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湛江市吴川市第一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题。
材料一:
写一本小说不容易,读一本小说也不容易。平常人读小说,往往以为既是小说,必无关宏旨,所以就随便一看,看完了顺手一扔,有无心得,全不过问。这个态度,据我看来,是不大对的。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供消遣。
反之,它之所以能够存在,正因为它有它特具的作用,不是别的文体所能替代的。小说是讲人生经验的。我们读了小说,才会明白人间,才会知道处身涉世的道理。哲学能教咱们明白,但是它不如小说说得那么有趣,那么亲切,那么动人。因为哲学板着面孔说话,而小说则生龙活虎地去描写,使人产生兴趣,因而也就不知不觉地发生了潜移默化的作用。历史也写人间,似乎与小说相同。可是,一般来说,历史往往缺乏文艺性,使人念了头疼。历史可以近乎小说,但代替不了小说。世间恐怕只有小说能原原本本地描画人世生活,并且能暗示出人生意义。就是戏剧也没有这么大的本事,因为戏剧须摆到舞台上去,而舞台的限制往往让剧本不能像小说那样自由描画。于此,我们知道了,小说是在书籍里另成一格,它不是仅供我们念着玩的。
读小说,第一能让我们得到益处的,便是小说的文字。世界上虽然也有文字不甚好的伟大小说,但是一般来说,好的小说大多是有好文字的。所以,我们读小说时,不应只注意它的内容,也须学习它的文字,看它怎么以最少的文字,形容出复杂的物态心态来;看它怎样用最恰当的文字,把人情物状一下子形容出来,使其活生生地立在我们眼前。况且一部小说,有景有人有对话,千状万态,包罗万象,更使我们心宽眼亮,多见多闻;假若我们细心去读的话,它简直就是一部最丰富的最好的模范文。
文字以外,我们该注意的是小说的内容。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因为世间的任何一件事都可以作为小说的材料,实在不容易分辨好坏。不过,我们可以这样来决定:关心社会的便好,不关心社会的便坏。这似乎是说,要看作者的态度如何了。同一件事,在甲作家手里便当作一个社会问题而提出,在乙作家手里或者就当作一件好玩的事来说。前者的态度严肃,关切人生;后者的态度随便,不关切人生,那么,前者就给我们一些知识,一点教训,所以好;后者只是供我们消遣,白费了我们的光阴,所以不好。
所以,我们读一本小说,绝不该以内容与穿插的惊奇与否去定好坏,而是要以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怎样谋篇布局去定好坏。假若我们能这样去读小说,则小说一定不是只供消遣的东西,而是对我们的为人处世和文学修养都大有裨益。
(摘编自老舍《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材料二:
《中华读书报》记者舒晋瑜在北京专访《小说课》作者毕飞宇。
舒晋瑜:您以经典的标准选择篇目。《小说课》除汪曾祺的作品外几乎没有当代作品,仅仅是篇幅和时间的限制,还是另有原因?您怎么看待当代作品和经典之间的距离?
毕飞宇:当代作品讲得少是因为我缺少自信。讲过世的作家的作品相对来讲更安全,如果我讲余华,他也许会告诉我,他可没那个意思,那我的脸还要不要?这是玩笑了。其实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当代文学里有非常好的作品,但它到底有没有可能成为经典,我们都不知道。经典的产生过程极其诡异,它需要内部因素,外部的条件也得具备,有些时候一部经典作品的产生可能是历史给这个作家、这个作品带来了特别的机遇。就作品本身而言,我认为当代文学已经产生了不少的杰作,许多作品的品相比现代文学的经典甚至更好,但是,当代文学的体量太大了,经典是一间小屋,它究竟能放多少东西呢?没有人知道。
舒晋瑜: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
毕飞宇:我不记得是谁说的了,经典就是可以反复阅读的东西,千真万确。我现在是这样看待经典重读这件事的,它在骨子里有一个年纪的问题。我们读经典的时候往往很年轻,二十来岁,可是,写经典的作家阅历已经很丰富了,这个年龄落差就会带来一个问题,阅读的理解力达不到写作的理解力,我们没有对话的能力。等我们也到了一定的年纪,我们的理解力长进了,这时候再读,就有了对话的资格。这个时候你对许多字句甚至是标点符号就会有新的感受。
舒晋瑜:平时的阅读中,所有喜欢的经典作品您都这么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吗?包括不同版本的同部作品?
