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山西省运城市高中教育发展联盟高一(上)期中语文试卷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材料一:
价值观是青年人生和事业中最重要的精神追求和动力所在。英格尔哈特首先观察到了世界青年价值观演化。根据他的理论,“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经济发展和人身安全的价值取向,“后物质主义”价值观强调自我表现、生活质量。就长期价值观变迁而言“后物质主义”(自我实现、提高生活质量、保护生态环境等)偏好的形成与“代际更替”有关:年轻一代比老一代更容易接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后物质主义”取向也开始在中国“‘00后’一代”青年身上出现。
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其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上海社会科学院“‘00后’一代认知特点、思维方式研究”课题组最新调查显示,我国大城市“‘00后’一代”的思想行为呈现出如下新特征、新变化。第一,呈现认同传统文化与理***国的情感特征的同时,外来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重要位置。第二,对社会问题看法呈现“观念分层”新特征。第三,传统“权威意识”渐趋淡化,“偶像”开始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第四,存在“热血奋斗”与“躺平佛系”二元并存行为特征。第五,兼具“物质主义”与“后物质主义”的“混合价值”取向。第六,平权意识、规则意识增强的同时,对“私领域”行为态度宽容,对“公领域”道德爱憎分明。
由于“‘00后’一代”一出生就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物质上更加丰富,上学时迎来互联网快速普及时期,眼界更为开放,导致这一代人兴趣爱好的选择更为广泛,思想观念更为多元与兼容。“00后”仍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一代,因而也具有独生子女的特性,例如较为自我、更关注个人感受等。
从观念建构理论来考察,青年一代是历史的产物,社会重要事件给每代人的成长都烙下了时代印记。并非所有事件都和价值观念变化有关。只有那些与人的价值追求强烈勾连以及与理想蓝图相关的社会重要事件,才会反复渗入观念建构之中。总体上看,40多年来中国波澜壮阔的经济,文化与社会变革因素已鲜明地嵌入这一代青年人的性格行为之中,造就了具有鲜明独特时代印记的“‘00后’一代”中国青年。“‘00后’一代”的成长经历了许多国内外重大事件,如2001年我国加入世贸组织,2003年“神舟五号”载人航天飞船成功升空返航,“00后”普遍具有较高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认同感。加上“00后”青春期又遇上互联网、人工智能与5G应用快速发展,接触到的信息量大、知识范围广,因此对这一代而言,如何处理、筛选触屏的海量信息比如何获取更多信息更具挑战性。
从思想品质看,“‘00后’一代”思想约束少、个性强、生活态度洒脱。从社会变化来看,市场经济规则,如自立、竞争、追求效益渗透到了这一代的人生观、价值观之中。从家庭结构来看,作为独生子女一代,其小家庭结构与人际关系趋于简单,使得他们在社会化过程中受到代际传递规训较少。因此,观察“00后一代”价值取向之演变,需要将这一代青年人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考察,分析其时代特性以及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
(摘编自杨雄《“‘00后’一代”青年价值取向新特征》)
材料二:
北京冬奥会让我们见证了运动健儿们勇夺奖牌的荣耀瞬间,更记住了那些在赛场上坚毅果敢、无畏前行的身影,这其中,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必然属于17岁的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用勇气和实力谱写出“最燃”的青春之歌。
毫无疑问,他们是中国优秀的青年代表。他们让世界看到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盛世风华,看到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团结向上、自立自信和风趣幽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这样的时代造就了新一代中国青年,他们身上少了踌躇不前,多了毅然决然;少了犹豫不决,敢于突破;少了局促不安,多了谈笑风生、落落大方。
新时代造就了中国青年,而中国青年也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时代的责任赋予青年,而时代的光荣也属于青年!
青年人是圆梦人,圆梦需要魄力,需要突破自我。在参加冬奥会之前,苏翊鸣和谷爱凌已经被世人瞩目,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在冬奥会这个强者云集的舞台,尽情展示自我、勇敢突破自我。取胜固然重要,但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成功就是又一次突破了自己!
因为热爱,所以坚持;因为梦想在那里,所以永不言败!事实上,在东京奥运会上,以杨倩、孙颖莎为代表的“00后”已经开始扛起中国体育的大旗,向世界展示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这一次,冰雪之上,世界通过冬奥会再一次看到中国青年的魅力!
