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知:道技合一或“匠工蕴道”。在《庄子》的多篇文章中,表达了对工匠精神的本质看法。《庄子》以庖丁解牛、匠石运斧、老汉粘蝉等生动事例告诉人们,古代匠人的技艺能够达到鬼斧神工的至高境界,即所谓“臣之所好者,道也,进乎技矣”。庖丁以19年解牛数千之功力,以神遇而不以目视的技法,达到“官知止而神欲行,依乎天理”的境地,做得仿佛日升月落一样自然。足以见得,古代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道”是中国哲学的最高概念,其意蕴着天地与人间社会的规律或准则(天道、人道等)。
在道家看来,道既是思维所能把握的最高概念,同时也是万物存在之理,“道”是宇宙的灵魂。万物的本性都是道的体现,匠工蕴道,这个道,是技艺之道,同时也是得天理之道。庄子以庖丁游刃有余的娴熟技艺来表明,庖丁对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纯熟于心,并化为精神生命之道。而在庖丁的精神境界里,则深蕴着对道的追求和把握,同时也将这种追求和把握与技艺的完善结合在一起,从而达到鬼斧神工的境界。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从根本上说,工匠精神是一种伦理德性精神。
就德性论层面而言,人的一切行为发自内在品格。对完美的追求,精益求精以及持之以恒的探索创新,是内在德性的展现。从道德的观点看,每个人都应当追求德性,过一种有德性的生活。德性论认为,在人们的现实生活中,我们可以找到德性行为者作为我们行为的典范。那么,什么样的人可以充当这样一种典范?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的回答是,工匠,并且只有像铁匠、铜匠甚至修鞋匠那样具有手工艺的人才真正具有德性。道技合一是德性品格的见证。在苏格拉底看来,工艺制作是指向善的活动,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因而,做一个有德性的人,也就是像匠人那样生活和工作。具备工匠精神的大国工匠坚守质量品质,一生打造精品,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他们就是这样具有优美德性、始终追求卓越的人。“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
劳动模范身上体现的‘爱岗敬业、争创一流,艰苦奋斗、勇于创新,淡泊名利、甘于奉献’的劳模精神,是伟大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积极投身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中。
(摘编自龚群、橙子辅导《工匠精神意义》)
材料二
中国古代工匠精神包括以下特点:首先,创新精神。美丽的丝绸、精美的陶瓷,以及数不清的发明创造,无不体现着古代中国工匠无比的智慧和对完美的不懈追求。其次,精益求精的职业态度。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耳熟能详的成语,不仅是对中国古代工匠出神入化技艺的真实写照,也是对他们精益求精,追求卓越职业态度的由衷赞美。第三,敬业精神。中国传统十分强调“敬”这一观念。对于古代工匠群体而言,他们十分尊敬自己从事的职业劳动,因此形成了内涵十分丰富的“敬业”观念。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
工业化时代生产的特点是标准化和通用化,因此,工业化时代更多地强调工人对标准和规范的遵循和坚守。而在信息化时代,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满足消费者个性化需求的定制服务成为可能。这一变化强调了为满足个性化需求而进行的创新和创造。为适应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需要,保持产品在国际上强大的竞争力,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对工匠精神的培育和坚守。***作者橙子辅导认为“德国制造”之所以具有强大的优势,一方面在于他们对产品质量的追求已经成为一种文化,另一方面在于德国对职业技术教育的重视。又如,日本的“匠人精神”是从国家高层到民间都在提倡的一种精神,其精髓在于“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这种精神正是许多日本企业延续百年的不二法门。西方国家是工业化和信息化的领跑者,也是近代以来中国学习的榜样。时至今日,西方国家工匠精神中很多先进的理念、制度、文化仍然是我们需要学习的。
