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一)试题
全国卷标准样卷(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黄河文明是与两河流域文明、尼罗河文明、印度河文明齐名于世的大河文明,其求新求变的文化精神,使它在人类古文明史中独树一帜。而以往,变革精神这个黄河文明的显著特色一直未被重视,人们总是给这种平原流域文明冠以保守性的特征。这种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黑格尔在《历史哲学》中认为:“平凡的平原流域把人类束缚在土壤上,把他卷入无穷的依赖性里边。”这便是将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打上保守性特征的基础性论述。
人类早期文明受到地理环境很深的影响,是没有异议的;平原流城文明有其保守性的一面,也可以找到不少例证。但我们也必须明白,对一种文明历史属性的判断,最根本的还是要回到实证的历史中。而一旦回到实证的研究领域,我们就会发现一个明显的事实,那就是在中国黄河文明的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黄河文明的经典之作《周易》的第四十九卦是“革卦”,意为推行变革并取信于民众,前景就至为亨通。解释革卦的《彖传》曰:“天地革而四时成。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不仅表达了求变之意,而且倡导顺乎天而应乎人的革命性变革。后世对“革卦”及其传文的阐释,也都强调了变革、革命的正当性和合法性。这样一种强调求新求变的思想,既是历史本身的观念反映,也反过来催生历史的变革和发展。中国早期文明道路,就证实了这种历史的变革。
就核心观念而言,夏代尊崇君主,殷代尊崇鬼神,周代尊崇礼法,三代各有不同的治国原则,文化观念的变迁也清晰可见。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同人类早期文明史上著名的几大文明相比也是较为突出的。譬如作为古埃及文明基本标志之一的象形文字,在长达三四千年的历史中并没有大的进展。而作为黄河文明主要标志的汉字,从殷商的甲骨文,经过金文、大篆、小篆到隶书,即从类似象形文字的甲骨文,发展到接近今天汉字形态的隶书,只有千余年的时间。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深深影响了政治文明的进程及其特点。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变革,正是这种文明内生性的历史巨变。即使在秦统一中国之后,中国的政治体制也不是一成不变的,不管是其政治体制的核心官僚制度,还是经济制度、选官制度等方面,从秦到清发展变化的脉络也清晰可循。
以往有一个说法,说中国的这段历史停滞不前,这可以看作是黄河文明保守性的例证。其实,这完全是一个认识误区。事实上,古代中国在平原流域丰厚的土壤上,创造了早于西方千余年的中央集权制度、公平选才的科举制度、取代贵族世袭的官僚制度,更是创造了直接影响西方政治进程的举世闻名的四大发明。马克思曾说:“火药、罗盘针、印刷术——这是预兆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项伟大发明。火药把骑士阶层炸得粉碎,罗盘针打开了世界市场并建立了殖民地,而印刷术则变成新教的工具。”这无疑是对黄河文明求新求变及其创造能力的最高褒扬!对于黄河文明中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我们要特别重视。它既是这种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大河文明的独特之处,也是身处新的大变革时代的当代国人需要从先民身上汲取的思想营养和宝贵品格。
(摘编自李振宏《谈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黑格尔认为黄河文明极具保守性,他的观点对后人如何评价黄河文明影响甚大。
B.黄河文明尽管存在受地理环境影响深、具有保守性等不足,但创新精神更为显著。
C.《周易》中的“革卦”肯定了推行变革的重要性,并用汤武革命的史实予以阐释。
D.《周易》传达的变革思想,是三代历史变迁的观念反映,也影响了先秦的历史巨变。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指出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一直被人们忽视,这为本文立论提供了事实基础。
