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四川师范大学附属中学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高二上学期9月月考语文试卷
川师大附中安宁校区2022-2023学年度秋季学期9月月考
高二语文试卷
考试时间:150分钟 试卷满分:150分 命题人:李巧玲、李海丹审核人:白雪娇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现代人对中医的理解往往是“跟西医相对的中国的医学”,但如此一来,中医这门具有深刻内涵的传统学问就被淡化、被解构了。而实际上,中医具有多方面的深层含义。
古语有云:“上医治国,中医治人,下医治病。”自古以来,善为医者,不仅能治病救人,也能以医理论国事,治病与治国、治人,融会贯通,一脉相承。从这个意义上甚至可以讲,中医是治人的,而不只是治病的。中医把人看作一个整体,而不仅仅看“病”,如果仅仅看病,治病,那便是下医。同时,把握了医道的精髓,还可以去治国,那便是上医。中医的这层含义与今天大不相同,如今学了医就只能去看病,范仲淹曾说过:“不为良相,便为良医。”良相是治国的,良医是治人的,但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中医的第一个含义,就是中医治人。
据《黄帝内经》记载,“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因此,中医不是治已经生病的人,是治未病的。治未病,也就是让每个人都能够保持身心的健康。史传,魏文王问扁鹊曰:“子昆弟三人其孰最善为医?”扁鹊曰:“长兄最善,中兄次之,扁鹊最为下。”扁鹊是春秋战国时期的名医,因医术高超被奉为“神医”,然而,扁鹊认为自己医术并不高明,因为只是治“已病”,真正高明的是治“未病”的长兄,让人不生病。所以中医认为,不要等到有病了再去治,最好还是养生预防。
清代学者钱大昭说:“时下吴人尚曰‘不服药为中医’。”曾国藩的儿子身体比较虚弱,他在家书里告诉儿子:“治心病以‘广大’二字为药,治身病要以‘不药’二字为药。”俗话说,“是药三分毒”,而且再好的医生也可能在用药过程中产生偏差。因此,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当然,凡事都不能绝对,需要用药时还是要用,但不能依赖,药只是起辅助作用。这是传统中医的第三个含义。
最重要的是中医的第四个含义,即中医讲究“中正平和”。这跟中国文化的生命观是一致的:生命不是造物主或神创造出来的,生命是天地之气达到和谐状态而产生的。生命因中正平和而产生、延续,这是中医最核心的价值观、思维方式。“中正平和”是一种生命的动态平衡状态,这种平衡状态不是固定式的,而是“动态”的、“变易”的。我们可以通过《周易》“易”字的三个含义来理解这种“动态平衡”:一是“不易”,就是确定位置;二是“变易”,有了确定的位置就会相互转换;三是“简易”,不把问题搞得非常的复杂。其中最重要的是“变易”。另外,中国哲学有关阴阳五行相生相克的关系,即阴阳之间的相互消长、转换,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摘编自楼宇烈《中医的人文内涵及其意义》)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古人将医者分为三品,其中下医仅仅看“病”,而中医既可以看“病”,更能够治人。
B.扁鹊被奉为“神医”,但他却以长兄的医术为高,因为长兄能治未病,让人身心健康。
C.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在清代非常流行,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曾国藩就曾教导儿子以“不药”二字来“治身病”。
D.中国哲学中阴阳相互消长、转换的思想也对中医的预防或者诊断治疗的根本原则有很大影响。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首段针对现代人对中医的片面理解,提出了中医这门传统学问具有多方面深层内涵的观点。
B.文章先论证中医治人、治未病、慎服药三个方面的内涵,又深入论证了中正平和的丰富内涵,
C.尾段分三个层面阐释,中医最重要的一个含义,并强调了“中正平和”是生命产生、延续的原因。
D.文章主要采用引用论证的方法,既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又增强了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治国、治人、治病的道理是相通的,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教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
B.宋代诗人邵雍说“与其病后能求药,不若病前能相防”,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违背。
C.古人认为“不服药为中医”,现代的自然疗法强调尽量不吃药,可见中医的思想在当代社会依旧有很好的实用价值。
D.中医有独特的理念,有预防或诊断治疗的基本原则,可惜现代中医没能很好地继承。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中国早期文化是一种礼乐文化。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这是中国文化的一大特点。
在中国古代文化中,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它的内容是“序”,也就是维护社会秩序、社会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它的内容是“和”,也就是调和性情,使人保持和谐悦乐的状态,生动活泼,充满活力和创造力,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叫作“大乐与天地同和”,这是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
