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大庆市实验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
一、阅读部分(共36分)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关于《红楼梦》答记者问
詹丹
记者:对于书中女性人物的出场,您认为作者几乎都当作重要事件来渲染,并且后来者的陆续上场都是对已有人物不断进行着烘托、分层和个性细化,这个说法能给我们稍微展开说明一下吗?
詹丹:这可以从两方面看。一方面《红楼梦》主要是揭示女性人物的悲剧命运的、是为闺阁女子作传的。这也是作者一开始告诉我们的“当日所有之女子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而小说塑造的许多女性人物,又对主人公贾宝玉发生过深刻影响,所以,她们的出场,对主人公的人生历程、对他的心灵感受,当然也是对小说的重要情节发展,都显示了重要意义,从而被作者当作事件来渲染,给他们的出场以各种特写。与此同时,大部分男性人物的出场,却被作者有意无意忽视了,以至于有读者产生误解,以为《红楼梦》就是一部写女性的书,其实从全书出场人物比例看,男性还略多于女性。
另一方面,其对重要女性人物的出场,如以贾宝玉心仪的林黛玉的上场为起点,①对她的塑造,不是一次性完成,而是通过描写其他相反或者相似的人物,来加以不断烘托、分层和细化。借助人物影射的创作方式,让不同阶层、不同立场、不同关系的几位相关女性人物,聚拢在贾宝玉身边,在形成诗意情感的交流或者不交流中,呈现种种变相。
其一是晴雯。晴雯向来被视为黛玉的影射人物,她去世时,宝玉充满感伤,写下最具诗意的《芙蓉女儿诔》。晴雯病中挣扎着为宝玉补雀金裘,这种勇,既是不惧病魔的勇,但更是敢爱敢恨的勇。这样的勇敢力量,显然不同于林黛玉那种欲言欲止的羞涩与举手投足的柔弱,尽管其情感的深沉并不亚于黛玉。
其二是香菱。香菱因学诗和黛玉相处,显示了大观园美好的一段诗意时光,也显示了香菱是一个具诗意气质的人,这一点与黛玉息息相通。香菱的诗意,也体现在她与黛玉回忆过去时,在与夏金桂谈菱角的香味时,都能体现出一种浓郁的诗意。所以,在一个特殊层次上,香菱也成了黛玉的影射,并与贾宝玉发生了微妙关系。贾宝玉与香菱玩斗草的游戏,拿的是夫妻蕙和并蒂莲,又十分体贴地让袭人来为她换弄脏的石榴裙,让香菱十分感叹。但毕竟香菱已是薛蟠的侍妾,所以与要宝我构成了一种特殊意义的诗意情感关系。
其三是龄官。龄官外貌最近黛玉,王熙凤因为拿她来比黛玉,引发众人哄笑。但相似的又不只外貌。其作为贾府买来演戏的十二位女子之一,刚一出场,就表现出与黛玉相似的孤高自许性格,不肯出演非她惯演的戏目,而宝玉对她也颇有好感。但小说中,龄官作为黛玉的影射者,不同于晴雯和香菱,恰恰是以钟情于贾蔷并拒绝贾宝玉而出场的。但这种拒绝,同样具有重要意义。因为他启悟了宝玉,让宝玉这样一个公子哥,一个大男子主义者,从传统的男子中心主义者的普遍占有欲中逐步醒悟过来,使自己的情感慢慢聚焦于黛玉一身。虽然上述三位女性可视为黛玉的影射,都具有诗一样的特质,但就感情本身言,这里有晴雯对宝玉的深沉而热烈,有香菱与宝玉的暧昧而后退缩,也有龄官对宝玉始终如一的冷淡和拒斥,体现出相似女性人物形象谱系中,与宝玉交往的丰富复杂。
记者:您在书中谈到认为贾宝玉对女孩子的用情存在着情感表达与礼仪的裂缝,这个怎么说?
詹丹:费孝通《乡土中国》的“男女有别”一篇,正好涉及这个问题。他在解读传统中国特点时说:“要维持固定的社会关系,就得避免感情的激动。“在传统的礼治社会,情感是受礼治制约的,发乎情止乎礼义。但贾宝玉恰恰不是这样的人。按道理说,在贾府中是不允许贾宝玉和女孩子有这样自由交往的天地的。但小说把人物的年龄设计得相对偏小,这样可以让大人放心,即便贾宝玉和黛玉已经为了情感闹得天翻地覆,老祖宗、王熙凤等还是把他们视为“儿戏”。②如果说这里有一个不完全受礼仪控制的裂缝,那是作者的艺术策略所营造的。
【链接】
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这和友谊不同,友谊是可以停止在某种程度上的了解,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这种企图并不以实用为目的,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的持续依赖于推陈出新,不断地克服阻碍,也是不断地发现阻碍,要得到的是这一个过程,而不是这过程的结果。从结果说可以是毫无成就的。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
(费孝通《乡土中国》)
1. 下列对画浪线句“男性还略多于女性”相关内容的评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指出“男性略多于女性”的事实,纠正了读者的错误认知。
B. 产生女性多的误解,是因为作者精心设计女性出场而忽视男性。
C. 作者重点写女性,是为了揭示众多女性对宝玉成长的深刻影响。
D. 对男性描写难以引起读者关注,因为女性行止见识超出男性。
2. 下列对第一处画横线句“烘托、分层和细化”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红楼梦》为了渲染重要女性的出场,以对相近相反后来者的描写,来烘托映衬。
B. 晴与黛玉都情感深沉,晴雯敢爱敢恨的勇,与黛玉兼涩柔弱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C. 香菱与黛玉的诗意气质相通:香菱与宝玉的斗草游戏暗示了香菱爱而不得的痛苦。
D. 龄官外貌与孤高性格最近黛玉,但她是以拒绝宝玉出场的,这也是对黛玉的影射。
3. 第二处画横线句中提出了“裂缝”的概念,作家是怎样营造这一“裂缝”的?
