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月考卷(六)语文试题
雅礼中学2023届高三月考试卷(六)
语 文
本试卷共四道大题,23道小题,满分150分。时量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黑科技”原意指凌驾于人类现有的科技之上的知识,远超现今人类科技或知识所能及的范畴。我们当前常说的“黑科技”更多的是指高科技泛滥之后演变出来的更强大或者更先进的技术以及创新,也包括基于现有技术的改进升级,改善产品的使用体验等。如果一定要下个定义的话,“黑科技”是指具有隐藏性、突破性和开拓性,超越现有科技水平的创新高科技或产品,包含新硬件、新软件、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等。
在当今信息科技领域,铺天盖地的“黑科技”迎面而来,常规的产品升级、做工进步、配置提升,这些都不能算真正的“黑科技”。它必须具备两大要求:第一是要有成熟产品,被实践证明,还停留在理论阶段的不算;第二是已经申请发明专利或具备申请发明专利的条件和要求。
“黑科技”一词在当今科技突飞猛进的时代背景下产生,而这一词语却越来越有滥用的倾向,什么公司、产品都想沾点“黑科技”的喜气和荣光,殊不知如果不加规范地滥用,把新词语作为吸引眼球的噱头,把“黑科技”作为企业营销的手段,最终将损害新词语的生命力,并对科技的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摘编自“百度百科”)
材料二
“刷一下脸就能识别健康状态”的“心魔镜”(人工智能健康检测终端),“名片般大小”的电脑“树莓派”,让渐冻症用户通过眼球转动和凝视即可操作电脑完成输入的“眼动输入法”……这些让人眼前一亮的“黑科技”,分属于不同的应用场景,但它们都直接提升了人们生活的便利程度,普适性也更强。一方面,价格越来越大众化,像“名片般大小的电脑”只需几百元,这意味着大部分有需要的家庭都不难获得。另一方面,它们更加照顾到了少数群体的使用需求,像适合渐冻症等群体的“眼动输入法”,就非常具有代表性。这两个方面的结合,实际也正是当前科技创新的一个重要方向,那就是与大众的生活贴得更近,不断推进日常生活的革命。
这样一种特征,是“第四次工业革命”与过往历次工业革命的一个重要区别。世界经济论坛主席克劳斯·施瓦布在《第四次工业革命》中指出,人类正在迎来的新工业革命将从根本上改变我们的生活、工作以及彼此相处的方式。可以说,以网络化、数字化和智能化为标志的“第四次工业革命”,不仅意味着将有更多的科技产品上天入地,更将进一步重塑我们的生活方式,在生活世界中展开它的力量。
科技进步给日常生活带来的变革是全方位的,已经从过去的单个工具更迭,变成了场景改造。新的科技革命对于日常生活的改造有一个突出特征,那就是它的成果不再限于解放“劳动力”和满足某个需求痛点,而是致力于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让科技潜入生活场景之中。比如说,大量智能穿戴设备的诞生,再比如,面向家庭的人工智能的发展,都意味着人与科技、科技与生活正在越来越连为一体。在此基础上,我们的工作、生活乃至思维方式,都在不断被重新定义。人类可能从来没有如此真切地感受到,“科技创新更好造福人类”,在今天变得如此具体又系统。这些成果或许不像一些“国之重器”那般闪耀,但它之于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实际获得感的强化却具有不可替代的意义,也是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一种微观注脚。
(摘编自朱昌俊《好技术自带人间烟火味》,《光明日报》)
材料三
从本质上看,“黑科技”与艺术具有内在共通性。因为新奇,“黑科技”给人以日常之外的欣喜感,而艺术所追求的也是“超越”常识常理的束缚,让人的情感或思想逸出当下,走向一个更高远的境界。“黑科技”与艺术联手,无疑会实现效果的增强。
事实上,远在古代,不少艺术的奇幻效果就和“黑科技”相关。专家提出,古代一些壁画是用化学颜料以三叠押色法绘就,在风化作用下,画中人之相貌会在短时期内变化,让人产生独特的视觉体验,故称“变相”或“变”。在当时,这显然是一种“黑科技”。它给人心灵所造成的震撼,想来不亚于今天的新媒介艺术。
科技在艺术媒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充当艺术媒介本身,确为一种趋势。纵观当下“黑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大体上分为两类,一类用在艺术传播、展览的环节,一类则用于艺术的创作。而“黑科技”要真正成为塑造新媒介艺术未来之手,应秉持“科技向美”和“艺术向善”两大理念。
数学物理学家书弗认为,科学本质上是艺术的事业。科技作为科学理论的技术形态,无疑承担着把科学之美现实化的功能。它一方面让生活更富有秩序感和协调感,另一方面给生活带来冲击和惊奇,促使其发生改变,这都是与艺术处于同一向度的。作为科技感最强的新媒介艺术,除了借科技之力实现艺术之美,还要呈现科学本身之美。
