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大学里有那么多“潜规则”
所谓大学里的潜规则,自然是指那些非主流的,却被大学生们心照不宣遵循的生存规矩。
作为过来人的小编总结了那些不可不知的“潜规则”。看看自己中招了没?
1、逃课是必修课?
大学里,有一部分课被定义成“水课”,所谓“水课”就是对一门课程进行判断后,认为一门课程没有价值或者价值不大的课程。民间流传这么一句顺口溜,必修课选逃,选修课必逃。
更多高考新闻请点击:
小编认为,把上自己兴趣不大的课,看成一种人生修行,自比当年面壁的达摩吧,说不定四年下来,还真能悟出点儿什么呢?当然,选择自己喜欢的课程也是很有必要的。在保证出勤的基础上,合理支配精力,很多时候还需要远离手机,否则,到最后找工作的时候发现,其实真正“水”的是你自己。
2、大学一定要谈个恋爱吗?
上回大学不谈恋爱有点儿像做回女人没有生养小孩儿,遗憾是有点儿,但问题的关键所在都一样:不是为了谈而谈,为了生而生,而是和谁谈,为谁而生。而且男女比例也是关键。
不过呢,大学里的爱情教给我们更多的应该是如何和自己以外的世界打交道,如何从爱自己进化成爱别人。所以学会尊重和体谅应该是我们最应该学会的一点。
3、学什么专业就要做什么工作?
老是有人问:“你学了这个出来可以干啥啊?”其实大学重要的是获得的知识内容和能力,有了这本“易筋经”之后,工作之后相关内容都可以做了。
所以其实我觉得大学里面学点基础学科还是很有用的,比如学数学、中文、哲学等等。技能型的内容,真的不用着急,很快就能学会了。好多找不到工作的,其实也就是仅仅盯着自己行业里面那一点快干涸的水,因此忽视了整个海洋。思路不开阔,机会就很有限。
4、“过来人”的经验真的都很靠谱吗?
不要随意相信别人给的建议,包括学长学姐老师等等(当然也包括小编),他们不一定是正确的,就算他们说的是正确的也不一定是适合自己的。一定要学会独立思考与勇敢质疑。
因为世界上最了解你的人只有你自己,“过来人”的经验也都带着他们自身的条件做前提,学会有取舍的借鉴才是聪明之道。 将信将疑,通过自己的感受和思考,我才明白,大学最好的状态就是“一只脚在学校里,一只脚在学校外” 把这个阶段当做是从学生到步入社会的过渡阶段。
5、学得好不如混得好?
在现代文明社会,公关活动的重要性是不容置疑的;但也要明白,维护和谐人际关系和钻营,溜须拍马绝对是两码事儿。大学生不能只把目光集中在书本上,那些只会看书的本领看起来更像是做八股。
当然,学的好并不意味着一定是不食人间烟火,不识时务。混的好的也未必表明自己已掌握了处世规律,这个世界上,聪明也是分人的。
6、上自习一定要占座位吗?
在大学里,你随便找个人问问,谁不是靠提前占座才打下一片天地的,谁没有过一两回被一张"占座"字条儿赶走的经历?
占个好位子,大概是为了好的学习效率,实际上假如你心不在焉,就是送你到月球也白扯。
7、证书多多益善?
可以毫不夸张的断言,今天在中国的重点大学里,几乎找不到不考证的大学生。大学生考的个总各样的资格证书,大体可以分成四类。语言方面的能力证书、计算机方面的能力证书、与商务活动有关的资格证书、政法方面的资格证书。
大学生活相对来说还是比较清闲的,只是有的人一上大学就浑浑噩噩虚度光阴,有的人则通过考证来激励自己。 别让自己的大学时光在浑浑噩噩中过去,但是还是想说考证的事情还是量力而行,多栖发展总是精不过重点突破(当然前提是你已经有了明确的目标)
8、大学一定要参加社团?
大一新生入学,第一个看到的不是自己的班主任,而是各式各样的协会招新宣传海报。一般人的社团轨迹大致都是这样:大一的时候做委员,大二能留下的基本上已经步入领导阶层,要是待到大三,恭喜你,你也是主席常委一级的重要人物了。
大部分人参加学生会、社团无外乎三个目的:丰富业余生活,锻炼能力,当然也有人是冲着有和领导近距离接触的机会去的。不管怎样,无招胜有招,可以先去瞅瞅,感觉没意思的话迅速撤退,别犹豫。
9、考研无用说?
读研真的能提高核心竞争力吗?答案是肯定的。而后不后悔这个问题,并不是你是不是提高了核心竞争力,而是核心竞争力有没有给你带来益处。而这个益处在毕业后的几年直接体现的是工作职位的高低、薪资多寡等。
所以大家都在用收益去判别要不要读研。但是,这一辈子是一场需要耐力的马拉松而不是一场只需要爆发力的短跑。读研是否值得主要在于你读研期间是否虚度了青春,或是在马拉松里积蓄了能量。
10、锻炼能力一定要打工***吗?
有的同学把锻炼能力与打工***画上等号,甚至不惜牺牲上课时间去***赚钱,但是小编想告诉大家,锻炼能力的方式有很多,比如说参加志愿者活动等等,如何取舍也很重要,切忌本末倒置,顾此失彼。
同时,做***时安全很重要,一定要注意!
大学时光,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如何在四年的大学里,让自己成功蜕变,每个人都有每个人的答案,切莫被这些所谓的“潜规则”影响自己的判断。每个阶段做好自己该做的,想做的,就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