4. 结合链接资源,分析贾母、王熙凤等对宝玉爱情的态度。
【答案】1. D 2. C
3. 小说将人物年龄设计偏小,使得他们之间再深切的情感在大人眼里也不过是“儿戏”,从而在严格的礼治社会为情感的自由表达赢得了空间。
4. 贾母、王熙凤是《红楼梦》中礼治秩序的维护者;恋爱不停止地追求生命意义的创造,而不是经济的生产;恋爱使社会关系不稳定,事业不能经营;为了维护贾府的安定,必须避免强烈的情感,因此,贾母等不允许贾宝玉爱情的自由。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意的能力。
“男性还略多于女性”是针对“全书出场人物比例”来说的,可以纠正前面说到“大部分男性人物出场被作者忽视了”引起读者的误解,且明确这是作者“有意无意忽视的”。“以为《红楼梦》就是一部写女性的书”,揭示众多女性对宝玉的影响。
D.“对男性的描写难以引起读者关注,因为女性行止见识超出男性”错误。结合“这也是作者一开始告诉我们的‘当日所有之女子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万不可因我之不肖,自护其短,一并使其泯灭也’”等分析,“当日所有之女子行止见识皆出于我之上”只是《红楼梦》作者一开始告诉我们的,且“我”不能代表所有男性。
故选D。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词语含义的能力。
C.“暗示了香菱爱而不得的痛苦”错误。结合“贾宝玉与香菱玩斗草的游戏,拿的是夫妻蕙和并蒂莲,又十分体贴地让袭人来为她换弄脏的石榴裙,让香菱十分感叹。但毕竟香菱已是薛蟠的侍妾,所以与要宝我构成了一种特殊意义的诗意情感关系”分析,原文只是说“让香菱十分感叹”,并不能推断出“爱而不得的痛苦”。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结合“但小说把人物的年龄设计得相对偏小,这样可以让大人放心,即便贾宝玉和黛玉已经为了情感闹得天翻地覆,老祖宗、王熙凤等还是把他们视为‘儿戏’”分析,小说把人物的年龄设计得相对偏小,这样可以让大人放心,即使他们为了情感闹得天翻地覆,大人们还是把他们视为“儿戏”。
在那样的社会中,男女之间是不允许有这样自由交往的天地的,设计这样一个不完全受礼仪控制的裂缝,恰巧能为情感表达赢得空间。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贾母、王熙凤应该是封建礼教的维护者,是封建礼治秩序的忠诚者,她们应该认为封建礼治秩序不可违背。
结合【链接】内容分析,如“恋爱却是不停止的,是追求”“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也可以说是生命意义的创造,但不是经济的生产,不是个事业”,恋爱是生活经验的创造,不停止地追求生命意义的创造,而不是经济的生产。
如结合“非但毫无成就,而且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使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分析,恋爱使社会关系不能稳定,依赖于社会关系的事业不能顺利经营。
根据恋爱的特点及贾母、王熙凤的身份分析,为了贾府的安定,为了贾家的未来,必须杜绝宝玉的自由爱情。所以,贾母、王熙凤等反对宝玉爱情自由。
(二)文学类阅读-双文本(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文本一:
马罗大叔(节选)
陈忠实
是的,那只竹笼,是用竹蔑编的,从我有记忆开始,就记得从屋梁上垂下的铁钩上吊着这只扁圆的竹蔑编织的笼子。一年四季,这笼里都装着取之不尽,摸之不竭的馍馍,陈馍不等吃完,母亲又装进新蒸下的了。当然,一年中的近十个月里,这笼里总是装着黄色或白色的包谷面馍馍,只有在年下节下和收麦碾场的时月,这笼子里才会装满纯净的麦子面馍馍。现在,那笼子空了,整年整月地空荡荡地挂在那只铁钩上,悬在一家人的头顶。空着的竹笼子总是诱惑起我对香甜的馍馍的无限深情。我真不明白母亲为啥总不把它摘掉,令人在半夜里想到它时,却是空的,多么沮丧!可反过来一想,即使母亲把它摘掉了,扔到看不到的什么角落里去,甚或砸了烧了,此刻仍然会想到它!
