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南通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入学检测语文试题
高三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文学批评的首要功能当然是“批评”,但“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很多人似乎觉得对这个时代文学的否定比肯定更重要、更难,这其实是一个最大的误会。事实上,否定的前提是肯定,离开了这个前提,为否定而否定,否定就失去了力量。今天的批评家最缺乏的恐怕还是正常的肯定和发现的能力,他们首先应学会的其实是如何理直气壮地肯定一部文学作品,如何第一时间令人信服地发现一部作品的价值。我认为,一个时代的文学批评最主要的功能,仍然是对这个时代文学价值的正面发现和阐释。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面对网络化、数字化时代汹涌而来的海量的文学文本,批评家应该有能力告诉读者哪些值得阅读,哪些是具有经典价值并可以进入文学史的。
现在文学界有些人将“剜烂苹果”污名化了,使得“剜烂苹果”成了充满敌意的批评行为。无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还是鲁迅所希望的“刻苦的批评家来做剜烂苹果的工作”,其前提都是对“烂苹果”价值的肯定,正因为“烂苹果”有价值,所以即使有“烂”的地方也要去“剜”。用鲁迅的话说,就是“实在有三点:一,指出坏的;二,奖励好的;三,倘没有,则较好的也可以”。因此,对批评家来说,“剜烂苹果”是一个高难度的“技术活”,需要有精准的技艺才不会误伤了“苹果”甚至错杀、毁坏了“苹果”。
(摘自吴义勤《文学批评如何才能成为“利器”》)
材料二:
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鲁迅曾经把批评家的工作比喻为“剜烂苹果”,但他不是强调批评家面对的作品是毫不足取的烂苹果,而是强调,要从别人以为不屑的烂苹果中剜掉坏的,留下好的,“倘没有(好的——引者注),则较好的也可以”。事实上,批评家应该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而不是为了显示果敢,把棒喝视作良药。
其实,批评家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要从漫无边际的大量作品中发现好的、较好的作品,从“烂苹果”中剜出仍然可以留下的部分。就今天的文学而言,创作者和接受者的数量都是以几何级数增长的。文学批评何为?我以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从这些海量作品中向读者推荐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批评是一种阐释。在批评家眼里,作家作品有如一枚硬币。它有两面,批评家应当坦然甚至兴奋地激赏那好的一面,也有权利和自信指出它存在不足的另一面。而这两面有时并不能够剥离,它们经常是一体的,是作家作品风格的组成部分。批评的难点正在这里。
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既要重视文本,也要留心并知悉作家创作的背景、环境、情感状态,还要适度了解作品的发表、改编以及读者接受等传播史。做到这种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很多时候,批评家在评价一部作品时并没有做到完整阅读。在文学批评里,能够比较充分体现批评家的能力、对作家创作也颇有帮助的,我认为是关于作家创作的综合论述,也即通常所说的“作家论”。能够在一篇文章里系统梳理某一作家的创作历程、背景、成就、特点和风格,又能够指出其创作中存在的局限、不足和可能上升的空间与路径,那是批评之责,也是作家之幸。
(摘自阎晶明《期待内部的、立体的批评》)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而后者更重要。
B.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影响读者的阅读,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
C.文学批评是向读者推荐好的作家作品,而作家作品中好的一面与不足的一面经常是一体的,无法剥离,这是批评的难点。
D.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如果能够做到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助益文学创作。
2.对文中“剜烂苹果”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烂苹果”不是形容文学作品毫不足取、一无是处,而是指作品本身有问题或缺陷。
B.“剜”的前提是对作品价值的肯定,肯定其好的一面,最大限度地保留作品的价值。
C.“剜烂苹果”要有批评的锐气和勇气,拒绝无原则的吹捧,多用“酷评”“骂派批评”。
D.“剜烂苹果”是个高难度的“技术活”,因为有时“烂”的部分和好的部分是一体的。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一项是( )
A.批评家的错处,是在乱骂与乱捧
B.创作家大抵憎恶批评家的七嘴八舌
C.批评如果不对了,就得用批评来抗争
D.坏处说坏,好处说好,才于作者有益
4.对文学批评主要功能评述,两位作者有什么不一样?请简要分析。
5.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列举优秀的批评家必须具备哪些条件,每点不超过10个字。
【答案】1. B 2. C 3. D
4.(1)材料一:正面发现和阐释作品价值,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经典化。(2)材料二:通过立体的观察,发现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
