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岳阳市平江县颐华高级中学(平江)有限公司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开学考试语文试题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返校考试试题卷
语 文
时量:150分钟 满分: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已经多维度地进入新闻传播领域,特别是作为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已经在信息传播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目前主流的推荐算法有三种:基于内容的推荐、基于协同过滤的推荐和基于时序流行度的推荐。
基于内容的算法,其主要逻辑是受众偏好与新闻内容特征的匹配。通过用户特征数据和网络行为的分析,形成推荐列表。这种算法能够有效增加用户黏性,但对于个人信息的标签化分析,也容易引发个人数据安全性的争议。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搜集网站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判定个人情况,准确率高达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
协同过滤算法的基本逻辑是人以群分,通过计算用户的特征数据将其编入一个用户群体,按照群体共享度较高的偏好推荐内容。这种做法将计算单位有效地下降为群体,减少了数据处理量。谷歌新闻最早采取的就是这类推荐算法。但是这种算法的伦理困境在于容易产生信息茧房(信息茧房,是指人们习惯性地被自己的兴趣引导着去关注相关信息,从而将自己的生活桎梏在像蚕茧一般的“茧房”中的现象),且将人群分类可能产生潜在的算法歧视,不仅触犯个人隐私,而且易于强化社会偏见。
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自由、信息触达、信息隐私权和数字身份及其保护的问题。
(摘编自赵瑜《人工智能时代的新闻伦理》)
材料二:
探究人和技术的关系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和人在双向互动的过程中相互驯化,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不断更新“技术”思维,不过分依赖技术,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当前,媒你、公众、网络平合分別承担着交叉核实信息源、增强隐私保护意识和提高数据开放程度的责任。媒体既可以依靠传统的事实核查手段,也可以利用新兴的技术工具检验信息的真实性。公众需要学习保护隐私的方法,比如要在提供个人隐私信息之前仔细阅读隐私保护政策,明确不再使用该服务时个人信息的删除和退出机制等。网络平台可以通过制定数据信托程序,设计信托程序的协议内容和框架流程来处理数据交换过程中的敏感问题,提高数据开放程序以满足新闻报道的需求。
如今很多媒体认识到“信息茧房”的问题,推出了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例如,新闻APP“跨越分歧的阅读”创 立了包含20个新闻品牌的图谱,图谱能够记录用户阅读新闻品牌的频率,并计算受众在每一个新闻品牌中花费的时长,当受众的阅读习惯偏向于一方时,程序会建议受众调整阅读内容。
流量逻辑本质上就是“消费者导向”原则的变种,一味遵从这种逻辑将导致媒体背离核心价值。因此,为保证新闻的权威性,媒体需要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当下的大数据技术还不具备透彻了解社会现状与发展进程的能力,也无法在新闻的生产与发布上体现大局意识。媒体有责任在新闻信息的生产与发布过程中,把回应公众的关切与政府当前的工作重心结合起来,把服务、满足公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公众、提升公众的素养结合起来。此外,受众也要带着质疑和批判精神看待基于大数据技术生成的新闻信息,而运用法律法规对网络平台进行主体问责也是避免职业伦理失范的有效途径。
大数据技术为新闻传媒业的发展提供了一条新路径,在改变原有新闻信息的生产和发布方式的同时,也需要对原有的职业伦理规章
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技术红利与技术缺陷是相伴相生的,因大数据技术应用不当而引发的某些问题不是技术发展的失败,而是对技术理性与价值理性能否相互协调、相互融合的考验。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更新和变化,同时新闻传播业也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做出限制,这是技术与人在大数据时代相互驯化的过程。因此,从职业伦理的层面规范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行为,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摘编自许向东《大数据技术下新闻传播的伦理规制》
