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三十二中2021-2022学年高二下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丰富,蕴含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因子,是我国推进文化强国建设、增强文化自信的重要载体。但随着时代变革和现代科技的推陈出新,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面临的压力日益剧增,尤其是由数字化技术发展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因此,如何在当前数字化信息浪潮下,构建非遗文化的生态传承系统,对实现非遗文化的传承创新、坚定我国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影响力显得尤为关键。
深入贯彻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的大数据理念。大数据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更为关键的是改变了人们传统的思维方式。因此,要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就要建立大数据思维,接收、认识乃至驾驭大数据,从而充分发挥大数据的运用价值。依托大数据技术进行资源整理,全面掌握非遗文化的社会反响情况及终端消费市场的动态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推断非遗项目的发展趋势,从而为决策者保护非遗文化提供有效的信息支撑。同时,要形成善于运用大数据捕捉非遗文化信息的思维,克服信息缺失所造成的文化碎片化弊端,从而提升非遗文化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及深度。
优化非遗文化数字支撑,扩大非遗文化的数字影响力。近年来,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数字信息技术催生了众多数字文化新业态,给予众多非遗文化爱好者全新的体验。而伴随着类似VR或者三维建模仿真技术等数字新技术的推出,虚拟现实交错更换已然成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使得改造和提升非遗文化产品、弘扬非遗文化的数字化影响力成为现实。一方面,融合知识图谱、用户图像及自媒体手段等智能技术,将非遗文化虚拟现实化,实现民间传统文化资源的全实景高清展示,促进非遗文化遗产民族民俗类或者表演类产业化,从而提升非遗文化项目的吸引力。另一方面,以人工智能技术为基础,充分发挥类似VR等增强技术的实景互动功能。借助智能技术对非遗传承人的价值进行开发,尤其是其技术的动态展示,给予非遗爱好者切身体验,既能弘扬非遗的人文内涵,也可实现非遗技艺的真正传承。
建设非遗文化数字平台,拓展非遗文化传承路径。与传统的展示平台相比,数字信息平台依托大数据技术,可以融合所有相关数据,同时可通过准入门槛和对接标准的提高来筛选掉不良数据或者劣势数据,提高数据整体质量。因此,在网络信息时代,非遗文化的传承和保护需充分调动各级政府部门、传承人、企业、学者及公众等各方面资源,共同打造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馆,加快非遗文化数字化进程,破解不同部门、地区、机构及各级机构之间存在的数字壁垒和信息孤岛,将有助于发挥各方面的资源优势,丰富非遗数据库的功能体系,使人们能够随时随地了解非遗文化。
(摘编自方志玉、方忠《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在数字化信息的浪潮下,必须建立大数据思维。
B.依托大数据推断非遗项目的发展趋势,能为决策者保护非遗文化提供一定的信息支撑。
C.要提升非遗文化资源保护的有效性和深度,需要克服信息缺失造成的文化碎片化弊端。
D.我国各地政府部门都在积极地推动非遗文化的数字化,这有利于实现非遗技艺的传承。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首段立足实际,提出了“如何构建非遗文化生态传承系统尤为关键”的观点。
B.文章采用总分式结构,主体部分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脉络清晰,层次分明。
C.文章使用“数字壁垒”“信息孤岛”等说法,生动形象,有利于读者理解复杂现象。
D.文章将“非遗文化传承”与“数字化构建”相结合,体现了古为今用的学术视野。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借助数字新技术实现虚拟现实的交错更换,这将会成为数字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
B.利用VR等技术的动态展示,给人以身临其境的体验,就可以实现非遗技艺的真正传承。
C.提高数据的整体质量,可以通过提高准入门槛和对接标准来筛选掉不良或者劣势数据。
D.数字信息平台可以融合各方面的数据,这是它相较传统展示平台具有的最主要的优势。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品牌是企业乃至国家竞争力的综合体现,是参与全球竞争的重要资源。“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了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近年来,中国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把握发展机遇,打造出一大批知名度高、美誉度强、影响力大的优秀品牌,中国产品、中国服务、中国标准扬帆出海、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
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品牌,一是要坚持企业主体,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高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
(摘编自沈跃跃等《汇聚力量,形成品牌优势》,《人民日报》2021年12月1日)
材料二:
