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山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一)语文试题
2023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模拟卷
语文(一)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艺术乡建要尊重乡村的现实并以地方性知识为根基,融会乡村的历史、信仰、礼俗、民艺等要素,重塑乡村文化的生活样态、行为习惯和空间形态,并以多主体联动的方式构建乡村共同体,推动乡村文明的复兴。其实现路径主要有以下几点。
第一,培育乡村文化主体性。农民是乡村建设中最重要的主体。主体性意识缺失和对在地文化脉络及传统缺少认可,是当下艺术乡建面临的重要问题。艺术乡建的首要任务就是激活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对乡村价值的自觉和认同。这正契合了“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以艺术性手法“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逐渐解决农村主体性缺位的根本问题。
第二,修复与赓续民间信仰。民间信仰集中反映着乡村社会中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世界之间的和谐共处与情感关联,并关系着乡村礼俗秩序、道德规范的实现。修复乡土信仰,重建精神家园是艺术乡建的根本要求。
第三,传承与发展地方性知识。在地性的知识经验是地域性文化脉络和传统的表现形态。艺术乡建的关键就是要梳理、凝练地方性传统的知识谱系,并在此基础上重塑适应乡村发展态势和顺应农民诉求与意愿的文化生态。
第四,重塑乡土场所精神。聚落形态的乡村是具有地域文化特点的生活场域。艺术乡建的重要任务之一即是克服乡村空间改造中模式化和同质化的问题,重塑乡村空间的精神性内涵,使之成为接续乡村文化样式的场所。
新时代中国艺术乡建把握乡村的发展态势,推动乡村的现代化建设,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首先是促进农民主体意识的养成,增强农民的文化自信。艺术乡建的深入发展积极地影响着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进而促动农民自觉地将乡村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中。其次是促进乡村传统文化的现代转化,凸显乡村文明的时代价值。艺术乡建深入发掘着乡村中地方性知识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符号性意义,并在其与现代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契合中,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乡村文明的现代价值。最后是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助推乡村美好精神文化需要的满足。艺术乡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要旨,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在时代精神氛围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塑造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摘编自屈行甫《新时代艺术乡建的价值导向与实现路径》,中国社会科学网)
材料二:
中国社会科学网:事实上,艺术乡村建设仍然处于探索发展阶段,如何进一步完善其协作性、互动性,凸显地域性、创新性,以使乡村更美好,是大家共同关注的问题。就您自己的实践而言,当前艺术乡村建设还有哪些问题和不足?您对此有什么好的建议?
贺景卫:关于“美丽”的建设很容易陷入形式主义和技术主义的局限当中,所以,今天的艺术乡建首先面临的还是在地性和主体性问题。我们团队以文创设计介入乡村建设,最终输出的是产品,但事实上,是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在创造价值的过程中,我们对知识主体,也就是村民以及村落文化是十分尊重的,我们扎根乡村进行深入调查,当然,这也是为了解决在地性问题。为此我们也有一些务实的策略。首先是价值共创,共创发生在乡村文化价值传递以及村民主体身份价值建立的过程中,没有文化价值和身份价值的发生与传递,整个乡村振兴的底层价值逻辑就无从实现。我们成立了“大岭村共创工作团队”,邀请了包括村民、村委以及当地文化的其他研究者在内的其他相关群体,形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模式共同寻找文化创意点,也就避免了艺术家或者某一单一群体介入乡村建设的主观性。在这样一种合作模式下,我们围绕村落“人、文、地、景、产”五类资源开发主题,开发出“开门大吉”“整游大岭”“黄大仙”“大哈村龙舟饭”“岭龙”“鱼跃龙门”等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通过艺术设计的美学吸引力创造热点和话题,但最终目的还是要重建文化根脉,让文化“活”起来。其次是事件介入。文化是需要传播,身份更是需要认可的。通过一系列的文化艺术活动串联在地居民、创意群体、社会大众,共同去塑造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的在地创意行动。我们针对大岭文化举办了很多特色艺术活动,也得到了社会各界的认可,这一系列的艺术行动是一种系统性的驱动,是由内向外的持续性活化路径,集结了社会各界的创意力量形成的一个创意产业链,更是乡村与外界互动的再生工具,这个过程中,不仅充分尊重在地价值,其主体性价值也在一个和谐持续的环境中得以实现。
(摘编自李永杰《用艺术乡建激活乡村——访广州大学美术与设计学院院长贺景卫》,中国社会科学网)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激活乡村文化的主体性,提升农民对乡村价值的自觉和认同是艺术乡建的首要任务,这一任务契合“坚持农民主体地位”的基本原则。
B.地域性文化脉络和传统的表现形态是在地性的知识经验;梳理、凝练地方性传统的知识谱系是艺术乡建的关键,由此可重塑文化生态。
C.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其现代价值,比深入发掘乡村中地方性知识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符号性意义更重要。
