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镇江市四市高三一模(教学调研一)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苏锡常镇四市高三教学情况调研(一)
语 文
2023年3月
注意:
本试卷共10页,23小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请按照题号将答案填涂或书写在答题卡相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在尝试着去重新激活那个被层层叠叠的知识及社会生活沉淀物所掩盖起来的知觉的世界时,我们常常诉诸绘画,因为绘画会径直将我们重新放回被知觉的世界。在塞尚、布拉克及毕加索那里,我们会以不同的方式遭遇到这样一些物件:柠檬、曼陀铃、葡萄、烟盒……它们止住我们的目光,拷问我们的目光,这些我们“惯熟的”物件,以一种奇特的方式向我们的目光透露着它们的秘密本质以及它们的物性形式本身。如此,绘画将我们带回到对物本身的观看。
通过检视知觉的世界,我们认识到在这个世界里,根本就不可能把物和它的显现方式区分开。诚然,当我像字典那样去定义桌子——三条或四条腿支撑起的一个平面,人们可以在上面吃饭、书写等等——的时候,我可能会觉得如此我就抓住了桌子的本质而完全不必在意桌腿的形状、纹饰的风格等等这般伴随性的偶然之处。
与此相反,当我在知觉一张桌子的时候,我不会不在意这桌子实现其作为桌子的功能的方式,而且,正是桌腿每一次承载起桌面的独特方式、正是那从桌脚到桌面抵抗重力的独特运动吸引着我,并使得每张桌子都卓然有别于其他的桌子。在这里,没有任何一个细节是无关紧要的,从木头的纤维、桌腿的形状、木头的色泽及年龄到印证着木头年龄的某些涂鸦或磨损,而且“桌子”这个意谓之所以吸引我,正是因为它是透过所有这些“细节”显现出来的,这些细节体现着它在场的样态。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
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三十年前,布拉克曾更直白地说过,绘画并非矢志于“重新建构一个别致的事实”,而是矢志于“建构一个图像性的事实”。如此看来,绘画就不是对世界的模仿,在对肖像画的美的经验里并没有画作与模特是否“相像”这回事。即使画家在画真实的物件时,他的目的也从来都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画布上制作出一场自足的景象。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于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
面对一幅画,关键不在于找到更多的关于此画之主题、关于此画起源处历史情境的参考线索,关键在于——正如对物本身的知觉那样——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无需任何话语、无需任何推理——形成这样一个严格的有序整体:我们即使不能够理解这一整体,也会觉得其中没有任何的随意之处。
(摘编自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的世界:论哲学、文学与艺术》,王士盛 周子悦译,人民出版社2019版)
材料二:
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大眼睛、黑辫子、苍松与小鸟,这些具特色的对象在儿童的心目中形象分外鲜明,他们所感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因此也可说是“错觉”。但它却经常被某些拿着所谓客观真实棍棒的美术教师打击、扼杀。
照相机发明之前,手工摄影实际上便是绘画的主要社会功能。我一向认为伦勃朗、委拉斯贵支、哈尔斯等西方古代大师们其实就是他们当时社会杰出的摄影师。这并非抹杀他们作品的艺术价值。伟大的古代杰作除具备多种社会价值外,其中必有美之因素。很“像”,很“真实”,或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万万,如果不美,它们决无美术价值。现代美术家明悟、理解、分析透了古代绘画作品中的美的因素及其条件,扬弃了今天已不必要的被动地拘谨地对对象的描摹,从画“像”工作的桎梏中解放出来,这是绘画发展中的飞跃。如果说西方古代艺术的主体是客观真实,那么现代绘画则是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集中精力捕捉潜伏在客观物象中的美,并将它奉为绘画的至尊。毕加索从古希腊艺术中提炼出许多造型新意,他又将德拉克洛瓦的画作翻新,好比将一篇古文译成各种文体的现代作品。我国传统绘画的主流始终是要表现对象的美感。
造型艺术成功表现动人心魄的题材和可歌可泣的史诗,中外美术史中不胜枚举。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来总结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美术作品有自己的造型美意境。当我看到法国画家沙凡奴的一些壁画,其间有丛林、羊群、沉思的人们、正缓缓驶过小河的轻舟……我陶醉在作品的形象意境中。我完全不记得每幅作品的题目,我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无题。我国诗词中也有不少标为无题的作品。无题并非无思想性,只是意味深远的诗境难用一个简单的题目来概括而已。绘画作品无题当更易理解,因形象之美往往非语言所能代替,何必一定要用言语来干扰无言之美呢!
