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高考语文新高考卷仿真模拟卷(三)
本试卷共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或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研究村落里的艺术,我们首先要知道村落里有哪些可以称为艺术的东西,人们把村落誉为文化的宝库,也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那是由特色民居、村落形态、田园风光、山水林田路等共同构成的诗意乡村。还有生产场景,从牛耕田到联合收割机田间作业,从脱粒打场到晾晒贮存,从对农产品的粗加工到美食制作,再到乡村手艺,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们美的享受。
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第一,乡村艺术的乡土性。乡土性首先指乡村艺术内容是乡土的,因为它直接来源于老百姓的生产和生活,牛耕田景观、花海景观,园艺、农艺、手艺等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内容。乡土性同时也指艺术的形式也是乡土的,最接近老百姓的劳动和生活习惯,农业生产方式、生活方式本身就具有艺术价值,像年画、剪纸、绿化美化,还有唢呐、快板、评书、对歌等都是来源于生活。第二,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第三,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一方面乡村艺术体现的是乡村整体,包括乡村所处的自然环境、生态条件、农田、作物、村落建筑、生活方式、节日庆典、习俗与娱乐等,以及农业劳作和生活方式本身都是乡村艺术的重要资源和构成要素,乡村艺术就蕴含在这些要素之中。另一方面,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
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一是生产与生活的融合。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不可分割,大多数情况下,生产就是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的内容也是生产的内容,作为生产的艺术也就是生活的艺术,如手工艺品的制作既是生产活动也是生活的艺术创作活动。二是形式与内容的融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健康长寿(桃子)”“多子多福(石榴)”“平平安安(苹果)”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三是抽象与实用的融合。乡村艺术很少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四是自然与人文的融合。乡村是离大自然最近且与大自然融合程度最深的人类居住空间,在乡村艺术上也体现了这种深度的融合,如梯田艺术、田园牧歌、列入和未列入文化遗产的耕作制度与栽培方式等,都是大自然与人文要素融合的典范。
(摘编自《乡村艺术有乡村艺术的规律》)
材料二:
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创作墙绘,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适应不同创作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比如,中央美术学院壁画系师生耗时5年为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打造的上千平方米墙绘作品,以中国传统吉祥题材中的“鱼”为主线,既取村名谐音,又充满美好寓意。配合墙绘,大水峪村还举办了“首届街画艺术节”等多场文化活动,不仅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还帮助其实现了特色文化与旅游经济双提升。
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融。广东省梅州市五华县的金坑小学,年久失修,办学环境简陋。为改变这一现状,广州美术学院师生入驻金坑小学,充分发挥建筑艺术设计、工业设计优势,帮助学校设计搭建运动设施、改造厕所、建设小学艺术长廊等。在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中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均得到提升。
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比如,近年来,中国美术学院研究生支教团坚持在云南省普洱市景东彝族自治县的中小学、儿童福利院等地,开展一系列美育公益课堂,帮助孩子们拓展知识视野,丰富课余生活。在乡村艺术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手段,释放艺术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孩子们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积累审美经验。
(摘编自《探寻艺术助力乡村建设的新空间》)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村落是乡村艺术的宝库,如村落景观和生产场景都充满着丰富的艺术内涵,给人以美的享受。
B.乡村艺术品往往就地取材,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体现了天人合一和综合利用的理念。
C.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而在于它们所蕴含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
D.北京市怀柔区大水峪村的墙绘作品及其举办的文化活动使村子成为京郊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乡村艺术既蕴含在乡村各要素之中,又体现了乡村整体,这表现的是乡村艺术资源利用的综合性。
B.乡村艺术大都以实用为基础,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的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
C.建筑艺术可以为孩子们提供整洁舒适的学习环境,提升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艺术素养。
D.科技与艺术相结合,有助于释放乡村艺术课堂的巨大能量,提升孩子的想象力与创造力。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的一项是()
A.老式自行车制作的花盆B.赤水竹编制的文具
C.景德镇的陶瓷D.太行山区的石头墙
4.两则材料都对乡村艺术进行了讨论,但各有侧重,请简要概括两则材料的侧重点。