“青年是整个社会力量中最积极、最有生气的力量,国家的希望在青年,民族的未来在青年。”愿中国青年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志存高远、脚踏实地!
(摘编自刘岩《中国青年,谱写“最燃”冰雪之歌》,中国社会科学网2022年2月11日)
(1)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英格尔哈特认为,青年的价值观是不断演化的,上海社会科学院的相关调查也可以证明这一点。
B.我国大城市“00后’一代”思想行为呈现的新特征、新变化,与中国几十年来经济、社会等方面的变革相关。
C.“00后”普遍具有较高的国家自信和民族认同感,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在日常生活中不重视外来文化。
D.随着互联网、人工智能与5G应用的快速发展,“00后”青年面临的考验比上一代人更具挑战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价值观,老一代持有“物质主义”的价值观,而年轻一代则秉持“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
B.青年是社会变革的晴雨表,把握了中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轨迹,也就把握了青年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的历程。
C.人们记住了北京冬奥会上运动健儿的身影,是因为他们让世界看到了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盛世风华以及优秀品质。
D.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光彩的“00后”青年一代,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鲜明独特的时代印记。
(3)下列选项中最能概括材料二中心观点的一项是( )
A.苏翊鸣、谷爱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是中国优秀青年的代表。
B.时代造就青年,青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中国青年应努力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C.青年一代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D.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正在走向伟大复兴的民族造就了新一代中国青年。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
(5)北京冬奥会期间,苏翊鸣,谷爱凌的事迹被媒体广泛报道。请结合材料一和材料二,从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培养方面,谈谈宣传其优秀事迹的积极意义。
【答案】(1)D (2)C (3)B
(4)①首先指出近十年来“‘00后’一代”开始出现“后物质主义”价值取向;②然后介绍了我国大城市“‘00后’一代”思想行为呈现出的新特征、新变化,指出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③接着分析社会重要事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④最后总结,观察“‘00后’一代”价值取向之演变,需要将这一代青年人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5)①苏翊鸣、谷爱凌敢于突破自我,用勇气和实力谱写出“最燃”的青春之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②“‘00后’一代”具有崇拜偶像、“热血奋斗”与“躺平佛系”二元并存的特征,苏翊鸣、谷爱凌作为青年一代的偶像,为“00后”青年做出了热血奋斗的榜样。③社会重要事件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北京冬奥会是国际盛会,苏翊鸣、谷爱凌的优秀事迹是与人的价值追求强烈勾连的重要事件,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00后’青年面临的考验比上一代人更具挑战性”错误。材料一中说的是“因此对这一代而言,如何处理、筛选触屏的海量信息比如何获取更多信息更具挑战性”,由此不能得出“‘00后’青年面临的考验比上一代人更具挑战性”。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而年轻一代则秉持‘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错误。材料一中说“年轻一代比老一代更容易接受‘后物质主义’价值观”,而不是“轻一代则秉持‘后物质主义’的价值观”。
B.“也就把握了青年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的历程”错误。由原文“新时代造就了中国青年,而中国青年也是标志时代的最灵敏的晴雨表。青年一代的理想信念,精神状态、综合素质,是一个国家发展活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可知,青年作为社会变革的晴雨表,其思想行为,从一个侧面反映了整个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但是它推断不出“也就把握了青年思想行为、价值观念演变的历程”。