材料三:
算法新闻的作用和未来不可限量。对此,我们必须从不同的层面来加强新闻伦理的构建。
第一,明确人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算法服务于人的需求。人不能迷失在信息与算法的迷阵中,而应该坚特人在新闻生产中的主导作用。在算法新闻中,记者和编辑的地位不可取代。在算法新闻时代,记者和编辑应该转向更能够发挥主观性的深度报道和访谈上来,在人工智能技术提供的工具和信息基础上,进行分析解读和内容审核把关,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
第二,为算法植入价值观,坚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文化为指导思想。“我们应该拥抱人工智能所引发的算法革命,构筑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型算法发展的战略,强调智能型算法的价值观,为沉浸式产品植入必要的干预机制,确保其朝着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在算法设计和使用中,要以传统文化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思想指导,防止在算法设计中带入设计者的偏见。
新闻专业主义的理想,即便在人工智能成为大势所趋的时候依然具有人文主义的魅力。相信在“人机协同”的模式下,新闻伦理能够产生更大的约束力和规范力量,从而推动更加成熟的算法新闻时代的来临。
(摘编自杜娟《走向人机协同:算法新闻时代的新闻伦理》)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基于内容的算法和协同过滤算法二者集成的智能推荐算法,在信息传播领域己经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B.当发现受众在某一新闻品牌中花费时间过长时,应对“信息茧房”的程序会建议其调整阅读时间和阅读内容。
C.在新闻传播进入算法新闻时代后,人工智能技术能够提供工具和信息,进行分析解读,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
D.材料二倡导的“保持人的主观能动性”与材料三强调的“坚持人的主导作用”,都是在关注新闻伦理问题。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近期斯坦福大学的算法相关研宄招致公众批评,引发公众的伦理质疑,算法相关研究应该摒弃。
B.过度依赖算法推荐的新闻价值排序,会产生传播权、信息隐私权等问题,容易产生信息茧房。
C.大数据技术推动着新闻传播业的改变,但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在新闻传播业中应受限制。
D.在算法设计中,要防止带入设计者的偏见,要确保智能型算法朝着有益于个人和社会的方向发展。
3.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3分)
A.在算法新闻时代,人工智能制定个性化的写作模板,完成新闻写作。
B.新闻客户端根据用户过去的浏览记录来向用户精准推送相关的新闻。
C.网站人工编辑在人工智能的支持下对信息进行审核,严格把关内容。
D.互联网平台搜集用户信息,判断用户消费需求和刁惯,推送商品信息。
4.随着人工智能的应用,新闻媒体应当如何确保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二、材料三简要概括。(4分)
答:
5.请简要梳理材料二的行文脉络。(6分)
答: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6~9题。
文本一:
新娘
契诃夫
这时候已经是晚上十点钟,一轮明月照着花园。娜佳看见大厅里饭桌上正在摆小吃,祖母穿着华丽的绸衫在忙这忙那。隔着窗子望过去,母亲在傍晚的灯光下,显得很年轻。
花园里安静,凉快,宁静的黑影躺在地上。人可以听见远处有些青蛙呱呱的叫声。现在有五月的气息了,可爱的五月啊!你深深地呼吸着,热切地想着:眼下,不是在这儿,而是在别的什么地方,在天空底下,在树木上方,远在城外,在田野上,在树林里,春天的生活正在展开,神秘、美丽、丰富、神圣。
娜佳,已经二十三岁了。她从十六岁起就
热切地盼望着出嫁,现在总算做了安德烈·安德烈伊奇的未婚妻,这个青年现在正站在窗子里面。她喜欢他,婚期已经定在七月七日,可是她并不高兴,夜里也睡不好,兴致提不起来⋯⋯不知什么缘故,她觉得整个生活似乎会永远像现在这样过不下去,没有变化,没有尽头!
有一个人从正房走出来,在门廊上站住。这人是萨沙。他是从莫斯科来到她们家里做客的。很久以前,祖母的一个远亲,常到她们家来请求周济。她有个儿子名叫萨沙。不知什么缘故,大家都说他是出色的画家。
“我正坐在这儿,瞧着妈妈,”娜佳说,“从这儿看过去,她显得那么年轻!”