5.(1)要有肯定和发现的能力(2)要熟悉作品(3)要有立体的观察(4)能够做综合论述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此句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的表述是“如果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地影响读者的阅读,他的真知灼见对作家的影响作用也就淡化很多。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可见“无原则的吹捧泛滥”造成的结果是“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而“批评家的行为很难有效影响读者的阅读”不是其结果,够不成因果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概念含义的能力。
C.“多用‘酷评’‘骂派批评’”错误,依据“由于无原则的吹捧泛滥,人们对批评家的正常推荐和真实感受也产生了怀疑。似乎只有‘酷评’‘骂派批评’才能见出真诚。难道批评的第一要义不是欣赏么?”,可见“多用‘酷评’‘骂派批评’”无中生有。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文学批评在客观地发现作品的好与不好,而且要重点发现好。
ABC都只说了一面,只有D兼顾了两面。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比较材料的能力。
依据材料一“‘批评’不是‘批判’,不只是对作品局限、不足的否定和质疑,也包含着对文学价值的发现与肯定。‘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无法割裂开来单独强调哪一面,否则就容易形成误导”“批评应行使的使命,是要知道我们这个时代文学的价值在哪里,并把这种价值发现和阐释出来”“如果说文学创作要追求真、善、美,那么文学批评就要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并阐释其何以为真、何以为善、何以为美。文学批评应该在作家和读者之间、作品和文学史之间搭起桥梁,以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的经典化”可知,材料一认为文学批评应正面发现和阐释作品价值,发掘蕴藏在作品中的真、善、美推动文学走进读者和文学经典化。
依据材料二“批评家的职责就在于发现,要从漫无边际的大量作品中发现好的、较好的作品”“文学批评何为?我以为它最主要的功能,就是要从这些海量作品中向读者推荐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可概括为:材料二认为文学批评应通过立体的观察,发现好的、优秀的、风格突出的、题材独特的。叙述特别的作品。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材料内容的能力。
依据“‘批评’两个字的内涵同时包含着肯定和否定两个层面”可概括为:要有肯定和发现的能力。
依据“研究和评论一部作品,既要重视文本,也要留心并知悉作家创作的背景、环境、情感状态,还要适度了解作品的发表、改编以及读者接受等传播史。做到这种立体的观察,一定有助于提高文学批评与研究的说服力和可信度”可概括为:要有立体的观察。
依据“很多时候,批评家在评价一部作品时并没有做到完整阅读”可概括为:要熟悉作品。
依据“在文学批评里,能够比较充分体现批评家的能力、对作家创作也颇有帮助的,我认为是关于作家创作的综合论述,也即通常所说的‘作家论’”可概括为:能够做综合论述。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山谷风
赵万里
山间路上,杂树丛生,刘少奇和阎大勇边走边谈。
初夏的平山,山色青青,荫绿四野。
旺盛的草木,也见证着这方水土的宽厚和富庶。相传早在原始社会晚期,滹沱河两岸便有了人烟。
据史料记载,两千多年前,商汤之祖就是在此地发祥。经春秋,历汉唐,这里先后又被称为蒲吾县、房山县,唐肃宗至德元年,始称平山县。
阎大勇望望刘少奇:“听山里老人们说,平山,老年间叫蒲吾、房山,后来唐朝的时候,安禄山造反,这一反不要紧,朝廷下了令,凡是地名里带着‘安’、‘禄’、’山’三个字的就都得改,这房山就改成了平山,意思是说,平定安禄山哩。”
刘少奇颇有兴致:“哦,还有这么一番来历啊。”
阎大勇也笑了:“只是叫了个平山也不太平。闹八国联军的时候,洋鬼子就在这儿设了大本营,向井陉、娘子关发兵哩。民国十六年,泰军和晋军又在这儿打起来了。再后来,日本鬼子来了,把山里人杀惨了……”
平山,经年战乱,兵戈不断,使得滹沱河两岸血雨腥风,草木皆惊。尤其是1937年秋,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就攻陷了平山,烧杀抢掠,制造了三十三起惨案;地主武装也乘兴作乱,使这一方水土满目疮痍,饿殍遍野。虽说太行山麓年年返青,却如忧乱伤怀的古人所云: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阎大勇指着不远处,叹口气说:“这后山上,还真有个白毛仙姑洞。起初,山里人不知道那里住的是个受苦的佃户女儿,只道这地方,又多了个云游的仙姑呢。”
刘少奇望望后山,很感慨:“没来平山之前,就知道平山出了个白毛女,看来平山也有不平事啊。”
阎大勇点着头:“那出戏,我在县上也看过。可不,没兴土改那会儿,挣着穷命种一年。地,到年根儿下,还是交不起地租,就差和杨白劳一样喝卤水了。”
临近山顶,山路也越发崎岖,阎大勇紧走几步,回身伸出了手……
……
伴着鸟语松风,刘少奇和阎大勇渐渐接近了山顶。
绕过青石岩,拨开灌木丛,抬头看,瓦蓝瓦蓝的天空,仿佛一伸手就能叩出声来。绵绵群山,终于一望无边地铺展在眼前了。
阎大勇紧走几步,上前扶住了刘少奇:“吟子上风大,找块地儿坐吧。”
平山,层峦叠嶂,沟川交织,它东接获鹿,南连井经灵寿,西邻山西盂县和五台,海拔1000米以上的山峰、就有十一座,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
沿着山脚,依稀可见黄沙铺就的河道,曲曲折折,蜿蜒而去。
刘少奇感叹着:“哦,那就是滹沱河吧?”
