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四川省泸州市泸县一中高三二模语文试题
泸县一中高2020级高三二诊模拟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考试时间:120分钟
第I卷 阅读(70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中华文明非常重视以史为鉴及其古为今用之功。诸种正史、大量野史等著作的形成也大都有此动机。所以当君臣就一些事议而不决或难决之时,或帝王的决策不合臣意或不合时务时,饱读经史的大臣往往会想到并引用历史之事、前朝处理同类事务的惯例以作参考或直接仿效。三皇五帝、文王周公、前代明君之事,往往是大臣们提出建议规劝帝王的凭借。在不违律令,不违儒家伦理的前提下,对前朝惯例的借鉴或采用就有着道德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前朝成功的惯例,尤其是前朝明君的言行方式,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具有正面的引导意义。借鉴历史的力量以及前代帝王尤其是有作为的帝王对同类事务的处理办法,来表达观点、制约帝王或影响朝廷决策,有时极为有效。如唐贞观二十年,太宗于寝殿侧别置一院,以令太子居,绝不令往东宫,时褚遂良即***规劝,要太宗“远览殷、周,近遵汉、魏”之举,后“太宗从之”(《旧唐书》卷八十《褚遂良传》)。
明武宗死后,因其无子,大学士杨廷和以遗诏迎武宗之叔父兴献王的儿子继位为明世宗。随后世宗即面临一个如何尊称孝宗、武宗及生身父母的“大仪”问题。大臣们各引其据,有引“汉哀帝、宋英宗二案为据”、有引“文帝则以弟继,宣帝则以兄孙继”之事以提出建议。明代舒芬曾上疏武宗皇帝,反对“畋游无度”,其立论之一即“自古万乘之重”和“古帝王所以巡狩”应该如何之类。
在许多时候,社会舆论也会对帝王造成一定的压力。尤其对于那些有作为的或有理想的帝王而言,更是如此。当然封建时代的舆论主要还是“路人之议”或“庶人之议”,舆论的形成仍然是以儒家的家国天下、明君廉臣思想为基础而建构的。因为那些具有谣言性质的舆论最终可能会有损帝王的合法性,会被反对者或政敌所利用,所以大臣也会以防不良舆论之由而规劝帝王要避免社会大众的舆论压力,帝王也往往会忌惮于可能的舆论压力,有时也会改变自己决定的事。
当然,也有不在意舆论者。唐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时韩瑗***,高宗不仅没有采纳此建议,而且更无惧“四海之士”的惕然。韩瑗后为褚遂良辩护,又引“微子去之而殷国以亡,张华不死而纲纪不乱”之事,不仅未果,反而被左迁振州刺史。
虽然儒家反对怪力乱神,但由于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在其政治文化中仍然有着对神灵、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并把这种敬畏精神融入政治伦理之中。由于一方面有着“天何言哉”的自然定位,另一方面又认为王道之政都是“以君随天”的道德假设,所以自然界的异象,诸如地震山崩、河水断流、慧星见于东方之类,更容易被大臣、文人、术士等加以伦理的附会,引申出自然对世事的态度,以警示帝王。
(摘编自王建光《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的制约》)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华文明重视以史为鉴,而对前朝惯例借鉴的前提是不违律令和儒家伦理。
B.为防不良舆论被反对者利用,帝王有时也接受大臣的规劝改变自己决定的事。
C.褚遂良曾劝唐太宗参照殷周、汉、魏的做法处置太子居所问题,被太宗采纳。
D.大臣、文人、术士等认为自然界异象更容易被加以伦理的附会,以警示帝王。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借助三个方面的典型材料,论证了儒家伦理对古代帝王决策的规劝方式。
B.文章运用较多篇幅论述以史为鉴规劝帝王的方式,是因为该方式规劝效果好。
C.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喻证和辩证说理的方法阐明道理,论证手法灵活。
D.文章通过韩瑷***反而被左迁振州刺史的事例,阐明了规劝帝王具有风险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一项是
A.大臣规劝帝王的凭据,常为前朝明君具有引导意义的言行方式、成功惯例等。
B.明世宗继位之后,采纳了大臣们提出的建议,解决了面临的相关“大仪”问题。
C.封建时代“路人之议”等舆论的建构以儒家的家国天下、明君廉臣思想为基础。
D.儒家受天人感应思想的影响,其政治伦理中有着对神灵、对自然的敬畏之心。
【答案】1. D 2. A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主要考查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一般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
D项,“大臣、文人、术士等认为自然界异象更容易被加以伦理的附会,以警示帝王”错误,曲解文意,原文“所以自然界的异象,诸如地震山崩、河水断流、慧星见于东方之类,更容易被大臣、文人、术士等加以伦理的附会,引申出自然对世事的态度,以警示帝王”,可知是自然界异象更容易被大臣、文人、术士等加以伦理的附会,而不是大臣、文人、术士等认为自然界异象更容易被加以伦理的附会。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梳理文章的内容,圈出每段的中心句,把握文章的观点、论据,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是因为该方式规劝效果好”错误,强加因果,原文“前朝成功的惯例,尤其是前朝明君的言行方式,对同类问题的处理,具有正面的引导意义。借鉴历史的力量以及前代帝王尤其是有作为的帝王对同类事务的处理办法,来表达观点、制约帝王或影响朝廷决策,有时极为有效”,可知是“有时极为有效”,并不是说这种方法比别的方法效果好。
C项,“文章综合运用例证、引证、喻证和辩证说理的方法阐明道理”错误,原文没有运用喻证手法;