毕飞宇:我阅读经典小说,基本不能用阅读这个词,对我来说这个词太正式,其实我把玩的心更多,有点像玩古玩。我不玩古玩,我就把经典当做了古玩。很省钱的。我的重点不在看,而在摩挲,把宝物放在手上一遍又一遍的。我读经典是这样的心态,我觉得这是最好的阅读方式。
舒晋瑜:我无法想象您如何把玩一部作品。
毕飞宇:我看小说,有时候一页纸可能花半个小时,等我把这一页翻过去,才明白过来,我的眼睛里并没有小说,我早就沿着小说的场景岔出去了,沿着作家的描写对象按照自己的想象飞出去了。
舒晋瑜:您觉得自己是什么样的人?
毕飞宇:你也不是外人,那我就说了,我是土地上生长的艺术家,本质上我是艺术家,很不靠谱,斜着生,歪着长,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
舒晋瑜:《小说课》中的内容,跨度有多大?
毕飞宇:比较大,我的好友庞余亮替我算过了,从《水浒》到汪曾祺,六百年。
(摘编自《毕飞宇谈怎样读小说》,有删改)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小说有其别的文体不能替代的作用,因此能够存在,和小说小而易读没有关系。
.小说关涉人生经验和为人处世的道理,这一点上,哲学、历史乃至戏剧与之相同。
.年龄的落差会使读者不能理解经典的创作意图,而阅历的增加能让阅读有新的感受。
.毕飞宇是评论家,也是一个创作者,对经典小说的阅读,他的方式极具个人色彩。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分)
.老舍认为,阅读小说,文字以外,我们最应关注的是小说的内容,这是评判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
.在毕飞宇看来,经典能成为经典,原因诡异,既有外界的,也有内在的,因此他无法断定一部作品是否经典。
.老舍认为小说不是仅供读者念着玩的,毕飞宇则以把玩的心态阅读,二者对待经典阅读的态度是一样的。
.那我的脸还要不要很省钱的岔出去了结几个果子,毕飞宇用语诙谐、通俗,可见本次访谈并不正式。
.下列选项内容不能作为材料二的补充论据的是(分)
.《小说课》关于《红楼梦》的解读,包含了毕飞宇不同时期的不同观点。
.毕飞宇从字的《促织》里读出了《红楼梦》般的史诗品格。
.家中收藏十个版本的《红楼梦》,但毕飞宇从不阅读,只是摩挲。
.毕飞宇小说《孤岛》展现人性的扭曲、阴暗,读者难以接受。
.根据材料二,《中华读书报》记者对毕飞宇的提问,是如何做到层层深入的?(分)
.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致首届全民阅读大会举办的贺信精神,某地一中举办书香一中的主题阅读活动,高一年级某班决定以鲁迅的《故事新编》为例探讨小说阅读的方法,请你根据材料给出一些建议。(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题。
某夜【注】①
丁玲【注】②
“叱嚓叱叱,嚓嚓,一团数不清的人影从那有着青色的电灯光的厅子里走向外边的广场去。靴子的声音,鞋子的声音,重重地踏在厚的雪地上。冬夜的狂风,迎着他们的面,用力的抨击过去。
在这里面,一个小身个的年轻的,漂亮而又带点憔悴的男人,像骇着似地一下清醒了。适才所发生的一切,都那末明明白白地摆在当前:那张狡猾的脸,含着恶意和自得,蓄得有令人讨厌的帝国主义式的胡须的脸;他坐在那高台上,他说还有什么话说没有呢?你们被判决了,就要执行。这年轻人记起了这个,一团可以烧死自己的火焰在他心上燃烧起来。然而在适才,在他突然地,没有经过审判而被宣告死刑的时候,他没有像另外一批同志们保持镇静,而因一阵剧烈的忿怒和心痛以致失去了知觉。
他是一个热情的诗人,忠实而又努力。
“嘭,枪托打在他胸上;因为有二十天不给他吃饱,在暗无天日的牢狱中饿得更瘦了的胸。
“铿铿锵锵铁的镣铐在他的手上和脚上讨厌地响着,也在另外的一些手上和脚上响着。更多的杂乱的声音响在他周围,钉了铁掌的皮靴,更重地踏着厚的雪:叱嚓叱叱,嚓嚓,他又明白了一些,意识到他正向着什么地方走去。一个奇怪的思想来到他脑中,他在自己的眼睛上看到另一双眼睛,那永远是,常常是看到他灵魂的一双可爱的难忘的眼睛。他清清楚楚地觉得有一个什么东西,来在他心的深处,刺着,又连肉带血撕了开去,一寸一寸的那末痛着。
