.诗人自认不是富贵子弟,此次翻山越岭如大难不死,将来一定要仕途顺利飞黄腾达。
D.本诗由景及情,既写出登山的真切感受,又设想了今后回望此次噩梦般经历的情形。
(2)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写到蜀道之难行,但情感基调却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 , 。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 ”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3)苏轼善用比喻,在《赤壁赋》中以“ , ”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在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场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他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使剪纸艺术得到了的发展。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的工匠精神。如果一款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循名责实 | 突飞猛进 | 面面俱到 | 精益求精 |
B.顾名思义 | 循序渐进 | 面面俱到 | 孜孜不倦 |
C.顾名思义 | 突飞猛进 | 四平八稳 | 精益求精 |
D.循名责实 | 循序渐进 | 四平八稳 | 孜孜不倦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而一个艺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B.而一个大师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C.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艺人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D.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大师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创”上做得不够。
B.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市场仍然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
C.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D.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们平常吃的所有食物中,① ,只不过含量和水平不一样而已,比如一些豆科植物,它的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像我们吃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它里边的含量就比较低了。由于② ,所需酸全都需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摄取。③ ,其中叶酸缺乏症是由而引发的最常见的疾病。因此,利用生物科技强化提高农作物的叶酸含量,是预防叶酸缺乏症的有效方法。
9.(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
日前,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院复工首日,全国有1271家影院率先恢复放映,放映总场次1.2万场,但上座率仅为12.4%,观影人次为15.5万人。不过,很多春节期间撤档的商业大片,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都未宣布新档期,一些黄金档期或成为它们的首选。最近,陈思诚等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就宣布定档今年国庆。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曾在2019年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以后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员、保洁阿姨、保安人员。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大事。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他们一样感受世界”。
以上的致辞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班级计划就此举行主题班会,请围绕“像他们一样感受世界”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思考或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2年四川省大数据精准教学联盟高考语文第一次监测试卷
参***与试题解析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9分)
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晋宋以降,描写山水的散文逐渐出现,也产生过一些著名的作品,但总的来说并未得到充分发展,作品的景色描绘与作者的主观感受往往还是游离的。柳宗元可谓后来居上,在贬官之后着意把南方的山光水色作为描写对象,写出了以“永州八记”为代表的许多高质量山水记,开拓了散文创作的新领域,奠定了我国游记文学的基础。
山水景色与作者主观感情融为一体,是柳宗元山水记内容上的显著特征。作者是以流放的“罪人”身份去游览山水的,他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观照自然,因而他笔下的山水不再是客观景物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心灵的过滤和加工,或显或隐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在《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文中,作者描绘了奇特优美的自然景色,同时又对如此美景被弃置埋没深表感叹,显然是在借山水倾吐自己被贬逐愤悱之气。《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历来被视作纯粹以写景取胜的名篇,它不像《钴鉧潭西小丘记》那样借端托寓,但从它着力渲染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孤寂凄楚的情怀。把身世之感融进山姿水容,不仅动人以景,而且感人以情,正是柳宗元对我国山水散文的创造性发展。
在古代散文家中,柳宝元描绘山水景色的艺术技巧是无与伦比的。他的山水记给人突出的印象是文笔清新,描绘细腻,洋溢着一派高洁清幽的诗情画意。《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就是典型的例子,它绘声绘色地描画出潭水、游鱼、竹树的情状,使小石潭清幽绝俗的境界生动呈现在读者面前。第二个印象是简洁。柳宗元的山水记大多数篇章只有二三百字,可谓惜墨如金。这得力于对语言的千锤百炼,更得力布局谋篇的匠心独运,如《至小丘西小石潭记》中,只在开头用“水尤清冽”四字写到潭水,随后宕开笔墨去细写潭中游鱼,似乎已将潭水遗忘,然而细写游鱼就是细写潭水,这种鱼水互衬、略彼详此的巧妙构思,不仅以较少的文字包含了较多的内容,对潭水的描写也角度新颖、不落俗套。第三个印象是善于再现景观的个性特征。他的山水记篇篇不离山、水、树、石,但能准确地把握不同景物的形状、声色和情态,因而篇篇都写出了“这一个”,绝不雷同。他笔下的永州群山连绵而低矮,与柳州孤峭挺拔的诸峰全然不同。永州景观现在虽然大都泯灭,我们却不难从他的描写中想见当年的风采;而柳州景观仍在,完全可以与他的描绘一一印证。历史上不乏文采飞扬却“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山水作品,它们由于没有写出景观的个性而被人遗忘,对比之下,高下自见。