D.“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鲜明独特的时代印记”错误,强加因果。根据材料二的前两段内容可知,“在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冬奥会上大放光彩的‘00后’青年一代”和“从他们身上,我们看到了鲜明独特的时代印记”之间没有因果关系,选项强加因果。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以北京冬奥会上中国青年的表现为切入点,论述了中国青年与时代、民族的关系,同时中国青年也是未来的创造者。
ACD三项都是分论点。
故选B。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一段关键句“近十年来,世界范围内的‘后物质主义’取向……青年身上出现”可知,材料一首先指出近十年来“‘00后’一代”开始出现“后物质主义”价值取向;
由第二段“第一,呈现认同传统文化与理***国的情感特征的同时,外来文化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据重要位置。第二,……第六,平权意识、规则意识增强的同时,对‘私领域’行为态度宽容,对‘公领域’道德爱憎分明”可知,然后第二段从六个方面介绍了我国大城市“‘00后’一代”思想行为呈现出的新特征,指出这些变化反映了我国社会现代化进程的步伐;
由材料一第三段“由于……一出生就已享受改革开放成果,物质上更加丰富,上学时迎来互联网快速普及时期,眼界更为开放,导致这一代人兴趣爱好的选择更为广泛,思想观念更为多元与兼容。‘00后’仍是以独生子女为主流的一代,因而也具有独生子女的特性,例如较为自我、更关注个人感受等”可知,第三段分析社会重要事件对青年价值观的影响;
由第四段关键句“从观念建构理论来考察,青年一代是历史的产物,社会重要事件给每代人的成长都烙下了时代印记”和第五段关键句“因此,观察‘00后一代’价值取向之演变,需要将这一代青年人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考察,分析其时代特性以及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可知,材料最后两段总结,需要将这一代青年人的特性融人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考察。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社会价值和影响的能力。结合“最激动人心的时刻必然属于17岁的苏翊鸣和18岁的谷爱凌。他们用勇气和实力谱写出‘最燃’的青春之歌。毫无疑问,他们是中国优秀的青年代表。他们让世界看到新一代中国青年的盛世风华,看到新一代中国青年的团结向上、自立自信和风趣幽默。一代青年有一代青年的历史际遇。当前,我们的国家正在走向繁荣富强,我们的民族正在走向伟大复兴,这样的时代造就了新一代中国青年,他们身上少了踌躇不前,多了毅然决然;少了犹豫不决,敢于突破”可知,苏翊鸣、谷爱凌敢于突破自我,用勇气和实力谱写出“最燃”的青春之歌,向世界展示了中国青年的精神风貌,是新时代中国青年的优秀代表。结合“第三,传统‘权威意识’渐趋淡化,‘偶像’开始成为他们的崇拜对象。第四,存在‘热血奋斗’与‘躺平佛系’二元并存行为特征”“在参加冬奥会之前,苏翊鸣和谷爱凌已经被世人瞩目,在各自的领域取得骄人成绩,但他们并没有就此止步,而是选择在冬奥会这个强者云集的舞台,尽情展示自我、勇敢突破自我。取胜固然重要,但对于他们来说,最大的成功就是又一次突破了自己”可知,“‘00后’一代”具有崇拜偶像、“热血奋斗”与“躺平佛系”二元并存的特征,苏翊鸣、谷爱凌作为青年一代的偶像,为“00后”青年做出了热血奋斗的榜样。结合“从观念建构理论来考察,青年一代是历史的产物,社会重要事件给每代人的成长都烙下了时代印记。并非所有事件都和价值观念变化有关。只有那些与人的价值追求强烈勾连以及与理想蓝图相关的社会重要事件,才会反复渗入观念建构之中”“因此,观察‘00后一代’价值取向之演变,需要将这一代青年人的特性融入社会时代背景加以考察,分析其时代特性以及与社会结构的嵌入性”可知,社会重要事件对青年价值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北京冬奥会是国际盛会,苏翊鸣、谷爱凌的优秀事迹是与人的价值追求强烈勾连的重要事件,对当代青年价值观的培养有重要作用。
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湖底的书香
白荣敏
①湖泊是造化的眉眼。那一汪清凌凌绿莹莹的湖水,给粗犷的大山增添了一些柔媚。翠屏湖,让汉子一样的闽东山区古田县,有了诗性的润泽。
②翠屏湖是一个人工湖。我们造访的时节,它还未进入汛期,发电用水使翠屏湖水位降低,露出了一溜儿黄色的土棱。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士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
③我的目光投向了烟波浩渺的湖面,那碧澄澄的深处还依稀闪现着朱子的身影。
④宋宁宗庆元二年,韩侂胄发动了反对道学的斗争,称道学为“伪学”,进而列“逆党”名单五十九人,朱熹名列第五。朝廷对与“伪学”有牵连的人进行打压。原来与朱熹交游的朋友和跟随朱熹的门人,贬的贬,逃的逃,叛的叛。庆元三年,年近古稀的朱熹遭受奸党迫害,为避“伪学”和“***”之难,应古田门人邀请,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
⑤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