B.文章以黑格尔的看法和埃及象形文字为论据,从反面论证了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C.文章既纵向展现中国历史发展,又横向将黄河文明与几大文明比较,增强了说服力。
D.文章从历史事实和权威论断两方面入手,反驳了中国从秦到清停滞不前的传统看法。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于一种悠久的文明,历史实证的研究有助于发现它所包含的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B.从汉字和古埃及象形文字发展历史来看,地理环境对文明的影响作用不尽相同。
C.商鞅说“五霸不同法而霸”,他所说的史实,可视为《周易》中变革思想的实践。
D.如果认为黄河文明意味着保守,就无法解释古代中国长期走在世界前列的历史事实。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你们再降一块钱都降不成吗?”“底价是不能改的,请拿出最大诚意为老百姓让利”“为了患者一分一厘都会争取”……一段时间以来,医保谈判的砍价场面,在网上赢得一片叫好声。现场谈判是确定医保支付价格的“临门一脚”,尤其是面对那些价格高昂、科技含量高的国际知名药品时,一分一厘也需“锱铢必较”。同时,谈判过程牵动人心,毕竟这关系到13.6亿参保人的用药,大量救命救急的好药能否经过谈判降价进入医保,关系到患者的生命安全和家庭的稳定安宁。可以说,医保谈判就是为民砍价。这背后是人民至上的信念,尽最大努力提供性价比最优的药品,满足人们的基本用药需求。
价格谈判中分厘变化,叠加庞大的患者基数,都意味着巨大利益的调整,其难度可想而知。为了最大程度地用好有限的医保资源,在坐上谈判桌前,医保谈判方需要收集大量的谈判药品信息,了解生产使用情况、临床使用证据、国内外价格信息等,以知己知彼为百姓赢取更大降价空间。这是一个专业而有担当的过程。近年来,我国开始利用药物经济学等专业工具评估药品价值,同时有支付标准测算组,结合国内外情况、可替代性、医保承受能力等,综合评估谈判药品的真实价值,测算进入医保后的量价效应,最终确定一个预期底价。
医保谈判公正平等,实现双赢是共识。因而,2020年医保谈判还加大了与企业的沟通力度,增加企业申报环节,组织企业进行沟通,并将纳入谈判范围的药品上市时间延长到公布调整方案的时间。细致完善的谈判规则给了企业更多阐述产品价值的机会,给了创新企业更足的信心。于是,这次获批上市不久甚至获批就经过谈判纳入医保的创新药品较多,群众得以及时享用到最新的创新成果。
在谈判桌上,要谈下预期底价,谈判现场的技巧、策略非常重要。现场谈判中,最重要的是不被其他任何因素干扰,为群众争取最大的实惠。谈判专家不仅会用话语、手势,还会用眼神、表情,不断引导企业让利、再让利,一直降到预期的医保测算底价。
我国人口世界最多,参保人数世界最多,但我国仍是发展中国家,人均筹资水平有限。要用有限的医保资源满足最多人口的基本需求,不仅是一道世界难题,同时也考验着医保人的勇气决心和责任担当。唯有怀着人民至上的信念,秉持为民谋取最大利益的坚定立场,才能赢得谈判,让人民的“保命钱”用得好、花得值。
(摘编自《医保谈判背后是人民至上,让保命钱用得好、花得值》)
材料二 怎么确保谈判工作的公平公正呢?
一方面,专家廉洁自律是确保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另一方面,整个测算的制度和流程也为保障谈判工作的公平公正上了一道安全阀。
国家医疗保障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副司长黄心宇说:“药物经济学的这一组专家测算,我们每一个专家是独立测算的。对于每一个药品具体的测算方法,药物经济学组的组长、副组长会商把关,告诉专家大概应该怎么测算。”药品和专家一一对应,责任更加明确,再加上组长们统一标准,结果也就更加公平。
此外,药物经济学专家组和基金测算专家组平行测算,互不干扰,两组的测算结果都影响着最后的底价。而且严格保密,到了谈判的现场才交给谈判组。在最终底价确定之前,为打消企业顾虑,药物经济学专家组的三位组长和医保局医疗服务管理司的工作人员组成三个小组,分别和各个企业代表,就每个药品的测算方式,逐一进行沟通。双方反馈意见之后,国家医保局综合各方内容,最终获得每个药品的谈判价格。
正是在各流程中的严格保密,底价才成为谈判组手里的底牌。这样,谈判组才能在和企业谈判中通过一次次“灵魂砍价”将价格降下来。
(摘编自央视新闻《医保谈判幕后揭秘:不仅有“灵魂砍价”,还有企业代表流泪》)
材料三 一款药想要进入医院,最通畅的路是进入医保目录,而想要进入医保目录,药企参与医保谈判是必经之路。
谈判分为两轮。第一轮面对面沟通,企业的任务是通过沟通,判断医保局的底价,以应对一星期后的最后谈判。一家外资药企的医保谈判代表对《南方周末》记者说,“医保局的谈判专家非常懂行,问题都在要害,不是网上视频里‘猜个吉利数’那么简单”。
