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省昆明市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第三次双基检测语文试题(解析版)
语文试卷
本试题卷分阅读题和表达题两部分,共8页。考生作答时,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答题注意事项见答题卡),在本试卷上答题无效,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黑色碳素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考场号、座位号在答题卡上填写清楚,并请认真填涂准考证号。
2.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在试卷上的答案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口语交际中,情感交流主要依靠表情、身姿、动作等体态语来完成。而在网络交际中,交际者身处异地,体态语无法观察,于是发展出网络表情符号来进行补充。照此看来,网络表情符号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表情的模拟,弥补了网络语言情感交流手段不足的缺陷。然而,网络表情符号的作用不止于此,它还发展出了体态语所没有的功能。
首先,有些网络表情模拟真实表情,并将其明确化、符号化了。在真实的人际交流中,表情本身是变化多样的。同样是微笑,有人笑不露齿,有人抿嘴一笑,有人仅仅是嘴角上扬。其语义指向也是含混的,既可以表示赞同、默许、欣慰,也可以表示嘲讽、不屑、无奈……真实表情是一种人体器官的本能反应,没有像语言符号一样经历约定俗成的过程;而其实质是想表达一种情绪或者情感,很难逻辑性地精确把握,甚至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然而,在网络表情中,真实表情被符号化为千人一面的图像,每个人发出的“”都是一样的;在使用中,其情绪或情感也慢慢固定下来,指向一个确凿无疑的情感状态,比如“”就是表示“高兴”。在这个意义上,网络表情已经脱离了本能反应,成了一种约定俗成的符号现象。
其次,有些网络表情符号模拟了特别的体态语,使之能够普遍应用。这些体态语虽然在口语交流中真实存在,但其实很难控制,很难广泛使用。例如因为窘迫、尴尬而额角流汗的表情是可能发生的,但生活中这样的情绪反应其实是很少见的。不过,在网络语言中,表示“大汗”的“”却随处可见。再如使用频率很高的笑哭“”,在真实情境中也是很难做出来的。这时候,网络表情把自然流露的情感状态变成了一种自主选择的交际策略,人们可以随心所欲地加以控制和使用。
最后,有些网络表情符号还创造了实际交际中并不存在的体态语,以此来表达一种特定的情绪意义。比如“”这个网络表情,用来表示事不关已高高挂起的态度,这在现实中就是不存在的,没有人会在旁观看热闹的时候真的掏出一片西瓜来吃。而这个“”主要表达戏谑嘲讽的态度,有时直接用作反语的标记,这种表情也完全不可能在真实交际中发生。这也就是说,我们在口语交际中反而不能够简单明确地表达旁观、嘲讽的态度,而要通过语气、语调、表情、身姿等手段来综合实现,而且还不一定能够表明态度。在这方面,网络交际借助网络表情符号反而更加便利,更加直观准确。
由此看来,网络表情符号并不完全是对真实表情的模拟,两者的差异也带来了网络时代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据说人类真实的表情有几千种之多,使用者根据生物本能在下意识地使用它们、理解它们。到了网络年代,虽然丰富的网络表情提供了诸多选择,但日常使用的其实只有几十种。为了弥补丰富程度、细腻程度不足的缺憾,我们开始夸张化地使用网络表情符号,动不动就是五六个表情连用,“浮夸”成为网络交际的一种集体风格。与此同时,情绪的流露也变成了交际策略,网络交际中表情符号的选择虽谈不上深思熟虑,却也经过了一定的利益权衡和得失考量,“表情”慢慢变成了可以控制的逻辑反应。这种种变化,是网络表情符号广泛使用后的必然结果,是耶非耶,还留待我们好好思考。
(摘编自徐默凡《网络表情是对真实表情的模拟吗?》)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网络表情符号补充了网络交际中交际者缺失的体态语,真实展示了交际者的表情、身姿、动作。
真实表情是一种人体器官的本能反应,是情绪、感情的流露;一些网络表情则把真实表情符号化。
在口语交际中,有时就算借助了语气、表情等手段也未必能表明态度,这催生了网络表情符号。
网络表情符号的广泛使用使“表情”变成可控制的逻辑反应,不是情绪的流露,交际丧失真实性。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文章从三个角度围绕网络表情模拟真实表情的问题进行讨论,层次分明,逻辑清晰。
文章中的事例分析细致具体,对“微笑”的阐述、特别体态语的分析都能够体现这一点。
本文的论证深入浅出,严谨论证的过程中不乏幽默生动,体现出作者较好的文字功底。
文章首尾呼应,结构完整:尾段在收束全文观点的基础上,还强调了第一段提出的结论。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网络表情符号可以模拟特别的体态语,还发展出体态语没有的功能,可以说,它丰富了情感表达的方式。
人们把一些虽然存在但难以控制的体态语变成了固定的符号,这为网络表情符号能够被普遍应用创造了条件。
在网络交际中,网络表情符号能够补充体态语所没有的功能,并且使用方式越发多样化,所以值得大力提倡。
“‘浮夸’成为网络交际的一种集体风格”与网络社会交际中表情达意的需求有关,并不是作者的负面评价。