5.结合材料,谈谈如何在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乡村艺术的作用。
【答案】1. C2. B3. A
4.材料一侧重对乡村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四个融合特征的论述;
材料二侧重阐释助力乡村建设的形式,即利用墙绘艺术、校园改造、艺术课堂等助力乡村建设。
5.①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产品的副产品;
②立足生产,以实用为先,乡村艺术品要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助力乡村生产生活;
③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独特的艺术内涵,实现特色文化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
④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改造校园和课堂,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C.“作为乡村艺术品的传统农具的优点不在于其外观造型”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可知,传统农具的优点主要不在于其外观造型,并非完全不在于其外观造型。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判断和推理的能力。
B.“但剪纸、年画、春联等则是纯粹艺术作品,没有使用价值”错,根据材料一第三段“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可知,剪纸、春联、年画等也有使用价值。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天人合一理念指的是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制作花盆的材料——老式自行车不具有材料的自然性,不属于就地取材,所以,不能体现乡村艺术天人合一理念。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材料一,根据第二段首句“理解乡村艺术要注意其中的三个特点”以及第三段首句“乡村艺术还表现为融合特征”可知,该材料侧重对乡村艺术的三个特点及四个融合特征的论述。
材料二,根据第一段首句“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第二段首句“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以及第三段首句“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可知,该材料侧重阐释利用墙绘艺术、校园改造、艺术课堂等形式助力乡村建设。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结合“乡村艺术制作材料的自然性。自然性是指乡村艺术具有天人合一理念,是天时地利人和在乡村生产与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如就地取材的民居建设,黄土高原的窑洞、夯土墙,太行山区的石头墙、石板房,海南的竹楼,等等。手工艺也是这样,竹编、柳编、草编、荆条编,制茶、酿酒、做粉条,等等,都是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取之于自然回归于自然”“很多乡村艺术品的制作使用农产品的副产品作为材料,如利用麦秆制作出的草帽,用玉米皮编制的生活用品、工艺品等,体现废物利用和综合利用理念”可知,就地取材,物尽其用,充分利用当地自然资源和条件,特别是农产品的副产品。
结合“乡村艺术很少是为了艺术而艺术,大都是以实用为基础的艺术创作,门窗图案的设计,房屋的样式是为了使用功能而存在的,如徽派建筑的马头墙具有防火功能,编织的筐筐篓篓也是为了生产与生活的实用。那些被认为是纯粹艺术的剪纸、春联、年画,其内容也饱含着对美好生活的期盼和强烈的教化意义”可知,立足生产,以实用为先,乡村艺术品要兼具艺术价值和使用价值,助力乡村生产生活。
结合“乡村艺术或是由形式推及内容,或是由内容寻找形式,在农产品的寓意文化中体现得特别突出,诸如‘事事如意(柿子)’‘健康长寿(桃子)’‘多子多福(石榴)’‘平平安安(苹果)’等;形式与内容的关系在乡村艺术中更多的是反映形式背后的优秀品质和生存智慧。比如我们欣赏水车、水磨、耧犁以及其他传统农具,能引起大家感慨的主要不是农具的外观造型,而是其中所蕴含的利用自然的生存智慧”可知,借助中国传统文化,挖掘乡村独特的艺术内涵,实现特色文化与经济建设水平的提升。
结合“墙绘,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常见的方式。通过创作墙绘,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发挥专业优势,适应不同创作环境的能力得到提升。不同主题、不同风格的墙绘作品,帮助村庄旧貌换新颜,为村庄增添了艺术性与故事性”“校园改造,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暖心的方式。经过设计师精心改造后的校舍,一方面为孩子们搭建起一个村落式的视觉新世界、一个拥抱自然的精神家园,一方面可以更好地与周围环境、地域文化相融”“艺术课堂,是艺术助力乡村建设中一种长效的方式。玩泥巴、编稻草、染布、剪纸……在传统美术课或田野大课堂上,美术院校师生充分利用当地工艺资源,聚焦留守儿童的心理纾解等难题,引导孩子们关注周边环境和生活,帮助他们发现美、表现美”“在乡村艺术课堂上,中央美术学院师生借助短视频与直播手段,释放艺术与科技结合所产生的巨大能量,使孩子们放飞想象力与创造力,在快乐学习中积累审美经验”可知,借助现代科学技术,将艺术与科技相结合,改造校园和课堂,促进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又一个“狙击兵岭”
魏巍
常言说,“响鼓不用重槌敲”。自从团政委点出三连的问题之后,郭祥就立时召开了支委会,首先对自己打大仗的思想进行了自我批评。接着对“怕捅马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随后经过研究,选出了本连的特等射手,组成了步枪组,机枪组,还有六○炮和祖国新来的无座力炮合编的冷炮组,区分了地段,划分了责任。第二天,狙击活动就轰轰烈烈地开展起来。大家都憋足劲,要向“狙击兵岭”看齐。
果然不出所料,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们硬顶过去。郭祥还特意把无座力炮秘密运到前沿,敲掉了无名山上敌人设置的那辆固定坦克,狙击活动就更顺利地开展起来。无名山下的每一条大路小路,敌人出没的每一个场所,都受到狙击手们的严密监视。只要敌人一露头,就会猝不及防地倒在狙击手们的枪弹之下。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开始敌人还去拖死尸,死尸拖不回,还得赔上三个五个,最后连死尸也不拖了。当时,我们的快板诗人毕革飞,曾写过一篇快板,专门记载此事。诗曰:
狙击手,真活跃,你一枪,我一炮,
不打死靶,要打活目标。
展开狙击大竞赛,个个都把战机找,
敌人在工事一露头,叽地一枪应声倒。
敌人出来拉尸首,又是射击好目标。
你要愿意要尸首,我们负责给你造!
