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追逐心中的风筝:读追风筝的人有感
童年时期的阿米尔和哈桑一个是放风筝的人一个是追风筝的人,阿米尔放出的是渴望得到父亲赞赏的愿望,哈桑追逐的是甘于奉献一切的忠诚。而后来,索拉博成了放风筝的人阿米尔却是追风筝的人,那放飞的是对父亲哈桑的深切怀念,追逐的是祈求获救的赎罪之心。在这两次的追风筝中,为你,千千万万遍,闪耀出人性的伟大光芒。作为读者的我们,在作者近乎虔诚的文字激励下,只能发出这样的慨叹——“我追”,去追逐心中的风筝。
在这本书中,有一位智者——拉辛汗,他是男主人公父亲的挚友,也是阿米尔人生路上的重要指路人。阿米尔的父亲并不喜欢他把写故事作为职业,一个粗犷勇敢的阿富汗人父亲大多渴望自己的孩子能在足球场上大汗淋漓的与他人战斗而不是躲在书房中看书。然而阿辛汗却能读懂他的心,在阿米尔生日的时候送了一个本子并祝福他的故事能被全世界阅读,多年后阿辛汗再次找到阿米尔并给了他赎罪的机会,让他从动荡的阿富汗带出了索拉博。我一直不能忘记他的话:那儿有再次成为好人的路。他能够引导着阿米尔去追逐他的风筝,不然,阿米尔的风筝只会越飞越远,永远活在自己的怯弱愧疚的世界里。
史铁生说:“一切不幸命运的救赎之路在哪里呢?设若智慧的觉悟可以引领我们去找到救赎之路,难道所有人都能获得这样的智慧和觉悟吗?”拉辛汗这样的人物对我们来说可遇而不可求,幸运的男主角不会是我们每一个人,平凡的人靠的就只有自己,想要追到自己心里的那个风筝,唯有坚定的信念可以帮助你,如同小说中那个坚强果敢的哈桑,单纯却勇敢的奔跑。阿米尔问哈桑,你为什么知道风筝一定会落在这里,他只会回答,我就是知道。这一切无关智慧。
阿米尔这个形象之所以深得人心,来自他的真实性,我们多少可以从他的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对困难的逃避,对责任的推卸,对未知的恐惧,对自我的保护等,然而他的可贵之处在于善良的内心。他一直对哈桑怀有愧疚,自责着自己是湖底的鬼怪。赎罪是他给自己放飞的风筝,这个风筝飞了几十年,最终他还是追到了救赎,追到了内心的坦然。面对自己的过错,视而不见不过是自欺欺人,那个错只会一直在那里嘲笑你的懦弱,相反,勇敢去面对的人往往会有不一样的收获。
风筝只是一个象征符号,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风筝。这个风筝或许是你自己放飞的,也可能是别人为你放飞的,翱翔在天空中,你必须全力以赴地去抓住坠落中风筝,为什么呢?或许是书中的赎罪,或许是人格的健全,或许是你的信念、你的梦想、你的未来、你的一切……但无论是什么,奔跑起来,追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