天空是黑的,无止境的黑暗,从黑暗里洒落着雨点和雪团;从那黑暗里,吼着北风的狂啸。大地是灰的,雾般的,积雪在夜里反映着死的灰色。人影是黑的,静静地在雪地上移动。没有人说话,没有人叹息或哭泣,他们朝着广场那边,那临时作为秘密刑场的广场的一角不停地走去。
他,这个年轻人,强忍住欲狂的,将要破裂的绝叫,牙齿用力咬着嘴唇,在一种不能发泄的盛怒之下,禁不住打战,凝住那被恨火烧得发痛的眼光,四方望着,要吞噬一切的去找着什么,望了这个,又望那个。
雪光,黯黯的,照在他邻近人的脸上,忽然,他找到一个熟识的,亲切的面孔了。那面孔给了他一个极平静温和的表情,一个说着千句万句话语的表情,一个只有同志给同志在殉难时所能给予的慰藉和鼓舞的表情。于是,所有的愤恨和怀念,都无形消去了大半。他回答那表情的,是一个勇气百倍的,坚决的颔首。
“停住!就在这里。
“到了好多人心上这末重重地响着。
“把犯人排好捆好这讨厌的,使人憎恨的号令又从监斩官的口中喷出。穿着棉大衣的兵士,蠢然用力地推着他们,用抢托打他们,还用绳子从他们的胸前维绕到身后的木棍上去。
他们一句话也不说,都捏紧了愤恨和沉默。他们被铐着手脚,又被紧紧捆在一根前几天便打好了桩的木棍上,已经被逼迫到死的边边上来了。
他们密密地站成了一排。
监斩官,一脸的横肉,在这排人的而前,用指头点着,数了起来。
看见了那脸,那凶横的脸,像代表了整个统治者对被压迫者的残酷愤怒的火又烧到了心上,烧痛了眼睛和全身。恨不得打过一拳去,扑杀这只恶狗,但人被紧紧缚住,手是反剪着的。所以只恨恨地咬着牙,任身休在寒风里打抖,完全为怒气抖着。
“同志勇敢些呀右手边的一个同志这样对他说了。
他歪过脸去望,正是那个相熟的脸,那个晚饭时还同他谈了许多话的。
“不,我实在有点兴奋。无边的空漠,无边的风和雪,无边的灰色,无边的黑暗,人的影,在死色的灰白中反映出的人影,是大,是沉重。
“好,预备,听我的哨音心都紧起来,像拉紧了的弓弦。那架重东西,死样地竖在眼前,几个兵士兢兢业业地守着。
天就要压下来了,黑暗要压倒他们,压在这二十五个人身上。
然而却有人大声吼叫起来:
“同志们,起来不要忘记,现在我们虽要死去了,可是在另外一个地方,就在今天正开着盛大的代表会,我们的政府就在今天成立了,我们庆祝我们的政府,我们的政府万岁!于是,疯狂了似地,大家都跟着喊起来。本来有许多东西装在心上的,这时才突然明白过来,都大声喊着自己要喊的口号。
于是黑暗逃走了,展在眼前的是一片灿烂的光明,是新的国家的建立。
口笛凄厉地惨叫着,而雄壮的,有二十五个声音在一块的雄壮的声音,唱起来了:
“起来,饥寒交迫噼拍,噼拍噼拍噼歌声在枪声中消失了。
夜沉默着,肃静,庄严,飘着大块的雪固和细碎的雨点。冬夜的狂风叫着飞去,又叫着飞来。雪块积到那垂着的头上,但风又把它吹走了。每个人都无言的,平静的被缚在那里。在一些地方,一个,二个,三个流出一些血来了,滴在黑暗里的雪上面。
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
一九三一年七月
(选自《丁玲文集》,湖南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有删改)
【注】①作者自述是为纪念一个朋友而作。
②丁玲(1904—1986),***党员,著名作家、社会活动家。曾任左翼作家联盟机关刊物主编。她的丈夫胡也频为牺牲的左联五烈士之一。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小说以一组靴子踩在雪地的拟声词开始,凸显了环境的空旷黑暗,营造了阴森肃杀的氛围,给读者身临其境之感。
.作者描绘人物所用的词如年轻、憔悴、漂亮等,蕴藏着写作者的感情,又与人物的诗人身份相得益彰。
.小说多处出现寒风和雪,呼应左联烈士牺牲的时间,烘托烈士就义的悲怆壮烈,暗喻黑暗的社会环境。
.小说结尾写道天不知什么时候才会亮,既有对国民党反动派统治的强烈控诉,也暗含着革命失败的悲观情绪。