艺以载道是中西文化皆有的传统。随着人类艺术由古典形态向现代形态转化,媒介物质本身的自主地位和功能越来越实现出来。不过,媒介的独立性的增强不意味着“道”之减损,就像敦煌壁画里的“黑科技”,目的是强化而非减弱佛教之“道”。艺术应唤起人心中的正念,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灵体验。保持艺术的人文本质,防止因为黑科技的过度使用,陷入纯粹感官的声色犬马之中。
戏曲理论家张庚先生把新事物进入戏曲后被戏曲化用的过程称为“驯化”。新媒介艺术完全可以通过“黑科技”让人产生“艺术还可以这样”的惊奇乃至质问,最终却应实现“艺术本该这样”的和解,就像童话里“小王子”对“狐狸”的驯服。
(摘编自胡一峰《“黑科技”不能“黑”了艺术本身》,《中国美术报》)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如果把“黑科技”这一词语作为企业营销的噱头,将对科技的发展产生负面的影响。
B. “黑科技”的普适性体现在价格相对来说更便宜、使用范围更广和更方便人们的生活。
C. 新的科技革命致力重塑人们的生活方式,一定程度上影显了社会发展以人为本的特点。
D. “黑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应该数及出科技与艺术本身的优势与特点,实现共赢效果。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 )
A. 材料一从“黑科技”一词的原意设起,义对其包含范围和要求等进行说明,条理清晰。
B. 材料二引用名人书中观点来读论“第四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增强了文本的说服力。
C. 材料二举智能穿戴设备及面向家庭的人工智能等例论证人与科技、科技与生活的融合。
D. 谈到新媒介艺术中“新科技”的使用时,材料三运用童话故事中的“驯服”进行类比。
3. 根据材料内容,以下不属于“黑科技”运用的一项是( )
A. 在北京冬奥会上,颁奖礼服采用的世界顶级抓绒保暖面料,不仅比传统材料更轻薄,还能让穿着者体温高出4-6摄氏度。
B. 基于基因测序的伴随诊断通过预测肿瘤患者药物反应、毒性、耐药性或超进展实现为肿瘤患者“量体裁衣”,以期为患者提供肿瘤精准诊疗的最佳方案。
C. 为增强艺术展的体验感,组委会拟研发一种AI导览设备,游客穿戴上后与名画中的人物能够实现对话,身临其境参观展览。
D. 通过一台物业自助终端机,小区业主即可于全天24小时中的任一时刻在线上***门禁卡、登记注册和相关缴费等事项。
4. 请梳理概括材料三的行文脉络。
5. 假如你是“黑科技”主题展厅的主要策划人员,要求按照不同的主题篇章来布置展厅,以文字或者产品的形式向大众介绍黑科技,你会设计哪些篇章?分别涵盖哪些内容?请根据材料简要谈谈你的设计思路。
【答案】1. B 2. D 3. C
4. ①首先,阐述了“黑科技”与艺术的内在共通性;
②其次,从历史和当下两个维度,运用举例等方式阐述“黑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效果和表现;
③接着,提出要求,“黑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必须秉承“科技向美”和“艺术向善”两大理念并分别进行阐述;
④最后,运用比喻等方式,就艺术对“黑科技”的“驯服”提出期待。
5. ①理念篇。讲述黑科技定义的起源。
②古代篇。介绍黑科技古代的应用表现。
③当代篇。介绍黑科技的当代应用表现。
④艺术篇。呈现黑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从材料二来看,“黑科技”的普适性和更方便人们的生活是它的两个并列的特点,而非选项所言“体现”关系。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D.“进行类比”错误。文本三中“新媒介艺术完全可以通过‘黑科技’让人产生‘艺术还可以这样’的惊奇乃至质问,最终却应实现‘艺术本该这样’的和解,就像童话里‘小王子’对‘狐狸’的驯服”运用的是比喻论证。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选项所陈述的内容尚在研发阶段,不符合“黑科技”定义中的“有成熟产品,被实践证明”等义项,不能体现“黑科技”的运用。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行文思路的能力。
材料三第一段段首“‘黑科技’与艺术具有内在共通性”为概括句,提出论题:从本质上看,阐述了“黑科技”与艺术的内在共通性;
结合“事实上,远在古代,不少艺术的奇幻效果就和‘黑科技’相关”“科技在艺术媒介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甚至直接充当艺术媒介本身,确为一种趋势。纵观当下‘黑科技’与艺术的结合”分析可知,第二段和第三段从历史和当下两个维度,运用举例等方式阐述“黑科技”与艺术融合的效果和表现;