【答案】【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真实展示”错误,文中相关信息有“网络表情符号是对现实生活中真实表情的模拟”,所以不是真实展示。
“这催生了网络表情符号”强加因果,原文为“在网络交际中,交际者身处异地,体态语无法观察,于是发展出网络表情符号来进行补充”,可见选项原因错误;
“不是情绪的流露,交际丧失真实性”错误,原文只说“情绪的流露也变成了交际策略,网络交际中表情符号的选择虽谈不上深思熟虑,却也经过了一定的利益权衡和得失考量,‘表情’慢慢变成了可以控制的逻辑反应”,据此可知是“情绪的流露也变成了交际策略”,故交际还是具有真实性的,选项曲解文意。
故选。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尾段在收束全文观点的基础上,还强调了第一段提出的结论”概括错误,结合“由此看来,网络表情符号并不完全是对真实表情的模拟,两者的差异也带来了网络时代情感表达方式的变化”可知,尾端总结全文内容;首段提出的结论是“它还发展出了体态语所没有的功能”,尾段没有对之再强调,而是谈网络表情符号夸张化地使用。
故选。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值得大力提倡”错误,原文相关内容有“这种种变化,是网络表情符号广泛使用后的必然结果,是耶非耶,还留待我们好好思考”,可知还要再思考网络表情符号运用的变化,没有大力提倡。选项于文无据。
故选。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自然界中每一种生命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繁荣自己的种群,植物的种子集中于亲本植物附近会加剧竞争和加速死亡,为了寻找适合定居和生长的生境,开拓和占领新的领地,在种子成熟的季节,大自然会顿时喧闹起来,植物们迫不及待地一展才华,施展着各自的看家本领,为种子准备一次奇妙的旅行。
果实是被子植物的传承策略和手段,它们是献给种子传播者的报酬。果实在生长发育过程中,除了形态与结构上的变化外,还伴有复杂的生理变化。果实的色泽与果皮中所含色素有关,里面主要有叶绿素、类胡萝卜素等,色素的含量与种类不同,果实所呈现的色泽也不相同。通常较强的光照与充足的氧气,有利于花青素的形成,果实向阳的一面往往着色较好。果实质地逐渐由硬变软,原因是果皮细胞壁中可溶性果胶增加,原果胶减少,使细胞间失去了结合力,致使细胞分散,果肉松软。成熟果实的气味的主要成分包括脂肪族与芳香族的酯,还有一些醛类,比未成熟时更为丰富。柑橘中有60多种香气成分,葡萄、苹果中则有70多种。植物果实的颜色、质地、气味会促进动物嗅觉的发展,最终吸引动物食用。
不会咀嚼的鸟儿们是植物种子旅行的上上之选,很多植物在种子成熟时果实由青色变成显眼的红色或者黑色,硕果累累的果树成了鸟儿们举行盛宴的殿堂,各路食客纷纷相聚。经过一番盛宴的招待,鸟儿们带着成百上千的种子飞翔到很远的地方,果肉会被消化吸收掉,但是无法消化的种子则会被鸟儿们排放到远方。
除此外,种子还会自己插上飞翔的翅膀,驭风而行。风无处不在,为植物提供了名符其实的顺风车,聪明的植物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一大自然的恩惠。兰科植物的种子以小而闻名,当种子成熟时,果荚开裂,轻微的空气流动就能将这些种子带向数公里外的地方。
勤劳的植物喜欢自力更生,它们进化出特殊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在特定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机械力量就能够将种子很好散布出去。我们常见的豆荚在种子成熟时,湿果皮失去水分,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太阳的烘烤下,会在果皮上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阈值时,果皮在缝线上突然打开、扭转和炸裂,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
(节选自张家荣、亚吉东《种子的生存智慧》)
材料二:
种子传播是决定植物种群空间结构的一个重要过程。许多研究表明,70%~90%的热带雨林和***带雨林植物,其种子都是依靠脊椎动物进行传播,尤其是鸟类。这是因为鸟类具有较强的飞行能力,消化道中的植物种子能伴随其移动距离的增加而被传播到适宜萌发的微生境中,并占据新的生态位,扩大植物种群的空间分布,从而降低子代与亲代间对光照、水分和营养等资源的竞争,减少后代因密度制约效应造成的死亡率。
(节选自汪国海、李福燕等《食果鸟类对秋枫果实的取食和传播研究》)
材料三:
植物的传播和繁衍是通过繁殖体实现的,繁殖体经由多种媒介作定向或非定向运动散播到远离母体的区域是固着植物实现物种迁移的主要方式。植物繁殖体自母体脱落后,在多时空尺度中发生的输运过程是其完整生命周期中最为基本的生态动力学过程,在植物个体的生存、生长及繁衍中扮演不可替代的角色,是发生群落演替的先决条件,能增强群落的物种丰富度并提高其抗风险能力,对植物种群及群落的组成、结构与动态变化具有决定性作用,同时对掌握植物物种的延续、进化以及地理空间分布规律具有重要的支撑作用。繁殖体传播方式在动力机制上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传播,主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重力与植物自然弹射力,具有路径单一与传播范围小的特点;被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运动的生物与非生物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及路径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风媒、水媒及动物媒传播。