“乐者,和也”,成为影响中国文化数千年的重要思想,它所突出的正是中国文化的核心价值:和谐。中国人的礼乐文化传统,其实就是建立一个和谐世界秩序的传统,音乐被当作达至这一目标的重要途径。(摘编自叶朗、朱良志《以乐治国》)
材料二:
大部分情况下,普通人听音乐并不以受教育或者学习为目的,而是为了娱乐。当人们处于某种亢奋的状态中时,会歌唱;紧张的工作之余,会欣赏一首轻松快乐的歌曲;茶余饭后,会借音乐来调剂自己的生活。由此可见,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
音乐可以娱人,同样也能够自娱。音乐并不仅仅指那些广为传唱的经典,也不仅仅局限于某些给人留下深刻印象的个别旋律,它还包括诸如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各种各样的形式。比如在人们日常的劳动生产过程中,民歌和号子的积极作用不言而喻,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劲。人们通过对音乐的欣赏,释放出现实中的郁闷和压力,达到精神的宁静和安乐。从这个意义而言,音乐消解了社会个体的压力,不同程度地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安定。
音乐是思想的载体,因而音乐能传达出乐章所包含的神韵。人们能与音乐中所蕴神韵互交,这一互动过程,可谓之乐能动神,神可感乐。恰如其分的音乐,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例如古代行军作战,都备有战鼓。临战时,鼓声震天,士气如虹。一首《义勇军进行曲》,激励了多少热血志士奋发向前,每当我们行注目礼,目睹鲜艳的五星红旗冉冉升起,耳闻雄壮的国歌徐徐奏响的时候,有谁不心潮澎湃?有谁能不为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坚定奋进?音乐能通过自身内蕴催人奋进,这方面具体的例子,不遑多举。哪个时代都不乏这样催人向前、催人奋进的音乐,它使得社会中有志之士万众一心、众志成城,为了共同的目标拼搏不懈。这对于社会的发展、团结、和谐,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中外诸多先贤,对此都有过深入分析、研究和论证。汉代《毛诗序》讲道:“情发于声,声成文谓之音……以是经夫妇,成孝敬,厚人伦,美教化,移风俗。”在古代,诗、乐、舞是合为一体,密不可分的。(摘编自史其威《论音乐的社会功能》)
材料三:
近来,风靡电视圈的音乐类综艺节目《歌手2019》和《声入人心》就是两个具有代表性的例子,其在兼具商业效应、娱乐大众作用的同时,把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融入音乐表演,反映了部分音乐人对民族文化的守正与创新。
《歌手2019》总决赛上,歌手龚琳娜携手京剧艺术家王珮瑜、男高音歌唱家石倚洁,共同演唱了一首集中国传统文化、民族文化及西方古典音乐于一体的音乐作品,其中包含《垓下歌》《六州歌头》,囊括我国古典文学、民族音乐等方面的重要内容,以专业的功底和震撼的演唱为观众充分展现了“中国味”音乐。原创新形态声乐演唱节目《声入人心》及其同名音乐会全国巡演也是当下的文化热点。《声入人心》以深耕古典音乐、严肃音乐闻名,着重向观众展示美声、歌剧、音乐剧等西方音乐元素。但与此同时,其中的部分演唱成员也保持着自身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和坚守,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云南民歌《猜调》、湖南民歌《浏阳河》、江苏民歌《采红菱》、土家族民歌《龙船调》以及越剧《梁祝化蝶》等,都在节目当中有重点展现,为观众带来了不少日常生活中鲜能听到的民族小调和传统戏曲。这些都激发了观众对民歌和传统戏剧形式的兴趣,使民族音乐元素从一众美声、音乐剧演唱中脱颖而出。
歌者以自身对民族音乐和优秀传统艺术的观照,将本土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在一定程度上刷新了观众对音乐类综艺节目的固有印象和认知。对文艺工作者而言,在文化市场越发多元化的今天,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应是不断思索与探究的重要问题。虽然在当下,一部分人更为看重节目制作所能带来的市场和流量,但在迎合市场需求的同时;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应在大众化、快节奏的文化背景和传媒发展趋势下,更多地融入原汁原味的中国本土艺术元素,从而向大众普及民族音乐和传统艺术精华。期望令观众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宣传效应的音乐类综艺节目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摘编自于溟跃《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守住“中国味”》)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礼乐文化是中国早期文化的重要内容,“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感发,“乐”比“礼”更为重要。
B.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可以使人获得精神上的愉悦;音乐作为思想的载体,可以使人与它的神韵互交,砥砺心志。
