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调语文试题
河北省衡水市衡水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一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材料一:
中华文化有着上万年的文明发展历史,最深厚的经济基础在于农业。中国传统节日也大多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据史籍记载,春节在唐虞时叫“载”,夏代叫“岁”,周代才叫“年”。“载”“岁”“年”都是指谷作物生长周期,谷子一年一熟,所以春节一年一次,含有庆丰收的寓意。清明节本是二十四节气之一,这时,我国大部分地区气候温暖,草木萌茂,农业上开始忙于春耕春种。江南有农谚这样形容清明:“清明谷雨两相连,浸种耕种莫迟延”,“种树造林,莫过清明”。另外关于中秋节的起源,有一种说法是秋报的遗俗,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恰好是稻子成熟的时刻,人们便在这一天饮酒舞蹈,喜气洋洋地庆祝丰收。还有重阳节在陕北也是正式收割的时刻……故从传统节日的起源看,大多出于农耕目的,虽然在流传过程中,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但传统节日起源于古代农耕文化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中国传统节日大都是岁时节日。岁时节日不仅在节期的选择上根源于自然界的征候,而且大都有为适应季节、气候、物候变化采取相应活动的节俗。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同时,传统节日有着浓厚的人情味,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是人们表达内心情感的时机,有着协调、促进人际关系的功能。在人情日渐冷漠的今日,传统节日无疑是“和谐人事”、沟通心灵的平台。
传统节日是民族生活中的典礼和仪式,是民族情感的激发器,其中充盈着亲情情结、敬祖意识、寻根情理、报本观念,最容易唤起对亲人、对故乡、对祖国的情感,唤起对民族文化的记忆、对民族精神的认同,唤起同宗同源的民族情、文化同根性的亲和力,从而最大限度地凝聚民心,抵制西方文化的冲击和渗透。
(摘编自韩艳娟《浅论中国传统节日的内涵及意义》)
材料二:
发展与创新是传统节日的生命力所在,是节日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传统节日虽然所依托的是过去的人或历史,但其所体现的精神却总是为当代人所认同的。要想使传统节日更好地传承下去,一个重要的条件就是要处理好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关系,不断寻找新的过节形式和载体,使传统节日文化能够适应它所处的时代。
因此,传统节日需要创新,需要增加新的符合时代需求的活动内容,与现代社会人们对文化消费的需要相适应,与现代文化及其传播手段相适应。通过发展创新使传统节日与现代社会接轨,使节日形式、节日精神更贴近时代特征,满足当代社会对文化的需求。可以说,中国传统节日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创新的问题。然而,创新和发展离不开节日的本真性这一原点。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的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
传统节日的创新可以主要从两个方面进行。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其次,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
传统节日在当代的传承离不开创新,创新的过程也是文化再生与重建的过程,是面对现代性与传统文化如何进行取舍的过程,是重新定位传统节日的一个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传统节日永远处于现在与过去的对话中,处于传统与现代相融合、平衡的张力中。同时,传统节日的创新也是人们对价值的选择过程,它需要人们对历史价值与文化精神的坚持。全球化给中国传统节日带来挑战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发展契机。通过发展创新来发挥传统节日文化的活力,由此确立全球化语境下与其他文化的对话空间,这应该是一个文化共同体面对未来所做的应然选择。
(摘编自林慧《论全球化下中国传统节日的创新》)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中国传统节日大多源于农耕文化,现有些节日淡化了农耕印象,这与其在流传过程中发生变化有关。
B. 传统节日往往与自然界的征候密切相关,它可以使人融入自然,同时还有协调人际关系的特殊功能。
C. 只要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并且尊重其发展规律,就能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
D. 要实现传统节日文化的再生与重建,就需要对传统节日重新定位,在传统节日中注入新的价值内涵。
2. 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材料一不仅谈了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问题,而且从多个角度阐述了其重要意义。
B. 弘扬传统节日文化,不仅可以改善人际关系,而且可以有效抵制外来文化的渗透。
C. 传统节日创新既要考虑传统文化与现代社会的关系,也要考虑节日的形式和载体。
D. 既然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延续性的特点,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
