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语文试题(五)
河南省开封高级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核心模拟卷(中)语文(五)试题
注意事项:
1.本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一、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们对于自信文化内涵的理解,需要做一种完整的思考。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出发,去阐释和传播自信的文化,进而被异文化认同而获得他信,通过交流和交融取得互信,最终实现共信,这是一种思想关系,更是一种人类文明形成和发展的真实过程。就中国文学来说,文化自信是基础,是文学之根,离开这个根基不仅会使中国文学失去自己的特色,也会失去融入世界文学的价值。但是,仅有根而没有枝叶和花朵,是不能结出果实的。文学的文化自信应包含个人的、族群的和人类的文化自信,除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外,人类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元素也是构成文化互信和共信的基础。表现人性、人类意识也是实现世界性的文学境界的重要内容和必要途径。
从人类文明的发展历史来看,人性即使不是相同的也是相通的,人类对相似的生存环境的应对,产生了相似的文化,这是一种文明原点的共同性,也成为后来人类文化发展中存在相通性的内在原因,构成了人类文化他信、互信和共信的基础。文化自信存在于人类文化互信之中,因为互信既来自共同性的相通,也来自差异性的交流。不能把文化的差异性看作文化交流、文化互信的障碍和保持自身文化特色的依据,文化的差异性恰恰是构成文化交流和传播的基础与前提,互通有无是文化交流的重要功能与发展动力。
从当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中可看到,文化自信自然包含对文化的人类性的认同,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不可缺少人类性主题。在具体表达内容上,当代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首先需明确如何以个人性、民族性和人类性为标准“讲好中国故事”。“中国故事”无疑具有中国特色,但同时也应是符合人性和人类性的文学。“讲好中国故事”首先是讲中国的“好故事”,然后是歌唱美丽中国、歌唱美好人性。理解了“中国故事”和“讲好”之间的这种构成关系,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进而在传播中形成他信——异文化对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认同。
文化自信是我们进行文化建设和交流的重要基础,如果没有这种自信,就构不成一种对等的文化交流和理性的文化建设,构不成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文明差异不应该成为世界冲突的根源,而应该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动力。”“每种文明都有其独特魅力和深厚底蕴,都是人类的精神瑰宝。”但是文化自信只是文化建构和文学创作的起点,而不是终点。从个人性、民族性到人类性,也是从文化自信到他信、互信、共信的过程。其中,任何一种封闭性的理解都是单一的理解,不能从个人性到个人性、从民族性到民族性,也不能从人类性到人类性,否则就不能真正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共信。
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来自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资源优势,而传统文化的链条中必须包含一百多年来现代文化的一环,古代文化、现代文化共同构成了中国源远流长的文化传统。与此同时,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不只来自这种纵向的文化精神资源,也来自横向的人类优秀文化的精神资源。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表明它们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
(摘编自张福贵《人类命运共同体与中国文学文化自信》,《中国社会科学》2022年6月24日)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文学坚持以文化自信为根基,有利于保持自己的特色和融入世界文学的价值。
B. 相似的文化是某种文明原点的共同性,构成了人类文化他信、互信和共信的基础。
C. 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离不开人类性主题,可见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人类性的认同。
D. 如果单一地理解个人性、民族性、人类性,就不能真正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共信。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的出发,重点阐述了文化自信、他信、互信、共信的问题。
B. 文章第二段通过文化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对比,指出差异性是文化交流传播的基础与前提。
C. 文章第三段从当代中国文学的角度,具体论述了如何实现从文化自信到文化他信的过渡。
