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语文学科打靶题语文试题
2023-01-31 14:19
山东师大附中2022届高三语文学科打靶题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其意蕴刚柔兼备,情感力度适中,杂多或对立的审美因素和谐统一,具有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中和之美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主体德性精神的强调,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视,都有独到之处。特别是对高尚人格的极力推崇,对艺术生命的高度重视,对艺道合一的不渝追求,都表明了中和之美是一种重德尚情、崇艺重生、强调和谐的普遍的和谐观,具有强烈的人文关怀性质和素朴的辩证精神。作为一种思想原则、方***原则和普遍和谐的人文精神,对于想摆脱生存困境、艺术困境和精神危机的今人来说,仍可能在某些方面提供极为宝贵的启示。尤其在21世纪,人类面临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心灵以及不同文明之间的冲突,和谐原则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从当今世界人的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失衡来看,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对我们的启示是,重视人自身的人文教化和塑造,重视高尚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仍然是现实人生价值取向的目标。从当今世界人的内心生活的失衡来看,传统的审美和谐观也可以启示我们,在现实的入世精神与欢快、和谐、悦乐的心理状态之间保持和谐统一,在审美世界和功利世界之间保持协调统一。从当今世界人与自然关系的失衡来看,人与万物是同类、同体,是平等的,更应该建立一种和谐关系。从当今世界东西方文明之间的冲突来看,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也有助于西方当代文化矫正自己逻格斯中心主义[注]的弊端,同时也有助于中国人走出单纯的西学东渐的心理惯性,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给以现代的解读,从而使世界文化可以分享我们的民族智慧。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和之美作为古典主义的思想体系,作为美学观毕竟有偏狭的一面。它过于单调、平淡,过多地将人的情感束缚于理性之中,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感节制,使得古典艺术缺乏大悲大喜的情感渲泄和最尖锐的对抗冲突。就此而言,它实际上又是处在精神重压之下的知识分子的一种自我安慰、自我陶醉。作为一种人格理想、社会理想,它过于强调安命乐天、随顺世态、守中居正,易导致民族性格保守的一面。因而它并不具有直接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充满矛盾、充满冲突的新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审美观。西方早在18世纪就已经抛弃了古典主义的以和谐美为特征的美学观而接受了以崇高为特征的美学观。而我们却步履维艰,直到20世纪初才开始缔造新的审美观,而且这种建构至今仍没有完成。因此,必须否定古代和谐的狭隘性和强制性,必须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古代和谐面向21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摘编自王祖龙《中和之美的人文底蕴及其现代意义》)材料二:要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就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与趋势,祛除其中所含的政权中心主义和道德中心主义思想,把它的基点移置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上。“中和”的社会应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只有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中和”才具有现代意义。由此出发,中庸之德就应该表现为个体对完美人格的追求。孔子对君子德才的要求,可以看作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中和之美应该有利于这种人格的实现。它首先要有利于个体的独立。它曾经的政治性,能从反面提醒人们警惕艺术的同化作用;而“和而不同”的思想应该被引申,成为处理独立个体与社会整体关系的基本原则。其次,它要有利于个体的多重身份、多种才德、多元情感以高度的自觉统一于“我”。在中国古代,中和之美隐含集权的动机;而在现代社会中,人的角色与才能被工业生产定制,消费与娱乐被商业利益引导,个体不论受到多好的教育、有多丰富的物质与精神享受,他的自觉与自主却没有被唤起。