国际化会助推品牌化,而不是企业实现品牌化之后再去国际化。华为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约有19.7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44位。吉利、美的等企业“凤凰涅槃”的关键节点也始于国际化,即调动全球资源补企业能力短板。2010年3月,浙江吉利控股集团有限公司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协议,这成为中国品牌国际化的标志性事件。从2012年开始,吉利连续十年进入世界500强,也是其中唯一上榜的中国民营车企。2017年1月,美的完成对德国库卡的并购,当年亦成为首次入榜世界500强的中国家电企业。没有品牌化,就没有高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一是注重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二是重视研发创新。2021年《财富》杂志公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公司数量居世界首位,达到143家,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上榜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五类:工程基建类、能源资源类、房地产类、金融服务类、互联网企业,而欧美日韩等国上榜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因此,多年来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入围。从一定意义上讲,工程基建属于“汗水经济”,能源资源也会越挖越少,而智慧经济、先进制造则会越挖掘越多。
(摘编自赵磊《“一带一路”是合作共赢、共同发展之路》,《光明日报》2021年10月1日)
材料三: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诞生了很多品牌,但是高端品牌不多,尤其是以智能制造赋能的高端品牌还需要努力。我国有很多实力非常强的企业,但品牌力较弱,二者需要平衡。从《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有95个企业在《财富》500强中,25个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两者差距为70;到2020年,我国有133个企业在《财富》500强中,43个在世界品牌500强中,这一差距扩至90.我们的软实力、品牌全球影响力还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摘编自傅勇《数字时代产品升级链动品牌升级》,《经济参考报》2021年10月14日)
4.下列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开展中国品牌创建行动,有助于提升我国企业乃至国家的竞争力。
B.中国品牌扬帆出海,走向世界,成为国际市场上闪光的“中国名片”,包括中国产品,也包括中国服务、中国标准。
C.深入实施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的“三品”专项行动,提高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可以增强企业质量品牌培育能力。
D.强化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从而持续提升品牌价值。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吉利、美的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上榜世界500强,得益于并购或者收购国外企业,这是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
B.华为是一家国际化的企业,上榜2021年世界500强,而且属于先进制造、智能制造类型的企业,具有很高的品牌价值。
C.《财富》500强榜上的中国企业主要类型没有制造业,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
D.《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数据差距从2013年的70扩至2020年的90,这表明我国企业品牌力变弱。
6.我国实力很强的企业应该如何解决品牌力较弱的问题?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启明星
刘白羽
像有一阵热浪冲到身上将我推醒,我走出屋外,天将破晓,东面一片红雾迷蒙,再往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
突然,这眼前一切,同我所熟谙的生活之间,产生了一种奇妙的联系,那红雾使我想到正在鏖战的战场,而那颗星却使我陷入更深沉的思索,我的心境庄严肃穆,我从这颗星想起一个人。
是的,我想起一个人。那是解放战争年代,在决定战局的一场战斗之中。也是这样时刻,夜色深沉,天将破晓。我在前线指挥部的掩蔽部里,借着摇晃的烛光,看见一个满面红光,青春洋溢的年青人。他脸上,十分惹人注目的,有两只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活的眼睛。地下室里充满浓重的泥土气息,从出入口那儿,透进露水淋浇过的草的清香。我目不转睛地看着他。他在指挥员面前接受着即将开始的突击任务。但就在那极其严峻的时刻,他的眼瞳还像火花一样闪亮呢!后来,他们就出去了。
我跟着出来,望着他们的背影消失在暗夜之中,不久,就连脚步声也听不见了。我一个人站在露天之下。记得那一夜晚也是这样燠闷,——前面相当远的地方有一点战火闪闪发光,……周围那样寂静,一丝风声都没有。我不时看看夜光表的绿荧荧的表针,表的“嗒、嗒”声应和着心的跳动。
风暴,我预期的风暴时刻到来了。像天崩地裂,宇宙轰鸣。我们所有的大炮猛烈发射了。我感到我脚掌下的大地像奔驰的马背一样颠簸颤动。我从我所在的高地瞭望着,我知道,下一步,就该我们的步兵发起冲锋了。这时我脑海里边总闪动着那一双黑白分明的眼睛,不知为什么,我总觉得他是冲锋在最前面的一个。他一定在蹚过河流吧?那河水该是非常清凉的吧?……是的,不管怎样,这是千钧一发的时刻,他们必须衔接紧凑,趁炮火一停,敌人还来不及反击,立刻冲上去,打开缺口。我记得那天黎明时真是闷热得不得了,气压甚低,海上的浓雾突然都郁集在这盆地里来了,望上去一片乌黑,就像一堵黑森森的城墙。我听得见掩蔽部里传来的消息,那儿有人守住通前沿的电话,他们报告:
“第一个突击队上去了。”
我观测着,我谛听着,可是一分钟,一分钟,又一分钟,……
一种焦灼之感上升着。
怎么?一点动静也没有,难道是在茫茫夜雾中迷失了方向?
雾愈来愈浓愈厚,连炮火燃起的火光都消失在浓雾之中了。
怎么办?!
炮兵不敢再发射,不知我们的人运动到哪里了;派人去查明,可时间又怎么允许呢!
我心情紧张极了。我从高地俯瞰下去,整个战场就像茫茫一片漆黑的大海。云雾和闷热笼罩着这个世界,简直逼得人透不出气。
突然,我看见有蚕豆粒那么小一粒火光,真是太小了,甚至一转眼珠就看不见了。可是它那样大胆地在那儿闪烁。不错,就是那么一点点火光,它给人带来希望,就像谁从黑暗中举起一盏指路的明灯。事情果然是这样,迷失在迂回辽阔的河流之上的人们,谁也没说什么,就都朝那火光奔去。然后,整个战场上的人,都朝那火光奔去。那真是人心振奋的一刻,我仿佛听到雪崩一般的轰响,我受了它的吸引,也立刻向前奔跑,——人们像怒潮从突破口上冲进敌阵。我一面前进一面寻思:
“是谁在那黑茫茫夜雾下,寻找到炮火轰开的缺口?是谁冒着暴露在敌人火力下的危险举起一个火把?”
