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高考2022要求三年学籍 改革后对学籍有什么要求
应届毕业生,须具有天津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对于目前在校的高中阶段学校学生,实行3年过渡政策:报名参加2022年高考的,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三年级1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报名参加2023年高考的,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高二、高三年级2年学籍并实际就读;报名参加2024年及以后高考的,须具有我市高中阶段学校3年学籍并实际就读。
2022新高考学籍要求
以下学生没有高考资格
1.已经有了大学学籍的学生
很多人高考没有考出自己理想的成绩,对自己要求很严格,都会选择去复读,想着第二年再拼一把,考出更好的成绩。甚至有的学生被录取了,通知书都收到了,还想去复读。
这里就需要注意了,被学校录取,收到学校的通知书之后,会通知你需要在什么时间内报到,这时候大概在9月末左右就可以在网上其实就可以查到你的学籍了,这个时候想去报名高考就通不过了。所以,想要复读的话一定要在知道成绩之后就想好,尽快去被录取的学校取消学籍。
2.利用“高考移民”相关政策来钻空子的学生
这些学生走捷径的方式就是先在一个发达地区读书,提高自己的成绩,然后在高考的前一段时间将自己的学籍转到一些像西藏这种教育不发达的地区,这样一来就可以通过自己本来很高的分数,占据这个地方的名校录取名额。这种方式严重地影响了教育的公平性,相关部门可能也意识到了,所以,一些地方目前已经对于“学籍户籍”进行了调整,相信之后全国会慢慢的普及。
新高考要求学生追求全面多元个性化发展
时隔7年,当被问起新高考最大变化时,浙江省温州中学2017届毕业生、清华大学航天航空学院2021级直博生翁焕博还是毫不犹豫地说:“选!喜欢什么,擅长什么,就选什么!”
打破传统理科考“物化生”、文科考“史地政”的限制,参加浙江新高考的考生,除“语数英”3门必考科目外,还可以从7门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任选3门(上海为“6选3”),组成自己的考试方案。据统计,浙沪两地有超过七成的考生选择了新的科目组合,个人兴趣爱好和潜能特点得到了充分体现。
“我从小就特别喜欢地理,立志成为李四光那样的地质学家。但传统理科不考地理,文科又不涉及物理、化学等地质研究必不可缺的知识。”正在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部深造的王宁就是新高考的受益者,高中“物化地”的个性化组合,为他如今的专业学习打下了扎实基础。
在浙江大学本科生招生处处长朱佐想看来,学生选择权的增加带来了多重积极变化:一是学生发展更全面,文科思维与理科思维碰撞融合,有助于提升综合素质;二是成长路径更多元,选科组合强调个人兴趣特长,志愿填报也由学校导向转为专业导向;三是未来志向更明确,学生选定选考科目的同时也基本确定了报考专业范围,学习动力被有效激发。他还向记者透露,在浙大2017级本科生中,浙沪两地生源的绩点和优秀率均高于全校平均水平,且比改革前有所提升。
这一观点也得到了国家教育考试指导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钟秉林的印证。他和团队对多个新高考落地省份进行了长期跟踪评价,数据显示,无论是中学校长教师、考生及其家长,还是高校教师与大学生,都普遍认同以学生为中心、增加学生选择权的改革导向,学生群体对选科选考的满意度较高。
根据各省份实施方案,前两批试点省份是“3+3”模式,而第三批采取的是“3+1+2”模式。其中“3”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1”为首选科目,考生须在物理、历史科目中选择1科;“2”为再选科目,考生可在化学、生物、政治、地理等科目中选择2科;统考科目和首考科目计原始成绩,选考科目则按等级赋分后计入总成绩。
“这是充分考虑各省份原有高考模式、基础教育发展水平以及改革阶段特征的结果。”福建省教育厅相关负责人表示,“3+1+2”方案有12种组合,大幅降低了新高考对高中师资、教室等软硬件资源的要求,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在中西部地区和考生大省推进改革的难度。
教育部考试中心常务副书记于涵表示,“3+1+2”方案与此前“3+3”方案在基本理念和改革方向上是完全一致的,同时突出了物理、历史两个科目在高校自然科学和人文社科类人才培养中的基础作用。在选择的维度上,既要保证个体选择的自主空间,又要顾及高校人才选拔和培养局部上的刚性限制,更要体现国家整体需求和长远利益。
相关专题:天津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