⑥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
⑦站在翠屏湖畔,望着这群山环抱中的浩瀚湖水,我似乎有所明白,朱子在困厄中坚持行走,在绝望里坚持理想,源自他站位的高蹈、学问的高深;而像这湖水一样柔软的坚强,也正是支撑生命前行的力量。据说,溪山书院的前身是古田县东北的双溪亭。自朱熹遣高足林用中至此地讲学,亭宇始得开拓。不久,朱熹为亭题匾曰“溪山第一”。溪山书院于明嘉靖年间圯于水,崇祯年间按原貌重建。20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于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
⑧古田安顿过朱熹晚年一段困厄的时光。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给朱熹带来了莫大的慰藉;而朱子的过化,为古田培育了浓浓书香。古田的士人学子靠着正宗师承,人才脱颖而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
⑨时至今日,蓝田书院得以重修,朱熹的“蓝田书院”石刻被罩以玻璃进行保护,而且书院不时会举办各类知识讲座和国学班;还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
⑩这湖底的书香,已随着源源不断的电流,点亮了这片土地。
(有删改)
(1)下列对文章思想内容的分析与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③段写“我”由翠屏湖自然想到曾经在湖边的溪山书院讲学的朱子,从而引起下文描述朱熹来到书院的原因以及对古田的深远影响。
B.“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是指朱熹在遭遇政治迫害的黑暗日子里,坚持信念,宣讲理学,为他人指明方向,增添信心。
C.古田人才辈出,单南宋时期就出了大约100名进士,这和朱熹讲学不辍、心无旁骛息息相关,表现了朱熹对古田的重要价值。
D.第⑨段中“有人提议从水库中的溪山书院旧址里抢救朱熹碑刻”,只是为了反映古田人缅怀朱子的功绩。
(2)下列对文章艺术特色的理解与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第④段的插叙内容,既介绍了朱熹为何“从闽北建阳来到了古田”,也点明了朱熹的政治处境。
B.第⑧段“朱熹在古田的门人,表现出了对理学的坚定信念和对朱熹的一片忠心,他们和朱熹患难与共,险夷不变其节”,衬托出朱熹的教化深入人心和他耀眼的人格魅力。
C.文章写20世纪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淹没书院,与现在新建溪山书院形成鲜明对比,暗含了作者对旧溪山书院被淹没湖底的遗憾和惋惜。
D.本文结尾写湖底的书香“点亮”了古田,形象地写出了文化的延续与传承,显得韵味悠长,意蕴深刻。
(3)第⑤段引用朱熹的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4)本篇散文蕴含着作者丰富的情感,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答案】(1)D (2)C
(3)①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意境美。②写出了朱子在孤凄、绝望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豁达情怀。③引出下文,表达作者对朱熹人格精神的赞美之情。
(4)①对真正的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②对朱熹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③对新建溪山书画院来传承文化的做法的赞美和欣慰。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只是为了”理解不全面,这句话除了反映对朱熹功绩的缅怀,还表现了对传统文化的传承。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形成鲜明的对比”错。文章写政府因修建古田溪水库而淹没书院,目的是交代新建溪山书院的具体原因,两者并未构成鲜明对比。
故选C。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①结合“他在溪山书院讲学,为书院前的欣木亭题诗:真欢水菽外,一笑和乐孺”可知,引用诗文,增强文章的诗情画意,使文章具有诗意和意境美。
②结合“贫病交加、仇怨相攻的朱熹行走在古田的土地上,大难随时都可能降临。一般人到了这样的境地,也就走到了人生的尽头,孤凄、绝望,还能有什么作为!但穿透几百年的历史,我们看到,当年那个年迈的身影在今日翠屏湖的湖底却脚步从容,目光坚定”可知,写出了朱子在孤凄、绝望之境中陶然自乐的豁达情怀。
③结合“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可知,引出下文,表达作者对朱熹人格精神的赞美之情。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
①结合“20世纪50年代,政府修建古田溪水库,书院被淹没于湖底。没于湖底的,当然还有整个古田县城。但我知道,对于古田人民,这溢满书香的湖底,依然是他们的精神家园。县城的建筑可以淹没,但是经过漫长时光培育起来的文化信仰,精神底蕴已和深深的湖水融为一体”可知,对真正的溪山书院沉入湖底的惋惜。