阎大勇也正眼望着河道,呆呆地出神。
刘少奇看看阎大勇:“怎么?”
阎大勇缓过神来,冲刘少奇笑笑:“哦,没啥,胡乱想哩。这滹沱河,有脾气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赶上发大水,能把村子淹了。村子里,上了年纪的人吓唬孩子,说声‘滹沱河来啦’,孩子当下就不敢啼哭了。”
刘少奇也笑起来:“到底是山里的河,有性格啊。”
滹沱河,古称禹贡九州陡骇河,又名恶池,别称亚沱。汉明帝永平十年,始称滹沱河。
它发源于山西繁峙县孤山,流经雁门关、代县、定襄、五台,由孟县阎庄入河北平山,随山就势百转千回,在平山县境内就有十二条肋肢河,属季节性河流,汛期洪水暴发,河谷横溢,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曾与称雄邯郸的王郎,在这山中激战。眼看着寡不敌众,无路可退,滹沱河水突然结冰,让刘秀的人马横鞭穿过;之后,冰河迅即化开,浪卷黄沙滚滚而来,咆哮声十里可闻,追兵只得望河兴叹。阎大勇笑笑说:“早年间,平山县兴办了不少义学,教书先生把唱滹沱河的古诗,都编成了教材,一来二去,山里的后生们,识字不识字的,都能念出几首古诗了。
刘少奇来了兴致:“哦,还记得吗?”
“我念的是咱抗日民主政府办的冬学,识字课本都是新编的。”阎大勇说着,低下头想了想,“当年又学里传下来的,有一首还记得,听说是《全唐诗》里的,胡曾的《咏史诗·滹沱河》,说的就是这滹沱河水结冰的事儿。”
阎大勇望了望蜿蜒的河道,轻声念起来:
光武经营业未兴,
王郎兵革正凭陵,
须知后汉功臣力,
不及滹沱一片冰。
刘少奇听着,轻轻点点头:“是啊,回过头看看,各朝各代,兴衰更迭,不能不让人感慨呀。咱们要做的事儿,很多呀。眼下的土改,就是要改改这块土地的命运,改改咱老百姓的命运……”
山下,田地纵横,覆盖着青绿的庄稼。
阎大勇顿了顿,又说:“可过去这地呀,都姓东家的姓。1938年,咱抗日民主政府兴‘二五减租’,大伙儿才觉得有了奔头,西柏坡也就在那年建了党支部,不少青壮年都报名参了军……”
(赵万里《西柏坡》,有删改)
文本二:
与“十七年”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单纯注重史诗性不同,与上世纪90年代新历史小说主观勾兑历史迥异,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呈现出多元化的色彩。虽然史诗类作品仍然是创作的基本类型,但是在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中呈现出某些新的色彩。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克服了以往小说英雄形象刻画的简单化、平面化倾向,而强调人物心理性格内在的复杂与丰富,突出了人性的生动与深刻才呈现出追求个性化的特点,作家们在拓展创作视野追求个人风格中,使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在继承叙事传统中拓展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
(节选自《中国作家网》)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写安禄山造反,朝廷下令更改带有“安”“禄”“山”的地名,意在揭示唐朝廷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
B.文本一中后山上白毛仙姑洞和白毛女的相关故事情节,给文章增添了几丝神话色彩,使得表达神秘而浪漫。
C.文本一中阎大勇与刘少奇的对话体现革命领袖时刻惦记着百姓,彰显革命领袖丰富的内心世界和人格魅力。
D.文本一写阎大勇回忆并念起小时候教书先生所教的诗歌,流露出他对先生深切的怀念,对儿时生活的眷恋。
7.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开篇的环境描写,不仅交代了人物活动的具体环境,也为下文写刘少奇与阎大勇谋划土地革命奠定感情基调。
B.文本一多处插叙滹沱河的传说,既补充了滹沱河的相关信息,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也增强了小说的文化厚重感。
C.文本一通过语言、神态、动作等手法塑造人物,突出刘少奇和闫大勇同志高瞻远瞩、心怀苍生的革命先行者形象。
D.文本一以两位领导人物的对话为线索展开情节,采用多种叙述方式,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使得主题更加鲜明。
8.文本一中追述平山、滹沱河的历史渊源,这样的叙述有什么效果?
9.请结合文本二的内容,分析文本一是如何体现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的特点的?