“是的,她很好⋯⋯”萨沙同意道,“可是⋯⋯怎么跟您说好呢?这儿的人什么事都不做。您母亲一天到晚走来走去,奶奶也什么事都不做,您也一样。您的末婚夫也是什么事都不做。”
等他们走进大厅,大家已经坐下来吃晚饭了。祖母长得很胖,相貌难看,说话很响,凭她说话的声音和口气可以看出她是一家之长。她的财产包括集市上好几排的商店和这所有圆柱和花园的旧式房子,可是她每天早晨祷告,求上帝保佑她别受穷。娜佳的母亲,尼娜·伊万诺芙娜,生着金黄色头发,腰身束得很紧,戴着夹鼻眼镜,每个手指头上都戴着钻石戒指。安德烈·安德烈伊奇,娜佳的未婚夫,是一个丰满而漂亮的青年。他们三个人正在谈催眠术。
晚饭以后,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拉小提琴,尼娜·伊万诺芙娜弹钢琴为他伴奏。十年以前,他从大学毕业,可是从来没在任何地方做过事,也没有固定的工作。
后来,钟敲十二下,大家开始告辞。
娜佳醒来的时侯,大概是两点钟。娜佳在床上坐起来,想心事。
“滴克搭克,滴克搭克⋯⋯”守夜人懒洋洋地敲着,“滴克搭克⋯⋯”
“我的上帝啊,为什么我这样苦恼!”也许每个新娘在婚前都有这样的感觉吧。谁知道呢!要不然这是萨沙的影响?
时间过得很慢。下午两点钟,他们坐下来吃午饭。萨沙说:“您要出去念书才好!只有受过教育的、神圣的人才是有趣味的人,也因有他们才是社会所需要的。你们这种游手好闲的生活是多么不干净,多么不道德。您的母亲,您的祖母,什么事也不做,那就是说别人在为你们工作,你们在吞吃别人的生命,难道这样干净吗,不肮脏吗?”
娜佳想说:“不错,这话是实在的。”她还想说她自己也明白,可是眼泪涌上她的眼眶,她就回到自己房间里去了。
将近傍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来了,照例拉了很久的小提琴。
如同前一天夜里一样,天刚刚亮,娜佳就醒了。她睡不着,心神不宁。她坐起来,把头抵在膝盖上,想到她的未婚夫,想到她的婚礼⋯⋯她想起母亲并不爱她那已经去世的丈夫,现在她一无所有,完全靠她婆婆,也就是奶奶过活。她其实是个普通的、平凡的、不幸的女人。
“不过,还是不想的好,还是不想的好⋯⋯”她小声说,“我不应该想这些。”
“滴克搭克⋯⋯”守夜人在远远的什么地方打更,“滴克搭克⋯⋯滴克搭克⋯⋯”
时间过得很快。“昨天萨沙责备我什么事也不做,”安德烈·安德烈伊奇说,“他的话对极了!我什么事也不做,而且也做不了。这是什么缘故?就联想到将来有一天,我也许会在额头上戴一枚帽章,去办公,我都会觉着那么厌恶,这是为什么?啊,俄罗斯母亲!啊,俄罗斯母亲,你至今还驮着多少游手好闲的、毫无益处的人啊!”他对他什么事不做这一点,得出一个概括的结论,认为这是时代的特征。
娜佳心里觉着气愤,身子也不舒服。
早晨喝完茶以后,娜佳走进萨沙的房间。“我忍不下去⋯⋯”她说,“以前我怎么能一直在这儿生活下来的,我真不懂!我在这儿连一天也过不下去了。明天我就离开这儿。”
等到她在车厢里坐定,火车开动,过去就缩成了一小团,同时以前她不大留意的广阔末来,却铺展开来。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她在走向自由,去念书,这就跟许多年前大家所说的“出外做自由的哥萨克”一样。一时间,她又笑,又哭。
五月间,考试完结以后,娜佳动身回家去,身体很好,兴致很高。她从车站坐着马车回家,觉着房子又小又扁,街上没有人。所有的房子都好像盖满了灰尘。祖母已经十分苍老,仍旧肥胖、相貌难看。尼娜·伊万诺芙娜也老多了,丑多了,可是仍旧像以前那样束紧腰身,钻石戒指仍在她手指头上发亮。
娜佳走上楼去,看见先前那张床,先前那些挂着素白窗帘的窗子,窗外也仍旧是那个花园。傍晚,她上床睡觉,盖好被子,不知什么缘故,她觉着躺在这暖和的、很软的床上有点可笑。
“滴克搭克⋯⋯”守夜人打更,“滴克搭克,滴克搭克⋯⋯”
五月过去,六月来了。娜佳在家里已经住惯,她在花园里和街道上溜达,瞧那些房屋和灰色的围墙,她觉得这城里样样东西都早已老了,过时了,只不过在等着结束,或者在等着一种年轻的、新鲜的东西开始罢了。眼前,虽然奶奶的家里搞成这样:四个女仆挤在一个房间里,住在地下室里,住在肮脏的地方⋯⋯
这时在她面前现出一种宽广辽阔的新生活,那种生活虽然还朦朦胧胧,充满神秘,却在吸引她,召唤她。