我踏过夜路,按着枪声密集的方向,去寻找鏖战中的前哨部队。当我在河流中湿透了衣裤,才第一次感到一丝黎明的凉意,这时我遇到迎面下来的第一批伤员。他们有的在担架上,有的被人扶持着,但他们都在闹哄哄地谈论着。我就站在激流里,听到他们的谈话:在那大雾弥天的一刻,熊熊燃烧的大火突然熄灭了,突击队摸索着,找不到前进的道路。真是危急的时刻啊!人们都伏在河滩上不动了。……这时,一个同志,他镇定地辨别了方向,他一个人迅速向前爬去,他找到了突破口。为了给整个攻击部队送个信号,他就着地下一点火烬,将自己衣衫烧着。为了让后面的人看得清楚,他就不能不在那雨点一样密集的枪弹中高高挺立起来,就是这样,他整个像一个火人站立起来了。当然,在战争中,这不需要几分钟,而只要几秒钟就行了。这火光,——就是那像蚕豆粒样大小的火光,——在整个战役中起了人们意想不到的决定作用。伤员们从我身旁杂乱地谈着,荡得水花哗啦啦泼溅,就走过去了。我心里想:“那个同志怎么样呢?”但回头望望,只听见一片潺潺的流水声,早已看不清那些谈论者的形影了。但从刚才的谈话中还清晰地听到他们讲到那同志的名字。而那个名字是和我记忆中那一双黑白分明、明亮而又快乐的眼睛联系在一起的。是他,——就是他!然而使我惊奇的是他们说连一块碎弹片也没打在他身上。这时间,那一双眼睛生命力更加洋溢地闪动在我的面前。
前方烟火弥漫,枪声鼎沸,我连忙蹚过河。临上岸,抬起头,就像今天早晨这样,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
今天黎明,这样宁静,我从清新的空气中闻到由于露水浇湿而特别浓郁的树脂香。我深深思索着,我发现了: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双眼睛吗?……当我这样想着的时候天就完全放明了。
1962年
7.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讲述了一位青年战士,在解放战争年代,为指引我方炮手发射,毅然将自己的衣服点燃而壮烈牺牲的故事。
B.文章由清晨红雾引发多年前战场上的回忆始,以红雾中闻嗅浓郁的树脂香引发思索终,首尾扣合,结构严谨。
C.文章通过外貌描写、动作描写,以及关于眼睛的几处细节描写,成功地塑造了一个单纯而又无畏的战士形象。
D.文章语言朴实无华,叙述故事娓娓道来,文中多次提到“启明星”,赋予了“启明星”这一意象以多重意蕴。
8.文中的划线处,作者为什么极力渲染战场上的沉寂、黑暗与闷热?请结合文章简要分析。
9.文章题目“启明星”意蕴丰富,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四、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明帝太和元年,蜀丞相亮率诸军北驻汉中。二年,亮扬声由斜谷道取郿,使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据箕谷。亮身率大军攻祁山,戎陈整齐,号令明肃。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初,昭烈①临终谓亮曰:“马谡言过其实,不可大用,君其察之。”亮犹谓不然。及出军祁山,以谡督诸军在前,与郃战于街亭。谡违亮节度,举措烦扰,舍水上山,不下据城。郃绝其汲道,大破之。亮进无所据,乃还汉中。收谡下狱,杀之。亮上疏请自贬三等,汉主以亮为右将军,行丞相事。十一月,亮闻曹休败②,魏兵东下,关中虚弱,欲出兵击魏,曰:“先帝深虑以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臣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相攻拒二十余日。帝召郃于方城,使击亮。郃晨夜进道,未至,亮粮尽引去。三年,亮遣其将陈戒攻武都、阴平,雍州刺史郭淮引兵救之。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遂拔二郡以归。汉主复策拜亮为丞相。五年,亮率诸军入寇,围祁山。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懿使郃攻无当③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亮使魏延、高翔、吴班逆战,魏兵大败。汉人获甲首三千人,懿还保营。亮以粮尽退军,懿遣郃追之。郃进至木门与亮战,亮乘高布伏,弓弩乱发,飞矢中郃右膝而卒。
青龙元年,亮劝农讲武,作木牛、流马运米集斜谷口,治斜谷邸阁,息民休士。二年,亮悉大众十万由斜谷入寇,屯五丈原,数挑战,懿不出,亮乃遗懿巾帼妇人之服,懿曰:“孔明食少事烦,其能久乎!”亮病笃,卒于军中。长史杨仪整军而出,懿追之。护军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仪结陈入谷然后发丧。百姓为之谚曰:“死诸葛走生仲达。”诸军还成都,大赦,谥曰忠武侯。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诸葛亮出师》)
【注】①昭烈:蜀汉刘备谥号。②曹休败:太和二年明帝分两道讨伐吴,曹休率领一路部队进军寻阳,与吴军在石亭作战失败。③无当:蜀汉军部的称号。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
B.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
C.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
D.帝曰/亮阻山为固/今者自来/正合兵书/致人之术破亮必也/乃勒兵马步骑五万/遣右将军张郃督之/西拒亮/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致人,即“善战者致人”,意思是指善于作战的人能够把敌人引出来。
B.右将军,一种将军称号,汉末以后将军名号繁多,如前、左、后之类。
C.木牛、流马,相传是便于在山道险路间行走的木制运载工具,可运粮。
