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非985、211大学读书是一种什么体验?
当我看到这个标题的时候,我很难过。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件令人难过的事情。更难过的是,我就是这个主人公。
在动笔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看了些在985、211这类学校读书是什么体验的网页,因为我没有体验过,我只能通过别人口中的描述来稍微感受一下。和想象中的一样,他们往往师资力量雄厚,拥有大牛级别的讲座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活动。
在经历了2次非985/211之后
没有人比我更感同身受我所在的学校
一、学习氛围★★★★★
我所在的学校,在河北师范类院校中,学风和口碑不错,得到不少“学习氛围浓厚,地理条件还行”的评价。平时图书馆基本满员,如果赶上期末考试或者四六级考试期间,不提前占座是没有位置的。自习室比图书馆稍微弱一点点,在自觉隔座一人的前提下,稀稀拉拉也能凑满一整个教室,而我们学校差不多有几百个教室。他们都忙于“考证儿”的焦虑之中。
二、学术氛围★★
一般而言奖学金的获得成绩占70%,实践分占30%。实践分的获得就来源于平时的活动,出勤率什么的,所以,没有人会在意你读了多少书,听了谁的讲座,大家只关心的是这个活动我怎么没有参加,奖学金怎么没有是一等。所以不要提什么好的讲座,同学们之间的读书讨论,老师对于相关学术论点的启发与拓展,只要像高中那样,老师讲什么我背什么就好。照本宣科,因为我们尝到了墨守成规的甜头,不用扩展自己就可以轻松拿钱,何乐而不为?尤其是某某会,大家都懂得。
三、上课情况★★★
上课的积极性远远没有上自习的积极性高,这是本科四年观察得出的结论。尤其是大课,那种几个班级一起上的课,什么马原啊、毛概之类的课程,因为人数多,老师管得比较宽松,即使点名,提前跟老师打个招呼也没什么大问题,又因为是非必修课,考核方式为考查,所以逃课现象较多。上课一般各干各的,老师在台上讲,学生在台下玩,互动也比较少,甚至,我所在的民族类某高校也是一样。
点击查看:
四、考试制度★
在这类学校,突击复习的学生很有可能比认真听课的学生考的多,最讽刺的是,成绩好的往往是经常逃课的学生。这是因为出题老师一般会透露期末考试的原题,没错是考试原题!大多数学生也沦为“争取不挂科,就是好学生”的圈子里。而我所在的河北某高校和某民族类高校的考核制度大体相同,除了提前就知道的考试范围和可以应付的小论文之外,没有别的路子。
五、对母校的认同感★★
对于标签化的大学,母校因为不够强大而受到的挫折,并且自己也无力反驳,因为你自己也是这么觉得的。因为这个标签给自己带来的是撕不掉的有色眼镜,不仅是你自己,更是社会。对母校难以建立的认同感,这种羞于说出母校的名字的自卑和不自信,可能是最无法克服的。
六、校园活动★★
对比国内一流大学,硬件软件普遍是跟不上的,学校重视也没什么特别大的作用。而每次所谓的“重大”活动,无非就是XX十佳歌手 XXX主持大赛之类的比赛,社团活动也很难走出校园,讲座更是少的可怜,学校自身的人脉资源没有完全建立,即使有钱请“大牛”,也请不来,况且没钱的学校呢。当然,这不是学校的问题,是资源的问题,这就涉及到资源的流动性问题。这也是和一流大学较大的差距。大部分人徘徊在“与其听凑人数的讲座,还不如考点有用的证书”的状态中。
七、科研实力★★
如果说前面五个有些可比性的话,那么这一项,我彻底投降认输,因为完全没有可比性!除了较好的生源和牛×的教授以外,就是巨大的拨款。据说拨款来源很广,除了学校自筹资金和共建资金外,还有中央财政专项资金和政府共建资金,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马太效应在科研这一块儿是相当明显的。
综合得分:★★☆
最后,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共勉之。
相关专题:211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