零零碎碎吃喝你,最后把你全吃掉!
在这场狙击大竞赛中,“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的口号,具有极大的吸引力。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这匹刚刚戴上笼嘴的小马,在老保姆陈三得力的领导下,虽然进步不小,但是按陈三的说法,始终没有把他那种过剩的精力完全转化为建设的积极性。平时,不是到这个班偷偷拆卸机枪,就是到那个班摆弄别人的炮。这一下可好了,他的全副精力都集中到这方面去了。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支枪,伏在射击台上,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这样,在一个月结束的时候,他的毙敌数已经达到58名,不要说在全连,就是在全营也遥遥领先了。有人分析说,他所以能取得这样的成绩,是由于他那精确的射击技术,确实不能否认,他从小就是一个玩弹弓的好手,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还有一个小小的疤痕,就是他的战友给他留下的光荣纪念!
说到这儿,我们不妨揭破这小鬼的一件秘密。它甚至已经到了绝密的程度,以至使得料事如神的郭祥、工作深入的老模范以及朝夕相处的陈三都摸不清底细。
那还是今年春暖花开的时节,从祖国寄来了大批的“慰问袋”,小杨春也理所当然地分到了一个。这个袋子里装了几十块水果糖,还有一封短短的信。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信上写道:
亲爱的志愿军叔叔:
我妈妈每天给我一分钱买糖。我没有吃,现在我给叔叔寄去。希望叔叔吃了我的糖,多打死几个美国鬼子!我要向叔叔学习,长大了,也要去抗美援朝。
李毛毛
当时,接到慰问袋的这位16岁的“志愿军叔叔”,不用说是颇受感动的。因为他平生以来第一次作为一个人民的战士受人尊敬。他当时就在自己的小本上写了一首诗:
慰问袋,六寸长,慰问糖在里面装。
昨天我吃一块糖,糖儿对我把话讲:
你吃糖,想一想,祖国人民的心意可记上?
按照小杨春原来的计划,这糖本来是准备立功之后才吃的。但是,毕竟我们这位“志愿军叔叔”修养方面还有些不足,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也就吃完了。只剩了个空空的小口袋还包在包袱里。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岂不是一个很好的纪念?这样就暗暗下了决心。但是,这小鬼鬼心眼不少:一来这计划还不知道能不能完成;即使能完成,事先透露出去,还是会被人传为笑柄。他自己这样那样的“漏子”已经够多了,何必再给人增加一份谈话的资料呢?于是就把这事定为“绝密”一级,对人绝口不谈。只是在打死一个敌人后,才选一枚晶莹可爱的小红石子,乘夜深人静悄悄丢到那个未曾见过面的朋友的口袋里。
(节选自《东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杨春是志愿军战士的典型,文章通过动作、语言和心理描写以及“狙击大竞赛”前后的对比塑造这一形象。
B.大家分析小杨春射击成绩好的原因时以调侃的方式提到他脸上的伤疤,表现出大家对小杨春的关怀和喜爱。
C.文中“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
D.文中写小女孩送来“慰问袋”并写信这一事件,揭示出了后方的大力支持是这场战争取得最终胜利的原因之一。
7.关于文中快板诗人毕革飞快板的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从内容看,虽与上文的有些重复,但衬托出战士们的乐观精神。
B.表现出朝鲜战场上我军不但战法灵活,还善于调动士兵的士气。
C.表现出对装备精良的敌军的蔑视,体现出我军战士的必胜信心。
D.以对偶的形式,诙谐的语调再现了志愿军战士英勇杀敌的场景。
8.有人说魏巍的《东方》让我们对英雄的定义愈发清晰,请结合杨春这一人物,对魏巍笔下英雄的形象作简要的分析。(6分)
9.魏巍曾说:“我们要从生活中寻找写作‘富矿’,‘文风朴实,言之有物’”,请结合原文简要分析选文是如何体现魏巍的这一创作特征的。(6分)
【答案】6.C7.D
8.①英雄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杨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②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杨春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狙杀敌人,随时可能付出生命;③为战胜敌人,拼尽全力,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④知恩图报,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杨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袋”。