(节选自曾玉红、刘小光等《植物繁殖体水媒传播研究进展》)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梳理,不正确的一项是( )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以自己的方式来繁荣自己的种群是自然界普遍存在的规律,而让种子“旅行”就是植物的独特方式。
被子植物用自己的果实回报那些帮助自己传播种子的动物们,自己的种子才得以离开亲本植物远行。
“大自然会喧闹起来”“一次奇妙的旅行”“各路食客纷纷相聚”等语言生动形象,增加了文章的趣味性。
风、水等传播媒介能使种子的传播范围更广,路径更多样,因而成为植物种子最主要的传播方式。
植物种子在传播过程中有哪些智慧?请根据材料进行概括。
【答案】①植物种子在传播过程中尽力远离亲本植物附近,以占据新的生态位,扩大种群的空间分布,减少竞争加剧、死亡加速的情况;②有的种子主动借助重力与植物自然弹射力进行传播;③有的种子借助动物或者风、水等传播媒介把种子传播到远方。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达到避免死亡的目的”错误。材料二为“减少后代因密度制约效应造成的死亡率”。
故选。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最主要的传播方式”于文无据。材料二为“许多研究表明,~的热带雨林和***带雨林植物,其种子都是依靠脊椎动物进行传播,尤其是鸟类”。
故选。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①依据“自然界中每一种生命都会以自己的方式繁荣自己的种群,植物的种子集中于亲本植物附近会加剧竞争和加速死亡,……为种子准备一次奇妙的旅行”可知植物种子在传播过程中尽力远离亲本植物附近,以占据新的生态位,扩大种群的空间分布,减少竞争加剧、死亡加速的情况;
②依据“勤劳的植物喜欢自力更生,它们进化出特殊的细胞和组织结构,在特定的条件下依靠自身的机械力量就能够将种子很好散布出去。我们常见的豆荚在种子成熟时,湿果皮失去水分,干燥而坚硬的果皮在太阳的烘烤下,会在果皮上产生不均匀的应力,当应力达到一定阈值时,果皮在缝线上突然打开、扭转和炸裂,种子就会像飞出枪膛的子弹,被弹射到远处”“繁殖体传播方式在动力机制上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传播,主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重力与植物自然弹射力”可知有的种子主动借助重力与植物自然弹射力进行传播;
③依据“经过一番盛宴的招待,鸟儿们带着成百上千的种子飞翔到很远的地方,果肉会被消化吸收掉,但是无法消化的种子则会被鸟儿们排放到远方”“风无处不在,为植物提供了名符其实的顺风车,聪明的植物们当然不会放弃这一大自然的恩惠。兰科植物的种子以小而闻名,当种子成熟时,果荚开裂,轻微的空气流动就能将这些种子带向数公里外的地方”“繁殖体传播方式在动力机制上可分为主动与被动传播,主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重力与植物自然弹射力,具有路径单一与传播范围小的特点;被动传播的动力来源主要为运动的生物与非生物媒介,具有传播范围广及路径多样化的特点,主要包括风媒、水媒及动物媒传播”等可知有的种子借助动物或者风、水等传播媒介把种子传播到远方。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猫城记(节选)
老舍
到达火星后,三四个月的功夫,我学会了猫话。我的猫朋友大蝎说,猫人有历史,两万多年的文明。
大蝎是猫国的重要人物,大地主兼政客、诗人与军官。大地主,因为他有一大片迷树,迷叶是猫人的食物。大蝎为什么依赖我,与这迷叶大有关系。
五百年前,有个外国人把迷叶带到猫国来。最初只有上等人吃得起,后来他们把迷树也搬运了来,大家全吃入了瘾。吃迷叶是多么舒服,多么省事;可是有一样,吃了之后虽然精神焕发,可是手脚不爱动,于是种地的不种了,做工的不做了,大家闲散起来。政府下了令:禁止再吃迷叶。下令的第一天午时,皇后瘾得打了皇帝三个嘴巴子,皇帝也瘾得直落泪。当天下午又下了令:定迷叶为“国食”。
人们越吃越懒,慢慢地连树也懒得种了。没有别的东西吃,猫人是可以忍着的;没有迷叶,可不能再懒了。到处起了抢劫。抢案太多,于是政府又下了最合人道的命令:抢迷叶吃者无罪。
地主不能不种树,不种便丢失一切势力。作政治需要迷叶,作军官需要迷树,作诗必定要迷叶。设法保护迷林是大蝎与其他地主的首要工作。他们虽有兵,但不能替他们做事。猫兵是讲自由的,只要迷叶吃,不懂得服从命令,他们自己的兵常来抢他们。究竟谁来保护迷林呢?外国人。每个地主必须养着几个外国人作保护者。猫人敬畏外国人是天性中的一个特点。
一日,行军路上,远处有一片迷林,大蝎和我商议,我愿不愿意帮助他抢这片迷林。随走随抢是猫兵们的正当事业,我想。你们抢你们的,我不反对,也不加入,我这样跟他说。
大家绕着林飞跑,好像都犯了疯病。兵们一声喊,全闯入林里去;林中也是一声喊,兵们退出来。“有外国人!有外国人!”大家一齐喊。林中出来不少的猫兵,为首的是两个高个子,遍体白毛的人。
“快去挡住!”大蝎向我说。
我知道这是义不容辞的,拿好手枪走过去。出我意料之外,那两个白猫见我出来,不再往前进了,他们说了话:“罚你六包迷叶。归我们三个人用!”我看了看,只有两个白人。怎么说三个呢?傻子似的我也出了声:“罚你六包迷叶。归我们三个人用!”两个白人听我说了这句,笑着点了点头,似乎非常满意,我更莫名其妙了。大蝎叹了口气,吩咐搬过六包迷叶来。六包搬到,两个白人很客气地请我先挑两包。我这才明白。原来三个人是连我算在内的。挑选完,他们走回林里。
我心中怎么想怎么糊涂。这是什么把戏呢?
