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考前押题卷(重庆适用)
2023年高考考前押题卷(重庆适用)
语文
第Ⅰ卷(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长期浸润在山水之间的人,会将山水内化于人的自然本性。山水的内在精神没有具体形状,却显现于外形之中。人们通过观看山水的“形”而达其“神”,人的精神超脱于外物,便可领悟至高天理,“神超理得”(宗炳《画山水序》)。高山顶峰的光辉绚丽与幽谷的晦暗混沌形成一种张力,山水景象在两极之间的无限变化会给人带来无穷的兴发,不断催促人回到事物和生命的本源。人沉浸在山水天地间因观看到本源和秩序之美而产生精神的充盈和愉悦,从而超越单调乏味的世俗生活,重新获得勃勃生机的生命动力。山水之美、澄明、温润、秀丽、峰回路转、曲径通幽等等都隐含着天道、人道,人与山水的一次次相遇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最后窥见其超越性的层面。但此超越性处于可感的山水世界之中,并未使人转向彼世。水无根,山有根。人不能长久生活在水上,而要生活在大地上。静观山水、临摹山水,可让人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自足。
山水的滋养更容易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山水文明强调天人合一,宇宙——城邦——个人的内在统一。山水文明更侧重从山水自然静观宇宙的自然秩序和人的自然本性,更关注人的精神世界,力图调和社会与个人。山水自然与人文的融合,有益于个人失意的排遣,心智的抒发,生活的隐忍和激发。中国园林作为对真实山水的模仿,便是尝试将山水自然内化于人的精神,使之变成人的家园的一部分。园林中有各种岩石、草木、流水,曲直、明暗、虚实结合,构造精巧、风格独特,试图将远人山水的特质移植到人的身边,使“自然”与“技艺”(人为)融为一体。
自然山水能把人的精神视域重新打开,使人神游其间。在这个过度娱乐化的年代,山水自然可作为人精神失序一种调适。现代商业生活已将释放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释放也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甚至将反自然的快乐合法化,导致人过度追求不必要的乃至非法欲望的满足。人们可以不时重返自然山水,通过山水的滋养、浸润,使自己复原如初,从劳作的艰辛、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在真实山水中不断陶染,人能恢复自然的苦乐感,形成良好的习性。
(摘选自林志猛《中国山水文明与精神的超越性》)
材料二:
中国山水景观千姿百态,各地山水文化的价值也各有侧重,这些价值的实现离不开传播。中国山水文化传统的传播方式是“地因文传”“地因人传”的单向度传播,传播的覆盖面受到很大局限。要最大限度地实现山水文化的价值,就要多方面下功夫。
为了使山水文化在更广阔的舞台上展现魅力,政府或主管部门要创新传播理念,注重山水文化的传播质量,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本地山水文化的魅力。尊重山水文化的传播规律,根据本地山水的环境、交通等物质条件及文化特色,采用恰当的传播媒体和手段进行传播,制定科学的山水文化传播战略,并把这一战略纳入当地经济、社会发展规划的总体蓝图中,使山水文化的传承、发展、创新的系统工程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其他子系统产生互动和交流。
山水文化的传播要立足于自身的内在价值,这需要我们充分把握其丰富的底蕴,寻绎其独特的文化个性,建设能彰显其潜在价值的景观,打造独具特色的山水传播品牌。从经济角度看,传播产品其本质也是一种“商品”,也需要打造产业链、价值链,形成品牌效应,吸引招徕顾客群,开拓市场并占有更多的市场份额。
山水文化的传播要借助各种传播媒介,实现多媒体联动传播,利用不同的传播媒介围绕同一传播内容在同一时间段内采用不相同的传播方式,调动报纸、杂志、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不同的媒介,跨媒体合作传播,对本地山水文化进行反复渲染传播,形成舆论合力,充分发挥各类媒体交叉立体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有利于本地山水传播的“舆论环境”,提升山水文化的知名度。
