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师联盟2021-2022学年高三4月联考语文试题(河北卷)
九师联盟2022届高三下学期4月联考试题(河北卷)
高三语文
考生注意:
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答题前,考生务必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将密封线内项目填写清楚。
3.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4.本卷命题范围:高考范围。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戏曲现代化”是百年来中国戏剧发展的重要命题。历经“求变图存”“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一系列探索,中国戏剧(曲)获得了从古典走向新生的现代性底色。进入新时期尤其是新千年以来,反映当下生活、回应现实热点的现代戏越来越成为创作焦点,与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共同构成了当代戏曲舞台的繁荣样貌。在此进程中,戏曲的现代性求索从未止步。
那么,究竟何谓戏曲的现代性?它不单是一个时间概念或时段界定,还是融入现代文化与环境特点,在当下所呈现出的精神价值、审美认知等。除直面现实的题材外,历史的、外来的故事都可以具备当下感、呈现现代性。比如,在现代审美观照下创排的新编历史剧《曹操与杨修》《成败萧何》等之所以成为舞台经典,就在于历史中的人性跨越时空仍具现实意义。因此,戏曲的现代性体现在主动观照现代文明成果、现代审美意识、现代价值观念的创作进程中,并不只是表现在现代生活的题材拓展方面,也非为现代戏专属。
从现实题材到现代艺术,戏曲现代化仍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题材本身不自备现代意识,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者自身应有现代观念:一方面,要理性对待当下创作中博题材、押主题、砸大钱等诸多问题,冷静、科学、遵循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创新,不能将艺术作品等同于宣传品;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鉴别、发掘、提炼、反思,在从素材到作品、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大胆取舍、合理进行艺术再加工,不断丰盈那些体现当代价值观、符合当下审美的元素,运用本门类的技术技巧、前沿理念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戏曲现代戏如何更具现代性,同样绕不开戏曲本体与现代元素的关系问题。除观念、角度、题旨外,音乐、表演、布景等整体舞台呈现都与当下观众的审美直接关联,亦是现代性探索中不可忽略的部分。“源于生活”让现代戏更容易与观众亲近,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追求,也决定了其在唱念、表演等方面的拓展尚需守住戏曲本体。我们可以广泛吸收现代元素,形成生活化的新表演程式,但也应该是在对某一剧种形态探得来龙、知晓去脉的基础上,以虚实互动、新老交融的具体实践为前提,否则,盲目进行现代性开掘,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读。
置身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时代洪流之中,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是旁观者。未来或将有更多书写时代巨变、反映百姓生活的现代戏作品涌现,相信随着追求现代浊的种种努力,现代戏创作能向更深更广迈进,真正做到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而歌。
(摘编自《戏曲现代戏:在现代性求索中走向深广》)
材料二:
传统戏曲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属于文化形态,主要存在于民间。这种民间戏曲具有质朴的、非艺术化的倾向,表达的是一种文化的参与和共融,而非纯艺术的审美咀嚼;另一种则属于艺术形态,是士大夫文人在民间戏曲的基础上,不断丰富其表现手段,使其更趋向雅致,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形成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曲艺术。我们常常所说的戏曲现代化,更多的是戏曲外部形式的现代化。但在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表现上,而忽视了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所具有的本质特征。
戏曲艺术的现代化决不仅仅表现为戏曲题材是否属于现代的生活,戏曲的思想内容是否曲折生动感人。换言之,一方面,现代生活题材当然是现代戏曲艺术应该表现的内容之一,甚至是重要的内容之一,但通过古代生活题材同样也可以反映当代人的思想意识和精神生活。而另一方面,戏曲艺术的本体在于其形式的表达,即戏曲艺术之所以成为戏曲艺术,在于它独特的戏曲表达形式。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就在于其可以反复欣赏的独特的形式美,是形式与内容两者和谐、有机的统一。作为一种古老的传统艺术,戏曲在现代的形式意义尤其显著。时下戏曲艺术的现代性追求在“形式美”上做了一些尝试和努力,但力度显见不足,也缺乏系统性,其更多着眼于强调反映现代生活和现代意识,甚至把内容也局限在主旋律的范畴之内,而应该重视的形式、艺术的继承传统和现代化革新却步履艰难,这正是戏曲艺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所在。
无疑,关注和回归民间是摆脱这种困境、实现现代转型的根本。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大众文化,它的根、它的脉、它的代谢机制都在民间,戏曲艺术的每次发展、繁荣,民间大众都发挥了积极、能动的作用,是改革、创新的主体,是戏曲发展的推动力,是戏曲一次次转型和新旧代谢的资源库,每一次革新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然而,反观当代有一种越来越不尊重和漠视民间的趋势,这不仅让戏曲艺术表现形式的革新失去可资借鉴的力量,同时也破坏了具有悠久历史的戏曲文化生态链,让戏曲与广大民众愈来愈隔膜,这正是我们戏曲现代化过程中最大的一个缺失,也是学界不得不正视的一个问题。
(摘编自《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代戏、传统戏、新编历史剧成为当代戏曲舞台繁荣的三大支撑,是因为戏曲的现代性探索从未止步。
B. 我们现在所看到的戏曲艺术不仅表现出一种文化的参与和共融,又具有较高的审美性和审美价值。
C. 戏曲现代化既包括戏曲题材和思想内容的现代化,也包括戏曲艺术样式的现代化,后者比前者更为重要。
D. 戏曲艺术独特的形式美虽是戏曲艺术的审美价值之所在,但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之所在。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通过改编古代文学经典,也可以借演绎西方戏剧名著来呈现戏曲现代性。
B. 将现代戏与戏曲的现代性画等号,认为那些表现现代生活的题材天然具备现代性,显然是不正确的。
C. “源于生活”“高于生活”不仅形成了戏曲艺术生活化的新表演程式,而且决定了戏曲的艺术化追求。
D. 戏曲文化生态链历史悠久,而人民大众是其中非常重要的一环,是戏曲创新发展的主体和推动力。
3. 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不能体现“戏曲的现代性”内涵的一项是( )