结合第四段第五段“作为科技感最强的新媒介艺术,除了借科技之力实现艺术之美,还要呈现科学本身之美”“艺术应唤起人心中的正念,使人产生积极的心灵体验”分析可知,文章紧接着,提出要求,“黑科技”与艺术完美融合必须秉承“科技向美”和“艺术向善”两大理念并分别进行阐述;
结合材料三最后一段“新媒介艺术完全可以通过‘黑科技’让人产生‘艺术还可以这样’的惊奇乃至质问,最终却应实现‘艺术本该这样’的和解,就像童话里‘小王子’对‘狐狸’的驯服”分析可知,材料最后一段,运用比喻等方式,就艺术对“黑科技”的“驯服”提出期待。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的能力。
材料一介绍了“黑科技”的定义和起源,让我们能够从概念的角度理解“黑科技”的特点,因此展厅可以设计理念篇,以讲述黑科技定义的起源。
从“黑科技”的发展角度看,可以从“黑科技”在古代的应用表现和“黑科技”的当代应用表现来设计两个专题,如介绍“古代一些壁画是用化学颜料以三叠押色法绘就”和材料二中的“比如说,大量智能穿戴设备的诞生,再比如,面向家庭的人工智能的发展”等丰富的内容。
结合材料三,可设计“黑科技”的艺术篇,来介绍黑科技与艺术的深度融合,在这一板块可以介绍黑科技“一类用在艺术传播、展览的环节,一类则用于艺术的创作”等内容。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鞋说
我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这看来是不对的。应该说,它是“人生的容器”,要知道除开睡眠时间,人剩下的时间大多是在鞋上度过的。随着昼夜交替,人交替着把自己搁在床上,装进鞋里。
鞋子因脚与土地的长期较量而出现,与土地结下了不解之缘。“鞋”这个汉字造得有点意思,右边两个“土”相叠,鞋底是“土”,鞋面也是“土”,它真正是一路风尘。帽子虽高高地戴在头上,但它的重要性远不及鞋子。人可以不要帽子,却不可不穿鞋子。漫漫人生路上,会踏上多少刺脚的荆棘、硌脚的石块、烂脚的***?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
鞋子因实用而存在,但它的存在已不具有形而下的意义。
对一个生命的祝福,往往少不了鞋子。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那意思是祝福人家顺利、健康地走向新的人生里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它是那么合脚、那么软和,穿着它走路,欢喜得让人连蹦带跳的。这让我今天想起来,还感到有一股生命祝福的深意在涌动。
过去的女性精于女红,但只有与你最亲密的女性才会为你做鞋,她大多是母亲、妻子或情人。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我在这断断续续的响声中渐渐睡去。次日一早,枕畔或许就卧着一双新鞋,鞋里装满了母爱的温暖。
“***”时期,在村前那条碎石铺成的公路上,经常有所谓的黑帮分子被游斗。造反派不让他们穿鞋,让他们把两只鞋用绳子系了,挂在脖子上。扎脚的石粒刺得他们直蹦高,路上留下一串鲜红的血迹。那些造反派还一个劲地在他们身后面推搡。那是一种怎样的人间折磨!德国曾经有一个展览,里面有幅黑人抱着流血的赤脚痛苦万状的照片。一个叫弗里茨的人当众流下了眼泪,他办起修鞋店,建了捐鞋台——带动德国人逐年向非洲捐鞋。从对裸足受难人的不同态度,我们可以检测出这个人的善恶。要知道,鞋的有无关乎幸福与痛苦,鞋的予夺见出大爱与大恶。
鞋与脚还有一个合与不合的问题。鞋子最重要的品质不在美观,不在耐穿,而在合脚。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乡下人常言,三天穿不上是一双好鞋,三天穿得上是一双草鞋。鞋子开始是要紧一些的,需用鞋拔子帮忙,才能勉强把人的脚装进鞋子里去,三天不舒服过后,就很跟脚、养脚了。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
鞋子是否合脚,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话题。人穿有形的鞋,也穿无形的鞋,人与鞋的关系可以上升到哲学层次。当第一双鞋子穿在远古初民的脚上,人类就再也离不开鞋子了。从襁褓中那种底部塞满棉花的软鞋到能让人穿着行走的草鞋、布鞋、胶鞋、塑料鞋、皮鞋等样式的鞋,早已形成一个完整系列。鞋陪伴人的一生,陪伴每个人走过或平坦或泥泞的征程,走过希望的田野,也走过失败的麦城。各式各样的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如同接力一般,把我们送抵一个个的人生驿站。“人生能著几两屐”是谢灵运说的话,意在劝导人们寄情山水。我们何尝不能把这句话视为对人生的警戒?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
(摘编自《中国教育报》2008年10月19日第4服,有删改)
文本二:
我为什么写散文?