D项,“阐明了规劝帝王具有风险性”错误,原文“当然,也有不在意舆论者。唐永徽六年,高宗将废皇后王氏,立昭仪武氏为皇后,时韩瑗***,高宗不仅没有采纳此建议,而且更无惧‘四海之士’的惕然”,可知文章举韩援***的事例,意在阐明“也有不在意舆论”的帝王,而不在于阐明规劝帝王的风险。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应先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对词语的解说要抓住本质,将解释的含意放在被解释的词语处,看上下文是否连贯、恰当;寻求称代词与称代内容的联系,将称代的内容代入原文理解,联系全文的倾向性,检查该解释是否与全文保持一致。
B项,“采纳了大臣们提出的建议,解决了面临的相关‘大仪’问题”错误,主观臆断,原文“明武宗死后,因其无子,大学士杨廷和以遗诏迎武宗之叔父兴献王的儿子继位为明世宗。随后世宗即面临一个如何尊称孝宗、武宗及生身父母的‘大仪’问题。大臣们各引其据,有引‘汉哀帝、宋英宗二案为据’、有引‘文帝则以弟继,宣帝则以兄孙继’之事以提出建议。明代舒芬曾上疏武宗皇帝,反对‘畋游无度’,其立论之一即‘自古万乘之重’和‘古帝王所以巡狩’应该如何之类”,可知大臣们引用前朝的做法提出建议,并没有说明世宗采纳了他们的建议,解决了“大仪”问题。
故选B。
【点睛】论述类文本解题技巧
1.精读。不是“精细”地读,而是“精明”地读。所谓“精明”地读,就是该读的读,抓紧勿松,读得精确;不该读的不读,置之不理,弃得坚决。应读的是重要信息,要精确把握;不该读的是次要信息,要置之不理。分割两类信息,是解决所有阅读题目的根本方法。
2.审题。审题干时先要明确选“正确的一项”还是“不正确、错误的一项”,再比较选项和题干,看是否答非所问。有的选项本身符合原文的意思,但却不是题干所问的问题。
3.定位。依据选项的“关键词”定位选项的对应句。在选项中择定“定位”的关键词语,在文中择出与之“对应”的词语,据此确定选项的对应句。
4.对照。逐一对照选项和对应句,判定与原文信息是否相符。比较选项和对应句,找到与二者有差异的表述并相互对照。
5.选取。比较选项,选出正确的或错误的一项。其间需通过联想、推断,自觉调动知识和能力积累,快速而准确地判定选项正误。在做该类文章阅读题时,如果不仅读懂了所给的材料,而且明白命题意图,清楚题目所设的陷阱有哪些,那就能很容易识破陷阱,轻而易举地选出符合题目要求的答案。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和动物一样,植物每时每刻也在进行着新陈代谢,思考着如何生存的现实问题。而与动物不一样的是,植物没有四肢,只能在固定的区域里生活。生活在不同环境中的植物,面临着不同的生存考验,在长期的演化过程中,积累了自己的生存智慧。
水是生命之源。植物对环境中水分的利用和适应是其维持生存必不可缺少的技能。在这方面,不同植物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比如,生活在水中或潮湿等“奢侈”环境中的植物,为了克服缺氧环境进化出了长在地表能“呼吸”的根或气生根。然而,饱汉子不知饿汉子饥,生活在极端干旱区荒漠植物的命可没这么好。在有着“死亡之海”之称的塔克拉玛干沙漠,巨大的潜在蒸发量(年均2500~3400毫米)使年均17.4~66.3毫米的降水显得微不足道,表层土壤的含水量极少。尽管如此,依然有许多多年生植物在此生存繁衍,起到防风固沙的作用,维持着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保障着绿洲内人们的生命财产安全。
多年生草本植物——疏叶骆驼刺便是极端干旱区的建群种之一,因其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而得名。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骆驼刺将来之不易的水分输送到地上的枝叶进行光合生产。光合作用产生的有机物部分用于可溶性糖、脯氨酸等渗透调节物质的积累,维持了细胞的正常运转,同时,部分叶片退化成了刺(同化枝),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刺的演化还可以通过减少昆虫与动物的采食行为来保存自己。
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适宜的地方破土长出新的植株,这种家族扩大的策略被称为“克隆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南缘的荒漠——绿洲过渡带上,经常看到一丛丛骆驼刺彼此分离生长,但实际上它们的地下部分是相互连接的,彼此间交换着水分和养分。
那么,骆驼刺为什么会进化出这种繁殖方式呢?这是因为在极端干旱的环境中,表层土壤含水量极低,种子萌发十分困难。即使能幸运地被季节性洪水滋润并生根发芽,但洪水过境后,幼苗还没来得及向下扎根,体内水分就被炙热干燥的空气剥夺了。生下来容易,活下去难。因此,种子繁殖根本无法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故而,一根根横向生长的根系悄悄地出现了,它们伺机而动,寻找适宜的机会破土而出,最终形成了由一株株地下部分彼此相连的植株组成的大家庭。这种繁殖方式一方面扩大了地上部分光合作用的面积,使骆驼刺能生产更多的能量和物质用于根系生长,另一方面,在面对地下水位下降等不利环境时,生存空间的拓展也为整个家族增加了生的希望。
既然克隆生殖这么好,而种子繁殖全靠命,那为什么骆驼刺依然保留着开花结果的行为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子的产生或许是骆驼刺对种群扩大的“备选方案”。
独脚难行,独木难支。骆驼刺不仅能化解“吃水难”的问题,而且也积极寻求与微生物建立合作,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氮(N)是植物生长发育不可或缺的养分,虽然占据大气成分的78%,但不能被植物直接利用。而一些具有固氮作用的微生物类群(根瘤菌),以植物提供的有机物为能量来源,开启了被动技能,不仅能够将大气中的氮转化为植物所能利用的形式,而且还能促进植物对其他养分的吸收与利用。这种植物——微生物跨界合作的方式在包括骆驼刺在内的豆科植物中较为常见,使它们在极度贫瘠的荒漠中生存了下来。骆驼刺在解决自己温饱问题的同时,也为周边其他植物提供了养分,促进了整个群落的繁荣。
(摘编自张志浩《骆驼刺的生存智慧》)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地球上的动植物都面临着生存考验,每一种动植物都在努力地为活下去积累着自己的生存经验。
B.塔克拉玛干沙漠被称为“死亡之海”,是因为降水量小、潜在蒸发量巨大,表层土壤含水量极少。