当前,各地山水文化传播的主体主要是政府和旅游部门,其传播的视角是发展旅游业,提升经济效益。要真正实现山水文化价值的全方位传播,除了政府和主管部门外,需要各种文化传播主体参与其中,如文学家、艺术家的有关山水的文艺创作,学者围绕山水文化的学术活动,学校举办的山水文化讲座、论坛,商家对山水文化纪念品的制作和销售,不断壮大传播主体的队伍。随着新媒体的发展,应特别重视发挥游客、驴友等受众在山水文化的再生产及传播中的角色,有意识地引导他们通过***、***、***群等自媒体平台晒照片、谈心得,提升山水文化的影响。
山水文化价值的多元化决定了其传播方式的多样性,传播方式的多样性又促进了山水文化的多元价值的实现。山水文化传播可采用的方式有各类媒体广告宣传,旅行社的观光旅游活动,组织学者就本地山水文化著书立说,开设讲座、论坛,鼓励文学家、艺术家以山水文化为题材进行文化艺术创作等等。这些方式有利于使山水文化传播的过程受到多元维度的支撑。
大众传播是一个包括社会心理因素在内的各种社会影响力交互作用的“场”,每一个主要环节都是这些因素或力的集结点。通过上述各种传播手段的创新和实施,才能形成“传播力”的集结,产生山水文化传播的“场效应”,促进山水文化价值的实现。
(摘选自齐新林《中国山水文化有何独特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虽然山水的内在精神超然于外形,没有具体的形状,但是,人们可以通过观看山水的“形”而达到“神”。
B.人与山水每次相遇,都会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窥悟山水超越性的层面,其处于可感的山水世界之中,使人转向彼世。
C.自然山水能够把人的精神视域重新打开,而中国山水景观千姿百态,其价值各有侧重,因此要实现这些价值,离不开传播。
D.在传播本地山水文化之时,应全方位、多角度展现其魅力,根据本地实际情况,运用恰当的传播媒体和手段进行传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苏轼《赤壁赋》由赤壁景观进而到天地宇宙变化的感悟,正体现了山水文明的“天人合一”“宇宙——城邦——个人的内在统一”。
B.苏州园林中各种岩石、草木、流水、曲直、明暗、虚实结合,其精巧的构造、独特的风格,将山水特质移至人身边,形成天人一体。
C.自然山水的滋养、浸润,可以全面释放人的欲望,改变人的自然本性,从而使人们从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
D.山水文化价值的传播可以与传统媒介和现代媒介相结合,发挥它们交叉立体传播的影响力和覆盖面,形成本地传播的舆论环境。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
A.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王维《渭川田家》)
B.稍见云中若樗蒱数十立者,山也。(姚鼐《登泰山记》)
C.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论语•先进》)
D.吴丝蜀桐张高秋,空山凝云颓不流。(李贺《李凭箜篌引》)
4.现代人生活在快节奏之中,山水自然能够对现代生活做调适,请结合材料一简要分析。(4分)
5.《红楼梦》中以金陵为中心的江南山水构成了教育、哲学、经济、环保、审美等多重价值,请结合材料二简要分析如何传播这一价值。(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手
萧红
在我们的同学中,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
她初来的几天,我们叫她“怪物”。下课以后大家在地板上跑着也总是绕着她。关于她的手,但也没有一个人去问过。
她的父亲第一次来看她的时候,说她胖了:“妈的,吃胖了,这里吃的比自家吃的好,是不是?好好干吧!干下三年来,不成圣人吧,也总算明白明白人情大道理。”在课堂上,一个星期之内人们都是学着王亚明的父亲。第二次,她的父亲又来看他,她向她父亲要一双手套。
“就把我这副给你吧!书,好好念书,要一副手套还没有吗?等一等,不用忙……要戴就先戴这副,开春啦!我又不常出什么门,明子,上冬咱们再买,是不是?明子!”在接见室的门口嚷嚷着,四周已经是围满着同学,于是他又喊着明子明子的,又说了一些事情。她的父亲也是青色的手,比王亚明的手更大更黑。
在阅报室里,王亚明问我:“你说,是吗?到接见室去坐下谈话就要钱的吗?”
“哪里要钱!要的什么钱!”