当心里萌生出一种对自己的激情,对自己有了感觉,写虚构小说或其他文体无法表达这种情感时,便写散文。
散***借真诚感知生命的诗意,让自己艺术的情弦充满智慧和饱满的感情。
散文的美是融合了心灵的真实和生活的真实而创造出来的。不能指望一个虚伪的灵魂、一个没有真情实感的人会创造出真实的美,写出感人的散文。
散文是作者“心灵的告白”,可直接表露自己的思想感情,表达个人独有的感受,因而是值得珍视的。看散文如同欣赏一个人的精神收藏品。
有了真情,再把它提升到文学的层面,表达得美,这美就是活的,充满生命力。
否则,只有美,没有真,再精致也只是工艺品,没有活趣。
正是这份真情,使散文虽很少大红大紫,却也从未被冷落过,香若幽兰。
[摘编自王必胜《读写他们(二)——一本散文和一组作家书信》]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作者在文章开篇指出自己曾把鞋子说成是“臭脚的容器”,是为了对此表达否定,以表达自己对鞋新的认识,体现思想上的自我革新。
B. 文章对“鞋”字的造字技巧进行了思考,既表达了鞋与土地的不解之缘,又彰显了汉字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C. 文章结尾处引用谢灵运的诗句,是由鞋负载着我们的生命引发的诗意联想,转向警诫我们在有限的生年不辜负鞋履所至的山水。
D. 尽管“我”对鞋的感悟在各段落中不尽相同,但连缀在一起,就将开篇鞋是“人生的容器”的具体内涵表达了出来。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第二段结尾处“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的拟人中蕴含了作者对鞋的感谢与对刺、格、蚀的摧残的厌恶。
B. 文章第四段先介绍了乡村进礼送鞋的传统民俗,再写了自己十岁生日收到鞋的快乐经历,点面结合,加深读者印象。
C. 文章将“***”时期造反派的行径与弗里茨的举动进行对比,鞋的有无与予夺成为检测与折射人性善恶的一面镜子。
D. 文章寓象征于写实,负载着我们的生命的鞋关乎实用也关乎我们的生命与精神体验,既是写实的,也是象征的。
8. 画线句中“无形的鞋”指的是什么?应当怎样处理与“无形的鞋”关系?
9. 文本二谈到散文应具有“活趣”,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文本一“活趣”之美。
【答案】6. C 7. A
8. 含义:①不合脚的鞋“挤压、捆缚着脚”,穿起来“自虐如受刑”,“无形的鞋”喻指人生中的束缚(可引申为限制、规矩等)。
②而合脚的鞋跟脚、养脚,能保护我们的脚,陪伴我们走完人生长路,“无形的鞋”也喻指人生中的庇护。(意思对即可)
处理方法:①选择“合脚的鞋”:选择适合自己的规矩、制度等来约束人生。
②需要磨合、适应:正如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我们要给自己一个适应“无形的鞋”的时间。
③不辜负生命中的保护和陪伴,珍惜时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9. ①注重在生活真实(真人真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乡村进礼送鞋的传统民俗、“我”十岁生日收到二娘送的鞋的真实经历、儿时母亲为“我”纳鞋底的回忆。
②文章的写作源自心灵的真实:包蕴着作者对自己过去错误看法的真诚省思,对母爱亲情的感激怀念,对鞋哲学意义的思考,以及珍惜时光,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
③在文学层面表达优美:文章以“鞋”统摄全文,结构紧凑;旁征博引“***”旧事、乡村俗语、败走麦城等内容,表达生动准确。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内容的能力。
C.“不辜负鞋履所至的山水”错误,结合文本一“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分析可知,应用意在表达珍惜时间、珍惜生命,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艺术特色的能力。
A.“对刺、酪、蚀的摧残的厌恶”错误,结合文本一“没有鞋子,人就是有一双铁打的脚板,也受不了刺、硌、蚀的摧残。鞋以自我牺牲为代价,帮助易伤的脚征服了路的漫长和崎岖”分析可知,作者承认人生中坎坷崎岖的存在,表达对鞋的感谢,却没有表达“对刺、酪、蚀的摧残的厌恶”,选项过度解读,无中生有。
故选A。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含义:
结合文本一“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分析可知,不合脚的鞋“挤压、捆缚着脚”,穿起来“自虐如受刑”,因此“无形的鞋”喻指人生中的束缚、限制、规矩等。
结合文本一“鞋子合脚,人才能在人生路上迈开大步。鞋松不得,松了会不跟脚;也紧不得,紧了会不养脚。跟脚,养脚,才算得合脚”分析可知,合脚的鞋跟脚、养脚,能保护我们的脚,陪伴我们走完人生长路,“无形的鞋”也喻指人生中的庇护。