一星期后的谈判更直接,“就是出价”。企业有两次出价机会,第一次是试探,第二次如果报价仍高于医保局信封价的15%,则出局。“哪怕是16%,都出局。”
第二轮最为惊险,企业只能根据第一轮报价的结果争取短时间的内部电话会,协商出一个更精准的报价。“一些企业的二轮报价策略是,在公司能接受的底价上打八九折,再上浮15%,这是能报的最低价。”
当对面的医保局专家说出“恭喜”,企业方代表才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双方就要你来我往,一点点试探,逐渐逼近专家手中的“信封价”,敲定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摘编自《南方周末》2021年1月14日《国家“药战”》)
4.下列对医保谈判的局部过程的梳理,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保谈判组收集谈判药品信息→专家评估和测算→确定预期底价
B.药物经济学专家组测算→基金专家组测算→沟通企业代表→获得谈判价格
C.药企代表判断医保局底价→两轮出价→敲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D.药企代表试探出价→以能接受的底价报价以免出局→敲定双方都能接受的价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医保谈判专家要搜集谈判药品信息,评估药品真实价值,对企业出价进行“砍价”,还需要研究谈判的技巧策略。
B.医保谈判专家只有怀着人民至上的信念,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出发,才能让人民的“保命钱”用得好,花得值。
C.专家的廉洁自律是确保谈判工作公平公正的基本要求,而整个测算的制度和流程则是谈判工作公平公正的保证。
D.医保谈判专家不断引导企业让利,一直让到预期的医保测算底价。进入现场前,这个底价只有医保谈判专家知晓。
6.有的观点认为,从人民利益出发,医保谈判价格压得越低越好。你是否也这么认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文本一边城(节选)
河中划船的决了最后胜负后,城里军官已派人驾小船在潭中放了一船鸭子,祖父还不见来。翠翠恐怕祖父也正在什么地方等着她,因此带了黄狗向各处人丛中挤着去找寻祖父,结果还是不得祖父的踪迹。后来看看天快要黑了,军人扛了长凳出城看热闹的,都已陆续扛了那凳子回家。潭中的鸭子只剩下三五只,捉鸭人也渐渐地少了。落日向上游翠翠家中那一万落去,黄昏把河面装饰了一层银色薄雾。翠翠望到这个景致,忽然起了一个怕人的想头,她想:“假若爷爷死了?”
她记起祖父嘱咐她不要离开原来地方那一句话,便又为自己解释这想头的错误,以为祖父不来,必是进城去或到什么熟人处去,被人拉着喝酒,一时间不能脱身。正因为这也是可能的事,她又不愿在天未断黑以前,同黄狗赶回家去,只好站在那石码头边等候祖父。
再过一会儿,对河那两只长船已泊到对河小溪里去不见了,看龙船的人也差不多全散了。吊脚楼有娼妓的人家,已上了灯,且有人敲小鞶鼓弹月琴唱曲子。另外一些人家,又有划拳行酒的吵嚷声音。同时停泊在吊脚楼下的一些船只,上面也有人在摆酒炒菜,把青菜萝卜之类,倒进滚热油锅里去时发出沙沙的声音。河面已朦朦胧胧,看去好像只有一只白鸭在潭中浮着,也只剩一个人追着这只鸭子。
翠翠还是不离开码头,总相信祖父会来找她,同她一起回家。
吊脚楼上唱曲子声音热闹了一些,只听到下面船上有人说话,……使用了不少粗鄙字眼,翠翠很不习惯把这种话听下去,但又不能走开。且听水手之一说楼上妇人的爸爸是七年前在棉花坡被人杀死的,一共杀了十七刀,翠翠心中那个古怪的想头“爷爷死了呢?”便仍然占据到心里有一会儿。
两个水手还正在谈话,潭中那只白鸭却慢慢地向翠翠所在的码头边游过来,翠翠想:“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于是静静地等着。但那鸭子将近岸边三丈远近时,却有个人笑着,喊那船上水手。原来水中还有个人,那人已把鸭子捉到手,却慢慢地踹水游近岸边的。船上人听到水面的喊声,在隐约里也喊道:“二老,二老,你真能干,你今天得了五只吧?”那水上人说:“这家伙狡猾得很,现在可归我了。”“你这时捉鸭子,将来捉女人,一定有同样的本领。”水上那一个不再说什么,手脚并用地拍着水傍了码头。湿淋淋地爬上岸时,翠翠身旁的黄狗,仿佛警告水中人似的,汪汪地叫了几声,表示这里有人,那人才注意到翠翠。码头上已无别的人,那人问:
“是谁人?”
“我是翠翠。”
“翠翠又是谁?”
“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这里又没有人过渡,你在这儿做什么?”