“你小点声说,叫她们听见,她们又谈笑话了。”她用手掌指点着我读着的报纸。
校长已说过她几次:“你的手,就洗不净了吗?多加点肥皂!好好洗洗,用热水烫一烫。早操的时候,在***上竖起来的几百条手臂都是白的,就是你,特别呀!真特别。”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去触动王亚明的青色手,看那样子,她好像是害怕,好像微微有点抑止着呼吸,就如同让她去接触黑色的已经死掉的鸟类似的。“是褪得很多了,手心可以看到皮肤了。比你来的时候强得多,那时候,那简直是铁手……你的功课赶得上了吗?多用点功,以后,早***就不用上,学校的墙很低,春天里散步的外国人又多,他们常常停在墙外看的。等你的手褪掉颜色再上早操吧!”校长告诉她,停止了她的早操。
“我已经向父亲要到了手套,戴起手套来不就看不见了吗?”打开了书箱,取出她父亲的手套来。
校长笑得发着咳嗽,那贫血的面孔立刻旋动着红的颜色:“不必了!既然是不整齐,戴手套也是不整齐。”
假山上面的雪消融了去,校役把铃子也打得似乎更响些,窗前的杨树抽着芽,***好像冒着烟似的,被太阳蒸发着。上早操的时候,那指挥官的口笛振鸣得也远了,和窗外树丛中的人家起着回应。
我们从来没有看到她哭过,大风在窗外倒拔着杨树的那天,她背向着教室,也背向着我们,对着窗外的大风哭了。那是那些参观的人走了以后的事情,她用那已经开始在褪着色的青手捧着眼泪。
王亚明哭了这一次,好像风声都停止了,她还没有停止。
后来她们就开着玩笑,甚至于说出害怕王亚明的黑手而不敢接近她。
全宿舍的人都在厌烦她,虽然她是住在过道里。因为她夜里总是咳嗽着……同时在宿舍里边她开始用颜料染着袜子和上衣。
“衣裳旧了,染染差不多和新的一样。比方,夏季制服,染成灰色就可以当秋季制服穿……比方,买白袜子,把它染成黑色,这都可以……”
“为什么你不买黑袜子呢?”我问她。
“黑袜子,他们是用机器染的,矾太多……不结实,一穿就破的……还是咱们自己家染的好……一双袜子好几毛钱……破了就破了还得了吗?”
礼拜六的晚上,同学们用小铁锅煮着鸡子。每个礼拜六差不多总是这样,她们要动手烧一点东西来吃。从小铁锅煮好的鸡子,我也看到的,是黑的,我以为那是中了毒。那端着鸡子的同学,几乎把眼镜咆哮得掉落下来:“谁干的好事!谁?这是谁?”
王亚明把面孔向着她们来到了厨房,她拥挤着别人,嘴里喝喝的:“是我,我不知道这锅还有人用,我用它煮了两双袜子……喝喝……我去……”
“你去干什么?你去……”
“我去洗洗它!”
“染臭袜子的锅还能煮鸡子吃!还要它?”铁锅就当着众人在地板上光郎、光郎的跳着,人咆哮着,戴眼镜的同学把黑色的鸡子好像抛着石头似的用力抛在地上。
人们都散开的时候,王亚明一边拾着地板上的鸡子,一边在自己说着话:“哟!染了两双新袜子,铁锅就不要了!新袜子怎么会臭呢?”