毋庸讳言,柳宗元的山水记也存在不足。常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流露出太多的牢骚和悲叹,其实这并不足为柳宗元病,我们从中可以看见封建制度对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摧残。问题在于这种牢骚感慨太多而表现方法终究有限,读多了便会有大同小异、似曾相识之感,即令在成功之作如《愚溪诗序》等中也存在这种情形。其次,有些文章词语奥僻生涩,意义也不够明白畅达,缺乏浑成圆熟的气象。
(摘编自王松龄《柳宗元诗文选译•前言》)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B
A.柳宗元笔下的山水都经过了心灵的过滤和加工,因而不能算是源于客观景物的创作。
B.在柳宗元的许多山水散文中,读者都可以感受到他因流放而产生的孤寂凄楚的情怀。
C.《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构思精巧,写景清幽绝俗,对我国山水散文的贡献最为突出。
D.有人批评柳宗元的山水记情调感伤,充满牢骚,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依据。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作者在讨论柳宗元山水记时,首先追溯了山水散文的历史,这体现了其宏阔的视野。
B.第二段列举《钴鉧潭西小丘记》等文,具体阐释了柳宗元山水记内容上的显著特征。
C.文章依次论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三个艺术特征,均结合了具体篇目进行分析印证。
D.文章主次分明,以肯定柳宗元山水记的巨大贡献为主,同时也指出了其存在的不足。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D
A.如果没有柳宗元的开拓,后世就不可能出现超越晋宋山水散文格局和高度的作品。
B.柳宗元反复感叹山水美景被弃置埋没,实际上就是在感叹自己遣贬谪的人生遭遇。
C.虽然已经无法印证,但可以确信柳宗元笔下的永州山水也基本符合其历史的面目。
D.郦道元的《三峡》成为山水游记名篇,这和文章再现了三峡奇伟独特的风光有关。
【解答】(1)A.“柳宗元笔下的山水都经过了心灵的过滤和加工,因而不能算是源于客观景物的创作”表述过于绝对化。根据原文第二自然段“山水景色与作者主观感情融为一体,是柳宗元山水记内容上的显著特征。作者是以流放的‘罪人’身份去游览山水的,他带着强烈的主观感情去观照自然,因而他笔下的山水不再是客观景物的简单再现,而是经过心灵的过滤和加工,或显或隐地渗透着作者的主观感情”可知,柳宗元笔下的山水并不是都经过了心灵的过滤和加工。
C.“《至小丘西小石潭记》构思精巧,写景清幽绝俗,对我国山水散文的贡献最为突出”于文无据。根据原文第二自然段的内容可知,原文只是“《至小丘西小石潭记》历来被视作纯粹以写景取胜的名篇,它不像《钴鉧潭西小丘记》那样借端托寓,但从它着力渲染的‘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中,我们仍然可以感受到作者孤寂凄楚的情怀。把身世之感融进山姿水容,不仅动人以景,而且感人以情,正是柳宗元对我国山水散文的创造性发展”。
D.“有人批评柳宗元的山水记情调感伤,充满牢骚,作者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依据”表述错误。根据原文最后一个自然段“毋庸讳言,柳宗元的山水记也存在不足。常有人批评他的作品具有浓厚的感伤情调,流露出太多的牢骚和悲叹,其实这并不足为柳宗元病,我们从中可以看见封建制度对一个正直知识分子的摧残”可知,作者在文中并没有表达出“认为这种观点缺乏足够的依据”之类的意思,只是说“其实这并不足为柳宗元病”。
故选:B。
(2)C.“文章依次论述了柳宗元山水游记的三个艺术特征,均结合了具体篇目进行分析印证”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第三自然段“第三个印象是善于再现景观的个性特征。他的山水记篇篇不离山、水、树、石,但能准确地把握不同景物的形状、声色和情态,因而篇篇都写出了‘这一个’,绝不雷同。他笔下的永州群山连绵而低矮,与柳州孤峭挺拔的诸峰全然不同。永州景观现在虽然大都泯灭,我们却不难从他的描写中想见当年的风采;而柳州景观仍在,完全可以与他的描绘一一印证”可知,文章在分析第三个艺术特征的时候就没有结合具体篇目进行分析印证。
故选:C。
(3)D.“郦道元的《三峡》成为山水游记名篇,这和文章再现了三峡奇伟独特的风光有关”表述纯属虚构,原文自始至终就没有提及《三峡》以及《三峡》与本文的关系。
故选:D。
答案:
(1)B
(2)C
(3)D
【点评】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文中的信息”指文中的文句及其所表达的内容,多是作者在文中所传达或阐述的事实、知识、理论、观点或设想等。所谓“筛选”,就是根据题目要求,经过辨别把相关的信息提取出来;所谓“整合”,就是在提取信息的基础上,根据题目要求分类,再用准确的语言条理化、清晰化、概括化和简洁化。“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考查的主要内容有:能够对照题中的语言材料辨别选项的正误,能从材料中筛选出答题的相关语句,并进行归纳整合。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2分)
2.(12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6月6日,文学陕军首期会客厅,杜文娟分享了她的新著《岩兰花开﹣﹣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在场读友中有一位特殊的读者,来自北川的女孩王小嘉。见面会后,王小嘉约访了杜文娟老师。
王小嘉:杜老师您好,祝贺您的新书出版。我的家乡在北川,我是一名地震亲历者。这本书太过真实,几乎是发生在我身边鲜活的例子。在余震不断的情况下,是什么促使您震后第五天就去震区采访呢?又是什么促使您一次又一次返回震区去关注地震幸存者呢?
杜文娟:非常感谢您的阅读。真实是对非虚构作品的最高褒奖,也是基本要求。当时去震区是想当一名志愿者,为灾民干点力所能及的事。在成都双流机场搬运救灾物资的时候,干了大约半小时就汗流浃背。身边的人引起了我的注意,有退伍老兵,有老年人,有十多岁的孩子。我主动和他们搭讪,这一聊深深地感动了我。体力活不是我的长项,而记录他们的故事,让更多人了解这个群体,也算是为救灾出一份力嘛。
2018年5月,在北川一个农家乐,见到了无腿蛙王代国宏和他妻子,他妻子是刚辞职的护士,准备孕育宝宝。她告诉我,地震发生后也在救灾物资现场搬运过物资,在医疗点打扫卫生,给护士打下手。书中的《仙女小妈妈》就是以她的成长经历,她与双腿截肢的游泳冠军的爱情故事,完成了对年轻幸存者的书写。
一次次去震区,就是因为感动。不同时期有不同的工作重点,最开始是救人,随后是灾后重建,十年后是脱贫攻坚,但民众的心理障碍依然存在。重大事件发生时,各种矛盾急剧爆发,问题纷至沓来,作家关心的是人的心灵世界。研究人,书写人,这是值得奋斗的事业。
王小嘉:您多次在震区采访,是一种什么样的写作状态和生活状态?
杜文娟:我的单位多年来一直支持和包容我,家人也很支持。一旦伏案写作,我就会几个月不挪地方。
当年在震区一线,白天为灾民送粮送药,晚上在帐篷或者在裂缝清晰的危房中写作,将文字和图片发往外界等等经历,我不愿意再倾诉。如果有兴趣,在网上搜《杜文娟震区亲历记》能看到。
王小嘉:您在书里说到:“北川是一个碰不得的地方,家家一把辛酸泪。”这本书里的一些人,至今没有从当年的悲痛里走出来。您在采访中怎样让他们打开心扉呢?