【答案】6. C 7. D
8.①介绍平山名称的由来,寄托人们对安定平和的生活的向往,期待早日结束战争,暗示革命领袖为人们谋幸福的伟业。
②介绍滹沱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表明这里地势险峻,革命道路艰难。刘秀在此打了胜仗,暗示着中国革命终会取得成功。
9.①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保持了史诗性的特征。文本一通过写平山名称的由来、溥沱河的传说以及闫大勇与刘少奇的对话,展现土地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革命光明前景的憧憬。
②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重在对人物心理性格内在复杂与丰富的描写。文本一中从刘少奇对平山名字的来历很感兴趣,到感慨平山不平的白毛女故事情节的描写,心情由轻松到沉重,从对滹沱河的感慨,到对土地改革的坚定,刻画出刘少奇平易近人、心系百姓、深谋远虑的革命领袖形象。
③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叙事多元化个性化。文本一中作者结合历史史料讲述平山、滹沱河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革命相结合,古今相融汇,叙事多元,意蕴丰富,在多元交替中彰显其个性化地叙事。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A.“意在揭示唐朝廷落后的封建迷信思想”错,是为了介绍平山名称的由来。
B.“使得表达神秘而浪漫”错,结合原文“阎大勇指着不远处,叹口气说”“刘少奇望望后山,很感慨……看来平山也有不平事啊”可知,讲述白毛女故事时刘少奇和阎大勇心情都比较沉重。
D.“对教书先生充满了深切的怀念,对儿时生活满是眷恋”错,结合后文“刘少奇听着,轻轻点点头:‘是啊,回过头看看,各朝各代,兴衰更迭,不能不让人感慨呀。咱们要做的事儿,很多呀。眼下的土改,就是要改改这块土地的命运,改改咱老百姓的命运’”,可知是由此引出下文刘少奇对每一代人都有每一代人的使命的坚定立场做好铺垫。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情节起伏跌宕,扣人心弦”错误,文章主要通过对话展现人物性格,凸显人物形象,没有起伏跌宕的情节,更谈不上扣人心弦。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相关内容作用能力。
“平山,老年间叫蒲吾、房山……安禄山造反……这房山就改成了平山,意思是说,平定安禄山……叫了个平山也不太平……闹八国联军的时候……民国十六年,泰军和晋军又在这儿打起来了。再后来,日本鬼子来了,把山里人杀惨了……卢沟桥事变不久,日军就攻陷了平山,烧杀抢掠,制造了三十三起惨案……”,介绍平山名称的由来,表明平山一直不太平,寄托人们对安定平和的生活的向往,期待早日结束战争;如今革命者到了这里,就是要让平山真正太平,让老百姓过上安定的日子,暗示革命领袖为人们谋幸福的伟业。
“这滹沱河,有脾气呢,说来就来,说走就走,赶上发大水,能把村子淹了……滹沱河,古称禹贡九州陡骇河,又名恶池……汛期洪水暴发,河谷横溢”,介绍滹沱河的地理位置和历史渊源,表明这里地势险峻,革命道路艰难;“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曾与称雄邯郸的王郎,在这山中激战。眼看着寡不敌众,无路可退,滹沱河水突然结冰,让刘秀的人马横鞭穿过……”,刘秀在此打了胜仗,最终建立东汉王朝,如今革命者来到这里,要为全国人民谋福利而革命,暗示着中国革命终会取得成功。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小说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本二有“史诗类作品仍然是创作的基本类型”,可知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保持了史诗性的特征。文本一“这房山就改成了平山,意思是说,平定安禄山”“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曾与称雄邯郸的王郎,在这山中激战。眼看着寡不敌众,无路可退,滹沱河水突然结冰,让刘秀的人马横鞭穿过……”“眼下的土改,就是要改改这块土地的命运,改改咱老百姓的命运……咱抗日民主政府兴‘二五减租’,大伙儿才觉得有了奔头,西柏坡也就在那年建了党支部,不少青壮年都报名参了军”,通过写平山名称的由来、滹沱河的传说以及闫大勇与刘少奇的对话,展现土地革命的历史必然性,同时也寄予了作者对革命光明前景的憧憬。
结合“强调人物心理性格内在的复杂与丰富,突出了人性的生动与深刻才呈现出追求个性化的特点”可知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重在对人物心理性格内在的复杂与丰富的描写。文本一中,“哦,还有这么一番来历啊”没来平山之前,就知道平山出了个白毛女,看来平山也有不平事啊”“哦,那就是滹沱河吧?”“眼下的土改,就是要改改这块土地的命运,改改咱老百姓的命运……”,从刘少奇对平山名字的来历很感兴趣,到感慨平山不平的白毛女故事情节的描写,心情由轻松到沉重,从对滹沱河的感慨,到对土地改革的坚定,刻画出刘少奇平易近人、心系百姓、深谋远虑的革命领袖形象。