处理方法:
结合原文“现在不少城里女性只讲时髦、漂亮,不讲跟脚、养脚,彻底违背了人类穿鞋子的初衷,结果往往自虐如受刑,这真令人叹息”分析可知,我们不能选择“不合脚的鞋”,应该选择“合脚的鞋”,选择适合自己的规矩、制度等来约束人生。
结合原文“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分析可知,鞋需要磨合、适应:正如脚与鞋要经过一个磨合过程,才能达到“合”的极致,我们要给自己一个适应“无形的鞋”的时间。
结合原文“流光不驻,生年有限,我们不能辜负了那些珍惜我们生命的鞋”分析可知,我们应不辜负生命中的保护和陪伴我们的鞋,要珍惜时间,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文章的艺术特色的能力。
文本一选取“乡村至今还有这样的风俗:凡小孩做满月、做周岁、做十岁,或是成人做寿等,送礼的至少要备一双鞋……十岁那年的生日,我收到很多的礼物,但最中意的还是二娘送的一双黑帆布胶鞋”“常忆起儿时的冬夜,母亲在油灯下纳鞋底。她用顶针使劲地将针顶过厚鞋底,再用钳子夹住那露出的针尖将它拔出来,随后用手拉着针眼后的白线不停地抽,抽一截刺啦一声响”等真人真事来写,在叙事中表达自己的思考。
文本一选取生活中与我们密切相关的“鞋”来写,表达作者对生活的内心思考。如对自己曾经把鞋说成是“臭脚的容器” 错误看法的真诚省思,得出它是“人生的容器”的深刻认识;通过写深夜母亲认真的为自己做布鞋,表达内心对母爱亲情的感激怀念;通过生活中选择鞋的标准,表达对鞋哲学意义的思考;以对鞋陪伴我们走过人生的顺境和逆境,表达对珍惜时光,走好人生之路的愿望。这些内心反思,都源自作者心灵的真实。
从文本一的外在层面来看,本文文学层面表达优美。文章以鞋为线索,统摄全文,结构紧凑,这是散文的结构完整之美;文本一内容丰富,以对鞋与我们生活的关系为主要内容,选择了乡村习俗、母亲为自己做鞋、“***”旧事、败走麦城等内容来写,旁征博引,表达生动准确,这是散文的内容丰富之美,体现了散文的“活趣”。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张仪为秦连横,说赵王曰:“弊邑秦王使臣敢献书于大王御史。大王收率天下以摈秦,秦兵不敢出函谷关十五年矣。大王之威,行于天下山东。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今秦以大王之力,西举巴蜀,并汉中,东收两周而西迁九鼎,守白马之津。秦虽辟远,然而心忿悁含怒之日久矣。今寡君有敝甲钝兵,军于渑池,愿渡河逾漳,据番吾,迎战邯郸之下。愿以甲子之日合战,以正殷纣之事。敬使臣先以闻于左右。
“凡大王之所信以为从者,恃苏秦之计。荧惑诸侯,以是为非,以非为是。欲反覆齐国而不能,自令车裂于齐之市。夫天下之不可一亦明矣。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驱韩、魏而军于河外;一军军于渑池。约曰:‘四国为一以攻赵,破赵而四分其地。’是故不敢匿意隐情,先以闻于左右。臣切为大王计,莫如与秦遇于渑池,面相见而身相结也。臣请案兵无攻,愿大王之定计。”
赵王曰:“先王之时,奉阳君相,专权擅势,蔽晦先王,独断官事。寡人宫居,属于师傅,不能与国谋。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方将约车趋行,而适闻使者之明诏。”于是乃以车三百乘入朝渑池,割河间以事秦。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B.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C.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D. 弊邑恐惧/慑伏/缮甲/厉兵/饰车骑/习驰射/力田积粟/守四封之内/愁居慑处/不敢动摇/唯大王有意督过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摈,通假字,通“宾”,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
B. 反覆,颠覆,与“于反覆不宜卤莽”(《答司马谏议书》)意思不同。
C. 昆弟,指兄弟,也有友好友爱的意思。在此取后意。
D. 约,准备,与“纵散约败”(《过秦论》)意思不同。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秦国以十五年来摄于赵国的威势不得出关作为挑战的理由,这实际不过是外交辞令而已。
B. 张仪向赵王明说秦国的实力发展情形,约定甲子日交战,是为了吓唬赵国使其不敢应战。
C. 秦国在准备攻打赵国之前,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交。
D. 张仪建议赵王在两国开战之前,到渑池与秦王会面,当面缔结联盟,秦国就会按兵不动。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夫断右臂而求与人斗,失其党而孤居,求欲无危,岂可得哉?