她走上楼去,回到自己的房间里收拾行李,第二天早餐向家人告辞,生气蓬勃、满心快活地离开了这个城,她觉得,她从此再也不会回来了。
1903年(有删改)
文本二:
当她正在逃离的时候,也就是此刻,克拉克仍在她的生活中占据着一个位置,可是等逃离结束,她自顾自地向前走了自己的路时,她又用什么来指他的位置呢?
她把他看作是二人未来生活的设计师,她自己则甘于当俘虏,她的顺从既是理所当然的,也是心悦诚服的,又能有什么别的东西,别的人能成为如此清晰鲜明的一个挑战呢?
这是一种什么感觉呢,你有没有在生活中遇见过:
自己十分渴求一件事,或许是一次考试的成功,或许是一次事业上的突破,但是这种幸福和满足感只会存在一刹那,之后就怅然若失,不知道自己该去干什么了。
那种巨大的空虚感会吞噬你,感觉自己缺了一角,你甚至想回归到那种旧有的生活节奏中去,最好每天都是这么一成不变的,这种感觉会持续到你找到下一件让自己拼尽全力的事为止。
卡拉就是这样,只不过,她将克拉克视作了自己的精神支柱,她的所有一切都围绕着克拉克转,而当有一天失去了他,她的生活就不知道该如何继续了。
(节选自爱丽丝·门罗《逃离》)
6. 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萨沙这一人物虽笔不多却至关重要,他的感慨震撼了娜佳的心灵,他是娜佳的亲戚,也是娜佳的精神导师。
B.娜佳十六岁起盼望出嫁,七年后正式订婚,婚期临近时却对未婚夫安德烈非常失望,于是她选择离家出走,借读书之名来逃避这桩婚事。
C.吃晚饭时,祖母、母亲和娜佳的未婚夫安德烈讨论催眠术;晚饭后,安德烈拉小提琴,母亲弹钢琴伴奏。生活看似丰富,实际上单调、空虚、无聊。
D.娜佳乘火车离家,直到五月考试结束才回到家乡,她在外地的生活文章虽未描绘,但应该是她所向往的崭新生活。
7. 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小说塑造了祖母、母亲、安德烈等一系列人物形象,为我们描绘了20世纪初期俄国社会的人物风貌,展现了真实的时代背景和社会现实。
B. 小说结尾“灰色的围墙”“这城里样样东西都早已老了”与开篇“一轮明月照着花园”形成鲜明对比,以人物对环境的不同感受,反映人物思想的转变。
C.小说几次写到守夜人懒洋洋的打更声,既暗示了家乡生活的一成不变、枯燥乏味,同时也反衬出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变的心情。
D. 小说不以情节取胜,而是通过日常生活中平淡无奇的场景变换,推进娜佳思想情感裂变的演进过程,留下足够的空白,让读者想象。
8. 请简要概括娜佳的心理变化过程。(4分)
答:
9. 安德烈和娜佳都对现有生活感到不满,二者之间有何不同?娜佳向往的“宽广辽阔的新生活”的内涵是什么?(6分)
答: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孙道夫字太冲,眉州丹稜人。年十八贡辟雍。时禁元祐学,坐收苏氏文除籍。再贡,入优等。张浚荐于高宗,召对,道夫奏:“愿修德以回天意,定都以系人心,任贤材、图兴复以雪国耻。”上在越,浚遣道夫奏事,赐出身,改左承奉郎。再诏对,言:“汉中前瞰三秦,后蔽巴蜀,孔明、蒋琬出图关辅,未有不屯汉中者。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淮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上嘉纳,召试馆职。上谕宰相:“自渡江以来,文气未有如道夫者,涵养一二年,当命为词臣。”迁校书郎。出知怀安军,乞罢都运司以宽民力,罢戍兵以弭乱阶,罢泛使以省浮费。知资州,宣抚郑刚中荐其治行第一。移知蜀州,盗不敢入境。州产绫,先是,守以军匠置机买丝亏直,民病之,道夫断其机。遇事明了,人目为“水晶灯笼”。九年不迁,盖非秦桧所乐也。以吏部郎中入对,言蜀民二税监酒茶额之弊,上纳其言。除太常少卿,假礼部侍郎充贺金正旦使。金将败盟,诘秦桧存亡,及关、陕买马非约,道夫随事折之。使还,擢权礼部侍郎。上曰:“卿自小官已为朕知,第赵鼎与张浚相失后,蜀士仕于朝者,皆为沮抑。继自今有所见,可数求对。”兼侍讲,奏敌有窥江、淮意。上曰:“朝廷待之甚厚,彼以何名为兵端?”道夫曰:“彼金人身弑其父兄而夺其位,兴兵岂问有名,臣愿预为之图。”宰相沈该不以为虑,道夫每进对,辄言武事,该疑其引用张浚,忌之。道夫不自安,请出,除知绵州,致仕,卒,年六十六。道夫居官,一意为民,不可干以私。仕宦三十年,奉给多置书籍。然性刚直,喜面折,不容人之短,或以此少之云。