D.团队以文创设计介入乡村建设,最终输出的是具有文化附加值的产品,其间尊重村民以及村落文化,可避免团队介入乡村建设的主观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则材料都谈到了在地性和主体性,论述时一个运用理论,一个结合实例。
B.艺术乡建符合国家乡村振兴战略,可以塑造人们全新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C.要重建文化根脉,让文化“活”起来,寻找到文化创意点是特别重要的。
D.特色艺术活动可形成系统性的驱动,可成为乡村与外界互动的再生工具。
3.下列选项中,不属于材料一论述的“新时代艺术乡建的实现路径”的一项是( )
A.在乡村中的乳业企业的奶牛生产基地中植入亲子儿童园项目,使人们亲近自然和土地。
B.将乡村儒学讲堂、公共祠堂和民间道堂三堂合一,实现道德、礼仪和信仰有机结合。
C.围绕客家历史文化,梳理其间的曲折变化,勾勒百年客家历史文化建构的知识谱系。
D.艺术乡建过程中,艺术家走进农村,听取农民的意见和建议并邀请农民参与乡建。
4.纽约城市大学教授克莱尔·毕晓普曾说:“艺术家不再是某一物件的唯一生产者,而是情境的合作者和策划者。”这种理论也适用于艺术乡建,请结合材料二对这一理论加以分析。
5.与普通的乡村建设相比,艺术乡村建设有何特点?请结合文本,谈谈你的理解。
【答案】1. C 2. B 3. A
4.①“不是唯一的生产者”指艺术乡建过程中,艺术家应邀请村民、村委以及当地文化的其他研究者在内的其他相关群体,形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模式。②艺术家要注重“情境”,注重艺术乡建的“在地性”,要围绕一定的开发主题,开发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去塑造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的在地创意行动。
5.①艺术乡村建设有艺术家的介入、策划、参与。②艺术乡村建设影响的是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③艺术乡村建设是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C.“比……更重要”逻辑错误。根据材料一尾段“艺术乡建深入发掘着乡村中地方性知识蕴含的思想观念和符号性意义,并在其与现代社会需求和时代精神的契合中,实现乡村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呈现乡村文明的现代价值”可知,两句话之间是并列关系,二者同等重要。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塑造人们全新的情感和精神世界”说法错误,“全新的”于文无据。原文只是说“艺术乡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要旨,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在时代精神氛围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塑造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比较文中信息的能力。
A.材料一实现路径的第二条中有“人与自然”等内容,A项中虽然有“亲近自然和土地”的字眼,但这种行为与艺术乡村建设无关。
B.属于重建乡村的信仰。
C.属于传承与发展地方性知识。
D.属于尊重农民在艺术乡建过程中的主体性,唤醒农民的自觉性、积极性。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准确理解句子的含义,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材料二原文“邀请了包括村民、村委以及当地文化的其他研究者在内的其他相关群体,形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模式共同寻找文化创意点,也就避免了艺术家或者某一单一群体介入乡村建设的主观性”可知,“不是唯一的生产者”指艺术乡建过程中,艺术家应邀请村民、村委以及当地文化的其他研究者在内的其他相关群体,形成一个多方协作的模式。
根据材料二原文“我们围绕村落‘人、文、地、景、产’五类资源开发主题……等一系列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通过艺术设计的美学吸引力创造热点和话题,但最终目的还是要重建文化根脉,让文化‘活’起来”可知,艺术家要注重“情境”,注重艺术乡建的“在地性”,要围绕一定的开发主题,开发量身定制的文创产品,去塑造一个基于地域文化的在地创意行动。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中的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根据原文“我们团队以文创设计介入乡村建设”“也就避免了艺术家或者某一单一群体介入乡村建设的主观性”可知,艺术乡村建设首先需要有艺术家的介入、策划、参与。
根据原文“修复乡土信仰,重建精神家园是艺术乡建的根本要求”“艺术乡建的深入发展积极地影响着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进而促动农民自觉地将乡村文化纳入中华文化的核心范畴中”可知,艺术乡村建设影响的是农民文化心理结构的积淀和主体性人格的养成,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
根据原文“艺术乡建紧扣乡村振兴战略丰富乡村文化生活的要旨,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并在时代精神氛围中不断满足人们对美好精神文化的需求,塑造人们的情感和精神世界”可知,艺术乡村建设是以温和的方式熔铸锻造乡村文化样式中蕴含的人文精神。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阳光
李敏
北崖村最上面的人家,户主姓毛,很倔。家周围有一片栗子林,大家喊他“毛栗子”。毛栗子最近又喜又愁。他家小子晓强争气,考上城里重点高中;闺女晓静去年考上大学,国家助学贷款解决了学费,但每月生活费还是入不敷出。他家唯一经济来源是栗子,每年能卖几千块钱。毛栗子想进城打工,但老娘多病不敢外出。村里有扶贫政策,逢年过节有人来送米送面,可毛栗子觉得没下力气拿东西屈辱,不愿要。于是,毛栗子家成了北崖村最穷的人家。
北崖村有山泉穿村而过,贴着山泉往上便是登鲁山景区的小路。天气好时,城里人坐树林里野炊的很多。毛栗子夫妻看见叹气说,人家过的才叫日子。
这天,刚下过一场雨,有个男人在林子里转,走走停停,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手里提着塑料袋,大概是捡蘑菇。常常有人来这里捡蘑菇。毛栗子看见,就知道他是个城里人。乡下人都知道,这场雨太小,出不了蘑菇。
毛栗子还没来得及提醒那人,天气骤变,大雨倾盆而下。毛栗子跑上前大声喊道,快跟我到屋里躲一躲呀!