C.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这是音乐成为当时构建和谐社会重要路径的原因。
D.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人音乐表演中,体现了人们对民族音乐的热爱坚守,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回击。
5.根据材料二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好的音乐类综艺节目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守正、创新。
B.恰如其分的音乐,无论简洁与否都能对人产生影响,如两军阵前对垒之时激扬的鼓声,就能够激发战士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勇气。
C.音乐形式多种多样,包括广为传唱的经典名曲、令人印象深刻的个别旋律、劳动号子和民间小调等,可以满足娱人和自娱的需求。
D.在文化市场日益多元化的社会大背景下,文艺工作者要积极思索探究如何守住“中国味”、更好地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问题。
6.请结合材料,从不同角度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6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挺拔之姿
朱以撒
晋人普遍有好竹之癖,打开魏晋艺术史册,一群生机勃勃我行我素的人就涌了出来,在山***上的竹林深处,放浪形骸,快然自足,得大自在。
这当然是我三十几岁以后才意识到的。我和魏晋间人相近之处,就是有过比较长的山野生活,与竹相近。常常会站在山顶,看山峦连绵起伏,竹海无际。那时我想着自己的出路,如果能像一竿竹子这般凌空而起那就好了。竹海里纤尘不染,枝叶让天水洗净,摇曳中偶尔闪过阳光的亮泽,它们的顶端是最先接触到每一天太阳的光芒的,不禁使我艳羡。山野稼穑,先是基于温饱的认识——每一竿竹都可以构成生存的支架,把一个个家庭托住,不至于坠入饥寒之中。而每一枚笋,春日之笋也罢,冬日之笋也罢,对于一位腹内空洞的人而言,简单地烹调之后,无异于美味了。那些没有成为餐桌美味者,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那些被山农认为是成熟了的竹子,在叮叮咚咚的刀斧声中倒下,削去枝叶,顺着规划好的坡道滑下,被长长的平板车载着,进入再加工的程序。和竹子一样,人也是善于生存的植物,贫瘠清苦中也会挣扎着生长。我注意到一些竹子的确没有长好,是吃力地拱出石块的,此后也就一直不能顺畅,总是被压制着扭曲着,不禁让人生出怜悯。只是我一直认为它会更具备倔强的美感,它的根后来制成了一个老者形象的工艺品,比其他的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了。
待到我在鹤峰原度假,已经到了闲适的年龄了。风随夕阳西下而愈加强劲,一些植物已在形态上仓皇失措,叶片翻飞如鸟兽惊散。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一种从容,在徐徐的摇曳里,山野之风的张狂之力往往被斯文地化解开来。在魏晋的文字中有不少“徐徐”的记录,“徐徐”看起来只是肢体上的动作,实则是内心的从容优雅。内心慢了,整个人的举止也就慢了,斯文了,有风度了。竹被称为四君子之一,它在四君子中是最为清俊的,风来了,风过了,余韵袅袅。
竹子从笋尖出土就开始了笔直向上的里程,追慕光明,从而略去了许多天下扰攘。竹子作为人格气节的象征是有道理的。屈原的《离骚》充满了香草的芳香,可惜,他写的都是湘沅泽畔之物。他一定离竹林很远吧,要不,他一定会以孤竹自况,向楚怀王表示自己砥节立行的井渫之洁和安穷乐志卓然自异于俗常的格调——以竹子作为喻体,会胜过那些优柔的香草,也会使屈原风骨遒劲,不至于最终绝望而自沉汨罗。当然,竹子在我眼中也有一些孤高兀傲的意象。争相轩邈,思逐风云,都像梁山好汉单干时那般独标奇崛。相比于王维在夜间的竹林里又是弹琴又是长啸,弄得一片喧哗,我则以为竹下独坐静听风来会更与竹默契。李白就是这般静静地坐在敬亭山上的。竹是清肃之物,郑板桥曾在《兰竹石图》上题写了“各适其天,各全其性”,认为它是循自然之道的。如果它是一个人,一定是心怀素淡,性喜萧散,有一些不可犯之色。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所谓风骨,就是内在的支撑。
一个人爱竹,在他笔下会有哪一些流露呢,真要用两个字说道,那就是“清”和“简”了。庾子山《小园赋》中有不少数字,不过最让人欣赏的是“一寸二寸之鱼,三竿两竿之竹”,读到此处,清出来了,简也出来了。在魏晋这样一个尚竹时代,竹是环境的背景,也是心境的背景,如果观察他们的雅集轨迹,竹林七贤、金谷宴集、兰亭修禊,都是在茂林修竹间,在这里挥麈清谈、稽古观心,是很有一些清简之趣的。像王羲之的《大道帖》、王献之的《鸭头丸帖》、王珣的《伯远帖》,都那么小,一张便笺般大小,清简出风尘,三笔两笔,精气神都聚于此了。在笔墨清简的背后是唯美的人格,—个人可以奇点、怪点,也可以不循常轨剑走偏锋,却不可落入尘俗的泥淖里。想想当年的阮籍,以青眼、白眼待人,相比于今人内怀奔竞之心,好冠盖征逐之交,那时节的人在处理人的关系上显然清简得多。
我是在农耕兄弟的老房舍里大量的竹器中看到竹子之力的,力透到寻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紧紧地箍住了一家人的生活、一个村子的生活,不使失散。渐渐地,在竹林环绕中的人们也有了坚韧和忍耐。实在的劳作泥泥水水寒暑无间,使人长于自守,默然无语。而另一面又使我察觉到民风的强悍,只是平素在体内蓄积着,不使外泄。所不同的是农耕者远没有竹子的挺拔俊秀,少年时过早地负重,后来再也长不高了。尽管我离开那里很久了,我还是固执地认为他们就是一片会行走的竹子。