D.邸阁,古代官府所设囤积粮食等物资的仓库,后专指王公贵族的住宅。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太和二年,诸葛亮出师北伐,亲自率军攻打祁山,军阵整齐,但因用人不当导致失败,被迫退还汉中,上疏请求自贬。
B.刘备不满足于偏安一隅,托付诸葛亮伐魏,诸葛亮鞠躬尽瘁,积劳成疾,病逝五丈原,杜甫叹其“出师未捷身先死”。
C.太和二年十二月围陈仓、太和五年围祁山,皆因粮尽而退兵;太和三年,诸葛亮派部将攻下武都、阴平二郡,胜利班师。
D.派将领据箕谷以迷惑敌军;乘高布伏,射杀敌军将领张郃;死后秘不发丧,吓退司马懿,都能体现诸葛亮的谋略不凡。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十二月,亮引兵出散关,围陈仓,相攻拒二十余日。
(2)帝命司马懿西屯长安,懿使郃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自按中道向亮。
(3)护军姜维令仪反旗鸣鼓,若将向懿者。懿敛军退,不敢逼。
五、选择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小楼是李煜词中的一个典型意象。小楼,__________,就是规模较小的楼阁,是古代建筑的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是生活中常见的事物。小楼,大多被寄予两层意蕴:一是忧伤、思念之楼;二是闲适、富有意趣之楼。除此之外,“小楼”还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在空间上将作者与外界隔离开来。由此,所写之事、所发之感就有了一种作者__________、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与谁听?(),很好地诠释了这种感受。
在李煜的词作中,还有一个词经常被用到,跟随在“小楼”之后,它就是“凭栏”。“凭栏”字面的意思是身子倚着栏杆,在诗词中常有凭栏远望之意。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幽独情绪愈发浓厚的词人往往以阔大的空间带给心灵自由感,使精神得以舒展。词人初衷是借空间的广阔稀释精神的“幽”与“愁”,可是,往往__________。意象间的照应,情感的层层深入,使词的空间境界进一步得到拓展,这是李煜词风__________的重要因素。
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名副其实自言自语欲速不达标新立异
B.顾名思义自言自语适得其反独树一帜
C.顾名思义喁喁私语欲速不达标新立异
D.名副其实喁喁私语适得其反独树一帜
15.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杜甫的诗作“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
B.辛弃疾的词作“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C.秦观的词作“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D.柳宗元的诗作“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
16.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
B.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而且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
C.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放躯壳的需求,而且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D.阔大的空间不仅是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而是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
六、简答题组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气候変化是全球性问题,随着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大,,对生命系统形成威胁。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协商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我国也提出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所谓“碳达峰”目标是指我国承诺2030年前,,之后就逐步降低;所谓“碳中和”目标是指通过植树造林、节能减排等形式水解一部分碳排放,在2060年前实现消解与排放持平,即“净零碳排放”。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才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被他们接受,于是各级政府都在开办“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所以必须让学生们深刻了解到“地球污染”的严重性。同时,老师还要与学生开展互动式的交流,引导他们积极参与到爱护环境、保护地球、节约能源、改善环境的活动中去。
17.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8.请用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概括第二段的主要内容,不超过40个字。
七、材料作文