男子跟着他飞奔进屋,落得一身雨水。毛栗子老婆递过一块干毛巾,男人感激致谢。
男子主动介绍,他叫王磊,家在县城,爱往乡下跑,到村里转转让他觉得踏实。
屋外雨继续下,毛栗子泡了茶和王磊说话,渐渐熟络起来。
王磊说,这地方有树有泉有流水,通风凉快,神仙住的地方啊,不少人来玩吧?
毛栗子哈哈笑说,兄弟会说话,穷山沟让你说成神仙住的地方,不过,还真不少人来玩呢。他们备了吃的喝的,不在自家餐桌上吃,来我家栗子林石板上吃,就是图栗子林里凉快呢。
王磊说,是啊,地方是好地方,可惜没个饭店,如果有小饭店,在这里吃饭吹风,就可以放心玩了。
毛栗子说,兄弟说外话,俺家穷,管你顿饭俺还是管得起的。
毛栗子媳妇煎了韭菜鸡蛋,炒了花生米,炸了蚂蚱,从地里拔了水灵灵的萝卜切了端上桌,端上几个杂粮窝窝头。
王磊边吃边赞,说,老哥,你知道这几个菜在城里值多少钱不?
多少?
少说一百。这叫原生态,城里哪里也吃不着你这金黄金黄的鸡蛋呀。
毛栗子说,这倒是,我这群鸡满山找虫子吃。
王磊说,栗子林这么大,来玩的人也多,你没想开个饭店?
开饭店?那不得盖房子,请厨师,我不会炒菜,你嫂子炒的庄户菜城里人谁稀罕吃?
不用请厨师,多养点鸡,用木柴炖山鸡就成。
这也成?
当然,现在城里人传统饭店都吃腻了,你这原汁原味木柴炖山鸡,手工窝头,肯定都喜欢吃。山里农家乐小餐馆我也去过几家,都很火。你这地方保准行。
唉,都有成本,俩孩子上学,一屁股债,你开吧。
我要上班,没时间啊。我有个主意,咱俩合伙怎么样?我出钱,你出工。
这也行?
试试看,我负责盖几个茅草棚,弄桌子和餐具,你和嫂子负责卖你家炖鸡,那一群鸡够你来一阵的。随后咱再上鸡仔散养在林子里,赚了钱我们分。
毛栗子听了心头一喜。对啊,自己怎么没想到呢。炖鸡简单,铁锅木柴都有,树林里现成的鸡一大群。钱怎样分,毛栗子没好意思问,一是八字没一撇,二是这王磊刚认识,说不出口。
王磊似乎看透了毛栗子的心思,说,钱具体咋分我也没谱,盖几间茅草棚子也花不了几个钱,先试营业一下,看赚钱不赚钱咱再说分成。
看王磊这么说,毛栗子也不好追问。
王磊带了一些人,拉来满满一卡车东西:四方桌、小马扎、一次性餐具、桌布、不锈钢茶壶、暖瓶等。两口子迎上忙前忙后。太阳落山时,四个围着篱笆的茅草棚子,在树林边摆开,栗子林那棵歪脖子树上,挂一红漆木牌,上面写“栗子林炖鸡店”。
毛栗子带着忐忑的心情,开始营业。
毛栗子媳妇唯恐伺候不好客人,事事做得仔细。鸡炖得烂,葱油饼外酥里嫩,红豆包馅多皮薄,槐花饼、荠菜汤等野味轮番做。
吃客渐多。夫妻俩忙得团团转。媳妇脸颊上飞着两朵红云。村里都说毛栗子夫妻发财了。
一天,村主任来了,同毛栗子在树底下喝了一壶茶。这壶茶让毛栗子夫妻惊喜交集。
三个月之后,王磊再次来到栗子林。两口子远远看见,丢下手里活儿一溜小跑迎上去。毛栗子媳妇边跑边用袖子抹眼泪。毛栗子喊了一声“王书记”,紧紧握住王磊的手说不出话来,眼圈红了。
食客莫名其妙地看着这对夫妻。他们哪知道,这用心良苦的扶贫对毛栗子一家的意义。这天的阳光格外暖。林子深处一片喔喔鸡鸣,如一首欢快的歌谣。
(有删改)
6.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毛栗子夫妇看见城里人坐树林里野炊,不免叹气感慨,这表明毛栗子夫妇有对美好生活的渴求。
B.毛栗子夫妇善良、热情、厚道,天降大雨时叫王磊来家里躲雨,又留王磊吃饭,盛情款待。
C.王磊没有说合伙开饭店的收成如何分,是不知道饭店能不能赚钱,如果以后赚了钱再说也不迟。
D.饭店开始营业,毛栗子的心情是忐忑的,因为担心生意不好做;后来生意红火,夫妻俩愉快地忙碌着。
7.下列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介绍毛栗子“很倔”的性格以及其困窘的家庭经济情况,为下文描写王磊精心扶贫的情节做了铺垫,使情节发展严谨。
B.媳妇“边跑边用袖子抹眼泪”,而毛栗子自己“紧紧握住王磊的手说不出话来”,形象的动作描写写出了毛栗子夫妇的感激之情。
C.小说最后的景物描写,既照应了小说的标题“阳光”,又写出毛栗子夫妇此时此刻愉快的心情,还暗示了未来的美好生活。
D.小说以帮助毛栗子脱贫为主线,以毛栗子夫妇为视角,通过侧面描写完成了对主要人物王磊的塑造,体现了小说精巧的构思。
8.王磊对毛栗子的扶贫“用心良苦”,这体现在哪些方面?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概括。
9.小说结尾揭晓帮助毛栗子开“栗子林炖鸡店”是王磊对毛栗子一家的扶贫之举,这样安排情节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①知道毛栗子性子倔,不愿白拿东西,于是想出了帮毛栗子开饭店的办法,让毛栗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
②亲自到栗子林考察,并到毛栗子家了解客源等情况。
③事先没有告诉毛栗子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合伙的形式资助毛栗子开饭店,使毛栗子乐于接受。
9.①小说结尾揭示真相,解开了读者的疑惑,既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又使小说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
②突显了主人公王磊一心为民、精于扶贫的形象。