(摘编自吴冠中《绘画的形式美》)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欣赏塞尚、毕加索等艺术大师的画作,让我们重新感知“惯熟的”物件。
B. 艺术品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它的所有符号以及细节都体现着它的存在。
C. 古代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体现在艺术家对其所处社会的真实记录。
D. 我国传统绘画对客观物象美感的艺术表现,值得现代美术家去分析明悟。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绘画作品的意义是由画家以其特有的方式在画布上呈现的,它无法被定义和分析,只能交由欣赏者去凝视和知觉。
B. 如果只是根据画家的创作意图和背景等画布之外的线索,去理解他们的作品,那是无法真正欣赏绘画和艺术的。
C. 如果我们不明白知觉学派的要义,就无法找到合适的观看艺术品的方式,自然也就无法欣赏“超过了客观的尺度”的儿童画,
D. 材料二将绘画作品的无题和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无题作比较,是为了说明绘画的形象之美更能体现意味深远的境界。
3. 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一项是( )
A. 论画以形似,见与儿童邻。
B. 故画竹,必先得成竹于胸中,执笔熟视,急起从之,振笔直遂。
C. 仆之所画者,不过逸笔草草,不求形似,聊以自娱耳。
D. 作画妙在似与不似之间,太似为媚俗,不似为欺世。
4. 在论述“绘画的形式”问题时,两则材料各有侧重。试简要概括。
5. 下图为吴冠中的抽象水墨作品《奔流》。有人认为:“儿童的胡乱涂鸦和现代派绘画大师的抽象画看起来一样,但其实不同。”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B 3. A
4. 材料一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论述绘画的形式和主题不可分,要通过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去理解意义。材料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现代绘画要寻求对形式美的发挥与创造。
5. ①儿童的涂鸦主要凭感受与感觉,而画家的创作是通过独特的手法,用各种各样的细节构成“有序整体”,并非随意创作。②儿童的涂鸦是乱涂乱画的成果,而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画家有意识地跟原有绘画理念作斗争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和超越。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辨析信息的能力。
C.“体现在艺术家对其所处社会的真实记录”错,原文“伟大的古代杰作除具备多种社会价值外,其中必有美之因素。很‘像’,很‘真实’,或很精致的古代作品不知有千千万万,如果不美,它们决无美术价值”,可见古代杰出绘画作品的艺术价值并不在于对社会真实地记录,而在于展现出“美”。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它无法被定义和分析”错,材料二“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可见它能够被定义和分析;
C.“如果……就……”逻辑关系错误,材料一“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可见懂得知觉学派的要义,是我们懂艺术作品的必要条件,而非充分条件。
D.“作比较”“是为了说明绘画的形象之美更能体现意味深远的境界”错,材料二“我陶醉在作品的形象意境中。我完全不记得每幅作品的题目,我将这些作品命名为无题。我国诗词中也有不少标为无题的作品。无题并非无思想性,只是意味深远的诗境难用一个简单的题目来概括而已”,可见绘画作品的无题和我国古典诗词作品中的无题是类比,目的是证明美的意境很难用语言去准确表述。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是从艺术欣赏角度告诉我们,绘画的意义超越客观真实的现实,体现在作品的主题以及展现出的美。
A.意为如果评论画好与不好以形态相似度为标准的话,其见地与小孩子差不多。能够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BCD都是从“作画”的角度说的,不能支撑材料一的观点。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由“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于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可知,材料一从艺术欣赏的角度,论述绘画的形式和主题不可分,要通过感知作品的表现形式去理解意义。