②结合“这位宋代理学的集大成者、杰出的教育家,其一生为学'穷理以致其知,反躬以践其实’。在古田期间,他以溪山书院和地处杉洋镇的蓝田书院为轴心,来往于古田境内的螺峰、谈书、魁龙等多个书院,巡视教务,设帐授徒,宣讲理学,培育后秀。这是一个性格倔强的老头,我行我素;又是一位宅心仁厚的长者,心无旁骛,一心教学。他在随时有暴风雨降临的暗夜里,把自身当作火把,点燃同行者的希望”可知,对朱熹传播文化精神的赞美。
③结合“新建的溪山书画院就在景区的入口处附近,看着崭新的建筑,我体味到当地政府和有识之一的用心,因为我知道,真正的旧溪山书院已没在湖底的某一处”可知,对新建溪山书画院来传承文化的做法的赞美和欣慰。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3.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
初,越巂太守马谡,才器过人,诸葛亮深加器异。汉昭烈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及出军祁山,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与张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不下据城。张郃绝其汲道,击,大破之,乃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自临祭,为之流涕,恩若平生。蒋琬谓亮曰:“昔楚杀得臣,文公喜可知也。天下未定而戮智计之士,岂不惜乎!”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或劝亮更发兵者,皆多于贼,而不破贼,此病不在兵少也,在一人耳。今欲减兵省将,校变通之道于将来,若不能然者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戎士简练,民忘其败矣。青龙二年,亮屯五丈原。秋八月,亮数挑战,懿不出。亮遣使者至懿军,不问戎事。使者对曰:“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所啖食,不至数升。”懿告人曰:“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是月,亮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懿追之。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于是仪结陈而去,入谷然后发丧。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追至赤岸,不及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B.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C.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D.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
(2)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遂拔西县千余家还汉中”的“拔”与《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势拔五岳掩赤城”的“拔”含义不同。
B.文公,指晋国国君重耳,“公”指爵位。春秋时爵位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伯、侯、子、男五等。
C.上疏,指臣子向帝王进呈奏章。臣子上“疏”可以报告工作、议礼论学、提出建议等。
D.鸣鼓,即击鼓进军。古代有“闻鼓声而进,闻金声而退”的说法,听鸣金号则收兵。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刘备认为马谡言过其实,不堪大用,但诸葛亮对他十分器重
B.马谡领兵失误,被张邰打败,失了街亭,只得返回汉中。
C.司马懿从诸葛亮的使者口中得知,诸葛亮虽事情多吃得少,但他一定会活得很长久。
D.诸葛亮去世后,蜀军反举旗帜擂响战鼓,假装向司马懿进攻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亮犹谓不然,以谡为参军,每引见谈论,自昼达夜。
②于是考微劳,甄壮烈,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厉兵讲武,以为后图。
(5)有人评价诸葛亮“精通治国之道”,请结合文章谈谈具体表现在哪里。
【答案】(1)D (2)B (3)C
(4)①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
②于是考察有功将士,连微小的功劳也不遗漏,一一加以甄别,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
(5)①严厉执法,不徇私情。②知错就改.勇于自省。③勤于政事,鞠躬尽瘁。④善于军事,得司马懿赞叹。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
“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为标志明显的判断句,“者”后应断开,排除AB;
“方始”修饰的是“兵交”,要连在一起,排除C。
故选D。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及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拔”,攻占、攻取/超越。句意: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山势高峻超过五岳,遮掩过赤城山。