结合“新世纪革命历史长篇小说创作在继承叙事传统中拓展了革命历史叙事的多元化个性化”可知新世纪革命历史小说叙事多元化个性化。文本一中,“唐肃宗至德元年,始称平山县……安禄山造反,这一反不要紧,朝廷下了令,凡是地名里带着‘安’、‘禄’、’山’三个字的就都得改,这房山就改成了平山,意思是说,平定安禄山”“相传,汉光武帝刘秀,当年曾与称雄邯郸的王郎,在这山中激战。眼看着寡不敌众,无路可退,滹沱河水突然结冰,让刘秀的人马横鞭穿过”,作者结合历史史料讲述平山、滹沱河的故事,将历史与现实革命相结合,过去平山不太平,曾经滹沱河帮助过刘秀,而今革命者为人民谋太平……小说古今相融汇,叙事多元,意蕴丰富,在多元交替中彰显其个性化地叙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薛怀让,其先戎人,徙居太原。少勇敢,喜战斗。后唐庄宗在镇,得隶帐下,累历军职。明宗时,改神武右厢都校,领奖州刺史。东川董璋遣怀让率本军从晋祖讨贼,贼平,迁绛州刺史。晋天福中,范延光叛于邺,以怀让为招牧使。及战,中流矢,诏赐汤药存问。杨光远反青州,召怀让至阙,赐袭衣、玉带,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以功改宿州团练使。会契丹南侵,少帝幸澶州,遣怀让与李守贞、皇甫遇、梁汉璋率兵万人缘河而下,以守汶阳。时契丹岁扰边陲,朝廷择骁将守要郡,命怀让为洺州团练使。会符彦卿北讨契丹,以怀让为马军左厢排阵使,又从杜重威为先锋都指挥使。契丹主北归,留麻答守镇州,麻答遣步健督洺州供运。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回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麻答遣副将杨安以八百骑攻怀让,又命刚铁将三百骑继之。怀让战不胜,退保本州。契丹大掠其封内。及麻答为镇军所逐,杨安亟遁,铎又纳款汉祖。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铎无拒心,辄开门迎之,怀让杀铎,夺其城。汉祖即授以安国军节度。夏阳富人张廷徽诬告赵隐等五人为盗杀人,且厚赂怀让子有光。怀让知之,即讽吏掠治隐等,强伏之,遣掌书记李炳、判官刘震等锻成其狱,隐等皆弃市。家人诣阙诉冤,怀让亦自入朝,遽献钱百万,不内。俄捕获本贼,下御史台鞫问,怀让惧,献马十匹,复不内。有司请逮怀让系狱,周祖以宿将,释不问。显德五年,请老,拜太子太师。恭帝即位,封杞国公。建隆元年,卒,年六十九。赠侍中。
(节选自《宋史·薛怀让传》,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B.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C.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D.怀让闻汉祖举义晋阳/即杀步健/奉表归汉/汉祖遣郭从义分兵万余/与怀让取邢州时/伪帅刘铎守邢台/坚壁拒之/不克而还/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戎人,即从军之人。“戎”多指兵器或军队,如“投笔从戎”“戎马生涯”。
B.迁,古代指调动官职,一般指升职。“左迁”“迁谪”则指贬官或放逐远地。
C.显德,指年号。帝王即位或遇大事常更改年号,一个皇帝可用多个年号。
D.卒,即死亡。古代天子之死称“崩”,诸侯之死称“薨”,大夫之死称“卒”。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薛怀让戎马一生,屡历征伐。薛怀让年轻时十分勇敢,他曾跟随晋祖讨伐范延光,战斗中被箭射中,皇帝赐汤药表示慰问。
B.薛怀让常受重用,奉命御敌。面对契丹侵扰,朝廷挑选骁勇战将守卫要塞,薛怀让名列其中,后来他又随符彦卿讨伐契丹。
C.薛怀让徇私枉法,冤杀无辜。因为儿子收受了一位富豪的贿赂,薛怀让就用权势制造冤狱,斩杀了赵隐等五个无罪之人。
D.薛怀让历事多朝,功过并存。薛怀让曾先后经历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等多个王朝,既立下过战功,也留下了一些劣迹。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
(2)家人诣阙诉冤,怀让亦自入朝,遽献钱百万,不内。
14.《旧五代史》记载,刘铎“为怀让所害,时人冤之”。请根据本文内容,概括“时人冤之”的原因。
【答案】10. C 11. A 12. A
13.(1)薛怀让趁着刘铎不防备,派人欺骗刘铎说:“我奉皇帝之命攻打契丹,请让我的军队在你城郡中安置停顿。”
(2)赵隐等人的家人去朝廷申诉冤情,薛怀让也亲自到朝中,急忙献出百万钱财行贿,没有被接收。
14.①刘铎已经归顺汉祖,与薛怀让共事一主;②他没有抵抗,打开城门迎接薛怀让入城;③结果被薛怀让欺骗并杀害,所以当时的人认为他死得冤枉。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本句意为:怀让听说汉祖在晋阳起义,立即杀了步健,奉表回汉,汉祖派遣郭从义分兵一万多,与怀让攻取邢州,当时伪朝元帅刘铎守卫邢台,固守营垒抵抗他们,不能攻克就回来了。
“晋阳”是地名,作“举义”的地点状语,中间不应断开,“即杀”的主语是“怀让”而不是“晋阳”,故在“晋阳”后断开,排除AB;
“邢州”是“取”的宾语,应在其后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戎人,即从军之人”错误,戎人是对春秋时期西方少数民族的统称,也称西戎。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原文内容的能力。