直到我到了猫城以后,与外国人打听,才明白其中的曲折。猫国人是打不过外国人的。他们唯一的希望是外国人们自己打起来,只求外国人互相残杀,猫人好得个机会转弱为强,或者应说,得个机会看别国与他们自己一样的弱了。外国人明白这个,他们在猫国里利害冲突是时时有的。但是他们决不肯互相攻击让猫国得着便宜。保护迷林是外国人的好职业。但是大家约定:只负责抵抗猫国人。遇到双方都有外国人保护的时候,双方谁也不准侵犯谁;有不守这个条件的,便由双方的保护人商议惩罚地主。这样,既能避免外国人与外国人因猫国的事而起争执,又能使保护人的地位优越,不致受了猫国人的利用。
我不由地代大蝎们抱不平了。可是继而一想,大蝎们甘心忍受这个,甘心不自强,甘心求外人打自己家的人。又是谁的过错呢?国民失了人格,国便慢慢失了国格。火星上还有许多贫弱的国家,他们并不因为贫弱而失去国际地位。国弱是有多种原因的,天灾,地势都足以使国家贫弱;但是,没有人格是由自己造成的,因此而衰弱是惹不起别人的同情的。
青年猫人,这是我最希望见一见的。诊断猫国病症有无起色,青年是脉门。
我问大蝎的儿子小蝎:“你也吃迷叶?”
“吃。因为迷叶是自外国传来的,所以吃迷叶是给外国人丢脸,不算自己的错处。”
对猫人我不愿再下什么批评;批评一块石头不能使它成为美妙的雕刻。凡是能原谅的地方便加倍地原谅;无可原谅的地方只好归罪于他们国的风水不大好。
我在火星上住了半年,后来遇到一只探险的飞机,才能生还我的伟大的光明的自由的中国。
(有删改)
文本二:
剖视民族的精神痼疾(节选)
关纪新
“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军国主义者的铁蹄踏遍白山黑水间的大好河山。老舍,一个正直、爱国的中国满族文化人,无论如何,也不能接受这样罪恶的现实!
《猫城记》讲述的是,地球上的中国人“我”,在火星的“猫人”国度里生活了一段时日,亲自观察了猫国病入膏肓的文化百态及社会情状,目睹了猫国在“矮人”国军队侵略下的亡国灭种经过。小说以猫国故事讽喻中国现实的用意,是明朗的。老舍把他对国事的失望和愤慨,用艺术的手段强化出来,使读者能清晰地听到作家对现状的抨击与抗议之声。
鲁迅之后,像老舍这样坚持激越而又硬韧地批判国民劣根性的作家,委实不多。还可以说,这部长篇,是中国现代文学中荒诞小说的滥觞之作,并且,它的写作,为老舍渐渐形成幻灭型社会文化悲剧的写作范式,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有删改)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火星”是老舍在作品中特别设定的环境要素,该要素使得小说从开头就具有浓厚的科幻色彩。
“猫国”政府朝令夕改,皇帝皇后成瘾不能自拔,外来迷叶变成“国食”,体现出了老舍式幽默。
“我”和白猫对峙协商,这一情节鲜明地表现出当时“不公平”竟然能够“合理化”的黑暗现实。
文本二既交代老舍创作《猫城记》的动机,也概述了小说内容,最后整体评价作品的艺术成就。
文中“猫国”的“猫人”有哪些形象特点?请结合文本一简要分析。
文本二中的画线词语概括了《猫城记》的三个特征,请结合文本谈谈你对这三个特征的理解。
【答案】①意志消沉。猫人举国上下吃迷叶,怠惰闲散;②欺软怕硬。猫人内讧内乱,又害怕外国人,面对不公忍气吞声;③卑微自欺。猫人缺乏自强精神;认为吃迷叶就是“给外国人丢脸”,“不算自己的错处”。①批判国民劣根性:作者以火星猫人的病态讽喻社会现实,犀利尖锐地批判旧社会国民的人格缺陷;②荒诞小说:小说的环境、情节、人物形象都具有离奇而荒诞可笑的特征;③幻灭型社会文化悲剧:小说中的“我”对猫国彻底绝望,猫国陷入亡国危机,文化的衰微、希望的幻灭透露出作者的悲观态度。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该要素使得小说从开头就具有浓厚的科幻色彩”分析错误。小说有幻想荒诞色彩,不具备科学色彩。
故选。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从文中“大家全吃入了瘾。吃迷叶是多么舒服,多么省事;可是有一样,吃了之后虽然精神焕发,可是手脚不爱动,于是种地的不种了,做工的不做了,大家闲散起来”可知,猫人举国上下吃迷叶,怠惰闲散,意志消沉。
从文中“他们虽有兵,但不能替他们做事。猫兵是讲自由的,只要迷叶吃,不懂得服从命令,他们自己的兵常来抢他们”“究竟谁来保护迷林呢?外国人。每个地主必须养着几个外国人作保护者。猫人敬畏外国人是天性中的一个特点”可知,猫人内讧内乱,又害怕外国人,面对不公忍气吞声,欺软怕硬。
从文中“因为迷叶是自外国传来的,所以吃迷叶是给外国人丢脸,不算自己的错处”可知,猫人缺乏自强精神,对于自己的缺点不认真反思改正,而是找出吃迷叶就是“给外国人丢脸”,“不算自己的错处”等歪理,自欺欺人。从中可看出他们卑微自欺。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作品的意蕴、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