回到城里看到的更多是与园林建筑相匹配的纤纤细竹,优雅而有骨感。进入古色古香的庭院,玩味钟鼎彝器、瓦甓青花,又翻动图籍残纸。忽然有一缕淡淡的流逝感浮了上来——日子是越发小巧婉约起来了。算算此时,是农历的六月七月之交,时晴时雨,山野在潮湿中,无数的竹鞭在奋力***,竹节争先向上,风雅鼓荡,场面奇崛,整座山岭充盈着大气与生机,让热烈的阳光照彻。(选自《散文选刊》,有删节)
7.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分析,不恰当的是(3分)()
A.文章采用倒叙、插叙的手法,综合运用了记叙、说理、抒情等表达方式,谈古论今,托物言志,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
B.“每一个人的内心都会有一个位置来安放一竿竹子,或者一片竹林”这句话是说,每一个懂竹的人都会获得内在支撑,成为有风骨的人。
C.随着年龄的增长、境遇的改变,同样的竹子,“我”却“读”出了不同的内涵。
D.文章第三段运用了比喻、比拟、排比等修辞,文意生动,兼之长句短句错杂,富于变化,体现了散文之美。8.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6分)
9.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你最欣赏其中哪种精神气质?结合生活经验谈谈你的体会。(60字左右)(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三、((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留侯张良者,其先韩人也。韩破,良家僮三百人,弟死不葬,悉以家财求客刺秦王,为韩报仇,以大父、父五世相韩故。
沛公之从洛阳南出轘辕,良引兵从沛公。沛公欲以兵二万人击秦峣下军,良说曰:“秦兵尚强,未可轻。臣闻其将屠者子,贾竖易动以利。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秦将果畔,欲连和俱西袭咸阳,沛公欲听之。良曰:“此独其将欲叛耳,恐士卒不从。不从必危,不如因其解击之。”沛公乃引兵击秦军,大破之。遂至咸阳,秦王子婴降沛公。
汉元年正月,沛公使请汉中地。项王乃许之。良因说汉王曰:“王何不烧绝所过栈道,示天下无还心,以固项王意。”乃使良还。行,烧绝栈道。项王以此无西忧汉心,而发兵北击齐。至下邑,汉王下马踞鞍而问曰:“吾欲捐关以东等弃之,谁可与共功者?”良进曰:“九江王黥布,楚枭将,与项王有隙;彭越与齐王田荣反梁地。此两人可急使。而汉王之将独韩信可属大事,当一面。即欲捐之,捐之此三人,则楚可破也。”卒破楚者,此三人力也。
张良多病,未尝特将也,常为画策臣,时时从汉王。汉四年,韩信破齐而欲自立为齐王,汉王怒。张良说汉王,汉王使良授齐王信印。汉六年正月,封功臣。高帝曰:“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良曰:“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巨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乃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崩,后八年卒,谥为文成侯。(选自《史记·留侯世家》,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B.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C.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D.始臣起下邳/与上会留/此天以臣授陛下/陛下用臣/计幸而时中/臣愿封留足矣/不敢当三万户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侯,古代爵位名,五等爵的第二等,比“伯”低一等。韩信、周勃等人都曾被封这一爵位。
B.公,对人的敬称。秦末刘邦起兵于沛,大家称他为沛公。
C.高帝,为“高皇帝”简称,是开国皇帝的谥号之一。谥号是一种带有褒贬色彩的称号。
D.崩,是古代对帝王和王后的去世的称呼;卒,原本是对大夫死亡的称呼,后来成为死亡的通称。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张良轻财爱国。韩国破亡之时,张良家有奴仆三百人,他拿出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
B.张良足智多谋。他仔细分析敌方情况,献计刘邦,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趁秦军防备懈怠时一举拿下咸阳。
C.张良功勋卓著。他献计大败晓关下的秦军,破除项羽疑心,荐举良才解除危难,为汉王朝立下了汗马功劳。
D.张良淡泊名利。在高帝封赏有功之臣,想把齐地的三万户封赏给张良时,他婉言谢绝了重赏。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水调歌头·过岳阳楼作①
(南宋)张孝祥
湖海倦游客,江汉有归舟。西风千里,送我今夜岳阳楼。日落君山云气,春到沅湘草木,远思渺难收。徒倚栏干久,缺月挂帘钩。
雄三楚,吞七泽,隘九州。人间好处,何处更似此楼头?欲吊沉累②无所,但有渔儿樵子,哀此写离忧。回首叫虞舜,杜若满芳洲。
注释:①乾道五年(1169年),张孝祥自请闲职以侍亲,获准,于是乘舟返乡。②沉累(lěi):指屈原。
14.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上片“日落”三句,描写远眺之景,使词人感触深长,思绪难平。
B.上片尾句描写从傍晚到月夜的景色,承上启下,为下片抒情积蓄了情势。
C.下片“人间好处”二句,运用反问,表达世间好处比不上此处风景。
D.下片尾句,词人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用美景反衬心境的悲凉。