D. 文章末段总结全文,点明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是人类的精神财富,对世界影响重大。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人类文化、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国现代文化元素等,是构成中国文学的文化互信和共信的基础。
B. 只要“讲好”具有中国特色且符合人性和人类性的“中国故事”,就能使异文化认同中国思想和文化。
C. 文化自信对构成对等的文化交流、理性的文化建设,以及人类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而言至关重要。
D. 中国文学文化自信既来自中华优秀古代文化、现代文化精神资源,也来自人类优秀文化精神资源。
【答案】1. C 2. C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可见文化自信是对文化的人类性的认同”扩大了范围,根据原文第三段“从当下关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相关论述中可看到,文化自信自然包含对文化的人类性的认同,中国文学的文化自信不可缺少人类性主题”可知,文化自信自然包含对文化的人类性的认同。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A.“重点阐述了文化自信、他信、互信、共信的问题”理解错误,文章重点阐述了文化自信,并论述了文化自信与文化他信、互信、共信的关系。
B.“文章第二段通过文化共同性和差异性的对比”理解错误,文章第二段没有对文化共同性和差异性进行对比。
D.“对世界影响重大”理解错误,对文本过度解读,原文最后一段“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对世界的影响,也表明它们属于人类共同的精神财富”,并没有解说中国传统文化和当代文化对世界影响重大。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只要……就……”说法绝对,根据原文第三段“理解了‘中国故事’和‘讲好’之间的这种构成关系,才能真正‘讲好中国故事’,让‘中国故事’具有充分的文化自信,进而在传播中形成他信——异文化对于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认同”可知,应该是“只有……才……”。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湿地几乎遍布世界各地,但是人类对湿地真正认识只是近半个世纪的事。尽管目前国内外对湿地的定义还不完全一致,但是《湿地公约》的定义已经被各缔约国较为普遍地接受。
“湿地系指不问其为天然或人工、常久或暂时之沼泽地、湿原、泥炭地或水域地带,带有或静止的或流动的、或为淡水、微咸水或咸水的水体者,包括低潮时水深不超过6M的浅海区域。”按此定义,湿地包括湖泊、河流、沼泽(森林沼泽、拉华沼泽和草本沼泽)、滩地(河滩、湖滩和沿海滩涂)、盐湖、盐沼以及海岸带区域的珊瑚礁、海草区、红树林和河口等。《湿地公约》提出的湿地概念有助于湿地保护和管理,但是它只是列举了湿地的外延,并没有指出湿地的本质属性。
湿地最明显的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
根据全国湿地资源明查,我国湿地高等植物的225科815属2276种,其中濒危种有100多种,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湿地野生植物有6种,湿地野生动物有兽类7目12科31种;湿地鸟类12目32科271种;爬行类3目13科122种;两栖类3目11科300种。其中受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物共计20目36科98种,兽类5目9科23种,鸟类10目18科56种,爬行类3目6科12种,两栖类2目3科7种。
(摘编自《湿地百科》)
材料二:
湿地是陆地与水体的过渡地带,因此它同时兼具丰富的陆生和水生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任何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独特的生境,特殊的水文、土壤和气候提供了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40%的物种在湿地生存繁殖,它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具有难以替代的生态价值。中国的湿地类型众多,混地生物多样性丰富,不仅物种数量多,而且有很多是中国所特有物种。据初步统计,中国湿地植被约有101科,其中维管束植物约有94科,中国湿地的高等植物中属濒危种类的有100多种。中国海岸带湿地生物种类约有8200种,其中植物5000种,动物3200种。中国的内陆湿地高等植物约1548 种、高等动物1500多种。中国温地的鸟类种类繁多,在亚洲57种濒危鸟类中,中国湿地内就有31种,占54%:全世界雁鸭类有166种,中国湿地就有50种,占30%;全世界鹤类有15种,中国仅记录到的就有9种。
(摘编自《珍爱湿地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上观新闻2022年2月2日)
材料三: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6月1日正式施行,意味着被誉为“地球之肾”的湿地在中国将得到更加完善的保护。
湿地与森林、海洋被誉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还维护着生物多样性,成为众多野生动植物生存繁衍、栖息之地。
“中国有3亿人直接依靠湿地生产生活,湿地还是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保护好湿地让中国人能端稳饭碗。”北京林业大学生态与自然保护学院教授张明祥说。
专家介绍,由于人类对湿地生态系统重要性认识不足,在全球范围内,湿地生态系统造受到严重破坏。“中国湿地保护同样面临着面积减少、生物多样性下降、功能衰退等威胁。”张明祥说,湿地保护法出台之前、湿地破坏案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成为导致湿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湿地保护法弥补了中国法律体系的生态短板,将有力推动生态法治建设。