“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他不会,他答应来找我,就一定会来的。”
“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邀他进屋里去那个人的好意,心里记着水手说的妇人丑事,她以为那男子就是要她上有女人唱歌的楼上去,本来从不骂人,这时正因为等候祖父太久了,心中焦急得很,听人要她上去,以为欺侮了她,就轻轻地说:
“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话虽轻轻的,那男的却听得出,且从声音上听得出翠翠年纪,便带笑说:“怎么,你那么小小的还会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可不要叫喊救命!”
翠翠说:“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那黄狗好像明白翠翠被人欺侮了,又汪汪地吠起来,那男子把手中白鸭举起,向黄狗吓了一下,“老兄,你要怎么!”便走上河街去了。黄狗为了自已被欺侮还想追过去,翠翠便喊:“狗,狗,你叫人也看人叫!”翠翠意思仿佛只在告给狗“那轻薄男子还不值得叫”,但男子听去的却是另外一种好意,男的以为是她要狗莫向好人乱叫,放肆地笑着,不见了。
又过了一阵,有人从河街拿了一个废缆做成的火炬,一面晃着一面喊叫着翠翠的名字来找寻她,到身边时翠翠却不认识那个人。那人说:老船夫回到家中,不能来接她,故搭了过渡人口信来告翠翠,要她即刻就回去。翠翠听说是祖父派来的,就同那人一起回家,让打火把的在前引路,黄狗时前时后,一同沿了城墙向渡口走去。翠翠一面走一面问那拿火把的人,是谁告他就知道她在河边。那人说这是二老告他的,他是二老家里的伙计,送翠翠回家后还得回转河街。
翠翠说:“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那人便笑着说:“他从河里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见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你那只狗不识吕洞宾,只是叫!”
翠翠带了点儿惊讶,轻轻地问:“二老是谁?”
那人也带了点儿惊讶说:“二老你还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傩送二老在茶峒地方不是一个生疏的名字。
翠翠想起自己先前骂人那句话,心里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默地随了那火把走去。
文本二《边城》(话剧)第一幕
湖畔初会
[五月端阳,翠翠和祖父一同进城,到大河边去看划船。人很多,很拥挤,祖父却挤得不见了。]
翠翠(焦急地):爷爷怎么还不回来啊?他在哪里呢?(张望一阵,无奈地走到码头边,凝视着水中的白鸭)再过来些我就捉住你!
[水中的傩送敏捷地捉住了白鸭,湿淋淋地爬上岸,注意到岸上的翠翠。]
傩送:你是谁?
翠翠:我叫翠翠!
傩送:翠翠又是谁?
翠翠:是碧溪岨撑渡船的孙女。
傩送:你在这儿做什么?
翠翠:我等我爷爷。我等他来好回家去。
傩送(一笑):等他来他可不会来,你爷爷一定到城里军营里喝醉了酒,醉倒后被人抬回去了!
翠翠:他不会。他答应来,他就一定会来的。
傩送(皱眉思付了一阵):这里等也不成。到我家里去,(手指远方)到那边点了灯的楼上去,等爷爷来找你好不好?
翠翠(误会了傩送的好意,头一甩,生气地):你个悖时砍脑壳的!
傩送(笑道):怎么,你骂人!你不愿意上去,要待在这儿,回头水里大鱼来咬了你,不要叫喊!
翠翠:鱼咬了我,也不关你的事!
[散漫的灯光下,翠翠和傩送四目相对,害羞地低下了头,含笑地走开了。]
[不一会儿,有人打着火把走来。]
傩送家伙计(晃着火把,大叫着):翠翠,翠翠!
翠翠(娇憨地嚷着):爷爷,爷爷,我在这里!你怎么现在才来,我等了你好久!(当看到举火把的人不是爷爷,不大高兴地)是我爷爷——碧溪岨撑渡船的让你来接我的?
傩送家伙计:不是,是我家二老。
翠翠:二老是谁?
傩送家伙计(吃惊地):二老你不知道?就是我们河街上的傩送二老!就是岳云!他要我送你回去!
翠翠:二老他怎么知道我在河边?
傩送家伙计(笑着):他从河边捉鸭子回来,在码头上看到你,他说好意请你上家里坐坐,等候你爷爷,你还骂过他!