15.有人评价此词:“吊古是明写,伤感则见于言外。”请结合本词,分析“伤感”的内涵。(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大学之道》提出普天之下,不论身份高低,都应加强个人品性修养作为根本的句子是:
,。
(2)《<论语>十二章》中,与“三人行则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表意相同的句子是:,。
(3)在《<论语>十二章》中,孔子认为做人要将心比心、推己及人,自己都不想做的,就不要希望别人也能做到的句子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10分)
犹记中国海军第二十二批护航编队抵达坦桑尼亚时,当地市民竖起大拇指表示赞扬。自2008年底中国海军开展护航行动以来,类似的场景①。护航十年,在帆樯林立的亚丁湾,中国海军护航编队以实际行动展现大国担当,助力这片世界上“最危险海域”重新成为“黄金航道”,赢得世界各国的②。
10年间,中国海军已累计派出31批护航编队、100艘次舰艇、67架直升机、2.6万余名官兵,圆满完成了1191批6595艘中外船舶护航任务,103次出访三大洋六大洲的63个国家和地区……一组组数据折射出10年护航的丰硕果实。架起合作之桥,打造和平之海,( )。犹记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③。在她们身边,祖国的战舰屹立如山,撑起一片安宁,“我们接你们回家”七个字掷地有声,也感人肺腑。
十年风雨无阻,十年劈波斩浪,护航行动也是中国海军走向深蓝过程中最深刻的足印。从“一穷二白”时期的“望洋兴叹”,到以建设强大海军为目标的奋起直追,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这背后凝结着护航官兵④的付出,也离不开无数人的接续奋斗。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4分
1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中国海军一次次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B.每一次中国海军的出发,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C.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是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
D.中国海军每一次出发的目的,都是为了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B.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提供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C.我们不仅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D.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太阳能与风能__①__。通常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夏季阳光强度大而风小,__②__。这种互补性使风光互补发电系统在资源上具有很好的匹配性。常见的风光互补发电系统有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__③__,在既有风又有太阳的情况下,二者同时发挥作用,比单用风力或太阳能发电更经济。
21.请对下面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存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25个字。(4分)
清代文献记载,明将杨展在岷江伏击张献忠船队,张献忠大败,于是在江口沉银干船。江口沉银遗址一期考古共出土文物3万余件,证实了记载。二期考古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考古探测队绘制出覆盖面积达10万平方米的3D藏宝图,此图为三期考古古河道准确定位提供科学依据。截至2021年4月,江口沉银遗址三期考古共开掘文物10000余件,最重要发现是一枚重约16斤的“蜀世子宝〞金印。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追本溯源,继往开来,每一本典籍都是中华文明传承之路上一盏不灭的明灯。鉴古知今,学史明智,这些丰富而又珍贵的典籍,值得每个中国人去品读,也该与世界分享。
《典籍里的中国》是央视重点打造的大型原创文化节目,节目聚焦中华优秀文化典籍中《尚书》《论语》《道德经》《楚辞》《史记》等流传千古、享誉中外的经典名篇,展现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中国精神和中国价值,讲述感人至深的传承故事。
校文学社举行“典籍里的中国”的主题征文活动,请结合上述材料说说你的感受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二语文9月月考参***
1、【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内容的能力。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解答理解和分析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要死抠字眼,寻找细微的差别。C项,“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错,原文,“用药要慎重,能不服药就不用,这是清代盛行的理念。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其中之一即能不动手术的尽量不动,能不吃药的尽量不吃,要调动人体自身的修复能力”,原文是说尽量不服药的理念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流派有七项原则之一,并没有说尽量不服药的理念就是现在流行的自然疗法。故选C。