(摘编自《中国湿地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法律体系更完善》,新华壮2022年6月2日)
4. 下列表解,不符合材料相关内容的一项是( )
A.
B.
C.
D.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湿地公约》中的湿地概念虽然并未指出湿地的本质属性,但它的提出有助于保护和管理湿地。
B. 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简单来说就是只要有水的存在就是湿地。
C. 湿地具有复杂且完备的动植物群落,生物多样性丰富,是优于其他单一生态系统的天然基因库。
D. 湿地生态系统遭受到严重破坏,正是由于人类对其重要性认识不足,从而导致其面临多重威胁。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湿地保护法》的出台是基于哪些考虑?请结合材料简要概括。
【答案】4. A 5. B
6. ①湿地有重要生态功能,维护着生物多样;②湿地是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保护好湿地让中国人能端稳饭碗;③弥补中国法律体系的生态短板,推动生态法治建设。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野生植物6种”错误,原文为“列为国家一级重点保护的湿地野生植物有6种”,选项缺少限制。
故选A。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B.“只要有水的存在就是湿地”错误,原文为“湿地最明显的标志是有水的存在,通常我们可以根据水、植物和土壤等基本特征来识别湿地”,水只是“标志”,选项表述绝对。
故选B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信息,归纳概括要点的能力。
结合“湿地与森林、海洋被誉为全球三大生态系统,具有涵养水源、净化水质、调蓄洪水、调节气候等重要生态功能,湿地还维护着生物多样性”可概括出,湿地有重要生态功能,维护着生物多样性;
结合“中国有3亿人直接依靠湿地生产生活,湿地还是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保护好湿地让中国人能端稳饭碗”可概括出,湿地是粮食高产稳产的基础,保护好湿地让中国人能端稳饭碗;
结合“湿地保护法出台之前、湿地破坏案件无法可依、无章可循,成为导致湿地破坏的重要原因之一。湿地保护法弥补了中国法律体系的生态短板,将有力推动生态法治建设”可概括出,弥补中国法律体系的生态短板,推动生态法治建设。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我以自己的方式面对路遥
雷战杰
拜谒路遥墓地,对一个文学爱好者来说,犹如穆斯林昼思夜想去耶路撒冷朝圣一般,必定是一场虔诚之旅。
我真怕有一天,我风尘仆仆地站在路遥的墓地前,他浑身散发着的烟草的清香、紧缩的眉头、那根时而激越时而停顿饱含深情的圆珠笔占据我的脑海,还有黄土地上泛起的圣洁之光环绕周身,我面对他,无言以对。
二十多年来,我用自己的方式小心翼翼地积攒着面对他时不至于汗颜的只词片语。
活着和怎样去活着,这个重大问题在二十岁时摆在我生活的面前。正值青春年华,路在何方?难道我的人生真的要成为一本不忍卒读的书?在一个浓似酽茶的后半夜,我在茫然中遇见了《平凡的世界》。路遥自此改变了我的人生道路。
那时,我沉浸在《平凡的世界中》里。我不用去铜川矿务局鸭口煤矿探寻王世才、孙少安、安锁子的身影。我确信路遥是见过我身边的英子的母亲、明亮和梅嫂、连城一家的。否则他平淡而又震撼的文字怎会一下子将我带到煤尘滚滚、矿车隆隆的井下巷道,还有那困苦岁月里以生命为代价谱写时代凯歌的矿工兄弟们中间。
我就活在《平凡的世界》里,我和王世才、孙少安、安锁子朝夕相处。我的学生英子的妈妈跟随丈夫十年前来到蒲白煤矿。丈夫在四年前一次矿难中死去,留下了她和两个女儿。矿上为她安排了工作,却没法解决住房问题,她便和孩子租住在距离矿区两三里地的一处被村民废弃的院落。三间破旧的土坯房,西边的院墙有一处已坍塌得剩下一半,用一捆带刺的树枝遮掩着。来自陕南的明亮和热恋多年的梅结婚三个月后,在一个雨天被矿难夺去生命。梅嫂(我对明亮妻子的称呼)闻讯扔掉伞,甩出装满菜花的布袋子后雪白的菜花散落在煤浆里犹如洁白的丝绸被玷污的情景令我终身难忘。我相信,人在生活中,瞬间的某一场景会刺激身体的最痛处,并伴随一生。这也是我从此不再食用菜花的原因。我的邻居连城,在工作面救一名违规操作的新工人时将自己卡在运输的皮带上受伤后以至于截去左腿,不得不与妻子在矸石堆里扒拉一些被遗漏的小煤块卖掉补贴家用。英子一家、梅嫂、连城一家都活着,艰难地活着,倔强而又执拗地活着,平凡地活着。在那个霞光绚丽的黄昏,我在某师范学院偶尔碰到已是副教授的英子时,英子眼圈红润着说,她的母亲的心里没有悲观,她是一个心中充满阳光的人。这已是距离那个年代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我在路遥的文字里,在身边的人事里淡却迷茫,寻找并获得活着和怎样去活着的答案。
在喧嚣的城市,第二次捧起《平凡的世界》,这已是我离开煤矿八九年后。我又一次事业受挫,处在人生的低谷处。我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独自登上奇险峻秀的华山,在北峰遥望被世人称为美誉天下的云海在雾山间翻滚,这时想到的却是《平凡的世界》和被一片黄土包裹的故乡,那种令人激越的冲动和它沉积的力量。我这时意识到,路遥和他的作品如生养我的故乡一般早已成为我精神的故乡。