由“如果说西方古代艺术的主体是客观真实,那么现代绘画则是扬弃不必要的物件叙说,集中精力捕捉潜伏在客观物象中的美,并将它奉为绘画的至尊”“美术工作者要大谈特谈形式美的科学性。要用显微镜和解剖刀,对具有独特成就的作者和作品的造型手法进行分析,来总结丰富发展我们的传统。同时我也希望看到更多美术作品有自己的造型美意境”可知,材料二从艺术创作的角度,论述现代绘画要寻求对形式美的发挥与创造。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材料二“儿童作画主要凭感受与感觉”和材料一“一旦明白了知觉学派的教导,我们就会发现我们开始懂艺术作品了,因为艺术品也是一个肉身性的总体,在此总体中,意义并不是自由的,而是系于或者说束缚于形形色色的符号以及各种各样的细节的”“将画作的主题和画家的手法这二者区分开来是不合理的,对于美的经验而言,画作的主题全在于画家在画布上构造葡萄、烟斗或烟盒的手法或曰方式”“关键在于——正如对物本身的知觉那样——按照画布上落笔痕迹中处处都在无声地给出的指示去凝视、去知觉这幅画作,以期所有这些指示——无需任何话语、无需任何推理——形成这样一个严格的有序整体:我们即使不能够理解这一整体,也会觉得其中没有任何的随意之处”可知,儿童的涂鸦主要凭感受与感觉,而画家的创作是通过独特的手法,用各种各样的细节构成“有序整体”,并非随意创作。
由“感觉中有一个极可贵的因素,就是错觉……他们所感受到与表现出来的往往超过了客观的尺度”和材料一“绘画的意义全部在于画布之外,全部在画作所意指的东西那里,就在画作的主题那里。实际上,所有有价值的画作都正是在和这一看法的斗争中形成的,并且至少百年以来所有的画家都在非常有意识地和这种看法作着斗争”“如此看来,绘画就不是对世界的模仿……即使画家在画真实的物件时,他的目的也从来都不是去召回此物件本身,而是在画布上制作出一场自足的景象”可知,儿童的涂鸦是乱涂乱画的成果,而绘画大师的作品是画家有意识地跟原有绘画理念作斗争的产物,是对传统绘画的解放和超越。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核桃树下金银花
弋 舟
迄今为止,我没跟谁说过我曾在十七岁时干过一个下午的快递员。
那年我十七岁出头,差不多算是从张桓(初中毕业后就去送快递的同学)那小子手里抢了一匹铁马,一路风驰电掣而去。本来也没什么目标,非要说有的话,我心里最初的方向纯然只是“透口气儿”之类的情绪而已。临近高考,你能明白我干嘛会想这么干。
结果是电动三轮车上载着的包裹驱策我将纯然的心理地标换成了玉林街。没错,那儿正是这件包裹需要派送的地址。我想,这并不难找。
然而,我迷失在四月的时光里了。玉林街就是一座不折不扣的迷宫啊。不过我才不在乎呢,不在乎被绕晕,不在乎妇女、闲汉、剃头匠次第在我眼前打转,不在乎骑着赤兔马却走了麦城。作为一个失败的胖子,我从来不在乎铩羽而归。
几圈之后,我看到一家杂货店门口蹲着个跟我一样胖的女孩,她穿了件阔大的老头衫,却长发披肩。
“我找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舍。”
“找去呗。”
她一出声,我就知道我遇见了一个同伙。她的那种腔调,冷漠、无理,有点儿幸灾乐祸和缺心眼儿,诚然就是一个失败者的腔调。“胖子,这里压根就不可能有飞机场。全是楼,全是楼啊。”
她盯着我身后的三轮车。我善意地错开一点儿,以便让她看得分明。我常常自诩为是一堵墙。你要知道,仗着一副庞然的身板儿,我可没少跟世界作对。怎么说呢,嗯,金风玉露,对她我却有股惺惺相惜的爱惜。
我示意她过来,瞅瞅车顶上的那只包裹。她倒是大方,凑过来看。
“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嗯,职工宿舍。”
“玉林街。”她重复一遍,“你完了,胖子。”
“难道这儿不是玉林街吗?”
我错开一步,看她身后的门牌号。没错啊,玉林十巷七号。旋即,我便知道我是真的完了。以“玉林”之名,至少有十巷之多,而这个包裹的单子上只大而化之地写着“玉林街”。
她当然是笑起来了。一般情况下,只要有人冲着我笑,甚至我自己对着镜子冲自己笑,我都是不惮以恶意来揣测的,但此刻我不觉得她带有讥讽。
果不其然,她拍打着我的肩膀,说道:“没事儿,就一起找找呗。”
推着电动三轮车走了大约十分钟后,她指着排污沟边浓荫蔽日的树木说:“核桃树开花了嗦。”
顺着她的胖指头瞧,我有生以来第一次认识了一种树。这树,大约有二十多米高,树皮灰白,纵向排列着浅纹,花苞完全颠覆我对花朵固有的认知,只在顶部有那么一点儿花的意思。
“我家地里种了好多核桃树。”她说。
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
“真不错。”我赞叹道。
她话头一转说:“还有金银花,我妈在核桃树下还种满了金银花。”
我一时有些转不过弯儿,仰着的脑壳不由自主地埋下来,好像生怕一不小心践踏了那核桃树下的金银花。没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
“知道啥是金银花不?”