(2)先王弃群臣,寡人年少,奉祠祭之日浅,私心固窃疑焉。
14. 请分析赵王与秦国结盟的理由。
【答案】10. A 11. A 12. C
13. ①一个被割断了右臂的人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而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
②先王离世,我年龄还小,亲政治国的时间不长,内心本来就对此暗自怀疑。
14. ①赵国孤立无援;②秦国军队力量强大;③赵王认为合纵不是正确的国策(或“赵王畏惧秦国的威势而屈服”)。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
“恐惧”与“慑伏”共用一个主语“弊邑”,且有因果关系,联系紧密,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
“守四封之内”为动宾结构,句意完整,单独成句,后面断开;“愁居慑处”,是动宾结构的并列短语,其主语是“弊邑”,中间不应断开,排除B。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和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通‘宾’,在文中表示尊敬、敬服的意思”错误,摈:遗弃、排斥。句意: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
B.“于反覆不宜卤莽”中“反覆”是“书信往返”的意思。句意:在书信往来上不宜马虎草率。
C.正确。
D.“纵散约败”的“约”为“盟约”之意。句意:六国的军事同盟解散了,盟约就失败了。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已经分别与逼近赵国的楚国、韩国、魏国和齐国等四国结交”错误,原文为“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与秦结交的只有楚国。
故选C。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党”,同盟;“孤居”,孤立无援;“得”,能。
(2)“弃群臣”,驾崩,去世;“奉祠祭”,在位,亲政,治国;“窃”,私下,暗自。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信息的能力。
结合“今楚与秦为昆弟之国,而韩、魏称为东蕃之臣,齐献鱼盐之地,此断赵之右臂也”可概括出,赵国孤立无援;
结合“今秦发三将军:一军塞午道,告齐使兴师渡清河,军于邯郸之东;一军军于成皋……”可概括出,秦国军队力量强大;
结合“私心固窃疑焉。以为一从不事秦,非国之长利也。乃且愿变心易虑,剖地谢前过以事秦”可概括出,赵王认为合纵不是正确的国策,或“赵王畏惧秦国的威势而屈服”。
参考译文:
张仪替秦国推行连横主张,去游说赵武王说:“敝国君王派我冒昧地给大王献上国书。大王统帅天下诸侯对抗秦国,(以致) 秦军不敢向东出函谷关外已经十五年了。大王的威信传布于天下和山东六国。秦国非常恐惧而顺服,他们便修缮铠甲磨励兵器,整顿战车战马,苦练骑射,加紧耕作,聚积粮食,严守四面边疆,战战兢兢,不敢轻举妄动,只恐大王有意责备他们的过错。现在秦国仰仗大王的威力,西面攻下巴、蜀,兼并汉中,东面收纳东、西两周,把象征天子的九鼎运移到西方,镇守白马渡口。秦国虽然地处僻远,但是心怀愤恨已经很久了。如今敝国秦王只有破铠甲钝兵器,驻扎在渑池,希望渡过黄河,越过漳水,占领番吾,与赵军于邯郸城下会战。希望在甲子之日和赵军会战,以仿效周武王伐纣的故事。秦王特派我将此事事先敬告大王陛下。
“大王听信合纵政策的原因,不过靠的是苏秦的计谋。苏秦惑乱诸侯,颠倒是非黑白,但是他阴谋翻复齐国却没有成功,自己反而白白地被车裂于齐国集市上。天下各诸侯国不可能结成联盟,已是显而易见的。现在楚国和秦国结为兄弟之邦,韩、魏两国臣服于秦,成为秦国东面的属国,齐国献出鱼盐之地,这是切断了赵国的右臂。一个被砍断了右臂的人还想要去与人搏斗,失去了同盟,孤立无援,要想没有危险,这怎么可能呢?现在秦国派出三路大军:一路把守午道,通知齐国让它派出大军渡过清河,驻扎在邯郸以东;一路驻扎在韩国成皋,指挥韩、魏之军,驻扎在魏国的河外;另一路军队驻扎在渑池。四国订立盟约:‘四国团结一致攻打赵国,灭掉赵后由四国瓜分赵国领土。’因此我不敢隐瞒真相,事先通知大王陛下。我私下为大王考虑,(大王) 不如和秦王在渑池相会,互相见面以后亲自结为盟友。我请求秦王停兵不进攻赵国,希望大王急速决定计划。”
赵武王说:“先王在位的时候,奉阳君为宰相,他为人专权跋扈,蒙蔽先王,一人独断朝政,而我在深宫中读书,听从师傅,不能参与国政。先王丢下群臣离开人间的时候,我尚年轻,执政为时不久,但对合纵本来私下心里就怀疑。认为与各诸侯订立合纵之盟抗拒秦国,不是国家的长远利益。这才打算重新考虑,改变政策,向秦割地以对以前参加合纵的错误表示谢罪,希望与秦国友好。我正准备车马(派车) 要到秦国去时,适逢您到来,使我能够领受教诲。”于是赵武王率领三百战车到渑池去朝见秦惠王,割让河间之地献给秦王。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梦李白二首·其一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
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
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林青①,魂返关塞黑。
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
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②得。
【注】①出自《楚辞·招魂》:“湛湛江水兮上有枫,目极千里兮伤春心,魂兮归来哀江南!”②“蛟龙”一语见于梁吴均《续齐谐记》:东汉初年,有人在长沙见到一个自称屈原的人,听他说:“吾尝见祭甚盛,然为蛟龙所苦。”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本诗开篇写李白流放绝域、久无音讯在诗人心中造成的苦痛,奠定了悲怆的情感基调。
B. 五、六句写故人知“我”长相思念而入“我”梦,诗人从对方写起,直接表明了双方的相知相忆。
C. “罗网”在此处的意思与《归园田居·其一》“误落尘网中”的“尘网”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D. 诗歌后几句通过用典将李白与屈原相关联,描绘险恶处境,突出李白命运的悲剧色彩。