杜文娟:采访时千万别成群结队,和当事人交流一定要在稍微密闭的环境里,单独相处,从拉家常开始。平等友善地对待他人,自然会得到尊重和信任。
我与许多受访者成为好友。《不想结婚》的主人公小张,几乎天天晒火锅生啤,我君常给他留言:太辣啦。《仙女小妈妈》中的代国宏夫妻,儿子已经满地跑了。
王小嘉:我一直认为,北川是一个适合做生命教育的地方。对此,您怎么看?
杜文娟:北川、映秀、天津大爆炸现场、疫情后的武汉等地,都适合做生命教育。生应流常为化,关注生命,呵护弱者,人人有责。这个领域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书中的代国宏夫妇就在做此项工作。
(摘编自王小嘉、杜文娟《生命教育应常态化》)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王小嘉经历了汶川大地震,对于当地震后情况有切身体会,阅读《岩兰花开﹣﹣汶川大地震幸存者生存状况调查》容易产生共鸣。
B.杜文娟第一次到震区并非以采访为目的,她在参加志愿者服务的过程中被志愿者所感动,于是以采访和创作替代了志愿者服务。
C.代国宏夫妇在汶川大地震幸存者中具有典型性,杜文娟在了解其爱情故事和代国宏妻子救灾经历基础上,创作了《仙女小妈妈》。
D.在完成救灾、重建之后,震区幸存者们又面临着脱贫攻坚的重任,而部分幸存者还没能完全克服汶川大地震所带来的心理障碍。
(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A.杜文娟新著属于非虚构作品,她认为真实是对非虚构作品的最高褒奖和基本要求,追求真实是她多次到震区采访的出发点。
B.作为特殊的读者,王小嘉熟悉杜文娟的作品,而作为采访者,她能结合作品内容,通过恰当的提问将访谈一步步引向深入。
C.面对王小嘉的采访,杜文娟联系自身经历和感悟,并列举了一些实例,做出较为具体的回答,这有利于访谈的顺利推进。
D.王小嘉和杜文娟两人都重视生命教育,而综合访谈内容可知,杜文娟关于地震幸存者的作品可作为开展生命教育的一项资源。
(3)杜文娟的创作经历对于完成非虚构作品有哪些启发?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
【解答】(1)B“以采访和创作替代了志愿者服务”错误。由原文“当年在震区一线,白天为灾民送粮送药,晚上在帐篷或者在裂缝清晰的危房中写作”可知,杜文娟在采访、创作的同时仍参与了志愿者服务。
故选:B.
(2)A“追求真实是她多次到震区采访的出发点”错误。杜文娟在访谈中指出“一次次去震区,就是因为感动”,由此可以推知“追求真实”并非“她多次到震区采访的出发点”。
故选:A。
(3)访谈中杜文娟主要介绍多次深入震区采访的原因、自己的写作状态和生活状态、让幸存者打开心扉的经验,这些都与她能够完成创作有关。解答时应根据“非虚构作品”的写作特点和价值追求,筛选出杜文娟的非虚构的实际行动,用简洁的语言作答。
答案:
(1)B
(2)A
(3)①掌握第一手资料。杜文娟不惧危险,多次深入震区采访,作品真实鲜活。②具有使命感。杜文娟关注幸存者的生活状况,关心人的心灵世界,研究人,书写人。③走进人物内心世界。杜文娟尊重被采访对象,通过真诚友善的交流,使他们打开心扉。
【点评】访谈的基本结构为:开头、主体、结尾。开头:吸引对方,引起对方兴趣,积极进入主题。主体:要有敏锐的眼光,善于发现新问题、新材料、新亮点,准确判断它们所蕴涵的价值。结尾:适当地总结,表示对访谈对象的感谢,并记录访谈对象个人资料,如姓名、性别、年龄、教育程度、电话号码等。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1小题,15分)
3.(15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安娜•卡列尼娜(节选)
[俄]列夫•托尔斯泰
早饭后,列文已经不在他原来的地方,而一左一右是那老头子和一名小伙子。老头子爱说说笑笑,主动要他跟自己一起。
那老头儿挺直身子,跨出长而有规则的步伐,动作准确而匀称,轻松地挥动两臂,像在游戏,把草铺成高高的、平整的一排排,仿佛不是在割草,而是锋利的镰刀自动地在草丛中沙沙响起来。
列文背后是年轻小伙子米什卡。他那可爱的、稚气未脱的面孔因为使劲,颤抖着,头发用新鲜的草扎住,每逢有人望着他的时候他总是笑眯眯的。显然他宁死也不肯承认他干这活很吃力。
列文夹在这两人中间。在最热的时候,他也不觉得怎样辛苦。浑身大汗淋漓反而感到凉快,阳光炙灼着他,让他干起来精力充沛。这是幸福的时刻。而更愉快的是在他们到了地头的小溪,老头子用一大把湿润的草揩拭着镰刀,在清澈的溪水里洗濯刀口,用盛磨刀石的盒子舀了一点水,请列文喝。
“我的克瓦斯怎么样,呃?好喝吗,呃?”他眨巴着眼睛,问。
列文确实没有喝过这种浮着绿叶、带点白铁盒子的铁锈味的温水这么可口的饮料。接着他自在地踱了一会步,只觉得心旷神怡。这时他才揩去流着的汗水,深深吸了一口空气,观望着长列的割草人以及四周的森林和田野的景观。
列文没有注意到时间是怎样过去的。要是有人问他割了多少时间,他一定会说半个钟头,实际上已到吃午饭的时候了。当他们踏着割下的草走回来的时候,老头子让列文注意那几乎隐没在高高的草丛中、沿着道路从四面八方向割草人走来的孩子们,他们用伸开的小胳膊抱来一袋袋面包,拿来一罐罐口上用破布塞着的克瓦斯。
“瞧,这些小虫子爬来了!”他指着他们说。又割了两排,老头子停下了。
“哦,老爷,该吃午饭了!”他说。
割草的人们到了小河边,给他们送饭的孩子们正坐在那里等候着。农民们聚集在一起。列文在他们旁边坐下,他不想走开。农民们在老爷面前不再感到拘束了。他们有的预备午餐,有的洗脸,年轻的在小溪里洗澡,有的在安排休息的地方,解开放面包的口袋,揭开克瓦斯罐的塞子。老头子把一片面包捏碎,放进碗里,用匙柄捣烂,从磨刀石盒子里倒些水在上面,再捏一些面包进去,撒上一点盐。
“老爷,尝尝我的面包渣汤吧。”他说。
这面包渣汤很好吃,竟使列文放弃了回家去吃饭的念头。他和老头子一起吃着,同他拉起了家常,还把自己的家事和可能引起老头子兴趣的一切情况都告诉他。老头又站起来,做了祷告,再用草垫在头下,在小树丛下面躺下,列文也照样做了,尽管阳光下有一群群纠缠不休的苍蝇,还有小虫子叮得他那流汗的面孔和身体发痒,他很快就睡熟了,直到太阳偏到矮树丛那边,照到他身上的时候才醒来。老头子早已醒了,坐在那里给小伙子们磨镰刀。
列文向周围眺望,几乎不认得这地方了,草场换了新颜。大片草场割了,排列着一排排散发着芳香的草,在夕阳斜照里闪耀着一种异常的清新光辉。河畔割了草的矮树丛,以前看不见、现在泛着钢灰色光芒的蜿蜒河流,站起来走动的农民们,剩下的一部分还没有割的草像一座峭壁,以及在割光了草的草地上空飞翔的鹞鹰﹣﹣一切都那么新奇。