C.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是骆驼刺为扩大家族而进化的“克隆生殖”的主要器官。
D.骆驼刺能够通过与微生物合作吸收到氮,解决沙漠中“营养不良”的问题,这是豆科植物独有的特性。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在介绍骆驼刺的生存智慧前,先介绍一些生活在水中或潮湿地区的植物的生存之道,主要是为了说明骆驼刺的生存环境更恶劣。
B.骆驼刺不仅是戈壁滩和沙漠中骆驼唯一能吃的草料,还能够防风固沙,维持荒漠生态系统的稳定。大规模种植骆驼刺就可以治理沙漠。
C.文章在说明骆驼刺为了生存而做出的努力时,多处运用了拟人、设问的修辞方法,通俗易懂,生动形象,体现了科普文的特征。
D.由于荒漠中极度缺水,种子萌发十分困难,骆驼刺主要是靠其根系“克隆生殖”的方式繁殖,种子繁殖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梦想。
6.骆驼刺的生存智慧体现在哪些方面?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
【答案】4. D 5. C
6.①吸收水分的方式:根系庞大,便于吸收土地深处的水分;叶子演化为刺,便于保留水分。
②奇特繁殖方式:利用根系进行“无性繁殖”,同时保留种子繁殖的方式,以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
③吸取养分的方式:与微生物合作,利用微生物类群,(根瘤菌)吸收氮,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D.“这是豆科植物独有的特性”错误,原文是“豆科植物中较为常见”,非“独有”。
故选D。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A.“主要是为了说明骆驼刺的生存环境更恶劣”错误,应该是为了说明不同的植物有不同的生存智慧。
B.“大规模种植骆驼刺就可以治理沙漠”错误,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疏叶骆驼刺便是极端干旱区的建群种之一”。
D.“种子繁殖的方式是无法实现的梦想”错误。原文是说“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种子生殖是“备选方案”。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从“骆驼刺为了获取宝贵的水资源,在种子萌发后,根系就拼命地向下扎,向深层潮湿的地方延伸,发展出了深达地下水的庞大根系……同时,部分叶片退化成了刺(同化枝),减少了体内水分的散失”可知,骆驼刺吸收水分的方式:根系庞大,便于吸收土地深处的水分;叶子演化为刺,便于保留水分。
从“骆驼刺的根系不仅是吸收水分的重要器官,还能在水平方向上延伸,在适宜的地方破土长出新的植株,这种家族扩大的策略被称为‘克隆生殖’,是一种无性繁殖方式”“那为什么骆驼刺依然保留着开花结果的行为呢?梦想还是要有的,万一实现了呢。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种子的产生或许是骆驼刺对种群扩大的‘备选方案’”可知,骆驼刺奇特的繁殖好式:利用根系进行“无性繁殖”,同时保留种子繁殖的方式,以满足骆驼刺扩大种群的目的。
从“积极寻求与微生物建立合作,在它们的帮助下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可知,骆驼刺吸取养分的方式:与微生物合作,利用微生物类群,(根瘤菌)吸收氮,解决营养不良的问题。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百姓和军队
何其芳
……我们在采黄蒿扎防空伪装,用白布缝棉袜,把破军服撕成布条,打草鞋。我们将有一次行军。到哪儿去呢,要走多远呢,因为是军事秘密,我还不知道。我能够告诉你的,只是我决心跟着这军队走一趟。现在我带着一本厚厚的练习簿,一支自来水笔,去接近战争。
我从前是多么憎恶战争啊,我曾经称它为“人工制造的死亡”。我曾经痛恨过人类为什么愚蠢到不断地举行大规模的自我屠杀。当我读到那个世界闻名的相对论的发明者爱因斯坦在论文里攻击着军队,我曾经热烈地同意过。那些鞭子一样的句子我已不能背诵出了。大致他是说那些专门从事杀人的人不但不知羞耻,反而像雄鸡一样在街上排队走着,穿着漂亮的制服,而且奏着军乐。我那时也认为他们应该感到羞耻,因为农人能够种出五谷,工人能够做出各种物品,而他们却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
我对军队的憎恶不仅由于书本知识,和我幼年的生活也有关系。在我的家乡,在二十年以前,买东西少给钱,拉夫,随便打骂人是一般军队的“纪律”。县城里还驻扎过一个由土匪编成的团,他们轮流地,一连两连地化装到乡下去抢劫,绑票,攻打寨子,算作“关饷”。
然而抗战使我纠正了这种朴素的情感和见解。我不能不承认人只要不至于甘心被杀死,被当作奴隶,即使憎恶杀人也得拿起武器。我不能不感谢那些为民族的生存而战斗着的兵士,靠了他们,农人才能够在土地上播种五谷,工人才能够在工厂里制造物品。我才清楚地看见了两种不同的战争: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和非正义的侵略的战争。
而且我感到了做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从四川投奔到华北。
我第一次和几个八路军的兵士坐在一辆没有篷的汽车里的时候,我不但不畏惧他们,而且感到可以和他们成为朋友。他们对我谈着山西游击战中的许多事,谈着“长征”,谈着他们的家乡和幼年。当我们结束了从西安到延安的三天旅行,当我们下了车,当我们将要分别,我和他们亲热地拉手。我想到了通过这些粗糙的手,自由的新中国将要被建立,幸福的生活将要被带来。
现在我将跟着这样的一些兵士去行军。我自己也早已像一个兵士了,穿着棉军服,戴着军帽。
……
抢过同蒲路的晚上,日本军队从几里路外的据点乱放着炮,我们没有理他。抢过平汉路的晚上,我们的队伍刚过了一大半,一列日本军队的巡路车驶来了。然而与其说它惊动了我们,不如说我们惊动了它,因为它很快地逃走了,没有停留,也没有放一声枪。第二天,我们在辽阔的平原上行军,日本的飞机来追了我们五次,丢了不少的炸弹,放了不少机关枪,我们牺牲了一名同志。
我急于要向你说的是这次行动使我清楚地了解了华北抗战的情形,了解了装备如此不完善的八路军为什么能够坚持如此艰巨的华北抗战,了解了为什么最后胜利一定属于我们!