.关于文中我实在有点兴奋这句话,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兴奋一词叠加了多种复杂情绪,既有对敌人的愤怒,也有为理想献身的慷慨激昂。
.诗人并不需要否认他的愤怒和仇恨,但他也不希望同志把他的异样表现误认为怕死。
.诗人用兴奋来解释自己发抖的原因,并用实在二字巧妙地掩饰了对死亡的恐惧。
.面对死亡却感到兴奋,这不合理的回答反使对话更显生动,增加了小说的真实性。
. 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诗人在行刑前的复杂心理。(分)
. 同是为纪念左联牺牲烈士所作,本文与鲁迅《为了忘却的纪念》在刻画烈士形象上有显著区别。请简要赏析。(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秦惠王谓寒泉子曰:苏秦欺寡人,欲以一人之智,反覆东山之君,从以欺秦。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诸侯不可一,犹连鸡之不能俱止于栖之明矣。寡人忿然,含怒日久。吾欲使武安子起往喻意焉。寒泉子曰:不可。夫攻城堕邑,请使武安子。善我国家使诸侯,请使客卿张仪。秦惠王曰:敬受命。张仪欲以汉中与楚,请秦王曰:有汉中,蠹。种树不处者,人必害之;家有不宜之财,则伤本。汉中南边为楚利,此国累也。甘茂谓王曰:地大者,固多忧乎!天下有变,王割汉中以为和楚,楚必畔天下而与王。王今以汉中与楚,即天下有变,王何以市楚也?楚攻魏。张仪谓秦王曰: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处不胜魏不能守必取之。王用仪言,取皮氏卒万人,车百乘,以与魏。(魏)犀首战胜威王,魏兵罢弊,恐畏秦,果献西河之外。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曰:轸驰楚、秦之间,今楚不加善秦而善轸,然则是轸自为而不为国也,且轸欲去秦而之楚,王何不听乎?王谓陈轸曰:吾闻子欲去秦而之楚,信乎?陈轸曰:然。王曰:仪之言果信也。曰非独仪知之也,行道之人皆知之。曰:孝己爱其亲,天下欲以为子;子胥忠乎其君,天下欲以为臣。卖仆妾售乎闾巷者,良仆妾也;出妇嫁乡曲者,良妇也。吾不忠于君,楚亦何以轸为忠乎?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秦王曰:善。乃止之也。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一》)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分)
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不如与魏以劲之魏战胜复听于秦必入西河之外不胜魏不能守王必取之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有汉中,蠹与独是成氏子以蠹贫(《促织》)中的蠹含义不同。
魏兵罢弊与率疲弊之卒(《过秦论》)中的弊含义相同。
张仪恶陈轸于秦王与物或恶之(《老子四章》)两句中的恶含义不同。
仪之言果信也与信而见疑(《屈原列传》)两句中的信含义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苏秦企图与六国订立合纵盟约反反复复与秦国抵抗,秦惠王对苏秦早已怀恨在心,欲除之而后快。
寒泉子认为武安子善于攻城掠地,而张仪则善于外交,能担当出使诸侯重任。秦惠王认可他的观点。
张仪认为汉中是楚国利益所在,会成为秦国祸患,因此建议秦惠王割让给楚国,但甘茂表示反对。
陈轸常奔走在秦、楚之间,而楚国对秦不友好却对陈轸很友善,致使张仪怀疑陈轸将要背叛秦国而投奔楚国。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分)
(1)赵固负其众,故先使苏秦以币帛约乎诸侯。(分)