作者笔下的火星猫人是对当时中国人的影射,当时的中国人就如小说中的火星猫人,整个民族意志消沉,卑微自欺,或者整理国故躲在过去的辉煌影子下自我麻醉,或者完全丧失自信,崇洋媚外。作者在小说中以火星猫人的病态讽喻社会现实,指出了当时国人的病症,犀利尖锐地批判旧社会国民的人格缺陷,批判了国民的劣根性。
这篇小说作者写了自己去火星遇到火星猫人的故事,无论是“我”的经历,还是火星猫人的作为以及小说中发生的各种故事,都充满荒诞的味道。在环境、情节、人物形象都具有离奇而荒诞可笑的特征。所以从小说类型上说,这篇小说可以归类于荒诞小说一类。
最后,作者对小说中的火星猫人彻底绝望,这个国家也最后走上了亡国之路。作者在小说中表现出一种彻底的绝望情绪,这是他在目睹中国当时的社会状况,目睹了当时中国人普遍的作为与表现后所表现出的态度。作者在当时看不到中国人觉醒的可能,看不到中国崛起的希望,所以将这一态度融入小说,通过猫国陷入亡国危机,文化的衰微、希望的幻灭来表达作者的悲观态度。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秦王世民引兵自龙门,乘冰坚渡河,屯柏壁,与宋金刚相持。时河东州县,俘掠之馀,未有仓廪,人情恇扰,聚入城堡,征敛无所得,军中乏食。世民发教谕民,民闻世民为帅而来,莫不归附,自近及远,至者日多,然后渐收其粮食,军食以充。金刚将尉迟敬德、寻相将还浍州,秦王世民遣总管秦叔宝等邀之于美良川,大破之。顷之,敬德、寻相潜引精骑援王行本于蒲坂,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敬德、相仅以身免。后秦王世民追及寻相于吕州,大破之,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馀里,战数十合。追及金刚于雀鼠谷,一日八战,皆破之。夜,宿于雀鼠谷西原,世民不食二日,不解甲三日矣,军中止有一羊,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后世民引兵趣介休,尉迟敬德收馀众守介休,世民遣任城王道宗、宇文士及往谕之,敬德与寻相举介休及永安降。世民得敬德,甚喜,以为右一府统军。后寻相等多叛去,诸将疑尉迟敬德,囚之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言于世民曰:“敬德骁勇绝伦,今既囚之,心必怨望,留之恐为后患,不如遂杀之。”世民曰:“不然。敬德若叛,岂在寻相之后邪!”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辛巳,世民以五百骑行战地,王世充帅步骑万馀猝至,围之。单雄信引槊直趋世民,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世民、敬德更帅骑兵还战,出入世充陈,往返无所碍。世民谓敬德曰:“公何相报之速也!”赐敬德金银一箧,自是宠遇日隆。
(节选自《资治通鉴·唐纪四》)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遽命释之/引入卧内/赐之金/曰/丈夫意气/相期勿以小嫌/介意吾终不信谗言以害忠良/公宜体之/必欲去者/以此金相资/表一时共事之情也/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乘胜”指趁着胜利的形势,“乘”字与《氓》中的“乘彼垝垣”的“乘”含义不同。
“引兵”指带领军队,“引”与《苏武传》中的“虞常果引张胜”的“引”含义相同。
“不然”指不是这样,“然”与《过秦论》中“然秦以区区之地”的“然”含义不同。
“猝至”指突然到来,“猝”与《促织》中“一癞头蟆猝然跃去”的“猝”含义相同。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秦王李世民深得人心,黄河以东遭受劫掠,百姓避居,军队无法征集到军粮,后百姓因得知李世民是统帅而纷纷归附,军粮危机得以解除。
秦王李世民领兵作战不畏艰辛,体恤士卒,大败寻相后,向北急行军二百多里,虽处于饥疲不堪的境地,也未独享羊肉,而是与将士分食。
秦王李世民爱惜将才,尉迟敬德几次与其对阵,但他不计前嫌,接受其归降。寻相叛逃之后,李世民亦给予尉迟敬德充分信任,任其去留。
尉迟敬德被李世民释放之后知恩图报,在李世民陷入重围之时,虽敌众我寡,但他不顾安危,舍身来救,后二人率兵回击,如入无人之境。
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世民自将步骑三千,从间道夜趋安邑,邀击,大破之。