“不知道,”我说,“——噢不,我知道,冲凉茶的咯。”
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胖胖地对撞了一下。
“它还叫忍冬花。”她说,“因为开出来的花先是银白色的,再变成金黄色,才被叫成了金银花。”
她停了话头,发出一声缥缈的叹息,“马上五月了,田里的金银花就要采摘了。”说完这话,她便离我而去,仿佛直接去往田野里摘金银花去了。
只要想象一下当你从某个动人的、关键还是与某个人共享着的蓝图里突然被遗弃,你就会明白我当时的滋味。我当然是回不过神儿,何况我还推着辆电动三轮车,于是只能傻在那儿不动。这个胖子方才还因为有了另一个胖子的加盟而变得怀有了温情和善意,变得不再觉得自己纯然就是一个失败的胖子,变得鄙视自己的摇钱树思想,变得对植物学发生了轻微的兴趣,变得萌生了一丝去见识田园风光那种自己经验之外景致的愿望——变得就像他自己的一身肥肉那样柔软。
当年,在四月的玉林街上,你可曾看到过一个被雷懵的、茫然无措的失败的胖子?那天我骑着一辆抢来的电动三轮车,拼命地找,拼命地找。我找的既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
我找到了,它在玉林六巷一号。我完全相信,今天你若是按图索骥,依然会在此看到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今天看一定显得寒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堂皇的所在,然而最初入住的扎根者,肯定也壮志凌云,对未来抱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妄想。
那天黄昏,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
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
(节选自《青年作家》2019年第10期,有删改)
6. 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十七岁的“我”,在一次送快递的过程中,邂逅了一位从农村来城市的女孩,令“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
B. “我”觉得胖是自己失败的表现,却又常常以此为傲,仗着“庞然的身板”“跟世界作对”,体现出一种矛盾的自我认知。
C. 女孩与萍水相逢的“我”谈论核桃树和金银花时,生出对故乡的无限思念,这与她后来突然“离我而去”不无关系。
D. 听了女孩对金银花的描述,“我”的脑海中出现“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的幻觉,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
7. 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我”在玉林街迷路时,反复强调自己“不在乎”,不以为意和淡定背后,是掩藏不住的深深的挫败感。
B. 小说的叙述语言活泼俏皮,又不失抒情意味,体现了一位十七岁少年对现状不满、又天真单纯的个性。
C. 核桃树和金银花带给“我”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百合花》《哦,香雪》中也有贯穿全文起类似作用的物象。
D. 小说采用第一人称回忆的口吻,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有时相互交叠,使作品的意蕴更加丰富。
8. 小说在“我”找到职工宿舍后,以大段内心独白结束,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对“我”而言,核桃树和金银花有着怎样的意义?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 ①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②更重要的是,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③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
9. ①核桃树和金银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②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③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的能力。
D.“表现了‘我’对自然和自由的渴望”错,“没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是“我”被她的描述所感染,有些忘情。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综合赏析文学作品的艺术手法的能力。
C.“贯穿全文”错,本文中的核桃树和金银花不是线索事物,没有贯穿全文的作用。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今天看一定显得寒酸,因为当年此地就不是什么堂皇的所在,然而最初入住的扎根者,肯定也壮志凌云,对未来抱有无端的信心与可被理解的妄想”可知,职工宿舍的普通寒酸,与最初入驻者的壮志凌云形成对照,表达作者对积极进取的开拓者的欣赏;
结合“我找的既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也不是玉林街民航成都飞机工程公司职工宿舍”可知,“我”对自己和人生有了新的认识,这是一种超越性的精神领悟,表达了在经历更多人生后,“我”对平静理性的人生态度的领悟;
