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唐山市2022届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在中国和在西方一样,诗人对于自然的爱好都比较晚起。最初的诗都偏重人事,纵使偶尔涉及自然,也不过如最初的画家用山水为人物画的背景,兴趣中心却不在自然本身。《诗经》是最好的例子。“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只是作“窕窈淑女,君子好逑”的陪衬,“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只是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的陪衬。自然比较人事广大,兴趣由人也因之得到较深广的意蕴。所以自然情趣的兴起是诗的发达史中一件大事。
中国自然诗和西方自然诗相比,也像爱情诗一样,一个以委婉、微妙简隽胜,一个以直率、深刻铺陈胜。昔人诗有“骏马秋风冀北,杏花春雨江南”两句可以包括这两种美的胜境。艺术美也有刚柔的分别,但是如果拿它来比较西方诗,则又西诗偏于刚,而中诗偏于柔。西方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大海,是狂风暴雨,是峭崖荒谷,是日景;中国诗人所爱好的自然是明溪疏柳,是微风细雨,是湖光山色,是月景。这当然只就其大概说。西方未尝没有柔性美的诗,中国也未尝没有刚性美的诗,但西方诗的柔和中国诗的刚都不是它们的本色特长。
这种彻悟和这种神秘主义和中国诗人与自然默契相安的态度显然不同。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西方诗人在自然中往往能见出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
(摘编自朱光潜《诗论》)
材料二:
华兹华斯在《抒情歌谣集》中说:“诗是人类情感的自然流露”。刘勰认为:“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心灵在华兹华斯那里犹如泉眼,在刘勰那里则指人的自然心灵,即真心、童心和本心。只有出自真心的诗才是真我的表达,只有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诗句才是自然之诗。不同的是,西方传统中认为只有那种凭借神灵的天才在灵感或迷狂的作用下创作出的诗才是自然之诗。
我国传统自然观主张人与自然融合、互化,推崇清静无为、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无我之境”,即主张内在的自然。而西方的美学观主张人对自然的积极干预,主体意识在自然中得到确证和张扬,主客体是分离对立的,他们追求的是有为的“有我之境”。中西传统自然观的差异造成了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陶渊明受儒释道和魏晋玄学思想的共同影响,因此在人与自然的关系上主张无为,人只要融入自然,与自然合一,达到忘我之境,就能深得自然之趣。“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消融在自然中得到无我的宁静。华兹华斯受西方文化传统的人本主义、科学理性和基督教神学思想的影响,认为人是万物的主导。他主张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为一种“有我之境”。陶渊明主张顺应自然只需要去除人为之障即可,“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因此,他的诗趋于淡薄。而华兹华斯主张发挥主观想象力,从自然中得到灵感,在沉思中获得真理。因此,他的诗总是在平凡的事物中见深刻,甚至带上神秘的色彩。这一点也造成了他们在自然审美意识上的不同。不同的文化传统,导致了他们不同的自然观。自然观中的不同之处又导致了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
(摘编王芳、何永艳《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诗自然审美意识比较》)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诗和西方诗最初都偏重人事,对自然关注较晚,偶有涉及,也不过是为人事做背景。
B. 中国诗偏柔,西方诗偏刚,这是它们的本色特长;但这并不绝对,中西方的诗也互有补充。
C. 陶渊明与华兹华斯的根本区别是:陶渊明追求与自然默契相安,华兹华斯追求对自然的彻悟。
D. 中西传统自然观造成陶渊明与华兹华斯自然观的差异,进而导致他们创作方式和作品风貌的不同。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 由于最初的诗歌创作中,诗人的兴趣并不在自然本身,所以诗中关于自然的描绘都是诗人的无心之举。