A. “五四”时期,戏剧演出的内容对帝王将相、才子佳人的故事出现前所未有的淡漠,转而表现努力建设新制度、新政府、新国家的内容。
B. 1927年,欧阳予倩与周信芳、高百岁合演《潘金莲》,旧戏新排,在人物心理分析和人物个性解放等方面,都达到了现代审美的高度。
C.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上海的“连台本”戏曲演出,武侠、神怪、奇案之类,长演不衰,是因观众对这些剧目的舞台“机关布景”的展示着迷。
D. 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在排演时装新戏《一缕麻》之后,悟出戏剧表现的生活内容会带来生活中的人的服饰、身姿、表达方式等方面的变化。
4. 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
5. 戏曲现代戏如何更具现代性?请结合两则材料简要分析。
【1~5题答案】
【答案】1. B 2. C 3. D
4. (1)材料一首先指出百年来中国戏曲现代性求索从未止步,引出对戏曲现代性内涵的分析,接着分析戏曲如何更具现代性的途径,最后呼吁现代戏剧创作者努力创作出具有现代性的戏曲精品;
(2)材料二首先分析传统戏曲的两种形态,引出对戏曲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困境的分析,然后指出摆脱这种困境的方法。
5. (1)创作者自身具有现代观念,要遵循艺术规律,对现实题材或具备现代性的历史故事等题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2)处理好戏曲本体和现代元素的关系,在广泛吸收现代元素的同时要守住戏曲艺术的本体,在对某一剧种进行充分研究和具体实践的前提下,开掘戏曲艺术的现代性;
(3)关注和回归民间,抓住民间大众这一戏曲革新的主体和戏曲转型、新旧代谢的资源库,开掘戏曲艺术的现代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是因为……”错误,强加因果,由材料一第一段“反映当下生活、回应现实热点的现代戏越来越成为创作焦点,与传统戏、新编历史剧共同构成了当代戏曲舞台的繁荣样貌。在此进程中,戏曲的现代性求索从未止步”可知,二者之间并无因果关系;“三大支撑”错误,文中说的是“共同构成了繁荣样貌”。
C.“后者比前者更重要”错误,两则材料均未对两者哪个更重要做出比较。
D.“同时也是戏曲艺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之所在”错误,根据材料二第二段内容可知,当下戏曲艺术的现代化革新步履维艰才是戏曲艺术现代化的主要困境。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概括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C.“决定了戏曲的艺术化追求”错误,文中说的是“‘源于生活’让现代戏更容易与观众亲近,‘高于生活’是戏曲艺术的艺术化追求”,并非“决定了戏曲的艺术化追求”;“不仅……而且”错误,文中“形成了戏曲艺术生活化的新表演程式”和“戏曲的艺术化追求”之间不是递进关系,而是并列关系。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A.体现了戏曲关注现代题材这一现代性内涵。
B.体现了戏曲呈现出当下的精神价值和审美认知这一现代性内涵。
C.体现了戏曲在现代化进程中加入了现代元素这一现代性内涵。
D.体现了戏曲现代性可能给社会生活带来的变化,不属于戏曲现代性的内涵。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思路的能力。
先看材料一。
由出处《戏曲现代戏:在现代性求索中走向深广》可知,材料一是分析戏曲现代性在现代性。
材料一共五段文字,第一段先说戏曲现代化的探索进程,之后指出“在此进程中,戏曲的现代性求索从未止步”;第二段以“那么,究竟何谓戏曲的现代性”这一问句引出对戏曲现代性内涵的分析;第三段“从现实题材到现代艺术,戏曲现代化仍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和第四段“戏曲现代戏如何更具现代性,同样绕不开戏曲本体与现代元素的关系问题”是分析戏曲更具现代性的途径;第五段“任何一个创作者都不是旁观者。未来或将有更多书写时代巨变、反映百姓生活的现代戏作品涌现,相信随着追求现代浊的种种努力,现代戏创作能向更深更广迈进,真正做到为人民书写、为时代而歌”是向创作者发出呼吁。
再看材料二。
由出处《中国戏曲的现代转型与本质回归》可知,材料二是分析中国戏曲在当下的转型和回归。
材料二共三段文字,第一段先分析传统戏曲的两种形态,如“传统戏曲表现为两种形态,一种属于文化形态……;另一种则属于艺术形态,……”,之后引出戏曲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困境,如“但在戏曲现代化的过程中,人们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戏曲现代题材和思想内容的表现上,而忽视了戏曲艺术作为一种艺术样式所具有的本质特征”,第二段对这些困境进行具体分析;第三段“无疑,关注和回归民间是摆脱这种困境、实现现代转型的根本”指出摆脱困境的方法。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第三段“从现实题材到现代艺术,戏曲现代化仍有漫长而艰辛的路要走。题材本身不自备现代意识,但戏曲现代戏的创作者自身应有现代观念:一方面,要理性对待当下创作中博题材、押主题、砸大钱等诸多问题,冷静、科学、遵循艺术规律进行创作创新,不能将艺术作品等同于宣传品;另一方面,还需要充分鉴别、发掘、提炼、反思,在从素材到作品、从生活真实到艺术真实的过程中,大胆取舍、合理进行艺术再加工,不断丰盈那些体现当代价值观、符合当下审美的元素,运用本门类的技术技巧、前沿理念等,实现‘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可知,身为创作者要有现代观念,必须遵循艺术规律,对相关题材进行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
由材料一第四段“戏曲现代戏如何更具现代性,同样绕不开戏曲本体与现代元素的关系问题。……‘源于生活’让现代戏更容易与观众亲近,但‘高于生活’的艺术化追求,也决定了其在唱念、表演等方面的拓展尚需守住戏曲本体。我们可以广泛吸收现代元素,形成生活化的新表演程式,但也应该是在对某一剧种形态探得来龙、知晓去脉的基础上,以虚实互动、新老交融的具体实践为前提,否则,盲目进行现代性开掘,只会带来更多的误读”可知,在处理戏曲本体和现代元素的时候要守住戏曲本体,在吸收现代元素和形成生活化表演程式的时候要充分研究和具体实践。
由材料二“无疑,关注和回归民间是摆脱这种困境、实现现代转型的根本。戏曲是一种大众艺术、大众文化,它的根、它的脉、它的代谢机制都在民间,戏曲艺术的每次发展、繁荣,民间大众都发挥了积极、能动的作用,是改革、创新的主体,是戏曲发展的推动力,是戏曲一次次转型和新旧代谢的资源库,每一次革新都有深厚的群众基础”可知,要关注和回归民间,抓住民间大众这一资源库,以此来开掘戏曲艺术的现代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美发
刘庆邦
油菜花开了,蜜蜂忙着采蜜。油菜花的花期不是很长,从开到谢,不过十来天的样子。蜜蜂采蜜把时间抓得很紧。它们不仅把时间抓在爪子上,翅膀上,嘴巴里,还把抓到的时间体现在两条大腿上。大腿上那两坨花粉,就是时间的积累和结晶。蜜蜂采蜜之所以争分夺秒,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们怕下雨。春天雨水多,一旦下了雨,花朵里进了水,蜜就被稀释了。掺了水分的蜜,诚实的蜜蜂拒绝采。它们刚从一支***里退出,又匆匆钻进另一支***,似乎要把满地的***全都采遍。它们整天跟花朵打交道,几乎把自己也变成了花朵。它们是飞翔的花朵。
花开时节,蜜蜂有蜜可采,人们想找点活儿干却不容易。
胡建敏扛着一张铁锨,也来到了劳务市场。杨爱玉本不想让他今天就来,建议他到美容美发的地方,先把头发染一下再说。胡建敏一听就顿感不悦,说:“胡扯,我去找活儿干,又不是去搞对象,染头发干什么!”杨爱玉说:“染染头发显得年轻一些,人家挑干活儿的人,都是先挑年轻的。”胡建敏说:“头发有那么重要吗?我就是不染,有那几十块钱,还不如留着给我闺女买件衣服穿呢!”