四十二个人干的活算是不少了。他们割了整个大草场,在农奴时代是需要三十把镰刀割两天的。列文希望今天尽可能多割些。他一点也不觉得疲倦,他只想干得更快些。
老头子对小伙子们说:“割完马什金﹣﹣大家会有伏特加喝。”
“干嘛不割呢?去吧!”大家异口同声叫着,割草的人们一边吃面包,一边走了。
“哦,小伙子们,打起精神来!”基特说,几乎跑着走在前头。
“去吧,去吧!”老头子说,“我要打败你呢,给我留点神!”
年轻的和年老的都在使劲割。列文还是夹在那小伙子和老头子中间。老头子穿上了羊皮袄,还是干得那样欢快,说着笑话,动作麻利。在树林中他们不断地用镰刀利掉草丛里长得肥肥大大的“白桦菌”。老头子每遇到一个蘑菇就弯下腰,拾起来揣在怀里。“又是送给我老婆子的一件礼物。”他总是这样说。
割湿润柔软的草很容易,但沿着洼地的陡峭斜坡爬上爬下却是件费力的活。但是这没有难倒那老头,他还是照样挥动镰刀,他那穿着大树皮鞋的脚迈着稳重的小步子,慢慢地爬上陡断的斜坡,他没有放过路上一株草或一只蘑菇,还不断地跟农民们和列文说说笑笑。列文走在他后面,每当他手里拿着镰刀爬上就是空着手也很难爬上去的斜坡,常常感觉得他一定会跌倒。但是他竟爬上去了。他感到好像有一种外力在推动他。
(姚锦镕译,有删改)
(1)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小说中列文“浑身大汗淋漓反而感到凉快”,一直割到吃午饭却以为只割了半个钟头,这些细节都生动地刻画了人物的内心感受。
B.觉得“浮着绿叶、带点白铁盒子的铁锈味的温水”可口,“面包渣汤很好吃”,重在表现列文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易于满足的特征。
C.小说调动了列文的视觉、嗅觉和心理感受对割过的草场进行描摹,散发着芳香的草、不再被遮挡的河流等新奇景象显示出劳动的意义。
D.午饭时列文在农民旁边坐下“不想走开”,农民们也“在老爷面前不再感到拘束了”,这种老爷与农民的关系寄托了作者的社会理想。
(2)文中的“老头子”作为农民的代表,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
(3)小说结尾写道:“他感到好像有一种外力在推动他。”列文为什么会有这种感受?请结合全文简要分析。
【解答】(1)B.“重在表现列文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易于满足的特征”错。联系上下文,从“在最热的时候,他也不觉得怎样辛苦。浑身大汗淋漓反而感到凉快,阳光炙灼着他,让他干起来精力充沛。这是幸福的时刻。而更愉快的是在他们到了地头的小溪,老头子用一大把湿润的草揩拭着镰刀,在清澈的溪水里洗濯刀口,用盛磨刀石的盒子舀了一点水,请列文喝”“接着他自在地踱了一会步,只觉得心旷神怡”等句可以看出,重在表现劳动给列文带来的愉悦心情。故选:B。
(2)分析老头的形象,要从文章中找到关于老头的描写句子。从“那老头儿挺直身子,跨出长而有规则的步伐,动作准确而匀称,轻松地挥动两臂,像在游戏,把草铺成高高的、平整的一排排,仿佛不是在割草,而是锋利的镰刀自动地在草丛中沙沙响起来”这句直接描写老友外在形象的句子来看,老头是一个割草经验丰富的人;从“老头子早已醒了,坐在那里给小伙子们磨镰刀”“老头子穿上了羊皮袄,还是干得那样欢快,说着笑话,动作麻利”可以看出,老头动作麻利、勤快;从“老头子爱说说笑笑,主动要他跟自己一起”“老头子穿上了羊皮袄,还是干得那样欢快,说着笑话,动作麻利”“他还是照样挥动镰刀,他那穿着大树皮鞋的脚迈着稳重的小步子,慢慢地爬上陡断的斜坡,他没有放过路上一株草或一只蘑菇,还不断地跟农民们和列文说说笑笑”等句,看出老头乐观且平易近人;从老头在睡醒后用伏特加激励大家干活,可以看出老头有智慧且有号召力。
(3)列文拿着镰刀爬上“就是空着手也很难爬上去的斜坡”,却在一股外力的推动下爬山去了,这股“外力”联系上下文,是一天下来的劳作给予了列强烈的满足感与成就感,从“他还是照样挥动镰刀,他那穿着大树皮鞋的脚迈着稳重的小步子,慢慢地爬上陡断的斜坡,他没有放过路上一株草或一只蘑菇,还不断地跟农民们和列文说说笑笑”可以看出,列文在老头的带领下与大家说说笑笑,大家也全力以赴,这使得列文拥有了跨越艰难的精神力量,所以列文才有这样的感觉。
答案:
(1)B
(2)①勤劳能干。割草经验丰富,动作麻利,休息时给小伙子们磨镰刀等。②善良乐观。主动照顾列文,称送饭的小孩子们为“小子”,跟农民们和列文说说笑笑,采拾蘑菇作为送给妻子的礼物。③有号召力。及时提醒老爷列文休息,巧妙激励大家继续割草,帮助列文管理。
(3)①列文割草时精力充沛,不觉辛苦,从中体验到劳动的乐趣,获得成就感和幸福感;②割草人有说有笑,老爷和农民相处融洽,这种和谐的人际关系感染着列文;③劳动中大家全力以赴,不甘落后,列文也实现了自我超越,充满精神力量。
【点评】“规范作答”不能忘记的三个原则:
(1)答案在文中(直接来源于文中或从文中提炼);
(2)选择并重组文中关键词句(注意原文表述角度与设问角度是否一致);
(3)分点分条作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1小题19分)
4.(19分)阅读下文,完成各题。
蒙恬者,其先齐人也。蒙恬弟毅。始皇二十六年,蒙恬因家世得为秦将,攻齐,大破之,拜为内史。秦已并天下,乃使蒙恬将三十万众北逐戎狄,收河南。筑长城,因地形,用制险塞,起临洮,至辽东,延袤万余里。暴师于外十余年,居上郡。是时蒙恬威振匈奴。始皇甚尊宠蒙氏,信任贤之。恬任外事而毅常为内谋,名为忠信,故虽请将相莫故与之争焉。赵高者,诸赵疏远属也。秦王闻高强力,通于狱法,举以为中车府令。高即私事公子胡亥,喻之决狱。高有大罪,秦王令蒙毅法治之。毅不敢阿法,当高罪死,除其宦籍。帝以高之敦于事也,赦之,复其官爵。始皇三十七年冬,行出游会稽,道病,至沙丘崩,秘之,群臣莫知。是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常从。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乃与丞相李斯,公子胡亥阴谋,立胡变为太子。赵高恐蒙氏复贵而用事,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胡亥遣御史曲宫乘传之代,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毅对曰:“用道治者不杀无罪,而罚不加于无辜。唯大夫留心!”使者不听蒙毅之言,遂杀之。二世又遣使者之阳周,令蒙恬曰:“君之过多矣,而卿弟毅有大罪,法及内史。”恬曰:“自吾先人,从至子孙,积功信于秦三世矣。今臣将兵三十余万,身虽囚系,其势足以信畔,然自知必死而守义者,不敢辱先人之教,以不忘先主也。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乃吞药自杀。
