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改革为何容不下偏科生?
河南高考改革方案正式出炉,该省明确从2017年起,本科三批与本科二批合批录取,并逐步减少普通本科。梳理发现,目前已有27省份公布高考改革方案,大多数省份都有针对录取制度的相关改革措施,此外,多省份都明确将学生综合素质列为录取的重要参考因素。
点击查看:
上海市实验学校校长徐红最近有点“不爽”。她十分看好的一名高三“奇才”,却不能达到沪上某著名高校的“标准”。这名在文史哲方面已经展现出了较强研究能力的学生,因为没能过得了笔试关,进而也就连一次面试的机会也没能得到。
这名叫成律的男生,文史成绩一直名列全年级前茅,但如果综合其他各科成绩,他的排名就会一下子掉到年级的五十名左右。虽然,考个一本甚至搏个985高校也并不困难,但要进他最向往的顶尖高校就困难了。徐校长还打趣说,钱钟书数学才考了15分,也被清华大学慧眼相中了,成律的数学等成绩不知要比钱钟书好多少了,而且,也一样有自己的专长,为什么现在的高校就缺乏当年清华的识才勇气呢。
密集的一波接着一波,大有“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的劲头。公平来说,这一次的高考密集改革,还是让我们看到了不少积极因素的。一来,参与改革的地方正在蔓延开来,说明大家都想改革。二来,本科三批次和二批次合并录取,减少了事实上的录取歧视。但是,这依然没有脱离“全面人才”的属性。考虑综合素质是什么意思?考虑的还是“全面发展”。
其实,笔者最为关注的则是,我们的高考改革,能不能为“偏科人才”推开一扇门。眼下的问题是,由于考量的是综合成绩的分数,也就出现了另外一种现象,所有成绩都不错,而所有课程也都不精专。很多人大学毕业之后,做什么都行,却做什么都成不了佼佼者。而很多“偏科人才”,由于只在某些方面属于“天才”,却因为总分达不到要求,而无缘大学的校门。
就像大作家莫言,他其实只有小学学历,在上小学五年级的时候就辍学了,而他除了语文成绩不错之外,其他成绩都属于很不行的层面。假如说,莫言也参加了高考的话,按照目前的高考招录制度,也许他是不可能考上大学的。莫言是后来进入部队之后,有了一次次机会的。假如没有这些“宽容的机会”,也就没有今天的莫言了。
再来说说我们大家都知道的韩寒。他的成绩就不用说了,但是他的写作水平却是杠杠的。当年韩寒的高考落榜也引起了媒体的热议,甚至有人建议高校能因为“韩寒写作很行”推开一扇进入高校的大门,但是由于没有这方面的制度,韩寒也只能无缘大学了。还有天才指挥家舟舟,舟舟属于音乐天才,但是在其他方面却“什么都不行”。对于这样的人,我们能不能也推开一扇进入大学的大门?当然,让他进入综合类型的高校是很不妥的,但是进入音乐学院是不是可以呢?
人尽其才才是最美好的。眼下的高考制度改革有一点最为重要,那就是“偏科人才”基本上是无缘大学的。这其实也是很遗憾的事情。我们应该设计一套不同的高考制度,让那些在某些方面成绩特别突出的人,也有机会继续深造,让所有的“莫言们”“韩寒们”“舟舟们”,都能走进大学的校门,比如可以进入“音乐大学”“科研大学”等等。
目前的改革是密集的,但是依然没有脱离本质,就像“换了碗”,而碗里放的还是原来的药。高考改革“换了碗”还要“换药”,应为“偏科人才”推开一扇门。
相关专题:高考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