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答题时注意: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D项,“分别引出四个分论点”错误,前三个含义是通过引用来引出观点,但最后一个含义是直接提出的。故选D。
3、【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和辨析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A项,“所以一位中医只要能治病救人,也就能以医理治国”绝对化,文章指出“善为医者”“把握了医道的精髓”才能以医理治国。B项,“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违背”错,这与中医治未病的理念相契合。D项,“可惜现代中医并没有很好地继承”在文中并没有这样的说法。故选C。
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的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A项,“‘乐’比‘礼’更为重要”无中生有,依据材料一第2段“礼是外在的行为规范……乐是内在的熏陶和感发……进一步达到人际关系和谐以及人与整个大自然的和谐”来看,原文只是对“礼”“乐”进行了解释,但是没有将二者进行比较。C项,“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就是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错误,根据材料,中国古代音乐追求的最高境界与中国礼乐文化传统的内在要求存在一致之处,但二者并不完全等同。D项,“也是对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的有力回击”于文无据,材料三只是说把传统文化和民族文化融入音乐表演中是“从以西方元素占主导的音乐演绎中突出重围,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并没有将“西方元素主导流行音乐”放在对立面并予以“有力回击”。故选B。5、【答案】A【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解答时要整体理解文章的内容,准确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等内容,尤其是对选文中心句的理解,要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看看有没有偷换概念、范围缩小或扩大、混淆关系、轻重范围失当、因果颠倒等问题。要辨明检索区间,确定对应语句,联系上下文体会。A项,“应削弱其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错,依据材料三第1段内容来看,“使音乐表演融入更多民族文化元素,充分体现对民族文化的守正、创新”和“商业效应和娱乐大众作用”是可以兼具的。故选A。6.【参***】①音乐工作者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②大众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在娱乐身心、缓和情绪的同时,陶冶情操、砥砺心志:③社会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包含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的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和谐。【解析】本题考查对文本的某种特色作深度的思考和判断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明确题干的要求,本题要求从不同角度谈谈当下应如何更好地发挥音乐的功能。要注意,探究题不是随心所欲的探究,而是立足文本的探究,在解读文本时,不能断章取义,必须依据文本的全部材料,且不可只孤立地去看一两个材料,特别要对材料中的关键内容进行解读。材料三最后一段“我们不应丢掉民族的、传统的内容……肩负起守护优秀传统文化、传承本土经典的重任”,这是从音乐工作者角度而言的,由此可得出音乐工作者应将中国本土艺术元素更多地带入当下大众化、娱乐化的音乐媒介,守正创新,承担起引导大众娱乐审美的责任;材料二“音乐作为美的形式的存在,给予人们无限的精神享受,使人们可以放松自己,忘掉不快,赶走疲劳,从而得到身心上的舒缓”“能够减少工作带来的乏味感、枯燥感,消除疲劳,鼓舞干动”“可以鼓舞人的斗志,提振人的情绪,激发人的潜力”这些都是美好的、恰如其分的音乐给人们带来的效果,据此可以得出从大众的角度而言,大众应该自觉了解和感受民族文化、传统文化,多听好的音乐,在娱乐身心、缓和情绪的同时,陶冶情操、砥砺心志;材料一“礼和乐相互配合,用以治理国家,保持社会的和谐安定”,材料二“音乐另外一个重大意义上的社会功能,在于道德教化”,是从社会角度而言,由此可以得出社会应该营造好的氛围,鼓励包含民族文化元素和传统艺术形式的音乐的发展,倡导具有时代性和正能量的音乐,促进社会发展、和谐。
7、【答案】A
【解析】A项“旨在表达对农耕兄弟的赞美,对乡村文化的眷恋”错,原文旨在礼赞竹子清简不俗、坚韧忍耐的品格以及具有竹子般风骨的人。