(节选自《史记•蒙恬列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D
A.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B.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C.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D.令蒙毅曰/先主欲立太子而卿难之/今丞相以卿为不忠/罪及其宗/朕不忍/乃赐卿死/亦甚幸矣/卿其图之/
(2)下列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B
A.河南特指黄河以南西北边疆地区,常有匈奴出没,秦始皇时在此修筑长城加以管理。
B.丞相是古代辅佐君主的最高行政长官,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秦以后各朝改称宰相。
C.用事在古汉语中有履行职责、执掌政权、引用典故等意思,此为“执掌政权”之意。
D.乘传在这里指乘坐驿站的马车,有时也指奉命出使,或使者所乘用四匹马拉的传车。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蒙恬能征善战,立下赫赫功勋。秦吞并天下后,他带领军队驱逐戎狄,收复河南。又修筑长城,设置要塞,声威震慑匈奴。
B.蒙恬赤胆忠心,尽显良臣本色。祖孙三代尽忠报国,为秦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兄弟二人得到秦始皇重用,被誉忠信之臣。
C.蒙恬守护国家,反遭奸佞残害。其弟蒙毅依法惩处犯重罪的赵高,赵高得势后威逼胡亥对付蒙氏兄弟,蒙恬最终被迫自尽。
D.蒙恬身处绝境,依然坚守节义。蒙毅被杀,自己无辜受囚,为不辱没祖宗教诲及先主恩宠,他虽有叛乱之势,却宁死不反。
(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高雅得幸于胡亥,欲立之;又怨蒙毅法治之而不为己也,因有贼心。
②今恬之宗,世无二心,而事卒如此,是必孽臣逆乱,内陵之道也。
【解答】(1)该句大意是: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还是考虑考虑吧!”句中“罪”作“及其宗”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据此排除A、C两项;“朕不忍”的意思是“我不忍心”,主谓句,句子完整,其后应断开,据此排除B项。
故选:D。
(2)B.“丞相制度起源于春秋”说法错误,应是起源于战国。
故选:B。
(3)C.“威逼胡亥对付蒙氏兄弟”理解不当,由原文“日夜毁恶蒙氏,求其罪过,举劾之”可知,是赵高在胡亥面前毁谤蒙氏兄弟,“威逼胡亥”无中生有。
故选:C。
(4)①雅,平常,素来;于,介词,表被动;法,名词作状语,依法;贼,名词作动词,杀害。译文:赵高平常就被胡亥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
②卒,最终;内陵,欺君罔上;道,缘故。译文: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答案:
(1)D
(2)B
(3)C
(4)赵高平常就被胡亥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
②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
参考译文:
蒙恬,他的祖先是齐国人。蒙恬的弟弟叫蒙毅。秦始皇二十六年,蒙恬由于出身将门做了秦国的将军,率兵攻打齐国,大败齐军。授给他内史的官职。秦国兼并天下后,就派蒙恬带领三十万人的庞大军队,向北驱逐戎狄,收复黄河以南的土地。修筑长城,利用地理形势,设置要塞,西起临洮,东到辽东,逶迤绵延一万余里。于是渡过黄河,占据阳山,曲曲折折向北延伸。烈日寒霜,风风雨雨,在外十余年,驻守上郡。这时,蒙恬的声威震摄匈奴。秦始皇特别尊重推崇蒙氏,信任并赏识他们的才能。蒙恬在外担当着军事重任而蒙毅经常在朝廷出谋划策,被誉为忠信大臣。因此,即使是其他的将相们也没有敢和他们争宠的。赵高,是赵国王族中被疏远的亲属。秦王听说赵高办事能力很强,精通刑狱法令,就提拔他担任了中车府令。赵高就私下侍奉公子胡亥,教导胡亥决断讼案。赵高犯下了重罪,秦王让蒙毅依照法令惩处他。蒙毅不敢枉曲法令,依法应当判处死刑,剥夺他的官籍。始皇因为赵高办事勤勉尽力,赦免了他。恢复了他原来的官职。始皇三十七年冬天,御驾外出巡游会稽,依傍着大海,向北直奔琅邪。半途得了重病,派蒙毅转回祷告山川神灵。没等蒙毅返回,始皇走到沙丘就逝世了。始皇逝世的消息被封锁了,文武百官都不知道。这时丞相李斯、公子胡亥、中车府令赵高,经常侍奉在秦始皇左右。赵高平常就得到胡亥的宠幸,打算立胡亥继承王位,又怨恨蒙毅依法惩处他而没有袒护他,于是就产生了杀害之心。就和丞相李斯、公子胡亥暗中策划,拥立胡亥为太子。赵高唯恐蒙氏再次显贵当权执政,日日夜夜毁谤蒙氏,搜罗他们罪过,检举弹劾他们。胡亥派遣御史曲宫乘坐驿车前往代郡,命令蒙毅说:“先主要册立太子而你却加以阻挠,如今丞相认为你不忠诚,罪过牵连到你们家族,我不忍心,就赐予你自杀吧,也算是很幸运了。你反复地考虑吧!”蒙毅回答说:“用道义治理国家的人,不杀害没罪的臣民,而刑罚不施于无辜的人身上。希望大夫认真地考虑!”使者听不进蒙毅的申诉,就把他杀了。二世皇帝又派遣使者前往阳周,命令蒙恬说:“您的罪过太多了,而您的弟弟蒙毅犯有重罪,依法要牵连到您。”蒙恬说:“从我的祖先到后代子孙,为秦国累积大功,建立威信,已经三代了。如今我带兵三十多万,即使是我被囚禁,但是,我的势力足够叛乱。然而,我知道必死无疑却坚守节义,是不敢辱没祖宗的教诲,不敢忘掉先主的恩宠。如今我蒙氏宗族,世世代代没有二心,而事情最终落到这样的结局,这一定是谋乱之臣叛逆作乱、欺君罔上的缘故。”于是吞下毒药自杀了。