物质的高度发达并没有带来人们所期望的自由,相反,高速运转的生产节奏、利润至上的消费诱惑,导致了人的碎片化和自我的迷失。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的中和之美,则应该引起现代人对这种情况的警惕与反抗,引导人以明确的自觉,按照自我的理性选择与追求,把可能实现的才能品质、社会关系、情绪感情“和”入浑融的“我”之中。这应该是审美与社会共同的发展趋势。再次,从艺术形式上,中和之美对多媒体艺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中和之美是在诗乐舞一体的历史背景中提出的,而多媒体又让艺术在更高的技术和审美层次上实现文、图、乐、舞的完美结合;中和之美看重整体审美效果的原则可以运用到多媒体艺术多种媒介、技术、形式的驾驭之中,使文、图、乐、舞融合为一个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整体。当然,这种感染力的动机应该以一个丰富统一的主体为中心,否则现代技术与经典原则的结合,会被一些权力集团用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政治经济目的。一旦从以上三个方面摆脱了外在的目的,转而把人的独立、人的个体性、人在现实与感情、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完善和自由作为目的,中和之美就回到了审美本位。因为审美就是人在与艺术形式的浑然一体中意识自我、完善自我、解放自我的过程。(摘编自胡睿臻《中和之美:文化还原与现代转化》)【注】逻格斯中心主义:西方形而上学的一个别称。“逻格斯”出自古希腊语,它有内在规律与本质的意义,也有外在对规律与本质的言语表达的意义。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和之美呈现含蓄、典雅、静穆等特性,秉持独到的普遍的和谐观,突显强烈人文关怀性质和素朴的辩证精神。B.中和之美对于想摆脱生存困境、艺术团境和精神危机的今人来说,仍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C.中和之美有其偏狭的一面,过于单调、平淡,使得古典艺术缺乏大喜大悲的情感的宣泄和最尖锐的对抗冲突。D.中和之美在个体独立、个体自觉与自主、多媒体艺术等方面回归到审美本位,必将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能帮助国人重新审视自己的文化传统,并从现代角度进行解读,从而使世界文化可以分享我们的智慧。B.作为古典主义思想体系的中和之美并不具有直接适应现代社会的价值,因此我们所处的新时代需要建立新的审美观。C.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和趋势,把中和之美的基点移置于个人的生存与发展之上,能够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时代意义。D.中和之美遵循整体审美效果的原则,可以充分发挥多媒体艺术的最佳感染力,从而来实现人们各种政治经济目的。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中和之美”的一项是( )(3分)A.园林艺术经常会使用到雕花镂空的门或窗,让窗门对面的风景若隐若现,似见非见,展现出了虚虚实实的景致,颇有意趣。B.罗丹的雕塑《巴尔扎克》中,披裹着睡袍的巴尔扎克头发蓬乱,昂首凝思,生动表现了他沉迷创作时的骄傲、狂喜和沉醉。C.舞蹈诗居《《只此青绿》借助现代媒介技术对传世名画《下里江山图》进行了意境还原,让不同的艺术门类实现了完美结合。D.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的篇尾,刘兰芝“举身赴清池”,焦仲卿“自挂东南枝”,二人双双殉情,却在死后化为了鸳鸯。4.请简要说明材料一和材料二在内容上的关联。(4分)5.请结合材料,谈谈怎样实现传统文化“中和之美”的现代转化?(6分)1.A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B. “中和之美……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错误。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说“和谐原则仍然是最佳的文化方式选择和最优化价值导向”,这里用较大范围的“中和之美”的概念替换了较小范围的“和谐原则”的概念。C. “中和之美过于单调、平淡,使得……”错误,应为“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怨而不怒的情感节制,使得……”,“使得”前的主语被偷换了。D. “必将实现”的说法过于绝对,应为“将会有利于实现”。2.D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多媒体艺术的最佳感染力”错误,材料二第二段文中说的是“使文、图、乐、舞融合为一个具有最佳感染力的艺术作品整体”;且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说“这种感染力的动机应该以一个丰富统一的主体为中心,否则现代技术与经典原则的结合,会被一些权力集团用来实现他们的各种政治经济目的”。