[翠翠又吃惊又害羞,再也不说什么,默不作声地随着火把走去。]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开头写河面、码头渐渐变得冷清,衬托了翠翠焦急的心情,并与前文的热闹形成反差,使文章富有节奏感。
B.“假若爷爷死了?”这一突然间冒出的可怕的念头,看似没有来由,实际上表现了翠翠对祖父的依赖、担心。
C.小说中写翠翠与傩送初次见面时,由吃惊羞涩,到默然无语,从中可以看出她的微妙心理:后悔、懊恼、自责。
D.与原著相比,话剧“河畔初会”省却了大量对场景与人物心理的描写,只突出展现了主要人物之间的相见与冲突。
8.“误会”是一种很有表现力的手法,文本一写了翠翠误会二老、二老误解翠翠,这样写有什么表达效果?请简要分析。(6分)
9.有人说,文本二中的画线句子改编得不佳,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士有杀身以成仁,触害以立义,倚于节理,而不议死地,故能身死名流于来世。非有勇断,孰能行之?
楚伐陈,陈西门燔,因使其降民修之。孔子过之,不轼。子路曰:“礼,过三人则下车,过二人则轼。今陈修门者人数众矣,夫子何为不轼?”孔子曰:“丘闻之,国亡而不知,不智;知而不争,不忠;忠而不死,不廉。今陈修门者,不能行一于此,丘故不为轼也。”
宋襄公兹父为桓公太子,桓公有后妻子曰公子目夷,公爱之,兹父为公爱之也,请于公曰:“请使目夷立,臣为之相以佐之。”公曰:“何故也?”对曰:“臣之舅在卫,爱臣,若终立,则不可以往,绝迹于卫,是背母也。且臣自知不足以处目夷之上。”公许之。将立公子目夷,目夷辞曰:“兄立而弟在下,是其义也。今弟立而兄在下,不义也。不义而使目夷为之,目夷将逃。”乃逃之卫,兹父从之。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钮之弥晨往,则寝门辟矣,宣子盛服将朝,尚早,坐而假寝。之弥退,叹而言曰:“不忘恭敬,民之主也。贼民之主不忠,弃君之命不信,有一于此,不如死也。”遂触槐而死。
楚人将与吴人战,楚兵寡而吴兵众,楚将军子囊曰:“我击此国必败,辱君亏地,忠臣不忍为也。”黜兵而退。至于国郊,使人复于君曰:“臣请死。”君曰:“子大夫之遁也,以为利也。而今诚利,子大夫毋死。”子囊曰:“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若是,则楚国终为天下弱矣。臣请死。”退而伏剑。君曰:“诚如此,请成子大夫之义。”乃为桐棺三寸,加斧质其上,以徇于国。
(节选自《说苑·立节》,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B.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C.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D.三年/桓公有疾/使人召/兹父若不来/是使我以忧死也/兹父乃反公/复立之/以为太子/然后目夷归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孔子过之,不轼”与“登轼而望之”(《曹刿论战》)两句中的“轼”字含义相同。
B.“公爱之”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师说》)两句话中的“爱”字含义相同。
C.“坐而假寝”与“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劝学》)两句中的“假”字含义不同。
D.“辱君亏地”与“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岳阳楼记》)两句中的“辱”字含义不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楚陈之战后,孔子经过陈国,看到陈国降民在修城门,从心里鄙视他们,所以不肯下车以礼仪致敬。
B.兹父仅因为桓公爱公子目夷而让太子,目夷则认为立弟而不立兄是不义,二人表现出的“义”让人感动。
C.鉏之弥被赵宣子很早就穿好朝服等待上朝的恭敬态度感动,又不愿失信于晋灵公,最终自杀,令人钦佩。
D.虽然国君赦免了子囊,但子囊认为自己的行为未来会给楚国带来不良的影响,所以选择了伏剑自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晋灵公暴,赵宣子骤谏,灵公患之,使鉏之弥贼之。
(2)遁者无罪,则后世之为君臣者,皆入不利之名,而效臣遁。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4~15题。
题伯时天育骠骑图二首①
黄庭坚
其一
玉花照夜今无种②,枥上追风亦不传。
想见真龙如此笔,蒺藜沙晚草迷川。
其二
明窗槃礴③万物表,写出人间真乘④。
邂逅今身犹姓李,可非前世江都王⑤。
【注】①伯时:宋代画家李公麟的字。天育:天子所蓄养的马。②玉花:玉花骢。照夜:照夜白。两者皆为唐玄宗坐骑名。③槃礴:箕踞而坐,表现不拘形迹的神态。④乘黄:传说中的神马名。⑤江都王:唐代画家车绪,善画马。