(节选自《宋史·孙道夫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准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
B.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准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
C.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准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
D.今守江当先措置荆南/时至则蜀汉师出秦关荆楚/师出宛洛/陛下亲御六军/由淮甸与诸将会/咸阳孰能御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项是(3分)
A.除籍,从官府文书上除去名字,官员违反法律被取消做官资格也叫除籍。
B.召试,政府部门组织面试,如果是重要官职也可以由皇帝下诏亲自面试。
C.郎中,六部内分掌各司的官员,孙道夫任职吏部,因此被称为吏部郎中。
D.致仕,把官职交还给皇帝,即退休,古代官员退休的年龄一般是七十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道夫喜爱读书,才华出众。他的俸禄大多数用来买书,他宁肯违禁也要购买苏氏文章,因此其文章气势足,被皇帝嘉奖。
B.孙道夫体恤民情,减轻百姓负担。他在劳役和赋税上提出了许多关爱百姓的建议,力所能及地做了许多对百姓有益的事情。
C.孙道夫敢于斗争,有政治远见。他敢于当面驳斥金人无理行为,对时局形势有深入的了解,在军事上主张用武力防御敌人。
D.孙道夫为人刚直,不曲附权贵。他不讨好秦桧而没有得到升迁,与宰相沈该意见不合,被沈该猜忌,以申请外调表明态度。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州产绫,先是,守以军匠置机买丝亏直,民病之,道夫断其机。(4分)
译文:
(2)然性刚直,喜面折,不容人之短,或以此少之云。(4分)
译文:
14. 面对金人窥视江、淮的意图,朝廷上下有几种态度,请结合文本分别概括。(3分)
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送子由使契丹
苏轼
云海相望寄此身,那因远适更沾巾。
不辞驿骑凌风雪,要使天骄识凤麟。
沙漠回看清禁月①,湖山应梦武林春②。
单于若问君家世,莫道中朝第一人③。
【注】①清禁:皇宫。苏辙时任翰林学士,常出入宫禁。②武林:杭州的别称。苏轼时知杭州。③唐代李揆被皇帝誉为“门地、人物、文学皆当世第一”。后来入吐蕃会盟,酋长问他:“闻唐有第一人李揆,公是否?”李揆怕被扣留,骗他说:“彼李揆,安肯来邪?”15. 本诗尾联用了唐代李揆的典故,以下对此进行的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3分)
A.本联用李揆的典故准确贴切,因为苏轼兄弟在当时声名卓著,与李揆非常相似。
B.中原地域辽阔,人才济济,豪杰辈出,即使卓越如苏轼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C.从李揆的故事推断,如果苏辙承认自己的家世第一,很有可能被契丹君主扣留。
D.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16. 本诗首联表现了诗人什么样的性格?请加以分析。(6分)
答: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姚鼐《登泰山记》中写山顶雪景的句子是“,”。
(2)姚鼐《登泰山记》中,“,”写日出时云彩的色彩变化。