9.①选取抗美援朝这一重大历史事件,记述历史的伟大进程;②通过“怕捅马蜂窝”“也捎带着给了几炮”“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等朴实的语言,塑造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文风朴实;③通过抗美援朝战争中的日常生活歌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言之有物。
【解析】
6.本题考查学生对小说的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C.“表明当时人们的文化水平普遍偏低”错误。两个人尤其是小女孩年龄尚小,不能反映文化水平低,也不能以偏概全表明“当时人们文化水平偏低”,选项判断绝对,于文无据。
故选C。
7.本题考查学生综合分析语段的能力。
D.“以对偶的形式”错误。不能体现对偶的特点,上下句相对应位置上的词性不同,意思也不是相反或相近的,只是朗朗上口了些,属于顺口溜性质。
故选D。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形象的能力。
由原文“青年战士们,人人奋勇,个个争先,都想最先突破这个光荣指标。特别是那个16岁的小鬼杨春,简直着了迷”可知,英雄就是普通人中的一员,杨春就是一个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由原文“狙击活动遭到了敌人强烈的报复。又是飞机,又是大炮,很疯狂了一阵。但是都被他们硬顶过去”可知,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杨春为保家卫国,参加抗美援朝,狙杀敌人,随时可能付出生命。
由原文“每天天一亮,他把帽檐儿一歪,就抱着一支枪,伏在射击台上,用一双圆圆的猫眼搜寻着自己的猎物。有时候为了减小自己的目标,他甚至脱个光膀子,把帽子也染上黄泥,伏在交通沟沿上观察。远远看去,他那在庄稼地滚过的身体简直同黄黄的泥块没有两样。由于他这样不辞劳苦,今天打中三个,明天击倒五个,他的记录表直像响箭一般地直线上升。他本人也越打越上瘾,越打越来劲。每天只嫌太阳落得早,只嫌天色亮得迟。就是夜间做梦,也不断地喊:‘打中了!打中了。’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可知,为战胜敌人,拼尽全力,杨春为战胜敌人,不分日夜苦练狙击本领。
由原文“这次支部号召‘创造杀敌百名狙击手’,小杨春忽然想起这个慰问袋来,如果打死一个敌人,就把一枚小石子装进去,装满了100枚,将来寄给这位小朋友”可知,知恩图报,以最好的成绩回报关爱自己的人,杨春用石头记录战场的战绩报答小女孩的“慰问袋”。
9.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特征的能力。
从选材的角度来看,本文选取的是抗美援朝这一重要的历史事件,记述了历史的伟大进程,所以是从生活中寻找的写作“富矿”。
本文的语言非常的朴实,集中体现在快板和杨春的一首诗,另外还有“接着对‘怕捅马蜂窝’的思想,也捎带着给了几炮”“真是把敌人打得晕头转向,屁滚尿流,偶尔出来一次,就像老鼠出洞一般”,“今天一块儿,明天一块儿”“从信上看,来信人年纪很小,字迹稚嫩,一笔一画,像是刚会挪步的孩子,比杨春那打飞脚的字好不了多少”“到现在他那圆乎乎的小脸上”“一边喊,手指头还在不断地扳动”,本文通过朴实的语言塑造了杨春这个16岁的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
从主旨的角度来看,本文通过描写16岁的杨春这一普通的志愿军战士的形象,从而表现了抗美援朝战争中志愿军的日常生活,从而歌颂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心怀祖国,忘却自我,甚至是付出生命,通过杨春这一形象集中体现英雄形象,可谓言之有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魏征)见太宗与隐太子阴相倾夺,每劝建成早为之谋。太宗既诛隐太子,召征责之曰:“汝离间我兄弟,何也?”众皆为之危惧。征慷慨自若,从容对曰:“皇太子若从臣言,必无今日之祸。”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数引之卧内,访以政术。征雅有经国之才,性又抗直,无所屈挠。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征亦喜逢知己之主,竭其力用。又劳之曰:“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
三年,累迁秘书监,参预朝政,深谋远算,多所弘益。太宗尝谓曰:“卿罪重于中钩,我任卿逾于管仲,近代君臣相得,宁有似我于卿者乎?”