19.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他本是锦衣玉食的富家少爷,家里有“鸦飞不过的田产”,却在国难当头之际抛家舍业,选择走上救国救民的道路。他说:“为子子孙孙争得幸福美好的生活,就是献出我自己的生命也定在所不惜。”他叫彭湃,面对严刑拷打,坚贞不屈,于1929年牺牲。
他幼年受尽磨难,成年后被派往苏联学习机械,由于国家核动力专业急需人才,他服从祖国安排选择改行,他说:“只要祖国需要,我当然愿意。”硬是在一穷二白的年代搞成了核潜艇,被誉为“中国核潜艇之父”。他叫彭士禄,彭湃之子,于2021年去世。
她是天才混血少女,在美国家境优渥,当看到心心念念的中国将举办冬奥会时,选择加入中国国籍,代表中国参加2022冬奥会,为国争光。母亲谷燕总对她说:“一个中国人不管身处何处,都不能忘了祖,丢了根。”她叫谷爱凌,中国滑雪首位归华运动员。
有一首诗写道:“林子里有两条路,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它改变了我的一生。”一百多年时光,几代人的选择,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
上述材料能给正面临一次重要人生选择的高三学生以深刻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人生选择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
1.A
2.D
3.C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须建立大数据思维”错误。“大数据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偷换概念,文章第一段“尤其是由数字化技术发展引发的信息化浪潮,极大地改变了人们的生活习惯和思维方式”,主语是“信息化浪潮”;第二段“大数据所引发的社会变革不仅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主语是“社会变革”。条件缺失,第二段“充分挖掘大数据的功能和价值”是建立大数据思维的条件。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D.“古为今用”错误,文章主要内容是“数字化构建非遗传承新模式”,是利用新技术保护非遗文化,不是“古为今用”。
故选D。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这将会成为数字信息技术未来的发展趋势”错误,时态混乱,文章第三段“虚拟现实交错更换已然成为数字信息技术的发展趋势”,选项将“已然”变成“将”。
B.“就可以实现非遗技术的真正传承”表述绝对。结合“借助智能技术对非遗传……既能弘扬非遗的人文内涵,也可实现非遗技艺的真正传承”分析,原文说的是“也可实现非遗技艺的真正传承”。
D.“这是它相较传统展示平台具有的最主要的优势”于文无据,从文章第四段“同时可通过准入门槛和对接标准的提高来筛选掉不良数据或者劣势数据,提高数据整体质量”可知,与传统展示平台相比的优势有两点,并未说明哪点是最主要的优势。
故选C。
4.D
5.B
6.①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②强化创新驱动,重视研发,增强智能制造赋能,提升品牌价值;
③用国际化战略借助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品牌力。
【解析】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一相关内容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D.“强化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错误。相关信息在材料一第二段,根据材料中“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品牌,一是要坚持企业主体,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可知:原文指的是强化企业自身的“创新驱动”,而非“数字技术的创新驱动”。
故选D。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概括辨析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
A.“这是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说法错误,属于无中生有。相关信息在材料二第一段,该段文字列举吉利、美的两家企业之所以能够上榜世界500强,得益于并购或者收购国外企业充满证明了“国际化会助推品牌化,而不是企业实现品牌化之后再去国际化”,并不没有“并购或者收购国外企业是中国品牌国际化发展的必由之路”的意思。
C.“这直接导致了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并非直接原因。根据材料材料二第一段“2021年《财富》杂志公布的2021年世界500强榜单中,中国公司数量居世界首位,达到143家,这是可喜的进步。但是上榜的中国企业主要有五类:工程基建类、能源资源类、房地产类、金融服务类、互联网企业,而欧美日韩等国上榜的企业主要是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智能制造。因此,多年来福布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中国企业只有华为一家入围”可知“《财富》500强榜上的中国企业主要类型没有制造业”是“全球品牌价值100强榜单中只有一家中国企业入围”的原因,但不是直接原因。
D.“这表明我国企业品牌力变弱”说法错误。根据材料三中“从《财富》世界500强和世界品牌500强的榜单数据来看,2013年我国有95个企业在《财富》500强中,25个在世界品牌500强中,两者差距为70”只能说明“从2013年的70扩至2020年的90”说明我国企业的实力增长较快,品牌力增长较慢,并不是表明我国企业品牌力削弱。
故选B。