B. 中国诗人在自然中只能听见到自然,这决定了中国诗中的景物描写是纯客观的描写,是现实世界的直接反映。
C. 文章引用刘勰“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意在说明诗歌源于心灵,是情感的自然流露。
D. 中西方传统都认为诗是从人的自然心灵中流淌出的,可见,那些不能打动人的诗都不是出自真心,不是真我表达。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体现中国诗歌“无我之境”的一项是()
A. 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B.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C.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山居秋暝》)
D.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杜甫的《春望》)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
5. 中西方诗歌中都有关于“月亮”描写,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下面两首诗中“月亮”的理解。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夜无限温柔/月后或已登上她的宝座/周围聚着她星星的妖精——英国诗人济慈《夜莺颂》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新与旧
沈从文
(民国十八年)
时代有了变化,宣统皇帝的江山,被革命党推翻了,前清时当地著名的刽子手,一口气用拐子刀团团转砍六个人头不连皮带肉所造成的奇迹不会再有了。被排的全用枪毙代替斩首,于是杨金标变成了一个把守北门城上闩下锁的老战兵。
老战兵若不往长潭钓鱼,就坐在城头那尊废铜炮上看人来往。或把脸掉向城里,可望见一个小学校的操坪同课堂。那学校为一对青年夫妇主持,或上堂,或在操坪里玩,城头上全望得清清楚楚。小学生好像很欢喜他们的先生,先生也很欢喜学生。那个女先生间或把他们带上城头来玩,见到老战兵盾牌,女的就请老战兵舞盾牌给学生看。
霜降节前一天,老战兵大清早起来,看看天气很好,许多人家都依照当地习惯大扫除,老战兵也来一个全家大扫除。工作得正好时,守城排长忽然走来,要他拿了那把短刀赶快上衙门里去,衙门里人找他有要紧事。
他到了衙署,一个挂红带子的值日副官,问了他几句话后,要他拉出刀来看了一下,就吩咐他赶快到西门外去。
一切那么匆促,那么乱,老战兵简直以为是在梦里。正觉得人在梦里,他一切也就含含糊糊,不能加以追问,便当真跑到西门外去。到了那儿一看,没有公案,没有席棚,看热闹的人一个也没有。除了几只狗在敞坪里相咬以外,只有个染坊中人,挑了一担白布,在干牛屎堆旁歇憩。一切全不象就要杀人的情形。
老战兵想,“这年代还杀人,真是做梦吗?”
敞坪过去一点有条小小溪流,几个小学生正在水中拾石头捉虾子玩,老战兵走过去同他们说话:“还不赶快走,这里要杀人了!”
几个小孩子一齐抬起头来笑着:
“什么,要杀谁?谁告诉你的?”
老战兵心想,“真是做梦吗?”看看那染坊晒布的正想把白布在坪中摊开,老战兵又去同他说话:“染匠师傅,你把布拿开,不要在这里晒布,这里就要杀人!”
染匠师傅同小学生一样,毫不在意,且同样笑笑的问道:“杀什么?你怎么知道?”
老战兵心想,“当真是梦么?今天杀谁,我怎么知道?”
正预备回城里去看看,还不到城门边,只听得有喇叭吹冲锋号,当真要杀人了。队伍已出城,一转弯就快到了。老战兵迷迷胡胡赶忙向坪子中央跑去。果然有两个年纪轻轻的人被绑着跪在坪子里。并且一个是男人,一个是女人,脸色白僵僵的。一瞥之下,这两个人脸孔都似乎很熟悉,匆遽间想不起这两人如此面善的理由。一个骑马的官员,手持令箭在圈子外土阜下监斩。老战兵还以为是梦,迷迷胡胡走过去向监斩官请示。另外一个兵士,却拖他的手,“老家伙,一刀一个,赶快赶快!”
他便走到人犯身边去,擦擦两下。见了喷出的血,他觉得这梦快要完结了,一种习惯的力量使他记起三十年前的老规矩,头也不回,拔脚就跑。跑到城隍庙。庙里人见着那么一个人,手执一把血淋淋的大刀,吓得要命,忙跑到大街上去喊叫街坊。
一会儿,从法场上追来的人也赶到了,同大街上的闲人七嘴八舌一说,都知道他是守北门城的老头子,都知道他杀了人,且同时断定他已发了疯。
老战兵躲在神桌下,只听得外面人声杂乱,究竟是什么原因完全弄不明白。等了许久,不见县知事到来,心里极乱,又不知走出去好还是不走出去好。
再过一会儿,听到庙门外有人拉枪机柄,子弹上了红槽。
又听到一个很熟悉的妇人声音说,“进去不得,进去不得,他有一把刀!”
接着就是那个副官声音,“不要怕,不要怕,我们有枪!一见这疯子,尽管开枪打死他!”
老战兵心中又急又乱,不知如何是好,只是迷迷胡胡的想,“这真是个怕人的梦!”
接着就有人开了庙门,在门前大声喝着,却不进来。且依旧扳动枪机,俨然即刻就要开枪的神气。
又听那副官说,“进去!打死这疯子!”