(3)韩愈在《师说》中以孔子为例,指出古代圣人重视师道的传统,并由此得出“,”的结论,这是对师生关系的概括。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 ① ,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 ② 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 ③ ,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请给“工匠精神”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中暑的“终极”就是热射病。它是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下,人体体温调节出现异常导致的疾病。①。生鸡蛋是一个液态的状态,在给鸡蛋不断地加温后,它的蛋清和蛋白就变成了固态,这个过程称蛋白质变性。人体内包括大脑、心脏、肝脏、肾脏等等,所有的组织、脏器、各种酶都是由蛋白质参与组成的。而当人体的温度异常增高的时候,这些脏器内的蛋白质就会像开水煮鸡蛋一样发生变性,(),体内的脏器也就不能执行正常生理功能。所以,热射病会导致体内多个脏器功能受损和衰竭。加之②,丢水的同时丢失大量盐分,这个时候身体极度脱水,也会加速脏器的衰竭,因此一旦发展到这个阶段,死亡率是极高的。
在一些特定的环境下,如蒸桑拿、泡温泉,这里的温度都在40℃左右,在这种高温高湿的环境下,如果蒸泡时间过长,不及时补水,③。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一旦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B.万一变性之后,这些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生理功能
C.一旦变性之后,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这些生理功能
D.万一变性之后,蛋白质就失去了原有的这些生理功能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①
②
③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只蜜蜂停在向日葵花上,忙碌地采集着花粉;另一只蜜蜂在花朵外自言自语:“有时候,我真想能有机会慢下来闻闻花香。”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袋。
2022-2023学年度第二学期高一级返校考试试题卷(答案解析)
1.D(A项,张冠李戴,依据原文“人工智能的两大支柱——算法和大数据⋯⋯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二者指的是“算法和大数据”,不是“基于内容的算法和协同过滤算法”。B项,曲解文意,原文是“并计算受众在每一个⋯⋯调整阅读内容”,没有“建议其调整阅读时间”。C项,分析不当,“人工智能技术⋯⋯提供正确导向”错误,原文是“在算法新闻时代,记者和编辑⋯⋯为受众提供正确导向”,是“记者和编辑”不是“人工智能技术”。)
2.A(A项,无中生有,依据原文“近期斯坦福大学研发的算法可以通过搜集网站信息并进行深度挖掘,判定个人情况,准确率高达 91%,这一研究立即招致公众批评,也让公众对算法的信息挖掘能力产生伦理质疑”,“算法相关研究应该摒弃”于文无据,说法绝对。)
3.C(材料二探讨的是人和技术的关系,观点是“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只有C项关注了人和技术两方面。)
4.①新闻媒体应该承担起交叉核实信息源的责任。②平衡公共服务与经济利益之间的关系,把服务公众需求与教育引导公众结合起来。③对原有的职业伦理规章制度做出相应的调整,对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场景和范围做出限制,规范传播行为。④新闻媒体人应在人机协同中占据主体地位,驯化大数据技术并为算法植人合适的价值观,把握新闻的正确导向。(每点1分)