3. 下列各项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 龙抬头——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白居易《二月二日》)
B. 端午节——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权德舆《端午日礼部宿斋有衣服彩结之贶以诗还答》)
C. 寒食节——更倾寒食泪,欲涨冶城潮。(王安石《壬辰寒食》)
D. 七夕节——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罗隐《七夕》)
4. 材料一中提到,传统节日“几千年来已经成为维系中国社会人际关系的重要感情纽带”。请结合材料一,联系你熟悉的某个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对此加以说明。
5. 在传统节日的内容和形式的创新中,我们应该如何看待传统节日文化本身的价值和内涵?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
【答案】1. C 2. D 3. A
4. 示例:①中秋节有品尝月饼的习俗。月饼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一起品尝月饼,能增进家人之间的感情,促进家庭和谐。②中秋节有赏月的习俗。月圆之夜,人们常常对月追思,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
5. ①在内容的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②在形式的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目文化价值和内涵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只要……就……”说法过于绝对。从材料二第二段“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可知,“当代人认同传统节日的精神内涵”只是“真正实现传统节日的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之一,并非唯一因素。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D.“那么在时间和仪式等方面就要顺其自然”说法错误。从材料二第二段“传统节日中有一种文化的延续性。传统节日通过时间、仪式等概念上的重复性来传承传统价值观。在节日里,人们重复的不仅仅是时间、仪式,而且还有认同感。它代表节日的核心价值和内涵,是最为重要的。因此,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传统节日文化的延续性,重点体现在其核心价值和内涵上;而时间、仪式属于形式,在创新中也要融入现代因素,而不是顺其自然。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的主要观点是“中国传统节日根源于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A.诗句是说在二月二节日里各种草菜都返青,和农耕有关。
B.表现的是节日里的美好祝愿,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C.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D.表现的是节日里的情感,并没有关联中国古代的农耕文化。
故选A。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结合文中信息进行分析探究的能力。
材料一第二段“传统节日文化可以增强人与自然的交融,促进人与人的情感联系”明确观点后,举了具体的事例,“如清明万物复苏之期,人们户外踏青,感受大自然朝气蓬勃的生命力;重阳节时逢秋高气爽,人们登高远望,可在大自然里直抒胸臆”。
因此解答时,选取自己熟识的传统节日的相关习俗加以说明即可。如中秋节,中秋是中国人团圆的节日,到这一天一家人尽可能团聚在一起,品尝月饼和各种瓜果,一起赏月。所吃月饼为圆形,象征着团圆,是家人团圆的一大象征,家人团聚品尝月饼,能起到增进家人感情、促进家人和谐的作用。而赏月则是借当日的圆月来寄托追思,表达对亲人和故乡的思念之情以及美好的祝愿。又如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端午节吃粽子,寄托了对古代贤人的追思。而佩戴茱萸、艾草等则是寄托了人们祈福辟邪的愿望。端午节南方有赛龙舟的习俗,代表着人们力争上游的追求。其他传统节日如春节、上元节、七夕节等也具有着丰富的内涵,也可以写这些节日。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二第三段“节日创新也可以体现在节日主题和公共价值等方面的创新。这需要将现代社会的理念和价值注入传统节日中,增加传统节日的新的内涵,挖掘并发展与节日的独特性相关的当代意义,使传统节日得到更广泛的传播。中国的节日要有中国式的表达,只有通过节日的创新,在传统的基础上加入现代的元素,才能让中国传统节日变得时尚起来,吸引更多人的目光”,第二段“在对传统节日的当代重建中,应该把我们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在挖掘节日现代内涵的基础上,应尊重节日的本真性,让节日按照其自然的发展规律,进行自然地调适和变迁,实现现代性的重建和转型”可知,在内容创新中,既要尊重传统节日的本真性,也要将时代的价值取向与节日的内涵和传统结合起来。
从材料二第三段“首先是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这也是旧传统的新形式,主要体现在外在形式上,比如节日产品、组织形式、节俗活动的创新,节日话语符号的变化等。其中,通过节日形式上的创新,赋予节日以现代感,增加节日的娱乐性尤为重要。当然,节日形式的创新不应该流于形式主义,其前提是应该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的内涵”可知,在形式创新中,要在真正了解传统节日文化内涵和价值的前提下,赋予节日形式以现代感。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一个长翅膀的老头