(2)敬德跃马大呼,横刺雄信坠马,世充兵稍却,敬德翼世民出围。
【答案】(1)李世民自己率领三千步兵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安邑,截击并大败他们。
(2)尉迟敬德跳上马大喊,横刺单雄信使其落马,王世充的军队稍稍后退,敬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护着李世民突出重围。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马上下令放开尉迟敬德,把他带入卧室之中,赐给他金子,说:“男子汉大丈夫相互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不要因为一点小仇怨介意,我最终没有相信谗言而害了忠良,您应该明白。如果您一定要走,这点金子就算作路费,以表这一段共事之情。”
“以小嫌”是“介意”的状语,联系紧密,不能断开,排除;
“意气相期”是“意气相投”的意思,作“丈夫”的谓语,“意气相期”中间不能断开,排除。
故选。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乘彼垝垣”的“乘”指登上。句意:登上那垛破土墙。两句中的“乘”含义不同。
“虞常果引张胜”的“引”指牵攀,招供。句意:虞常果然供出了张胜。两句中的“引”含义不同。
“然秦以区区之地”的“然”指然而。句意:然而秦凭借着它的小小的地方。两句中的“然”含义不同。
“一癞头蟆猝然跃去”的“猝”指突然。句意:突然一只癞蛤蟆跳过去了。两句中的“猝”含义相同。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向北急行军二百多里”错误,原文为“乘胜逐北,一昼夜行二百馀里”,是指乘胜追击失败的士兵,“北”指败北,失败,不是向北;“大败寻相后,……也未独享羊肉”错误,原文为“追及金刚于雀鼠谷……军中止有一羊,世民与将士分而食之”,与士卒分享羊肉是在追击宋金刚之时。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间道”,从小路;“趋”,奔赴,赶赴;“邀击”,拦截攻击。
(2)“跃”,跳;“却”,退;“翼”,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护。参考译文:
秦王李世民带兵从龙门这个地方趁着河水冻成坚冰之际渡过黄河,驻扎在柏壁,与宋金刚对峙。当时黄河以东的州县遭抢劫后,没有粮仓,人情惧怕侵扰,聚居在城堡中,征集不到东西,军队缺粮。李世民发布王教晓谕百姓,百姓听说李世民率军前来,没有不前来归顺的,由近处到远处,前来的人日益增加,然后唐军逐渐征收粮食,军粮因此充足。宋金刚的将领尉迟敬德、寻相就要回浍州,秦王李世民派总管秦叔宝等人在美良川截击,大败他们。不久,尉迟敬德、寻相又秘密带精骑往蒲坂援救王行本,李世民自己率领三千步兵骑兵,从小路连夜赶到安邑,截击并大败他们。尉迟敬德、寻相二人只身逃脱。后来秦王李世民在吕州追上寻相,将他打得大败,并乘胜追剿逃敌,一昼夜走了二百多里,打了几十仗。唐军在雀鼠谷追上宋金刚,一天交锋八次,都打了胜仗。当夜,在雀鼠谷西原宿营,李世民已经两天没有吃东西,三天没有脱下战袍了,全军只有一只羊,世民与将士们分吃了这一只羊。后来李世民带兵赶赴介休,尉迟敬德收拾残部把守介休,李世民派任城王李道宗、宇文士及前去晓谕,尉迟敬德和寻相带介休和永安二县降唐。李世民得到尉迟敬德非常高兴,任命尉迟敬德为右一府统军。后来寻相等人大多又叛唐而去。唐军诸将怀疑尉迟敬德也会叛离,将他囚禁在军中。行台左仆射屈突通、尚书殷开山向李世民进言道:“尉迟敬德骁勇绝伦,现在被囚禁,内心必然怨恨,留着恐怕会成为后患,不如就杀了他。”李世民说:“不是这样的,敬德如果真要叛离,又怎么会在寻相之后呢?”马上下令放开尉迟敬德,把他带入卧室之中,赐给他金子,说:“男子汉大丈夫相互之间讲的是意气相投,不要因为一点小仇怨介意,我最终没有相信谗言而害了忠良,您应该明白。如果您一定要走,这点金子就算作路费,以表这一段共事之情。”辛巳日,李世民带五百骑兵巡视战区地形,王世充率领一万多步兵骑兵突然而至,包围了李世民,单雄信挺长枪直奔李世民而去,尉迟敬德跳上马大喊,横刺单雄信使其落马,王世充的军队稍稍后退,敬德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护着李世民突出重围。李世民、尉迟敬德重新率骑兵回击,出入王世充队伍,往返毫无阻碍。李世民对尉迟敬德说:“您回报我的速度这么快呀!”李世民赐给尉迟敬德一箱金银,从此尉迟敬德受到的恩宠一天比一天多。(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鹧鸪词
李益
湘江斑竹枝,锦翼鹧鸪飞。
处处湘云合,郎从何处归?