(2)忠且见弃,吾不之楚,何适乎?(分)
面对张仪的猜疑和秦王的质问,陈轸采用的应答策略有什么特点?请简要概括。(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小题,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念奴娇过小孤山
秦观
长江滚滚,东流去,激浪飞珠溅雪。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
岸边无数青山,萦回紫翠,掩映云千叠。都让洪涛恣汹涌,却把此峰孤绝。薄幕烟扉,高空日焕,谙历阴晴彻。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分)
独见一峰青崒嵂,当住中流万折,将小孤山置于汹涌的江流中,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
应是天公,恐他澜倒,特向江心设,表明小孤山是大自然造化的杰作,以此衬托其所处环境的凶险。
下片以两岸群山衬托砥柱中流的小孤山,却把此峰孤绝既写小孤山的傲然独立,又暗示作者的处境。
行人过此,为君几度击楫用典,写行人驻足喝彩的情形,与上片屹然今古,舟郎指点争说呼应。
秦观是苏门四学士之一,其词深受苏轼影响。试分析此词与《念奴娇赤壁怀古》在写景上有何相似之处。(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白居易在《琵琶行》中写京城富豪子弟打赏琵琶女,争做榜一大哥的句子是,。
(2)面对不合理的门阀制度,鲍照在《拟行路难(其四)》中无比愤懑,但最后选择成为沉默的大多数的句子是?。
(3)陶渊明的诗文中有大量的飞鸟意象,在《饮酒》中是飞鸟相与还,在《归去兮
辞(并序)》是,在《归园田居(其一)》中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题。
王泽山院士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他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
在王泽山看来,只要国家需要,任何专业都可以光焰四射。19岁上大学时,他①选择了冷门的火炸药专业,选择研究方向时,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而是选择了装药设计。
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但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中,他总是②,抢占制高点。在日常的科研中,他从不一味跟踪、模仿国外的理论和成果,他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在别人意想不到的地方找到突破点,发觉不引人注意的现象和细节,为一筹莫展的难题提供③的解决方法,而这也正是他在科学研究上取得成功的秘诀之一。
是什么成就了王泽山院士?正是60多年全心投入火炸药研究的执着,正是始终如一的自强不息与创新追求,正是一辈子只做一件事的痴心不改。惟其如此,才使我国获得了火炸药领域引领国际的实力,做出超越国外水平的原创成果,让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一的火药在现代重焕荣光。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分)
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一个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怎样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II(本题共小题,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题。