太阳出来了,招工的人没有来,太阳到了井架上,招工的人还没有来。
劳务市场一阵骚动,人们纷纷朝一辆开过来的面包车跑去。车门开处,从车上下来一个大脸男人。大脸摆开讲话的架势,说他是富成煤矿的,今天来招采煤工,只招五个,多一个都不要。很快,他挑够五个人,让这五个人上了面包车,就把车开走了。
没有被大脸挑中,胡建教一点儿都不在意。他心里明白,什么富成煤矿,不过是一个小煤窑而已。周边的小煤窑多的是。胡建敏现在还是国营大矿的一名矿工,之所以出来找活儿干,是因为他所在的矿井被封闭了。他现在的情况不是下岗,而是待岗。让他到小煤窑去下窑,他从感情上还接受不了。
一辆带拖斗的手扶拖拉机开过来了,人们又围了过去。开拖拉机的是一个粗脖子男人,他来劳务市场为一个建筑队招收工人,名额是三个。粗脖子没有要求大家排队,他站在车斗子里,点上一颗香烟,慢慢吸着,居高临下往人堆里看。粗脖子没有问谁愿意去建筑队,人们还是纷纷举起了手,并把手摇晃着,说“我去我去”!急于找活儿干的人都像是落水的人,只有粗脖子一个人站在岸上,他们都盼望着粗脖子能拉他一把。
听说去建筑队干活儿,胡建敏这次没有犹豫,他也向粗脖子晃手,神情也很迫切。粗脖子挑到两个人后,看见了胡建教,他指着胡建敏问:“你今年多大了?”胡建敏答:“四十出头。”粗脖子说:“头有长短,出头出多少,你说清楚。”胡建敏说:“我周岁四十四,虚岁四十五。”粗脖子说:“我说嘛,你的头很有伸缩性,出头出得够长的。说实话,你今年到底多大岁数了?”胡建敏脸上红了一下,说:“我说了四十四,就是四十四,岁数难道还有假吗!”粗脖子笑了笑说:“你蒙谁呢,现在少报岁数的人多得很。我看你的头发,你今年六十四还差不多。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在家好好猫着,还出来找什么活儿!”看来真让妻子说准了,他不染头发,果然出了问题。胡建敏解释说:“你别看我的白头发多,我是少白头,二十多岁时就有了白头发。我有身份证可以作证,身份证上有我的年龄。”粗脖子把烟把子扔掉了,说:“我只相信我的眼睛,从来不相信什么身份证。现在假身份证多的是,花几十块钱就可以造一个。”
胡建敏受到的打击可想而知。时间到了中午时分,招工的人不会再有了,来找活儿干的人陆续散去。胡建敏没有走,一个人靠墙根坐着发呆。
胡建敏直到天快黑了才回家,他面无表情,不让妻子看到什么。但妻子还是看出来了,他肯定没有找到活儿干。胡建敏不说话,到卧室的床上躺了下去,妻子跟着进来,坐在床沿,伸手试着抚摸胡建敏的头发。人的头发上并没有神经,可胡建敏现在的头发却很敏感,他说:“你别动我的头发好不好!”妻子把手从他头发上拿开了,小心地问他:“你是不是怕染头发时皮肤过敏?”这样的问题胡建敏拒绝回答。妻子继续说:“这样吧,你试试吧,要是你的皮肤真的过敏,咱就不染。”胡建敏瞪起了眼睛,说:“我坚决不染,谁再跟我提染头发的事,我跟谁急!”妻子说:“保守,固执。像你这样固执的人,一辈子找不到活儿干!”妻子说罢,到厨房给胡建敏做饭去了。
第二天一大早,胡建敏扛上铁锨,继续到劳务市场找活儿干。妻子没敢再提让他染头发的事,只是看着他满头的花白头发说:“上午要是找不到活儿,中午一定要回来吃饭。”胡建敏说:“你怎么知道我一定找不到活儿,我要是找到活孔了呢?”妻子说:“找到活儿更好,我只是打个比方。”胡建敏说:“你打比方,就不能往好的方面打吗?”妻子说:“我是想往好的方面打,我不敢。孩子不听话,我能打能骂。你不听话,我一点儿办法都没有。我和孩子都指望你呢,我也不想惹你生气。”胡建敏听得出来,妻子还是惦着让他染头发的事,他说:“得得得,咱家只要你不生气,就没人生气了。”
招工的来了,劳务市场的人都围了过去。来招工的是一家苹果园的园主,园主要招收两个工人,帮着浇水,锄草,摘多余的花儿。园主开出的价码是,愿意到苹果园工作的人,园方管吃管住,每月五百块钱工资……园主打量了一下胡建敏,把目光定格在他的头发上,园主说:“苹果园里的活儿可都是力气活儿。”他并没有招收胡建数,另外挑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人。
胡建敏终于决定去美发店了。走到一块黄花盛开的油菜地边,他站下来看了一会儿。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他找活儿干的心情更急迫些了。镇上的理发店终于满足了胡建敏的要求,他剃成一个光头回来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通过叙述胡建敏两次在劳务市场找工作失败的经历,小说旨在反映底层劳动者艰难的生活现状,并引起读者对生活方式的思考。
B. 胡建敏因所在国营大矿被封闭,而去劳务市场找工作,又因放不下架子、比较固执,而使自己与别人打交道的时候常遭遇失败的结局。
C. 文中画线语句将找工作的人类比成落水的人,突出他们的无助和急切,另一方面显示出粗脖子的高高在上,流露出作者的怜悯之心。
D. 小说中,粗脖子和苹果园主仅仅通过胡建敏的头发就断定他年龄过大,不具备干重活的体力,折射出以貌取人的世俗观念。