也是在此时,我注意到路遥在提笔写《平凡的世界》前在煤矿体验生活的经历。他1982年开始动笔,1988年完稿,“6年间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我在煤矿期间的工作生活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但这时距离他在煤矿体验生活已过去了整整11个年头。我难以想象当时已经以一部《人生》蜚声文坛的路遥,用对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何等深厚的情感和姿态,告别都市,自觉褪去光环,换上矿工工作服,跻身于煤矿工人中间,开始了井下煤尘纷飞四周暗藏危机、升井后全身煤黑只有眼仁泛白的体验生活历程。《平凡的世界》关于王世才、孙少安、安锁子等矿工在工作面的生产场景的描写,无论是场景细节还是语言描写,就充分证明他的体验是实实在在,没有任何虚头可言。他扎根人民,扎根黄土地。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路遥自身就是一座精神丰碑。
相对于路遥,我面前的这点困难又算得了什么?我不禁羞红了脸。
当我在深夜敲着键盘,有一丝懈怠时,时常想起有人对路遥作品的评价,创作态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对于已近知天命之年开始在繁复的工作之余写些文字的我而言,想写出不仅属于自己更要给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的文字,何其难啊!当有一丝想放弃的念头袭来,总能隐约听见他那低沉有力的声音悠悠传来,“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令我为自己的懦弱羞愧。
近年来,我更多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目光清澈的小学生,一群物质充裕在众星捧月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需要及早种植一棵待岁月浇灌后葳蕤繁茂花簇锦攒的种子,一棵饱满的精神的种子。我带领学生们走进路遥那丰厚的精神世界。
“一九七五年二三月间,一个平平常常的日子,细濛濛的雨丝夹着一星半点的雪花,正纷纷淋淋地向大地飘洒着……”当路遥淡淡而又深沉厚重的朗读声在教室响起,犹如莲叶下的涟漪漫卷开来。他的文字此时彰显出跨越小学生生活现实的穿透力,凝聚成一束光,直抵孩子们的心田。
我那时没能理解,如今我觉得路遥的作品给我的力量犹如庄子口中遨游于北冥的鲲,在我遇到艰难的时候,就会一跃化为鹏鸟,驱走我的软弱,在我的心里划出一道霓虹。我已读高中的学生王一楠动情地说。
我们始终要相信一束光的力量。路遥用生命和深情创造了这一束光,一束跨越时空永不褪色的光。
湛蓝的天空,几朵棉丝般纯粹的云,微而不燥的风,草木葱茏,繁花锦簇。我要选这样一个日子站在路遥的墓地前,三鞠躬后,静静地坐在他的身旁。带上我多年积攒的告慰他的只言片语。
7.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以拜谒路遥墓地对“我”意义重大开头,又以“我”期望在晴朗宁静的日子去拜谒路遥墓地结尾,首尾呼应,浑然一体。
B. “我”之所以会一下子被路遥的文字带到井下巷道、矿工兄弟们中间,离不开“我”的煤矿工作经验和路遥的煤矿生活体验。
C. 文中画线句运用比喻手法,把路遥的作品比作能化为鹏鸟的鲲,借“我”的学生之口极力赞美路遥的作品给人带来的力量。
D. 作者综合运用叙述、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详写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而对路遥文字时的内心感受,意蕴十分丰富。
8. 文章插叙路遥写《平凡的世界》前在煤矿体验生活的经历,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9. 作者说“我以自己的方式而对路遥”,请绪合文本简要说明作者是以什么方式来而对路遥的。
【答案】7. D 8. ①以路遥成名后却依然扎根人民、黄土地的行为,赞扬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突出路遥是精神丰碑般的存在。
②以路遥“绝浮华、处陋室,弹精竭虑”的创作精神,为下文写“我”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及将路遥精神植入学生心中作铺垫。
③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富意蕴。
9. ①在“我”青春时期遇到人生选择和中年事业受挫时,“我”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力量,淡却迷茫,视路遥为“我”的精神故乡。
②“我”带领学生们走进路遥那丰厚的精神世界,用路遥所创造的一束光照亮学生们的心灵。
③“我”多年来小心翼翼地积攒着只言片语,汇聚成文字作品,带去拜谒路遥墓地。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D.“详写了自己的人生经历……”错误。文章在写“我”的人生经历时采用的都是略写,没有详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我在煤矿期间的工作生活条件无疑是艰苦的,但这时距离他在煤矿体验生活已过去了整整11个年头。我难以想象当时已经以一部《人生》蜚声文坛的路遥,用对黄土地和那里的人们何等深厚的情感和姿态,告别都市,自觉褪去光环,换上矿工工作服,跻身于煤矿工人中间,开始了井下煤尘纷飞四周暗藏危机、升井后全身煤黑只有眼仁泛白的体验生活历程。《平凡的世界》关于王世才、孙少安、安锁子等矿工在工作面的生产场景的描写,无论是场景细节还是语言描写,就充分证明他的体验是实实在在,没有任何虚头可言。他扎根人民,扎根黄土地。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路遥自身就是一座精神丰碑”可知,当时已经以一部《人生》蜚声文坛的路遥,告别都市,自觉褪去光环,扎根人民,扎根黄土地。以路遥成名后却依然扎根人民、黄土地的行为,赞扬他是当之无愧的人民作家,突出路遥是精神丰碑般的存在。