[哥伦比亚] 加西亚·马尔克斯
雨下到第三天,佩拉约两口子在屋里打死了成堆的螃蟹。佩拉约只好穿过被雨水淹没的院子把它们扔到海里去,因为他刚刚出世的孩子发了一夜烧,他寻思都是这些螃蟹招来的晦气。中午,光线十分微弱,佩拉约扔完螃蟹回到家里,模模糊糊地看见院子当中有一个什么东西在蠕动和***。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
佩拉约被眼前可怕的情景吓坏了,赶紧跑去找他的女人埃利森达。他女人当时正把凉毛巾敷在生病孩子的头上,被佩拉约一把拉到院子中间。两个人惊愕地望着倒在地上的人。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他们叫来了一位能掐会算的邻居来看看他。
“他是一个天使,”她告诉他们说,“我可以肯定,他是为你们的孩子来的。只是因为这个可怜的家伙太老了,结果被雨打落在地上。”
第二天,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整整一下午,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半夜,孩子醒了,烧退了,想吃东西了。于是两口子大发慈悲,决计把天使放走。但是,当他们趁着晨曦走到院子里的时候,看到左邻右舍全都聚集在鸡笼前逗天使玩儿。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
这个耸人听闻的消息传开,惊动了贡萨加神父,他七点前赶到时,首先重温了一遍教义。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他那副可怜的模样与高贵的天使毫无共同之处。于是神父离开了鸡茏,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
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几个小时后,院子里便像熙熙攘攘的市场一般。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
好奇的人们从老远的地方赶到这里。佩拉约和埃利森达甭提多高兴了,因为不到一个星期,家里所有的房间都堆满了钱,而等着朝圣的香客已经排得一眼望不到边了。
这时,有人在村里搞了一个巡回展出,展出的是一个由于违背父母之命而变成蜘蛛的少女。看蜘蛛的门票不仅比看天使的门票便宜,而且允许观众就她的痛苦遭遇提出任何问题,还允许颠来倒去地观察她,好让所有的人都不怀疑这桩可怕的事实的真实性。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最叫人揪心的还不是她那离奇的外表,而是她原原本本地讲述她不幸的经历时那种痛心疾首的表情。当她几乎还是一个小姑娘时,有一次她偷偷地溜出家门去参加一场舞会,当她跳了一宿舞从森林里回来的时候,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空无一人,只有螃蟹在屋里到处爬。房东两口子对此毫不惋惜。他们用收的门票钱造了一幢两层的住宅,有阳台花园,门槛修得高高的。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
天使不仅熬过了那个严酷的冬天,而且随着春天的到来开始恢复起来,在十二月份,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
一天早上,埃利森达正在切洋葱片准备午饭,似乎觉得一阵海风吹开了阳台门的插销,刮进屋里。于是她从窗口探出头去,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他十分笨拙,结果把菜地弄得一塌糊涂,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
(有删改)
6. 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长翅膀的老人是在佩拉约家的院子里被发现的,老人的到来完全出乎佩拉约的意料,佩拉约夫妇对此感到惊愕。
B. 小镇居民最初对长翅膀的老人充满好奇,后来戏弄、参观,最后将他遗忘,这是他们麻木冷漠、缺乏同情心的表现。
C. 贡萨加神父到场后要先温习教义,认为不懂拉丁语便是不懂上帝的语言,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
D. 小说的内容虽然荒诞,但是给人一种真实感,这得益于文章细节之处的描写逼真详尽,场景具体,情感表达真实。
7. 关于文中蜘蛛少女的部分,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少女变成蜘蛛,是由于违背父母之命,当时她参加完一场舞会,刚刚回来。
B. 展出蜘蛛少女的人为了牟利而不顾少女的感受,他与佩拉约是同一类人。
C. “忧伤”一词反映出少女内心的痛苦,名声大噪并不是她想要的结果。
D. 人们转而去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
8. 加西亚·马尔克斯在谈自己作品的共性时,曾说:“孤独是一个永恒的主题。”请分析本篇小说是如何体现这句话的。
9. 魔幻现实主义的创作原则是“变现实为幻想而不失其真实”,作品采用“魔幻” “神奇”等手段达到一种荒诞、讽刺的效果,加西亚·马尔克斯作为魔幻现实主义的代表作家,其作品鲜明地体现了这一创作原则。请以本篇小说为例简要分析。
【答案】6. C 7. D
8. ①长翅膀的老人从降临到振翅离开,一直是孤独的。②老人的孤独反映出现实社会中人际关系的冷漠,人们精神的扭曲和灵魂的孤独。③作者用“孤独”来表达对民族历史和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对人的生存状况、精神世界的关注以及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9. ①人的世界和神鬼的世界交织。一个本不可能存在的长翅膀的老天使居然降临尘世,故事奇幻,耐人寻味。②超现实的夸张描写。小说对老人的翅膀、蜘蛛少女的描写极尽夸张,荒诞离奇。③采用象征、隐喻的表现手法。长翅膀的老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贡萨加神父等人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赏析作品的能力。