人丛中不知谁个厉声喊道:“疯子,把刀丢出来,不然我们就开枪了!”
老战兵想,“这不成,这梦做下去实在怕人!”他不愿意在梦里被乱枪打死。他实在受不住了,接着那把刀果然啼的一声响抛到阶沿上去了,一个兵士冒着大险抢步而前,把刀捡起。其余人众见凶器已得,不足畏惧,齐向庙中一拥而进。
老战兵于是被人捉住,胡胡涂涂痛打了一顿,且被五花大绑起来吊在廊柱上。他看看远近围绕在身边象有好几百人,自己还是不明白做了些什么错事,为什么人家把他当疯子,且不知等会儿有什么结果。眼前一切已证明不是梦,那么刚才杀人的事也应当是真事了。有个人闪不知从老战兵背后倾了一桶脏水,从头到脚都被脏水淋透。
副官以为这疯子被水浇醒,已不再痰迷心窍了,方走近他身边,问他为什么杀了人。
“为什么?你不明白规矩?你们叫我办案,办了案我照规矩来自首,你们一群人追来,要枪毙我,差点儿我不被乱枪打死!你们做得好,做得好,把我当疯子!你们就是一群鬼。”
当地军部玩新花样,处决两个共产党,不用枪决,来一个非常手段,要守城门的老刽子手把两个人斩首示众。可是老战兵却不明白衙门为什么要他去杀那两个年青人。那一对被杀头的,原来就是北门里小学校两个小学教员。
小学校接事的还不来,北门城管锁钥的职务就出了缺——老战兵死了。全县城军民各界,于是流行着那个“最后一个刽子手”的笑话,无人不知。并且还依然传说,那家伙是痰迷心窍白日见鬼吓死的。
1935年夏(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 枪毙代替了斩首,意在表现时代的进步,并为后文情节发展埋下伏笔。
B. 老战军在西门杀人,既有政府工作人员的指派,也有来自他自己的思维惯性。
C. 老战军糊里糊涂处决了两个年青人,在人们的取笑中死去,作者对其充满讽刺。
D. 城里的人们都不关心革命夫妻的被杀和老战军的死,由此可见他们愚昧麻木至极。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小说对青年夫妻的描写着墨不多,主要借助老战军的视角,展现了两人自由乐观、面对死亡淡定从容的革命者形象。
B. 小说里的民众,没有具体姓名,而用“法场上追来的人”“大街上的闲人”“全县城军民各界”等代替,意在模糊个性,突出人物群体特征。
C. 心理描写是这篇小说的一大特色,其中“迷迷胡胡”“胡胡涂涂”等词,体现了历史进程中,老战军与时代的格格不入。
D. 小说采取了悬疑式结尾方式,没有交待老战军是怎么死的,留给读者思考、想象的空间,达到“言有尽意无穷”的效果。
8. 请结合文本分析“梦”在小说中作用。
9. 本文题目为“新与旧”,在文中有哪些含义?请结合文本加以分析。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祥兴二年二月,厓山破,张弘范等置酒大会,谓文天祥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馀罪,况敢逃其死而贰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赴燕。道经吉州,痛恨不食,八日犹生,乃复食。十月,至燕。馆人供张甚盛,天祥不寝处,坐达旦,遂移兵马司,设卒守之。既而丞相孛罗等召见于枢密院,天祥入长揖。欲使跪,天祥曰:“南之揖,北之跪,予南人行南礼,可赘跪乎?”孛罗叱左右曳之地,或抑项,或扼其背,天祥不屈。孛罗欲杀之,而元主及大臣不可。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天祥临刑,从容谓吏卒曰:“吾事毕矣!”南向再拜,死,年四十七。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其妻欧阳氏收其尸,面如生。天祥为人丰颐,两目炯然,博学善论事,作文未尝起草,尤长于诗,居狱四年,忠义之气,一著于诗歌,累数十百篇。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庐陵邓光荐曰:“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故其军日败,势日蹙,而归附日众,从之者亡家沈族而不悔。虽人心向中国,思赵氏,亦由天祥之神气意度足以感悟之也。”
史臣曰:自古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君子命之曰仁,以其合天理之正,即人心之安耳。宋于德佑亡矣,文天祥奉两孱王,崎岖岭海,以图兴复,兵败身执,终不可屈,而从容伏锧,就死如归,是其所欲有甚于生者,可不谓之仁哉!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文谢之死》)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B.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C.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D. 初/天祥开督府/置僚属/一时知名者四十馀人/而遥请号令称幕府文武士者不可悉数/然皆一念向正/至死靡悔/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宰相,中国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总揽政务的人,与丞相并非一个概念。