近日,中央气象台继续发布高温橙色预警,①,部分地区局地可达40℃或以上。高温天气不仅会导致身体中暑,还容易让人在心理上出现负面症状,②, 医学上称为夏季情感障碍综合征。
情绪中暑主要表现为心情烦躁、好发脾气、思维紊乱、对事物缺少兴趣、注意力不集中等,这是因为,气温超过35摄氏度、日照超过小时,连续高温闷热天气,会对人体下丘脑的情绪调节中枢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专家建议,我们要合理选择出行时间,③,也不要在封闭的空调房里待太久。尝试听听白噪音,如雨滴淅沥声、风吹树叶的沙沙声,或者粉红噪音,如瀑布声、小雨声,都能让人安心,起到稳定情绪的作用。另外要注意随时补水,每隔20分钟左右补充适量水分,水温不宜过高,尽量少喝凉水或冰镇饮料。大量出汗时,要额外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也可适当饮用运动饮料。在某些情况下,有人会出现胸闷、心慌等假心病。这种情况一定要及时就医,遵医嘱对症排查。
下列句子中的我们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我们,用法相同的一项是(分)
我们俩是发小,很是默契,常常一个眼神就知道对方的心思。
我们青年学生,应当珍惜光阴,努力学习,为美好未来奠基。
人生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勇于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坎坷。
我们举办的这次乡土的呼唤主题读书会,参与的人员非常广泛。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个字。(分)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分)
有人说,年轻人学会了闭嘴和说话,懂得了礼尚往来就是成熟;也有人说,年轻人能够冷静、忍让和低调,且不轻言放弃就是成熟;还有人说,年轻人只有懂得为他人着想、接受不公平,明白吃亏是福就是成熟那么,你怎么看待成熟?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理解内容的能力。根据材料一小说之所以能够存在,并不是完全因为它小而易读可知,小而易读也是原因之一。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筛选理解内容的能力。这是评判一部小说好坏的关键错,与材料一要断定一本小说内容的好坏,颇不容易不相符。因此他无法断定一部作品是否经典曲解文意,根据材料二,毕飞宇无法判断是否经典针对的是当代作品。可见本次访谈并不正式错,这些用词只能说明毕飞宇本人说话的语言特色,不能判断会谈正不正式。
.【答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的能力。项可支撑在不断重读的过程中,您对经典作品有重新的认识和理解吗这一提问的论据。项可作为毕飞宇关于经典阅读方式理解的论据。项可作为毕飞宇如果风调雨顺,我也可以结几个果子,好不好吃不关我的事这一创作态度的论据。
.【参***】①先从《小说课》几乎不选当代作品入手,抓住经典这一关键点有针对性地提问。②然后采用追问法,从不断重读到翻来覆去地对比着看再到如何把玩一部作品,及时抓住新亮点,拓深、拓广访谈内容。
(每点2分。言之成理即可。)
.【参***】①关注小说如何以最少、最恰当(精炼准确)的文字表现最丰富的内容。
②关注小说的内容是否关心社会、关切人生。
③关注作者处理内容的态度和设计的方法。
④深入小说内容,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仔细、反复地阅读。
(每点1分)
. 暗含革命失败的悲观情绪错误。
. 用实在二字巧妙地掩饰了对死亡的恐惧错误。