(摘编自***重庆一诊《当下之工匠精神》)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工匠精神不仅体现在追求精湛技艺的外在实践中,更是映照在坚守理想信念的内心追求里。
B.工匠精神并不体现为勤奋练习后的熟能生巧,而是体现在对自然规律和社会规则的把握中。
C.工匠精神能打磨出精湛的技艺,不但源于匠人对“道”的把握,还源于他已然具备的德性。
D.工匠精神要适应工业化、信息化的发展,就必须要在尊重规范的基础上,发展个性化创新。
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中国古代工匠注重锲而不舍的行动,也注重理性的总结和反思,让自己的技艺合于道。
B.中国哲学对工匠精神有着深刻的认识,许多工匠正是从其中获得了启发才得以成功。
C.劳动模范和大国工匠在精神层面上确有相同的地方,但劳模精神并不属于工匠精神。
D.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所以民族性鲜明、注重物我合一。
3.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工匠精神表现的一项是(3分)
A.爱岗敬业
B.在平凡的岗位上,踏踏实实,追求卓越
C.乐于奉献,不求回报
D.与时俱进的工作思路,百舸争流的奋发精神
4.材料一使用了“庖丁解牛”这一典故,有何作用?(4分)
5.在今天,中国发扬工匠精神该如何行动?请根据材料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现代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向日葵
冯亦代
看到外国报刊登载了久已不见的梵高名画《向日葵》,以三千九百万美元的高价,在伦敦拍卖成交,特别是又一次看到原画的照片,心中怏怏若有所失者久之;因为这是一幅我所钟爱的画。当然我永远不会有可以收藏这幅画的家财,但这也禁不住我对它的喜欢。
如今归为私人所有,总有种今后不复再能为人们欣赏的遗憾。我虽无缘亲见此画,但我觉得名画有若美人,美人而有所属,不免是件憾事。记得自己也曾经有过这幅同名而布局略异的复制品。是抗战胜利后在上海买的。有天在陕西南路街头散步,在一家白俄经营小书店的橱窗里看到陈列着一幅梵高名画集的复制品。
梵高是19世纪以来对现代绘画形成颇有影响的大师,我不懂画,但我喜欢他的强烈色调,明亮的画幅上带着些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向日葵》是他的系列名画,一共画了七幅,四幅收藏在博物馆里,一幅毁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时的日本横滨,这次拍卖的则是留在私人手中的最后两幅之一;当下我花了四分之一的月薪,买下了这幅梵高的精致复制品。
我特别喜欢他的那幅向日葵,朵朵黄花有如明亮的珍珠,耀人眼目,但孤零零插在花瓶里,配着黄色的背景,给人的是种凄凉的感觉,似乎是盛宴散后,灯烛未灭的那种空荡荡的光景,令人为之心沉。我原是爱看向日葵的,每天清晨看它们缓缓转向阳光,洒着露珠,是那样的楚楚可怜亦复可爱。如今得了这幅画便把它装上镜框,挂在寓所餐室里。向日葵衬在一片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挂在漆成墨绿色的墙壁上。宛如婷婷伫立在一望无际的原野中,特别怡目,但又显得孤清。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