【点评】文言文翻译是高考的必考点。翻译的基本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具体方法:“留”,就是保留,保留一些不需要翻译的名词。“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补”,就是增补,补充省略的成分。“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译有关文字。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体共1小题,9分)
5.(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各题。
判命坡①
范成大
钻天岭上已飞魂,命坡前更骇闻。
侧足三分垂坏磴,举头一握到孤云。
微生敢列千金子?后福犹几万石君②。
早晚北窗③寻噩梦,故应含笑老榆粉④。
【注】①本诗是淳熙二年范成大入蜀途经归州时作。判命坡,归州东部山岭名。②万石君:汉代石奋善以“谦恭谨慎”保持禄位,他和四个儿子的俸禄都达到“二千石”一级,世称“万石君”。③北窗:语出陶渊明《与子俨等疏》:“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卧,遇凉风暂至,自谓是羲皇上人。”④榆粉:即粉榆,汉高祖刘邦为丰邑粉榆乡人,后人因以粉榆指故乡。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C
A.首联以“钻天岭”令人魂飞魄散侧面烘托判命坡的高峻难攀,给读者留下想象空间。
B.峭壁悬崖难以攀登,抬头可握天上云气,诗人以夸张手法极言路途艰险心情紧张。
C.诗人自认不是富贵子弟,此次翻山越岭如大难不死,将来一定要仕途顺利飞黄腾达。
D.本诗由景及情,既写出登山的真切感受,又设想了今后回望此次噩梦般经历的情形。
(2)本诗与李白《蜀道难》都写到蜀道之难行,但情感基调却有不同,请简要分析。
【解答】(1)C.“此次翻山越岭如大难不死,将来一定要仕途顺利飞黄腾达”错,“微生敢列千金子?后福犹几万石君”一句中,作者自谦为微末之身,不敢像千金子那样保重,而世俗认为大难不死必有后福,那么过了判命坡之后,能不能和万石君那样福气大呢?体现了自嘲的味道。故选C。
(2)李白《蜀道难》:作者在文章中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首先感叹“危乎高哉”,感叹蜀道之高。接着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感叹蜀道之险。最后再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因为蜀道所在之地“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这里地势险要,易守难攻,历史上在此割据称王者不乏其人。诗人从剑阁的险要引出对政治形势的描写,劝人引为鉴戒,警惕战乱的发生,并联系当时的社会背景,揭露了蜀中豺狼的“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范成大《判命坡》:抓住前两联关键词“已飞魂”“更骇闻”“侧足三分”“到孤云”,主要突出的是判命坡的高峻难攀、惊险异常的特点。结合注解可知,本诗是淳熙二年作者入蜀途经归州时所作,流露出不堪奔波行役的烦恼。颈联作者自谦为微末之身,自嘲不敢像千金子那样保重,不知能否有万石君那样大的福气。尾联是虚写,想象有朝一日归隐之后,高卧之时,想起今天可怕的情景,更会坚定自己终老山林的决心。这是想象,传达出诗人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与期待之情。
答案:
(1)C
(2)李白《蜀道难》:作者一唱三叹,一叹蜀道之高,二叹蜀道之难,三叹战祸之烈。李白着力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并从中透露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范成大《判命坡》:通过写判命坡的高峻难攀、惊险骇人之状,即兴抒情,流露出不胜仕途奔波、羁旅行役的烦恼。作者设想归隐之后,高卧北窗之下,想起今天过判命坡的“疆梦”般的情景,定会坚定终老故乡的决心,表现了对终老故乡的期待之情。
译文:
钻天岭上已然魂魄飞散,判命坡前更是骇人听闻。侧足于垂挂的坏蹬一步才挪得三分,抬头看,伸手能一把握住天上孤云。微贱之身哪敢自比千金子,后福无穷又有几个万石君。有朝一日归隐后回想今天可怕情景,理当含笑故乡终老于故乡山林。
赏析:
中国传统诗歌是讲求含蓄的,讲求情感不过分张扬的。大约是诗人所受刺激太大,开篇就从自己的感受写起,直接写自己的惊恐。先写走到判命坡前看到山的感受。没有一字对判命坡的陡峭进行直接描写,而是用了对比,起笔就写自己过钻天岭时胆战心惊,魂不附体的那种恐怖。钻天岭此名足见其险。判命坡,此名也尽显山之陡峭。写钻天岭之险是为了突出判命坡之险。“更骇闻”,看到判命坡,更是让诗人惊骇不已。还没开始登判命坡,就已经充满恐怖了,可见其山之险。范成大是今天江苏吴县人,生活在江南水乡,为官后也从未到过四川,未曾见过这种险山恶水。自然受到了惊吓。
接着写登山的感受。悬崖绝壁,只可侧着脚通过,一不小心踩着坏石头,石头立刻就滚下万丈深渊,而山势陡峭,高耸入云,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天上的云朵。举头一握到孤云,恰当地表现了判命坡的险要。从自己登山有感受,从侧面烘托山势的险峻,蜀道的险恶。接着作者发表议论,进一步言判命坡的险恶。微生是作者的自谦之词,这是诗人自嘲命薄,不贵重,所以无法惜身,只能铤而走险,来走这艰难的蜀道。万石君是指汉代石奋的故事。范成大以此做比,巧妙设喻。前面从不同的侧面描写的判命坡的险峻后。再后诗人荡开一笔,写自己归隐故乡,再来谈起这一番经历,当一笑了之了吧。似松实紧,依然扣着这判命坡险要来说。
最后直接说走这个判命坡是“噩梦”。人在困难面前往往会想到家乡想到自己熟悉的故居。这是一种非常自然的心境。特别是诗人此番入蜀已是五十岁,又是新病后初愈。而且由湖北入蜀时,遇到江水上涨,不得不从陆路徒步攀援,种种艰难,生出归乡之心是非常真实的。看似不经意的自然表露,可是处处扣着《判命坡》的“险”字,使全篇浑然一体,层次丰富。
【点评】诗歌单项选择题的解题方法:
要通读诗歌,整体把握诗歌内容主旨和思想情感,在此基础上,回归诗歌,寻找答题点;最后精读相关诗句,看所给选项的内容是否能在诗歌中找到依据,或者是否能根据诗歌内容合理地推断出来是否正确。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6.(6分)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氓》中表现女子早起晚睡、勤劳持家的诗句是: 夙兴夜寐 , 靡有朝矣 。
(2)李贺《雁门太守行》中“ 角声满天秋色里 , 塞上燕脂凝夜紫 ”两句,从声、色两个方面铺写了阴寒惨切的战地气氛。
(3)苏轼善用比喻,在《赤壁赋》中以“ 驾一叶之扁舟 , 举匏樽以相属 ”两句形象地描绘了自己与友人在小船中举杯共饮的场景。
【解答】故答案为:
(1)夙兴夜寐 靡有朝矣(重点字:夙、寐)
(2)角声满天秋色里 塞上燕脂凝夜紫(重点字:塞、脂)
(3)驾一叶之扁舟 举匏樽以相属(重点字:匏、樽)
【点评】《赤壁赋》名句辑录:
(1)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2)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3)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
(4)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5)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7.(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好文创,当然要有文化。,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其中“文”,是放在第一位的。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 )。扬州剪纸艺术大师张永寿,一开始的作品还属于“剪样”的范畴,比如剪鞋样,剪刺绣样,后来,他从中国古典绘画中寻出路,最终使剪纸艺术得到了的发展。但好文创光有文化还不够。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美学家朱光潜说过,“老是那样,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文化在于创造,必须要有创意,要给人眼前一亮,产生共情的感觉。这些年来,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常被放在一起讲,文创也是如此,这个行业需要的工匠精神。如果一款产品只顾追风口、蹭热量,忽视了对品质的追求,甚至走向了粗制滥造,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未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C
A.循名责实 | 突飞猛进 | 面面俱到 | 精益求精 |
B.顾名思义 | 循序渐进 | 面面俱到 | 孜孜不倦 |
C.顾名思义 | 突飞猛进 | 四平八稳 | 精益求精 |
D.循名责实 | 循序渐进 | 四平八稳 | 孜孜不倦 |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A.而一个艺人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B.而一个大师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C.如果失去了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艺人也就不能成为大师
D.如果没有深厚的文化素养,一个大师也就很难成为大师
(3)文中画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D
A.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在“创”上做得不够。
B.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市场仍然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造成的。
C.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仍然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D.很多文创产品,虽然标榜很有文化,但市场并不认可,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在“创”上做得不够。
【解答】(1)循名责实:按照名称或名义寻求实际内容,使得名、实相符。顾名思义:从事物的名称联想到它的含义。根据横线后面“文创产品就是‘文+创+产品’”,可知“……就是……”,是由名称联想到其含义,所以空一应选择“顾名思义”。突飞猛进:形容事业、学问等进展非常迅速。循序渐进: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指学习或工作)。“循序渐进”不能作定语,所以空二应选择“突飞猛进”。面面俱到:各方面都照顾到,没有遗漏。四平八稳:形容说话、做事、写文章稳当。有时也指做事只求不出差错,缺乏创新精神。结合“没有一点精彩,不是‘庸’就是‘俗’”可知空三应选择“四平八稳”。精益求精:(学术、技术、作品、产品等)好了还求更好。孜孜不倦: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用于“工匠精神”,空四应选择“精益求精”。
故选C。
(2)括号中的句子应和“一款文创产品如果失去了文化属性,也就失去了灵魂”结构一致,这就排除CD。“而一个大师如果……就不能成为大师”语义矛盾,这就排除B。
故选A。
(3)和“虽然”搭配的关联词是“但是”或“却”,这就排除BC。A.“……的原因,就是因为……”重复赘余,这就排除A。
故选D。
答案:
(1)C
(2)A
(3)D
【点评】词语运用题具体可从以下几方面分析:
(1)意义轻重不同。
(2)意义侧重点不同。