七年,代王珪为侍中,累封郑国公。寻以疾乞辞所职,请为散官。太宗曰:“朕拔卿于仇虏之中,任卿以枢要之职,见朕之非,未尝不谏。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朕方自比于金,以卿为良工。虽有疾,未为衰老,岂得便尔耶?”征乃止。后复固辞,听解侍中,授以特进,仍知门下省事。
十二年,太宗以诞皇孙,诏宴公卿。帝极欢,谓侍臣曰:“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古之名臣,何以加也。”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
十七年,授太子太师,知门下事如故。征自陈有疾,太宗谓曰:“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征乃就职。寻遇疾。征宅内先无正堂,太宗时欲营小殿,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
乃诏曰:“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所以虚己外求,披迷内省。言而不用,朕所甘心;用而不言,谁之责也?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
(节选自《贞观政要·任贤》)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B.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C.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D.昔惟魏征/每显予过/自其逝也/虽过莫彰/朕岂独有非于往时/而皆是于兹日/故亦庶僚苟顺/难触龙鳞者欤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访以政术”与“径造庐访成”(《促织》)两句中的“访”含义不同。
B.“门下省”为官署名称,魏晋至宋的中央最高政府机构之一。隋朝和唐朝开始正式设立三省六部制,成为与尚书省、中书省的三省之一。
C.“何以加也”与“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加”字含义相同。
D.赠意为追赠,即赐死者以官爵或荣誉称号。可为官吏本人,也可为其父祖追封官爵,文中是为魏征本人追封。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唐太宗对魏征礼遇有加,魏征竭尽才力忠心为国,屡屡进谏。太宗认为自己对魏征的信任和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一样,近代君臣之间融洽相处没有超过他们的。
B.唐太宗认为贞观以前跟随自己平定天下,转战于艰险危难之间,房玄龄之功无人可比,贞观之后安国利民、成就其功业以魏征的功劳最大。
C.贞观七年,魏征假托生病请求辞去侍中一职,唐太宗很形象的说明自己需要魏征,并且说魏征还不算老,不能就此辞职。
D.唐太宗体恤节俭的魏征,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把材料用来替病中的魏征建造正堂。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公独不见金之在矿,何足贵哉?良冶锻而为器,便为人所宝。
(2)太子宗社之本,须有师傅,故选中正,以为辅弼。知公疹病,可卧护之。
14.贞观之治是唐朝初年唐太宗在位期间出现的政治清明、经济复苏、文化繁荣的治世局面。请结合选文,从唐太宗角度概括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3分)
【答案】10.D11.C12.B
13.(1)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作宝贝。
(2)太子是宗庙社稷的根本,一定要有好的师傅,所以挑选你这样中正无私之臣,作为太子的辅弼。我知道你有病,不妨躺在床上来教导太子。
14.①任用贤能,知人善任;②礼遇大臣,呵护备至;③广开言路,虚心纳谏。(意思对即可)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的断句能力。
句意: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
句中“也”句末语气词,在其后断句,排除A。
“朕”为名词,为后面句子的主语,在其前断句,排除B。
“故”表总结,位于句首,在其前断句,排除C。
故选D。
11.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化常识以及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C.“含义相同”错误,“何以加也”,“加”,超过,句意: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加之以师旅”,加到……上,句意:(大国)使用或倚仗(强大的)军队来加到该国上(施加侵犯)。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太宗认为自己对魏征的信任和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一样”说法错误,原文为“我任卿逾于管仲”,可知太宗认为自己对魏征的信任超过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
C.“假托生病”分析错误,根据原文“寻以疾乞辞所职”可知,是真的生病了。
D.“放弃了自己建造一座小殿的打算”分析错误,文中只是说“辍其材为造”,意思是“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并没有说放弃自己建造小殿。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的能力。
(1)“独”,难道;“为……所”,表被动,被;“宝”,名词作动词,看作宝贝。
(2)“太子宗社之本”,判断句;“中正”,形容词作名词,中正无私的臣子;“以为”,作为;“护”,教导。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贞观以前,从我平定天下,周旋艰险,玄龄之功无所与让。贞观之后,尽心于我,献纳忠谠,安国利人,成我今日功业,为天下所称者,惟魏征而已”可知太宗善于任用房玄龄和魏征等贤能,知人善任;
结合“太宗为之敛容,厚加礼异,擢拜谏议大夫”“于是亲解佩刀以赐二人”“乃辍其材为造,五日而就。遣中使赐以布被素褥,遂其所尚。后数日,薨。太宗亲临恸哭,赠司空,谥曰文贞。太宗亲为制碑文,复自书于石。特赐其家食实封九百户”等可知太宗礼遇大臣,呵护备至;
结合“太宗每与之言,未尝不悦”“卿所谏前后二百余事,皆称朕意。非卿忠诚奉国,何能若是”“自斯已后,各悉乃诚。若有是非,直言无隐”等可知太宗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参考译文:
(魏征)看见太宗和太子暗中相互倾轧夺权,常常劝太子建成早做打算。太宗已经杀了隐太子,召见魏征责备他说:“你离间我们兄弟,为什么?”旁人都为他的处境担心。魏征镇定自如,缓缓回答说:“皇太子如果听从我的话,必定没有现在的灾难。”太宗听后肃然起敬,给他优厚礼遇,提升他为谏议大夫。多次让他进入卧室,请教为政之道。魏征平素有治理国家的才能,性情又很刚强正直,不屈不挠。太宗每次与他谈论,没有不高兴的。魏征也很高兴遇到赏识自己的明主,用尽全力为太宗谋划。太宗又慰劳他说:“你所谏诤的事情前后有两百多件,都很称合我的心意。若不是你忠诚为国,哪里能够这样?”