鹧鸪
郑谷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近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①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春日西。
【注】①黄陵庙:传说舜帝南巡,死于苍梧。二妃娥皇、女英从征,泪洒斑竹,后溺于湘江,后人遂立祠于水侧,是为黄陵庙,
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李诗前三句中“湘云”“斑竹”“鹧鸪”等意象构造了动静相宜的图画,为末句抒情做了铺垫。
郑诗首联从鹧鸪习性、羽色两方面起笔,诗人将其与山鸡进行比较,能够引起人们的联想。
郑诗颔联用暮雨潇潇、落红片片之景营造出凄迷哀怨的氛围,鹧鸪之声相杂更令人魂销肠断。
两首诗都涉及了娥皇、女英的典故,这个优美而动人的爱情传说勾起了两位诗人的满腔愁绪。
两首诗表现愁情时都涉及了“鹧鸪”这一意象,但作用却不尽相同,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
【答案】①李诗用“鹧鸪”起兴,鹧鸪在斑竹间的翻飞之态引发女子对远方情郎的思念;②郑诗中则更多的是用鹧鸪的叫声渲染氛围,相呼相应之声引发了游子思乡及佳人念远的哀情。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内容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勾起了两位诗人的满腔愁绪”说法错误,勾起的并非是诗人的满腔愁绪,而是诗中抒情主人公的满腔愁绪。
故选。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意象的能力。
李益诗“湘江斑竹枝,锦翅鹧鸪飞”用“鹧鸪”起兴,那长着锦色羽毛的鹧鸪,振翅而飞,且飞且鸣,鹧鸪的飞鸣,自然会使这位思妇的愁怀,一发而不可收了。鹧鸪,勾起了女主人公怀念情郎的愁怀。
郑诗是借物抒情。首联咏鹧鸪的形,以下各联咏其声。五、六两句从鹧鸪转而写人,鹧鸪的啼鸣被诗人写成了高楼少妇相思曲、天涯游子断肠歌。最后,诗人写到鹧鸪啼声(鹧鸪啼声似“行不得也哥哥”)在浩瀚的江面上回响,透出沉重的羁旅乡思之愁。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表达了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及佳人念远的哀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老子曰:“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而荀子在《劝学》中也有“,”这样相似的观点。
(2)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将阿房宫的奢华与百姓的生活作了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秦始皇的残暴,其中将阿房宫的钉子与百姓的粮食进行对比的两句是“,”。
(3)《琵琶行》中,作者在描写琵琶女的演奏时,运用了大量的比喻来描写琵琶曲,例如“大弦嘈嘈如急雨”一句表现出琵琶乐曲粗重的特点,“”一句表现出乐曲轻细的特点,而“”一句又表现出乐曲轻快流畅的特点。
【答案】①. 故不积跬步②. 无以至千里③. 钉头磷磷④. 多于在庾之粟粒⑤. 小弦切切如私语⑥. 间关莺语花底滑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的写法,“跬”“至”“磷”“庾”“粟”“莺”“滑”。三、语言文字运用(本题共5小题,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代汉语成熟之前,标点并不常用。古文里的“句读”,往往只标示朗读节奏,不指涉复杂的文本关系。清末,西文标点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引入中国后,白话文运动逐渐形成有12种标点为基础的使用习惯。新中国成立后,规范的标点符号与“推普”“扫盲”一起,让中国人的表达更加晓畅自如。今天,只要翻到《现代汉语词典》的最后,便能看到详尽的使用规范。从这个意义上说,让白话文提升表达效率、提高表达精度,标点的作用① 。
当然,语言表达也应是动态的、社会的、具体的。当手机电脑成为第一终端,诞生于毛笔钢笔并行时代的标点符号,是否也应② ?对此,在规范的基础上,我们也可以更坦诚、开放一点。如用波浪线表示小小的喜悦、半个括号暗示实际想法、表情包传递直接的情绪……互联网上,灵活、生动、新兴的符号③ ,换个角度看它也是更丰富、更微妙也更贴近现代生活的表达方式。但日用而不觉的“准标点”能否成为通行的“新标点”,恐怕还需经受时光淘洗、大众检验。事实上,正是规范与演变这两股力量的驰而不息,才共同汇聚出奔涌不止的语言之河。如何对待标点符号、怎样避免错字别字,在快节奏的日常表达中或许没那么紧迫。但对站在语言之河上游的作家、把守“水质”关卡的编辑而言,严格、谨慎甚至稍有刻板,在个性张扬、莫衷一是的表达环境中却是④ ,又弥足珍贵的。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归隐是旧时文人理想中的一种闲散生活——躬耕、沽酒、题诗、作画……但是古往今来很少有人心甘情愿过这种生活。
李泽厚在《美的历程》一书中谈到汉代艺术的美学风格时说:“……没有修饰,没有个性表达,也没有主观抒情。”
我即刻胆怯起来了,便想全翻过先前的话来,“那是,……实在,我说不清……。其实,究竟有没有魂灵,我也说不清。
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看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答案】①不容小觑;②与时俱进;③层出不穷;④不可或缺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将西文标点引入中国后,白话文运动逐渐形成以12种标点为基础的使用习惯。【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此处强调标点虽小,但作用重大,不能忽视,可填“不容小觑”。不容小觑:不能小看;不能轻视。
第二处,根据“当手机电脑成为第一终端,诞生于毛笔钢笔并行时代的标点符号,是否也应”可知,此处强调与时代并行的意思,可填“与时俱进”。与时俱进:与时间一起前进。指不断进取,永不停滞。
第三处,此处是说互联网背景下,各种符号 不断出现,可填“层出不穷”。层出不穷:形容事物连续出现,没有穷尽。
第四处,此处是说作家、编辑等人对待错别字的“严格、谨慎甚至稍有刻板”态度不能缺少,可填“不可或缺”。不可或缺:意思表示非常重要,不能有一点点的缺失,不能少一点。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语病有两处:
第一处“西文标点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引入中国后”中途易辙,前一句主语是“西文标点”,话语未完,转换到第二句主语“白话文运动”,可改为“通过同文馆学生张德彝将西文标点引入中国后”。
第二处“有……为基础”搭配不当,应改为“以……为基础”。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与文中的省略号都表列举的省略;
表引文的省略;
表说话断断续续;
表语言的中断。
故选A。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细菌在地球上生活了几十亿年,从1683年列文虎克首次观察到了细菌,便引起了科学家们的关注。① ,以大肠杆菌为例,平均每20分钟繁殖一代,仅仅用一天的时间,大肠杆菌就可以从一个细胞变成4722×1021个,如果将这些细菌平铺在地球表面,可以将地球完全覆盖。那么,如果保持这种速度分裂繁殖,② ?
