灞上秋居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出自 唐 ⋅ 马戴 的《灞上秋居》
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空园白露滴,孤壁野僧邻。
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
译文
灞原上已经风停雨定,傍晚时只见雁行频频。
落叶纷纷这是异乡树,寒灯闪闪独照不眠人。
寂静的空园白露滴滴,隔壁野僧是我的近邻。
寄居郊外柴门已很久,不知何门能进用此身?
注释
灞上:古代地名,也称“‘霸上”,在今陕西省西安市东,因地处灞陵高原而得名,唐代求功名的人多寄居此处。
灞(bà)原:即灞上。
雁行(háng):鸿雁飞时的整齐行列。南朝梁简文帝《杂句从军行》:“逦迤观鹅翼,参差睹雁行。”频:连续不断。
他乡:异乡,家乡以外的地方。《乐府诗集·相和歌辞十三·饮马长城窟行》:“梦见在我傍,忽觉在他乡。”
寒灯:寒夜里的孤灯。多以形容孤寂、凄凉的环境。南朝齐谢朓《冬绪羁怀示萧咨议虞田曹刘江二常侍》诗:“寒灯耿宵梦,清镜悲晓发。”独夜:一人独处之夜。汉王粲《七哀诗》之二:“独夜不能寐,摄衣起抚琴。”
白露:秋天的露水。《诗经·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野僧:山野僧人。唐张籍《赠王秘书》诗:“身屈祗闻词客说,家贫多见野僧招。”
寄卧:寄居。郊扉:郊居。指长安的郊外。扉:门。这里指屋舍。南朝齐谢朓《休沐重还道中》诗:“岁华春有酒,初服偃郊扉。”
何门:一作“何年”。致此身:意即以此身为国君报效尽力。致:达到,实现。
序
此诗写作者客居灞上而感秋来寂寞,情景萧瑟。首联写灞原上空萧森的秋气,秋风秋雨已定,雁群频飞;颔联写在他乡异土见落叶时的酸楚和寒夜独处时的悲凄况味;颈联写秋夜寂静,卧听滴露,孤单无依,与僧为邻,更进一步写出孤独的心境;尾联抒发诗人的感慨,表达怀才不遇,进身渺茫的悲愤之情。全诗意境浑厚,情景交融,写景朴实无华,写情真切感人。
相关专题:唐诗三百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