B. 南人,指南方部分汉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C. 中国,上古华夏族建国于黄河流域,以为居天下之中,故称中国,文中指南宋。
D. 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 文天祥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想尽一切办法劝他投降归附。
C. 文天祥学问广博,对事物有自己的独到见解,他文思敏捷,在被元人囚禁的日子里,他把对国家的忠义之情,都倾注在诗作中。
D. 庐陵邓光荐认为,受到了文天祥精神的感悟,在南宋王朝危急的时候,仍有许多人义无反顾地追随文天祥进行抗元斗争。
13. 把文中面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弘范病中亦表奏天祥忠于所事,欲释勿杀,乃囚之。
(2)天祥奉诏勤王,独行其志,屡踬而愈奋。
14. 文中两处提到“仁”,结合你的理解,文天祥是怎样践行“仁”的?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
卫节度赤骠马歌(节选)
岑参
骑将猎向南山口,城南孤兔不复有。
草头一点疾如飞,却使苍鹰翻向后。
忆昨看君朝未央,鸣珂拥盖满路香。
始知边将真富贵,可怜人马相辉光。
男儿称意得如此,骏马长鸣北风起。
待君东去扫胡尘,为君一日行千里。
注:唐肃宗乾元二年,时神策军节度使卫伯玉得到一匹赤骠马,岑参作此诗咏之。珂,玉石,这里指马勒上的装饰品。满路香:满路好名声。胡尘,这里指安史乱军。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卫节度跨上骏马在南山口射猎,狐兔被猎杀殆尽,从而突出了赤骠马奔跑的迅捷。
B. “草头一点”表现赤骠马姿态的轻快飘逸;“苍鹰翻向后”衬托其奔跑“疾如飞”。
C. 卫节度朝拜皇帝,前呼后拥,马勒上的装饰叮叮作响,路人交口赞誉,威武而荣耀。
D. 作者认为,虽然边镇大将人马互相辉映,无限威风,但只追求荣华富贵依然令人可惜。
16. 诗歌后四句抒发了作者什么感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阿房宫赋》中,作者多角度铺叙秦人宫殿的巨大耗费,如突出的钉头“________”,纵横的栏杆“________”。
(2)《桃花源记》中渔人顺山中小口进入,行数十步后,前面景象豁然开朗,发现眼前土地平整开阔,并且“________,________”。
(3)“红旗”以其鲜艳的色彩、独特的意象,被很多古代描写边塞、表现军旅生活的诗歌使用,如“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近年来,新经学研究________。经学的主要典籍“十三经”及《十三经注疏》版本复杂,各版本间的文字千差万别,况且不少内容________,生僻难懂,没有一种为学界普遍认可的当代整理本。《十三经注疏汇校》的完成为通行整理本的出版打下坚实基础。在史学方面,点校本“二十四史”及《清史稿》,成为文史学者必备的基本文献。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随着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在文学方面,全面整理杜甫著作的《杜甫全集校注》和《杜甫集校注》或文献丰备、注释周详,或博采约取、________,展现出了当代古籍整理的新貌。
典籍文献的全面整理出版,推动着经史子集等传统文化研究的发展。此外,地方文献整理突飞猛进,地方文化丛书广泛发掘地方历史、人物……聚沙成塔,________,一个立体、多元、多层级的中华典籍文献体系雏形初露。睹乔木而思故家,考文献而爱旧邦。深厚的典籍文献积累,已经成为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牢固基础。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 如日中天佶屈聱牙别具一格蔚为大观
B. 方兴未艾佶屈聱牙自出机杼集腋成裘
C. 方兴未艾艰深晦涩自出机杼蔚为大观
D. 如日中天艰深晦涩别具一格集腋成裘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 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B. 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随着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C. 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随着以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D. 除了传统史学研究外,随着清华简、马王堆、海昏侯墓为代表的出土文献整理出版,使相关研究不断取得新突破。