贞观三年,一直升为秘书监,参与朝政,深谋远虑,对朝廷有很大帮助。唐太宗曾经对魏征说:“爱卿的罪过此当年的管仲还要严重,我对爱卿的信任和重用也超过了齐桓公对管仲的信任和重用,近世以来君臣互相配合、投合,还有像我和爱卿这样的吗?”
贞观七年,魏征代替王珪做侍中,加封为郑国公。不久因为生病请求解除职务,只挂一个散官的头衔。太宗说:“我把你从囚虏之中选拔出来,委任你中央枢要之职。你见我的过错,没有不谏诤的。你难道不知道黄金在矿石中,怎么值得重视呢?经过良匠锤炼为宝器,就被人看做宝贝。我正把自己比作金子,把你当做好的工匠。你虽然有病,还不衰老,怎能让你就这样辞职呢?”魏征才停止辞职申请。后来又坚决要辞职,太宗同意解除他侍中的职务,任为特进,仍旧管门下省政事。
贞观十二年,太宗因为皇孙诞生而设宴招待公卿。太宗非常高兴,对侍从的大臣说:“贞观之前,跟随我扫平天下,历尽艰辛,房玄龄的功劳最大。贞观之后,对我竭尽心力,提出忠正的意见,安定国家造福人民,成就我今天的丰功伟业而被天下人所一直称道的,那就只有魏征了。古代的名臣,又有什么地方超过他们呢?”于是亲自解下佩刀来赐给二人。
贞观十七年,就任命魏征做太子太师,仍旧管门下省的政事。魏征陈述自己有病,太宗对他说:“太子是宗庙社稷的根本,一定要有好的师傅,所以挑选你这样中正无私之臣,作为太子的辅弼。我知道你有病,不妨躺在床上来教导太子。”魏征只得就职。不久魏征生病了。魏征家里本来没有正厅,唐太宗当时原想自己建造一座小殿,就留下自己的材料来替魏征建造正厅,五天就完工了。又派使者送去布被和白色的褥子,成全他朴素节俭的风范。过了几天,魏征病逝。太宗亲自到他家哭悼,追赠魏征为司空,谥号文贞。太宗亲自撰写碑文,又亲手写在碑石上。还特别赐给魏征家享受的租户为九百户。
于是下诏说:“过去只有魏征能经常指出我的过错。自从他去世以后,我即使有什么过错也没有谁指出了。我难道只在过去会犯错误,而到了今天就变得都是正确了吗?恐怕还是群臣只求顺从我的心意,不敢冒险触犯我!所以我一方面虚心听取群臣意见,一方面排除假象反省过失。如果臣子提出的意见我没有采纳,那是我咎由自取。如果我准备采纳意见却没人提出,是谁的责任呢?从今以后,各自尽献你们的忠诚;如果我有不对的地方,就直接说出来不要隐瞒。”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题王右丞①山水障②二首(其一)
张祜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
[注]①王右丞:王维。②障:屏障,此处指屏风。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这首题画诗写景兼议论,借题画以寓志,用王维的山水画寄托自己的志趣。
B.颔联写画中主要元素“日月”“江湖”,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便可感受自然之美。
C.颈联描绘夜晚雾气凝成露珠,润湿了整个房间,一泓秋水倒映在寒冷的墙壁上。
D.尾联“昔人意”指王维的心境,“诗思残”意为虽懂画家心境,却难以用诗句表达。
16.诗人是如何表现王维画作之高妙的?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答案】15.C
16.①伏笔和铺垫:以“咫尺匠心难”为后文写画作高超做铺垫。
②侧面描写:颔联通过观者的感受表现画作之高妙。
③联想与想象,化静为动:颈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美感,以此说明画作境界之高妙。
④反衬:尾联以“诗思残”反衬画作技艺高超,难以用言语表达。
【解析】
15.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古诗内容的能力。
C.诗歌颈联是虚写,化静为动,是诗人的想象之景。重在表现王维绘画造诣之高,诗人夜观屏障,看到画中仿佛凝结雾气,瞬间秋意弥漫。
故选C。
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诗歌表现手法的能力。
本诗是一首题画诗,诗歌借对王维画的观感,通过侧面描写、铺垫、化静为动、联想想象以及衬托等手法,表达了对王维绘画技艺之高、境界之深的赞美。
“精华在笔端,咫尺匠心难”是说把自然之妙付诸于笔端文字容易,但是在咫尺大小的画作之中确实非常难。首联起笔,交代了文写容易,绘画难,为后文表现“山水障”画的精妙做了铺垫,埋下伏笔;
“日月中堂见,江湖满座看”是说画中有日、月、山、水。咫尺之间表现如此多,如此宏达的景象,而且通过画作,即是观者坐于厅堂之上也可感受到自然之美。极言画作之惟妙惟肖,让人仿佛置身于大自然之中。诗人没有直接描写景物特色,而是通过观者的感受,从侧面表现王维绘画技术之高妙;
“夜凝岚气湿,秋浸壁光寒”是说,诗人夜观屏障,看到画中仿佛凝结雾气,瞬间秋意弥漫。本联是虚写,是诗人的想象之景,化静为动,把静态的画面以动态来呈现。同时让诗人产生浓浓的秋意,可见王维绘画境界之高妙;