细菌分裂速度如此之快,至今还未泛滥成灾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是因为在地球上还存在它的天敌,就如同老鼠的天敌是黄鼠狼,③ 。它是一种比细菌更小的微生物,其外形如同蝌蚪一般,头部多为圆形或多角形,后面是管状的尾部,末梢有6根尾丝,能将自身的核酸像注射器一样注入细菌中,然后利用细菌的核苷酸、酶等各种原材料合成子代噬菌体。利用细菌合成子代后,噬菌体就将细菌裂解,这样噬菌体不仅杀死了细菌,还合成了大量的子代。子代噬菌体又将继续杀死更多的细菌。所以噬菌体的存在有效地遏制了细菌的数量增长,大家大可不必担心细菌会占领地球。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下列选项中,加点的词语和文中“蝌蚪”所用修辞手法最不相同的一项是( )
笠是兜鍪蓑是甲,雨从头上湿到胛。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①细菌分裂繁殖速度很快;②细菌会在地球上泛滥成灾吗;③细菌的天敌就是噬菌体【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此处是一个结论句,下文以大肠杆菌为例,“平均每20分钟繁殖一代”形容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之快,可填:细菌分裂繁殖的速度很快。
②处,此处是一个问句,前文强调细菌分裂繁殖速度很快,此处应该补写“如果保持这种速度分裂繁殖”的结果,再结合下文“至今还未泛滥成灾的原因很多”,可填:细菌会在地球上泛滥成灾吗。
③处,语境分析细菌分裂速度如此之快,至今还未泛滥成灾的原因,结合“就如同老鼠的天敌是黄鼠狼”指出细菌的天敌是什么,下文提到“噬菌体”,据此可填:细菌的天敌就是噬菌体。【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蝌蚪”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兜鍪”和“甲”分别比喻“笠”和“蓑”,暗示抢插稻秧就像一场紧张的战斗。
比喻,以“刀枪”比喻乐声清脆。
比喻,“冰心”比喻心的纯洁。
为借代,以“帆”代船。
故选D。
四、写作(60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重庆多地发生山火,众多市民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给前线送物资的一幕感动了不少网友。一名驰援重庆的昆明市森林消防支队队员动情地说:“这么多年,我经历了很多场‘打火’,但是像重庆这样全民上阵,如此尽心尽力为一线救火队员提供后勤保障的场景我还是头一次遇到。一天当中无论何时,你到任何一个补给点,都会有多名志愿者等在那里为你提供水和食物。”
一位参加了2022年8月25日缙云山扑救活动的志愿者感慨:“山下那万家灯火,就是我们这么多天的意义所在。”
志愿者是指在不计物质报酬的情况下,基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为改进社会而提供服务的人和人群,其核心精神是“自愿、利他、不计报酬”。
班上将组织以“志愿精神及其意义、价值”为主题的班会,请你结合自己的经验,写一篇发言稿。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此文思考立意的关键词是“志愿者”。第一段写重庆山火时众多市民踊跃报名加入志愿者队伍,让消防员为之感动;第二段以志愿者代表的话揭示志愿者的价值和意义。第三段给“志愿者”下定义,关键词是“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自愿、利他、不计报酬”,这是志愿者的崇高精神。
任务要求是写一篇发言稿,参加班级组织的以“志愿精神及其意义、价值”为主题的班会。除了注意发言稿的格式和发言身份、发言情境之外,更要注意写作主题。班会主题已经给出了写作的角度,即可以歌颂志愿者的精神,也可以写志愿者的意义、价值,当然也可以两者结合。
如写志愿者精神,可从“道义、信念、良知、同情心和责任”“自愿、利他、不计报酬”中抽取出几个感触最深的角度来写。如歌颂志愿者的“利他”“不计报酬”,可以反思当下有些人的自私和贪财,如有人为了一己私利竟然阻止高铁关车门,有人为了金钱不惜铤而走险搞诈骗等;在对比中彰显志愿者的崇高精神。当然写作时为了使内容不显空洞,可以例举几个典型的志愿者代表,如重庆山火中被称为“龙娃子”的后龙杰,感动中国人物、武汉快递员汪勇,北京冬奥会志愿者王曼婷等。
写志愿者的价值、意义,应该着眼于对整个社会价值观的引领,尤其是对青少年的影响,以及营造和谐社会的意义等角度。
立意:
相关专题: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