沿途并没有特别为我们建筑兵房,整个队伍分住在几个村子,而在每个村子里又分住在许多人家,每天晚上我们和老百姓在一起。当我们进屋的时候,走的时候,或者借用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客气地说“打扰你们”,或者“麻烦你们”。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回答也总是一些亲切的话语,“咱们都是一家人”“咱们军民合作”,或者“咱们不都是为了打日本嘛!”我们的队伍白天经过村子的时候,村子里的老头儿,小孩儿,男的,女的,披着老羊皮的,穿着红裤子的,总是从家里跑出来,拥挤地站在街边,看我们过。有时指着我们俘虏来的高大的日本马,说:“那是匹洋马。”但在从前,就在抗战刚发生的时候,老百姓对旁的军队却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欢迎”——队伍还没有到村子,他们便早已逃到山里去了。
进入了晋察冀边区,我们便看见了欢迎我们的标语和放在路边让我们喝的开水。当我们从他们身边走过,他们突然热烈地喊起口号来了。一些很简单的口号:“欢迎八路军”“坚持抗战”,或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听着那从心里面喊出来的声音,我真愿意做一个为他们去战死的兵士。
刚才我到村公所去和几个老百姓谈了一会儿。他们告诉我一些故事,又对我发出了一些问题:“听说政府下命令,无论哪部分的军队见着老百姓都要敬礼,是吗?”一个中年人问我。对于这个被他很郑重地提出来的问题,我回答:“我们还没有得到这个命令。”同时我心里笑着:“抗战后军民关系的变化是多么大呵,从前他们看见戴军帽的人就逃跑,现在却想着兵士们给他们敬礼了。”当我和他们告别的时候,我真的就给他们行了一个举手礼……
1939年(作品有删改)
7.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本文在回忆“我”最初对战争的态度时,采用了补叙的手法,不仅丰富了文章内容,也使整篇文章条理清楚,便于读者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
B.文中写八路军抢过同蒲路和平汉路时,日本军队或“乱放着炮”,或“很快地逃走”,这体现了“我”对日本军队的嘲讽和对我方必胜的信心。
C.结尾处“我”对“他们”回以“一个举手礼”,这表现出“我”内心对老百姓的亲近和尊重,也从一个侧面体现出老百姓对八路军的支持。
D.本文开头写“我”“去接近战争”,但全文对战争的正面描写用笔却十分简省,没有渲染战争的激烈场面,而主要展现我的所见所闻所思。
8.“我”开始认为兵士“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最后又说“我真愿意做一个为他们去战死的兵士”,其间“我”经历了怎样的心路历程?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作者把“老百姓和军队”放在宏大的时代背景下来叙述,请对此加以分析。
【答案】7. A 8.①起初憎恶战争,认为战争“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参与战争的兵士应该感到羞耻。②抗战使“我”认识到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认识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想接近八路军兵士。③“我”随同八路军队伍一起行军,感受到兵士的朴实以及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支持和热烈欢迎,深切认识到抗战意义,并愿意投身其中,成为一个为百姓战死的兵士。
9.①便于表现“我”在不同时期对“老百姓和军队”关系认识的变化及“我”的成长。②通过不同时期老百姓对不同军队态度的对比,表现八路军取得胜利是必然结果。③以小见大,通过“老百姓和军队”这个点,反映时代的巨大变迁,更好地突出主旨。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A.“采用了补叙的手法”错误,“我”最初对战争的态度是插入行军打仗基本事件之外的有关情况,去掉它并不影响事件本身的完整性,应为插叙。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过程的能力。
结合“我从前是多么憎恶战争啊……我曾经痛恨过人类为什么愚蠢到不断地举行大规模的自我屠杀”“我那时也认为他们应该感到羞耻,因为农人能够种出五谷,工人能够做出各种物品,而他们却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可知,起初憎恶战争,认为战争“只会制造残废和尸体”,参与战争的兵士应该感到羞耻。
结合“我决心跟着这军队走一趟。现在我带着一本厚厚的练习簿,一支自来水笔,去接近战争……抗战使我纠正了这种朴素的情感和见解……我才清楚地看见了两种不同的战争:正义的解放的战争和非正义的侵略的战争”“我感到了做一个人的责任,尤其是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可知,抗战使“我”认识到战争有正义和非正义之分,认识到做一个中国人的责任,“我”想接近八路军兵士。
结合“现在我将跟着这样的一些兵士去行军。我自己也早已像一个兵士了……从他们那里得到的回答也总是一些亲切的话语”“当我们进屋的时候,走的时候,或者借用东西的时候,我们总是很客气地说‘打扰你们’,或者‘麻烦你们’”“‘咱们都是一家人’‘咱们军民合作’,或者‘咱们不都是为了打日本嘛!’”“一些很简单的口号:‘欢迎八路军’坚持抗战’,或者‘打倒日本帝国主义’。听着那从心里面喊出来的声音,我真愿意做一个为他们去战死的兵士”可知,“我”随同八路军队伍一起行军,感受到兵士的朴实以及老百姓对八路军的信任、支持和热烈欢迎,深切认识到抗战意义,并愿意投身其中,成为一个为百姓战死的兵士。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体裁特征和表现手法的能力。