一九三六年三月
(原载1936年4月15日《作家》第1卷第1号,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亚明出身染匠家庭,勤劳善良,帮助父亲染布而手变黑,却受到同学们的厌烦,校长歧视,但她敏感、自尊自爱。
B.王亚明是一个忍辱负重,不与人计较的人,当校长不让她参加早操、同学们不跟她同宿舍、同学踢翻染袜子的铁锅时,她都默默地承受了。
C.王亚明的手是“黑的”“紫的”,从指甲到手腕以上都这样,同学们围着她叫“怪物”,却没有人过问她的手,这说明同学们对她的冷漠。
D.女校长以春天里有外国人在墙外散步常常驻足观看来拒绝王亚明参加早操,说明了女校长很重视祖国的形象,提升了小说的主题。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父亲第二次来看她时,王亚明向父亲要一双手套,这一情节为后文女校长因为她的手黑,不让她参加早操的情节埋下了伏笔。
B.小说用形象的比喻“女校长用她贫血的和化石一般透明的手指”的描写刻画出了王亚明的手“黑的”令人可怕。
C.小说对假山上雪的消融、窗前抽芽的杨树以及指挥官振鸣的口笛的描写,反衬了王亚明在大风中哭泣的形象,以此刻画出对王亚明的不公。
D.小说以第一人称叙述,讲述“我”与王亚明的交往过程展开对王亚明的身世背景的介绍,使叙事更加集中,故事更具真实性。
8.小说描写王亚明与“我”交流染衣服的情节有何作用?(6分)
9.小说《手》是依靠“手”这一意象的对比来表达主题的,请结合小说加以探究。(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与陈介眉庶常书
黄宗羲
吾兄与国雯书见及,言都下诸公,欲以不肖姓名陈之荐牍。叶讱庵先生且于经筵御前面奏,其后讱庵移文吏部,吾兄力止。始闻之而骇,已喟然而叹,且喜兄之知我也。
某幼离党祸,废书者五年。二十一岁始学为科举,思欲以章句扬于当时,委弃方幅典诰之书而不视。年近四十,蓦逢丧乱;负母流离,退栖陋室,与百姓杂处。又焉得有奇闻异见,下逮于农琐哉?是空疏不学,未有甚于某者也!
今朝廷命举博学宏儒,以备顾问。此为何等,谓之博学?吾意临平石鼓,青州墓刻,有一事之不知,即其罪矣?谓之宏儒,慎、墨得进其谈,惠、邓敢窜其察,即其罪矣!故非万人之英不能居此至美之名也。即以前代博学宏辞科而论:以真德秀处之,尚曰宏而不博:以留元刚处之,尚曰博而不宏。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乃如之人,而欲当是选,是引里母田妇,而坐于平王之孙、卫侯之妻之列也。胡能不骇?
从来士之求知者多矣,往往觌面而无所遇合。以昌黎之贤,光范门下,三***而不报。某于讱庵未尝有一面之雅、尺素之通;前岁观海于海盐,遇彭骏孙,言讱庵使之问学。去岁正月读所赠董在中诗,其间称许过当。今又云云,其何以得此于讱庵哉?夫讱庵之留心人物如此,向若得道弸艺襮之士而与之,则可以为天下贺矣!无如某仅一愆糇之细民也,孤负讱庵,此某之所以叹也。
某年近七十,不学而衰;稍涉人事,便如行雾露中。老母年登九十,子妇死丧略尽;家近山海,兵声不时撼动,尘起镝鸣,则扶持遁命。二十年以来,不敢妄渡钱塘,渡亦不敢一月留也,母子相依,以延漏刻。若复使之待诏金马,魏野所谓断送老头皮也。嗟乎?人之相知,贵相知心、。王阳在位,贡禹弹冠;戴逵逃吴,张玄止召。古人或出或处,未尝不藉友朋之力。不然,则山嵇、魏谢,徒以富贵为市耳!非兄知我,何以有是乎!
讱庵先生处,意欲通书;然草野而通书朝贵,非分所宜。陈履常曰:“公他日成功谢事,幅巾东归,某当御款段,乘下泽,候公于上东门外。”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B.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C.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D.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文中“某幼离党祸”中“离”,通假字,通“罹”,遭遇,与《屈原列传》“‘离骚’者,犹离忧也”的含义不同。
B.陋室:简陋的居室,唐代诗人刘禹锡担任和州刺史时建造的居室,因刘禹锡所作的《陋室铭》而为人所熟知。
C.尺素:书写用的一尺长左右的白色生绢,借指小的画幅、短的书信。文中“尺素之通”指书写的信。
D.漏刻:古代计时器。以铜为壶,底穿一孔,壶中立一刻度的箭形浮标,水滴漏而显示箭上的度数而知时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黄宗羲看到兄长和国雯的书信后知道自己被写在推荐人才的文书上,并且得到了叶讱庵先生在皇帝面前的当面推荐。