7. 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之所以详写粗脖子招建筑工的经过,略写大脸招采煤工、苹果园主招工人,是因为粗脖子和胡建敏之间,关于头发问题的矛盾冲突最为激烈。
B. 文中运用点面结合的手法写粗脖子招工的场景,既让读者真切地感受到头发问题给胡建敏找工作带来的难处,又反映了找工作难是一个社会问题。
C. 文中主要运用语言描写和动作描写来塑造胡建敏妻子的形象,她的体贴入微、善解人意反衬出胡建敏不修边幅的特点。
D. 结尾写蜜蜂在油菜花丛中忙着采蜜,从侧面烘托胡建敏找不到工作的急迫心情,照应小说开头,使小说结构圆合完整。
8. 文章开头描写蜜蜂采蜜有何作用?请简要分析。
9. 请结合“美发”的相关情节,分析胡建敏的心理变化。
【6~9题答案】
【答案】6. B 7. C
8. ①使叙述内容显得丰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②写蜜蜂忙于采蜜的情景,突出其自由而忙碌的生活,与后文中的人形成对比,反映出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9. ①开始胡建敏没有认识到美发的作用而坚决反对美发。妻子劝他美一下发再去,他认为自己是去找工作而不是相亲。
②在遭受粗脖子的奚落之后变得沮丧迷茫。他认识到头发与年龄、与找工作有重要的关系,现在遭遇苹果园主的嫌弃之后变得更为焦急,终于愿意美发了,却理了个光头,显示出坦然和自信。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又因放不下架子”理解有误。胡建敏积极地去劳务市场找工作,他没能去小煤帘工作不是他放不下架子,是他没有被大脸选中,“常遭遇失败的结局”表述也不准确。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她的体贴入微、善解人意反衬出胡建敏不修边幅的特点”分析错误。胡建敏的妻子与胡建敏的形象不构成一正一反的关系,不是反衬,文中也没有表现胡建敏不修边幅的特点。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蜜蜂采蜜把时间抓得很紧。它们不仅把时间抓在爪子上,翅膀上,嘴巴里,还把抓到的时间体现在两条大腿上。大腿上那两坨花粉,就是时间的积累和结晶。蜜蜂采蜜之所以争分夺秒,还有一个原因,是它们怕下雨。春天雨水多,一旦下了雨,花朵里进了水,蜜就被稀释了。掺了水分的蜜,诚实的蜜蜂拒绝采。它们刚从一支***里退出,又匆匆钻进另一支***,似乎要把满地的***全都采遍”可知,我们了解了蜜蜂采蜜把时间抓得很紧,是因为它们怕下雨,掺了水分的蜜,诚实的蜜蜂拒绝采。这些描写使叙述内容显得丰富,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
结合“花开时节,蜜蜂有蜜可采,人们想找点活儿干却不容易”可知,写蜜蜂有蜜可采,是为了引出人们想找点活儿干却不容易。可见写蜜蜂忙于采蜜的情景,突出其自由而忙碌的生活,与后文中的人形成对比,人们想找点活儿干却不容易,反映出底层劳动者生活的艰辛和无奈。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人物心理变化的能力。
开始胡建敏没有认识到美发的作用而坚决反对美发。结合“胡建敏扛着一张铁锨,也来到了劳务市场。杨爱玉本不想让他今天就来,建议他到美容美发的地方,先把头发染一下再说。胡建敏一听就顿感不悦,说:‘胡扯,我去找活儿干,又不是去搞对象,染头发干什么’”可知,妻子建议他到美容美发的地方,先把头发染一下再说,而胡建敏一听就顿感不悦。可见妻子劝他美一下发再去,他认为自己是去找工作而不是相亲。
在遭受粗脖子的奚落之后变得沮丧迷茫。结合“粗脖子挑到两个人后,看见了胡建教,他指着胡建敏问……粗脖子笑了笑说:‘你蒙谁呢,现在少报岁数的人多得很。我看你的头发,你今年六十四还差不多。都这么大岁数了,不在家好好猫着,还出来找什么活儿!’”,没有找到工作的胡建敏“不说话,到卧室的床上躺了下去”,粗脖子的奚落让胡建敏感到沮丧,也意识到头发问题的严重性;“园主打量了一下胡建敏,把目光定格在他的头发上,园主说:‘苹果园里的活儿可都是力气活儿。’他并没有招收胡建数,另外挑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人。胡建敏终于决定去美发店了。走到一块黄花盛开的油菜地边,他站下来看了一会儿。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他找活儿干的心情更急迫些了。镇上的理发店终于满足了胡建敏的要求,他剃成一个光头回来了”可知,苹果园主没有招收胡建敏,而是另外挑了一个看上去比较年轻的人,这让他认识到头发与年龄、与找工作有重要的关系。