. ①因自己未经审判而宣告死刑愤怒到昏厥,对敌人极度仇恨;
②意识到即将就义,怀念爱人,痛苦撕心裂肺;
③同志的平和安慰了他, 给予他鼓舞和勇气;
④怀抱着信念和希望,英勇无畏,慷慨就义。
(每点2分,答点满分)
. ①本文是(虚构的)小说,作者想象烈士就义时的场景;《为了忘却的纪念》是(纪实)回忆散文,真实记录与左联烈士们交往的点滴往事。②本文主要通过环境描写、心理描写(或全知视角)刻画烈士形象,侧重表现人物内心世界;《为了忘却的纪念》主要通过细节描写、外貌描写(或限知视角)刻画烈士形象,侧重表现人物外在的言行事迹。③本文所刻画的烈士形象具有典型性和普遍性,《为了忘却的纪念》的烈士形象具有个体的独特性。
(每点 2分,答满三点即可。考生若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也可得分。)
()赵国原来就自负兵力雄厚,所以就首先派苏秦用重礼联合诸侯订立合纵盟约。(固、负、约乎各分,句意分)(2)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
(见、之、适各1分,句意分)
①肯定张仪的看法,以退为进,体现了游说之士的权谋机变。
②取譬设喻,阐述自己的观点,言之成理,使秦惠王深信不疑,并进而善待他。
(一点2分,两点分)
【参考译文】
秦惠王对寒泉子说:苏秦欺负我们太甚,(他)企图凭一个人的智慧(雄辩之术),改变山东六国君主的政策,企图连结合纵之盟来抗拒和欺扰秦国。赵国原来就自负兵力雄厚,所以就首先派苏秦用重礼联合诸侯订立合纵盟约。诸侯各怀心思,企图和步调的不可一致性,就像把很多鸡绑起来不能栖息在一处,(合纵不成)这是很明显的道理。寡人为苏秦的事痛恨已久,因此想派武安君白起去会见崤山以东的各诸侯,让他们明白天下的局势。寒泉子说:不可以这样。攻城掠地,可以派武安君率军前往,假如是为我们秦国争取利益出使诸侯,(大王)就应该派张仪才行!秦惠王说:我接受你的意见。张仪想要把汉中让给楚国,对秦惠王说:汉中是一个祸害。就好像树种得不是地方,别人必定要伤害它;又如同家里有不相宜的财物,也一定要遭受损害。现在汉中南边为楚国利益的所在,这是秦国的忧患。甘茂对秦惠王说:土地广大,忧患就一定多!天下一有祸乱,大王您就让汉中去求和,楚国必定会背离天下诸侯与大王亲善。大王今天拿出汉中给楚国(求和),假若天下再有什么祸乱,大王您又拿什么去与楚国作交易呢?楚国攻打魏国。张仪对秦王说:(您)不如帮助魏国以便强化魏国的势力,假如魏国能战胜(楚国),从此就会更加听命于秦国,一定送来西河之外的土地;假如魏战败,那魏国就不能守住边塞,大王就可以将魏国夺取过来。秦王采纳张仪的计策,调派皮氏的士兵一万人和战车一百辆,援助魏国。(魏国大将)犀首战胜楚威王的军队。得胜的魏军已是疲惫不堪,害怕秦国,果真把西河之外的地方献给了秦国。
张仪在秦王前面诽谤陈轸,说:陈轸奔走于楚国和秦国之间,但现在楚国不见得对秦友好,反而却和陈轸的关系非常亲密。如此看来,陈轸一切举动都是为自己,而不是为了秦国。况且陈轸企图离开秦国而投奔楚国,大王为什么不明察此事呢?于是秦王就问陈轸说:我听人说你准备背秦而去楚国,有这回事吗?陈轸回答说:有这回事。秦王有点生气地说:那么张仪所说的话是真的了?陈轸回答:何止张仪知道这件事,就连路人也知道这件事!常言道:由于孝己(著名孝子,殷高宗之子)孝顺他的父母,因而天下父母都希望孝己做自己的儿子;由于伍子胥忠于他的君王因而天下的君王都希望伍子胥作自己的大臣。卖仆妾时如果能卖到本乡,那就证明是一位好仆妾;被休的妻子如果能改嫁到本乡,那就证明他是一位好妻子。如果我不忠君爱国,忠诚于秦王,那么楚王又怎么要我做他的大臣呢?忠心耿耿尚且被遗弃、被放逐,我不去楚国又去哪里呢?秦王感动地说:贤卿言之有理。于是就把陈轸挽留下来。
借以突出长江千回万折的磅礴气势分析错误。这两句都是写小孤山的,当住中流万折,突出的不是长江,而是小孤山的高峻挺拔。
①写景都是从大处着笔,写得大气磅礴,境界宏阔。②巧用修辞,秦词激浪飞珠溅雪,苏词卷起千堆雪都运用了比喻,把浪花比作雪,形象生动。③将写景、抒情融为一体(情景交融),两词都借阔大之景抒发旷达之情。(每点2分)