结合“那天黄昏,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可知,打通了十七岁的“我”与现在的“我”两重叙述时空,讲述过程中过去的“我”和现在的“我”的相互交叠,“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营造出与读者交流的场景,丰富了小说内涵。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中事物形象的意蕴的能力。
结合“我不觉得她这是在卖弄,因为很久以来,人们卖弄着的,早已经是种摇钱树之类的把戏了。可我还是感到了羡慕,除了种核桃树这事,还有她大大方方说出此事的从容和磊落。我想我是做不到的,我也是个只配跟人吹嘘栽种了摇钱树的家伙”“我出现幻觉了,感觉不是行进在玉林街的某一巷里,而是徜徉在一派田园风光中”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是一种超越世俗的存在,使“我”反思、鄙弃自己庸俗的金钱观,能够坦然地面对自己的生活状态;
结合“我不想在她面前暴露我的无知,不是好强,竟只是温柔地不再与世界拧巴的心情。她和我对视了一眼,我们的眼神胖胖地对撞了一下”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让“我”重新找到与外界的有情连接,走出自我孤立的世界,以温柔善意的态度面对世界;
结合“我将上帝的三无包裹准确地投放在了它应当抵达的终点。那是迄今为止我所做过的唯一一件有头有脸的事儿”“知道吗?我看到了硕果累累的核桃树,我看到了一望无尽的金银花”可知,核桃树和金银花也意味着对平时被忽视的事物的真切关注,象征着“我”认识到“失败的胖子”这一标签所遮蔽的真实的自我。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孙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身长六尺余,面黑如铁,一足偏跛。持辨风生,举辞如云,以经济自负,常轻视章句儒,众中常自许曰:“孙炎男子,岂死蒿下耶?”会江淮大乱,今皇帝①渡江来金陵,闻炎名,召见与语,累千数百言,劝上延揽贤士,以成大业,上甚悦之。
己亥十一月,擢行省都事。是年十二月,会师克处州,择守者,咸以处在山泽间,盗贼凭结不解,难其人。上既才炎,遂以炎为处州总制,钱谷兵马之籍,悉以委之,不取中报,且以敕牒未署者付之,听其辟任。炎至,召城中民列阶下,谕之曰:“元之不为天佑,人共知之,今四海裂为七八,然吾观其志,皆无以生民为心者,得天下者,必吾主上也。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民叩头拜谢,誓不敢二心。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民赖以安,人人谓愿得孙使君治吾郡。
时秀民有才能者,皆伏居山谷中不肯出,炎为书遣使者招致之,而故中丞刘基、章溢、知府叶琛皆为处士所推。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不起,以一宝剑送炎。炎作诗以为剑当献之天子,我人臣不可私受,封还之。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基不答,逡巡就见,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之事如倾峡,滚滚不休,基乃深钦叹之曰:“基自以为胜公,观公议论如此,基何敢望哉!”炎遂致基于京师。
壬寅二月,贼将李某、贺某叛,炎被擒。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以雁斗酒噉炎曰:“以此与公诀。”炎拔剑割雁,举卮酒曰:“嗟乎,我乃为鼠辈所陷,尔死,犬豕且不尔食。”贼持刀视,炎饮酒自如,贼叱其解衣,炎骂曰:“此紫绮衣,主上赐者,吾当服以死。”勿解,引枕而卧。贼不忍,伺其睡乃害之。
事闻,上嗟悼,以某年月日葬于金陵南门外聚宝山。
(方孝孺《孙伯融传》,有删改)
[注]①今皇帝:指明太祖朱元璋。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B.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C.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D. 炎复择其勇健者/练为兵将/将教习之/择其为众所服者为之/长有寇则率以御/无事罢归为农/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伯融,“伯”表示排行;“融”字取自火神祝融,体现与名“炎”在意义上的联系。
B. 敕牒,一般指古代君王下达的诏书,属于国家公文,文中是指朝廷颁布法令的文书。
C. 四海,古人认为中国四境皆海,故称;亦指天下、全国各处,如“四海之内,皆兄弟也”。
D. 使君,汉代称刺史为使君,汉以后用作对州郡长官的尊称,也可泛称奉命出使的人。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孙炎虽然足有残疾,但善雄辩,有经世济民的抱负,他看不起治章句之学的儒士,不甘心默默无闻地老死民间。
B. 在群雄纷争的年代,孙炎建议朱元璋广揽贤才,到任处州后,听闻刘基才名,立即亲自登门拜访,可见其远见卓识。
C. 处州盗贼纠集,孙炎到任后安抚百姓,告诉他们朱元璋必能取得天下,他还组织训练地方武装,使百姓安居乐业。
D. 孙炎被叛贼擒获,将被处死时,大骂叛贼,饮酒自如,毫无惧色,至死不肯脱去紫绮衣,表现出他的赤胆忠心。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主上不忍加兵,故命我面谕尔民,将以安尔,非厉汝也。
(2)炎始绐以生吾能为若用,贺李知非其本情,恐留自遗患。
14. 刘基最终为何答应孙炎的邀请出山?请根据文意简要概括。