饥饿像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
我痛恨我为什么缺乏对于饥饿的忍耐能力。父亲同样和我在生产队的地里干了一后晌活儿,回来只喝了一碗盐水,就不声不响地躺在火炕上了,此刻已经响起令人羡慕的鼾声。我却在脑子里不断地旋转着那只什么也没有装的空笼。
我走出门,村巷里死一般沉寂。没有月亮的秋夜,田野里一片黑暗。正在孕穗的包谷林里,散发着一股浓郁的包谷棒子的腻腻的甜香气味,我在水渠边站住了。
我伸手摸到一根包谷杆子,掰下一个又肥又粗的棒子,三两把撕掉嫩皮,蹲在水渠沿儿上啃起来。包谷粒儿里的汁液竟然溅到眼睛里,我一定是啃得太猛太快了。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
我把啃光了的包谷芯子丢到水渠里,再伸手摸到另一个包谷棒子,却猛然看见一个人。我一惊,一愣,从身影和体形上,立刻辨认出来,那是马罗,终年四季给生产队看守庄稼的老光棍儿。我也不知凭什么勇气,没有撒腿逃遁,也没有向他求饶,而是毫不动摇地把那个已经抓摸到手的包谷棒子“咔嚓”一声掰了下来,三两下撕开嫩皮,蹲下身,又啃起来了。
“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呵斥道。
我没有腾出口舌和他争辩的心思,反正我偷吃了包谷棒子,任你去队里告发吧!随你们怎么处罚好了!我已经无暇考虑后果,仍然大啃大嚼着生包谷棒子,似乎越嚼越能品尝生包谷粒的甘美香醇了。既然总免不了一罚,索性让我今夜饱餐一顿也划得着了
“跟我走!”马罗吼喊着。顺着水渠往东走,我看见一盏马灯荧荧的亮光,那马灯正挂在老光棍住的庵棚上。
“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
我没有坐,仍然站着。坐下了,要再站起来反抗可能为时过晚,措手不及。我没有吭声,倒把两手轻轻提起,叉在腰间,暗示给他一点威势。
“啊……嗨嗨嗨嗨嗨……”突然间,他放声大哭起来,那粗哑的男人的哭声,从他喉咙里奔泻出来,像小河在夏季里实暴发山洪,扶裹着泥沙、石头和树枝,带着吼声,颤动着四泻。马罗伸出双臂,把我抱住,硕大的脑袋压在我的胸膛上,哭得更加不可收拾。他粗壮的身体抖着,两条铁钳一样的手臂夹得我的肩胛骨麻辣辣地疼了。
松开抱着我的手臂,他哭溜着声儿颤颤地说了一句:“咱们……好苦哇……”。
此时才理解了他的举动中所表达的感情的含义了。而当一领会,我再也支撑不住了,心酸了,腿软了,一下子坐在茅草庵棚门口的树根上,双手捂住脸颊,哭起来了。
老光棍马罗,像疯了似的在庵棚前的草地上跳起又落下,破口大骂:“你‘假积极’!放‘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叫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
他怀里抱着一撂包谷棒子,扔到庵棚口的草地上,点燃麦草,再加上树枝。火苗哧哧蹿出,冒得老高。他在一个用铁丝担成的支架上,摆上了嫩包谷棒子。他咕哝咕哝地说:“咋说也不能……啃生的……”
干透的树枝燃烧起来,噼啪作响,火声是这样富于生气。我坐在火堆旁,看火苗忽而落下又忽而蹿高,在秋夜的黑幕中辟开的光亮的空间,随着火苗的起落忽而缩收又忽而扩大。火苗在树枝上跳跃,从燃烧着的枝条上攀援到刚添加上去的树枝上,像万千猕猴们在树林里嬉闹,跳跃翻跌。无数条火苗拢在一起,就组成一个火的世界,充满了活力。
“吃——熟咧。”
马罗大叔从火堆里的铁丝架上取出一个包谷棒子,甩过来,撂到我的怀里。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一口咬进嘴里,我的眼泪禁不扑洒下来了。
那晚我没有回家,和马罗大叔挤睡在他的庵棚里的吊床上。
(有删改)
[注]①放卫星,指那些不切实际、吹牛、夸大声势的行为。当时各地浮夸风盛行,虚报夸大宣传粮食产量。
文本二:
棋王(节选)
阿城
听见前面大家拿吃的时铝盒的碰撞声,王一生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拿到饭后,马上就开始吃,吃得很快,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到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这时候他若碰上我的目光,就放慢速度。吃完以后,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有一次,他在下棋,左手轻轻地叩茶几。一粒干缩了的饭粒儿也轻轻地小声跳着。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我知道这种干饭粒儿很容易嵌到槽牙里,巴在那儿,舌头是赶不出它的。果然,呆了一会儿,他就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有时你会可怜那些饭被他吃得一个渣儿都不剩,真有点儿惨无人道。
5.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本一中“饥饿像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以致“我”难以入睡,而父亲却睡得很香,让“我”非常羡慕。
B. 文本一中“我”见到看守庄稼的马罗后没有逃跑,而是继续把包谷棒子掰下来啃着吃,表现了“我”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的性格。
C. 文本一通过一连串动词细致地描写了马罗烤包谷棒子的过程,视觉与听觉相结合,画面感十足。
D. 文本二最后说王一生“惨无人道”,是贬词褒用,其实是说明他对食物非常珍惜,不舍得浪费。