B.黄宗羲遭遇迫害,他荒废学业五年,二十一岁才开始为科举学习,想凭诗文扬名而抛弃文献,黄宗羲空洞浅薄,实际上没有学问。
C.黄宗羲列举了真德秀宏而不博、留元刚博而不宏的事例,说明自己不能应博学宏词科,这是他谦逊地推辞。
D.黄宗羲说如果又让他做官,就是让他像魏野所说的“断送老头皮”一样了,虽不做官,但可以像陈履常那样在你辞职后驾车马恭候。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故非万人之英不能居此至美之名也。
(2)古人或出或处,未尝不藉友朋之力。
14.黄宗羲在回信中阐述了自己不能应征“博学弘儒”的哪些理由?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归朝欢
(宋)柳永
别岸扁舟三两只。葭苇萧萧风淅淅。沙汀宿雁破烟飞,溪桥残月和霜白。渐渐分曙色。路遥山远多行役。往来人,只轮①双桨,尽是利名客。
一望乡关烟水隔。转觉归心生羽翼。愁云恨雨两牵萦,新春残腊相催逼。岁华都瞬息。浪萍风梗②诚何益。归去采,玉楼深处,有个人相忆。
[注]①只轮:代指车。②梗:草本植物的枝茎。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
A.“别岸”、“葭苇”、“沙汀”、“宿雁”,互相补衬,组成江南水乡的画面。
B.“萧萧”“淅淅”运用叠音词,描写出离岸晨景,渲染一种萧瑟凄凉气氛。
C.“尽是利名客”一句表达了词人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的批评。
D.“新春腊月相催逼”说明新春甫过,残腊又至,时序代谢,日月相催。
16.词人在下阕表达了复杂的情感,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魏征在《谏太宗十思疏》中说明统治者刚开始做得很好,却很少有能够坚持到最后的两句是“ , ”
(2)鲍照《拟行路难(其四)》中以“ ? ”两句,描写出诗人无从排遣忧怀,只能吞声不言,徘徊不前,在愁闷中自我煎熬的情态、
(3)古诗词中常用“荷花”来描写清新自然的景物,表达诗人的情怀,如“ , ”。
第Ⅱ卷(表达题)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10多年来,上海交通大学溥渊未来技术学院长聘教轨副教授薄首行在新型电池技术领域 ① 地追逐目标——开发出能量更高、成本更低、更安全的固态电池。
2009年,薄首行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攻读博士学位。初到美国,他听不懂课题组的组会,但科研的兴趣和志向一直坚定,“哪怕失败一百次,还有勇气再战第一百零一次”。这份感悟,与薄首行的求学科研之路 ② 。
2017年,薄首行加入上海交通大学密西根学院。薄首行 ③ ,他从2018年起探求电池成像诊断技术,克服了重重困难。为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打开通道的本博一贯制培养模式、交叉融合课程设计以及瞄准未来10-15年技术发展做前瞻性布局的上海交大溥渊未来技术学院于2021年8月成立。
消除学生对老师的依赖惯性,引导学生大胆尝鲜、独立思考、自由探索,薄首行践行着自己的育人理念。“薄老师经常对我们说,做科研既不能远视也不能近视,不要总盯着学界‘大牛’在做什么,我就跟着做,同时,眼界要拓展到自己的课题之外,注重学科的交叉融合,和其他学科实验室探讨,找到合作的路径。”博士生郜一蓉即将毕业,她表达了自己的不舍,“从薄老师课题组走出来的科研人员,可以很自豪地说每项工作都是我们的亮点。”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比喻和比拟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2小题,共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预制菜就是预先做好的半成品菜,消费者买到预制菜之后,只要加热或者简单烹饪一下就能吃了。 ① ,主要有即食食品,开封后就能吃;即热食品,加热一下就能吃;即烹食品,指的是经过相对深的加工,可以直接下锅加上调料烹饪;即配食品,也就是切好清洗好的肉或者蔬菜。
那么, ② ?数据显示,预制菜消费者中,22-40岁消费者占比达81.3% ,其中31-40岁的消费者占比46.4%。