“料得昔人意,平生诗思残”意思是诗人虽然懂得画家的心境,但是却无法用诗句表达出来,这正好与首联中“精华在笔端”形成一层对照,以“诗思残”反衬出王维画作之高妙。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荀子《劝学》中指出:“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这与韩愈《师说》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观点是相同的。
(2)白居易《琵琶行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琵琶女以娴熟的技艺演奏了当时有名的两首乐曲。
(3)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二十八星宿经常出现在古诗文中。如“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2)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3)扪参历井仰胁息⑥.以手抚膺坐长叹(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承德,一座深远而厚重的城市。5000多年的红山文化、1000多年的辽金文化和300多年的清文化在这里融合碰撞。亭台楼阁,山水相依,林海绵延,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______。一墙一瓦都是文化,山水之中皆有故事。在这里,林海与草原相接,山庄与古刹辉映,城镇与乡村共荣,人们漫步在青石小路,轻抚红色宫墙,恍然间与历史打了一个照面……
才感盛夏,忽而已秋,避暑山庄正门前却______,热度不减,世界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吸引着八方来客。游客们越来越关注这里深厚的历史文化,对每一件文物都______。文物保护是“留根”,更是“护魂”。避暑山庄正以科技赋能文物保护,以文化传承赓续民族团结根脉,以文旅融合创新发展。
保护好历史资源,传承好、利用好优秀传统文化?承德市按照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的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承德全力抓好文物保护、传承、利用工作,向全国人民交出了一份优秀答卷。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和拟人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文后的题。
《全民健身实施计划》为提升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每天在校内和校外各有一个小时的时间来锻炼身体提供了政策保障。“双减”政策实施后的第二个暑假,各地各类体育培训机构也推出了丰富多彩的培训项目,从体能类到专项类、从大众类到小众类,① ,为广大青少年提供了运动新选择。体育培训行业越是扩容,② 。当前的校外体育培训一定程度上存在机构良莠不齐、人员鱼龙混杂、有效监管不足等问题。这可能是发展初期的问题,但事关青少年的成长,必须从源头上着手,调动各方力量,抓好监管。“双减”后面是“双升”,“双升”是德、智、体、美、劳各方面的全面提升,是课堂教学质量(包括体育课程教学质量)的提升,③ ,提高质量、提升水平,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是目标。
21.下列句子中的引号和文中画横线处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 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B.你知道什么是“五讲四美”吗?这个曾风靡一时的全民热词,影响了数代中国人。
C.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还有几位“大师”们捧着几张古画和新画,在欧洲各国一路的挂过去,叫做“发扬国光”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①
②
③
18.【答案】交相辉映(或:相映生辉)游人如织(或:摩肩接踵、络绎不绝、门庭若市)兴趣盎然【解析】交相辉映:各种光亮、色彩等互相映照。多用于形容美好的景象。第1处填“交相辉映”,表现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在这里相互映照,更增添了光彩。游人如织:形容游人多得像织布的线一样,密密麻麻。第2处填“游人如织”,表现来此的有人很多。兴趣盎然:对某种事物或问题兴趣浓厚的样子。第3处填“兴趣盎然”,表现游人兴致高,兴趣浓厚。每空1分,共3分。