A.“他曾跟随晋祖讨伐范延光,战斗中被箭射中,皇帝赐汤药表示慰问”错误,原文“范延光叛于邺,以怀让为招牧使。及战,中流矢,诏赐汤药存问”可见,并非跟从晋祖讨伐,而是皇上任命薛怀让为招牧使讨伐范延光。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乘:趁着;不虞:不防备;绐:欺骗。
(2)诣阙:去朝廷;遽:急忙;内:通“纳”,接受。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时人冤之”是指当时的人认为他死得冤枉,根据原文“麻答为镇军所逐,杨安亟遁,铎又纳款汉祖。怀让乘其不虞,遣人绐铎云:“我奉诏袭契丹,请置顿于郡。”铎无拒心,辄开门迎之,怀让杀铎,夺其城”可知,刘铎已经投降了汉祖,和薛怀让是同一阵营;薛怀让用欺骗的方式让他开门,他“无拒心,辄开门迎之”,结果却被薛怀让杀害,因此人们认为他死得冤枉。
【点睛】文言文翻译记清两原则,一是直译为主,字字落实。所谓“直译”就是字字落实,不可凭大意去翻译。所谓“字字落实”,就是在翻译时,要将文言语句中的每个字都落实到译文中去,这是文言文翻译的最基本的要求。“直译为主”是文言文翻译最基本的方法,也是保证达到“字字落实”这一基本要求的最佳方法。“直译为主”是说对于大多数句子、大多数词语,可以采取直接翻译的方式来进行。二是意译为辅,文句通顺。所谓“意译为辅”就是在难以直译或直译后难以表达原文意蕴的时候,酌情采用意译作为辅助手段。文句通顺是语言表达的一般要求,凡是语言表达都必须遵从。考生一定要养成推敲语句的习惯。翻译成现代汉语以后一定要读一读,看看是否通顺、流畅。如果不通顺、不流畅,就要对它进行修改、润色,适当地进行意译。
参考译文:
薛怀让,他的祖先是西北戎人,后来迁居太原。薛怀让年少时便很勇敢,喜欢与人打斗。后唐庄宗镇守太原,把薛怀让编入帐下,历任军职。到了唐明宗时,改授他神武右厢都校、并兼任奖州刺史。东川董璋派遣薛怀让率领自己麾下兵马跟从后晋高祖石敬瑭讨伐贼寇,平定之后薛怀让凭借军功迁任绛州刺史。后晋天福年间,范延光在邺地叛变,皇上将薛怀让任命为招牧使。等到战斗时薛怀让由于作战勇猛被流矢射中,皇上还亲自赐给他汤药并予以慰问。杨光远在青州谋反,皇上召薛怀让到宫阙,赏赐他袭衣、玉带,又任命他为行营先锋都指挥使,不久因为功劳薛怀让改任宿州团练使。恰逢契丹向南入侵,少帝驾临澶州,派怀让与李守贞、皇甫遇、梁汉璋率万人大军沿着黄河而下,来守卫汶阳。当时契丹每年侵扰边境,朝廷要选择骁勇的将领守卫重要的郡县,命令薛怀让为洺州团练使。恰逢符彦卿向北征讨契丹,任用怀让为马军左厢排阵使,又跟从杜重威为先锋都指挥使。契丹主回到北方,留下麻答守卫镇州,麻答派遣步健督洺州供运。怀让听说汉祖在晋阳起义,立即杀了步健,奉表回汉,汉祖派遣郭从义分兵一万多,与怀让攻取邢州,当时伪朝元帅刘铎守卫邢台,固守营垒抵抗他们,不能攻克就回来了。麻答派遣副将杨安率领八百骑兵攻打怀让,又命刚铁率领三百骑兵接应。怀让无法战胜,只好退兵保卫本州。契丹大肆掠夺境内事物。等麻答被镇军驱逐,杨安立即就逃跑了,刘铎又投降了汉祖。怀让乘他不提防,派人骗刘铎说:“我奉诏袭击契丹,请在郡中安置我。”刘铎没有抵抗的心思,就打开门迎接他,怀让杀了刘铎,夺走他的城池。汉祖立即授予他安国军节度的职位。夏阳富人张廷徽诬陷赵隐等五人是杀人的强盗,并且拿出巨资贿赂薛怀让的儿子薛有光。怀让知道这件事后,悄悄命官吏将赵隐等人抓住,强迫他们招供,朝廷派遣李炳、贾进蒙追查此事,判官刘震却已经下令处斩赵隐等人并将他们的尸体弃置在市场上。赵隐的家人来到皇宫前诉冤,薛怀让也连忙入朝,并且向皇上进献一百万钱,却不被接受。不久官府捕获了贼寇,将他带到御史台审问,薛怀让很害怕自己的事情败露,立即向朝廷献马十匹,皇上还是没有收。有关官员请求逮捕怀让关押进监狱,周祖因为他是老将,放过他没有追究。显德五年,薛怀让请求退休,皇上赠他太子太师让他光荣退休。恭帝即位后,还封薛怀让为杞国公。建隆元年,薛怀让去世,享年六十九岁,朝廷又追赠他为侍中。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和舍弟题书堂
杜荀鹤【注】
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
岩泉遇雨多还闹,溪竹唯风少即凉。
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
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
【注】杜荀鹤,字彦之,自号九华山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首联照应标题,并交代了作此诗的背景:感受到了自我提升的机会来临,所以修缮读书堂。
B.颔联描绘了读书堂附近的风景,一个“闹”字生动地体现了泉水流动的声音之大。
C.颈联描写诗人“藉草”“傍山”,或“醉吟”,或“闲步”,置身自然,闲适自得
D.尾联运用设问手法,表达出即使不能“盈仓与满箱”,能团圆也是美好之事。
16.这首诗表现出诗人哪些思想感情?请简要概括。
【答案】15. D 16.①人生当自强,越是乱世越是读书无用处时,越是要读书以自强。
②人是自然的一份子,融入自然,能获得心灵的宁静与安好。
③倘若不能得到物质的满足,亲人团圆,共享天伦,也是人生的快慰。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D.“设问手法”错误,应该是反问手法。是说若不能“盈仓与满箱”,团圆也是美好之事。尾联以反问语气结尾,表达了诗人对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态度,也传达出对舍弟的劝慰与祝福之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首联“兄弟将知大自强,乱时同葺读书堂”,意思是我们应该知道将来能大有作为,所以在现在乱世也要修缮读书堂,来增加自己的修为以避时局之乱,表明作者认为,越是乱世,越是读书无用处时,越是要读书以自强。