3. B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A. 园林艺术使用雕花镂空的门或窗,让窗门对面的风景若隐若现,似见非见,展现出虚虚实实的景致,这体现了含蓄的“中和之美”。B. 《巴尔扎克》体现的是典型的西方审美观。“中和之美是处于优美与壮美两极之间刚柔相济的综合美”,体现了一种和谐观。罗丹《巴尔扎克》的雕塑并没有表现具有和谐审美观的中和之美。C. 《只此青绿》将绘画、音乐、舞蹈和现代技术融合起来,也体现了“中和之美”。D.焦仲卿和刘兰芝虽然双双殉情而死,但诗歌片尾构思了幻化鸳鸯双宿双飞,这是通过悲喜交加的手法和大团圆的结局,来使人们的情感得以“中和”,求得欣慰,体现了“中和之美”。4. ①两则材料都聚焦于中和之美,话题相同;材料一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利弊及对当今的现代意义,材料二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价值和现代转化问题,内容互补。②材料一是材料二的论证前提和基础。材料二是材料一的纵向深入。(每答出一点给 2 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只要言之成理,可酌情给分。)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从两则材料的题目“中和之美的人文底蕴及其现代意义”“中和之美:文化还原与现代转化”可知,两则材料都聚焦于中和之美,话题相同。从“中和之美对宇宙人生的洞察,对主体德性精神的强调,对人与社会、人与自然和谐的重视,都有独到之处……中国古代审美和谐观对我们的启示是,重视人自身的人文教化和塑造,重视高尚人格和理想人生境界的追求,仍然是现实人生价值取向的目标……然而,必须指出的是,中和之美作为古典主义的思想体系,作为美学观毕竟有偏狭的一面……”可知,材料一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利弊及对当今的现代意义;从“要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就要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与趋势,祛除其中所含的政权中心主义和道德中心主义思想……中和之美应该有利于这种人格的实现。它首先要有利于个体的独立……其次,它要有利于个体的多重身份、多种才德、多元情感以高度的自觉统一于‘我’”……再次,从艺术形式上,中和之美对多媒体艺术有积极的现实意义……一旦从以上三个方面摆脱了外在的目的,转而把人的独立、人的个体性、人在现实与感情、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完善和自由作为目的,中和之美就回到了审美本位……”可知,材料二偏重论证中和之美的价值和现代转化问题,两者可以互相佐证。5. ①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之面向 21 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②要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实现完美人格,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③要摆脱外在的目的,让中和之美回归审美本位。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必须否定古代和谐的狭隘性和强制性,必须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 使古代和谐面向 21 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可知,对古代和谐进行历史的转换,使之面向 21 世纪的文化建设和人的现代性;从材料二“‘中和’的社会应该为个体的发展提供条件,只有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中和’才具有现代意义”可知,要从个体的需要与发展出发,让中和之美焕发积极的现代意义;从材料二“一旦从以上三个方面摆脱了外在的目的,转而把人的独立、人的个体性、人在现实与感情、肉体与精神方面的完善和自由作为目的,中和之美就回到了审美本位” 可知,要摆脱外在的目的,让中和之美回归审美本位。(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文本一:东坛井的陈皮匠何晓一个地方只要历史长了,就会产生些离奇的故事。古城就是这样一个地方。当你花费了比去欧洲还要多的时间,从大城市曲里拐弯地来到这里对,疲惫的身心会猛然因眼前远离现代文明的古奥而震颤:唐宋格局、明清街院,这化石一样的小城里,似乎每一扇刻着秦琼尉迟恭的老木门后面,都有一个传承了五千年的大家族在繁衍生息……而每一个迎面过来的人,他穿得越是普通,你越是不敢小瞧他,因为他的身上自然地洋溢着只有在这样的古城里生长的人才有的恬静和自信,哪怕他只是一个绱鞋掌钉的小皮匠。沿袭着“食不过午”老规矩的,似乎只有传统小吃。但古城里曾经严格遵守另一种做生意“时不过午”老规矩的,却还有一个人,那就是东坛井的陈皮匠。东坛井是一条老街,街头有一口叫东坛井的千年老井。老井现在是文物,周围砌了台子,被重点保护了。陈皮匠的家就是陈家大院子,在老井东边,大院有两套天井一个后花园,一栋小巧的绣楼,后面一套天井是皮匠的藏书室。