8、【答案】 合乎题旨。竹子虽外形扭曲,但仍具挺拔之质,象征着艰苦环境下顽强奋进的人生,深化了主旨。
【解析】画线部分虽然写扭曲的竹子,但从它“挣扎着生长”“吃力地拱出”“更有铁枝虬干的峥嵘”,可见其仍具有“挺拔”的品质。再则,画线部分,作者把人和竹子结合在一起写,突显出竹子表象下的深层的象征含义,即人和竹子一样,虽身处艰苦环境,但也会在贫瘠清苦中“挣扎着生长”,使全文的主旨得以深化。
9、【答案】①坚韧忍耐、从容优雅、孤高兀傲、风骨高洁、清简、争先向上等。
②(示例)我喜欢竹子的坚韧忍耐。竹子在荒山野岭中默默生长,以坚韧不拔的毅力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尽管长年累月守着无边的寂寞与凄凉,一年四季经受着风霜雨雪的摧残与折磨,但竹子始终“咬定青山”,无怨无悔。
【解析】①作为一篇礼赞竹子的托物言志的散文,作者多方面强调竹子的多种美好品格及与之相似的人格修养,可结合文中对竹子的描述,分要点归纳总结其形象特点。如第二段中言其“不舍昼夜继续伸长,令人仰望”可概括出竹子的争先向上,第三段中“竹林在随风俯仰中显示了……从容优雅”可概括出竹子的从容优雅等。鉴于后面的分值,特点要拟写出三至六条。
②对于这种理解表述题一定要观点明确,结合生活经验时,可酌情结合名人或长辈们的生活感悟来谈。作答时注意内容要合乎情理,语言要准确完整。
10、【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能力。解答时抓住句子中的重要名词和虚词,根据其在句子文中充当的成分和在句子中所起到的作用,可以判断出断句的正确划分;同时注意句子中对仗的地方,根据句式特点断句是最简洁的方法。“与上会留”意为与陛下在留县相会,句意完整,“此天以臣授陛下”意为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其中“此”指代“与上会留”,故应在“此”前断开,排除选项AC;“臣”修饰“计”,中间不能断开,所以“计”后断句,排除选项D。故选B。句子翻译: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情愿受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
11、【答案】A
【解析】本题考核理解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文化常识的考核主要集中在古代的一些称谓、官职的变迁、建筑的名称、年号、谥号、庙号、一些文书的名称、官场的一些礼节、朝廷的一些机构、典章制度、行政区划、还有一些避讳的说法等。平时注意积累,尤其是课本的注释的相关内容,答题时还要注意结合语境的含义作答。A项,“比‘伯’低一等”错,五等爵分别为“公”“侯”“伯”“子”“男”,“侯”比“伯”高一等。A错误。故选A。
12、【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选项内容多是命题者对原文的概括、转述和分析,所以首先要理解文意,通过对比法把选项与原文进行细致的对比、分析,从中发现选项与原文意思不一致的地方,进而找出选项的干扰之处。B项,“并亲身利诱秦军将领”错误,原文中说的是“令郦食其持重宝啖秦将”,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由此可知,张良并没有“亲身利诱”,而是派遣“郦食其”去利诱秦军将领。B错误。故选B。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愿沛公且留壁,使人先行,为五万人具食,益为张旗帜诸山上,为疑兵。
(2)运筹策帷帐中,决胜千里外,子房功也。自择齐三万户。
13、【参***】(1)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周围的山上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之计。
(2)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
【解析】此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赋分点:(1)愿,希望。且,暂且。留壁,驻留在军营。使,派。为,给。具,准备。益,增多,增加。为,作为。(2)运筹,筹划谋略。决,决定。子房功也,判断句。功,功劳。
【参考译文】
留侯张良,他的祖先是韩国人。韩国灭亡时,张良家有僮仆三百人,他的弟弟死后没有依礼厚葬,而是用全部家财来寻求刺客暗杀秦王,为韩国报仇,因为他祖父、父亲做过韩国五代相国。
沛公从洛阳向南穿过轘辕山时,张良率兵跟随沛公。沛公打算用两万士兵去袭击峣关下的秦军,张良劝说道:“秦军还很强大,不可轻视。我听说守关的将领是屠户的儿子,这种商人容易用利益去动摇(他的)心志。希望沛公暂且驻留在军营,派一部分人先出发,给五万人准备粮食,在周围的山上张挂很多旗帜,作为疑兵之计。然后派郦食其带着贵重的财宝去收买秦军将领。”秦军将领果然反叛,打算和沛公联合,一起向西袭击咸阳,沛公想要接受提议,张良说:“这只是他们的将领想反叛罢了,恐怕士兵们不会听从。如果士兵们不听从就一定会有危险,不如趁他们懈怠时去袭击他们。”沛公于是率兵袭击秦军,并大败秦军,于是到达咸阳,秦王子婴向沛***降。
汉王元年正月,沛公派人(向项王)请求得到汉中的封地。项王就答应了,张良乘机劝汉王说:“大王为什么不烧毁所经过的栈道,向天下人显示你没有再回来的想法,用这个办法来稳住项王的心。”(汉王)于是让张良回去,汉王前行,随后烧毁断绝所经过的栈道。项王因此没有了向西忧虑汉王之心,而向北发兵去攻打齐王,到了下邑,汉王下马倚着马鞍问:“我打算舍弃函谷关以东等地区作为封赏,(不知)谁可以和我共建功业呢?”张良进言说:“九江王黥布,是楚军的猛将,他和项王有嫌隙;彭越和齐王田荣在梁地反叛。这两个人可以马上任用。而汉王的将领中只有韩信可以委任大事,独当一面。如果打算捐送关东之地,就捐送给这三个人,那么楚军就可以攻破了。”最终击败楚军的,正是这三个人的力量。