结合“在二十年以前,买东西少给钱,拉夫,随便打骂人是一般军队的‘纪律’。县城里还驻扎过一个由土匪编成的团,他们轮流地,一连两连地化装到乡下去抢劫,绑票,攻打寨子,算作‘关饷’”可知,之前作为老百姓“我”是那么憎恶军队;结合“听着那从心里面喊出来的声音,我真愿意做一个为他们去战死的兵士”可知,如今“我”成为军队的一员,愿意为老百姓牺牲生命。这样叙述,便于表现“我”在不同时期对“老百姓和军队”关系认识的变化及“我”的成长。
结合“我们的队伍白天经过村子的时候,村子里的老头儿,小孩儿,男的,女的,披着老羊皮的,穿着红裤子的,总是从家里跑出来,拥挤地站在街边,看我们过。有时指着我们俘虏来的高大的日本马,说:‘那是匹洋马。’但在从前,就在抗战刚发生的时候,老百姓对旁的军队却是用另外一种方式‘欢迎’——队伍还没有到村子,他们便早已逃到山里去了”可分析出,一个憎恶远离,一个靠近欢迎,通过不同时期老百姓对不同军队态度的对比,表现八路军取得胜利是必然结果。
结合“抗战后军民关系的变化是多么大呵,从前他们看见戴军帽的人就逃跑,现在却想着兵士们给他们敬礼了”分析可知,文章通过“老百姓和军队”这个小点,反映时代的巨大变迁,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法,能更好地突出主旨。
二、文言文阅读(34分)
(一)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范睢者,魏人也,家贫无以自资。须贾为魏昭王使于齐,范睢从。齐襄王闻睢辩口,乃使人赐雎金十斤及牛酒,睢辞谢不敢受。须贾知之,大怒,以为雎持魏国阴事告齐,故得此馈。既归,心怒雎,以告魏齐。魏齐大怒,使舍人笞击睢,折胁折齿。雎详死,即卷以箦,置厕中,令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缪辱以惩后,令无安言者。范睢得出。魏人郑安平闻之,乃遂操雎亡,伏匿,更名姓曰张禄。秦昭王使谒者王稽于魏。郑安平诈为卒,待王稽,夜与张禄见王稽。王稽辞魏去,载范雎入秦。待命岁余。
穰侯,昭王母宣太后之弟也。穰侯相,以太后故,私家富重于王室。范雎乃***曰:“今臣之胸不足以当椹质,而要不足以待斧钺。岂敢以疑事尝试于王哉!臣闻善厚家者取之于国。而圣主明于成败之事,利则行之,害则舍之。”于是秦昭王大说,乃谢王稽,使以传车召范睢。于是范睢乃得见于离宫,详为不知永巷而入其中。王来,而宦者怒,逐之,曰:“王至!”范睢缪为曰:“秦安得王?泰独有太后、穰侯耳。”欲以感怒昭王。昭王至,遂延迎,谢曰:“窃闵然不敏,敬执宾主之礼。”秦王跽曰:“事无小大,上至太后,下至大臣,愿先生悉以教寡人。”然左右多窃听者,范睢恐,未敢言内,先言外事,以观秦王之俯仰。因进曰:“夫穰侯越韩、魏而攻齐纲、寿,非计也。王不如远交而近攻。”卒听范雎谋,伐魏,拔怀。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昭王闻之大惧,于是废太后,逐穰候。秦王乃拜范雎为相。秦封范睢以应,号为应侯。
魏使须贾于秦。范雎入言之昭王,罢归须贾。数曰:“为我告魏王。急持魏齐头来!不然者,我且屠大梁。”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秦昭王闻魏齐在平原君所,欲为范睢必报其仇,乃详为好书遗平原君。魏齐夜亡出,自刭。蔡泽曰:“今君之怨已仇而德已报,意欲至矣,而无变计窃为君不取也。”应侯曰:“善。先生幸教,睢敬受命。”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曰蔡泽,其人辩士,足以寄秦国之政,臣不如也。”秦昭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
(选自《史记·范雎蔡泽列传》,有删节)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B.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C.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D.须贾归/以告魏齐/魏齐恐/亡走赵/匿平原君所/范睢于是散家财物尽/以报所尝困厄者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谒者,指负责接待宾客的人,也可作官名,在秦汉时期,谒者掌管宾客接待及费礼。
B.斧钺,泛指兵器.象征军权和国家统治权,本文指酷刑,与“虽蒙斧钺”中的意同。
C.请间,也就是“请闲”的意思,意指请求于闲暇之时言事,表示不愿当着众人谈论要
D.山东,战国秦汉时指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又称关右,亦指战国时秦以外六国。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范雎忍辱含垢,见机行事。范睢几乎被魏齐舍人打死,装死逃生后到了秦国。虽不被重用,却巧借秦外戚穰侯富可敌国一事,抓住时机***秦王,终获召见。
B.范雎能言善辩,谨小慎微。范雎入宫,寥寥数语便激起秦王内心的波澜,使其执宾主之礼。面对秦的君臣,小心翼翼进谏,选择性地谈论军事和外交的策略。
C.范雎思虑周详,深受重用。对外他反对穰侯越过韩国魏国而远攻齐国的计策,提出要远交近攻;对内他建议废弃太后,驱逐穰侯。这些均得到秦王的采纳。
D.范睢功成身退,举荐贤能。蔡泽劝范雎心意达成后,应知足应变,范雎接受了建议并向秦昭王推举蔡泽,在蔡泽做了客卿后,自己就称病辞职,交还了相印。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令宾客饮者醉,更溺睢,故缪辱以惩后,令无妄言者。
(2)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
【答案】10. B 11. D 12. C
13.(1)魏齐又让宴饮喝醉了的宾客们,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来恁戒后人,再没有(敢)乱说的人。
(2)现在太后擅自行功,毫无顾忌,穰侯出使也不(向你)报告,看到您在朝廷(被)孤立,我私下替您忧心。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给文言文断句时,要注意句首发语词、句末语气词,要确定谓语。一般情况下,句首发语词前、句末语气词后要停顿,并列成分之间也要停顿;分析谓语,谓语如果是形容词,谓语后可停顿;如果是动词,宾语后可以停顿;同时还要注意结构上的对称,省略、对偶、反复等修辞;尤其要关注“曰”“乎”“于”“而”“之”“也”“矣”“焉”“耳”“则”这些关键词。