颈联“藉草醉吟花片落,傍山闲步药苗香”,作者在一片花草丛中醉酒吟诗,在药苗香气紫绕的山中闲庭信步,体现了诗人融入自然,享受自然的心态。
尾联“团圆便是家肥事,何必盈仓与满箱”,意思是与家人团聚是很好的事情,即便是不能家给人足,即使是物质生活得不到满足。亲人团圆和共享天伦是人生的追求,也是人生的快慰。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每空1分,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论语十二章》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用反问语气强调人要有仁爱之心,否则遵守礼仪也没有什么用。
(2)《锦瑟》一诗中表现的这种可望不可即的理想境界代表的是诗人全部的情感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
(3)《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落月西斜、海雾涌起、回家的道路无限遥远。
【答案】 ①.人而不仁 ②.如礼何 ③.沧海月明珠有泪 ④.蓝田日暖玉生烟 ⑤.斜月沉沉藏海雾 ⑥.碣石潇湘无限路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背诵和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仁”“沧”“暖”“沉”“碣”“潇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央党校濯莲池内种植的莲花,有着自己小池碧玉的卓特之处。每年的夏天,满池荷叶像一把又一把撑开的翡翠雨伞,有的铺散在水面上,托举着晶莹透亮、滚来滚去的水珠;有的高高伫立枝头,像一把扇子,随风摇曳。荷花仪态万方,有的①_______________;有的刚好开出两三片花瓣,似在蓄势待发;有的已全部盛开,如少女般亭亭玉立。荷花的颜色也是斑斓错杂,有的白如凝脂,纯洁温润:有的红如朝霞,鲜美艳丽。尤其是粉色荷花,粉中透白,嫩蕊凝珠,盈盈欲滴。站在池塘辟细细闻去,一缕缕清幽淡雅的荷香缓缓飘来,②_______________。那些早早开放过的荷花,伴随花瓣的片片飘落,从娇小嫩黄的花心深处长出一头碧绿碧绿的莲蓬,仔细端详,它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诗人把由莲花到莲蓬的转换过程比喻为“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可谓生动形象,③_______________。
不仅濯莲池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池塘里的青蛙经常把圆圆的荷叶当作演奏场地,端坐其上,鼓起硕大的声囊,挺胸吸气,“呱、呱、呱”响亮地叫个不停,当有人趋前近视时,它又迅疾跳入水中,了无踪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18.含苞欲放 沁人心脾 惟妙惟肖
19.濯莲池不仅是党校教职工和学员赏荷摄影的上好去处,而且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的绝佳舞台。
20.①把碧绿的莲蓬比喻成倒立的喷水花洒和翻转的伞状吊灯。②既形象又贴切,体现了它们之间形状上的相似性,给人以亲切感。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理解并运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几处“有的……”并举,形成承接关系,后文写刚刚绽放,空处应该填“含苞”阶段,含苞欲放:容花将开而未开时的样子。
第②处形容香气宜人,用“沁人心脾(肺腑)”。沁人心脾:指呼吸到新鲜空气或喝了清凉饮料使人感到舒适。现也用来形容欣赏了美好的诗文、乐曲等给人以清新、爽朗的感觉。
第③处与“生动形象并举,用“栩栩如生”或“惟妙惟肖”。栩栩如生:形容艺术形象非常生动逼真,像活的一样。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好,非常逼真。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不仅濯莲池……而且还是”中语序不当,关联词“不仅”应该放到共用主语“濯莲池”之后;
“濯莲池……还是夏日里诸多动物高唱奏鸣曲”主宾不搭配,“奏鸣曲”后添加“的好地方(舞台)”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手法分析构成特点并赏析表达效果的能力。
“……莲蓬……既像是倒立的喷水花洒,又像是翻转的伞状吊灯”,使用了明喻,本体为“莲蓬”,喻体为“花洒”“吊灯”,相似点为倒立喷水,伞状,连接词为“像”,生动形象具体可感,突出了莲蓬的外形特点,鲜活逼真,亲切可感,能让人身临其境。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俗话说“中午不睡,下午崩溃”。尤其是经常熬夜的人,白天抽空打个盹儿,就当是续命了。美国密歇根州立大学“睡眠与学习实验室”的研究人员开展了一系列实验,来评估与缺觉有关的认知缺陷。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白天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并不能明显缓解夜晚睡眠被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