以后我读了欧文·斯通的《生活的渴望》,是关于梵高短暂一生的传记。他只活了三十七岁;半生在探索色彩的颠狂中生活,最后自杀了。他不善谋生,但在艺术上却走出了自己的道路,虽然到死后很久,才为人们所承认。我读了这本书,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因此更宝贵他那画得含蓄多姿的向日葵。我似乎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
解放了,我到北京工作,这幅画却没有带来;总觉得这幅画面与当时四周的气氛不相合拍似的。因为解放了,周围已没有落寞之感,一切都沉浸在节日的欢乐之中。但是曾几何时,我又怀恋起这幅画来了。似乎人就像是这束向日葵,即使在落日的余晖里,都拼命要抓住这逐渐远去的夕阳。我想起了深绿色的那面墙,它一时掩没了这一片耀眼的金黄;我曾努力驱散那随着我身影的孤寂,在作无望的挣扎。以后星移斗转,慢慢这一片金黄,在我的记忆里也不自觉地淡漠起来,逐渐疏远得几乎被遗忘了。
十年动乱中,我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每天做着我力所不及的劳役,心情惨淡得自己也害怕。有天我推着粪车,走过一家农民的茅屋,从篱笆里探出头来的是几朵嫩黄的向日葵,衬托在一抹碧蓝的天色里。我突然想起了上海寓所那面墨绿色墙上挂着的梵高《向日葵》。我忆起那时家庭的欢欣,三岁的女儿在学着大人腔说话,接着她也发觉自己学得不像,便嘻嘻笑了起来,爬上桌子指着我在念的书,说“等我大了,我也要念这个”。而现在眼前只有几朵向日葵招呼着我,我的心不住沉落又飘浮,没个去处。以后每天拾粪,即便要多走不少路,也宁愿到这处来兜个圈。我只是想看一眼那几朵慢慢变成灰黄色的向日葵,重温一些旧时的欢乐,一直到有一天农民把熟透了的果实收藏了进去。我记得那一天我走过这家农家时,篱笆里孩子们正在争夺丰收的果实,一片笑声里夹着尖叫;我也想到了我远在北国的女儿,她现在如果就夹杂在这群孩子的喧哗中,该多幸福!但如果她看见自己的父亲,衣衫褴褛,推着沉重的粪车,她又作何感想?我噙着眼里的泪水往回走。
我又想起了梵高那幅《向日葵》,他在画这画时,心头也许远比我尝到人世更大的孤凄,要不他为什么画出行将衰败的花朵呢?但他也梦想欢欣,要不他又为什么要用这耀眼的黄色作底呢?梵高的《向日葵》已经卖入富人家,可那幅复制品,却永远陪伴着我的记忆;难免想起作画者对生活的疯狂渴望。人的一生尽管有多少波涛起伏,对生活的热爱却难能泯灭。
阳光的金色不断出现在我的眼前,这原是梵高的《向日葵》道出了我未能一表的心思。
6.下列对文章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从看到《向日葵》高价拍卖的消息写起,点明了写作的缘由,并由此形成了倒叙式的叙事结构。
B.作者不懂画,邂逅《向日葵》复制品之前也不了解这幅画,但对它一见倾心,不惜花大价钱买下。
C.梵高画中的欢欣源自他对艺术的热爱与对生活的渴望,画中的寂寞则来自生计艰难和得不到承认的苦闷。
D.画与实物、女儿与农家孩子等意象虚实交错、叠加,强化了作者对生活的信念,让《向日葵》成为了自己精神的写照。
7.下列对画波浪线段落在文中的作用,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承接上文,交代作者所买复制名画《向日葵》的下落,满足读者的阅读期待。
B.由前文写人对画的感受转到写画对人的精神影响,丰富了文章内容,深化了主题。
C.与后文对比,欢乐与痛苦、遗忘与记忆形成强烈反差,凸显对《向日葵》的热爱。
D.表现时代对审美观念的影响以及精神追求的执着,为下文内容的纵深开掘作铺垫。
8.如何理解画横线句子“每天我就这样坐在这幅画的对面,看到了欢欣,也尝到了寂寞”中的“欢欣”和“寂寞”的含义?(4分)
9.从文中看,欣赏一幅名画主要需要哪些条件?请以作者钟爱梵高《向日葵》的经历为例简要分析。(6分)
二、古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人日陪宣州范中丞传正与范侍御传真宴东峰亭
鲍防
人日春风绽早梅,谢家兄弟看花来。
吴姬对酒歌千曲,秦女留人酒百杯。
丝柳向空轻婉转,玉山看日渐裴回。
流光易去欢难得,莫厌频频上此台。
玉山:比喻品德仪容美好的人。形容酒醉后东倒西歪的样子。
15.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破题,交代时间及事由,“谢家兄弟”是用典称许范氏兄弟文才不凡。