当他看见蜜蜂在花丛中飞来飞去,他找活儿干的心情更急迫些了,可见遭遇苹果园主的嫌弃之后变得更为焦急,终于愿意美发了,却理了个光头,显示出坦然和自信。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宋太祖建隆元年八月,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卒,弟保勖权知军府,请命于帝,授以节度使。三年冬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卒,子保权嗣,时年十一。十一月,荆南节度使高保勖卒,兄保融子继冲嗣。初,周行逢病亟,召将校,属其子保权曰:“我死,张文表必乱,诸君善佐吾儿,无失土宇。必不得已,当举族归朝,无令陷于虎口。”及保权嗣位,文表闻之,怒曰:“我与行逢俱起微贱,立功名,今日安能北面事小儿乎!”十二月,会保权遣兵代永州戍,道出衡阳,文表遂驱之以袭潭州。文表据潭州,又将取朗陵以灭周氏。保权遣杨师璠击之,且求援于朝。先是,帝遣卢怀忠使荆南,谓之曰:“江陵人情去就,山川向背,我欲尽知之。”怀忠还言:“高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困于暴敛。南迩长沙,东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其势日不暇给,取之易也。”及周保权使至,帝谓范质等曰:“江陵四分五裂之国,今出师湖南,假道荆渚,因而平之,万全策也。”乾德元年春正月庚申,乃命慕容延钊为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十州兵,假道继冲,讨文表。未至,杨师璠已破文表于平津亭,执文表。处耘至襄州,遣丁德裕使继冲谕意。孙光宪因言于继冲曰:“中国自周世宗时,已有混一天下之志,今宋主规模宏远,不若早以疆土归之,则可免祸,而公亦不失富贵矣。”继冲乃遣其叔父保寅,奉牛酒犒师于荆门,且觇强弱,处耘待之有加。继冲闻之,以为无虞。是夕,延钊召保寅宴饮帐中,处耘密遣轻骑数千倍道前进。继冲但俟保寅还,遽闻王师奄至,即惶怖出迎,遇处耘予江陵北十五里。处耘揖继冲,令待延钊,而率亲军先入城。比继冲还则王师已分据要冲继冲大惧因尽籍其境内三州十七县遣客将奉表纳于帝帝受之授继冲荆南节度使如故高氏亲属僚佐拜官有差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平荆湖》)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比继冲还/则王师已分据要冲/继冲大惧因尽/籍其境内/三州十七县遣客将奉表纳于帝/帝受之/授继冲荆南节度使如故/高氏亲属僚佐拜官有差/
B. 比继冲还则王师/已分据要冲/继冲大惧/因尽籍其境内/三州十七县遣客将奉表纳于帝/帝受之/授继冲荆南节度使如故/高氏亲属僚佐拜官有差/
C. 比继冲还则王师/已分据要冲/继冲大惧因尽/籍其境内三州十七县/遣客将奉表纳于帝/帝受之/授继冲荆南节度使如故/高氏亲属僚佐拜官有差/
D. 比继冲还/则王师已分据要冲/继冲大惧/因尽籍其境内三州十七县/遣客将奉表纳于帝/帝受之/授继冲荆南节度使如故/高氏亲属僚佐拜官有差/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太祖,文中指宋代开国皇帝赵匡胤的庙号,是其死后在太庙中被人供奉时的称号。
B. 节度使,官名。唐朝时设立,其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行政大权,后又称“藩镇”。
C. 庚申,庚为天干,申为地支,天干地支相配用以纪年、纪月、纪日、纪时,文中用于纪日。
D. 牛酒,古代用作馈赠、犒劳、祭祀的物品,文中指高继冲用来犒赏朝廷军队的物品。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武平节度使周保权向朝廷求救,既与他年幼,无力掌控局面有关,也有其父周行逢临终前的告诫和其父部将张文表步步进逼等因素。
B. 因心存不满,张文表先是驱使周保权派来替换永州防务守军袭取潭州,后又想攻下朗陵,消灭周保权,后来却在平津亭被杨师璠捕获。
C. 宋太祖审时度势。他先派卢怀忠出使荆南,了解形势,再出师湖南,借道荆渚,以求万全;后又派丁德裕、孙光宪向高继冲传达他的意旨。
D. 慕容延钊和李处耘有勇有谋,两人配合密切,非常出色地完成了宋太祖交给他们的任务,成功收服荆南节度使高继冲,可谓功劳卓著。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我与行逢俱起微贱,立功名,今日安能北面事小儿乎!
(2)今宋主规模宏远,不若早以疆土归之,则可免祸,而公亦不失富贵矣。
14. 请简要概括卢怀忠认为高继冲容易对付的理由。
【10~14题答案】
【答案】10. D 11. B 12. A
13. (1)我和周逢行都出身微贱,立下功名,现在怎么能够屈尊向北侍奉小孩子呢!