B.“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伯、侯、子、男五等”有误,应是“由高到低排列有公、侯、伯、子、男五等”。
故选B。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诸葛亮虽事情多吃得少,但他一定会活得很长久”错。从原文“诸葛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来看,司马懿推断诸葛亮活不长久。
故选C。
【小问4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然”,代词,这样;“以……为……”,让……做;“自”,介词,从;“达”,直到。
②“微劳”,微小的功劳;“甄”,甄别;“咎”,过失;“布”,公布。
【小问5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依据原文“收谡下狱,杀之”和“亮流涕曰:‘孙武所以能制胜于天下者,用法明也。四海分裂,兵交方始,若复废法,何用讨贼邪’”可知,马谡大败,蜀军溃散,诸葛亮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认为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由此体现了他严厉执法,不徇私情。
依据原文“亮上疏请自贬三等”和“引咎责躬,布所失于境内”可知,诸葛亮***请求将自己贬降***,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由此体现了他知错就改,勇于自省。
依据原文“诸葛公夙兴夜寐,罚二十已上皆亲览焉”可知,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批阅。由此体现了他勤于政事,鞠躬尽瘁。
依据原文“懿按行亮之营垒处所,叹曰:‘天下奇才也’”可知,司马懿感叹诸葛亮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由此体现了他善于军事,得司马懿赞叹。
参考译文:
起初,越大守马谡,才能和器量超过常人,喜好议论军事谋略,诸葛亮对他深为器重。昭烈帝刘备临终之时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语浮夸,超过实际才能,不可委任大事,您要对他多加考察。”诸葛亮还认为不是这样,让马谡做参军,时常接见一起谈论,从白天直到黑夜。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不用旧将魏延、吴懿等为先锋,而是让马谡督领各军在前,同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军事行动混乱无章,放弃水源上山驻扎,不在山下据守城邑。张郃断绝马谡取水的道路,发动进攻并大败马谡,蜀军溃散。诸葛亮前进没有据点,就攻取西县一千多人家回到汉中。把马谡关进监狱,杀了他。诸葛亮亲自吊丧,为他痛哭流涕,安抚他的子女,如同平素一样恩待他们。蒋琬对诸葛亮说:“古时候(晋国同楚国交战),楚国杀了领兵的得臣,晋文公喜形于色。现在天下没有平定,而杀了智谋之士,难道不惋惜吗?”诸葛亮流着眼泪说:“孙武能够制敌而取胜于天下的原因,是用法严明;现在天下分裂,交战刚刚开始,如果又废弃军法,怎么能够讨伐敌人呢?”诸葛亮***请求将自己贬降***,汉后主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理氶相的职务。有人劝说诸葛亮再次发兵,诸葛亮说:“大军在祁山、箕谷的时候,都多于敌军,但没有打败敌人,反而被敌人打败,问题不在于兵少,而在于将领一个人。现在我打算减少兵将,显明责罚,反思过失,将来另想变通的办法。如果不能这样,即使兵多又有什么用处呢!”于是考察有功将士,连微小的功劳也不遗漏,对壮烈之士,一一加以甄别,引过自责,把自己的过失在境内公开宣布,练兵讲武,准备将来进取。将士精简干练,民众忘记既往的兵败了。青龙二年,诸葛亮屯兵五丈原,秋八月,诸葛亮多次挑战,司马懿都不出营,诸葛亮浓遣使者到司马懿军中,司马懿向使者询问诸葛亮的睡眠,饮食和办事多少,不打听军事情况。使者答道:“诸葛公早起晚睡,凡是二十杖以上的责罚都亲自批阅。所吃的饭食,不到几升。”司马懿告诉众人说:“诸葛孔明进食少事务多,他还能活多久呢!”这个月,诸葛亮在军中去世,长史杨仪整顿军队而退。司马懿追赶蜀军。姜维命令杨仪调转战旗方向,擂响战鼓,像是即将对司马懿进攻一样。司马懿收军后退,不敢向前逼进。于是杨仪结陈离去,进入斜谷之后才发丧。司马懿到诸葛亮驻军营垒处所察看,感叹说:“真是天下的奇才啊!”追到赤岸,没有追上蜀军而还。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4.阅读下面这两首诗,完成问题。
七律二首•送瘟神①
毛泽东
其一
绿水青山枉自多,华佗无奈小虫何!
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
牛郎欲问瘟神事,一样悲欢逐逝波。
其二
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②。
【注】①这两首诗是毛泽东在1958年6月30日,从《人民日报》得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后写下的七言律诗。②送瘟神的习俗。
(1)下列对这两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六亿神州尽舜尧”写劳动人民个个像古代明君尧、舜一样奋发有为,创造人间奇迹,诗人对他们的英雄气概给予了高度的赞美和评价。
B.第二首尾联点明题意。上句语调轻松,流露出诗人对中国人民送走瘟神的喜悦;下句写实,介绍送瘟神的民间习俗。