6.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信息,归纳概括材料相关内容要点的能力。
根据“做强做优‘中国制造’品牌,一是要坚持企业主体,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深入实施制造业‘三品’专项行动,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不断提高中高端消费品供给能力”概括出“增强质量品牌培育能力,着力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根据“二是要强化创新驱动,持续提升品牌价值。充分利用数字技术对制造业进行全方位、全角度、全链条改造,促进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赋能中国品牌建设”“没有品牌化,就没有高附加值。提升企业的品牌价值,一是注重产品品质和售后服务,二是重视研发创新”“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们国家诞生了很多品牌,但是高端品牌不多,尤其是以智能制造赋能的高端品牌还需要努力”概括出“强化创新驱动,重视研发,增强智能制造赋能,提升品牌价值”;
根据“国际化会助推品牌化,而不是企业实现品牌化之后再去国际化。华为从1996年开始正式实施国际化战略,目前约有19.7万名员工,业务遍及170多个国家和地区,服务全球30多亿人口,2021年世界500强排名44位”“吉利、美的等企业‘凤凰涅槃’的关键节点也始于国际化,即调动全球资源补企业能力短板”概括出“用国际化战略借助全球资源要素,提升品牌力”。
7.A
8.①烘托心情。对这种沉寂、黑暗与闷热的有力渲染,充分地凸显出人们内心的焦灼,流露出人们对胜利的无比渴望,而这一切,其实又建立在人们对光明的召唤上。
②引起下文。对沉寂与黑暗进行大力渲染,为后文蓄势,自然而然地引出后文人们突然看到火光时的狂热心情。火光带来了希望,成为战局的转折点。
9.①“启明星”在文中指“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
②“启明星”在文中又指战士的眼睛,眼睛就宛如他身上特有的“启明星”,暴露了他内心的渴望与希冀。
③作为物象,它是光明的象征。“启明星”预示着黑暗即将过去、黎明马上降临。
【解析】7.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内容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A.“毅然将自己的衣服点燃而壮烈牺牲的故事”于文无据,原文只说“我心里想:‘那个同志怎么样呢?’但回头望望,只听见一片潺潺的流水声,早已看不清那些谈论者的形影了。……使我惊奇的是他们说连一块碎弹片也没打在他身上”可见,文中并没有说这个战士牺牲。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的能力。
环境描写的作用可以渲染气氛、烘托心情、推动情节等角度出发分析。
这段环境描写中,“那天黎明时真是闷热得不得了,气压甚低,海上的浓雾突然都郁集在这盆地里来了,望上去一片乌黑,就像一堵黑森森的城墙”“整个战场就像茫茫一片漆黑的大海。云雾和闷热笼罩着这个世界,简直逼得人透不出气”,这种闷热、低气压、浓雾,让人看不清具体情势,渲染了“黎明(胜利)”前的紧张气氛,烘托出人们焦灼的心情。人们越渴望黎明和胜利的到来,黎明和胜利到来前的黑暗便越是让人内心紧张,充分流露出人们对光明和胜利的渴望。
从情节来看,现在战场上“我观测着,我谛听着,可是一分钟,一分钟,又一分钟,……一点动静也没有”“连炮火燃起的火光都消失在浓雾之中了”的情景可以说是一种“抑”,看不清形势让人们内心压抑紧张到了极限,为下文“突然,我看见有蚕豆粒那么小一粒火光”“整个战场上的人,都朝那火光奔去”的情节蓄势,正因为人们太久没看到战场情况,才会在火光陡起时都朝火光奔去,正如“那么一点点火光,它给人带来希望,就像谁从黑暗中举起一盏指路的明灯”所说,在极度黑暗中迸射出的火光,为战局带来希望,成为转折点。故而这部分环境描写有引起下文的作用。
9.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标题含义的能力。
表层意义是指“我看见天刚破晓,望上去一片红雾弥漫,再向上看,暗蓝色高空中闪耀着一颗又白又亮的星”,真正的启明星。
从“我深深思索着,我发现了:这又白又亮的星不就是那双眼睛吗”可知,启明星也寓意着文中那个接受突击任务,“眼瞳还像火花一样闪亮”,勇敢冲锋,找到突破口,甚至“将自己衣衫烧着”为后面的人照亮道路的战士的眼睛,那双闪亮的眼睛如同启明星一样,流露出他对战争胜利和光明到来的渴望与希冀。
从文章主旨来说,“启明星”在全文中象征着黎明即将到来,对于战局来说,它象征着胜利即将到来。故而它寓意着光明,启明星的出现标志着黑暗将要过去,光明将要来临。
10.C
11.D
12.C
13.(1)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包围陈仓。双方攻守达二十多天。
(2)明帝命令司马懿向西驻守长安,司马懿派张郃在蜀汉包围祁山的南部阵地攻打无当监何平,自己占据中路与诸葛亮相对。
(3)护军姜维命令杨仪掉转军旗,擂响战鼓,仿佛准备朝司马懿进攻似的。司马懿收聚军队后退,不敢进逼。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明帝说:“诸葛亮依仗山谷作为险固,如今自己送上门来,正好符合兵书上所说的‘善战者致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于是统率五万步兵骑兵,派右将军张郃督率他们,向西抵御诸葛亮。
“阻山”是“为固”的方式,中间不断开;“今者”为时间状语,一般放在句子开头或单独成句,故应在“今者”前面断开,排除AB;
“兵书致人之术”为偏正结构,整个为“合”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D.“邸阁……后专指王公贵族的住宅”错,“邸第”“邸舍”指王侯贵族的住宅,“邸阁”无此意。