6. 文本一第一段围绕竹笼展开了描述,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对竹笼的材质、形状和位置的详细描述,说明竹笼对我来说有着重大意义。
B. 竹笼中所装馍馍能反映出我们的生活境况,过去和现在形成鲜明对比。
C. 现在空笼子整年整月地挂着,说明我们现在的生活非常艰苦,经常会挨饿。
D. 即使竹笼始终空着,母亲也没有摘掉笼子,这表明母亲想用它装包谷棒子。
7. 文本一的“我”与马罗相遇后,马罗多次说话,先是冷笑呵斥,然后两次吼喊,最后破口大骂,而“我”每次都一言未发,请简要分析其中原因。
8. 两个文本都写到了“我”和“吃”,但二者关系并不相同,表达效果也有所差异。请比较并简要分析。
【答案】5. B 6. D
7. ①“我”偷包谷棒子被抓后没有和马罗争辩,是因饥饿只想吃饱,无心争辩(没有腾出口舌和他争辩的心思);②马罗对“我”吼了两次“我”不吭声,先是一路跟他走,后来通过动作展示威势,是心里充满戒备;③马罗同情我并且大骂让社员受罪的人,“我”理解了马罗的内心,感到羞愧又深受感动,所有复杂的情绪随着骂声跑掉了,而马罗也蹦着、骂着钻进包谷地里去了。
8. ①文本一是写“我”在吃东西。直接写出了“我”对饥饿和食物的主观感受,更具真实性,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②文本二是“我”看王一生吃东西。通过“我”的视角描写王一生的吃相,借助细节描写和“我”的感受,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对饥饿和食物的态度,人物更加鲜活,个性更加鲜明。
【解析】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B.“表现了‘我’做事完全不考虑后果的性格”错误。不是“我”做事不考虑后果,而是“我”因饥饿而产生了巨大的勇气。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情节作用的能力。
D.“这表明母亲想用它装包谷棒子”错误。“竹笼”一直在那里,以前放馍,现在粮食不够吃,里面是空,但没有馍,并不一定要扔了“竹笼”,更不能“表明母亲想用它装包谷棒子”,选项无中生有。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的能力。
依据“‘哼!你倒胆大——’他冷笑着呵斥道”“我已经无暇考虑后果,仍然大啃大嚼着生包谷棒子,似乎越嚼越能品尝生包谷粒的甘美香醇了。既然总免不了一罚,索性让我今夜饱餐一顿也划得着了”可见,“我”偷包谷棒子被抓后没有和马罗争辩,是因饥饿只想吃饱,无心争辩。
依据“‘跟我走!’马罗吼喊着”“‘坐下!’他的头一摆,对我吼喊”“顺着水渠往东走,我看见……”“我没有坐,仍然站着。坐下了,要再站起来反抗可能为时过晚,措手不及。我没有吭声,倒把两手轻轻提起,叉在腰间,暗示给他一点威势”可见,马罗对“我”吼了两次“我”不吭声,先是一路跟他走,后来通过动作展示威势,是心里充满戒备;
依据“咱们……好苦哇……”“你‘假积极’!放‘卫星’!你得了奖状,叫俺社员跟受洋罪——啃生包谷棒子!”“戒备、羞愧,所有这些复杂的心情,全都随着马罗的骂声跑掉了。马罗蹦着,骂着,声音渐渐远了,钻进包谷地里去了,随之传出叫咔嚓咔嚓的断裂的脆响”可见,马罗同情我并且大骂让社员受罪的人,“我”理解了马罗的内心,感到羞愧又深受感动,所有复杂的情绪随着骂声跑掉了,而马罗也蹦着、骂着钻进包谷地里去了。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叙述视角及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本一讲述的是我因为难以忍耐的饥饿而偷吃生产队的包谷棒子的经历,“我”是吃东西的人。所以可以直接写出了“我”对饥饿和食物的主观感受——“饥饿像猛兽一样咬噬着我的心”“嫩包谷粒儿在嘴里,还没有来得及嚼烂,就滚进肚子里去了,几乎尝不出什么味,只觉得十分香甜”“似乎越嚼越能品尝生包谷粒的甘美香醇了”“一股热气饱溶着浓烈的香甜气味扑鼻而来。软软乎乎的包谷粒儿酥软香甜”,更具真实性,能拉近作者与读者的距离;
文本二是通过我的视角,描绘王一生吃东西的吃相。我是观察者,王一生才是吃东西的人。文本二是通过我的观察,借助细节描写和“我”的感受——“王一生常常闭上眼,嘴巴紧紧收着,倒好像有些恶心”“喉节一缩一缩的,脸上绷满了筋。常常突然停下来,很小心地将嘴边或下巴上的饭粒儿和汤水油花儿用整个儿食指抹进嘴里。若饭粒儿落在衣服上,就马上一按,拈进嘴里。若一个没按住,饭粒儿由衣服上掉到下地,他也立刻双脚不再移动,转了上身找”“他把两只筷子吮净,拿水把饭盒冲满,先将上面一层油花吸净,然后就带着安全到达彼岸的神色小口小口的呷”“他一下注意到了,就迅速将那个饭粒儿放进嘴里,腮上立刻显出筋络……伸手到嘴里去抠。终于嚼完,和着一大股口水,咕地一声儿咽下去,喉节慢慢地移下来,眼睛里有了泪花”“他对吃是虔诚的,而且很精细……真有点儿惨无人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他对饥饿和食物的态度,人物更加鲜活,个性更加鲜明。
二、古诗文部分(共39分)
(一)文言文阅读(24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班)固字孟坚。年九岁,能属文诵诗赋,及长,遂博贯载籍,九流百家之言,无不穷究。所学无常师,不为章句,居大义而已。性宽和容众,不以才能高人,诸儒以此慕之。
父彪卒,归乡里。固以彪所续前史未详,乃潜精研思,欲就其业。既而有人***显宗,告固私改作国史者,有诏下郡,收固系京兆狱,尽取其家书。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与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成《世祖本纪》。迁为郎,典校秘书。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当世甚重其书,学者莫不讽诵焉。