句子大意是: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大为惊恐,便逃到了赵国,躲藏在平原君的家里。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全部用来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
其中,“亡走”是一个词语,意思是“逃走”,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C项:“尽以报所尝困厄者”意思是“全部用来报答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尽”表程度的词语,不能断开,排除D项。
故选B。
【11题详解】
此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此类文化常识题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
D项,“又称关右”错。“关右”,汉唐时泛指函谷关或潼关以西地区。“崤山或华山以东地区”应是“关东”。
故选D。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解答理解文言文内容的题型,要基本了解文言文的大意,然后根据选项,在文中找到相关语句,分析选项是否概括全面,翻译是否正确。本类题型设陷方式一般有故意拔高、信息错位、语句翻译错误等。做题时要回归语境,理解翻译选项涉及的相关句子,然后将原文内容和选项加以对比,即能发现问题。
C项,“对内他建议废弃太后,驱逐穰侯”错,原文是“范雎日益亲,因请间说曰:‘今太后擅行不顾,穰侯出使不报。见王独立于朝,臣窃为王恐。’昭王闻之大惧,于是废太后,逐穰候”,可见他只是提醒和警示秦王,并没有建议。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关键词有:(1)更,轮番;缪辱,羞辱;惩后,惩戒后人;妄言,乱说。(2)擅行不顾,擅自行动,不顾忌;报,报告;独立,被孤立;窃,私下里。
【点睛】文言文语句翻译,首先要找出专有名词,即人名、地名、官职等;然后再看有否特殊句式,最后再确定关键字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文言文的翻译,最基本的方法就是替换、组词、保留、省略。对古今异义的词语要“替换”,翻译为没有查处;对古今词义大体一致的词语则“组词”;对特殊的地名、人名等要“保留”;对古汉语中的同义反复的词语可以“省略”其中一个,有些虚词不必要或难于恰当翻译出来的也可以省略。
参考译文:
范雎,魏国人,家境贫寒无法养活自己。须贾为魏昭王出使齐国,范雎随从前往。齐襄王听说范雎能言善辩口才了得,就派人赏赐范雎黄金十斤以及牛肉美酒,范雎推辞不敢接受。须贾知道了这件事,非常愤怒,认为范雎把魏国秘密出卖给了齐国,所以才得到这种馈赠。回到魏国后,须贾心里恼怒范雎,就把这件事报告给魏国国相魏齐。魏齐听后大怒,命令亲信笞打范雎,肋骨被打折牙齿被打掉,范雎假装死去,然后被用席子卷住扔在厕所里。魏齐又让宴饮喝醉了的宾客们,轮番往范睢身上撒尿,故意侮辱他来恁戒后人,再没有(敢)乱说的人。范雎得以被救出。魏国人郑安平听到这件事,于是带着范雎逃跑了,他们藏匿起来,范雎改了姓名叫张禄。秦昭王派使臣王稽到了魏国。郑安平假装当差役,侍奉王稽。张禄来拜见王稽。王稽辞别魏国后,载着范雎进入了秦国。等待任命一年多。
穰侯,是昭王母亲宣太后的弟弟。穰侯当国相后,由于宣太后的缘故,他们的私家财富超过了王室。于是范雎***说:“如今臣的胸膛不足以抵挡弓箭,腰也承受不了斧钺,怎么敢用不明确的事情来试探大王呢!臣听说善于增加家财的人从国家取利;而圣明的君主能洞察事情的成败,有利就实行,有害就舍弃。” 于是秦昭王心中大悦,便向王稽表示了歉意,让他派车去征召范雎。于是范雎才得以在离宫拜见秦昭王,他假装不知道内宫的通道往里走。这时恰巧秦昭王出来,宦官发了怒,驱赶范雎,喝斥道:“大王来了!”范雎故意乱嚷着说:“秦国哪里有王?秦国只有太后和穰侯罢了。”想要感化激怒秦昭王。秦昭王走过来,听到范雎正与宦官争吵,便上前迎接,并道歉说:“寡人糊涂、不聪敏,现特向您敬作为宾主的礼仪。” 秦昭王跽着说:“事情无论大小,上至太后,下至大臣,希望先生全部都教导我。”可是范雎发觉周围有不少偷听的人,心里惶恐,不敢谈宫内的事,就先谈外交事务,借以观察秦王的态度。于是进言:“穰侯越过韩、魏两国去进攻齐国纲寿,这不是好计策。大王不如结交远邦而攻伐近国。” 终于听从了范雎的谋略,派五大夫绾带兵攻打魏国,拿下了怀邑。范雎一天比一天得到秦昭王信任,一次范雎请求昭王在闲暇方便之时进言议事说:“现在太后擅自行功,毫无顾忌,穰侯出使也不(向你)报告,看到您在朝廷(被)孤立,我私下替您忧心。” 昭王听了这番话大感惊惧,于是废弃了太后,驱逐穰侯。秦昭王就任命范雎为相国。秦昭王把应城封给范雎,封号称应侯。
魏国派须贾出使秦国。范雎进宫把事情的原委报告了昭王,责令须贾回国。范雎责令他道:“给我告诉魏王,赶快把魏齐的脑袋拿来!不然的话,我就要屠平大梁。” 须贾回到魏国,把情况告诉了魏齐,魏齐大为惊恐,便逃到了赵国,躲藏在平原君的家里。范雎于是散发家里的财物,用来报答所有那些曾经帮助过他而处境困苦的人。秦昭王听说魏齐藏在平原君的家里,想替范雎一定报这个仇,就假装交好写了一封信给平原君。魏齐于是夜里逃出,自杀了。蔡泽说:“如今您的大仇已报,恩德已偿还,心愿已经达成,计策却没有变化,我私下里替您不值得。” 应侯说:“好。幸得先生教导,睢尊敬地接受您的命令。”于是入朝,对秦昭王说:“有一个刚从崤山以东来的客人叫蔡泽,那个人是一位辩士,他的才能足以将秦国的政事托付给他,我比不上他。”秦昭王任命蔡泽为客卿,应侯于是称病请求归还相印。昭王刚刚特别喜欢蔡泽的计划,于是任命他为秦相。
(二)(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泪
李商隐
永巷①长年怨绮罗,离情终日思风波。
湘江竹上痕无限,岘首碑②前洒几多?
人去紫台秋入塞,兵残楚帐夜闻歌。
朝来灞水桥边问,未抵青袍③送玉珂④!