③和当前的脱贫攻坚战联系起来,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赞美了党的扶贫政策,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是不知道饭店能不能赚钱,如果以后赚了钱再说也不迟”说法错误。王磊是为了帮助毛栗子家脱贫,所以不会从中分钱,而且也是担心给毛栗子夫妻压力。所以王磊没有说合伙开饭店的收成如何分。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通过侧面描写完成了对主要人物王磊的塑造”分析错误,小说对王磊的刻画也采用了很多正面描写。如动作描写“有个男人在林子里转,走走停停,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手里提着塑料袋,大概是捡蘑菇”,语言描写“现在城里人传统饭店都吃腻了,你这原汁原味木柴炖山鸡,手工窝头,肯定都喜欢吃。山里农家乐小餐馆我也去过几家,都很火。你这地方保准行”,这些都是正面描写。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根据原文“村里有扶贫政策,逢年过节有人来送米送面,可毛栗子觉得没下力气拿东西屈辱,不愿要”可知,从扶贫方式上看,王磊从对方的角度出发,知道毛栗子性子倔,不愿白拿东西,于是想出了帮毛栗子开饭店的办法,让毛栗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使毛栗子乐于接受,可见其“用心良苦”。
根据原文“王磊说,栗子林这么大,来玩的人也多,你没想开个饭店?”“山里农家乐小餐馆我也去过几家,都很火。你这地方保准行”“我要上班,没时间啊。我有个主意,咱俩合伙怎么样?我出钱,你出工”“三个月之后,王磊再次来到栗子林。……毛栗子媳妇边跑边用袖子抹眼泪。毛栗子喊了一声‘王书记’”可知,甚至事先没有告诉毛栗子自己的身份,而是以合伙的形式资助毛栗子开饭店,鼓励并支持毛栗子通过自己的辛勤劳动脱贫,使毛栗子乐于接受,可见其“用心良苦”。
根据原文“这天,刚下过一场雨,有个男人在林子里转,走走停停,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王磊说,这地方有树有泉有流水,通风凉快,神仙住的地方啊,不少人来玩吧?”“当然,现在城里人传统饭店都吃腻了,你这原汁原味木柴炖山鸡,手工窝头,肯定都喜欢吃”,从扶贫行为上看,王磊不顾雨后的泥泞,亲自到栗子林考察,并到毛栗子家了解客源、食源等情况,可见其“用心良苦”。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语段的作用的能力。
从情节设置看,结尾“三个月之后,王磊再次来到栗子林。……毛栗子喊了一声‘王书记’”,结尾揭晓帮助毛栗子开“栗子林炖鸡店”是王磊书记对毛栗子一家的扶贫之举,解开了读者的疑惑,既使小说情节的发展合情合理,又使小说情节的发展跌宕起伏。
从人物塑造看,原文“这天,刚下过一场雨,有个男人在林子里转,走走停停,一会儿看远处,一会儿看近处……屋外雨继续下”“少说一百。这叫原生态,城里哪里也吃不着你这金黄金黄的鸡蛋呀”“当然,现在城里人传统饭店都吃腻了,你这原汁原味木柴炖山鸡,手工窝头,肯定都喜欢吃”“我要上班,没时间啊。我有个主意,咱俩合伙怎么样?我出钱,你出工”,王磊不顾天气情况,亲自到栗子林考察,了解环境、食源、客源等情况,提出开饭店的可行性意见,而且以合伙的形式资助他,结尾揭晓帮助毛栗子开“栗子林炖鸡店”是王磊对毛栗子一家的扶贫之举,突显了主人公王磊一心为民、精于扶贫的形象。
从揭示主题看,原文“王磊带了一些人,拉来满满一卡车东西:四方桌、小马扎、一次性餐具、桌布、不锈钢茶壶、暖瓶等……上面写‘栗子林炖鸡店’”“吃客渐多。……村里都说毛栗子夫妻发财了”“他们哪知道,这用心良苦的扶贫对毛栗子一家的意义”,前文说王磊用实际行动帮助毛栗子开“栗子林炖鸡店”并发财致富,解决了毛栗子家作为北崖村最穷人家这一现实问题,是当前脱贫攻坚战的典范。所以,小说结尾揭晓帮助毛栗子开“栗子林炖鸡店”是王磊对毛栗子一家的扶贫之举,增强了小说的现实意义,赞美了党的扶贫政策,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乃西入秦,将见昭王,使人宣言以感怒应侯曰:“燕容蔡泽,天下骏雄弘辩之士也。彼一见秦王,秦王必相之而夺君位。”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子尝宣言代我相秦,岂有此乎?”对曰:“然。”应侯曰:“请闻其说。”蔡泽曰:“吁!何君见之晚也。夫四时之序,成功者去。若秦之商君、楚之吴起、越之大夫种,其卒亦可愿矣?"应侯曰:"夫公孙鞅事孝公,极身毋二,尽公不还私,信赏罚以致治,攘地千里。吴起事悼王,使私不害公,谗不蔽忠,行义不图毁誉,不辞祸凶。大夫种事越王,悉忠而不解,主虽亡绝,尽能而不离,多功而不矜。若此三子者,义之至,忠之节也。故君子杀身以成名,义之所在,身虽死,无憾悔,何为不可哉?”蔡泽曰:“主圣臣贤,天下之福也。故比干忠不能存殷,子胥知不能存吴。是有忠臣孝子,国家灭乱,何也?无明君贤父以听之。”于是应侯称善。蔡泽因曰:“商君、吴起、大夫种,其为人臣,尽忠致功,则可愿矣。君之为主,正乱、披患、强主,不过商君、吴起、大夫种,而君之禄位贵盛,而身不退,窃为君危之。