时京师修起宫室,浚缮城隍,而关中耆老犹望朝廷西顾。乃上《两都赋》,盛称洛邑制度之美,以折西宾淫侈之论。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每行巡狩,辄献上赋颂,朝廷有大议,使难问公卿,辩论于前,赏赐恩宠甚渥。固以自二世才术,位不过郎,作《宾戏》以自通焉。
时北单于遣使贡献,求欲和亲,诏问群僚。议者或以为:“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今若遣使,恐失南虏亲附之欢,而成北狄猜诈之计,不可。”固议曰:“不若因今施惠,为策近长。”
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以固为中护军,与参议。及窦宪败,固先坐免官。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宪不敢发心衔之及窦氏宾客皆逮考,兢因此捕系固,遂死狱中。时年六十一。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9.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B.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C.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D. 初/洛阳令种兢尝行/固奴干其车骑/吏椎呼之/奴醉骂兢/大怒/畏窦宪/不敢发心衔之/
10.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百家,原指春秋战国时期的各种思想流派,这里指当时学术上的各种学说。
B. 兰台,汉代宫中藏书处,由御史中丞掌管,东汉设兰台令史,负责管理书籍。
C. 单于,是匈奴人对他们最高首领的专称,此称号始创于匈奴著名的冒顿单于之父头曼单于,之后该称号一直沿袭至匈奴灭亡。
D. 颂,原指各地采集献给周天子的本地民间歌谣,这里指以颂扬为主的文章。
11.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班固年少有才,博学多识。他九岁能诵诗作文,长大之后博贯群书,深入钻研各家各派的思想言论,把握要旨,不拘泥于字句。
B. 班固欲成父业,私编前史。班固的父亲生前编辑前史,内容不够详细,班固潜心钻研,二十多年后终于私下完成了父亲未竟的事业。
C. 班固能文善辩,倍受恩宠。他以一篇《两都赋》反驳西宾的言论;朝堂议事时,他受命向公卿们提出疑问,深得皇帝赏识。
D. 班固审时度势,思虑长远。北匈奴派使者前来进贡,求和亲,有人提出反对意见,班固从现实与长远考虑,主张以施恩方式对待。
12.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肃宗雅好文章,固愈得幸,数入读书禁中,或连日继夜。
(2)匈奴变诈之国,无内向之心,徒以畏汉威灵,逼惮南虏,故希望报命,以安其离叛。
13. 班固因私修国史下狱,为什么最终反被任命为兰台令史?请简要说明。
【答案】9. B 10. D 11. B
12. (1)肃宗很喜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宠,多次被召入宫中陪读,有时日以继夜。
(2)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只是害怕汉朝的威严,逼畏南方的敌人,所以希望得到回复,来安定他们的叛离之心。
13. (1)他的弟弟班超疾驰上京,面见皇帝,说明情况;(2)皇帝看了他的书,被其文思折服,故而任命他为兰台令史。
【解析】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
“吏椎呼之”中的“之”指代的是“奴”,做“呼”的宾语,句意完整;且“醉骂”的主语是“奴”,故“奴醉骂”句意完整,所以应在“之”“骂”后面分别断开,排除ACD;
“大怒”的主语是“兢”,故“兢大怒”句意完整,中间不应断开,排除AD。
故选B。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把握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D.“颂,原指各诸侯国采集献给周天子的本地民间歌谣”错误。民间歌谣是“风”,颂是《诗经》的一个部分,主要内容是指宗庙祭祀时的舞曲歌辞。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B.“二十多年后终于私下完成了父亲未竟事业”错误。依据原文“帝乃复使终成前所著书。固自永平中始受诏,潜精积思二十余年,至建初中乃成”可知,是受皇帝诏令继续完成,而非“私下”完成。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
(1)“雅”,一向,向来;“愈”,更加;“幸”,受宠;“数”,多次;“或”,有时。
(2)“变诈”多变善诈;“内向之心”,归向汉朝之心;“徒”只是;“报”回复。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
由原文“固弟超恐固为郡所核考,不能自明,乃驰诣阙***,得召见,具言固所著述意,而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召诣校书部,除兰台令史”可知,一是有班超“驰诣阙***”“具言固所著述意”,疾驰上京向皇帝说明情况;二是因为“郡亦上其书。显宗甚奇之”,即皇帝读到他写的书,为他的文采折服。