5.①首先提出观点,必须在直面技术的同时观照人类,让技术更好地为人服务,也让人保持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2分)②接着指出媒体、公众和网络平台各自的责任,并重点论述媒体要有大局意识,要有责任担当。(2分)③最后总结,从职业伦理的层面规范媒体、网络平台的传播行为,让技术更好地推进新闻传媒业的健康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2分)
6. B(“借读书之名来逃避这桩婚事”理解错误,由文中“欢乐忽然使她透不出气来:她想起让在走向自由⋯⋯她又笑,又哭”可知,她是去追寻有意义的生活。)
7. C(“反衬出主人公在不同的场合下不变的心情”分析错误,文中第十二段“我的上帝啊,为什么我这样苦恼!”可知,在游手好闲、无所事事的生活状态下,娜佳的内心十分苦恼,烦躁不安;由最后两段可知,在奔向新生活时娜佳内心是快活的。主人公前后的心情是有变化的。)
8.①对生活感到乏味,没有兴致;②怀疑人生,反思生活;③对无所事事、浮华的生活深感憎恶;④奔向新生活,满心快活。(每点1分,意思相近即可得分)
9.①不同:安德烈把无意义生活归结为大时代和俄罗斯的问题,与他本人无关;而娜佳则反思人生,改变自我,追求自我,追求有意义的生活。②内涵:人要过有意义的、自由的、充实的生活,而不是碌碌无为、不劳而获的生活。(每点3分)
10. B(句意为:现在防守长江应当先安排处置荆南,时机一到就让蜀汉部队出秦关,荆楚部队出宛洛,陛下亲自统率大军,从淮甸与各路将领在咸阳会师,谁能够抵抗?“当先措置荆南”作“守江”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A、C。“蜀汉师出秦关”“荆楚师出宛洛”句式一样,句意相通,中间断开。排除D。故选B。)
11. B(“政府部门组织面试”错误。召试,皇帝召见面试。故选B。)
12. A(“因此其文章气势足”错误。原文只说“收苏氏文”,并没有说“因此其文章气势足”。强加因果。故选A。)
13.(1)蜀州出产绫,在此以前,知州派军队的工匠购置织机买丝少付钱,百姓忧患此事,孙道夫停办了公家的织机。(“先是”,在此以前;“病”,以……为忧患;“断”,停办。每点1分,句意1分)(2)然而他性情刚直,喜欢当面批评、指责别人,不能容忍别人的过失,有人因此轻视他。(“面折”,当面批评、指责;“或”,有人;“少”,轻视。每点1分,句意1分)
14. ①皇上认为金人没有发兵的理由;②孙道夫认为应提前预防;③宰相沈该不以为意。(每点1分)
译文:
孙道夫字太冲,眉州丹棱人。年十八岁为太学贡生。当时禁止元祐之学,因犯收藏苏氏文章被开除学籍。再次成为贡生,被选进为优等。张浚把他推荐给高宗,高宗召见他答对,道夫上奏说:“希望修养德行来扭转天意,确定首都来维系人心,任用贤能的人,谋求振兴恢复,以洗雪国家的耻辱。”皇上在越州,张浚派遣孙道夫前去奏事,皇上赐他科第出身,改任左承奉郎。皇上第二次诏见答对,他进言说:“汉中前面俯瞰三秦,后面遮蔽巴蜀,诸葛孔明、蒋琬出兵图谋得到关辅,没有不驻军汉中的。现在防守长江应当先安排处置荆南,时机一到就让蜀汉部队出秦关,荆楚部队出宛洛,陛下亲自统率大军,从淮甸与各路将领在咸阳会师,谁能够抵抗?”皇上赞同采纳,派他试任馆职。皇上告诉宰相:“自从渡江到现在,文章气势没有比得上孙道夫的,培养一二年,应当任命他担任文学侍从之职。”他升任校书郎。出朝担任怀安军知军,请求停办都运司来宽省民力,停止边地屯兵来消除祸乱的原因,停止繁多的差遣来节省浮滥的花费。担任资州知州,宣抚郑刚中推荐他的治绩品行为第一。移官蜀州知州,盗贼不敢进入州境。资州出产绫,在此以前,知州派军队的工匠购置织机买丝少付钱,百姓忧患此事,孙道夫停办了公家的织机。他处理事物明白,人们把他看做“水晶灯笼”。九年不升官,大概他不是秦桧喜欢的人。凭吏部郎中身份进朝答对皇帝,进言蜀地百姓上交二税和监酒茶额的弊病,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授为太常少卿,凭借礼部侍郎的身份充任贺金正旦使。金将要撕毁盟约,质问秦桧的死亡,以及在关、陕购买马匹不遵守约定,孙道夫顺沿这些事情一一驳斥他们。出使回朝,被提升代理礼部侍郎。皇上说:“你从做小官时已被我了解,只是赵鼎与张浚失和以后,蜀地人在朝中做官的,都被阻遏压制。从今以后有什么见解,可以请求多进见几次。”兼任侍讲,上奏说敌人有伺机侵占江、淮的意图。皇上说:“朝廷对待他们非常优厚,他们拿什么为名作为发兵的开端?”孙道夫说:“那些金人可以自己杀掉自己的父兄夺取他们的权位,起兵难道还问有什么名目,臣希望预先为之做好防备。”宰相沈该不把这事放在心上,孙道夫每次进宫答对,总是进言武备的事,沈该怀疑他引荐任用张浚,就顾忌他。孙道夫内心不安,请求出朝,担任绵州知州,退休,去世,享年六十六岁。孙道夫为官,一心一意为百姓着想,不受任何私情干扰。做官三十年,奉禄大多买了书籍。然而他性情刚直,喜欢当面批评、指责别人,不能容人之短,有人因此轻视他。