结合“也是在此时,我注意到路遥在提笔写《平凡的世界》前在煤矿体验生活的经历。他1982年开始动笔,1988年完稿,‘6年间下煤矿、走乡村、绝浮华、处陋室,殚精竭虑,好些时候躺在床上有生命终止的感觉’”可知,写了路遥“绝浮华、处陋室,弹精竭虑”的创作精神;结合下文“当我在深夜敲着键盘,有一丝懈怠时,时常想起有人对路遥作品的评价,创作态度决定了作品的高度。对于已近知天命之年开始在繁复的工作之余写些文字的我而言,想写出不仅属于自己更要给人们带来些许思考的文字,何其难啊!当有一丝想放弃的念头袭来,总能隐约听见他那低沉有力的声音悠悠传来,‘人的生命力,是在痛苦的煎熬中强大起来的’,令我为自己的懦弱羞愧”“近年来,我更多面对的是天真无邪、目光清澈的小学生,一群物质充裕在众星捧月的家庭氛围中长大的孩子们。他们的内心需要及早种植一棵待岁月浇灌后葳蕤繁茂花簇锦攒的种子,一棵饱满的精神的种子。我带领学生们走进路遥那丰厚的精神世界”可知,以路遥“绝浮华、处陋室,弹精竭虑”的创作精神,为下文写“我”面对困难时的态度及将路遥精神植入学生心中作铺垫。
文章插叙路遥告别都市,换上矿工工作服,跻身于煤矿工人中间,开始了井下煤尘纷飞四周暗藏危机、升井后全身煤黑只有眼仁泛白的体验生活,这些内容丰富了文章内容,使文章更富意蕴。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结合“我在路遥的文字里,在身边的人事里淡却迷茫,寻找并获得活着和怎样去活着的答案。在喧嚣的城市,第二次捧起《平凡的世界》,这已是我离开煤矿八九年后。我又一次事业受挫,处在人生的低谷处。我在一个深秋的中午独自登上奇险峻秀的华山,在北峰遥望被世人称为美誉天下的云海在雾山间翻滚,这时想到的却是《平凡的世界》和被一片黄土包裹的故乡,那种令人激越的冲动和它沉积的力量。我这时意识到,路遥和他的作品如生养我的故乡一般早已成为我精神的故乡”可知,我事业受挫,处在人生的低谷处,在路遥的文字里,在身边的人事里淡却迷茫,寻找并获得活着和怎样去活着的答案,这时意识到,路遥和他的作品如生养我的故乡一般早已成为我精神的故乡。在“我”青春时期遇到人生选择和中年事业受挫时,“我”从《平凡的世界》中汲取力量,淡却迷茫,视路遥为“我”的精神故乡。
结合“他们的内心需要及早种植一棵待岁月浇灌后葳蕤繁茂花簇锦攒的种子,一棵饱满的精神的种子。我带领学生们走进路遥那丰厚的精神世界”“当路遥淡淡而又深沉厚重的朗读声在教室响起,犹如莲叶下的涟漪漫卷开来。他的文字此时彰显出跨越小学生生活现实的穿透力,凝聚成一束光,直抵孩子们的心田”可知,“我”带领学生们走进路遥那丰厚的精神世界,用路遥所创造的一束光照亮学生们的心灵,
结合“湛蓝的天空,几朵棉丝般纯粹的云,微而不燥的风,草木葱茏,繁花锦簇。我要选这样一个日子站在路遥的墓地前,三鞠躬后,静静地坐在他的身旁。带上我多年积攒的告慰他的只言片语”可知,“我”多年来小心翼翼地积攒着只言片语,汇聚成文字作品,选一个日子带去拜谒路遥墓地,站在路遥的墓地前,三鞠躬后,静静地坐在他的身旁。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河间献王曰:“尧存心于天下,加志于穷民,痛万姓之罹罪,忧众生之不遂也。有一民饥,则曰此我饥之也;有一人寒,则曰此我寒之也;一民有罪,则曰此我陷之也。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先恕而后教,是尧道也。”
河间献王曰:“禹称民无食,则我不能使也;功成而不利于人,则我不能劝也;故疏河以导之,凿江通于九派,洒五湖而定东海,民亦劳矣,然而不怨苦者,利归于民也。”禹出见罪人,下车问而泣之,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虞人与芮人质其成于文王,入文王之境,则见其人民之让为士大夫;入其国则见其士大夫让为公卿;二国者相谓曰:“其人民让为士大夫,其士大夫让为公卿,然则此其君亦让以天下而不居矣。”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孔子曰:“大哉文王之道乎!其不可加矣!不动而变,无为而成,敬慎恭己而虞芮自平。”故书曰:“惟文王之敬忌。”此之谓也。
当尧之时,舜为司徒,契为司马,禹为司空,后稷为田畴,夔为乐正,倕为工师,伯夷为秩宗,皋陶为大理,益掌驱禽,尧体力便巧不能为一焉,尧为君而九子为臣,其何故也?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皆胜其任以成九功,尧遂成厥功以王天下,是故知人者王道也,知事者臣道也,王道知人,臣道知事,毋乱旧法而天下治矣。
(节选自《说苑·君道》)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B. 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C. 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D. 左右曰/夫罪人不顺道/故使然焉君王/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禹曰/尧舜之人/皆以尧舜之心/为心今寡人为君也/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是以痛之也/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存心”,文中指用心、专心,现在一般指故意、蓄意,怀有某种念头、打算,略含贬义。
B. “禹称民无食”与“手把文书口称敕”(白居易《卖炭翁》)两句中的“称”字含义相同。
C. “其不可加矣”与“加之以师旅”(《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两句中的“加”字含义相同。
D. “司徒”,官名,掌管民事、户口、籍田等事。相传尧为帝时,舜为司徒;舜为帝时,契为司徒。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河间献王认为,尧治理天下时痛心百姓遭受罪罚,担忧民众不能顺心如意,当见人受饥,见人受寒,见人犯罪时,他都会先自责。
B. 词间献王认为,高疏通黄河、开凿长江、分流五期的工程虽然确实使百姓劳累,但也让百姓得到利益,因此百姓并不怨恨叫苦。
C. 虞国人和芮国人因纷争而准备请文王评判是非,最终纷争自然平息,孔子认为是文王恭敬谨慎、严于律己的态度影响了他们。
D. 尧之所以能成为天下之王,是因为他懂得君王之道在于掌管具体事务,因此他任命舜、契等九人各自承担他们的职事,完成九功。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仁昭而义立,德博而化广,故不赏而民劝,不罚而民治。