后花园里的绣楼是皮匠女儿的,虽说她自从上大学以后,二十多年了,也就只有春节才回来,可皮匠还是原样留着。陈家大院子的正门在与街面对着的巷子里,除了家人进出,平时总关着。隔了街道,皮匠的摊子在老井西面的醋吧街沿上。皮匠从十九岁开始就在那里摆摊,中间被国家安排去皮革厂工作,后来又回到了老地方,继续做他的皮匠。没人说他不能在那里摆摊,他是这条街上最正宗的土著。皮匠的手艺好,补的鞋既巴适又牢实。了解他的人都说:可惜呦,一个老高中生,灵巧得能绣花,随便做啥也能成气候嘛,去当皮匠。皮匠才不这样想,他悠闲自在地守在摊子上,不管生意好坏,中午十二点都要准时收摊。他上午挣了多少钱,下午就要买多少钱的书。古城收售旧书和收藏旧书的人,都认得他,晓得他在意哪一类书,只要看到他来了,立马抱一摞出来任他选。钱不够,也没关系,第二天拿来就是了。古城的人都爱老书,或者自己读,或者倒来倒去当古董卖。晚上,皮匠一般都待在他的藏书室里。至于他在里面干些啥,皮匠娘子从不过问。要休息的时候,只是在外面喊:老汉,等你哈。皮匠听了,先咳嗽一声,然后才出来。皮匠的生活一直都像这样,很平静。古城其他人的生活也很平静——直到上个月皮匠的女儿回来。女儿是在上飞机的时候才打电话说要回来的。黄昏时,女儿回来了,后面还跟了一个干巴老头。女儿一进屋就介绍说:这是我的导师,历史学家牟汉达教授。爸爸,老教授想看看我们的族谱。皮匠一听来人是历史专家,心里就已经有数了。第二天,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这六个小时里,从《东轩笔录》《渑水燕谈录》《湘山野录》《续<资治通鉴>长编》《宋人轶事汇编》《宋史选举志》到《南充史志》《保宁府志》《将相堂记》《重修三陈书院记》《陈氏家谱》……教授一直在翻书,皮匠的女儿一直在拍照,皮匠一直在回答教授的提问。他们终于从藏书室里出来时,教授说:你已经有了我想有的一切。皮匠回应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数月后,一篇学术论文震惊了整个历史学界:《南宋三陈故里之重考》。而同时被震惊的还有古城的官员、文人和实业家:那么著名的历史人物原来是古城人啊!于是,古城迅速掀起了一股宣传、发现、挖掘的热浪,无限的商机突然摆在了眼前,安静的古城人一下子变得疯狂了!一批又一批的游客被导游带来参观陈家大院,一批又一批的说客涌来劝皮匠合伙开发陈家大院……皮匠想:这东坛井陈家大院的大门,怕是再也关不上了。收到女儿寄回的报纸、杂志,皮匠认认真真地把老教授的论文和与论文相关的评论文章,读了一遍又一遍。然后他歇了十多天业,把家里的藏书整理出来,重新造册,一一核对之后,全部寄给了牟汉达教授。从此,陈皮匠和古城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有删改)文本二:中国画讲究“留白”,“计白当黑”。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十九世纪和二十世纪的作者和读者的关系变了。十九世纪的小说家是上帝,他什么都知道,比如巴尔扎克。读者是信徒,只有老老实实地听着。二十世纪的读者和作者是平等的,他的“参与意识”很强,他要参与创作。我相信接受美学。作品是作者和读者共同完成的。如果一篇小说把什么都说了,读者就会反感:你都说了,要我干什么?一篇小说要留有余地,留出大量的空白,让读者可以自由地思索,认同,判断,首肯。要使小说语言有更多的暗示性,惟一的办法是尽量少写,能不写的就不写。不写的,让读者去写。古人说:“以己少少许,胜人多多许”,写少了,实际上是写多了,这是上算的事。当然,这样稿费就会少了。一个作家难道是为稿费活着的么?(选自汪曾祺《谈小说的语言、结构和首尾》)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别人对陈皮匠“一个老高中生去当皮匠”的评价,既表现出这些人对陈皮匠的不理解,又展现出陈皮匠清高孤绝的心志以及坚定的人生目标。B.从陈皮匠的藏书来看,内容与古城文化、家族历史相关,数量繁多,且都具有极高的文学研究价值,这对牟教授论文的诞生起到了关键作用。C.陈皮匠把多年的藏书贡献出来的举动,说明他意识到自己并非专家,难以深究这些藏书的学术价值和丰厚内涵,认定牟教授能发掘其更大价值。D.结尾“陈皮匠和古城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的交代,表达了陈皮匠在完成自己的心愿之后那种如释重负、生活终于回归正轨的惬意。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对古城的描写属于社会人文环境,展示了鲜明的中国传统文化色彩和丰厚的历史底蕴,看似闲笔,实则为陈皮匠性格的形成提供了环境依据。B.小说把陈皮匠和只关注古城文化商机的古城人进行对比,展现出在商业化冲击下,陈皮匠守护传统文化的寸步难行以及守护者的孤独和无奈。C.小说对古城、老街、守老规矩、摆摊买书的介绍让主人公的出场充满传奇色彩,如武侠小说中的绝世高手一般,未出场就引起读者的强烈兴趣。D.小说写陈皮匠寄书前对牟教授的论文读了一遍又一遍,并对藏书重新造册,一一核对,刻画出一个对文化赓续要求严谨、精益求精的“工匠”形象。8.文本一中陈皮匠说:“我这一辈子,就等这一天哩。”简要概括小说为陈皮匠的这句话做了哪些铺垫。9.文本二说:“小说也要‘留白’,不能写得太满。”请结合文本一加以分析。(6分)6.C(A“清高孤绝”错,B 极高文学研究价值错,牟教授的论文为历史方面论文 D“如释重负、生活终于回归正轨的惬意”错)7. B“寸步难行”错8.陈皮匠的这句话是说自己终于等到有专家能够帮助他挖掘这些藏书价值、赓续古城文化、家族文化根脉的时候。