C.两首诗思想深刻,意气豪迈。诗人高瞻远瞩,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表现了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
D.两首诗之间暗含对比,在旧社会,山河被瘟神糟蹋,而在新时代,山水也焕发了青春,大地的面貌日新月异。
(2)从表现手法上看,诗中哪些地方体现了诗人具有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B (2)①诗人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第一首,颈联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第二首颈联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以高妙的艺术手腕,概括了当时社会主义建设的雄伟场面,渗透了诗人“力拔山兮”的伟岸精神和自力更生的进取意识,体现了诗人“人定胜天”的思想。②既有理想,又有现实;既有科学,又有神话;既有对旧时代人民苦难生活的叹息,又有为新时代人民壮举的喝彩。尾联引出了神话传说,人间天上浑然一体,极大地开拓了诗词包容的时空领域和思想蕴含。③情致高昂,想象丰富。诗人的才情得到了极致的展现,诗作的审美情趣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第二首颔联景物完全化为了情思,自然景物变得通人心、随人意,人与美丽的景色交融一体。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第二首尾联下句“纸船明烛照天烧”并非写实,而是借用传统的民间习俗,表示如何“送”,通过虚写于字里行间渲染出对“瘟神”的鄙视和嘲讽。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这两首诗,在艺术上是独具匠心、字斟句酌的。全诗虽分两首,实为一体,前一首写旧社会,后一首写新社会,起到了鲜明的对比的作用。但两首诗的组织又如一首词的上、下片,一气呵成,既不能分割,更不容倒置。两诗多处体现了革命浪漫主义的气质,结合诗句分析如下:
①第一首,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通过“坐地”“巡天”的超凡想象,道出人民寻求解脱灾祸的强烈呼声。第二首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歌颂了人民群众改天换地的伟力。诗人的内心世界随着神奇的想象、多变的画面得到了多方面的展示。
②两首诗不仅思想深刻,而且意气豪迈。这不仅由于作为人民领袖的诗人高瞻远瞩,思路开阔,在诗中展示了无限的宇宙和悠久的历史,更重要的是诗人具有对祖国、对人民浓厚的爱,对社会主义事业的炽烈感情。这是毛泽东伟大人格和气魄的体现,也只有毛泽东才能谱写这样气壮山河的诗篇。
③诗人用形象语言来表达深刻的思想。每句诗都是富有形象的,有意境的,不仅像“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和“春风杨柳万千条”这样的诗句意象鲜明,蕴义深厚,耐人寻味,尤其令人拍案叫绝的是,诗人竟用“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样引人入胜且富有哲理的诗句,来表示岁月的流逝,其想象力之丰富,真是超越古今,实为“神思”。
5.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毛泽东《沁园春·长沙》中,描写近处看到满江秋水碧绿澄澈、船只争相行驶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中,写自己“不为五斗米折腰”,藐视权贵而追求个性自由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杜甫的《登高》中,在写景的同时深沉地抒发了自己的情怀,传达出韶光易逝的悲怆的千古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漫江碧透 ②.百舸争流 ③.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 ④.使我不得开心颜 ⑤.无边落木萧萧下 ⑥.不尽长江滚滚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碧、舸、摧、折、颜、萧、滚。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6.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展现诗情画意的中国式浪漫,其惊艳创意令人 ① 。
二十四节气流转,立春“甲冠天下”。开幕式的倒计时从“24”开始,二十四帧 ② 的画面从“雨水”流转到“立春”,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生活科学和文化遗产,让世界人民不仅看懂了“中国红”,更见识了中国传统文化无与伦比的魅力。
黄河之水天上来,气势磅礴如中国。一滴冰蓝色的水墨从天而降,不疾不徐,如王者般裹挟着万水奔涌,勇往直前,“奔流到海不复回”的意境诠释得淋漓尽致,更象征着中国 ③ 的发展脚步势不可当!
迎风傲雪“迎客松”,欢迎世界宾朋。冬奥会开幕式上,还出现了中国的国宝级名松——“迎客松”。迎客松的一侧枝干向外伸出,它生长在高山的岩石缝中,无论严冬酷暑都屹立不倒,不仅迎客松代表着热情友好,还常被作为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突破极限的精神。冬奥会开幕式上的迎客松,既是迎客,也是激励,争创赛事佳绩!