B.颔联扣住题目“宴”字,运用互文,以美女唱歌劝饮侧面表达主客的欢愉。
C.颈联写丝柳婉转,落日徘徊,借物抒情,表达诗人对宾客即将离去的不舍。
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时光易逝,欢愉难再,劝勉宾客要常常来东峰亭聚会。
16.诗歌讲究起承转合。此诗首联写“谢家兄弟看花来”,而后面三联却只字不提“看花”,这样写符合“起承转合”的原则吗?请简要分析作答。(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屈原《离骚》中,具体写诗人如何重修旧服以示其德行高洁的两句是“,”。
(2)苏轼《赤壁赋》中化用《诗经》“谁谓河广,一苇杭之”的两句是“,”。
(3)杜甫《登高》中写诗人内心痛苦郁闷而无从消解的两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雨后的清晨,我来到嘉峪关新城草湖湿地看日出。
黎明里,广袤的草湖十分静谧,一丝微风都没有,应该是草湖收容了昨夜狂暴的风与滂沱的雨。此时,湖面上乳雾升腾,天尚未大亮,鸟儿们还不能起飞,纷纷立在草丛和灌木里为草湖歌唱,这是一首描述草湖自然之美的合奏曲。
现在是六点钟,太阳放出红光,在天上画了一道金红的边,那么璀璨,那么暖和,不由得让人心生欢喜,新的一天马上就要诞生了,鲜红的太阳就要喷薄而出。忽然湖面上的一切好像都停止了活动,仿佛都在等待,仿佛都有了仪式感。仅仅两分钟后,太阳露出鲜艳的脸庞,万道金光照在湖面上,鸭子们不约而同地叫起来,争先恐后用翅膀拍打水面,几只水鸟鸣叫着飞过,翅膀划开水面,箭一般飞进太阳的光晕里,随后就消失不见。
还有那些想跑到对岸去的芦苇,现在停在水中央进退不得,只好孤独地等野鸭来,等鸟雀来。始终匍匐前进、悄无声息就占领大片高地的白刺,在金红的阳光里有了幻想,想改变自己的样貌,想褪掉尖锐的刺,想让身体变得更高、叶子变得更加宽大。忘我开放的铃铛花、马莲花和苦蒿花们,在每一个日出里绽放得都那么热情澎湃、那么无所保留……
太阳升起来,草湖上明亮亮的,我也像芦苇一样披挂一身露珠,享受着辽阔的寂静,迎接着太阳的照耀。
18.下列各句中的省略号,和文中省略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3分)
19.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的比喻进行简要分析。(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为:“周边的芦苇和我一样都披挂了一身露珠,享受着辽阔的寂静,迎接着太阳的照耀。”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但是近年来劳动教育却逐渐成为短板。通过调查表明,青少年不愿甚至不会劳动的情况比较普遍。而餐饮浪费之所以成为一个长期难以根治的现实,在很大程度上缘于劳动观念缺失,***作者橙子辅导认为一些人对于劳动、劳动果实不尊重。当下学校最重视与考试成绩密切相关的智育,而非劳动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说,我国职业教育相对不强,其根源与劳动和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二流教育”的错误观念存在某种关联。
22.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5个字。(5分)
陶器是考古遗址中最常见的人工制品之一,但是对它们进行精确的放射性碳测年已被证明难度极大。
古代陶器中常能发现食物残渣的脂肪成分,这些成分在前人烹饪时被黏土吸收或保存下来,或能作为放射性碳测年的另一个碳来源。***作者橙子辅导提到,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给古代陶器测定年代的新方法,该方法基于对脂肪酸形式的食物残渣进行分析。研究人员利用名为制备气相色谱法的技术,从陶器中提取出了棕榈酸和硬脂酸,再用加速器质谱法对这些残渣进行碳测年。
为了验证这种方法,研究人员对英国、安纳托利亚、法国、欧洲中部和撒哈拉非洲考古遗址出土的新石器中获取的乳制品和动物脂肪进行了测年。