语曰:‘日中则移,月满则亏。’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应侯曰:“善。”乃延入坐为上客。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客新有从山东来者蔡泽,其人辩士。臣之见人甚众,莫有及者,臣不如也。”秦昭王召见,与语,大说之,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东收周室。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奏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B.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C.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D.蔡泽相秦王数月/人或恶之/惧诛/乃谢病归相印/号刚成君/卒事始皇帝/为秦使于燕三年/而燕使太子丹入质于秦/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四时,多义词,可指春、夏、秋、冬四季,也可指一天中的朝、夕、昼、夜,文中指前者。
B.商君,名鞅,法家代表性人物,曾经辅佐秦孝公积极变法,使秦国成为富裕强大的国家。
C.山东,战国时常指函谷关、崤山以东广大地区,文中“山东”与今天所说的“齐鲁”基本相同。
D.客卿,春秋战国时授予非本国而在本国当高级官员的人,这里与《谏逐客书》中的“客”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蔡泽想人秦国拜见昭王,对外扬言自己是雄辩豪杰之士,将来必定会取代应侯担任秦国相国,目的在于得到应侯召见。
B.蔡泽以四时的转移需要遵循自然法则,太阳、月亮的满盈亏损等为例,告诫应侯应当及时隐退,否则会招致杀身之祸。
C.商鞅、吴起、文种都对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也都是忠贞的典范,最终惨遭厄运,蔡泽认为这和他们不能急流勇退相关。
D.昭王见到蔡泽后,十分高兴,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就任命他为相国取代应侯,秦国最终在蔡泽的帮助下吞并了东周国。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蔡泽见逐于赵,而入韩、魏,遇夺釜鬲于涂。
(2)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
14.秦国应侯范雎对蔡泽的态度有怎样的变化过程?请简要分析。
【答案】10. B 11. C 12. D
13.(1)蔡泽被赵国驱逐,逃亡到韩、魏,途中又被人抢走炊具。
(2)昭王强行起用应侯,应侯范雎便推言病重,昭王于是免了他的相位。
14.①应侯听说蔡泽扬言要取代自己的相国地位时,派人找来蔡泽,很不高兴,并且责难他。②当蔡泽阐述了功成身退的道理后,应侯表示肯定,并认为他说得对。③在蔡泽为应侯分析利弊后,蔡泽被以上宾之礼对待并被引荐给秦昭王。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蔡泽出任相国没几个月,便有人恶意诽谤他,由于害怕招致杀身之祸,便称病辞官,得封为刚成君。最后任职于秦始皇朝,曾出使燕国,三年之后,燕国令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相印”是“归”的宾语,二者之间不能断开,排除AC;
“于燕”是“使”的后置状语,“三年”是下句的时间状语,应在“三年”前断开,排除D。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与今天所说的‘齐鲁’基本相同”错误,“齐鲁”现在是中国区域范围名称,指今山东省,与文中“山东”含义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认为他是难得的人才,就任命他为相国取代应侯”分析有误,由原文“拜为客卿。应侯因谢病,请归相印。昭王强起应侯,应侯遂称笃,因免相。昭王新说蔡泽计画,遂拜为秦相”可知,从文中看当是应侯借病辞官,昭王只得答应,后来才任命蔡泽为相。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见”,被;“涂”,通“途”,途中;“遇夺釜鬲于涂”,状语后置。
(2)“强起”,强行起用;“笃”,病重;“因”,于是。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能力。
①由原文“应侯闻之,使人召蔡泽。蔡泽入,则揖应侯,应侯固不快;及见之,又倨。应侯因让之曰”可知,应侯听说蔡泽扬言要取代自己的相国地位时,派人找来蔡泽,很不高兴,并且责难他。
②由原文“蔡泽因曰:‘……此三子者,成功而不去,祸至于此。’应侯曰:‘善’”可知,当蔡泽阐述了功成身退的道理后,应侯表示肯定,并认为他说得对。
③由原文“乃延入坐上客。入朝,言于秦昭王曰”可知,在蔡泽为应侯分析利弊后,蔡泽被以上宾之礼对待并被引荐给秦昭王。