参考译文:
班固字孟坚,九岁时,能作文章诵诗作赋。长大后,便博览古籍。三教九流诸子百家的言论,没有不深入研究的。他所掌握的学问不是向某一家某一人学的,不拘泥于篇章字句的解释,了解文章大意就行了。(他)性情温和宽容,不因为自己的才能而高人一等,许多儒生因此而仰慕他。
父亲班彪去世,(班固)回到家乡。班固因为班彪先前继《史记》所写史书还不够详备,于是潜心精思,研究史料,想成就父亲的事业。不久有人***给显宗皇帝,告班固私自改作国史,有诏书下至郡署,收捕班固系押在京兆狱中,又把班固家中的史书全部取来。班固的弟弟班超担心班固被郡署考逼,而不能自我表白,于是急驰至京都赴皇宫向皇上***,得到皇帝的召见。(班超)全面细致地说明了班固所著书的内容意义,而(这时)郡府也把班固所写之书呈上。显宗(阅后)很感惊奇,召他到校书部,任命为兰台史令,让他和前睢阳令陈宗、长陵令尹敏、司隶从事孟异共同写成《世祖本纪》。升迁为郎中,典校秘书。皇帝就再次让他继续完成以前所写的书。班固自永平年开始接受诏令,潜心钻研二十多年,至建初年间才完成。当时人非常推崇此书,学者们没有不朗读背诵它的。
当时京都正修建宫殿,修缮城墙,疏通护城河。可是关中年老而有地位的士绅们还希望朝廷迁都至长安。(班固)于是上了《两都赋》,赋中盛赞东都洛阳规模建制之美,以此回击主张西迁者不符合实际的、浮夸的论调。肃宗很喜好文章,班固更加受宠,多次被召入宫中陪读,有时日以继夜。每次出外巡行,班固都有赋颂呈上,朝廷有大事商议时,天子让他诘难公卿,在廷前论辩,赏赐十分优厚。班固认为自己身怀二世才能,但职位不超过郎中,因此作《宾戏》来让自己通达。
当时北单于派遣使者来纳贡,要求和汉和亲,皇帝下诏讯问众官。参与议论的人,有人认为:“匈奴是多变善诈之国,没有归向汉朝之心,只是害怕汉朝的威严,逼畏南方的敌人,所以希望得到回复,来安定他们的叛离之心。如今如果派遣使者,恐怕会失去南虏亲附汉朝的欢心,而成就了北方少数民族狡诈的计策,不能答应匈奴的要求。”班固发表议论说:“不如趁现在就对他们施以恩惠,这才是高明的计策。”
永元初年,大将军窦宪出征匈奴,用班固为中护军,参加议论军事。等到窦宪破败时,班固受连坐而被免官。当初,洛阳令种兢曾在街上行进,班固家的奴仆冒犯种兢的车马,吏卒呵斥了奴仆,奴仆醉酒谩骂,种兢大怒,但因畏惧窦宪而不敢发作,心中记下仇恨。等到窦氏家族及门下宾客都被逮捕拷问之时,洛阳令种兢趁此机会逮捕关押了班固,致使班固最终死在狱中。当时六十一岁。
(选自《后汉书·班固传》,有删改)
(二)古诗文默写(6分)
14.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曹操《短歌行》中“______,______”两句,则用此典故表达自己善待人才、求贤若渴的心情。
(2)文人学者为表明志向寄托情怀,常从名篇佳句中选字取意来命名书屋或居室,比如清代学者钱大昕的“十驾斋”就取意于《劝学》中的“______,______”。
(3)“酒”作为中国传统文化意象,绵绵不绝,滋润着文人或豪放或深沉或缠绵或愤激的心灵,在古典诗词中屡见不鲜,如:“______,______。”
【答案】①. 周公吐哺②. 天下归心③. 驽马十驾④. 功在不舍⑤. 对酒当歌(艰难苦恨繁霜鬓)(主人下马客在船)(移船相近邀相见)(三杯两盏淡酒)⑥. 人生几何(潦倒新停浊酒杯)(举酒欲饮无管弦)(添酒回灯重开宴)(怎敌他晚来风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句名篇及文学常识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哺”“驽”“繁”“鬓”“潦”“浊”等,要理解字义去记忆。
(三)双文本-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赤壁
[明]杜庠①
水军东下本雄图,千里长江隘舳舻。
诸葛心中空有汉,曹瞒眼里已无吴。
兵销炬影东风猛,梦断箫声夜月孤。
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
赤壁
[清]赵翼②
依然形胜扼荆襄,赤壁山前故垒长。
乌鹊南飞无魏地,大江东去有周郎。
千秋人物三分国,一片山河百战场。
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③。
[注]①明代诗人,曾任知县,不久罢归,不得志,放情诗酒。②清代诗人、史学家,因不满官场的庸俗黑暗辞官归里,途经赤壁写下此诗。③渔父唱沧浪:屈原被放逐后渔父唱“沧浪歌”,劝他世道清廉,就出来为官;世道浑浊,就与世沉浮,不必过于清高。
15. 下列对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杜诗开篇想象曹军顺流东下、睥睨一切的气焰和威势,但一“本”字暗示了其“雄图”终将化为泡影的历史结局;赵诗则以“依然”二字引出地势险要、故垒仍在的现实景象。
B. 两诗都涉及历史人物曹操,杜诗中的曹操狂妄轻敌,不把孙权放在眼里;赵诗巧妙用典,曹操统一中国的政治抱负在赤壁一战中破灭,英雄横槊赋诗的形象终成记忆。
C. 两诗颈联对比强烈,杜诗出句是“樯橹灰飞烟灭"的战争场景,对句却描绘出一幅长江月夜听箫图;赵诗通过过去与现实的对比,将诗境由粗放转为凄清,令人黯然销魂。
D. 两位诗人登山临海,思接千载,纵览古今,又都如苏东坡一样借题发挥,抒写了自己“思古之幽情”,倾注着鲜明的个人意识,在诗歌中体现了“有我”的境界。
16. 两诗的尾联在表达情感的方式上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C 16. 相同点:两诗尾联都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诗歌分别结束于荒矶鸥鸟、沧浪渔父的画面当中,余韵悠长,回味无穷。