19.【答案】承德市按照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首先开展文物调查、建立古建筑保护信息库,然后组建由文物管理和古建施工等单位组成的文保团队,最后保护利用文物、让古建筑焕发新光彩。【解析】第1步了解整个句子的意思是承德按照规划进行文物保护工作。第2步根据上下文意思,把“规划”的三个长定语改写成三个短句。第3步检查这三个句子是否有逻辑顺序问题,如果有再加以调整,最后整合成四个短句。每个短句1分,共4分。
20.【答案】①使用排比,从多角度具体展现了此地自然风景与人文历史交汇、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风貌,节奏鲜明,抒情意味强烈。②使用拟人,将历史比拟为人,漫步于此,窥见历史,似见故人,表达灵动逼真,突出此地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解析】首先要了解排比和拟人修辞手法所具有的特点及其表达的效果。然后根据语言环境体会这两种修辞手法在此处表达所起的作用,比如内容情感方面,结构上下文方面,语气语调转换方面,最后分条整理,并用简练的文字表达出来。每答对一种修辞手法的作用2分,共4分。
21.【答案】B【解析】文中划横线处引号的作用是表示特定称谓,“双减”“双升”都是特定内容紧缩而产生的简称词。A项,表直接引用。B项,“五讲四美”表示特定称谓。C项,“做”“不做”,有强调作用。D项,“大师”“发扬国光”,引号的作用是表示讽刺和否定。
22.【答案】①形式多种多样(或:项目种类很多) ②越是需要监管(或:越需要加强监管) ③“双减”不是目标 【解析】第①处,根据上下文进行分析,从培训项目的不同种类和“提供了新选择”看,该空应填写“形式多种多样”;第②处,是第二段的总起句,空格前先说了“体育培训行业越是扩容”,由其中的“越是”可以推出,空格处补写的句子也应该有“越是”,加上本段的中心意思谈的是监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因此,可补写“越是需要监管(加强监管)”;第③处,根据后文“提高质量、提升水平,让青少年全面健康的成长才是目标”,得知前文应补填“……不是目标”,再依据前文,可确定关键词为“双减”。每空2分,共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文字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上”者上进, “止”者知止, “正”者守正。“上”“止”“正”这三字高度概括了人生的成长历程,包孕着国人从古至今的人生哲学与生命智慧;这三字也与每个人的求学、处友、从业等具体生活实践息息相关,深蕴待人处事之道。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袋: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审题:
这是一道图画+引语式材料作文题。
材料由一幅图和两段文字组成。图片内容为楷体“上、止、正”,这三个字仅差一个笔画,却有迥异的含义。材料在理解上难度不大,因为第一段文字很明确地指出了三个字的意义——“上”者上进,“止”者知止,“正”者守正。
这三个字里面包含有人生哲学和生命智慧,在审题时,需要把这三个字里面的内涵揭示出来。
“上”者,上进,保持一颗上进心,对所认定目标执着追求。“止”者,知止,适可而止,当止则止,自己给自己“叫停”,懂得节制欲望、控制本能。《增广贤文》有云:“知止常止,终身不耻。”“正”者,守正,心有正气,胸有信念,人以正气立,事行正道远。无论是“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慷慨献身,还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持身守洁。正气总能给人心以温润,给社会以光明。守正的关键在于坚定,所谓“见利不亏其义,见死不更其守”。正气凛然不失节,邪气就会让路;正义昭彰不退缩,黑暗不驱而散。
从要求上来看,“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写作时需要结合青年成长与发展来谈。适合写成论述类的文章,可以安排成并列式的结构形式——“求学、交友、从业”,每个具体的生活实践,或者说人生的成长历程,都对应一个字:“求学”时重在“上进”;“交友”时重在“知止”;“从业”时重在“守正”。考生在写作时,三个字要平均用力,不能只写一个或两个。论证时要结合具体人物事例论证,当然也可以采用引证法或者正反对比论证等手法,力求做到论证充分有力。
立意:
1.上进知行止,守正抱初心。
2.守三字箴言,做有为青年。
3.青年人当上进知止。
相关专题:新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