故选D。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诸葛亮派部将攻下武都、阴平二郡”错误。原文“亮自出至建威,淮退,遂拔二郡以归”表明是诸葛亮亲自攻下二郡。
故选C。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引”,率领;“攻拒”,攻守。
(2)“西”,名词作状语,向西;“屯”,驻守;“攻无当监何平于南围”,状语后置,正常语序是“于南围攻无当监何平”;“按”,占据。
(3)“反”,掉转;“若”,好像,仿佛;“敛”,收聚;“逼”,进逼。
参考译文:
魏明帝太和元年,蜀汉丞相诸葛亮统率各路军队向北驻扎汉中。太和二年,诸葛亮扬言由斜谷道夺取郿县,派镇东将军赵云、扬武将军邓芝为疑军,占据箕谷。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的阵容整齐,号令严明。明帝说:“诸葛亮依仗山谷作为险固,如今自己送上门来,正好符合兵书上所说的‘善战者致人’的战术,打败诸葛亮是一定的了。”于是集合五万步兵骑兵,派右将军张郃督率他们,向西抵御诸葛亮。当初,先帝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言过其实,不能重用,希望你能看清他。”诸葛亮仍认为不对。等到出兵祁山,诸葛亮让马谡在前面督率各路军队,与张郃在街亭交战。马谡违背诸葛亮的指挥调度,行动、措施烦琐扰人,舍弃水源而到山上扎营,不下来据城守御。张郃阻断他的引水渠道,大败马谡。诸葛亮要前进没有什么可以依恃,于是撤回汉中。拘捕马谡关进监狱,把他杀了。诸葛亮***请求将自己贬官***,汉主刘禅任命诸葛亮为右将军,兼代丞相事务。太和二年十一月,诸葛亮听说曹休战败,魏国军队向东进发,关中虚弱,准备出兵袭击魏国,说:“先帝思虑深远,认为蜀汉与曹贼不能共存,帝王大业不能偏安一隅,所以把讨伐敌人的任务托付给我。我为国事鞠躬尽力,直到死了才会停止。”十二月,诸葛亮率军出散关,包围陈仓。双方攻守达二十多天。明帝把在方城的张郃叫来,派他袭击诸葛亮。张郃日夜赶路,还没到达,诸葛亮粮食吃完带兵撤退了。太和三年,诸葛亮派遣手下将领陈戒攻打武都、阴平,雍州刺史郭淮带兵救援。诸葛亮亲自出兵到达建威,郭淮撤退,诸葛亮于是攻克了这两个郡后回去。汉主刘禅重新下策书任命诸葛亮为丞相。太和五年,诸葛亮率领各路军队入侵,包围祁山。明帝命令司马懿向西驻守长安,司马懿派张郃在蜀汉包围祁山的南部阵地攻打无当监何平,自己占据中路与诸葛亮相对。诸葛亮派魏延、高翔、吴班迎战,魏国军队大败。蜀汉人杀死了魏军甲士三千人,割下了他们的首级,司马懿退兵保护自己的营垒。诸葛亮因为粮食吃完而退兵,司马懿派张郃追击。张郃进军到木门与诸葛亮交战,诸葛亮利用高地布下埋伏,弓弩乱发,张郃被一支飞来的箭射中右膝而死。
青龙元年,诸葛亮勉励农耕、讲授武事,制造木牛、流马运输粮食囤积在斜谷口,修建斜谷邸阁,让百姓与士兵得到休息。青龙二年,诸葛亮出动全部十万大军从斜谷入侵,驻扎在五丈原,多次挑战,司马懿不肯出战,诸葛亮于是赠送司马懿妇女的服装,司马懿说:“诸葛孔明吃得少,要处理的事情多,他能活得长久吗!”诸葛亮病重,死在军中。长史杨仪整顿军队出发,司马懿追赶汉军。护军姜维命令杨仪掉转军旗,擂响战鼓,仿佛准备朝司马懿进攻似的。司马懿收聚军队后退,不敢进逼。于是杨仪结成阵势进入斜谷后才公布死讯。百姓因此流传谚语说:“死了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蜀汉各路军队回到成都,汉主刘禅大赦,赐予诸葛亮忠武侯的谥号。
14.B
15.B
16.C
【解析】14.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的能力。
第一处,顾名思义,看到名称而联想到它的含义。名副其实,名与实际相符。语境是说由小楼的名称而想到其含义,选择“顾名思义”。
第二处,自言自语,自己对自己说话。喁喁私语,形容说话声音小。语境强调“无人知晓、无人懂得”,故选择“自言自语”。
第三处,欲速不达,一味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适得其反,结果跟希望正好相反。根据前文“初衷”和“可是”这一转折关系,此处是说结果和希望相反,要选择“适得其反”。
第四处,独树一帜,比喻自成一家。标新立异,提出新的主张、见解或创造出新奇的样式。此处是说李煜词风自成一家,选择“独树一帜”。
故选B。
15.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连贯的能力。
由“无人知晓、无人懂得的惆怅之感,一腔愁绪,说于谁听?”可知“这种感受”是指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人懂得的惆怅和苦闷。
A.“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说花伤客心,其伤心的原因是“万方多难”,与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关。
B.“把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是说因无人理由而只能空拍栏杆,与前后语境相合。
C.“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是写愁绪之无际,与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关。
D.“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写“愁思”如同“海天”一样,茫茫不断,与无人诉说、无人理会无关。
故选B。
16.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共有三处:
一、“不仅是……而是……”关联词语搭配不当,改为“不仅是……而且是”;
二、“人的心理、精神上的需要……人安度躯壳的需求”语序不当,“心理、精神上的需要”高于“安度躯壳的需求”,二者颠倒顺序;
三、“安度躯壳”动宾搭配不当,应改为“安放躯壳”。
全程修改正确的只有C项。
故选C。