②二国者未见文王之身,而让其所争,以为闲田而反。
【答案】10. A 11. C 12. D
13. ①他仁爱昭著而树立正义,施恩众多而教化深广;所以即使不加以奖赏,百姓也都很努力;不施加刑罚,民众也会很安定。
②两国人未见到文王本人,却各自谦让出他们所争夺的土地,让它作了闲田,回到各自的国家。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左右的人说:“那罪人不走正路,所以使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君王为何要为他伤痛成这样呢?”大禹说:“尧、舜时候的人,都能把尧、舜的心当成自己的心。如今我作为君王,百姓各自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我为他感到痛心。”
“君王”作“何为痛之至于此也”的主语,前面断开,排除BD;
“皆以尧舜之心为心”和“百姓各自以其心为心”相对应,句意相关,各自单独成句;“是以……也”,固定句式,单独成句。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含义及识记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A.句意:唐尧心怀天下百姓
B.称:说。句意:大禹说百姓没有吃的。/拿着文书说是皇家要征用这车炭。
C.“含义相同”错误。超越/加在……上。句意:真是不可超越啊。/把侵略的军队加在这千乘国家上(有别国的军队来侵犯它)。
D.正确。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他懂得君王之道在于掌管具体事务”错误,“尧知九职之事,使九子者各受其事”意为“他懂得九种职事的具体情况,能让九人各自承担他们胜任的职事”,即尧能知人善任。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昭”,昭著;“立”,树立;“劝”,勤勉、努力;“治”,安定。
②“让”,谦让;“其所争”,他们所争夺的土地;“以之为”,让它作为;“反”,通“返”,返回。
参考译文:
河间献王说:“唐尧心怀天下百姓,用尽心力去周济贫民,为百姓遭受罪罚而痛心,为众生不能顺利生长而忧心。有一次遇到一个百姓挨饿,他就说:‘这是我使他挨饿的啊。’有一次遇到一个百姓受冻,就说:‘这是我使他受冻的啊。’有一百姓犯了罪,尧就说:‘这都是我使他陷入此等境地的。’他仁爱昭著而树立正义,施恩众多而教化深广;所以即使不加以奖赏,百姓也都很努力;不施加刑罚,民众也会很安定。他往往先推己及人,然后再对别人施以教导,这就是尧治理天下的方法啊!
河间献王说:“大禹说百姓没有吃的,我就不能驱使他们;成就功业而不利于人民,我就不能鼓励他们。所以他疏通黄河以九个支流来引导它,开凿长江与九个支流相通,疏导五湖之水注于东海。百姓也确实劳累,然而却不怨恨不叫苦,就在于利益都归于百姓。”大禹出巡遇见犯罪的人,便停下车询问并为他哭泣。左右的人说:“那罪人不走正路,所以使自己成了这个样子。君王为何要为他伤痛成这样呢?”大禹说:“尧、舜时候的人,都能把尧、舜的心当成自己的心。如今我作为君王,百姓各自以自己的想法行事,因此我为他感到痛心。”
虞国人和芮国人到文王那里请求判断是非以求得公正解决。进入文王的国境,就看见那的人民谦让士大夫;进入国都就看见那些士大夫都谦让公卿;两国人相对说:“他的人民谦让士大夫,士大夫谦让公卿,那么这个国君也会让出天下而不居有啊。”两国未见到文王本人,却各自谦让出他们所争夺的土地,让它作了闲田,回到各自的国家。孔子说:“文王之道了不起啊!真是不可超越啊!不用行动就有了变化,不用刻意做什么就有了成果,文王恭敬谨慎、严于律己,虞、芮两国纷争自然平息。”所以《书》说:“要像文王那样敬德忌刑。”说的就是这个啊。
在尧的时代,舜作司徒,契作司马,禹作司空,后稷管农业,夔管礼乐,倕管工匠,伯夷管祭祀,皋陶判案,益专门负责驯练用于作战的野兽。尧身体灵便敏捷这些具体的事一件也不做。尧做帝王,而这九个人心甘情愿做臣子,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尧他懂得九种职事的具体情况,让九个人各自承担他们的职事,这九个人都各胜其职,都成就了一番事业,尧凭借他们成就的功业而统治了天下。因此,主持用人是王道,负责办事是臣道,王道知人,臣道知事,不须打乱老规矩,而国家就治理好了。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寄我五云字
辛弃疾
严子文同傅安道和前韵,因再和谢之。
寄我五云字,恰向酒边来。东风过尽归雁,不见客星回。闻道琐窗风月,更著诗翁杖履,合作雪堂猜。岁早莫留客,霖雨要渠来。
短檠灯,长剑铁,欲生苦。雕弓挂壁无用,照影落清杯。多病关心药衷,小摘亲莱甲,老子政须哀。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
【注】①商宋淳熙八年(1181),辛弃疾被罢官归隐。本词作于次年。②雪盆:苏轼被贬黄州时,曾在东坡修筑一座“雪堂”。③短檠灯:矮座简陋的灯,贫寒时用。④长剑铁:铜《战国策·齐策四》载,冯谖为孟尝君门客,却不受重视,冯谖便三弹其铁而歌。⑤组:同“锄”。
14.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上片“寄我”两句写词人正饮酒时接到了友人书信。“五云字”是对他人来信的美称。
B. 上片“东风”两句通过“过尽”和“不见”的对比,暗含了词人对友人未能亲来的遗憾。
C. 上片“闻道”三句实写词人的闲适生活,如苏轼般赏风月美景,杖策出游,吟诗作赋。
D. 下片开头五句通过短灯、长剑、雕弓等意象,刻画词人为世所弃、壮志难酬的凄凉形象。
15. 本词结尾两句蕴含的情感丰富,请简要分析。
【答案】14. C 15. ①结尾两句用“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表达词人盼望友人前来相聚,倾心交谈的期待;②结尾两句以竹自喻,暗含虽身处逆境而坚贞不屈的情感;③结尾两句通过请农人栽竹只行为,透露出词人无所事事、姑且如此自我排遣之意和赋闲在家的寂寞悲凉之感。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艺术手法和情感的能力。