在一项对如今伦敦市所在地发掘的新石器时代陶器的分析中,对脂肪残留的测年可以在没有其他可测年资料的情况下提供时间上的新启发。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列漫画材料,根据要求写—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2022年高考(104)重庆市南开中学2022届高三一诊模拟测试
——(选自《橙子DK漫画集》)
要求:结合材料的内容,体会深刻的寓意,自选角度,自行立意,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要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
高2022届一诊模拟测试卷
语文参***及评分细则
1.D(A,“更”错。“工匠精神既是实践的积淀,同时又是内心对道的追求的展现”,两者是并列关系,没有程度的递进。B,“并不体现为勤奋练习后的熟能生巧”错。“当代大国工匠高凤林、张冬伟、顾秋亮等,其技艺达到臻于完美的境界,都是通过刻苦训练和反复实践,从而达到对其劳动对象的自然机理之道的深刻把握。”说明工匠精神中的熟能生巧和把握规则是一体的。C,“他已然具备”错。“一个人熟练地掌握了他所从事的技艺,也就能够把这类事情做好,从而成为一个有德性的人。”“从而”说明工匠先有了技艺,才有了德性,而不是已经有了德性才有技艺。)
2.A(B,工匠从中国哲学获得启示而成功无依据;C,劳模精神也是工匠精神;D,“所以物我合一”张冠李戴、强加因果。“正是因为根植于中华传统的丰厚土壤之中,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才具有鲜明的民族性。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民族性是果,物我合一不是。)
3.C(C,于文无据。文章说“淡泊名利、乐于奉献”,但没说不求回报,“把产品的好坏看成自己人格和荣誉的象征”,说明他追求的回报是好的产品、人格和荣誉。A,中国古代工匠精神的特点有敬业精神。B,原文有“踏踏实实,干一行爱一行的敬业精神”“我们要以大国工匠和劳动模范为榜样,做一个品德高尚而追求卓越的人”。D,原文有“中国传统工匠精神中那种德艺兼修、物我合一的境界,始终为新时代中国工匠精神提供着源源不竭的动力。”时代在变,需求也在变,文中强调信息时代的工匠精神的培育、坚守,正是说明不同的时代,工匠精神也在与时俱进。)
4.作为论据,证明中国古代工匠精神体现着“道技合一”的哲学精神;增强文章说理的生动性,富有可读性。(每点2分,共4分)
5.与时俱进,赋予工匠精神时代意义;向日本、德国等西方国家学习,丰富工匠精神内涵;重视职业教育,营造工匠精神氛围;发扬先锋模范典型作用,营造爱岗敬业的社会文化氛围。(1点2分,2点3分,3点5分,4点6分)
6.B(从交代七幅画下落可见,作者对这幅画是了解的。)
7.C(对比、强烈反差错。)
8.(1)欢欣:向日葵衬在明亮亮的黄色阳光里的画面带给人的悦目感受;抗战胜利带给每一个中国人的喜悦心情。(每点1分,共2分)(2)寂寞:向日葵孤零零插在花瓶里给人的凄凉感觉以及画挂在墨绿色的墙壁上的孤清;时局的动荡以及作者个人前路渺茫所带来的凄凉寂寞。(每点1分,共2分)
9.良好的直觉。作者在街头橱窗看到梵高名画的复制品,便喜欢他的强烈色调,感受到明亮的画幅上带着的淡淡的哀愁和寂寞感。对创作者的深入了解。作者读了关于梵高的传记《生活的渴望》,为他执著的生涯所感动,懂得了他的画为什么一半欢欣,一半寂寞的道理。丰厚的人生阅历。十年动乱中,作者被谪放到南荒的劳改农场,心情惨淡中回忆家庭的欢乐,更深刻理解了梵高作画时的孤凄和对欢欣的梦想。(每点2分,共6分)
10.B
11.B(黄门并非都指宦官。因东汉黄门令、中黄门诸官,皆为宦者充任,故称。)
12.C(最终说服公孙弘的是皇帝,并非寿王。)
13.(1)盗贼不即时伏法,逃脱的多,对盗贼来说,弓箭弊少而利多,这就是盗贼之所以猖獗的原因啊。(4分)(2)三公等大臣有的出身于穷街陋巷,有的兴起于茅屋寒舍,划地封为王侯,宇内人民日益教化,境外之人向往中原风俗。(4分)
14.兵器原本的功用:古时候制作兵器,不是用来互相侵害,而是用来禁止暴虐讨伐奸邪的。盗贼横行的真正原因:因为郡守、国相失职,而不是百姓挟带弓箭。(1点2分,2点3分)