17.温室气体猛增碳排放达到峰值只有加强宣传
18.现实生活中“高碳”行为普遍存在,所以要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
【解析】17.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能力。
第一处:根据后文“在这一背景下,世界各国协商以全球协约的方式减排温室气体”可知给生命系统形成威胁的是“温室气体”,大家都知道温室效应主要是由于现代化工业社会过多燃烧煤炭、石油和天然气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气体进入大气造成的。再结合前一句“各国二氧化碳排放量的持续增大”可以推断出此处填写表示“温室气体猛增”或者“温室气体增多”之类意思的句子。
第二处:由“所谓”以及后文对“碳中和”目标的解释,可以确定此处是对“碳达峰”目标进行解释。后文说“之后就逐步降低”,显然是碳排放量达到一定的峰值之后再逐步下降,所以此处填写“碳排放达到峰值”。
第三处:前文说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后文说“才能让低碳环保的理念真正被他们接受”,此处是填写采取什么方式让存在“高碳”行为的群众真正接受低碳环保的理念。结合后文“于是各级政府都在开办‘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活动”可知采取的方式是“宣传教育”。还有后句有关联词“才能”,填写句子要有“只有”与之相呼应。由此可以得出此处填写“只有加强宣传”。
18.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段压缩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给第二段划分层次,并概括各层内容大意。第二段一共两句话可以分为两层。第一层为第一句,写现实生活中,很多群众还存在“高碳”行为,要对这些还存在“高碳”行为的群众进行“碳达峰、碳中和”宣传教育。第二层为第二句,写中学生是国家未来的栋梁,让他们接受“碳达峰,碳中和”的发展理念尤为重要。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用一个表因果关系的句子对以上两层内容进行概括,并注意“不超过40个字”。
19.例文:
风云之际,取舍之间
我们总是做着选择,小到试卷上的一道题目,大到人生中的一次转折;我们也总是被选择着,一份入围名册,一张录取通知书,一次面试安排……这一切看上去无足轻重,身不由己,但是被时代浪潮裹挟着的我们,也能做出改变时代的选择。在此风云变幻之际,一个选择,一次取舍,我向时代,时代有我。
我们要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要有争向潮头的拼搏之心。顺应时代,绝不等于随波逐流,学着大多数人的样子得过且过,成为世界庞大人口基数中泯然的某一个;顺应时代,是辨清时代之“势”。认准发展之“向”,以匹夫天下之责,投入到自己的人生事业中去。近代中国的革命先驱们,多少都出自锦衣玉食,或至少优裕小康之家;他们并没有流于世俗的浮华享乐、无睹民众之苦难,而是真正读懂了国家的风雨如磐之危,选择举火炬而起,做旧时代的送葬者,新时代的探路人。或许在他们自己看来,自己的选择轻如鸿毛,自己一人只如一根稻草,但万干鸿毛可汇聚为大鹏之翼,小小稻草亦能作火种,点燃一片辽阔的原野!
我们要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要有敢向荆棘深处踏出道路的勇气,要有长途漫漫日夜前行的毅力。时代只能展现发展的需求,指出前进的方向,时代永远不是问题的答案。大国重器的核潜艇、两弹一星,是千万次无尽的演算与实验堆出来的;城市繁华、铁路纵横,是数不清的劳动者砖砖瓦瓦建设起来的;走出隔离,打开封锁,治愈病患,是医务人员日夜不休抢出来的……每一个时代的质变,就由我们默默耕耘的量变来汇聚。
我们要做出顺应时代的选择,要有发展的眼光,要有破旧立新,做出取舍的果敢。超越时代看时代,我们才能确定真正的航向,驾驭风浪,而不是被风暴裹挟,敢于挥洒色彩的艺术家开创了新的流派,敢于创业的年轻人推动了信息革命,敢于舍去个人舒适、扎根大漠的研究员焕发了文化瑰宝的光彩……在瞬息万变的新时代,我们能否抓住机遇,成为新青年、先行者?
在此风云之际,我们应以时代之眼光做好每一次取舍。某一时刻,我们千千万万人的选择或许就能积小流成江海,能够改变时代的方向,向更光明处扬帆而航。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记叙类材料作文题。
从材料中可以看出,本题的两个关键词是选择与改变。
关于选择,从材料内容可知,这里的“选择”不是一般意义上的选择,而是特指人生道路的选择。材料说“我选择了行人稀少的那一条”,“行人稀少”意味着未知和艰难。彭士禄父子两代人所作的都是这样的选择。而谷爱凌选择归化中国滑雪队,也是放弃了看似客观条件更好的美国队。
关于改变,诗句说它改变了我的一生,材料末也说改变了他们自己,也改变了很多很多。“改变了自己”是说使个人走上完全不同的另一条人生道路,“改变了很多”包括改变了环境和身边的人,甚至国家命运和历史走向。
整合起来,选择与改变之间是什么关系呢?可以是因果关系,即因为选择所以改变;可以是条件关系,即只有选择才能改变;也可以是假设关系,即要想改变必须选择,等等。需要特别注意的是,材料中两位人物的选择都是出于祖国的需要,都是个人服从国家的行为。而且,他们还是父子,是两代人在不同年代的相同选择,这说明材的本质内涵是:前赴后继,代代相传。在决定人生道路时选择服从国家需要,改变了自己的命运,也为国家民族做出了杰出贡献。而谷爱凌的选择,则是遵从本心,是国家与个人达到高度和谐的结果,既实现个人追求,又满足了国家需要。那么,作为高三学生,我们也正面临着一次重要的人生选择。我的选择是什么?我准备改变什么?就不言自明了。这也是这道作文题可以遵循的基本思路。
立意:
1.放弃小我,选祖国需要的路。
2.改变自我,让个人与国家的路和谐共进。
3.改个人私欲,明国家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