预制菜市场步入快速发展期,市场需求高的同时, ③ :一是市场覆盖。中国南北跨域较大,菜系多,种类复杂,企业难以覆盖全国市场。二是菜品保鲜。预制菜需要保持菜品新鲜度,对于冷链运输要求极高。限制了预制菜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口味复原。中餐口感与烹饪过程密切相关,一旦到了烹饪环节,口味只能靠个人厨艺把控。
21.下列句子中的“个人”和文中画横线处的“个人”,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
A.在个人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时,我们应该以个人利益服从集体利益为原则。
B.国务院会议决定,对商业化运营的个人养老金实行个人所得税优惠。
C.这本书值得一读,这是个人的看法,不知道大家如何认为?晓明说。
D.个人主义要不得,形式主义要不得,官僚主义也要不得,这必须牢记。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本题共1小题,60分)
吹灭别人的灯并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阻挡别人的路也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
——习近平。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参***
1.【答案】B
【解析】“都会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过于绝对,“使人转向彼世”将否定说成肯定,原文是“人与山水的一次次相遇促使人的精神不断敞开,最后窥见其超越性的层面。但此超越性处于可感的山水世界之中,并未使人转向彼世”。
2.【答案】C
【解析】“可以全面释放人的欲望,改变人的自然本性,从而使人们从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张冠李戴、是非颠倒。原文是说“现代商业生活已将释放贪欲合理化,人的欲望的全面释放也改变了人的自然本性,……通过山水的滋养、浸润,使自己复原如初,从劳作的艰辛、各种物欲和人造的娱乐中解脱出来”。
3.【答案】C
【解析】材料一主要阐述自然山水中蕴含着超越性的精神内涵,人可以在自然山水中获得精神感悟,调节人的精神。C项,写曾点志在自然山水中沐浴、吹风、歌咏,显示出超然、清远、乐道、志高的心性,与材料一观点相近。A项村落,给人诗意的生活;B单纯描写山之形、之高;D写音乐美。
4.【答案】①内化人的自然本性:观看山水两极之间的无限变化,回到事物和生命本源;观看山水本源和秩序之美,产生精神的充盈和愉悦;从隐含的人道、天道中获得生命的智慧,忘我而知足。②使人形成和谐、内敛、温厚的心性,建立起稳定的精神秩序,改变因现代生活中贪欲、欲望全面释放而回归自然本性,形成良好的习性。
5.【答案】①政府或主管部门更新传播理念,将这一战略纳入当地经济、社会规划的蓝图中,打造传播品牌;②利用各种媒介,拓宽传播方式,跨媒体合作传播,提升知名度;③扩大传播主体,让各种传播主体参与其中,提升影响力;④使传播方式多样化,促进多元价值的多维度支撑。
6.【答案】D
【解析】D项“很重视祖国形象”错,故意拔高,是对王亚明的歧视。
7.【答案】B
【解析】B项“刻画出了王亚明‘黑的’可怕”错,应是刻画女校长的手“白的”的可怕。
8.【答案】①小说描写王亚明与“我”交流染衣服的情节,照应了开篇王亚明的手“蓝的,黑的,又好像紫的;从指甲一直变色到手腕以上”的特点;②开启了下文王亚明用铁锅染袜子的故事;③推动了小说情节的发展。
9.【答案】①小说描写了王亚明的“青色”的“紫色”的“黑色”的“铁手”意象与女校长“白色”的手意象,二者构成了鲜明的对比;②王亚明的“黑手”象征着劳动人民的手,这双黑手,虽然在人群中别具一格,格外显眼,但是她的心灵中的善良、刚强、坚韧、自尊的意志品质却与此相反,可谓外黑心不黑;③女校长、女同学“贫血”的白色意象正与残酷冰冷的冬天景象互渗,隐喻着冷漠、丑陋、阴险、黑暗和病态的人性灵魂异质;④小说中存在的对立意象构成了文本的色彩意象的反差,黑白的对话是颜色,也是身份,更是价值观念和灵魂内涵的反讽;⑤小说以此反映了社会的冷漠和病态,表达了作者对底层人民(王亚明)的同情。
10.【答案】C
【解析】“是科”做“举”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AD;“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四字短语,句式整齐,排除B。原句标点符号:王应麟欲举是科,乃于制度典故,考索殆遍;今之《玉海》,其稿本也。见成《玉海》,某尚未一过;况《玉海》所本,馆阁万卷,纂要钩玄,取诸胸怀乎!