15.C(徘徊的不是落日,而是玉山,也即酒醉的主人与宾客。)
16.从题目看,这是一首宴饮诗,而非写景状物诗,重心不在“看花”上,而在宴饮,诗歌正是围绕宴饮的时间、事由、现场的欢愉以及对宾客的留恋和人生慨叹的抒发;诗人写范氏兄弟“看花来”,并非表达他们真的是来看花的,如此说,一则只是写范氏兄弟前来聚会宴饮的雅致的托词,二则也写出范氏兄弟情趣高雅的风范。(1点3分,2点6分)
17.(1)制芰荷以为衣兮集芙蓉以为裳(2)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3)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每空1分,有错别字不得分)
18.B(B项表示列举的省略,A项表示说话的断断续续,C项表示引文的省略,D项表示静默或思考。)
19.句中把群鸟的鸣叫比作一首合奏曲,体现了比喻的相似性;鸟的鸣叫与演奏相似,鸟的叫声与乐器发出的声音相似;不同种类鸟儿的鸣叫声音不同,与合奏时不同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相似。(1点2分,2点3分,3点4分)
20.从内容上看,原句主语是“我”,意在强调“我”看日出时的喜悦心情;从篇章结构看,前面重在写景,该段重在抒情;而修改后的句子,将“我”放在次要位置,不能与首段呼应,不能起到深化主题的作用。(每点2分,共4分)
21.,去掉“通过”,“现实”改为“问题”,“对于”改为“对”,改为:“其根源在于劳动和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二流教育’的错误观念。”或“就与劳动和劳动教育被边缘化、职业教育被认为是‘二流教育’的错误观念存在某种关联。”(每处1分,共4分)
22.英国布里斯托大学的研究人员公布了一种给古代陶器测定年代的新方法,通过分析陶器中以脂肪酸形式存在的食物残渣,可测定陶器年代。(5分)
23.懂得利用自己的优势胜于盲目努力
参考译文:吾丘寿王,字子赣,是赵国人。少年时,因擅长玩一种叫做“格五”的博戏被征召为待诏。武帝下诏让他跟中大夫董仲舒学习《春秋》,吾丘寿王才能很高,通达聪明。后来,提升为侍中中郎,犯法免官。吾丘寿王***认错,希望在黄门养马,皇上不同意。此后又请求去守边塞抵御盗寇侵犯,皇上又没有批准。过了很久,吾丘寿王***希望去攻打匈奴,皇上下诏询问他对攻打匈奴的看法,吾丘寿王的回答很好,又被征召为郎官。吾丘寿王的官职逐渐提升,碰上东郡发生抢劫偷盗案件,被任命为东郡都尉。武帝派吾丘寿王做东郡都尉后,就没再给东郡派太守。这时,东郡军队多次出征,年成歉收,盗贼很多。武帝给吾丘寿王的诏书说:“你在朕身边时,机智谋略层出不穷,被认为是天下无双,海内寡二。等到负责十几座城的守卫,身兼都尉、太守重任,却职责政事一起荒废,致使盗贼横行,和在我身边时相比很不相称,这是为什么?”吾丘寿王***认错,顺便汇报了东郡的情况。后来,武帝征召吾丘寿王入京任光禄大夫侍中。丞相公孙弘上奏说:“十个贼人放箭。一百名官兵不敢上前,盗贼不即时伏法,逃脱的多,对盗贼来说,弓箭弊少而利多,这就是盗贼之所以猖獗的原因啊。臣愚昧地认为禁止民众挟带弓箭是便利的。”皇上把公孙弘的奏章下发给公卿大臣们讨论。吾丘寿王议论说:“臣听说古时候制作兵器,不是用来互相侵害,而是用来禁止暴虐讨伐奸邪的。现在陛下显扬圣明的德行,建立太平,举荐贤才,设立学官,三公等大臣有的出身于穷街陋巷,有的兴起于茅屋寒舍,划地封为王侯,宇内人民日益教化,境外之人向往中原风俗,可是为什么还有盗贼呢?这是因为郡守、国相失职,而不是百姓挟带弓箭的过错啊。”***奏呈以后,武帝用来诘难丞相公孙弘。公孙弘屈服这样的道理。等到武帝在汾阴得了宝鼎,武帝嘉许这宝鼎,进献到宗庙,收藏在甘泉宫。群臣都祝贺说:“陛下获得的是周鼎。”寿王一个人却说这不是周鼎。皇帝听闻后,召他询问。寿王回答说:“我哪里敢没有说法!我听闻周朝德行成于文王、武王,彰显于周公。上天回报应验,鼎为周朝而出,所以命名叫周鼎。过去秦始皇亲自在彭城发掘宝鼎而不能够得到,上天赐福有德之人而宝鼎自己就会出现,这是天赐予汉朝的原因啊,这是汉宝,不是周宝啊。”皇帝说:“好。”群臣都高呼万岁。当日,皇帝赏赐寿王十斤黄金。后来触罪被诛杀。
相关专题:高三一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