(1)下列对文中所用修辞手法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红”使用了借代手法,代指中国传统文化及其内涵。
B.“气势磅礴如中国”运用了比喻的手法来形容黄河的气势。
C.“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直接引用了李白的诗句。
D.“像是在热情欢迎宾客的到来”将迎客松的姿态拟人化。
(2)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3)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
【答案】(1)B (2)①叹为观止 ②精美绝伦 ③波澜壮阔
(3)迎客松不仅代表着热情友好,还常被作为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突破极限的精神象征。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B.“比喻”错,这句话没有运用比喻的手法,“黄河如同中国一样气势磅礴”,只是将黄河和中国的气势相比。
故选B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根据“其惊艳创意”可知,语境强调北京2022年冬奥会开幕式融入博大精深的中国元素让人们很惊艳,据此可填“叹为观止”。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
第二空,语境强调二十四节气画面的优美,据此可填“精美绝伦”。精美绝伦:精致巧妙到了极点。
第三空,语境强调中国的发展脚步很有声势,可填入“波澜壮阔”。波澜壮阔:指水的波涛浩渺广阔。比喻声势雄壮有力;规模宏大
【小问3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句子存在的语病有:
一是“不仅迎客松代表着热情友好”语序不当,前后句子的主语都是“迎客松”,要把“不仅”放到“迎客松”的后面。
二是迎客松“常被作为激励人们……精神”成分残缺。改写为:常被作为激励人们不畏艰难困苦、勇于突破极限的精神象征。
7.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不同季节的雨, ① 。夏天的雨,是热烈而又粗犷的。有时一点预告也没有,豆粒般的雨点随着雷声就打了下来。可这时雨也并不可怕,巴望着那清凉的甘露。经过几场夏雨的浇灌,一切都毫不掩饰地敞开了,杂草争先恐后地疯长着,蝉与蛙叫得更响了,近处的蛙声,一起奏起了夏天的交响曲。
当田野染上一层金黄,各种各样的果实摇着铃铛的时候,秋天来了。这时候,田野上几乎总是金黄的太阳。忽然,在一个夜晚,有谁敲响了窗玻璃,是使人静谥、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天空是暗的,但雨闪着光; ② ,但雨在倾诉着。顿时,你会产生一脉悠远的情思。终于,人们在劳累了一个秋季后, ③ !这沉静的秋雨与夏日的脾性完全不同,变得端庄而温柔,它绵绵密密,飘洒在小路上,送来自然的馨香
(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较强的表现力,请结合全段简要赏析。
【答案】(1)①有不同的性格;②田野是静的;③迎来了沉静的秋雨。
(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将秋雨拟人化;感叹句的运用,感情充沛。
【解析】
【小问1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是总领句,通过后文“夏天的雨,是热烈而又粗犷的”“这沉静的秋雨与夏日的脾性完全不同”可知,是说不通季节的雨性格不同,可填“有不同的性格”。
第二处,前一句的标点是分号,空缺处的句式应和“天空是暗的”一致;内容方面,和“天空”相对,可写田野,“但”表明内容与“雨在倾诉着”相对,体现安静,可填“田野是静的”。
第三处,横线后是“这沉静的秋雨”,“这”是近指代词,表明此空应有“沉静的秋雨”;语境表现人们对秋雨的欢迎和喜爱,可填“迎来了沉静的秋雨”。
【小问2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的能力。
“敲响了窗玻璃”运用拟人修辞,赋予秋雨以人的动作。
“是使人静谥、使人怀想、使人动情的秋雨啊”,运用长句表达感叹语气,使情感抒发更充沛,表达了人们劳累之后面对秋雨到来的喜悦之情。
四、写作(60分)
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李大钊:“青年者,国之魂也。”
席慕蓉:“青春是一本太仓促的书,我们含着泪,一读再读。”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当代中国青年生逢其时,施展才干的舞台无比广阔,怀抱梦想又脚踏实地,敢想敢为又善作善成,让青春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上述材料,给了正值青春的你怎样的体验、感触?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综合材料内容,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一引用李大钊的话,以“国之魂”来强调青年是国家的希望,民族的未来。青年永远是时代的生力军,是民族复兴的中坚力量。材料二引用席慕蓉的话,劝勉青年珍惜韶华,不负青春。材料三引用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的话,号召广大青年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让青春在现代化建设的火热实践中绽放绚丽之花。
综合来看,作为时代青年,肩负着国家和民族的重任,是民族复兴的蓬勃力量,而时代是青年发展的最宝贵沃土。时代造就青年,盛世成就青年,每一代青年都要珍惜韶华,珍惜机遇,都要在自己所处的时代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不负盛世,跑出奋斗圆梦的“加速度”,在激情奋斗中绽放青春的光芒,让青春在复兴强国的伟业中燃烧。
行文思路上,可以概述材料,由材料引出观点,如生逢盛世,青年当有为。接下来分层展开论述:青年,应当胸怀天下,把自己的青春力量和国家的发展结合在一起,担负起民族复兴的重任;青年,应当珍惜美好的青春时光,把握时代的机遇,与时代共舞,做时代的弄潮儿;青年要在新征程上敢于担当,勇于吃苦,攻坚克难,奋勇向前。最后联系当下,明确当代青年应在时代大潮中,发光发热,找到生命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