15.下列对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一前两句反复强调玉花、照夜、追风等名马失传,为李公麟所画骏马的出现蓄足了气势。
B.其一第四句紧承上句,以景收结,写出了诗人欣赏画作后想象的骏马在草原上奔驰的情景。
C.其二后两句将李公麟与江都王作对比,表明了诗人认为李公麟在画马方面技高一筹的态度。
D.两首题画诗立意新,入思深,虽视角不同,但前后照应,相辅相成,浑然一体,宛若一诗。
16.两首诗在题咏的侧重点和具体写法方面有何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白居易的《琵琶行》中既交代秋天的背景,又蕴含离别之意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2)古代对人的称呼大有讲究,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一句以“字”称人,表其德行,表达词人对英雄豪杰的赞叹之情。“________”一句以小名称人,从中我们可以读出京口当地百姓对于该人物的亲切与自豪之感。
(3)《论语·里仁》中,强调我们既要向身边优秀的人学习,也要加强自我反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方言传递一方缱绻乡音,不仅是地域风物的承载,更体现着传统文化的废续。方言在于交流,方言的根基是普通老百姓的使用。可是,随着城镇化进程和网络技术的发展,使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而今,能够真正熟悉方言的年轻人已是①,更不要说口耳相传了。
2021年底,首部人工智能方言文化公益微电影《姑苏琐记·金缕衣》通过人工智能技术与影像创作推动方言回归,探索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这部作品与前作可谓②,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作品上线后就③,成为人们茶余饭后的热门话题。由此看来,当下的方言保护更应该调动年轻人熟悉的网络形式,用智能手段转变语言文化传播④的态势,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指出并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不得改变原意。(4分)
19.文中这些句子中的标点符号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B.其姊妹篇——《姑苏琐记·懒画眉》——在2022年春日已创作完成。
C.在影像上同样体现了古代姑苏(即现在的苏州)的独特韵味。
D.用多样化的媒介形式让方言活起来,新起来,亮起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0~21题。
在南极冰层之下,隔离了太阳能量射线,①由于大多数生态系统是建立在植物或者藻类等光合生物体的基础上,这样的黑暗领域不应该有充足的食物来维持生命所需。②科学家通过实地考察,惊讶地发现从海底100米深处能挖出更多的冰,而在冰架之下,研究人员竟然发现了生物体残骸碎片,物种的数量远超过预期。生活在冰架之下的生物以洋流带到冰架下的纤毛虫和鞭毛藻等微生物为食,你会惊奇地发现,它们的食物③,相反,它们获得的食物要远大于它们所能消耗的,这是因为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它们身体消耗能量并不多,依靠少量的食物就能存活下来,这是一种超慢速的生活方式。更重要的是,碳年代测定数据显示,这些海底生物极有可能是南极洲大陆架之下的“老房客”。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6分)
21.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老房客”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3分)
A.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B.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C.一夕轻雷落万丝,霁光浮瓦碧参差。
D.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士自觉担当起匡世济民的责任。如《答司马谏议书》中,王安石为改变国家贫弱现状,面对质疑,敢于迎难而上,推动变法;如《与妻书》中,林觉民为拯救国家民族,不惜牺牲个人幸福,“为天下人谋永福”;再如直面新冠肺炎疫情的“逆行者”们为守护国家和人民的安全,敢于挺身而出。可是现实生活中,也有一些同学对此持不同看法,有的说:“我们还小,没必要在这时就践行担当精神,等长大了再说。”也有的说:“践行担当精神,就会牺牲个人的利益,这样值得吗?”这引起了人们的深思。