C.“这突出了作为神父的他对教会的虔诚”错误,原文“当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这证实了那东西并不懂得上帝使用的语言,也不知道问候上帝的使者。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可知小说里神父代表了以教皇为代表的基督教文化,在确认天使身份这件事上神父持教条主义且又滑稽可笑。这里突出的是贡萨加神父的愚昧无知和滑稽可笑。
故选C。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D.“是因为少女来自人间,她的讲述更具真实性”理解片面,人们放弃欣赏长翅膀的老人,转而关注蜘蛛少女,是因为他们已经消遣够了老人,且蜘蛛少女巡展的票价更便宜,更重要的是蜘蛛少女详细的自述让他们能更愉快地欣赏到“展品”的痛苦。这充分揭露出他们内心的冷漠与麻木。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讨作者的创作意图的能力。
“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无论怎么挣扎都站不起来”“那人衣衫褴褛,口中的牙齿稀稀拉拉,他那像落汤鸡似的老态龙钟的样子显得格外可怜。身上那对大兀鹫翅膀又脏,羽毛又稀疏,一动不动地摊在泥水里”“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临睡前还把他从泥水里拽出来,同母鸡一起关进铁丝编的鸡笼里”“这位全然不懂人间言行的老者几乎连他那老态龙钟的眼睛也不抬一下”等内容,可知老人是孤独的。老人是落难的天使,他悲惨、弱小、无力,却完全不被众生同情和关怀,直到他振翅离开的那一刻,落难天使都是孤独的。
“这帮人对天使毫无敬畏之心,竟还从铁丝网往里给他扔吃的东西,仿佛他不是什么神灵,倒是马戏团里的一只动物”“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于是埃利森达想了个好主意:把院子筑起围墙,收五分钱门票看天使”“偶尔佩拉约两口子会用克辽林消毒水清洗鸡笼或熏点卫生香,但这并不是为了恭维天使,而是为了驱除已经神不知鬼不觉地在全家蔓延的恶臭”“她一面切着葱头,一面盯着他,直到再也无法看见,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而只是地平线上模模糊糊的一个小点了”,众生是孤独的。他们对天使的亵渎甚至伤害体现出人类的愚昧、贪婪、自私。人们内心麻木不仁,信仰缺失,这种精神扭曲最终只能使人走向灵魂的孤独。
小说主题:在人们对待老人的各种态度中,我们不难看出人们内心变得麻木不仁,人的生存状况孤独;神父也无法与老人交流,而他赖以交流的工具竟是基督教义以及上头的指令,而缺乏理解他人的能力,表现了精神世界的孤独;居民所表现出来的对老人各种荒唐甚至没有人性的行为又指向了另外一个事实:人与人之间缺乏基本的理解和温情,这是人与人之间多么深刻的隔阂;“当那个变成蜘蛛的少女名声大噪的时候,而佩拉约家的院子就又变得像连下三天暴雨时那么冷清”人们纷纷为蜘蛛女的荒诞故事趋之若鹜,老人再次被“抛弃”,而小镇的居民在一场闹剧般的热闹过后恢复了平静,他们依旧不懂得关爱,不懂得理解;“他那布满阴郁的瞳仁又渐渐地变得明亮起来,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也较为隐晦地表达了对理想世界的期盼。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小说虽然在总体构思上是魔幻的,在情节安排上是荒诞的,在形象塑造上是神异的,但在具体的细节描写上,却是真实、准确的。“他走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老头儿趴在泥水里,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他是一个天使”“大家都知道了佩拉约家里捉到一个活脱脱的天使”“捉住天使的消息不胫而走”,天使本是传说中的形象,作者却煞有介事地将其当作确有形象来写,人神世界交织,故事奇幻,耐人寻味,给小说涂上了一层荒诞的色彩。
“他身上长着一对巨大的翅膀,很碍事”“翅膀上开始长出又大又硬的羽毛”“惊讶地看到天使正展翅欲飞”“那翅膀在阳光下一阵乱扑腾,差点儿没把棚子打翻。最后总算飞了起来。在看见他颤巍巍地扇动着老兀鹫翅膀飞过最后几家的房顶后”“这是一只可怕的意大利狼蛛,身体有一只绵羊大小,长着一个忧伤的少女的脑袋”“……突然一声炸雷劈裂长空,从裂缝中迸出一道可怕的闪电将她变成了蜘蛛”,长翅膀的老人,不听父母的话而变成蜘蛛的女孩等,超现实的夸张变形描写,荒诞离奇。
“雨下到第三天”这是神话隐喻。《圣经》神话中事关大洪水的经典描述的有意模拟,是对基督临世神话的完美模拟,让小说具有了神话精神。“他是一个天使”,小镇上的村民说老人是天使,天使象征善良、神圣。“佩拉约拿着他那根警棍站在厨房里守着……”“贡萨加神父走进鸡笼用拉丁语向他问候时,……神父开始怀疑他在作假……于是神父离开了鸡笼,简短地告诫好奇的人们,叫他们不要被天真蒙住了眼睛”“埃利森达为自己也为他长长地出了一口气。……,因为这天使再也不会扰乱她的生活,……”等人物的描写隐喻了社会各阶层人物。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武灵王平昼闲居,曰:“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而世必议寡人矣。”肥义曰:“臣闻之,疑事无功,疑行无名。今王即定负遗俗之虑,殆毋顾天下之议矣。夫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愚者暗于成事,智者见于未萌,王其遂行之。”王曰:“寡人非疑胡服也,吾恐天下笑之。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世有顺我者,则胡服之功未可知也。