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杭大运河的历史意义 来历是怎样的
京杭大运河,是中国也是世界上最长的古代运河。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流经天津、河北、山东、江苏和浙江四省一市,沟通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全长1794公里。对中国南北地区之间的经济、文化发展与交流起到了推动的作用。以下是小编的整理,大家可以看一看。
京杭大运河建造的历史意义
1、促进了南北交通运输和人与人之间的交流,并极大的加强了政府对国家政权的集中统治;
2、京杭大运河加强了历史上各个地区的经济建设,促进了经济发展,使得当时人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提到;
3、加强了各个地方文化交流和融合,使人与人之间能够更好的通过和相处;
4、促进了运输业的发展,使南北粮草的运输更加的方便;
5、京杭大运河对后世的经济发展也起了巨大的作用,为后世人民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京杭大运河的来历介绍
春秋时期,吴国为交通方便,开凿了胥溪、邗沟、黄沟三条运河。战国时期,战乱不断,为解决军事交通运输问题,夫差开凿邗沟,开通江淮水道,沟通长江,这是运河最初的形成,成为大运河开凿的开端。
秦始皇开凿灵渠后,开始运营漕运,促进了漕运的发展,并打通了湘江、漓江水域,打开了南北水上通道。
汉朝开凿了曹渠,引渭水入渠,直通黄河,由于漕运的方便,常常往来船只不断,船舱满满,避免了水上的危险,还增加了效率。
汉朝还建立了中国最古老的蓄水工程,为漕运提高了更为优越的环境。
魏晋南北朝时,当权者疏通渠道,开通新的白沟、平虏渠、泉州渠、新河和槽渠等,为隋唐大运河的开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也完成了河北运输网。曹丕修通汴渠、开凿贾侯渠、讨虏渠和广槽渠等,打通了更多的运输渠道,孙权在南方开凿破冈渎疏通了南京以东的运输网。
隋朝,为加强中央集权制和南北运输,大量开凿运河,遍布大半国家。济渠的开凿,打通了黄河与淮河之间的水域,使漕运更加的畅通,往来更加便利。
唐代,主要是针对隋唐大运河进行疏浚和修整。还对各水道也都进行了治理,为当时社会的稳定和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明朝,对运河的发展非常看重,进行了大规模的修整和完善。为保障运输安全,改道、开河修堤,调节水位,并建立完整的漕运管理制度,使漕运极为昌盛。
清朝,在明朝的基础上对漕运和水利的管理更加完善,并设立了相应的官职进行管理,至此京杭大运河完全成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