请结合材料内容,面向本校(统称“复兴中学”)同学写一篇演讲稿,倡议大家“发扬担当精神,践行青春使命”,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全国卷标准样卷(一)参***
1.D【解析】A项偷换概念。根据第1段所引黑格尔的话可知,他评论的是“平原流域的农业文明”,而非“黄河文明”。B项曲解文意。“受地理环境影响深”是人类早期文明的特点,并非黄河文明的“不足”。C项内容混淆。“用汤武革命的史实予以阐释”的是“解释革卦的《彖传》”,而非“革卦”本身。
2.B【解析】文章引用黑格尔的论断,意在指出对黄河文明的认识误区主要源自黑格尔的影响,而非从反面论证“黄河文明的变革精神”。
3.A【解析】推断不当。原文是说对“中国黄河文明”的历史实证研究,能发现其“古老基因中,持续活跃着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不能由此推断,对于别的文明进行历史实证研究,也能“发现它所包含的求新求变的思想要素”。
4.C【解析】A项中“医保谈判组收集谈判药品信息”和“专家评估和测算”的前后顺序,于文无据。B项曲解文意,“药物经济学专家组”和“基金专家组”是平行测算,互不干扰,没有先后之分。D项曲解文意,“以能接受的底价报价以免出局”理解错误,材料中是“协商出一个更精准的报价”,既能避免出局,又能最大限度维护药企的利益。
5.C【解析】A项张冠李戴,原文为“我国开始利用药物经济学等专业工具评估药品价值,同时有支付标准测算组……综合评估谈判药品的真实价值”,可见“评估药品真实价值”不是医保谈判专家的职责。B项扩大范围,不是“从全体公民的切身利益出发”,而是从“13.6亿参保人”的切身利益出发。D项曲解文意,“进入现场前,这个底价只有医保谈判专家知晓”错误,这个底价“到了谈判的现场才交给谈判组”,所以医保方谈判专家不可能提前知道。
6.这种认识是非常片面的。①医保谈判绝不是无底线地“砍价”,“让企业流泪”。价格太低会伤害企业的发展动力,影响药品的研制创新;最终还是会伤害老百姓的切身利益。②公正平等,实现双赢是医保谈判的共识和成功的前提。医保谈判应在满足患者基本用药需求和推动医药产业创新发展之间找到一个合理平衡点,实现各方共赢。(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3分;仅表明看法不得分;要点明确,意思答对即可)
7.C【解析】通过前文可知,傩送已经在翠翠心里投下了一道美好的影子,所以“后悔、懊恼、自责”的说法偏颇。
8.①突出了二老的善良与宽厚,他关心翠翠,笑对误解和狗吠,用好心猜度别人的嗔怒。②表现了翠翠的纯真,为下文写翠翠害羞做铺垫。③引发了人物的心理波澜,推动了故事情节的展开,增强了小说叙述节奏的起伏感。(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要点明确,意思答对即可)
9.确实改编得不佳。①画线句子描写了傩送、翠翠二人两心相印、含情脉脉的情状。②前文写二人初见时,翠翠时刻防备对方,而此时两心相悦,则显得较为突兀,不符合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变化。③小说中翠翠、傩送的言行,写出了翠翠与二老的误会场景,使情节衔接得自然顺畅,符合生活逻辑和人物心理。(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2分;要点明确,意思答对即可)
10.B【解析】“使人召兹父”中,“兹父”作“召”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D两项;“公复立之”中,“公”作“复立之”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项。故选B项。
11.A【解析】“两句中的‘轼’字含义相同”错误。“孔子过之,不轼”中的“轼”作动词,古人立乘,扶轼表示敬意。“登轼而望之”中的“轼”作名词,指车厢前面供人凭依的横木。
12.B【解析】“兹父仅因为桓公爱公子目夷而让太子”错误。兹父推辞太子之位,原因是多方面的。他的“义”还体现在不肯“绝迹于卫”,不肯“背母”。
13.(1)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鉏之弥去杀害他。(评分参考:共5分;译出大意2分,“骤”“患”“贼”各1分;意思对即可)
(2)(如果)临阵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的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评分参考:共5分;译出大意2分,“遁者”“为”“效”各1分;意思对即可)
【参考译文】
贤士有杀身成仁、舍身犯难而取义的,为坚守气节和伦理,不惧怕死亡的危险,所以能够在他死后名声传播于后世。没有勇敢果断的精神,谁能够做到这样?