虽驱世以笑我,胡地、中山吾必有之。”王遂胡服。使王孙绁告公子成曰:“寡人胡服,且将以朝,亦欲叔之服之也。家听于亲,国听于君,古今之公行也。且寡人闻之,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故寡人愿慕公叔之义,以成胡服之功。使绁谒之叔,请服焉。”公子成再拜曰:“臣固闻王之胡服也,不佞寝疾,不能趋走,是以不先进。王今命之,臣固敢竭其愚忠。中国者,仁义之所施也,诗书礼乐之所用也,远方之所观赴也,蛮夷之所义行也。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使者报王。王曰:“吾固闻叔之病也。”即之公叔成家,自请之曰:“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先时中山负齐之强兵,掠吾地,系累吾民,引水围鄗,非社稷之神灵,即鄗几不守。先王忿之,其怨未能报也。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公子成再拜稽首曰:“臣愚不达于王之议,敢道世俗之间。今欲继简、襄之意,以顺先王之志,臣敢不听令。”再拜,乃赐胡服。
(节选自《战国策·赵策二》)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B.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C.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D. 今王释此而袭/远方之服/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畔/学者离中国/臣愿大王图之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的“以”与《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含义、用法相同。
B. 不佞,没有口才,不会用花言巧语讨好人;也用作谦辞,文中为公子成的自称。
C. 中国,古代中原地区,位于黄河流域;与《李凭箜篌引》中“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含义相同。
D. 稽首,古代一种跪拜礼。行跪拜礼时,拱手胸前先拜,而后叩头至地,为古人最恭敬的礼节。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但是对政策能否顺利推行尚不能确认,因此他将自己的想法透露给肥义,希望能得到他的认可。
B. 肥义坚决支持赵武灵王的改革,认为要想成就大事不必顾及别人的非议,从而打消了赵武灵王的顾虑,坚定了他改革的决心。
C. 公子成是赵武灵王的叔叔,在赵国有很大的影响力,赵武灵王希望他能在胡服骑射改革中起表率作用,最终亲自探访说服他。
D. 公子成因为生病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中争当先进,在听了赵武灵王的解释后,明白了穿胡服的重要意义,成为改革的拥护者。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狂夫之乐,知者哀焉;愚者之笑,贤者戚焉。
(2)事利国者行无邪,因贵戚者名不累。
14. 赵武灵王劝说公子成赞成胡服骑射改革的理由有哪些?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B 11. C 12. D
13. (1)狂妄无知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为此担忧。
(2)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邪恶,依靠君王内外亲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损害。
14. ①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有利于民众,也有益于国家。②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能坚守国土,又能报中山国欺辱我国的仇恨。③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就是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能够实现先王的志向。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现在大王却舍弃这些优秀文化,而沿用边远地区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古代的教育方法,变换古代的道德准则,违背众人的心意,背叛了圣贤们的教导,脱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
“远方之服”作“袭”的宾语,构成动宾结构,不可断开,排除CD。
“变古之教”“易古之道”“逆人之心”三个句子结构相同,应单独成句,且“畔学者”“离中国”是对称结构,中间不应断开,故应在“畔”前断开,排除A。
故选B。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词语意思及古代文化常识的理解和识记能力。
A.“今吾将胡服骑射以教百姓”的“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现在我准备把穿着胡人衣服、练习骑马射箭来教给民众。
《师说》中“作《师说》以贻之”的“以”,连词表目的,来。句意:写了《师说》来赠给他。
C.“李凭中国弹箜篌”的“中国”, 即“国中”,指在国都长安城里。与文中“中国”含义不同。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公子成因为生病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中争当先进”理解错误。原文“吾固闻叔之病也”意思是,我本就知道王叔反对这件事。“病”,忧虑、不满。再根据公子成对武灵王的一番话可知,公子成不想在胡服骑射改革争当先进的原因并非生病,而是他本身就反对这件事。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狂夫”,狂妄无知人;“知”,通“智”,聪明;“戚”,担忧。