(2)现今宋主志向远大,不如早日以疆土归顺,便可以免除祸患,而主公也不会失去富贵。
14. ①横征暴敛,失去民心。②形势严峻,无暇顾及。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等到高继冲回来,军队已经占据了城中重地,高继冲十分恐惧,于是全面登记自己所辖境内三州十七县的户口,派遣手下向太祖交纳降表。太祖接受了降表,任命高继冲照旧担任荆南节度使,高氏的亲属以及部下都得到不同的官职。
“比继冲还”,为状语,提前,应在其后断开,另外,“则”为句首虚词,且“王师”为“分据”的主语,应在“则”前断开,排除BC;
“尽”,副词,为全面之意,用来修饰限定“藉”,“尽”和“藉”中间不可断开,排除A。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学文化常识的能力。
B.“唐朝时设立,其职责是统管所辖地区的行政大权”分析错误。唐初沿北周及隋朝旧制,重要地区置总管统兵,即节制调度的军事长官,初设时负责管理调度军需的支度使,同时管理屯田的营田使,主管军事、防御外敌,唐朝天宝后,又兼所在道监督州县之采访使,集军、民、财三政于一身。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既与他年幼,无力掌控局面有关”理解错误。依据原文“保权遣杨师璠击之,且求援于朝”“杨师璠已破文表于平津亭,执文表”等内容可知,周保权虽然年幼,但面临张文表的攻伐,他可以一边派遣杨师璠攻打张文表,一边向朝廷请求支援,并且他的手下杨师璠最后抓获的张文表,由此可知,周保权并不是“无力掌控局面”。
故选A。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起”,出身;“安能”,怎么能;“北面”,面北、称臣;“事”,侍奉。
(2)“规模”,人物的才具气概,可引申为气势、志向;“宏远”,远大、深远;“归”,归顺,归附。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信息,归纳要点的能力。
首先,依据原文“继冲甲兵虽整而控弦不过三万,年谷虽登而民困于暴敛”可知,高继冲的军队虽然严整,但士兵不超过三万人,年景虽然五谷丰登,但人民却苦于横征暴敛。也就是说,高继冲的军队人数不多,且横征暴敛使得他失去民心。
其次,依据原文“南迩长沙,东距建康,西迫巴蜀,北奉朝廷,其势日不暇给”可知,高继冲的辖地荆州南近长沙,东可抵御建康,西可逼迫巴蜀,北面侍奉朝廷,那里的形势是事务繁多而时间不足。也就是说,高继冲的辖地形势严峻,事务繁多,没有时间照顾得全面。
参考译文:
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八月,荆南节度使高保融去世,他的弟弟高保勖主持军府事宜,向朝廷请求任命,朝廷任命他为荆南节度使。建隆三年冬季十月,武平节度使周行逢去世,他的儿子周保权继承职位,当时周保权只有十一岁。十一月,荆南节度使高保勖去世,他的哥哥高保融的儿子高继冲继承职位。当初,周行逢病急,召集手下将帅,嘱托辅佐他的儿子周保权,说:“我死之后,张文表一定会作乱,各位要好好辅佐我的儿子,不要失去领土疆域。实在不得已,就全族归附宋朝廷,不要使他们陷于危险之中。”等到周保权继任父职,张文表听说后,发怒说:“我和周逢行都出身微贱,立下功名,现在怎么能够屈尊向北侍奉小孩子呢!”十二月,恰逢周保权派兵去接替永州的防务,经过衡阳,张文表攻击他们并袭击攻取了潭州。张文表就占据潭州,又将要攻取朗陵来消灭周保权。周保权派遣杨师璠还击,并向朝廷请求援助。此前,太祖派卢怀忠出使荆南,对他说:“江陵的人情礼数,山川走向,我想全部知道。”卢怀忠返京汇报说:“高继冲的军队虽然严整,但士兵不超过三万人,年景虽然五谷丰登,但人民却苦于横征暴敛。荆州南近长沙,东可抵御建康,西可逼迫巴蜀,北面侍奉朝廷,那里的形势是事务繁多而时间不足,是很容易攻取的。”等到周保权的使者到达,太祖对范质等人说:“江陵是四分五裂之国,如今我们出师湖南,假道荆渚,然后顺道平定江陵,才是万全之策。”乾德元年春,正月庚申日,太祖任命慕容延钊为都部署,枢密副使李处耘为都监,率领十州兵马,借道高继冲,讨伐张文表。大军未到,杨师璠已经在平津亭打败张文表,捉拿张文表。李处耘到襄州,派出丁德裕告知高继冲,使其知晓太祖旨意。孙光宪就此事对高继冲说:“中原国家在周世宗的时候,已有统一天下的志向,现今宋主志向远大,不如早日以疆土归顺,便可以免除祸患,而主公也不会失去富贵。”高继冲于是派遣他的叔父高保寅,奉送牛肉美酒在荆门犒赏宋朝军队,并且侦查宋军强弱,李处耘对他礼遇有加。高继冲闻知这种情况,以为没有什么忧患。当天晚上,慕容延钊在帐中宴请招待高保寅,李处耘秘密派遣数千精锐骑兵快速前进。高继冲只等着高保寅回来,突然听见大军到达,立刻仓皇出迎,在江陵北边十五里处遇到李处耘。李处耘接待高继冲,命令他等待延钊,于是自己率领亲兵先进城。等到高继冲回来,军队已经占据了城中重地,高继冲十分恐惧,于是全面登记自己所辖境内三州十七县的户口,派遣手下向太祖交纳降表。太祖接受了降表,任命高继冲照旧担任荆南节度使,高氏的亲属以及部下都得到不同的官职。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维山新兴寺宿石屏村谢叟家
许浑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
谷①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
家家扣铜鼓②,欲赛鲁将军③。
【注】①谷:山谷。②铜鼓:南方特有的乐器,同时也作礼器、祭器之用。③鲁将军:指鲁肃,三国东吴名臣。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这首诗叙写诗人在冬天的夜晚,借宿石屏村时的所见所闻,表达诗人对乡村的喜爱之情。
B. 诗歌颈联描写石屏村人热烈的劳动场景,表现村人勤劳的特点,透露村人富裕的生活。
C. 本诗格律纯熟,对仗工整,富有韵律美。如颔联中“僧归”对“人语”,“下岭见”对“隔溪闻”。
D. 尾联写到石屏村的风俗,“家家扣”“欲赛”表明诗人已然感受到村人对生活的热忱。
16. 这首诗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请结合具体诗句简要分析。
【15~16题答案】
【答案】15. B 16. ①以声衬静。如“人语隔溪闻”,隔着一条溪水,人们说话的声音都可以听到,以声衬静,突出石屏村的安静。②对比。颔联表现石屏村的“清”和“静”,颈联写村人劳动的场景,表现石屏村的热闹,一“静”一“动”表现诗人对石屏村的喜爱之情。③烘托。颈联中的“雪”和“火光”这两种意象烘托了村人劳动场面的热烈。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赏析诗歌内容的能力。
B.“颈联……透露村人富裕的生活”错误,颈联意思是山谷里传来阵阵回响声,在这寒冷的天气里,村民们雪地耕作,为来年庄稼做着准备。山头一片光明,那是因为村民夜晚烧荒,明亮火光照亮了云彩。这两句主要写村民们夜晚烧荒、雪地耕作的景象,体现了村民们的勤劳与生活安乐,但并不能看出“富裕的生活”。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艺术手法的能力。
“晚过石屏村,村长日渐曛”开篇点题,点出自己投宿石屏村的时间、地点,用语平淡朴实,自有悠然之感。
“僧归下岭见,人语隔溪闻”运用以声衬静的手法,意思是:出门化缘的僧人,傍晚回来下岭的身影也清晰可见。夜间万籁俱寂,隔着一条河流,都能清楚地听见人们的说话声。通过僧人下岭身影的清晰,写出石屏村空气清新(能见度高)、视野开阔;通过人们说话声隔着溪流也能听见,反衬出此地的安闲宁静。
“谷响寒耕雪,山明夜烧云”运用烘托的手法,上句写村民们冒寒耕雪,下句写烧荒山头一片光明,“雪”与“火光”两种意象,把村民们雪地耕作、夜晚烧荒的劳作景象烘托得有声有色,大气磅礴。