16. 见到李白幻影后,诗人经历了一系列心理变化,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 ①怀疑:认为路途遥远难以预测,故而怀疑眼前并非生魂。②同情:同情李白所处境地之险恶,身不由己,难得自由。③担忧(祝愿):惴惴不安地祈祷李白不要失足落入蛟龙嘴里。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的能力。
B.“直接表明”错,此处从对方入手,委婉地表明双方之相知相忆。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思想内容和情感的能力。
怀疑:认为路途遥远难以预测,故而怀疑眼前并非生魂。“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不说梦见故人,而说故人入;而故人所以入梦,又是有感于诗人的长久思念,写出李白幻影在梦中倏忽而现的情景,也表现了诗人乍见故人的喜悦和欣慰。但这欣喜只不过一剎那,转念之间便觉不对了:“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你既累系于江南瘴疠之乡,怎么就能插翅飞出罗网,千里迢迢来到我身边呢?联想世间关于李白下落的种种不祥的传闻,诗人不禁暗暗思忖:莫非他真的死了?眼前的他是生魂还是死魂?路远难测啊!乍见而喜,转念而疑,继而生出深深地忧虑和恐惧,诗人对自己梦幻心理的刻画,是十分细腻逼真的。
同情:同情李白所处境地之险恶,身不由己,难得自由。“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李白被贬谪到江南,而江南山泽是瘴疬流行之处,被贬谪的人又毫无消息,在那险恶之地,友人究竟如何了?而且“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罗网”束缚住了李白自由的“羽翼”,就相当于束缚住了李白自由的精神和灵魂,这对于向往自由的李白来说才是真正致命的打击。
担忧(祝愿):惴惴不安地祈祷李白不要失足落入蛟龙嘴里。“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梦归魂去,诗人依然思量不已:故人魂魄,星夜从江南而来,又星夜自秦州而返,来时要飞越南方青郁郁的千里枫林,归去要渡过秦陇黑沉沉的万丈关塞,多么遥远,多么艰辛,而且是孤零零的一个。想到故人魂魄一路归去,夜又深,路又远,江湖之间,风涛险恶,诗人内心祝告着、叮咛着:“水深波浪阔,无使蛟龙得。”这惊骇可怖的景象,正好是李白险恶处境的象征;这惴惴不安的祈祷,体现着诗人对故人命运的殷忧。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姜夔《扬州慢》中体现“黍离之悲”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归去来兮辞并序》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指出人生的意义便是让自己的生命始终顺应自然之道。
(3)酒文化与中国古典诗词的创作有密切关系,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 过春风十里 ②. 尽荠麦青青 ③. 聊乘化以归尽 ④. 乐夫天命复奚疑 ⑤. 艰难苦恨繁霜鬓 ⑥. 潦倒新停浊酒杯(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书写:“荠”“乘”“奚”“繁霜鬓”“潦”“停”“销”“倾”。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右北平是一个伟大的地名,与北平有着 ① 的联系,但它比北平大得多,也古老得多。右北平像一个饱经沧桑的父亲,在经历了漫长历史中无数艰难和坎坷,却仍心胸宽广,把自己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的品质全部遗传给了北平,包围并庇护着北平。
沿着华北平原北部的边缘地区,北平停住了自己的脚步。它守在长城内侧,把一切都托付给了右北平。在古代中国历史上,右北平大约是第一个被官方命名的拥有“北”这个方位词的地方,(a)可以将它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b)现代地理学告诉我们,北纬40°以上大致都是北方了,(c)在河西走廊以北,在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在阴山山脉以北,广袤的沙海、戈壁与深厚的黄土限制了绿色,也限制了人们的脚步与目光。对于中原来说,这些地方是 ② 的美丽“绝域”,苍凉、沉寂。(d)同样是塞上,右北平却是有温度的,它向华北平原敞开了自己。先民们“越过高山,越过平原,跨过奔腾的黄河长江”,来到这里。他们扎根在被称为“坝上”的那些地方,世世代代 ③ ,自荒芜贫瘠中创造出厚重的历史与文明。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①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加以修改。
20. 请在文中括号处填入恰当的关联词语。
【答案】18. ①. 千丝万缕 ②. 人迹罕至(人烟稀少/少人问津/荒无人烟) ③. 筚路蓝缕(繁衍生息)
19. 改为:“右北平像一个饱经沧桑的父亲,在经历了漫长历史中无数艰难和坎坷后,却仍心胸宽广,把自己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的性格全部遗传给了北平,包围并庇护着北平。”
或:“右北平像一个饱经沧桑的父亲,在漫长历史中经历了无数艰难和坎坷,却仍心胸宽广,把自己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的性格全部遗传给了北平,包围并庇护着北平。”
或:“右北平像一个饱经沧桑的父亲,在经历了漫长历史中无数艰难和坎坷之后,却仍心胸宽广,把自己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的性格全部遗传给了北平(把品质传递给了北平,把性格遗传给了北平),包围并庇护着北平。”
20. a(因此/故而) b(虽然) c(但是) d(然而/尽管)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地名与地方之间联系付复杂密切,可用“千丝万缕”。“千丝万缕”,比喻彼此间的关系错综复杂或感情、思绪纷繁。