张良体弱多病,不曾单独领兵作战,经常作为出谋划策的大臣,时常跟从在汉王身边。汉王四年,韩信打败齐国以后想自立为齐王,汉王非常生气。张良劝说汉王,汉王派张良前去授予韩信齐王的印信,汉王六年正月,封赏有功之臣。高帝说:“在军帐之中筹划谋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上的胜利,是子房的功劳。你自己在齐地选择三万户作为封邑吧。张良说:“当初我在下邳起兵,与陛下在留县相会,这是上天把我交给了陛下。陛下采用我的计策,幸而时常料中,我情愿受封在留县就满足了,不敢接受三万户的封地。”于是封张良为留侯。高帝去世,八年以后张良去世,谥号为文成侯。
14、【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主要内容的基本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准确细致把握诗歌主要内容,从诗歌的结构内容方面进行具体分析,重点把握诗歌的表达意蕴。D选项,“想象满山遍野的杜若花”错误,满山遍野的杜若花是“实写”,并非想象。故选D。
15、(1)开头“湖海”二句,从自身落笔。横空而起,抒发词人湖海飘泊和怀才不遇的感慨;
(2)词人因屈原的“离忧”而联想到自己怀才不遇的辛酸困苦,希望有贤明的君主可以发现并重用自己,所以有了“回首叫虞舜”。
(3)花开烂漫的美景反衬出词人心境的悲凉;结尾他喊出了自己渴求被遇的心声,最后却以无声的景语默默作结,仿佛是给词人的凄凉回答
(4)整首词在满含豪气的描写中,夹杂栏杆拍遍却无人会得的心酸,复杂的情感使词情波澜起伏。(答到任意三点即可)
【点睛】这类题目解答时可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显情语。指诗中最生动传神的、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的词语或句子;②分析景语。注意按照“意象—→意境—→诗情”的思路去揣摩;③结合注解,了解作者的生平、思想和创作风格。要注意平时积累一些诗人的相关材料,特别是对一些影响大、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重要的作家诗人更要留心;④了解古代诗歌类别和常见的内容,把握诗歌的思想情感。要注意大多数诗歌表达的思想情并非单一,而是丰富复杂的;⑤注意积累古诗中的思想感情常用词语:欢快、愉悦、激动、烦闷、恬淡、闲适、欢乐、激愤、坚守节操、忧国忧民等。
16、(1)自天子以至于庶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
(2)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17、数不胜数 交口称赞 潸然泪下 夜以继日(近义词可灵活给分)
18、【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把握语段,注意前后语境的关联。再根据语境合理推导出所要填写的内容。这是一道考查语句衔接的题目,答题时注意分析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语句之间的陈述对象的一致性以及语句强调的重心。根据前文“中国海军……架起合作之桥,打造和平之海”以及后文“犹记2015年也门撤侨行动中,一张海军女兵牵着华侨小朋友的照片让无数人潸然泪下”以及前后主语一致的原则,可推断出所要填写的句子主语应该是“中国海军”,D项“目的是为了”错误,B项主语是“出发”,C项主语是“让更多人能够安全抵达”,A项主语是“中国海军”,排除BCD三项。故选A。
19、【答案】B
19、本题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此类试题答题时应先浏览选项,排除有明显错误标志的句子,然后按照主谓宾的成分压缩句子,先观察主干部分,是否存在搭配不当、残缺等问题,再分析修饰成分。画线句子“不仅我们有能力捍卫中国利益,更能够为世界做出优质公共安全服务”存在语序不当和搭配不当的毛病,语序不当是指关联词的位置不当,两个分句的主语相同的时候,第一个分句的关联词要放在主语之后,“不仅我们”应该调整为“我们不仅”,据此可排除AD两项。
第二个问题是搭配不当,“做出……服务”动宾搭配不当,应该是“提供……服务”,排除C项。故选B。
【点睛】
语病主要分为六种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和赘余、结构混乱、语意不明、不合逻辑;而这六种类型又可归纳为两大类,即结构性语病和语义性语病。对于结构性病句,考生应多从语法角度分析,先压缩,再看搭配。要认真细致审读每个选项,重点注意分析并列短语作句子成分与其他成分的搭配,可以将并列短语拆开逐一与其他成分搭配,验证其当否。对于句式杂糅的句子,先凭语感判定其不协调,再分别造成句子,再放回原文中,验证其当否。对于语序不当的句子,先也要凭语感检测,再将不协调的词语或句子调换位置,看是否通畅自然。对因不明词义而造成前后矛盾的语句,应尽力推敲出这个关键词语的含义,推敲方法是拆字组词。
20、①在时间上有很强的互补性
②冬季阳光强度小而风大
③晴朗的白天由太阳能发电装置发电
①处可以从第三句“这种互补性”中根据指示代词判断。②处可以从前句“白天阳光强而风小,夜晚光照变得很弱而风力加强”来判断。③处可以结合第四句句首“两套发电设备”“夜间和阴天由风力发电装置发电”来推断。
21、【答案】:清文献记载岷江口沉银,一期考古证实,二期扩大探测面积,绘制藏宝图,三期发现“蜀世子宝〞金印。
【详解】解答新闻压缩题,可以从新闻的“六要素〞分析,首先确定新闻的主要内容,然后根据具体的要求拟写答案。这那么新闻的六要素表达在:事件〔江口沉银遗址考古〕经过〔一期考古共出水文物3万余件;二期考古探测面积是首次探测面积的数十倍;三期考古最重要的发现是一枚重约16斤的“蜀世子宝〞金印〕。最后根据字数要求拟写答案即可。
22、略
相关专题:四川师范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