11.【答案】A
【解析】离:通“罹”,遭遇。“犹离忧也”意思是犹如遭遇忧愁。故意思相同。
12.【答案】B
【解析】“黄宗羲空洞浅薄,实际上没有学问”错,由原文可知,这里的“空洞浅薄”是黄宗羲谦逊地推辞征召的理由。
13.【答案】(1)所以不是众人中的佼佼者不能处在这极美的名声。(2)古人有的出仕,有的人隐居,不曾不借助朋友的力量。
14.【答案】(1)自己够不上博学宏儒的美名。(2)自己年近七十,更有老母要扶养,不能相离。(答“不愿与清廷合作”也可以给分)
【参考译文】
我兄长和国雯的信都已经看到了,都在信中说京都各位人士都想把我的名字写在推荐人才的文书上,叶讱庵先生又在给皇帝讲解经史时当面奏请。后来,叶讱庵先生又把这文书移交给吏部,我兄长竭力阻止。我刚开始听说这件事就大吃一惊。不久,喟然感叹,又对兄长了解我感到高兴。
我自幼遭遇父亲被魏忠贤迫害而亡的事情,荒废读书已经五年了。二十一岁才为科举学习,想凭着文章诗句在当时扬名,舍弃重要文献而视而不见。将近四十岁时,又突然遇到社会动荡,带着母亲躲避战乱,退居在简陋的房舍中,与百姓杂居。又怎么能够有奇异的见闻,下到农桑琐事呢?空洞浅薄,没有实际学问,没有比我更甚的。
现在朝廷下令推荐博学弘儒,以防备询问。怎么样才是所说的博学?我料想:临平石鼓,青州墓刻的故事,只要有一件事情不了解,就是错误了。怎样才是所说的鸿儒,法家慎到,墨家墨翟能够进献他们的谈论,名家惠施和邓析能够改动他们的勘察,就是错误了。所以不是众人中的佼佼者不能处在这极美的名声。就拿前代博学宏词科举而论:凭真德秀处在这种地位,还说宏而不博;凭留元刚处在这种地位,还说博而不宏。王应麟想推举这博学宏词科,于是,对典章制度,王应麟几乎考查探究遍了,现在的《玉海》就是他的稿本(就是他为应举博学宏词科试而编撰的类书)。捡到的成书《玉海》,我还没有以此过目,何况《玉海》的本班,馆藏万卷,编撮要点,探索奥旨,从胸怀中拿出来呢!就像这样的人,如果当选,那么,这拉着里弄的老妇耕田的妇人,让她坐在平王之孙、卫侯之妻的行列中,怎么能不让人惊骇呢?
从来读书人寻求知识的人很多了,往往见面却又没有逢到善用其才的君主。凭着韩愈的贤能,光范门下,三次***宰相求官但是都没有得到答复。我跟讱庵不曾有一面之交往,没有一次书信相通;前年在海盐看海,由于带彭骏孙,说讱庵派他问学。去年正月读到讱庵赠给董在中的诗,他诗中对我的称许有过当(过分)之处。现在又如此说,他凭什么得到讱庵这样的关注呢?讱庵关注人物如此,如果得到道德充实、才能出众的读书人并且推荐他,那可以替天下祝贺了。不要像我只是一个因粮食而获罪的平民,辜负讱庵,这是我感叹的原因。
我年龄将近七十岁,不学而衰退,稍微涉及到人事,就犹如行走在雾露之中。老母亲已经九十岁,孩子媳妇死丧几乎殆尽;家住山海附近,战事不断,兵声四起,尘土飞扬,镝矢飞鸣,就与老母搀扶逃命。二十年以来,不敢胡乱渡过钱塘江,就是渡过也不敢逗留一个月,母子相依,以延续时日。如果又让我做官,就像魏野所说的“断送老头皮”一样。哎!人与人之间的相知,贵在相互知心。汉代王阳与贡禹取舍相同,那么王阳在位,贡禹就出来做官。孝武帝多次征招戴逵,郡县逼迫,戴奎就逃到吴,张玄上疏停止诏命,戴逵就返回来了。古人有的出仕,有的人隐居,不曾不借助朋友的力量。不这样,那么晋代山涛与嵇康、元魏天祐和宋遗民谢枋得,只把富贵当做交易罢了。不是兄长了解我,怎么有这事呢。
讱庵先生那里,心里想通一封书信,但是,草野之民写信朝拜贵人,不是本分所适宜的。陈履常说:“您将来功成名就辞职,儒生装束向东归来,我当骑马,乘车,在上东门外恭候您。”
15.【答案】C
【解析】“对追逐名利的登船离岸的旅人的批评”错,“来往人”都是为名利而早起旅行,“为名利”之人不厌倦早起旅行,而词人并不是为名利而早起,词人以“尽是利名客”表达对羁旅生涯的厌倦。
16.【答案】①归乡之急切,乡愁之浓重;②年华易逝;③羁旅生活的厌倦;④对亲人(爱人、妻子)的思念。
【解析】“转觉归心生羽翼”写词人恨不能立刻插翅飞回故乡,突出了归乡之情的迫切;而愁如云恨如雨,则突出了词人乡愁的浓重。“新春残腊相催逼”写出了时序代谢,日月相催,与“岁华都瞬息”一起表现出了词人年光逼人、年华易逝的伤感。“浪萍风梗诚何益”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自己命如“浪萍风梗”,浪迹无定之苦和对羁旅生活的厌倦。最后几句写出了自己归乡的渴望和对爱人的思念。