C.“上片‘闻道’三句实写词人的闲适生活”错,“闻道”三句是虚写,是词人想象友人的闲适生活。
故选C。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结尾两句“夜雨北窗竹,更倩野人栽”,意为:夜雨茫茫,无事可干,不如请农人栽种竹子作为消遣。
在这风雨茫茫,无事可干之夜,友人只有书信至,而人未能亲来,表达词人盼望友人前来相聚,倾心交谈的期待。
结尾两句写词人当春逢雨,而请农人栽竹于北窗之下之想法,透露出词人无所事事、聊以栽竹自遣,表达了词人因赋闲在家而生寂寞悲凉之感。但词人以竹自喻,暗含虽身处逆境而坚贞不屈的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上片意境开阔博大,其中“_________”是写景的总括之句,“_________”则由景物过渡到人事。
(2)李白《蜀道难》中“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借黄鹤与猿猱来反衬蜀道山势的高峻。
(3)陶渊明《桃花源记》以生于溪岸、别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的桃花林为铺垫,引出一个质朴自然的化外世界。
【答案】 ①. 江山如画 ②. 一时多少豪杰 ③.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④. 猿猱欲度愁攀援 ⑤. 芳草鲜美 ⑥. 落英缤纷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画、豪杰、度、攀援、缤纷。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山,造就于大自然的 ① 。山的风范,是旷远庄严的冷峻。山像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画,让人对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有些神往。山,有一个名字,叫老界岭。
记忆里最美的老界岭是冬日风景,轻悄悄地踏着一层薄薄的雪花,给下雪的冬天镀上了一抹暖暖的温馨。在伏牛山中,在崇山峻岭,白雪皑皑。 ② 的雪花像玉一样清,像银一样白,像烟一样轻,像柳絮一样柔,覆盖住曾经的斑斓,抹平拥红叠翠的山壑。放眼望去,玉树琼枝,云海翻腾,为世人展现出了一个美丽的雪乡世界。
老界岭山中,雾凇桂满枝,片片雪花飘,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这一片片洁白的雪花是来自天堂的使者,为我们捎来了另一个世界的问候。 ③ 的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你把手伸向挂满雾凇美轮美奂的树梢,仿佛要揽一玉枝入怀,如此境遇,自然就会有“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银”的感怀了。
昔去雪如花,今来花似雪。在四季轮回中,雪就是冬天的一张名片,就好像玫瑰成了月季的代言一样,雪成为自然最美、最恒久的底色。飘舞的雪花有舞者的姿势,在浪漫中仪态却愈加从容,她装扮出的一脉山河,粉妆玉砌是何等的多娇!
17.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 文中画横线的两处,分别运用了第二人称“你”和第三人称“她”,请简要说明它们的表达效果。
【答案】17. ①鬼斧神工 ②纷纷扬扬 ③银装素裹
18. 使用第二人称“你”,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老界岭的距离,更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突出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使用第三人称“她”,有利于对老界岭的雪进行人格化的描写,使之更加惹人喜爱。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结合“山像一幅画家笔下的水墨画,让人对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有些神往”可知,此处强调的是山是大自然塑造美的神笔,故此处可填“鬼斧神工”。鬼斧神工:好像是鬼神制作而不是人工所能及的精巧技艺。
第②处,结合“覆盖住曾经的斑斓,抹平拥红叠翠的山壑”可知,此处强调的是雪花多而乱的飞舞,故此处可填“纷纷扬扬”。纷纷扬扬:雪、花等多而杂乱地在空中飘舞;形容消息、流言广为传布。
第③处,结合“片片雪花飘,如梦如幻的美景令人期待”“这一片片洁白的雪花是来自天堂的使者,为我们捎来了另一个世界的问候”“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可知,此处强调的是老界岭雪后的景色无比美丽,故此处可填“银装素裹”。银装素裹:形容雪后的景色无比美丽。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分析不同人称叙述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使用第二人称“你”,有利于拉近读者与老界岭的距离,增加亲切感,好像是作者面对我们娓娓而谈一样,无形之中拉近了读者的距离,更易引起读者的感情共鸣,突出老界岭就是童话里的世界,就是神仙住的仙境;使用第三人称“她”,有利于对老界岭的雪进行人格化的描写,生动形象地突出了飘舞的雪花给老界岭带来的美,使之更加惹人喜爱。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有位朋友房某胃不舒服,到上海一家三甲医院复查。病情不轻,医院很快安排手术,手术也很成功。医生查病房时,房某问:刘医生,我的胃病发展到什么程度啦?医生温和地说:小伙子,你胃里的癌细胞呢,出现了比较……房某打断说:别整那些没用的,说吧,我的胃癌咋样了!
这时候,恰恰 ① ,先迂回,再靠近,最后慢慢说出实情。既然这个姓房的病人着急,刘医生也急了,说;你胃里的癌细胞已经转移了,不是局部……房某又打断刘医生的话:别整那些没用的,说吧, ② ?