15. (“即使卓越如苏氏兄弟,也不敢自居第一”错误。这是从苏铁要求弟弟苏辙谦虚处世的角度分析的。结合诗歌内容及注释可知,苏轼用这个典故是出于对弟弟的安全的考虑,告诫他要小心谨慎,希望他平安归来。)
16. ①表现了诗人旷达的性格。②苏轼兄弟情谊深重,但诗人远在杭州,与在京城的苏辙已是天各一方。③这次虽是远别,诗人表示也不会作儿女之态,悲伤落泪。(每点2分)
(分析诗人的性格,除知人论世外,须从理解诗句传达的情感入手。首联诗人明显是化用王勃的名句抒情,所以了解王勃的名句,理解其传达的情感是关键。王勃原句“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慰勉友人不要像青年男女一样,为离别泪湿衣巾,而要心胸豁达,坦然面对。苏轼化用这两句,显然也有此意。根据以上分析,概括诗人性格,并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
译文:
我寄身此地和你隔着云海遥遥相望,何必因为你要远行又泪湿衣巾。你不辞劳苦充当信使去冒风雪,为的是要让异族认识朝廷杰出的精英。你将在沙漠留恋地回望京都夜月,梦魂定会越过湖山见到杭城春景。辽国国主若是问起你的家世,可别说朝中第一等人物只在苏家门庭。
17.(1)苍山负雪,明烛天南 (2)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 (3)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18.①能工巧匠 ②耳熟能详 ③锲而不舍(每空1分)
(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第三空,结合后文“金石可镂”的出处可知,此处是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名言,可以用“锲而不舍”。锲而不舍:雕刻一件东西,直刻下去不放手,比喻做事情能坚持到底,不半途而废。也形容有恒心,有毅力。)
19.(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2分)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2分)
(原句有三处错误。一、结构混乱,“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二、语序不当,“精彩的更多故事”要改为“更多精彩的故事”。三、搭配不当,“献计力量”要改为“贡献力量”。)
20.(示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实干创新等基本内涵。(4分)
(首先要找到关键信息“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实干精神……执着精神……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然后提炼“工匠精神”包含的关键词“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实干”“创新”等即可。)
21. A(一旦,副词,不确定的时间,用于“未然”,表示“要是有一天”。万一,连词,表示可能性极小的假设(用于不如意的事)。“这些”是指代前面的蛋白质,而非生理功能。)
①就拿煮鸡蛋打个比方 ②夏天大量出汗 ③也会有热射病的情况发生(每空2分,合理即可得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