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读一年三本逆袭北大 低分复读生励志故事
我的本科很普通,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三本院校。但在决定考研之后,我也有想过能不能,有没有机会去冲刺“985”和“211”,但到最后,才清醒地意识到,务实,可能我们每个人都需要。
从三本到北大逆袭
带着二三十分的数学、物理成绩,孙宇晨在高二时不得不选择转为文科生。此时的他发现自己已不再像高一时那样不带任何功利性地“为了看书而看书”,而已经开始渴望得到别人的承认。他坚信自己有着过人的才能,而身边的很多同学却“不知道这世界上除了做题还有何物”。
但现实却不断地给他挫败感,“400多分的成绩,我连自我安慰的理由都找不出”。
他为自己定下五项要求:第一是把所有与应试无关的书全部搬回家,只留下一本胡适的晚年谈话录;第二是绝对不进图书馆,所有课程一堂都不能缺;第三是收起对老师的爱憎,以获得应试的知识为目的;第四是保证晚自修的时间,3小时积极进行应试训练;第五是制订每天的计划,并严格完成。
孙宇晨执行五项要求的初始阶段,成效并不明显。但他觉得自己已经没有选择,“就像一个人临死的时候,他只想活,没有其他的目的了。”在他看来,到了高三的冲刺期,方法已经是次要的,最关键的是态度和坚持。
渐渐地,他的成绩逼近了600分,但增长势头也就此放缓。他的成绩在590分至600分之间徘徊了很久,他意识到,自己陷入了瓶颈期。在广东省,600分左右的高考成绩将意味着他很有可能无法考上重点大学。
而就在此时,他获得了第九届新概念作文大赛的复试资格,当时距离高考还有6个月。
老师和父母都劝他不要去上海参加复试,但孙宇晨觉得自己“理想主义开始重新萌动”,抛下所有顾虑,前往上海参加复试。
事实证明,他作出了正确的选择。他顺利拿到一等奖,随后的高校见面会上,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程郁缀和招生办公室主任刘明利看中了他身上的理想主义,给予了他参加北大自主招生的资格,可在高考时于录取分数线下20分录取。而这意味着,若想考入北大,他还需要在剩下的5个月内将成绩再提高50分。
此后令他感到神奇的是,他此前最头疼的英语,从参加完“新概念”后的第一次考试起就彻底冲破了瓶颈———此前他的英语成绩从未上过100分,而自那次考试起,就从未下过110分。而其他科目的成绩,也都在稳步提升。
他后来如此解释这种“完完全全的飞跃”:每个人的潜能其实往往是被过低的自我预期所压抑,而过低的自我预期则源于外在制度压迫。他觉得,应试教育的深层次问题在于分数崇拜,强调全面平庸。“在应试教育话语体系中,所谓好学生皆是成绩好的,坏学生皆是成绩坏的,分数评价变成了道德价值判断,人格被分数体系不断否定,破罐子破摔也不足为奇了。”在他看来,恰如其分的“新概念”一等奖肯定,是成功的关键性因素。
在他前进的脚步中,高考如期而至。他最终考出语文115分、数学132分、英语130分、综合146分、历史127分、总分650分的出色成绩,成功完成了从三本向北大的冲刺。
三本逆袭清华的故事
考上清华大学药学系的研究生-这是我身边的一位学长,和我一样都是河南人。当他回家的时候,我碰巧在机场遇见了他,就跟他聊了会天,不得不感叹努力有多么重要。
他大学四年基本没有什么朋友,自己问学校要了间地下室,天天住在地下室,每天学十几个小时。一个月大约只休息半天,寒来暑往,始一返焉。这么坚持了四年,终于才得到了回报。
所以说那些三本大专要考985的,你们知道幸存者偏差吗?你们有这个决心吗?另外,请你认真回答这个问题:数学微积分看完没?英语单词背到哪了?专业课看了没?
个人在西北的一所辣鸡二本,今年准备考一个湖北或者北京的211学校,专业是人力资源管理。
我也想考985,想去武大,见见我初中时的女神,还有那满园樱花。但是我自己几斤几两自己心里明白,选个跳一跳,摸得到的目标就行,何必冒那个险呢?
首先个人今年冲刺央财的人力资源管理专业落榜了,没有什么好说的,一是目标太高一是自己也不够努力。其次我经过了毕业一年的思考,彷徨,再思考,实践,对自己的人生也有了新的规划,开始不再把考研当作唯一的出路。现在我已经毕业了,找到了一份不错的工作。但我并不后悔那段考研的经历,它为我打下了扎实的专业基础。如果再来一次,我还会选择这条路的。
相关专题:复读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