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对偶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二)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鸟笼效应是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提出来的,源于詹姆斯和朋友的一个赌注。1907年,詹姆斯与好友卡尔森一起讨论问题。詹姆斯提出,倘若卡尔森将一只鸟笼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那么过不了多久,他一定会。卡尔森认为这不可能,于是二人就此立下了赌注。没过几天,鸟笼被挂在客厅的显眼之处,每一位访客看到空荡荡的鸟笼,都会向卡尔森发问:“教授,您养的鸟何时死了?”卡尔森不得不无数次澄清,那只是一件艺术品。()。一段时间以后,卡尔森教授不得不去买了一只鸟,自动钻入了詹姆斯的“鸟笼”。
何谓鸟笼效应?它是指人们总会无意识地在自己的内心挂上一只“鸟笼”,继而不由自主地往笼子里放入“小鸟”。这里的“鸟笼”就是人们的,而“小鸟”则是在这种思维模式引导下做出的决定。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 客人显然不信服这个答案B. 客人显然对这个答案不信服。
C. 这个答案客人显然不信服。D. 这个答案显然不能让客人信服。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四.写作
23. 阅读下列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1:近日,一批90后艺术生将《琵琶行》改编成流行歌曲,这首5分半钟的歌曲,将白居易《琵琶行》600多字的诗全编进去了,毫无堆砌之感,副歌部分还用了戏剧唱腔。仅上传两天,就收获2万多次点击。网友纷纷点赞“终于找到了背古诗的正确姿势”。
材料2:2 021年春节,河南卫 视春晚将舞蹈《唐宫夜宴》搬上舞台,这支舞蹈展示了唐朝少女从教坊日常到赶赴夜宴一 展才艺的全过程,舞台还运用了先进技术,串联起多件国 宝级文物,令表演者身入其境、观众沉醉其中,节目一播出,便收获了热议和好评。
材料3:“你我暮年,闲坐庭院,云卷云舒听雨声,星密星稀赏月影。花开花落忆江南。你话往时,我画往事。愿有岁月可回首,且以深情共白头。”连日来,这首现代小诗居然被传为唐代大诗人杜甫创作,被网友疯狂转载,称其“最美最甜”“惊艳了大唐”。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思考?请据此写一篇文章。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题目;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唐山市2021-2022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
语文试题答案
1. B
2. C
3. C
4. 先从中西方诗人对自然爱好的时间和程度入手,简述自然情趣在诗歌创作中的兴起较晚;继而通过对比、举例的方式阐述了中西方自然诗刚柔风格的差异;最后以陶潜和华兹华斯诗歌创作为例,说明中西方诗歌风格的不同源于诗人自然观的不同。层层深入。
5. 在杜甫诗里,月亮是思乡情感的寄托,透露出忧愁和感伤,体现了柔性之美。这种阴柔忧伤之美,符合中国人自然融合、互化,主体消解、物我兼容的自然观。
西方诗歌中,月亮高贵、自由、不可侵犯,具有一种神秘的巨大的力量,体现了刚性特征。其反映了西方人在自然中汲取力量确证自我、张扬自我的审美追求,是西方自然观的反映。
6. B
7. A
8. 展示了老战军在时代变革中对旧日梦幻的留恋和麻木的精神状态。“梦”贯穿故事主要情节,使情节更紧凑。“梦”是老战军对现实产生的错觉,推动了情节的发展。侧面反映了时代的迅速变化与人滞后的思想之间的矛盾,深化主题。
9. 以枪毙和斩首为代表的新旧两种行刑方式。新旧两种社会制度。以青年夫妻为代表的新生革命力量和根深蒂固的旧思想。
10. D
11. B
12. B
13. (1)张弘范在病中也上表陈奏文天祥忠于职守,希望释放他,不要杀掉,于是元人就把文天祥囚禁起来。(2)文天祥奉诏驰援朝廷,不考虑个人安危,完成自己志向,屡受挫折,却愈加振奋。
14. 舍生取义;忠贞不渝(终不可屈)。
15. D
16. 对卫节度及赤骠马的赞美、羡慕;渴望建功立业的情怀;对卫节度平定叛乱的期望。
17. (1)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九土之城郭(2)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3)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18. B
19. A
20. “思故家”和“爱旧邦”,属于人生情怀,意义紧密相连,两两相对;“睹”和“考,“乔木”和“文献”也都是两两相对。形式整齐,节奏感强,鲜明有力;用类比方式强调了文献典籍修订的重要意义。
21. D
22. 买一只鸟放进去自己并不养鸟 固定的思维模式
相关专题: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