(2)“邪”,邪恶。“因”,依靠,凭借;“累”,受到损害。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文章内容的能力。
从“夫服者,所以便用也;礼者,所以便事也。是以圣人观其乡而顺宜,因其事而制礼,所以利其民而厚其国也”可知,从圣人的做法谈起,强调这样做既有利于民众,也有益于国家。
从“今骑射之服,近可以备上党之形,远可以报中山之怨”可知,说明实行胡服骑射改革既能坚守国土,又能报中山国欺辱我国的仇恨,符合国家的实际情况,非常有必要性。
从“且昔者简主不塞晋阳以及上党,而襄主兼戎取代,以攘诸胡。此愚知之所明也”“而叔也顺中国之俗以逆简、襄之意,恶变服之名,而忘国事之耻,非寡人所望于子”可知,实行胡服骑射改革就是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能够实现先王的遗志。
参考译文:
赵武灵王白天闲坐时,说:“现在我准备把穿着胡人衣服、练习骑马射箭来教给民众,然而天下一定会有人非议我。”肥义说:“我听说,在事业上犹豫不决就不能建功立业,在行动上疑虑重重就不能取得名声。现在大王既然下定决心要摆脱世俗的偏见,那就一定不要顾虑天下人的非议了,凡是主张追求最高道德的人都不去附和一般人的意见,成就伟大功业的人都不会去与众人谋划。愚蠢的人在事情发生以后还看不明白,而聪明的人却能在事情未发生时就有所察觉,大王您可要马上按您的想法去付诸实施。”赵武灵王说:“我不是犹豫穿胡人衣服这件事,我是担心天下人笑话我。狂妄无知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聪明的人会为此感到悲哀;愚蠢的人觉得高兴的事,贤明的人却为此担忧。如果天下有支持我的人,那么改穿胡人衣服的成效就不可估量。即使让天下所有的百姓都讥笑我,胡人的土地、中山国的土地我也一定会得到。”赵武灵王于是改穿胡人的衣服。(赵武灵王)派王孙绁告诉公子成(自己的意思),说:“我已经改穿胡人的衣服了,而且将要穿着它上朝,我想让王叔也改穿胡人的衣服。在家里听命于父母,在朝廷上要听命于君王,这是自古至今的公正之行。况且我曾听说过,做有利于国家的事情,行为就不会有邪恶,依靠君王内外亲族的支持,名声就不会受到损害。所以我希望仰仗王叔的合乎正义的行为,来促成改穿胡人衣服这件事的成功。我派王孙绁特地到您那里去拜望,请求您也穿上胡人的衣服。”公子成拜了两拜说:“我本来已经听说大王改穿胡人的衣服这件事了,只是我卧病在床,不能够疾走,因此没能事先向您进言。现在大王您既然命令我穿胡人的衣服,我一定大胆竭尽我的愚忠。中原地区是德政仁义普遍施行的地方,是《诗》《书》《礼》《乐》所使用的地方,是远方国家前来参观学习的地方,是四方未开化的民族所崇拜和效法的地方。现在大王却舍弃这些优秀文化,而沿用边远地区部族的服装,这是改变古代的教育方法,变换古代的道德准则,违背众人的心意,背叛了圣贤们的教导,脱离了中原的先进文化,我希望大王您慎重地考虑这件事。”使者把公子成的话报告给赵武灵王。赵武灵王说,“我本来就知道王叔反对这件事。”于是马上去公子成家里,亲自谒见他说:“衣服,是用来方便人们穿着的;礼制,是用来方便人们办事的。因此圣贤之人观察当地的习俗然后制定与之相适应的措施,根据事情的实际情况来制定礼法,为的是既有利于他们的民众,也能增厚他们国家的国力。况且从前简主不把我国的疆域局限于晋阳和上党两个地方,接着襄主兼并了戎族,获取了代地,排斥各部胡人。这些道理不论是愚笨之人还是聪明之人都明白。过去,中山国依仗齐国的强大军队,掠夺我国的土地,拘囚我国的百姓,引水围灌鄗城,假若不是我国祖宗神灵的保佑,鄗城几乎失守了。先王对这事感到非常气愤,直到今天,那个仇恨还没有报。现在我们推行穿胡人骑马射箭的衣服的政策,从近处说,可以保卫上党这个形势险要的地方;从远处说,可以报中山国欺辱我国的仇恨。可王叔您却偏偏要顺应中原的旧俗,来违背简主、襄主的意愿,憎恶改变服饰的命令,却忘记了国家曾遭受的耻辱,这不是我期望您做的啊!”公子成听了,对赵武灵王拜了两次跪地谢罪说:“我愚蠢到竟没有体会到大王的意图,所以大胆地说了一些世俗的言论。现在大王想要继承简主、襄主的意愿,来实现先王的志向,我怎么敢不服从命令。”公子成又拜了两拜,于是赵武灵王就赐给他胡人的衣服。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①,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酒徒一半取封侯,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篷三扇,占断蘋洲②烟雨。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蘋洲:长满水草的沙洲。③镜湖:在今浙江绍兴。唐代贺知章告老还乡,唐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以示矜恤。
15. 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酒徒”两句将终日酣饮耽乐的酒徒与心存恢复的有志之士的际遇形成鲜明对比。
B. 上阕“独去作江边渔父”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
C. 轻舟低篷在蘋洲烟雨中非常渺小,词人却用“占断”一词,尽显独享风光的惬意。
D. 全词用笔蕴蓄,颇见炼字之功,“元自”“何必”两词在表现感情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16. 陆游在作品中自称“闲人”,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中说“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也称自己是“闲人”,请分析两者有何异同。
【答案】15. B 16. 同:从处境来说。陆游和苏轼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异:苏轼自称“闲人”除了有被贬的郁闷之外,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