【注】①永巷:宫中长巷,幽闭官女之有罪者。②岘首碑:《晋书》载“羊祜任襄阳太守,有政绩。卒,百姓于岘山建碑,望其碑者莫不流涕”。③青袍:古代读书人穿的衣服,代指贫寒之士,诗人以此自比。④玉珂:马鞍上的玉石类饰物,此代指达官贵人。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全诗不见一“泪”字却句句紧扣诗题,纵聚千古伤心人之泪,写法独特别致。
B.首联对句化用屈原《楚辞》中“顺风波以从流兮”一句,写出黯然送别之泪。
C.颈联对句写楚霸王项羽被刘邦围在垓下、兵败身亡一事,写出英雄末路之泪。
D.本诗多用典故,诗人用六个言说世人悲伤洒泪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悲。
15.本诗写了七种“泪”,哪一种“泪”点明了诗歌主旨?诗人借此“泪”表达了怎样的情感?请结合诗作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青袍送玉珂之泪(寒士穷途饮恨之泪)。表达的情感:①职位卑微、身居人下之耻。作为一介寒士,诗人只能强颜欢笑,陪送达官显贵出京,这对读书人尤其是有志之士而言是一种屈辱。②仕途坎坷、有志难伸之悲。诗人有远大的政治抱负,然终其一生都为人幕僚,志向难以实现,悲痛不已。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句内容、技巧以及情感的把握的能力。
D.“诗人用六个言说世人悲伤洒泪的典故表达了自己的身世之悲”错。首句用汉武帝时宫女的不幸遭遇言宫女失宠之悲,第二句化用江淹《别赋》诗意言游子思乡之悲,第三句用了湘妃竹的典故言逝者永别之悲,第四句用了《晋书》有关羊祜的典故言思念先贤之悲,第五句用了王昭君的典故感念昭君远嫁之悲,第六句用楚霸王项羽典故言兵败受困之悲,作者借这六个典故只表达了世人之悲,只有尾句才写写作者亲身经历的伤痛流泪之事。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前六种“泪”,首句用汉武帝时宫女的不幸遭遇言宫女失宠之悲,第二句化用江淹《别赋》诗意言游子思乡之悲,第三句用了湘妃竹的典故言逝者永别之悲,第四句用了《晋书》有关羊祜的典故言思念先贤之悲,第五句用了王昭君的典故感念昭君远嫁之悲,第六句用楚霸王项羽典故言兵败受困之悲。诗人借典故表达世人之悲。
末两句写诗人身为贫寒之士忍辱饮恨、陪送贵人的痛苦,这对才志之士是一种难堪的痛苦,而且这种痛苦的泪水只能往肚里流淌。所以结尾是卒章显志,前面都是铺垫,最后一句点明情感,点明了本诗主旨。结合注释,“青袍”暗点诗人地位卑微,却要送“玉珂”这类达官贵人,不免产生屈辱之感,从而抒发仕途坎坷、一生沉沦下僚的悲痛。
(三)情景默写题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古人对“反省”多有推崇,如《劝学》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强调了“反省”的重要性。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_____”两句描写的景象,表明人们已经忘却了战败的历史,这一幕令辛弃疾痛心不已。
(3)龚自珍在《己亥杂诗(其五)》中,既以“___________”的动作表现了自己豪迈洒脱的气概,又用“___________”喻指自己甘于奉献、牺牲自我的心志和情怀。
【答案】 ①.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②.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③.佛狸祠下 ④.一片神鸦社鼓 ⑤.吟鞭东指即天涯 ⑥.化作春泥更护花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博、省、知、佛狸、鞭、涯。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表达(20)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卡塔尔世界杯赛事正①地进行,除了扣人心弦的“诸神之战”,本届世界杯赛事期间出现的“中国制造”同样②。中国铁建负责承建此次世界杯最主要的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巨力索具负责执行两座世界杯球场索膜结构体系的设计、供货、安装总承包工作;中国电建负责建设卡塔尔地区首个光伏电站,保障世界杯的用电需求;洲明科技为卢塞尔体育场提供LED产品与解决方案;卡塔尔世界杯使用的新能源大巴,由金龙汽车和宇通客车提供;“球迷村”使用的集装箱式房屋来自中国方案;球场通讯设施及联合指挥控制中心的网络设备均为“中国制造”;卡塔尔在全国5处地点建设15座超大型蓄水池由“中国制造”助力;卡塔尔世界杯官方专卖店中60%的商品由中国生产。③____,大到比赛场,小到纪念品,从水电保障,到交通通讯,“中国制造”服务于卡塔尔世界杯的诸多方面,为卡塔尔世界杯的顺利举办④,贡献“中国力量”。一系列高技术的、系统性的解决,彰显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先进地位,更赢得了世界的尊重和瞩目。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及表达效果。
【答案】17.①如火如荼 ②引人注目/引人瞩目/举世瞩目 ③总而言之/一言以蔽之④保驾护航
18.一系列高技术的、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彰显了“中国制造”在全球产业链中的先进地位,更赢得了世界的瞩目和尊重。
19.①“负责承建……负责执行……负责建设……”,句子结构相似,构成排比句式。
②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增强了语势。
③阐明了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中输送出了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表达了“中国制造”在本届世界杯基建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卡塔尔世界杯赛事正热烈地进行,所以应该用成语“如火如荼”。意思是:比喻军容之盛,现用来形容大规模的行动气势旺盛,气氛热烈。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中国制造”同样引起人们的注意,所以应该用成语“引人注目”,或者“引人瞩目”“举世瞩目”。“引人注目”,形容人或事物很具特色,引起人们的注意。“引人瞩目”,吸引人们注意。“举世瞩目”,全世界的人都注意着。
第三空,结合下句“大到比赛场,小到纪念品,从水电保障,到交通通讯”可知,语境是总地来说,所以应该用“总而言之”,或者“一言以蔽之”。“总而言之”,总地说起来。“一言以蔽之”,用一句话来概括。
第四空,此处语境是指保护卡塔尔世界杯的顺利举办,所以应该用“保驾护航”。意思是:保护某事物能让其能正常发展。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横线句子的语病有:
一是成分残缺,主语中心语缺失,在“解决”后加上“方案”;
二是语序不当,“尊重和瞩目”语序不当,“尊重”的意思是“尊敬、重视”,“瞩目”的意思是“关注、注视、注目”;逻辑语序上,先受到关注,才能进一步赢得尊重,交换“瞩目”和“尊重”的位置。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修辞手法的能力。
构成:句子“中国铁建负责承建此次世界杯最主要的体育场卢塞尔体育场;巨力索具负责执行两座世界杯球场索膜结构体系的设计、供货、安装总承包工作;中国电建负责建设卡塔尔地区首个光伏电站,保障世界杯的用电需求”中“负责承建……负责执行……负责建设……”,句子结构相似,构成排比句式。句式整齐,朗朗上口,使文章的节奏感加强,增强了语势。
效果:排比修辞,句式整齐,读起来朗朗上口,可以增强文章的节奏感和语势。“中国铁建负责承建”“巨力索具负责执行”“中国电建负责建设”阐明了中国企业在本届世界杯中输送出了高品质的产品和服务,也表达了“中国制造”在本届世界杯基建中的重要作用。
(二)(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听惯了“物竞天择,适者生存”,人不知不觉就绷紧了,仿佛自己正介于适者与不适者之间,又好像适于生存者的名单即将宣布了,我们连自己生存下去的权利都开始怀疑起来了。
但在山中,每一种生物都极有尊严地活着,巨大悠久如神木,神奇尊贵如灵芝,微小如阴暗岩石,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匍匐结根、踏实贴地、一心做好自己的蔓草,以及种种不知名的万类万品,生命是如此仁慈公平。
甚至连没有生命的,也认真和谐地存在着,土有土的高贵,石有石的尊严,倒地而死无人凭吊的树尸也尽情地纵容菌子、蕨草、苔藓和木耳爬得它一身,你不由觉得那树尸竟也是另一种大地,它因宽厚仁慈地容纳异己而在那些小东西身上又青青翠翠地再活了起来。
生命是有充分的余裕的。
在山中,每一种存在的都是适者。
忽然,我听到人声,胡先生来接我了。
“就在那上面,”他指着头上的岩突叫着,“我爸爸碰到过三只熊!”
我有点生气,怎么不早讲?他大概怕吓着我,其实,我如果事先知道自己走的是一条大黑熊出没的路,一定要兴奋十倍。可惜了!
他顺手摘了一把野草,又顺手扔了,他对逝去的岁月并不留恋,他真正挂心的是他的车,他的孩子,他计划中的旅馆。
山风山石跟我说了一天,野水野草跟我聊了一天,我累了。在回来的车上我安分地凭窗俯瞰极深极深的山涧,心里盘算着要到何方借一只长瓢,也许是长如勺子星座的长瓢,并且舀起一瓢清清冽冽的泉水。
有人在山跟山之间扯起吊索吊竹子,我有点喜欢做那竹子。
回到复兴,复兴在四山之间,四山在云的合抱中。
20.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她走出了多少里?不知道。尽管草丛里的“纺织娘”“油葫芦”总在鸣叫着提醒她。
B.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作“发扬国光”。
C.其结果,往往是“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仿佛像个才子,实则到处害人。
D.今天的“匠”,已成为心思巧妙、技艺精湛、造诣高深的代名词。
21.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改写成“巨大如神木,尊贵如灵芝,微小如菌子,美丽如凤尾蝶,丑陋如小蜥蜴,古怪如金狗毛,卑弱如蔓草”这样的排比句也很有气势,且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答案】20. C 21.①原文长短句结合,使整段句子错落有致,富有变化,有节奏感、韵律感,生动有趣。
②原文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多种手法,更加生动形象地展现了每一种山中生物自在逍遥、独一无二的生命力,改句只用了比喻和排比两种修辞手法,且选择的喻体不合适。
③原文使用更多、更精准的修饰语,如“悠久”“神奇”“匍匐结根、踏实贴地、一心做好自己”等,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使读者产生丰富的联想。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讽刺或反语;
C.表示直接引用;
D.表示强调。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修辞分析不同语句表达效果的能力。
从句式角度看,改文的排比句(连用七个“……如……)虽然结构一致,句式整齐,很有气势,但是结构缺少变化,罗列意象(“神木”“灵芝”“菌子”“凤尾蝶”“小蜥蜴”“金狗毛”“蔓草”),行文拘泥,略显单调;而原文长短句结合(二十字句、七字句、六字句),使文段错落有致,行文富有变化,不单调乏味,读来生动有趣,有节奏感、韵律美。
从修辞角度看,改文只用了排比、比喻两种修辞,而原文在此基础上还运用了拟人(“踏实贴地、一心做好自己的蔓草”),修辞更加丰富,语言生动亲切,感染力强,这种效果改后是看不出来的。
从修饰语角度看,改文略显单薄,而原文的修饰语“悠久”“神奇”“匍匐结根、踏实贴地、一心做好自己的”更加丰富、精准,突出特点,读后能够引起读者丰富的联想。
从内容上看,“微小如菌子,美丽如凤尾蝶,丑陋如小蜥蜴”不属于山中表现有尊严地活着典型意象。“阴暗岩石”比“菌子”更适合。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1906年,25岁的鲁迅课间观“日俄战争教育片”深受刺激,决定弃医从文,以唤醒国人、揭出病苦为己任。
材料二:黄文秀,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之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毕业后毅然回乡工作。2018年担任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驻村第一书记。任职期间,一心为民,使得白坭村103户贫困户顺利脱贫88户,村集体经济项目收入翻倍。2019年6月17日凌晨,黄文秀遭遇突发山洪不幸遇难,年仅30岁。
材料三:近日,湖南耒阳留守女孩钟同学冲上了热搜,她高考文科成绩676分,在填报志愿时,选择了北大考古这个冷门专业。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择业观,而当代青年的择业观不只是个人的事情,还与社会、国家息息相关。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联系和思考?请在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课上,写一篇发言稿和同学们交流,表明你的态度,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选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可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