参考译文:
蔡泽被赵国驱逐,逃亡到韩、魏,途中又被人抢走炊具。蔡泽便决定西行入秦,想要拜见秦昭王,(于是)使人扬言以激怒范雎:“燕国大纵横家蔡泽,乃是天下雄辩豪杰之士。只要他一见到秦王,秦王必定任命他为相国,替代应侯的地位。”应侯听说之后,就派人找来蔡泽。蔡泽进入,并未行礼只是拱了拱手,致使应侯很不高兴;谈吐之间,蔡泽更是偌傲无礼。应侯于是责问他说:“你曾扬言将取代我的秦国相国职位,有没有这回事呢?”蔡泽回答说,“有。”应侯说:“那我倒愿意听听是什么道理。”蔡泽说:“唉!阁下为什么这样见识迟钝呢。即使是四季的转移,也是本着‘功成身退’的自然法则。像秦国的商鞅、楚国的吴起、越国的文种,他们最后的结局也可羡慕吗?应侯回答说:“商鞅侍奉秦孝公,终身尽忠,绝无二心,公而忘私,赏罚分明,秦国大治,扩充疆土达一千里之多。吴起侍奉楚悼王,绝对不以私损公,奸佞谗言不能蔽塞忠臣,奉行大义,不顾毁誉,不畏一切灾祸和邪恶势力。大夫文种侍奉越王勾践,竭尽忠心而毫不懈怠,君主即使面临断嗣亡国,也仍然竭尽全力挽救而不离开,辅助越王复国大功告成而不骄傲自夸。像以上这三位忠臣,可以说是义行极致和忠贞的典范。所以君子总是牺牲性命来树立名声,只要是大义所在的地方,即使牺牲生命,也无所懊悔,为什么不可以呢?”蔡泽说:“君主圣明,臣子贤能,这是天下的大福。所以比干忠君爱国,却不能维护殷朝的存在,伍子胥虽然贤能,却不能使吴国保存不灭。这就是虽然有忠臣孝子,国家仍然不免灭亡骚乱,这是为什么呢?主要是没有明君贤父来采纳的缘故。”这时范雎认为蔡泽的话很对。蔡泽趁势说:“商鞅、吴起、文种,他们作为臣子竭尽忠诚建立功绩,那是令人仰慕的。阁下侍奉君主,在平定内乱、消除祸患、强化君主等方面,并没有超过商鞅、吴起、文种三位名臣,但是阁下的地位和俸禄超过他们三人,然而阁下还是不隐退,我深为阁下担忧。古语说:‘太阳升到正午时就开始偏移,月亮圆到满盈时就开始亏缺。’这三位贤臣,都是因为功成而不退,才为自己招来杀身之祸。”应侯说:“先生的说法太有道理了。”于是请蔡泽入座,待以上宾之礼。应侯入朝拜见昭王,对他说:“有位新从山东来的人蔡泽,其人雄辩。臣阅人无数,没有谁能够与之相比,臣自愧不如。”于是昭王召见蔡泽,相与言语,昭王十分赞赏他,拜他为客卿。应侯于是称病,辞去官职。昭王强行起用应侯,应侯范雎便推言病重,昭王于是免了他的相位。昭王对蔡泽的计谋十分欣赏,任命他为相。蔡泽助秦昭王吞并了东周国。蔡泽出任相国没几个月,便有人恶意诽谤他,由于害怕招致杀身之祸,便称病辞官,得封为刚成君。最后任职于秦始皇朝,曾出使燕国,三年之后,燕国令太子丹到秦国做人质。
(节选自《战国策·秦策三》)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春日梓州登楼①(其二)
天畔登楼眼,随春入故园。
战场今始定,移柳更能存。
厌蜀交游冷,思吴胜事繁。
应须理舟楫,长啸下荆门。
【注】①这首诗写于公元763年,此时史朝义被平定,安史之乱结束。梓州,在四川东北部。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首诗是在写登楼远望所看到的满园春色,以及诗人想离开蜀地的心情。
B.“定”是对客观形势的介绍,“存”是表明对国家形势发展的乐观判断。
C.“冷”与“繁”、“厌”与“思”构成鲜明对比,写道了诗人许多经历。
D.尾联是诗人的想象,两句连接紧密,一气贯注,诗人的感情也达到***。
16.本诗与写于公元768年的《登岳阳楼》都是杜甫的登高之作,但表达的感情有所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5. A 16.①《春日梓州登楼》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内心是喜悦的。②《登岳阳楼》中诗人对洞庭湖向往已久,这次得以登楼,似有喜悦,但年老多病、孤舟漂泊、战争依然不止,使诗人倍感痛苦。诗人在这首诗中表达了思乡念亲、孤独寂寞、忧国忧民等感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的综合理解和赏析能力。
A.“看到的满园春色”错。“随春人故园”是作者在想象故乡的情景。
故选A。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春日梓州登楼》本诗是杜甫登楼而动去蜀之怀。上四句,遥望故园。下四句,追思吴会。这首诗写故园之春,想象家乡洛阳,战乱结束,当已平静,思理舟下峡返乡。写于安史之乱刚结束,诗人对未来充满了希冀,内心是喜悦的。
《登岳阳楼》表达的情感,从总体上看,江山的壮阔,在诗中互为表里。虽然悲伤,却不消沉;虽然沉郁,却不压抑。反映了其关心民生疾苦的风格。首联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表面看有初登岳阳楼之喜悦,其实意在抒发早年抱负至今未能实现之情。颈联写政治生活坎坷,漂泊天涯,怀才不遇的心情。“亲朋无一字”,得不到精神和物质方面的任何援助:“老病有孤舟”,从大历三年正月自夔州携带妻儿、乘舟出峡以来,既“老”且“病”,飘流湖湘,以舟为家,前途茫茫,何处安身,面对洞庭湖的汪洋浩淼,更加重了身世的孤危感。尾联写眼望国家动荡不安,自己报国无门的哀伤。诗人屏弃眼前景物的精微刻画,从大处着笔,吐纳天地,心系国家安危,悲壮苍凉,催人泪下。时间上抚今追昔,空间上包吴楚、越关山。其身世之悲,国家之忧,浩浩茫茫,与洞庭水势融合无间,形成沉雄悲壮、博大深远的意境。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劝学》中,荀子通过乘坐车马到达千里、凭借舟船横渡江河等比喻,得出了“________,_________”的结论。