17.【答案】(1)有善始者实繁,能克终者盖寡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①叶上初阳干宿雨、水面清圆,一一风荷举。(周邦彦《苏幕遮》) 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杨万里《小池》) ③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8.【答案】①孜孜不倦 ②如影随形(形影相随) ③迎难而上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孜孜不倦”指工作或学习勤奋不知疲倦。“如影随形”好像影子老是跟着身体一样,比喻两个人常在一起,十分亲密。“迎难而上”形容不怕困难,不怕挫折,勇敢地挑战。
19.【答案】2021年8月,上海交大溥渊未来技术学院成立。学院瞄准未来10-15年的技术发展,做前瞻性布局,本博一贯制培养模式、交叉融合的课程设计,为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打开通道。
【解析】本题考查变换句式。解答该题首先提取句子主干,然后将修饰成分单独成句。时间“2021年8月”,是时间状语,单独成句,放于句首;“上海交大渊博未来技术学院成立”是句子主干,单独成句;定语“为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打开通道”“本博一贯制培养模式”“交叉融合课程设计”“瞄准未来10-15年技术发展”“做前瞻性布局”分别单独成句,其中“为培养创新型领军人才打开通道”表目的的定语,可放在最后。
20.【答案】①“远视”“近视”本义指人的视力的一种缺陷,“远视”比喻眼光远大,“近视”比喻眼光短浅;以“远视”与“近视”比喻做科研不能“好高骛远”也不能“目光短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首行做科研要脚踏实地的育人理念;②用“大牛”拟写科研界的著名学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薄首行做科研要敢于挑战的育人理念。
21.【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词语理解。“个人”的意思:(1)一个人,跟“集体”相对;(2)自称,我,在正式场合发表意见时用。一个人,数量上呈单数。AD项“一个人”,与“集体”相对;C项“我”;B项“个人”与原文中“个人”都是数量上的单数,一个人。
22.【答案】①预制菜种类丰富(繁多);②什么样人爱购买预制菜(什么样消费者爱购买);③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
【解析】本题考查补写句子。①从下文来看,主要有四种预制菜,这是预制菜的种类,可推知该处填写“预制菜种类丰富”;②从下文“消费者”中占的比例,以及问号来看,应该填写“什么样消费者爱购买”;③从“难以覆盖市场”“限制进一步发展”“个人口味”看来,此处写存在的问题,可以填写“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或“存在着一些难题”。
23.【写作指导】这是一道富有哲理性的材料作文题。写作中,要抓“吹灭别人的灯”“阻挡别人的路”与“不会让自己更加光明”“不会让自己行得更远”的辩证关系,展开联想。可以运用假设思维,如果不吹灭别人的灯,不阻挡别人的路,会是怎样呢?是不是可以联想到“合作”“共赢”“共同发展”;是不是可以联想到退一步海阔天空,学会礼让别人;是否可以从“让自己更加光明”“行得更远”联想到“真心帮助别人”让自己的内心更敞亮豁达等。参考立意:①真心帮助别人;②秉持团结合作;③共享共赢;④退一步海阔天空;⑤学会礼让别人;⑥退让,为的是更好的远行;⑦共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