(1)介绍陈家大院后面一套天井是陈皮匠的藏书室。(2) 陈皮匠遵守“时不过午”的规矩,上午摆摊,下午购书,皮革厂工作后仍坚持摆摊。(3) 陈皮匠每天晚上一般都待在藏书室。(4) 陈皮匠一听女儿带回来的是历史专家,心里就有数了。9.(1)对陈皮匠的女儿着墨很少,但是通过女儿自从上大学在外二十几年到带回历史专家的时空跨度,读者可以想象皮匠女儿应该也是一位历史学方面的学者,而且背后默默支持父亲多年的藏书行为,帮助父亲完成传承古城文化、家族文化的心愿。(2) 对陈皮匠购书、每天待在藏书室整理书籍的行为描写简略,留给读者大量空白,对书籍精挑细选,对藏书整理工作躬耕不辍的陈皮匠形象通过读者想象跃然纸上。(3) 对皮匠和女儿陪着教授在藏书室里整整待了六个小时的场面没有展开细致描写,读者可以去想象皮匠的激动,教授的如获至宝,以及女儿为父亲和教授都能如愿的欣慰和高兴。(4)教授收集到宝贵资料后,对藏书的学术研究及论文创作略去不写,留下了想象空间,教授是如何潜心研究、苦心经营的,读者自去想象。(5)结尾写陈皮匠把藏书全部寄给教授后,“也和其他皮匠一样,下午也要补鞋了” 。小说戛然而止,意味深长,也产生不写之妙,让读者体会到皮匠完成自己的夙愿后,终于可以放下一桩心事的满足和踏实。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小题。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相结,资其士马以益兵势。渊从之,自为手启,卑辞厚礼,遗始毕可汗云:“欲大举义兵,远迎主上,复与突厥和亲,如开皇之时。若能与我俱南,愿勿侵暴百姓;若但和亲,坐受宝货,亦唯可汗所择。”始毕得启,谓其大臣曰:“隋主为人,我所知也。若迎以来,必害唐公而击我无疑矣。荀唐公自为天子,我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助之。”即命以此意为复书。使者七日而返,将佐皆喜,请从突厥之言,渊不可。裴寂、刘文静等皆曰:“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渊曰:“诸君宜更思其次。”寂等乃请尊天子为太上皇,立代王为帝,以安隋室;移檄郡县;改易旗帜,杂用绛白,以示突厥。渊曰:“此可谓‘掩耳盗钟’,然逼于时事,不得不尔。”乃许之,遣使以此议告突厥。突厥遣其柱国康鞘利等送马千匹诣李渊为互市,许发兵送渊入关,多少随所欲。丁酉,渊引见康鞘利等,受可汗书,礼容尽恭,赠遣康鞘利等甚厚。择其马之善者,止市其半;义士请以私钱市其馀,渊曰:“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吾所以少取者,示贫,且不以为急故也,当为汝贳之,不足为汝费。”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己巳,康鞘利北还。渊命刘文静使于突厥以请兵,私谓文静曰:“胡骑入中国,生民之大蠹也。吾所以欲得之者,恐刘武周引之共为边患;又,胡马行牧,不费刍粟,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刘文静至突厥,见始毕可汗,请兵,且与之约曰:“若入长安,民众土地入唐公,金玉缯帛归突厥。”始毕大喜,丙寅,遣其大臣级失特勒先至渊军,告以兵已上道。(《资治通鉴·隋纪》)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B.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C.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D.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以招/抚山东郡县。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可汗,古代北方部分游牧民族如突厥、回鹘等民族的最高统治者皆称可汗,有别予匈奴的领袖“单于”称号。B.太上皇,是中国历史上给予退位皇帝或当朝皇帝在世父亲的头衔,历史上最后一位太上皇是清朝乾隆皇帝。C.互市,既可以指民族或国家之间的贸易活动,也可以指权势之家互相援引,在本文中指的是前者。D.中国,与“中土”“中原”涵义相近,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长江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刘文静劝说李渊与突厥联合,李渊亲笔写信给突厥首领,突厥首领表示若李渊自立为天子的话,会全力支持。B.裴寂等人请求尊隋炀帝为太上皇,另立他人为皇帝,同时改换为红、白相杂的旗,是不想得罪隋室和突厥。C.突厥带着千匹马来,并且许诺派兵帮助李渊入关,但李渊只留了一半良马,表明自己贫穷,并且不着急用马。D.李渊认为如果突厥进入中原,会危害百姓,但是又急需突厥兵的支持,所以最终约定好后才请突厥出兵相助。13.把下列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今义兵虽集而戎马殊乏,胡兵非所须,而马不可失;若复稽回,恐其有悔。(4分)(2)虏饶马而贪利,其来将不已,恐汝不能市也。(4分)14.李渊对突厥的态度是怎样的?为什么是这样的态度?10.B乙巳,灵寿贼帅郗士陵帅众数千降于渊,渊以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置镇东府,补僚属, 以招抚山东郡县。