颔联的“宁静”与颈联的“热闹”形成对比,动静结合,表达诗人对村庄的喜爱之情。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诗经·氓》中,写女子向男子解释她延误婚期原因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
(2)《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中,“___________”一句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宋武帝刘裕当年领军北伐、收复失地时的威猛,“____________”一句写宋文帝刘义隆北伐的结果。
(3)在古诗词中,“雁”这一意象往往被诗人赋予丰富的情感内容,常与季节的更替、时间的流逝、逆旅的游子、凭栏的思妇等内容紧密相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中的“雁”正是寄寓了这样的情感内容。
【17题答案】
【答案】 ①. 匪我愆期 ②. 子无良媒 ③. 气吞万里如虎 ④. 赢得仓皇北顾 ⑤. 雁引愁心去 ⑥. 山衔好月来(李白《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王维《使至塞上》/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范仲淹《渔家傲》)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匪、愆、赢、仓皇、衔。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1(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簕杜鹃的红是生动、热烈的红,花瓣的苞片看似很小,簇拥在一起就成了一团火,让人看一眼,就觉得心里透亮。只有一方热土,才能长出这火焰般的花卉。簕杜鹃是深圳市市花,遍布城市的_________,特别是种植在公路两旁的簕杜鹃,格外惹眼,一丛挨着一丛,__________。每逢乘车经过,我就看着它们一路飞驰地为这座城市镶上绚丽的花边。
因为工作原因,我时常往返于广州和深圳两地,这让我对深圳有了更多的了解:“三天一层楼”是这座城市的激情与速度,蓝天碧水、红花翠叶是这座城市美丽的姿容,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是这座城市崛起的身躯……坚忍不拔、顽强奋进是筋杜鹃的花语,也是深圳的城市品格。正是这一抹抹红花,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有了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显现,而深圳的生机活力又让蓬勃的青春绽放在簕杜鹃上。
深圳人很喜欢簕杜鹃,在秋冬之际会举办簕杜鹃花展。走进花展,倘徉花海,品种繁多的筋杜鹃像是在这里雅聚,庆祝属于它们的节日。爱花也是爱生活,人们流连于_________的花景,也是在感受_________的城市,体悟丰富多彩的人生。一抹花红让人们看到了自己内心的风景。人们喜爱簕杜鹃,不仅因为它们形色俱美,更因为它开出了一股顽强生长的精气神。
18.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大街小巷 连绵不断 千姿百态 气象万千
B. 三街六市 络绎不绝 千娇百媚 气象万千
C. 三街六市 络绎不绝 千姿百态 气象雄浑
D. 大街小巷 连绵不断 千娇百媚 气象雄浑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正是这一抹抹红花,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有了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显现,而深圳的生机活力又让簕杜鹃绽放出蓬勃的青春。
B. 正是这一抹抹花红,让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有了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显现,而深圳的生机活力又让簕杜鹃绽放出蓬勃的青春。
C. 正是这一抹抹红花,让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有了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显现,而深圳的生机活力又被簕杜鹃绽放出蓬勃的青春。
D. 正是这一抹抹花红,让这座城市的精神风貌有了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显现,而深圳的生机活力又被蓬勃的青春绽放在簕杜鹃上。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若改写为“这让我更了解深圳这座城市的激情与速度、美丽的姿容、崛起的身躯……”,看起来更为简洁,但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18~20题答案】
【答案】18. A 19. B
20. 画线句子用“三天一层楼”“蓝天碧水、红花翠叶”“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具体说明了深圳的“激情与速度”“美丽的姿容”“崛起的身躯”,使得深圳的形象更加生动、形象。此外,原句使用了排比的修辞,增强了语势,与深圳的蓬勃生机相符。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大街小巷”,泛指城市里的各处街道。“三街六市”,泛称各街市。
语境是说簕杜鹃遍布城市的各处街道,应选“大街小巷”。
“连绵不断”,形容连续而不中断。“络绎不绝”,形容行人、车马、船只等来往频繁,连续不断。
语境修饰的是“簕杜鹃”,应选“连绵不断”。
“千姿百态 ”,形容事物或景色的姿态、形状多种多样。“千娇百媚”,形容女子姿态美好。
语境修饰的是“花景”,应选“千姿百态”。
“气象万千”,形容景象、事物变化多姿,非常壮观。“气象雄浑”,形容景象雄健浑厚。
语境修饰的是“城市”,且依据后文“体悟丰富多彩的人生”可知,应选“气象万千”。
故选A。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的语病有:
1.句式杂糅,“正是这一抹抹红花,这座城市……”应改为“正是这一抹抹花红,让这座城市……”;
2.“而深圳的生机活力又让蓬勃的青春绽放在簕杜鹃上”错误,根据文意,“绽放出蓬勃的青春”的应是簕杜鹃。
修改全部正确的只有B。
故选B。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句子表达效果的能力。
原句与改句相比,内容更加丰富,用“三天一层楼”“蓝天碧水、红花翠叶”“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具体说明了深圳的“激情与速度”“美丽的姿容”“崛起的身躯”,使得表达更加形象可感,深圳的的精神风貌有了鲜活的形象和动人的显现。
修辞方面,原句使用排比的修辞,加强了语势,这与深圳的蓬勃生机更相符,而改句虽然简洁,但表达过于单薄、平淡。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目前,我国高铁动车组的运行时速可达350公里,是世界上最高的运行速度。穿行于国内各大城市的高铁,简直穿梭如“飞”。那么, ① ?