第②处,根据后文“美丽‘绝域’”可知,“绝域”形容荒僻,又根据“苍凉、沉寂”可知,可用“人迹罕至/人烟稀少/少人问津/荒无人烟”。“人迹罕至”,人的足迹很少到达。指荒凉偏僻的地方。人烟稀少:意为人家、住户非常少;人均居住面积较大;形容地方无人居住,十分荒凉。少人问津:指很少有人访求。荒无人烟:形容一个地方偏僻荒凉,见不到人家。
第③处,根据语境,填入成语是形容世代创业的艰难,或者时代在这里繁衍,可用“筚路蓝缕/繁衍生息”。“筚路蓝缕”,驾着柴车,穿着破衣去开辟山林。形容创业的艰辛。繁衍生息:繁殖孕育下一代。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波浪线部分的语病有:
成分残缺,“在经历了漫长历史中无数艰难和坎坷”后面应加上“后”,与介词“在”照应;
搭配不当,“品质”不能“遗传”,且“朴素坚忍和乐善好施”也不是“品质”,而是“性格”,将“品质”改为“性格”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关联词语的能力。
a处,前句“右北平大约是第一个被官方命名的拥有‘北’这个方位词的地方”和后句“可以将它视为中国的北方之源”之间是因果关系,可以填入“因此/故而”。
b、c处,“现代地理学告诉我们,北纬40°以上大致都是北方了”,而“在河西走廊以北,在巴丹吉林沙漠以北,在阴山山脉以北,广袤的沙海、戈壁与深厚的黄土限制了绿色,也限制了人们的脚步与目光”,这里虽然不属于北纬40°以上,可景色与北方无异,因此c处应该填表示转折的词语,如“但是”,而b处则需要与之照应,填入“虽然”;
d处,“同样是塞上,右北平却是有温度的”,表明右北平与苍凉、沉寂的“绝域”不同,可填入表示转折的“然而”,或填入表示姑且承认“同样是塞上”事实,下文进行转折的“尽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按照国际惯例,无论赛事举办地降雪量多少,冬奥会所有雪上项目竞赛场地均需人工造雪以保持雪地形状,确保运动员比赛条件相同。 ① ,才能保证比赛公平。
造雪过程坚持多元蓄水、循环用水、科技节水的原则,( )。雨水、融雪水通过赛区内的沟道,汇流到一座塘坝,在塘坝存储起来,用于下一个雪季的造雪,形成造雪用水内循环, ② 。赛区内还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将达标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等, ③ 。
目前,国家高山滑雪中心采用最先进的高效节水人工造雪设备和智能化的造雪系统,在最合适的条件下造雪,保持最佳造雪效率,避免水资源的浪费。
21.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既不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用水安全造成负面影响,又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
B. 既不会对区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又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
C. 既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又不会对区域的生态环境和用水安全造成负面影响
D. 既满足冬奥会造雪用水的需求,又不会对区域的用水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①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21. D 22. (示例)①只有比赛条件相同 ②最大限度保护水资源/避免造成水资源的浪费 ③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提高对水资源的利用率/以最大限度利用水资源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语句复位的能力。
结合前文“造雪过程坚持多元蓄水、循环用水、科技节水的原则”,首先要说这样做对“冬奥会”的积极作用,可以排除AB;
从逻辑关系的角度看,应该先说对“用水安全”的影响,后说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排除C。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上文“确保运动员比赛条件相同”可知,此处强调比赛条件要相同;再看下文“才能保证比赛公平”中的“才能”可知此处应和下文构成条件关系,用“只有……”呼应,可以填入“只有比赛条件相同”之类的内容。
第二空,结合上文“雨水、融雪水通过赛区内的沟道,汇流到一座塘坝,在塘坝存储起来,用于下一个雪季的造雪,形成造雪用水内循环”,可知这些做法的目的是保护水资源,避免浪费,可以填入“最大限度保护水资源”之类的内容。
第三空,结合上文“赛区内还建设了一座污水处理站,将达标处理后的再生水,用于道路浇洒、绿化、灌溉等”,推断③处是说“污水处理站”提高了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可以填入“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之类的内容。
最后还要注意字数要求,以及表达的是否准确简洁连贯。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春秋时期,晋公子重耳流亡到楚国,楚成王以礼相待,并追问重耳何以报答自己。重耳回答:“他日如两军相遇,晋当退避三舍,再相周旋。”楚臣子玉闻言,请求杀了重耳,以绝后患。楚成王说:“楚国的忧惧,在于自己不修养美德。我如果品德有亏,杀了重耳又有什么作用?'
三年之后,晋、楚相争,此时的重耳已经成为晋文公。他兑现诺言,令晋军后退,避楚军锋芒。子玉不顾楚成王告诫,率军冒进,被晋军歼灭两翼,楚军大败。
读史可以明智。上述材料中重耳、楚成王和子玉三人,你对哪个感触最深?请结合你的感受和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结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