不同点:①杜诗直抒胸臆,杜诗认为过往的历史已不堪回首,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诗人面对历史的变迁和现实的荒凉,表达了历史沧桑、宇宙苍凉和人生短暂渺小的凄怆情感。②赵诗用典,认为一切已是历史陈迹,眼前只有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安逸无忧的景象。表达了脱离政治纠葛后淡泊超脱的心境和不与世沉沦、洁身自好的归隐之意。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赵诗……将诗境由粗放转为凄清”错误。诗境“由粗放转为凄清”是杜诗,而非赵诗。
故选C。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艺术特色的能力。
杜诗尾联“过此不堪回首处,荒矶鸥鸟满烟芜”,是说“过去的事情已经不值得回忆了,眼前荒岛上鸥鸟乱飞满目荒芜”。使用了以景结情的手法,面对荒矶鸥鸟、衰草寒烟,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千。诗人首句直抒胸臆,面对此景,多情善感的诗人抚今追昔,念往思来,感慨万端;再加上仕途的失意,生活的坎坷,命运的乖舛,……一腔忧思愁绪向谁倾?认为过往的历史已不堪回首,表达了历史沧桑、宇宙苍凉和人生短暂渺小的凄怆情感,让人回味无穷。
而赵诗尾联“今日经过已陈迹,月明渔父唱沧浪”,是说“今日经过这里已成为历史的遗迹,唯有渔夫在月光下唱着歌谣”。这两句同样是以景结情,同时兼用典故,含蓄地表达 了一切已是历史陈迹,眼前只有明月高照、渔父清唱的安逸无忧的景象。诗人的用典是反其意而用之,表达了自己此时弃官归乡、淡于名利的心境。诗歌在沧浪渔父的画面当中结束,耐人寻味,意味悠长。
三、语言文字应用(共15分)
(一)语言文字应用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近日,眼科门诊一连来了几名特殊患者,都是晚上熬夜看手机,第二天早上看不见东西了,这种疾病被称为“眼中风”。“中风”一词原指脑中风,包括缺血性和出血性脑中风,近几年被引入眼科。临床上,眼科医生把视网膜动脉阻塞这类缺血性眼病和视网膜静脉阻塞这类出血性眼病统称为“眼中风”。“眼中风”是眼科临床急症之一,不及时治疗会导致严重的视力损害。
① 。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多表现为视野缺损。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② ,经过治疗可能得到一定程度恢复。视网膜动脉阻塞时,③ ,对视功能危害越大。缺血超过90分钟,视网膜光感受器组织损害不可逆;缺血超过4小时,视网膜就会出现萎缩,即使恢复了血供,视力也很难恢复,因此患者最好能在2小时内、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接受治疗,并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视网膜静脉阻塞主要表现为眼底出血,并由此导致视物模糊变形、视野缺损或注视点黑影等,不及时治疗也会导致严重后果。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18. “眼中风”因和脑血管疾病“中风”有诸多相似而得名。与此类似,“打笔仗”源自“打仗”。请简述“打笔仗”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7. ①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②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③视网膜缺血时间越长。
18. ①含义:以所写的文章为武器进行斗争,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辩驳和论证。②缘由:“打笔仗”一词来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处,都是双方进行交锋、对抗,只不过一个用的是文章,一个用的是兵器。
19. 示例:因此,患者最好能在 2 小时之内,最迟不超过 4 小时接受治疗,以尽可能保住自己的视力。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面介绍了“眼中风”分为缺血性和出血性眼中风,其中视网膜动脉阻塞属于缺血性眼病;联系后面介绍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是中央动脉阻塞”“第二种是分支动脉阻塞”“第三种是睫状动脉阻塞”可知,这三种都是“动脉堵塞”,属于缺血性眼中风,并且此句放在段首,应当是总领句。据此写“视网膜动脉阻塞有三种情况”;
第②空,由前面介绍两种动脉阻塞的顺序可知,此处句子应与“会造成患者视力丧失,甚至永久失明”“视力下降程度不像第一种那么严重”照应,谈视力下降情况,且比前两种情况轻,据此可写“视力下降程度相对较轻微”;
第③空,由前文“视网膜动脉阻塞时”可知后面要写危害;后文有 “缺血超过90分钟”“缺血超过4小时”可知,缺血时间越长,对视功能危害越大。据此写“视网膜缺血时间越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分析词语含义及得名原因的能力。
“眼中风”与“脑中风”的相似之处在于,它们都与大脑血管或视网膜缺血或出血有关。然后分析“打仗”和“打笔仗”的相似之处。