()五陵年少争缠头,一曲红绡不知数
(2)心非木石岂无感?吞声踯躅不敢言。
(3)鸟倦飞而知还 羁鸟恋旧林
(3分)义无反顾 当仁不让 别具一格
【详解】①根据后文的“冷门的”“他没有跟风去追逐前沿材料设计”可知,他当时选择的并非是传统意义上的热门、吃香专业,这也是世俗不容易理解的,故可填:义无反顾。义无反顾:从道义上只有勇往直前,不能犹豫回顾。②前文说“王泽山为人低调谦和”,而在这之后,也有一个关联词“但”说明他在专业领域的竞争中“抢占制高点”的相反表现,故可填:当仁不让。当仁不让:遇到应该做的事情,积极主动地担当起来,毫不推辞。③根据前文“他总是能打破科研上的惯性思维”可知,此处应填与“意想不到”“不引人注意”等类似的表示另辟蹊径的成语,故可填:别具一格。别具一格:另有一种独特风格。
(4分)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面的教学与研究,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的王泽山院士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药专家。
【详解】注意是改写长单句,可以将原句的主谓宾找出来,主语是王泽山院士,而他的一系列活动中,前面长期从事含能材料方西的教学与研究是他的活动过程,而建立了发射装药理论,发明了低温感技术,研究和开发了废弃火炸药再利用的理论和综合处理技术是活动所取得的成绩。所以,可以把这两者结合起来,把它们作为王泽山院士的定语。是我国著名的火炸而药专家可以作为句子的谓语和宾语。
(分)①设问。先提问“是什么成就了王泽山院士”,然后说明其思想精神原因。先提出问题,能引起读者思考;使得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加强语气,突出王院士的崇高精神。②排比。回答部分依次列举执着、自强不息和创新追求、痴心不改三个方面,全面展现了王院士为中国火炸药科研上下求索的执着精神,更立体地展现了人物形象,也让表达富有气势。
(分)【详解】画横线处的“我们”泛指所有人。指代涉及到的两个人;指代青年学生;泛指所有人;指代举办方。
(分)①全国多地持续高温②也就是情绪中暑③避免在一天中最热时段外出
写作指导:
高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发育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让自己逐步摆脱幼稚、单纯,走向理智、成熟的努力过程。正确认识成熟及其标准,对学生的成长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关于成熟,考生可从以下角度思考:
(1)对成熟概念的界定。一是思想上的成熟,有对自我的正确认知,能反省自我,发现自己身上的问题、错误,并能主动承认,积极采取补救措施,不偏激,不盲目,有主见,懂进退;有对社会的清醒认识。如真正的成熟认识自我,走向成熟时时不虚伪,处处不世故学会三省,静待花开等。二是行为上的成熟,能掌握与人相处的技巧,独立处理各种事务,明白自己所想并为之奋斗。如先接受,再改变眼里也能揉沙子学会与世界讲和等。
(2)探讨实现成熟的途径。就对自我修身而言,吾日三省吾身,面对遇到的困难、不幸,不怨天尤人,不软弱退缩,勇敢坚强,有道德,有理想;就对处理与他人、社会的矛盾而言,不鲁莽冲动,不自私自利,有底线,有信念,懂得包容、勇于担责,懂得谦让、主动吃亏。如搏击人生,造就成熟人格冷静面对,清醒反思,积极求变闲看花开花落,静观云卷云舒心中有风景,远离是与非我命由我不由天等。
(3)对不成熟的反思。可以结合自身经历,反思自己曾经的幼稚、单纯,糊涂、任性、莽撞、不通情理、无视别人感受等行为;也可以联想古今中外一些不成熟的人和事,谈不成熟的影响、危害。如告别孩子气,踏上成熟路可怕的不成熟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