医生耐心地说:是这样啊小伙子,要看病人的体质,也要看药物对病灶的作用,更要看你有没有耐心和病魔相伴,因人而异的……刘医生就是不明说房某能活几年。房某叹息:刘医生,您还是整那些没用的。
别整那些没用的——就是直奔主题,就是不弯弯绕,就是不兜圈子。我是很欣赏这句话的,人跟人之间不要“摆花斑”,不要“顾左右而言他”,因为有时候直接说出实情会伤到人,尤其是触发对方的不幸遭遇,所以我认为还是比说一大堆没用的好。再说了, ③ ,你不说,别人也会说。
19.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0. “摆花斑”这一地方俗语源于“花斑”,“花斑”纹路、色彩多样,“摆花斑”则指摆噱头,耍花招。与此类似,“摆擂台”源自“擂台”。请简述“摆擂台”的含义并分析它得名的缘由。
21.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19. ①需要医生来整些没用的 ;②我到底还能活几年; ③对方总归会知道真相的
20. ①含义:“摆擂台”指搭设擂台供人比武、竞技。比喻挑战或应战。②得名缘由:“擂台”旧时指为比武而搭的台子,“摆擂台”与“擂台”有相似之处,都用于比赛,目的是挑战对方或应战。
21. 虽然有时候直接说出实情会伤到人,尤其是触及对方的不幸遭遇,但是我认为还是比说一大堆没用的好。
【解析】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根据前文的“房某打断说:别整那些没用的”以及后文的“房某又打断刘医生的话:别整那些没用的”,此处可填“需要医生来整些没用的”。
第二处,根据后文语境“刘医生就是不明说房某能活几年”,说明此处病人在询问他能活几年,故可填“我到底还能活几年”。
第三处,结合前文的“直奔主题”以及后文的“你不说,别人也会说”,这里谈论的话题是“真相”,故可填“对方总归会知道真相的”。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模仿所给信息,给词语下定义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要分析什么是“擂台”。
“擂台”旧时指人们为比武而搭建的一种台子。原指搭台子欢迎人来比武,现比喻向人挑战。
那么,“摆擂台”这一词语应该源于“擂台”,“摆擂台”与“擂台”有相似之处,它们都用于比赛,目的是挑战对方或应战。
据此推理得出“摆擂台”的含义:指专门搭设擂台来供人比武、竞技。比喻挑战或应战。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横线的句子有以下语病:
一、“因为……,所以……”关联词语使用有误,应改为“虽然……,但是……”;
二、“触发”和“遭遇”搭配不当,应改为“触及……遭遇”。
故整个句子应改为:虽然有时候直接说出实情会伤到人,尤其是触及对方的不幸遭遇,但是我认为还是比说一大堆没用的好。
四、写作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朝阳里社区是全国首个社区志愿者组织的发祥地,开展志愿服务活动已经30多年了。从最初13人开展义务包户到现在,朝阳里社区居民超过70%都已经成为志愿者。2019 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强调:“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是广大志愿者奉献爱心的重要渠道。要为志愿服务搭建更多平台,更好发挥志愿服务在社会治理中的积极作用。”如今,在和平区,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03万人,团队764支,项目3348个,服务时长1467.9万小时;在天津全市,200多万注册志愿者,是一道动人的风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已化为城市基因,志愿服务已成为组织动员人民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社会实践活动。
请结合以上材料,以“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主题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受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材料作文题。
材料围绕天津朝阳里社区的志愿服务活动展现了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社会影响以及意义价值。从最初的13人到如今的“累计注册志愿者达12.03万人,团队764支”,社会志愿服务已经成为城市的一道风景线;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也化为城市的基因。由此可知,“志愿精神”的内涵:奉献、友爱、互助、进步,与祖国同行,为人民奉献,为社会治理出力,这也是志愿者心中的“阳光”;志愿服务的现状:越来越多的人投身志愿活动,他们传递爱心、呵护良知美德、光大核心价值观、构筑公序良俗、守护主流价值观,推动社会进步和中国梦的实现。
题干要求考生结合所给材料,以“心中有阳光,脚下有力量”为主题作文。“心中有阳光”就是要要以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己任,秉持奉献互助的理念,胸怀理想、志存高远,让友爱的阳光照亮自己情怀,温暖他人的世界。“脚下有力量”,就是身为时代青年的我们要积极投身到志愿服务的行列中来,践行志愿精神,做志愿服务的参与者,不做过客与看客。所以本次作文旨在引领当代青年大力弘扬志愿精神,积极参与志愿行动,做新时代有为青年。
行文构思上,可以先概述材料,引出志愿服务这一话题;接着就“志愿服务”阐释“志愿精神”的内涵,明确志愿者心中的“阳光”和脚下的力量,接着列举相关事例进行论述,如打造“阡陌学堂”的在线支教平台,如创办“宝贝回家”的志愿者协会;然后联系自身,明确当代青年的态度,收束全篇,如“争做志愿者,践行志愿精神,彰显青春风采”。
立意:
1.向阳而行,不负韶华。
2. 扎根奉献土壤,绽放青春之花。
3.践行志愿精神,奏响青春华章。
4.心中有爱,行中有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