研究人员选择了近280名年轻人参与实验,______: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______,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 ),受试者需要完成几项相同的认知测试。熬夜的受试者在第2次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______。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B.在他们睡觉或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C.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和之后
D.在他们睡觉和熬夜的之前或之后
22.在上文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答案】21. B 22.①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组②其中一组通宵不睡③并没有显著提升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从“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可知,三个组参与测试的年轻人,分两大类情况:一组回家睡觉,另外两组通宵不睡或小睡片刻。他们对应的情况是“睡觉或熬夜”,可以排除CD;
该实验是要“评估与缺觉有关的认知”,所以应该对参与测试的年轻人进行“睡觉或熬夜的之前和之后”分别进行测试,可以排除A。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下文“研究人员选择了近280名年轻人参与实验”“一组当晚回家睡觉;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推断①处是说将参与实验的人分为三组,可以填入“将他们随机分为三组”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下文“剩下两组留在实验室里”“还有一组通宵不睡后小睡30或60分钟”,推断②处是说其中一组的情况,再结合后文“熬夜的受试者……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可以填入“其中一组通宵不睡”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主要结合第一段“他们近期发表的一项研究结果告诉我们,对于熬夜的人来说,仅凭白天短短几十分钟的打盹,并不能明显缓解夜晚睡眠被剥夺造成的不良影响”和上文“熬夜的受试者在第2次测试中的表现明显下滑,相较而言,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推断③处“熬夜后小睡的受试者的认知指标”之后,可以填入“并没有显著提升”之类的内容。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世间万物,生长最美。有人说,生长是滋出嫩芽,抽出枝条,努力朝向阳光的“向上”蓬勃,也有人说,生长是毛竹四年深钻地底、胡杨立身沙漠的向下“扎根”;还有人说,唯有向下扎根,才能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没有“向下”的扎根,就没有“向上”的蓬勃。
以上材料对我们青年学生的成长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类材料作文题。
材料是关于万物生长的相关论述。材料分别论述对生长的看法,有人认为人生应努力“向上”,向阳生长,从这个点可以思考,人生也是如此,要努力向上,仰望星空,确立远大目标。有人认为生长是向下“扎根”,深钻地底。由此可思考,人生应当要沉潜、修行、丰富自身,充实自己的能力。还有人是把向下扎根和向上生长结合起来,认为向下生长是为向上生长积蓄能量,打好基础,两者是不可分离的。由这个点可以思考,向下生长和向上生长二者不可偏废,对立统一的。向下生长,是在为向上生长汲取力量,向上生长,则是为向下生长指明生长的目标和方向。在立意时,既可以选择其中一点进行论述,“奋力向上,向阳生长”或“向下扎根,汲取力量”进行写作。还可以综合二者立意,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
行文构思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人生,既需要扎根厚土,也需要向阳向上。接下来先论述扎根厚土,汲取向上生长的力量,沉潜下来,积蓄力量。再论述在打好基础前提下,应当向上向阳,要有远大而明确的目标,为沉潜修行指明方向。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在时代大潮中既应当奋力向上生长,又应当努力向下积聚力量。
立意:
1.奋力向上,向阳生长。
2.厚植深土,积蓄力量。
3.向下沉潜,向上奋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