11.D 古代华夏族群活动于黄河中下游一带,以为是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12.D “但是又急需突厥兵的支持”错,原文“聊欲藉之以为声势耳。数百人之外,无所用之。”13.(1)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特别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要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重点词“集”“乏”“须”“稽”各 1 分)(2)胡人有很多马匹,但是贪利,他们将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重点词“饶”“已”“市”各 1 分,句意 1 分)14.若即若离(既合作而又保持距离)。合作是害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 还想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这点不是主要的);保持距离是因为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参考译文隋恭帝义宁元年六月,己卯。刘文静劝李渊与突厥人相结交,请突厥人资助兵马以壮大兵势,李渊听从了这个意见。他亲笔写信,言辞卑屈,送给始毕可汗的礼物十分丰厚,信中说:“我想大举义兵,远迎隋主,重新与突厥和亲,就好像开皇年间那样。您要是能和我一起南下,希望不要侵扰***百姓。假若您只想和亲,您就坐受财物吧。这些方案请您自己选择。”始毕可汗得到李渊的信,对他的大臣说:“隋朝皇帝的为人我是了解的,若是把他迎接回来,必定会加害唐公而且向我进攻,这是毫无疑问的。如果唐公自称天子,我应当不避盛暑,以兵马去帮助他。”始毕立即命令将这个意思写成回信。使者七天后返回, 见信,李渊的将领僚佐们都很高兴,请李渊听从突厥人的话,李渊认为不可。裴寂、刘文静都说:“如今义兵虽然召集来了,但是军马还极为缺乏,胡兵并不是所需的,但胡人的马匹不可失去,如果再拖延而不回信,恐怕对方反悔。”李渊说:“大家最好再想想别的办法。”裴寂等人就请李渊尊炀帝为太上皇,立代王杨侑为皇帝,以安定隋王室;传布檄文到各郡县;改换旗帜,用红、白掺杂的颜色,以此向突厥示意不完全与隋室相同。李渊说: “这可以说是‘掩耳盗钟’,但这是形势所迫,不得不如此啊。”于是就同意这样做,派使者将这个决定通知突厥。突厥派他们的柱国康鞘利等人押送一千匹马到李渊处进行交易,并答应发兵送李渊入关,人数的多少随李渊定。丁酉(十八日),李渊会见了康鞘利等人,接受了可汗的书信,礼仪容止都极为恭敬,赠送给康鞘利等人的礼物也很丰厚。李渊挑选马匹中的良马,只买了其中的一半。义士们请求用自己的私钱买下其余的马匹。李渊说:“胡人有很多马匹,但是贪利,他们会不断地来,恐怕你们就买不起了。我所以少买的原因就是向他们表示贫穷,而且也不是那么急用。我应当替你们付钱,不至于让你们破费。”乙巳,灵寿县的贼帅郗士陵统帅部众几千人归降李渊。李渊封郗士陵为镇东将军、燕郡公,仍设置镇东府,补充镇东府的僚属, 以此招抚潼关以东各郡县。己巳,康鞘利返回北方。李渊命令刘文静出使突厥请求发兵,他私下对刘文静说:“胡骑进入中国,是黎民百姓的大害。我要突厥人发兵的原因,是怕刘武周勾结突厥一起成为边境上的祸患。另外,胡马是放牧饲养的,不用耗费草料,我只是要借突厥人的兵马以壮声势,几百人也就够了,没有别的用途。”刘文静到突厥,拜见了始毕可汗,请求派兵,并且与始毕约定,“要是进入长安,百姓、土地归唐公,金玉绫罗归突厥。”始毕可汗大喜。丙寅,始毕派大臣级失特勒先往李渊的军营,通知他突厥军已经上路。(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狂夫①杜甫万里桥西一草堂,百花潭水即沧浪。风含翠纂②娟娟净,雨裹③红蕖冉冉香。厚禄故人④书断绝,恒饥稚子色凄凉。欲填沟壑惟疏放,自笑狂夫老更狂。注:①这首七律作于杜甫客居成都。②篆:小竹,细竹。③裛:通“浥”,沾湿。④诗中“故人”指严武,杜甫初到成都时,曾靠故人严武接济,分赠禄米。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即沧浪”三字,用《孟子》“沧浪之水清兮,可以濯我缨”典故,“即”字有知足意味,暗示诗人操守。B.颔联两句意蕴丰富,分咏风雨。第三句风中有雨,可从“含”字体味;第四句雨中有风,可从“香”字会心。C.颈联中“厚禄”“恒饥”前置句首,从诗意看,强调“恒饥”的贫困处境,使尾联“填沟壑”夸张却不失实。D.尾联表达了诗人虽饱经患难,却没有被生活的磨难压倒,始终用一种倔强的态度来对待生活打击,怨而不怒。16.这首诗将两种看似无法调和的情景成功由“狂夫”这一形象调和起来,形成一个完整的意境。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15.B(第三句风中有雨,可从“净”字体味)16.①一面是“风含翠篠”“雨裛红蕖”的赏心悦目之景,一面是“恒饥”“凄凉”“填沟壑”的可悲可叹之事。②没有前半部分优美的景物描写,不足以表现“狂夫”的贫困不能移的精神。③没有后半部分潦倒生计的描写,“狂夫”就会失其所以为狂夫。(每点 2 分)(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辛弃疾在《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用“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出了如今的中原早已风平浪静,沦陷区的人民已经安于异族的统治,竟至于对异族君主顶礼膜拜。