【答案】10. A 11. B 12. B
13. (1)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2)孙炎开始用“让我活下来可以为你们所用”这样的话欺骗他们,贺某、李某知道这不是他的本心,害怕让他活下来会给自己留下祸患。
14. ①受孙炎恪守君臣之礼的感召。②钦佩孙炎的才华。③感受到孙炎再三邀请的诚意。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孙炎又选择其中勇敢健壮的人,训练他们成为士兵,率领将领们教导训练他们,选择其中被众人佩服的人做他们的长官,有敌人来犯就率领他们来抵抗,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让他们回去种田。
“兵”做“为”的宾语,后面断开,第一个“将”是动词率领,不能断到上句,排除BD;
“长”是名词,做“为”的宾语,不能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文中是指朝廷颁布法令的文书”错。敕牒,诏书的一种, 授官的文书,委任状。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立即亲自登门拜访”错,原文“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可见不是立即亲自拜访,而是派使者去请。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能力。
(1)“加兵”,使用武力;“面谕”,当面告诉;“安”,使……安定;“厉”,残害。
(2)“绐”,欺骗;“生”,使……活;“若”,你、你们;“本情”,本心。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基最有名,使者再往返,不起,以一宝剑送炎。炎作诗以为剑当献之天子,我人臣不可私受,封还之。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可知,受孙炎恪守君臣之礼的感召。
由“基不答,逡巡就见,置酒与饮,论古今成败之事如倾峡,滚滚不休,基乃深钦叹之曰:‘基自以为胜公,观公议论如此,基何敢望哉!’”可知,钦佩孙炎的才华。
由“使者再往返”“草数千言,开陈天命以谕基”可知,感受到孙炎再三邀请的诚意。
参考译文:
孙炎,字伯融,金陵句容人。身高六尺多,脸色像铁一样黑,一只脚跛。持论言谈风生,用词行云流水,因为自负有经世济民之才,常常看不起那些治章句之学的儒士,在众人面前常常自我夸耀说:“孙炎是个大丈夫,怎么能死在草野之中呢?”恰逢江淮地区大乱,明太祖朱元璋渡江来到金陵,听说孙炎的名号,召见他跟他交谈,说了有几千几百句话,劝说太祖招揽贤能人士,来成就大业,太祖很喜欢他。
己亥十一月,提拔孙炎为行省都事。这一年的十二月,恰逢军队攻克了处州,选择一位把守处州的人,都认为处州在山林沼泽之间,盗贼凭借地势纠结,不易消除,很难找到合适的人选。太祖既然认为孙炎有才,就让孙炎担任处州总制,钱粮兵马等书册,全部交给他,没有采用朝廷官报暂且用没有署名的文书交给他,听任他去应征上任。孙炎到了处州之后,召集城中百姓排列在台阶下,告诉他们说:“元朝不被上天保佑,这是人人都知道的,如今天下分裂成七八个地方,然而我看他们的志向,都没有把百姓放在心上,得天下的,一定是我的主上。主上不忍心使用武力,所以命令我当面告诉你们,我们会让你们生活安定,不会残害你们。”百姓纷纷磕头拜谢,发誓不敢有二心。孙炎又选择其中勇敢健壮的人,训练他们成为士兵,率领将领们教导训练他们,选择其中被众人佩服的人做他们的长官,有敌人来犯就率领他们来抵抗,没有战事的时候就让他们回去种田,百姓依赖他们得到安定,人人都说愿意让孙炎长管治理我们郡。
当时有才能的杰出的百姓,都隐藏在山谷中不肯出来,孙炎写了信派遣使者招他们前来,而原中丞刘基、章溢、知府叶琛都被处士们推荐。刘基最有名望,使者两次往返,不愿被起用,把一把宝剑送给孙炎。孙炎做了一首诗,认为剑应当献给天子,我是人臣,不能私自接受,封好剑还回去。草拟了几千字的书信,展开陈述天命来开导刘基。刘基没有应答,犹豫不决来见孙炎,孙炎准备了酒宴跟他饮酒,谈论古今成败的事如同洪水倾斜于峡谷,滚滚不停,刘基于是深深钦佩对他感叹说:“刘基自认为超过您,看到您这样的谈论,刘基怎么敢与您相比呢!”孙炎就把刘基送到了京师。
壬寅二月,贼将李某、贺某反叛,孙炎被擒。孙炎开始用“让我活下来可以为你们所用”这样的话欺骗他们,贺某、李某知道这不是他的本心,害怕让他活下来会给自己留下祸患。用烤雁斗酒给孙炎吃,说:“就用这个跟你诀别。”孙炎拔剑割雁肉,举起酒杯说:“啊,我是被你们鼠辈陷害,你们死去,猪狗都不吃你们的肉。”贼人拿着刀看着他,孙炎饮酒自如,贼人呵斥他解开衣服,孙炎骂道:“这是紫绮衣,皇上赐给我的,我要穿着它去死。”不让解衣,拿来枕头躺下。贼人不狠心,等到他睡着了才害死了他。
事情被朝廷得知,太祖感叹哀伤,在某年月日葬在金陵南门外聚宝山。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赠别
许 浑
眼前迎送不曾休,相续轮蹄似水流。
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
苏秦六印归何日,潘岳双毛①去值秋。
莫怪分襟衍泪语,十年耕钓忆沧洲②。
[注]①双毛,指头发黑白二色相杂。②沧洲,滨水的地方,常用以称隐士的居处。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首联中用“轮蹄”指代眼前如川流不息迎来送往的车马。
B. 颔联的表现手法,与李商隐的“锦瑟无端五十弦”相似。
C. 从颈联可知,这首诗的赠别对象是将要投身仕途的友人。
D. 全诗以回忆与友人耕钓的美好时光作结,显得洒脱自然。