(2)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中“________,_________”两句勾联现实与过去,抒发了深沉的故国之思、亡国之痛。
(3)以动衬静是古诗词中的常见写法,如“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以蝉噪、鸟鸣反衬周围环境的幽静,又如“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君子生非异也 ②.善假于物也 ③.小楼昨夜又东风 ④.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⑤.狗吠深巷中 ⑥.鸡鸣桑树颠(月出惊山鸟 时鸣春涧中)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善”“堪”“吠”“颠”。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在传统印象中,重庆是响当当的、 ① 的“火炉”之一,40℃以上的高温天气是重庆夏天经年不变的“主旋律”。可今夏却大有不同,入伏以来,平均气温一直在30℃以下,喜雨如酥,凉风习习,“火炉”摇身一变,成了令人钦羡的“凉都”,引得外地游客 ② ,争相探访这宜旅宜居之胜境,直接促成了重庆的国民生产总值增幅跃居四大直辖市之首。重庆的温度走向平和的背后,蕴蓄着重庆人敢为人先的创造活力和坚韧包容的精神气度。
众所周知,重庆是山城,是江城,是桥都,也是不夜之城。站在会仙楼顶的“重庆之巅”,仿佛置身魔幻空间。但见飞机似在 ③ 处飞过;路可入地,亦可直冲云端。车辆掠过一个又一个隧道,翻越一座又一座高架立交,宛若游龙,在天地间辗转腾挪,自由翱翔。在重庆,最不缺的,便是立体感带给人的惊奇与惊艳:风景是立体的,建筑是立体的,市井是立体的,一切都是立体的……什么是江山与共?走进重庆,你便能得到最好的答案;什么是刚柔并济?认识重庆,你便能体悟最具艺术质感的画面与图景。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分析文中三处加点词语所用引号的作用。
20.请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的句式特点及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名副其实②纷至沓来(或:接踵而至)③触手可及
19.①“火炉”是特殊含义;②“凉都”是突出强调;③“重庆之巅”是特定称谓。
20.①排比,排比句式,丰富内容,增强语势,强化情感。②设问,句子自问自答,引起读者注意,语言灵动变化。③整散句结合,句式相同,语言整齐,有节奏感,使内容丰富。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的语境是“重庆是响当当的”“‘火炉’之一”,再结合后文“40℃以上的高温天气是重庆夏天经年不变的‘主旋律’”可知,重庆夏天高温炎热的名声和实际相符,可以填“名副其实”。“名副其实”:名声或称谓(号)与实际一致、相符合。
第二空关键要扣住“引得外地游客”“争相探访这宜旅宜居之胜境”,根据语境推断成语要有“来”“至”之意,故可填写“纷至沓来”或“接踵而至”。“纷至沓来”:形容纷纷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接踵而至”:指人们前脚跟着后脚,接连不断地来,形容人接连而来或事情持续发生。
第三空前面语境强调“高”,后面扣住“处飞过”,人站得高,飞机好像都可以用手触摸到,故可填写“触手可及”。“触手可及”:指近在手边,一伸手就可以接触到,形容距离极近。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由“40℃以上的高温天气是重庆夏天经年不变的‘主旋律’”可知重庆的气温高,将其说成“火炉”表示特殊含义,特殊含义指引号中的词语在其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产生了新的意思。
由“‘火炉’摇身一变,成了令人钦羡的“‘凉都’”可知,重庆“凉”是特殊情况,“凉都”一词是突出强调特殊情况,着重强调需要着重强调的对象。
由“会仙楼顶‘重庆之巅’,仿佛置身魔幻空间”可知“重庆之巅”是高处观览重庆的特定地点的称谓,故“重庆之巅”是特定称谓,特定称谓指具有某些特点的名称、简称、专用术语以及纪念日等,一般为名词。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原文由三个“……是立体的”构成排比,形象的描述了重庆的风貌、建筑和市井生活的样貌,排比增强了语言的节奏,起到突出和强调的作用,强化情感。
由原文“什么是江山与共?”“什么是刚柔并济?”构成设问句式,句子自问自答,提醒注意,引起思考,可以让读者深思重庆特点,同时也能激发读者对重庆的感情,语言上灵动变化。