(2)在繁华的盛唐时代,长安城是当时文人墨客的聚集之地,也是自认有才华的人向往之地。而在宋朝诗人周邦彦眼里,却包含了对漂泊生活尤其是仕途生活的厌倦。这在他的《苏幕遮·燎沉香》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中明确表达了出来。(3)“楼”在古诗文中是常用的意象,文人们借楼表达出了或喜或悲或闲适或忧愁或思念或激愤等复杂情感。请写出借“楼”表达作者怀远伤感之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1)佛狸祠下,一片神鸦社鼓。(2) 家住吴门,久作长安旅(3) 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可怜楼上月徘徊,应照离人妆镜台。《春江花月夜》叹而今登楼揽镜,事机频误。——《贺新郎•国脉微如缕》叹门外楼头,悲恨相续。——《桂枝香•金陵怀古》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一株小草改变世界、一枚银针联通中西、一缕药香跨越古今……中医药学凝聚着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博大智慧,是中华文明的瑰宝。它为中华民族的______做出了巨大贡献,对世界文明进步产生了积极影响。然而,今天的中医药发展,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如何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时代不容回避的考题。中医药发展需要坚持________,试想,如果中医不会把脉,不会开方,不再坚持中医思维,那么中医的传统将无以为继。另一方面,如果道地药材不地道,治病救人的中药都“病”了,中医如何能妙手回春?坚守中医原创思维,纠正离宗的传承,保持道地性,不因炮制之繁而减省人力,推动中药质量提升和产业高质量发展,中医药事业才能________,生生不息。同时还要不断发展,适应新的时代要求。 ( )。今天的中医被要求用西医的标准来验证,中药有效性需要按西药的方法来评价。中医西医分属两种不同的医学,一旦用西医的“鞋子”来衡量中医的“脚”,便会导致“________”;用西医的方法管中医,结果只会是中西医无法“并重”甚至无法“并存”。坚持中西医事业并重,就要真正实现“一碗水端平”,激发中医从业者的热情,培植中医发展的沃土,努力传承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3分)A.繁衍生息 固本清源 薪火相传 郑人买履B.生生不息 固本清源 一脉相承 郑人买履C.繁衍生息 守正创新 薪火相传 削足适履D.生生不息 守正创新 一脉相承 削足适履18.C 繁衍生息:繁殖后代,以延续血脉。生生不息:孳生繁衍而不停止。固本清源:从根本上整顿,从源头上清理。比喻从根源上加以整顿清理。守正创新:恪守正道,也要敢于探索新的思想和发展方向。薪火相传: 古时候比喻形骸有尽而精神不灭;后人用来比喻学问和技艺代代相传。一脉相承:比喻某种思想、学说或行为之间的继承关系。削足适履(履:鞋)指把脚削去一块来凑合鞋的大小;比喻不合理地迁就凑合或不顾具体条件,生搬硬套。含贬义。郑人买履,典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这则成语是说有个郑国人因过于相信“尺度”,造成买不到鞋子的故事,揭示了郑人拘泥于教条心理,依赖数据的习惯。后用以讥讽墨守成规而不重视实际状况的人。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成为不容回避的时***题。B.把祖先留给我们的这一宝贵财富中医药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是不容回避的时***题。C.继承好、发展好、利用好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成为不容回避的时***题。D.如何把中医药这一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继承好、利用好、发展好,成为时代不容回避的考题。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当前,一些中医“以西律中”,特色优势不再B.一些中医药特色当前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C.“以西律中”导致当前一些中医特色优势不再D.当前,一些中医药特色优势不再,原因在于“以西律中”19.A 首先语序,对中医药而言,最终目的是利用,所以应该先“发展好”再“利用好”。排除掉 B 和 D。其次“不容回避”应是“我们回避”而不是“时代回避”。排除掉 D。再次“考题”应该是问题,不能是陈述,排除掉 B 和 C。20.D 首先,根据下文“今天的中医被要求用西医的标准来验证”,可以看出“中医”是被动的 “以西律中”,排除掉 A。且后文话题对象是“中医”和“中药”,从话题一致的角度可以排除 C。其次,“当前”的位置,当前是状语而非定语。排除掉 B。(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21.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练习。