首先,高铁运行的线路设计较一般铁路轨道更优化。高铁路段实行全封闭运行,从根本上解决了平交路口对运输的影响。它还采取了以桥代路、隧道连接等设计,这样不仅节约土地,而且(还)可以缩减运行距离,其次,高铁能够“飞”起来,还与高速列车本身及其系统的“高科技含量”有关。目前,我国高铁实行牵引供电采集和监测控制系统。高铁不再用火车头来牵引列车,而是使用动车组,即几乎每个车厢都有电动机,几乎每个车轮都有动力旋转装置。这样,列车相对变轻了,就跑得更快了。高铁列车车体运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这既增加了强度,又减轻了重量。再次,动车组流线型车头和车体平滑化的设计, ② 。最后,高铁的高速运行, ③ 。高铁动车组的信号系统实行计算机控制,其运营调度指挥,是一个集高效的数字化现代化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这也是提高列车运行速度的重要因素之一。
21. 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波浪线部分引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 立意,基本的要求是要“立”在题目或给定材料的范围之内,否则就是离题、偏题。
B. 描写人物的语言、动作或心理时,要抓住最能展现人物性格、有利于推动情节发展的点来写,删繁去冗,留些“空白”,便于读者想象。
C. “一个人可以被毁灭,但不能被打败。”这句激励了无数人的话,正是出自《老人与海》。
D. 兰考泡桐如海,焦裕禄当年亲手栽下的树苗已长成合抱大树,人们亲切地把它称作“焦桐”。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22题答案】
【答案】21. B 22. ①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呢;②使列车运行时所受阻力降低;③离不开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本题考查的是引号的作用,引号一般有以下作用:一、表示引用的部分;二、表示特定的称谓;三、需要着重指出的部分;四、文章中的某些词语具有特殊意义;五、表示讽刺或否定的。
例句引号的作用是具有特殊意义。
A.引号的作用是强调;
B.引号的作用是具有特殊意义;
C.引号的作用是引用;
D.引号的作用是特定的称谓。
故选B。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解答时一是要考虑整个文段的写作对象;二是要注意文段的叙述层次,即考虑句与句之间的联系。三是注意特殊词语的提示,比如关联词和代词。
第一空:本空结合句末标点可知,是一个问题。而后文是通过几点阐述原因,具体通过“其次,高铁能够‘飞’起来,还与……有关”可知,前文的问题应该是高铁如何能够“飞”起来,即可推断第一空应填“高铁是怎样‘飞’起来的呢”;
第二空:结合前一句“高铁列车车体运用高强度铝合金制造,这既增加了强度,又减轻了重量”可知,语句是先说高铁列车采用的工艺,然后阐述好处和作用,因此本空也应是阐述“流线型车头和车体平滑化的设计”的好处和作用,而“流线型”“平滑”会使动车行进中阻力减小,进而提升速度。由此可推断第二空应填“使列车运行时所受阻力降低”;
第三空:可通过后句“是一个集高效的数字化现代化于一体的综合管理体系”作为入手点判断,既然后句出现“综合管理体系”这个词语,说明前文阐述的是现代化管理方面的问题。即可推断第三空应填“离不开组织管理的现代化”。
四、写作(60分)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据人民网消息,2022年2月16日,31岁的老将齐广璞在北京冬奥会上帮助中国队夺回时隔16年的自由式滑雪男子空中技巧奥运金牌。作为中国冬奥军团的“四朝元老”,齐广璞已经集齐世锦赛、世界杯冠军等头衔,但三届冬奥会无缘领奖台始终令他遗憾。如今圆梦赛场,他感慨万千:“对于一个运动员来说,可能只有一个16年,因为你从站上赛场那一刻开始,就是为了最后的冠军去拼搏,拼了16年得到冠军,真是太不容易了。前几届奥运会的遗憾,迫使我这一次在家门口全力以赴、放手一搏。”在夺冠的那一瞬间,齐广璞难掩激动:“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我夺冠的瞬间……身披国旗、高唱国歌接受颁奖,能在奥运的赛场上留下灿烂的笑容。”
读了上述文字,正在逐梦的你有什么感受?又受到怎样的启发?请你以振兴中学高三(1)班学生李响的身份给齐广璞写一封信。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3题答案】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写作的能力。
审题:
本题为任务驱动型作文题。
材料是四战冬奥老将齐广璞在北京夺得金牌。老将不老,圆梦北京,四朝元老,完美收官。
作为中国冬奥军团的“四朝元老”,齐广璞已经集齐世锦赛、世界杯冠军等头衔,但三届冬奥会无缘领奖台始终令他遗憾,但他没有放弃梦想,夺冠信念支撑他收获了自己的第一枚奥运金牌。这启示我们应该要为梦想去拼搏。
他拼了16年才得到冠军,我们感动于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坚持,这启示我们要咬定目标、不懈努力的坚持。
从他全力以赴,放手一搏,实现大满贯,启示我们要全力以赴,努力做到最好。
从他的话语“我曾经无数次幻想过我夺冠的瞬间……身披国旗、高唱国歌接受颁奖,能在奥运的赛场上留下灿烂的笑容”,启示我们要心怀祖国,为国争光。
作文要求以振兴中学高三(1)班学生李响的身份给齐广璞写一封信,谈谈感受。“振兴中学高三(1)班学生李响的身份”明确了写作身份, “给齐广璞”明确了对象,“写一封信”,明确了文体,“正在逐梦的你”,要求青年人在追梦的路上,以拼搏、坚持、突破的信念与努力,勇敢追梦圆梦。新时代的新青年就要有像齐广璞那样的精神,应该敢于拼搏,敢于挑战自我,能够全力以赴去做任何事情。只有这样的青年才能称得上是新时代的新青年。
行文思路:写信开头可以先谈齐广璞的表现,祝贺他终于圆梦;然后谈他夺得冠军的原因,分析新时代新青年应该勇于挑战自我,全力以赴,可以列举其他行业的青年人的例子;接下来谈勇于挑战自我,全力以赴的好处是什么;最后收尾照应开篇。当然,在论述的过程中也可以加一些反面的例子,如一些“躺平”者或“佛系”者的表现,正反对比,观点更鲜明。
立意:
1. 全力以赴,做最好的自己。
2. 新时代新青年要敢于放手一搏
3. 心怀祖国,为国争光。
4. 为梦想去拼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