由原文“风景是立体的,建筑是立体的,市井是立体的,一切都是立体的……什么是江山与共?走进重庆,你便能得到最好的答案;什么是刚柔并济?认识重庆,你便能体悟最具艺术质感的画面与图景”可知,使用整句有整齐之美,而使用散句有错落之美。恰当地交替使用整句和散句,可以起到语言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而又节奏鲜明、气势贯通的效果。表达了重庆的城市特点和风貌,让没有见过重庆的读者更好的理解重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隐性饥饿”是指微量营养素的缺乏,这是一种看不见、摸不着的“饥饿”,可能没有感觉,___①___。比如,缺钙可能引起骨质疏松,缺铁易贫血,缺锌易反复口腔溃疡,缺维生素A 眼睛易干涩……据研究表明发现,“隐性饥饿”与约70%左右的慢性疾病有关,如肥胖、心脑血管疾病、视力下降、免疫力下降、早衰等。以下几类人尤其要当心:节食减肥者,控制能量的同时,各种微量营养素的摄入也会减少;素食人群,植物性食物中的铁吸收利用率特别低,维生素B12几乎只存在于动物性食物中;___②____,晒太阳是补充维生素D的重要途径;儿童挑食偏食、常吃快餐是导致儿童“隐性饥饿”的重要原因;常熬夜的人,熬夜会增加维生素C、维生素E、B族维生素的消耗;常出差者,在外就餐___③___此类人群一旦饮食失衡,极易缺乏维生素B1、维生素B2、维生素C和钙。处于特殊生理阶段的某些人群,比如孕期、哺乳期、更年期,以及老人也容易出现“隐性饥饿”。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答案】21.①但危害不小 ②很少晒太阳的人 ③很难做到均衡饮食
22.研究发现,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比如”后面列举的是“隐性饥饿”的危害,与“可能没有感觉”形成转折,可见此处应填:但危害不小。
②处,前文有“以下几类人尤其要当心”,后面列举了“节食减肥者”“素食人群”“常熬夜的人”等人群,此处后文说“晒太阳”的重要性,可见应填:很少晒太阳的人。
③处,前句说“常出差者,在外就餐”,后句说“此类人群一旦饮食失衡”,可见应填:很难做到均衡饮食。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语病有:
一是句式杂糅,“据研究表明发现”,可改为为“研究发现”或“据研究”;
二是主客体颠倒,不合逻辑,此处是说疾病的发生,“约70%左右的慢性疾病”为陈述主体,应该表述为“约70%的慢性疾病与‘隐性饥饿’有关”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据统计,2021年中国近七成消费者月均点外卖6次以上。其中90后、00后占据外卖订单大半江山,他们被称为“被外卖养活的一代”。2022年4月,上海封控后,某青年连续吃了20多天泡面,囤货用尽后,在群里跪求邻居中午做菜时多做一点分他一些。
(2)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课程方案》,要求自今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并将课程量化为三种劳动、十个任务群,其中包括中小学生要会做饭。
学校团委拟举办“做饭,与我有关吗”的讨论活动,请结合以上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认识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的作文题目。
材料一主要讲90后、00后被称为“被外卖养活的一代”,并且以2022年4月上海封控后某青年人为例,进一步证明这一观点。材料二公布了教育部正式印发的《义务教育课程方案》中关于2022年9月起劳动课正式成为一门独立课程的消息,其中劳动课的内容包括中小学生要会做饭。
两则材料的共同内容与劳动教育有关,第一则指出现在的青年很多人不会做饭,第二则是教育部公布关于中小学生要会做饭的教育内容。由此看来,我们抓住材料的共同点,确定写作的话题即可。
从写作任务来看,“学校团委拟举办‘做饭,与我有关吗’的讨论活动”,这是确定了写作的内容,“做饭,与我有关吗”是中心话题,我们可以就这个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然后展开分析论述。
在写作时,可以先表明自己的观点,也就是“做饭,与我有关”。接下来分析“做饭”有什么好处:一是解决自己的温饱问题;二是提高自己动手的能力,培养劳动意识;三是培养自己热爱生活的态度,有利于责任感的培养;四是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国家的富强等。在写作时,我们可以按照从个人,到家庭,再到社会的顺序进行安排,能够体现逐层深入的结构思路,不要只是就做饭而谈做饭,因为做饭看起来是件小事情,但是它事关家庭的幸福和社会的安定,实际上关联更大的事情。
立意:
1.培养责任意识,从做饭开始。
2.做饭事关每个人。
3.做饭事小,关联事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