(3)范围大小不同。
(4)适用对象不同。
(5)感***彩不同。
(6)语体色彩不同。
(7)语法搭配不同。
8.(6分)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我们平常吃的所有食物中,① 几乎都含有叶酸 ,只不过含量和水平不一样而已,比如一些豆科植物,它的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但是像我们吃的主要粮食作物,包括水稻和小麦,它里边的含量就比较低了。由于② 人体不能合成叶酸 ,所需酸全都需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摄取。③ 叶酸缺乏会引发系列疾病 ,其中叶酸缺乏症是由而引发的最常见的疾病。因此,利用生物科技强化提高农作物的叶酸含量,是预防叶酸缺乏症的有效方法。
【解答】语段介绍了叶酸的相关知识。①依据第一空前面的“我们平常吃的所有食物中”以及后面的“只不过含量和水平不一样而已”,说明第一空的内容是说我们平常吃的所有食物中几乎都具有某种物质;再依据后文“比如一些豆科植物,它的叶酸含量相对会高一点”,可知第一空所说的物质是“叶酸”。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一空应该填写:几乎都含有叶酸。②想要填写第二空内容,首先明确第二空后面所说的“所需酸”指人体需要的叶酸;再依据第二空后面的“所需酸全都需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摄取”,可知人体不能合成叶酸。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二空应该填写:人体不能合成叶酸。③依据第三空后面的“其中……是由而引发的最常见的疾病”,可知第三空与引发疾病有关;依据第三空前面的“人体不能合成叶酸,所需酸全都需要从植物和微生物中摄取”以及后面的“叶酸缺乏症”,可知第三空与叶酸缺乏有关。依据以上分析,可知第三空应该填写:叶酸缺乏会引发系列疾病。
答案:
①几乎都含有叶酸;
②人体不能合成叶酸;
③叶酸缺乏会引发系列疾病。
【点评】答好语句补写题的关键词:
1.阅读:语句补写题虽说考的主要是语言连贯能力,但首先应是阅读能力。
2.推导:一是据上下文逻辑的发展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内容,做到内容上扣得紧;二是由与上下文相关词语、句式的照应推导出所补写语句的句式及形式上的衔接语,做到形式上接得上。
3.检查:检查补写后内容是否符合题干要求、语言是否连贯、有无语病、是否简洁等。要防止草率审题,盲目机械地答题,如果发现问题要及时纠错。最好在写好后代入原文读一读,看看是否真的连贯、贴切、严密。
9.(5分)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80字。
日前,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据猫眼专业版数据,影院复工首日,全国有1271家影院率先恢复放映,放映总场次1.2万场,但上座率仅为12.4%,观影人次为15.5万人。不过,很多春节期间撤档的商业大片,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都未宣布新档期,一些黄金档期或成为它们的首选。最近,陈思诚等执导的电影《我和我的家乡》就宣布定档今年国庆。
【解答】本题的关键信息有,时间:日前。通知部门:国家电影局。主要内容:①低风险地区在电影院各项防控措施有效落实到位的前提下,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开放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不开放营业。②复工首日,全国有1271家影院率先恢复放映。③很多春节期间撤档的商业大片,如《唐人街探案3》《姜子牙》等都未宣布新档期,一些黄金档期或成为它们的首选。将以上关键信息总结归纳后可得出答案。
答案:
日前,国家电影局下发通知,低风险地区电影院可于7月20日有序恢复营业,中高风险地区暂缓。复工首8日,有1271 家影院恢复放映。很多撤档的商业大片预计在黄金档期上映。
【点评】提炼语意的方法如下:
1.分层取舍法。这是提炼语意中广泛应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的步骤是: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概括层意;然后辨别主次,留主舍次;最后连缀语句。
2.归纳主干法。每一个语段都应该是围绕一个中心内容展开的,这就是语段的“向心性”。准确把握语段有这样几种途径:①找中心句,一般情况下,中心句会出现在段首或段尾,如果是新闻,则导语往往就是中心句;②组合关键句或短语;③用自己的话提炼概括中心意思。概括内容、主旨,常运用此法。
3.定义归纳法。善于用最简洁的语言对事物的本质特征按一定的格式作概括说明。
4.提取关键词法。所谓“关键词”是指一段文字中能展现文段主体内容的“词眼”,提取关键词就是找出主体内容的“词眼”,即善于提取“核心信息”。提取关键词也要通过压缩来完成。
四、写作(60分)
10.(60分)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农业大学人文与发展学院叶敬忠院长曾在2019年毕业典礼的致辞中说:以后无论你从事什么工作,请你努力理解那些服务员、保洁阿姨、保安人员。不要以为你真是他们的上帝,不要以为你真比他们高明,不要认为你真是他们的救星。很多事情对你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区区小事,而对他们来说,则可能是令全家焦虑不堪的大事。
正是因为人们其实根本不可能真正体悟到弱者的生活现实和心理世界,因此,我们更加需要保持一种态度,也就是要尝试“像他们一样感受世界”。
以上的致辞引发了你怎样的感悟和思考?班级计划就此举行主题班会,请围绕“像他们一样感受世界”写一篇发言稿,与同学们分享自己的经历、思考或感悟。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专题:大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