楚人攻伐陈国,陈国西门被烧毁,便命陈国的降民修理西门。孔子经过这里,在车上没有手扶横木表示敬意。子路说:“按照礼节,在车上遇见三人经过时就要下车,遇见两人经过时就要扶轼表示敬意。今天陈国修城门的人数众多,先生您为何不扶轼表示敬意?”孔子说:“我听说过,国家灭亡却不知道,这是不智;知道了却不斗争,这是不忠;忠于国却不殉死,这是不廉。现在陈国这些修城门的人,不能实行其中一条,所以我不用扶轼向他们表示敬意。”
宋襄公兹父是宋桓公的太子,宋桓公还有个后妻所生的儿子叫公子目夷,桓公很宠爱他,兹父因为父亲宠爱目夷,就向宋桓公请求说:“请让目夷立为嗣君,我做他的国相来辅助他。”桓公问:“为什么呢?”兹父回答说:“我的舅家在卫国,很疼爱我,如果最终立我为嗣,就不能前往,不能再去卫国,这是背弃了母亲。况且我知道自己的才能也不足以居于目夷之上。”桓公便同意了他的请求。桓公将要立公子目夷为嗣君,目夷推辞说:“兄长立为嗣君而弟在下位,这是符合礼义的。如果弟弟立为嗣君而兄在下位,就不符合礼义。不符合礼义的事却要我来做,我将要出逃。”于是他就逃到了卫国,兹父随后也跟他到了卫国。过了三年,桓公生了病,派人召回兹父(,说):“如果你不回来,将使我忧愁而死。”兹父这才返回,桓公又立他为嗣,让他做太子,这以后目夷也回国了。
晋灵公暴虐,赵宣子屡次进言规劝,灵公厌恨他,派鉏之弥去杀害他。鉏之弥早晨前往,看见赵宣子寝室的门打开了,赵宣子衣冠穿戴整齐准备上朝,时间还早,便坐在那里打盹。鉏之弥退出来,叹息说:“不忘谦恭礼敬,是百姓的主心骨。杀害百姓的主心骨是不忠,背弃国君的命令是不守信用,有其中一条,还不如死了吧。”于是他头撞槐树而死。
楚国将与吴国开战,楚军兵少而吴军兵多,楚国将军子囊说:“我们攻击吴国必定失败,使国君受辱,使国土受损,是忠臣不忍心做的。”他便罢兵撤退。回到了国都郊外,他派人向国君复命说:“请求赐我一死。”国君说:“你之所以临阵逃跑,是为了对国家有利。而今看来确实有利,你不必死。”子囊说:“(如果)临阵逃跑的人没有罪过,那么后世做国君的臣子的,都会用于国不利的名义来仿效我逃跑,如果像这样,那么楚国终究会成为天下的弱国了。我请求赐死。”他退下来就伏剑自尽。国君说:“果真如此,就让我成全你的大义。”于是为他做了三寸厚的桐木棺材,把斧质放在棺材之上,以此在国都向众人宣示。
14.C【解析】“对比”“技高一筹”错误。
15.①第一首侧重题咏马画,避开常见的“以画作真”的写法,以真龙来衬托画中马,称赞了李公麟马画得逼真传神。②第二首侧重题咏画家,首先正面描写李公麟在明窗前不拘形迹、凝神聚思作画的神态,然后以画家李绪侧面衬托李公麟,赞扬了李公麟画艺的高超。(评分参考:共6分,每点3分;要点明确,意思答对即可)
16.(1)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2)(英雄无觅)孙仲谋处人道寄奴曾住(3)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评分参考:共6分,每空1分;添字、缺字、错字,均不给分)
17.①凤毛麟角(寥寥无几)②一脉相承(异曲同工)③万众瞩目(轰动一时)④每况愈下(千篇一律)(评分参考:共4分,每空1分;有错别字则该成语不给分;要能紧扣语段上下文意,与参***意思相近的成语都可给分)
18.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方言在年轻人之中的声音渐淡,面临着代际传承的问题。(评分参考:共4分,改对一处给2分)
【解析】原句有两处语病:①中心词残缺,“随着城镇化进程”应改为“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②“使”的误用,使句子缺少主语。
19.C【解析】括号标示注释内容,括号内不再用“即”。
20.①很难有生命迹象 ②但事实并非如此 ③不但不短缺(评分参考:共6分;每写出一处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字数不合要求,酌情扣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
21.B【解析】文中“老房客”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海底生物比作老房客。A项运用比喻,把洞庭山比作青螺;B项运用借代,“汗青”借指史册;C项运用比喻,把淅淅沥沥的小雨比作万丝;D项运用比喻,把白亮亮的雨点比作珍珠。
22.【审题】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材料以顾炎武的名句引入,指出古往今来,众多仁人志土自觉担当起匡世济民的责任。中间举了王安石、林觉民以及当代新冠疫情的抗疫英雄的事例,阐释责任与担当。后面是现实生活中有些人的错误观点,推脱责任,不肯牺牲自己的利益。综合起来,材料是在告诉我们,青少年要明确自己的使命,要有担当精神。不能像材料中的个别人那样,认为要等长大了再谈担当精神,或者害怕会因承担责任牺牲自己的利益。我们应该从小立下宏伟的志向,树立远大的理想,用勤勉去践行担当精神,这是我们青春的使命。写作任务是演讲稿,首先格式要符合演讲稿的要求。其次在立意方面,题干有明确限制,那就是“发扬担当精神,践行青春使命”。这就说明我们要有担当,要有使命感,不断用行动去践行自己的使命,去追逐我们青春的梦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