16. 这首诗的颈联包含多重意蕴,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 ①诗人想着友人何日能荣归故里,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待,既有对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仕途艰难的担心。②感慨潘岳未老先衰,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华发早生的人生境遇的感慨,“秋”字语带双关,包含对美好年华已逝的悲叹。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的形象、表达技巧和情感的能力。
D.“显得洒脱自然”错误。尾联意味深长:不要责怪离别时眼含泪水,许多年之后过着隐居生活依然忘不了分别之时。以想象之笔将过去与未来连接在一起,更添沧桑之感,表现的是悲伤之情,并不是“洒脱自然”。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苏秦六印归何日”写诗人想着友人何日能荣归故里,表达了对友人早日归来的期待。眼前的迎来送往还没有停止过,车马就像流水一样不断。如果门前没有这些通达南北的道路,人世间也就不会有分别的愁苦了吧。就像苏秦身佩六国相印一样新官去上任,但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呢?既有对友人仕途之路的美好祝愿,也暗含对仕途艰难的担心。
感慨潘岳未老先衰,“潘岳双毛去值秋”中的“秋”字语带双关,包含对美好年华已逝的悲叹。潘岳32岁见白发,是未老先衰的标志。后用“潘岳鬓”谓中年鬓发初白。美貌盖世的潘岳头发白了依然需要离开,表达了对友人怀才不遇、华发早生的人生境遇的感慨。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离骚》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感慨岁月易逝、时不我待,表达对有才德的人无法施展的思虑。
(2)《春江花月夜》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不着“月”字,借助其他景物来描写月色,使难状之景如在眼前。
(3)《阿房宫赋》描写秦王的奢侈无度和残暴统治,让百姓心中充满恐惧且极度憎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汩与若将不及兮 ②. 恐年岁之不吾与(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 ③. 空里流霜不觉飞 ④. 汀上白沙看不见 ⑤. 使天下之人 ⑥. 不敢言而敢怒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写法,“汩”“兮”“恐”“惟”“霜”“汀”“怒”。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实事求是,今年的春晚还有进步的空间,语言类节目_____①______,歌曲类节目缺少“冬天里的一把火”,但整体舞美色彩呈现令人_____②______,浮想联翩。
这台节目有主导色彩中国红,但没有太多“炸裂”的色彩,许多节目的舞台背景选择了桃红、天青、蔚蓝、群青等。这样的色彩回归含蓄与韬光,热而不闹,深水静流,给人生机,令人遐想。舞蹈《碇步桥》,唯美多情。正是江南好风景,少女翩跹过前溪。整体色调就是天青色,悦目舒心,从容安静。仿佛眼前,又远在天边;可以触摸,最好是感受。正符合当下心境,三年苦守,______③_____,迎来一片天青色。这是心灵治愈的色调,清淡,希望,温良,这是新征程的春莺试啼,正迎来以色彩为象征的平和好日子。
世间万象,目遇之而成色。不必过分“往心里去”,不必计较色彩的象征意义,看了舒服就好,想起生活的颜色就好。今年的春晚做到了。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往心里去”所加引号作用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雷锋”这面金字招牌,被一代代雷锋传人擦得更加闪亮。
B. 作物种质资源是农业“芯片”,是作物种业创新的源头。
C. 众所周知,机器学习技术如同一个非常难以预测的“盲盒”。
D. 即使是在遭遇“卡脖子”的半导体领域,中国也拥有大量优秀人才。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语言表达既典雅又活泼,这一表达效果是怎么取得的?
【答案】18. ①差强人意 ②耳目一新 ③云开雾散 19. A
20. 以短句为主,间以对句,整散结合;多用四字语,嵌入古诗名句。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此处语境是指春晚语言类节目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所以应该用成语“差强人意”。“差强人意”,大体上还能让人满意。
第二空,此处语境是指整体舞美色彩呈现令人感觉到很新鲜,所以应该用成语“耳目一新”。“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跟以前完全不同,令人感觉到很新鲜。
第三空,结合“三年苦守”“迎来一片天青色”可知,此处语境是指烟云消散,迎来一片天青色,所以应该用成语“云开雾散”。“云开雾散”,象烟云消散一样,比喻事物消失得干干净净。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文中“往心里去”所加引号作用表示特殊含义。
A.表示特定称谓;
B.表示特殊含义;
C.表示特殊含义;
D.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A。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表达技巧的能力。