(5分)在冰壶赛场上,常听到运动员发出“哈哈哈”“我我我”的喊叫,而跟随冰壶行进的运动员则拿着冰刷疯狂摩擦冰面。为什么要“尖叫”与“摩擦”?究其原因,都是为了克敌制胜。负责“尖叫”的队员一般为担任四垒的队长或投壶队员,他们通过喊叫向擦冰队友发出是否“摩擦”的指令。“哈哈哈”意为“快速擦冰”,“我我我”意为“停止擦冰”。比赛前,制冰师要拿着类似花洒的工具在平滑冰面上均匀喷洒水珠,这些水珠在冰面遇冷凝结成冰点儿,以增大冰面与冰壶的摩擦。擦冰运动员可以通过冰刷快速摩擦,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减小冰壶与冰道的摩擦力,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同时,通过擦冰融化冰点儿,可以影响冰壶行进方向,最终使冰壶抵达指定位置。看似简单的“摩擦”,却需要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在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终实现战术目标,因此,队员间必须配合默契。请根据上述材料第二段的内容,选择不同的逻辑关系,概括出冰壶比赛的两条经验。每条不超过40字。(5分)因果关系 转折关系 条件关系21.因果关系:因为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形成水膜可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所以需要“摩擦”。转折关系:“摩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却需要冰壶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条件关系:赛场上,只有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才能取得冰壶比赛的胜利。【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压缩语段、变换句式的能力。第一条经验是“擦冰运动员可以通过冰刷快速摩擦,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从而形成一层薄薄的水膜,减小冰壶与冰道的摩擦力,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从“通过……从而……”可知,这里可以提取出因果关系,即因为“融化掉赛道上的冰点儿形成的水膜使冰壶运行速度更快”,所以需要“冰刷快速摩擦”。根据字数要求,酌情删减字词即可。第二条经验是“看似简单的‘摩擦’,却需要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根据“却”可知,此处为转折关系,可压缩为“‘摩擦’虽然看起来很简单,却需要冰壶运动员注意力高度集中”。第三条经验是“在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下,才能最终实现战术目标”,根据“才能”可知,此处为条件关系,可压缩为“赛场上,只有指挥者、投壶者、擦冰者共同努力, 才能取得冰壶比赛的胜利”。2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相应练习。(6分)“二氧化碳跨临界直冷制冰”被认为是一种绿色、高效的制冷技术。对于以前的冰箱和空调而言,制冷剂一般是氟利昂,这种化学物质会破坏臭氧,进而影响全球气候。而这次北京冬奥会的部分场馆用到的制冷剂则是二氧化碳,这在冬奥会历史上还是首次。虽然制冷剂发生了变化,但是制冷的原理其实和原来的冰箱、空调是一样的。简单地说,就是将二氧化碳通过加压的形式变成液态。不过在这个过程中会产生热量,所以需要将高温下的二氧化碳气体冷凝成液体,然后减压让液体挥发掉,在液体挥发的过程中,它会从周围的介质(比如水)中吸收热量,以达到制冷的效果。虽然二氧化碳也是温室气体,但相对于其它制冷剂而言,它是大气中天然存在的成分,所以还是非常环保的。而且,这种技术可以让冰面温度差控制在1.5℃以内,而国际滑联的要求是不超过1.5℃,所以,许多制冰专家认为,北京冬奥会拥有史上最公平的冰面。结合材料内容,分析语段中使用流程图配合文字表达的作用。(6分)22. ①形象直观地显示各制冷环节之间的关系;②便于呈现材料的重点内容,简明扼要;③逻辑层次清楚,便于理解,不会产生“歧义”。【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图文转换的能力。流程图里有一些固定格式的框图、直线、箭头,以图形方式更加有条理地表达工作流程, 逻辑层次清楚,便于理解,一目了然。从“二氧化碳”到“冰面”中间各制冷环节之间的关系非常形象直观地显示出来,而且每一环节中只呈现重点说明性的文字,呈现出材料的重点内容。四、写作(60分)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朱光潜在给现代中国青年的《一番语重心长的话》中说:我们的时代是竞争最激烈的时代,也是最需要互助的时代。竞争是事实,而互助是理想。无论你竞争或是互助,你都要拿副本领来。以上论述对今天的你仍然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公众号对话框回复
高中语文试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