含义:“打仗”是指正在对立面的两方或几方拿着武器互相攻击,目的是战胜对方。再看“打笔仗”,就是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以笔为武器进行论辩,目的是说服对方。由此得出“打笔仗”的含义:以所写的文章为武器进行斗争,围绕不同观点展开辩驳和论证。
得名缘由:“打笔仗”一词来源于打仗,其和“打仗”有相似之处,进行“打仗”或“打笔仗”的双方或多方观点、立场不同,甚至对立;双方都用武器攻击对方,只不过一个用的是文章,一个用的是兵器。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
句式杂糅或不合逻辑,“最迟不超过4小时内”,“最迟”后面必须跟确定的数字,而不能是一个范围,因此可将“内”删掉;
“并”表示并列关系,而前后句子是目的关系,把“并”改为“以”。
(二)语言文字应用2(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绽放它的“笑脸”,向日葵为什么“向日倾”呢?①___________。如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一样,生长素负责给细胞传达信息,指挥植物的生长发育。受光照影响,生长素会从向日葵茎端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产生浓度差异。因此,②___________,而向光侧生长得慢一些,向日葵的花盘就朝着太阳的方向转头了。生长素的运输需要细胞膜上的“搬运工”——转运蛋白的协助,其中非常重要的一员是负责将生长素从细胞内搬运到细胞外的外排蛋白PIN。
这些“搬运工”是怎样工作的呢?《自然》杂志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孙林峰教授团队在植物生长机理上的重大进展。团队研究表明,生长素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其细胞间传递具有方向性,被称为极性运榆,而PIN家族蛋白③___________,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解析PI蛋白的三维结构对于我们理解生长素的“搬运”过程有极大的帮助,是生长素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科学问题,同时也有助于我们针对PIN蛋白设计小分子抑制剂,设计出更高效、对环境更友好、对人类更安全的除草剂和生长调节剂,这将应用于农业生产。
20. 下列各项中,引号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
A. 向日葵永远向着太阳绽放它的“笑脸”。
B. 《自然》杂志以“快速通道”形式发表了……
C. 很多人都明白“致知在格物”的道理。
D. 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0. C 21. ①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②背光侧生长得快一些③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A.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B.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C.引号表示引用;
D.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C。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本处是说向日葵“向日倾”的原因,根据后文“如同人体内的生长激素一样,生长素负责给细胞传达信息,指挥植物的生长发育”可知,植物体内也存在生长素,而这生长素正是指挥植物的生长发育,所以可填“这与植物体内的生长素有关”。
②根据前文“受光照影响,生长素会从向日葵茎端向光侧运输到背光侧,产生浓度差异”可知,生长素受光照的影响。根据后文“而向光侧生长得慢一些”可知,背光侧生长得就会快一些,可填“背光侧生长得快一些”。
③根据后文“它们的分布位置决定了生长素‘搬运’的方向”可知,PIN家族蛋白的分布位置在生长素“搬运”方向上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可填“在其中发挥了关键作用”。
四、写作部分(共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新华每日电讯》评论认为,不用“yyds”“绝绝子”就不会说话了?心中所想难以付诸文字,离开梗就不会说话,除了“yyds”找不到其他赞美的词,万物皆可“绝绝子”,“文字失语”成为越来越需要重视的社会问题。
材料二:有网友认为“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用语主要是青少年群体在使用。实际上,近几十年来,每一代青少年在表达上都追求语言的个性化。就像曾经的80后使用的“狂汗”“886”“顶”“灌水”等网络用语,90后创造的由字母、符号、繁体字、日文、韩文等组成的“火星文”一样,这是一种正常的文化现象,不必大惊小怪。
材料三:有学者认为,年轻人追求个性化的表达方式无可厚非,但是语言是交流的工具,也是文化传承的纽带,“yyds”“绝绝子”等个性化语言的大量使用,不仅可能造成语言交流的障碍,更重要的是会伤害母语的纯洁性。
以上材料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材料并联系现实,写一篇议论文,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