“舞蹈《碇步桥》,唯美多情”“悦目舒心,从容安静。仿佛眼前,又远在天边;可以触摸,最好是感受”都是短句,以短句为主;“仿佛眼前,又远在天边;可以触摸,最好是感受”为对句,间以对句,整散结合。
“唯美多情”“悦目舒心”“从容安静”“仿佛眼前”“可以触摸”为四字句,多用四字语;嵌入古诗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少女翩跹过前溪”。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常说气候逐渐变暖,使南极和北极的冰川融化, ① ,真的是这样的吗?实际上,海平面上升主要不是因为冰川融化,因为全球平均气温的增幅有限,现在海平面上升的主要原因是海水受热后体积膨胀。由于气候变暖,从海水表层一直到大概两千米深度, ② ,导致海水体积膨胀。这个原因造成的海平面上升大概占了三分之二,只有三成左右的海平面上升是来自冰雪融化。不过,随着未来冰雪融化的增多,冰川融化对海平面上升的影响会越来越大。
现在海平面升高的速度大概是一年3毫米左右。如果我们不采取措施,估计到本世纪末,海平面大概会上升接近1米。 ③ ,因为海平面上升1米的时候,如果遇到了台风、天文大潮,海平面会升高很多,水量会急剧增大,影响非常严重。并且它会慢慢侵蚀海岸线,这个后果也是很严重的。对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是沿海低洼地和岛屿,所以在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里面,许多低洼地和小岛国组成了联盟。因为对于这些国家来说,海平面上升1米,差不多就是灭国了。
21.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 ①导致海平面上升②温度都在增高③不要觉得这1米少
22. 受海平面上升影响最大的是沿海低洼地和岛屿,所以在一些应对气候变化的国际谈判里面,许多低洼地国家和小岛国组成了联盟。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此处是说冰川融化的结果,结合后文“实际上,海平面上升主要不是因为冰川融化”可知其结果是海面上升,应填“导致海平面上升”。
②结合前后文内容“气候变暖”“导致海水体积膨胀”可知,应是海水温度升高,应填“温度都在增高”。
③后文谈海平面上升一米后的各种危害,和前面为因果关系,故此处应是说海平面上升一米危害也是很大的,可以填“不要觉得这1米少”之类的内容。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一是“对海平面上升影响”不合逻辑,应是沿海低洼地和岛屿“受海平面上升影响”;
二是“低洼地和小岛国组成了联盟”成分残缺,改为“低洼地国家和小岛国组成了联盟”。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北京时间2月13日,在ATP(职业网球联合会)达拉斯站的男单决赛中,中国选手吴易昺在先丢一盘的情况下连扳两盘,逆转战胜对手。吴易昺就此成为第一位夺得ATP巡回赛冠军的中国男子球员,他的世界排名来到第58位,创造了中国男选手的最高排名。
回溯吴易昺的网球生涯,18岁时包揽美国网球公开赛青少年组男单和男双冠军,进入职业网坛后,他受到训练和伤病困扰,一度暂停比赛,个人排名也遭遇断崖式下滑。但他始终坚信自己能做到更好:“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他曾在个人社交媒体感叹:“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
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审读材料时,要抓住关键句“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来把握命题指向。材料先指出了中国男子网球选手吴易昺在比赛中取得的辉煌成就,然后又补叙了他曾经因受到来自训练和伤病困扰,而出现成绩断崖式下滑,材料重点强调了,面对伤病和成绩下滑这些困难,吴易昺没有放弃,没有投降,而是以坚忍不拔的毅力,全力以赴地去奔赴自己所热爱的网球运动,最终走出阴影,走向胜利。“为了所热爱的事情,你一定要坚忍不拔全力以赴”正表明了他面对困难时意志的坚韧和对所热爱事业的执著;“若没有这些阴影,谁会知道我站在光里”则告诉人们,不要畏惧困难,曾经的困难,会让人变得更坚强,曾经为战胜困难而付出的努力会让自己取得更大的突破,会让自己取得的成就更显辉煌。
题干创设的写作情境是参与复兴中学团委将组织的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的征文活动。要注意显性要求,即结合材料以“热爱·坚韧·突破”为主题写一篇文章,要与所供材料相结合,围绕着“热爱”“坚韧”“突破”三个关键词来构思文章;还要注意两个隐性要求:“复兴中学”指引大家应该把思考放在民族复兴的大背景中去展开,“团委”指引大家要从青年人的角度展开思考。
写作时,在主体部分可以把重心放在对 “热爱”“坚韧”“突破”三者之间的关系的辨析上:“热爱”是原动力,只有对事业充满热爱,才会为之而不惧困难、不懈奋斗;“坚韧”是把“热爱”转化“突破”的保证,只有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才能克服为所热爱的事业而努力的工程中碰到的各种艰难险阻;而 “热爱”和“坚韧”是取得成绩突破、事业成功的重要条件。在辨明三者关系的基础上,呼吁广大青年,在个人事业和祖国建设事业中,要心怀热情,意志坚韧,为实现个人事业的突破和祖国建设的突飞猛进而努力。只有对所从事的事业充满热爱,并为之而付出坚忍不拔的努力,才能取得大突破。
立意:
1.怀坚忍不拔之意志,取创新突破之业绩。
2.热爱与坚韧兼具,何愁突破之实现?
3.与困难交手,会让我们更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