陆游自称“闲人”,表现出的则是不屑、愤慨不平之气,矛头直指最高统治者。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能力。
B.“给我们塑造的是一个怡情山水、隐逸闲适的渔翁形象”分析错误。根据“谁记当年豪举”,“又何必君恩赐与”流露出的愤慨不平之气可以看出他依然想有所作为,并不是怡情山水、隐逸闲适。塑造的是一个壮志未酬而只能无奈隐居的闲散的江边渔翁形象。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比较阅读的能力。
在两部作品中,陆游与苏轼都自称“闲人”,之所以如此称呼,与当时二人的处境有关。陆游当时告老还乡,在乡间闲居。而苏轼则是被朝廷贬谪到边远的地区担任一个可有可无的官职。所以二人都自称“闲人”,是因为两人都是不被皇帝重用的闲散之人。
虽然都自称“闲人”,但二人在其中所表露的情绪却有所不同。《记承天寺夜游》表达的感情是微妙而复杂的,贬谪的悲凉,人生的感慨,赏月的欣喜,漫步的悠闲都包含其中。作者“解衣欲睡”的时候,“月色入户”,于是“欣然起行”,月光难得,不免让人欣喜。可是没有人和自己共同赏月,只好去找同样被贬的张怀民,这里面有多少贬谪的悲凉与人生的感慨呀!两人漫步中庭,又是悠闲的。自比“闲人”,则所有意味尽含其中。因此说苏轼在《记承天寺夜游》表现出了一种对生命的理解和豁达,虽然有被贬的郁闷,但更多的是自我排遣后的释然、内心的豁达。
与苏轼不同,陆游词中“镜湖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一句,唐代诗人贺知章老去还乡,玄宗曾诏赐镜湖一曲以示矜恤。陆游借用这一故事而翻出一层新意——君恩(皇帝)既置他于闲散,这镜湖风月本来就只属闲人,还用得着你官家赐与吗?再说,天地之大,江湖之迥,何处不可置他八尺之躯,谁又稀罕“官家”的赐与?这个结句,表现出夷然不屑之态,愤慨不平之情,笔锋直指最高统治者,它把通首迭经转折进层蓄积起来的激昂不平之意,挟其大力盘旋之势,千回百转而后骤现,故一出便振动全词,声情激昂,逸响悠然,浩歌不绝。
(三)名篇名句默写
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苏洵《六国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回忆了先辈开辟事业的艰辛。
(2)柳永《望海潮》中“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写希望把杭州的美景画出来带到朝廷中去夸耀,侧面突出了杭州之美。
(3)秦观在《鹊桥仙(纤云弄巧)》中以议论入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歌颂了一种高尚纯洁、超凡脱俗的爱情。
【答案】 ①. 暴霜露 ②. 斩荆棘 ③. 异日图将好景 ④. 归去凤池夸 ⑤. 金风玉露一相逢 ⑥. 便胜却人间无数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以下字的书写:暴、荆棘、露。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春天走了,百花开始凋谢,黛玉对于时序的移动特别敏感,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林姑娘就特别 ① 。大观园是贾宝玉心中的人间仙境,也就是人间的太虚幻境,大观园的女孩子和百花一样,到了暮春就开始凋谢了。贾宝玉在太虚幻境的时候喝了仙茶与仙酒,“千红一窟,万艳同杯”,与《葬花吟》的意义也是对照的,《红楼梦》中常有这种点醒意喻之笔。《葬花吟》中有很多黛玉感伤自身之语。“质本洁来还洁去”,黛玉是最要高洁、 ② 的女孩子。“天尽头,何处有香丘?”因她诗一般的灵魂,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何况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未若锦囊收艳骨,一抔净土掩风流”,不如埋葬它,化作春泥更护花。“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尔今死去侬收葬,未卜侬身何日丧?”黛玉写这些骤然看来好像自怜自艾,其实不止,她已经敏感地感受到自己的命运,“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 ③ 的事。
《葬花吟》不光是黛玉的自挽诗,也是挽一切美好短暂的东西,挽那些落花,也代表对短暂繁华的一种哀悼,对文明高峰即将走下坡的哀悼。伤春悲秋的抒情诗传统,到此时是个顶点。
18. 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使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 ①多愁善感 ②孤高自许 ③无可奈何
19. 示例: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没有归属感,即使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
20. ①“千红一窟”与“万艳同杯”都为谐音双关,意为仙茶与仙酒的名字,也意为“千红一哭”与“万艳同悲”,指众多女子悲伤哭泣。②一语双关,内涵丰富,既指物品,也指红楼十二钗,含蓄蕴藉,言在此而意在彼。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①处,联系前文“敏感”可知,语境强调林黛玉情感脆弱,外界事物容易引起内心的触动,这里语境是“相对于冷静理性的人物”,这里要形容林黛玉,与“冷静理性”意思相对的是“感性”,故此处可填“多愁善感”。多愁善感:一般是指一个人心思细腻、感性,内心情感容易受别的事物影响。
第②处,联系文中“质本洁来还洁去”“高洁”可知,语境强调林黛玉自命清高,故此处可填“孤高自许”。孤高自许:指人孤僻清高,自命不凡。侧重清高。
第③处,这里强调的是“花落人亡两不知”是人世间最不能改变的事情,没有任何办法改变,故此处可填“无可奈何”。无可奈何:指毫无办法。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两处语病:
一是语序不当,主语一致,前后主语都是“灵魂”,主语应在关联词之前,可改为:她诗一般的灵魂,因觉得红尘一无是处。
二是搭配不当,“即使”表假设,更符合句意,这里“飞到天尽头,也找不到安身的地方”是一种让步假设。可将“何况”改为“即使”。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双关手法的表达效果的能力。
“万艳同杯”“千红一窟”都是谐音双关的词语。我们要答出双关的含义。表面是指宝玉在太虚幻境喝的仙酒仙茶,实则其谐音为“万艳同悲”“千红一哭”,“杯”谐音“悲”“窟”谐音“哭”,用在指许多女子的哭泣落泪。深层次的是指金陵十二钗,暗示她们都命运坎坷。这样写使文章内涵丰富,表达含蓄蕴藉,言简义丰,言在此而意在彼,值得读者细细品味。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在空间站,植物面临最大的挑战就是微重力环境。生长难度极大。在地球上,植物却具有“顶天立地”的特性:植物的幼芽总是 ① ,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向下扎入土壤中吸收水分和养料。而在微重力环境下的空间站,没有了上下之分,植物的根和茎也就失去了方向感,不知道朝哪个方向生长。这时, ② ,植物的根和基就会呈随机自由生长状态,变成一团乱麻。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那么, ③ ?研究发现,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
21. 下列句子中的“挑战”和文中画横线处的“挑战”,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 你给我找的麻烦已经够多了,请踏实一点,不要总是挑战我的耐心。
B. 他一进入高三,便信心满满,下决心要向那些成绩优秀者发起挑战。
C. 身体本就不好,又碰上雨季,想要如期完工,对他来讲真是个挑战。
D. 即便胜算很小,但是你也绝不能退缩,一定要拿出勇气挑战一下。
22.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8个字。
【答案】21. C 22. ①背地而长 ②如果没有光照 ③光源在哪里(或“什么适合做光源”)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A.“挑战”作动词用,有“考验”之意。
B.“挑战”,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
C.画线句中的“挑战”和本项中的“挑战”均作名词使用,有“困难、考验”之意。
D.作动词用,有“竞争”之意。
故选C。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一处,“顶天立地”是总述地球上的植物的特性,根据“向上追寻阳光和空气”可知,此处与后文并列的句式“植物的根总是向地而生”内容相反,可知,植物的幼芽是背地生长,可填:背地而长。
第二处,根据“但是在有光照的条件下,植物的茎会向着光源的方向生长,根则会朝着水分和营养充足的方向生长”可知,此处与后句形成转折关系,说的是没有光照的条件下,且后句有“就会……”,此处应用“如果”与之搭配,可填:如果没有光照。
第三处,后文“LED灯是适宜靠近植物的冷光源,再加上光能转换率高、体积小、寿命长、波长固定、光质可调等优点,顺理成章成为理想光源”是回答什么适合做光源的问题,故可填:光源在哪里(或“什么适合做光源”)。
四、写作
23.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2022年,在美国纽约举行的终极格斗冠军赛UFC281比赛中,中国选手张伟丽战胜了草量级现任冠军卡拉·埃斯帕扎,重新夺得了金腰带,让观众直呼“燃爆了”……而经历过赢得金腰带、卫冕、两度失利、再夺挑战权等一系列起伏后,如今,张伟丽的心态更加淡定、平和。
在媒体采访中,当她被问及战胜对手还是战胜自己更重要时,32岁的张伟丽毫不犹豫地选择了“战胜自己”,她说:“人生最大的对手就是自己,最难战胜的也是自己。其实我们每天都在和自己较劲,所以突破自己是最重要的!”
以上材料对我们颇具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的写作能力。
审题:
这是一道叙述性材料作文题。
作文材料围绕张伟丽展开叙述,突出了她的“战胜自己”比“战胜对手”更重要的观点。写作的重点也应该放在对“战胜自己”与“战胜对手”的比较论证中。古语有云:“知人者智,知己者明,胜人者力,胜己者强。”意思是胜过他人的人只是空有力,算不上一个强者,而胜过自己的人才能算做一个强者。而想要胜过别人,首先要理解自己,了解自己所处的环境,了解自己所能做的事情,只有这样,才能在生活中不被迷惑,才能平心静气的看待周围的人周围的环境,才能在处理事情时有理有据,不卑不亢。而要想客观的看待自己并不容易,首先要做的是承认自己的缺点,发现自己的优点,并扬长避短。故古语又云:“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正如作文材料中写道,张伟丽“经历过赢得金腰带、卫冕、两度失利、再夺挑战权等一系列起伏”之后,“心态更加淡定、平和”,这就是她“战胜自己”的表现。战胜自己,是战胜自己的情绪、欲望、偏见、弱点等,战胜自己是面对真实的自己,接纳自己,从而实现自我提升。
写作时要注意将“战胜自己”与“战胜对手”作为一组二元关系展开写作。在开篇要点明题旨,从二者关系入手,明确观点。如:“胜人者力,自胜者强。”不能超越自己,便无法超越别人。一个人如果不能很好地管控自己,便无从谈起战胜别人。随之可阐释“战胜自己”的内涵,如:战胜自己,就是要战胜自己随心所欲之心;战胜自己,就是要战胜自己的惰性,在困难面前不畏惧、不退缩。接着要对“战胜自己”的做法或作用进行论述,如:战胜自己,莫让舒适安逸消磨我们的意志,莫让风雨坎坷牵绊我们的脚步,莫让诱惑迷乱我们的心志。结尾回扣观点:人生之敌数不胜数,它也许是某些人,也许是某些环境,但这些人生路上的艰险与困境总会度过。而那个最大的敌人却是自己,超越自我,战胜自己,才是胜利。
立意:
1.战胜自己比战胜对手更难。
2.战胜自己,自强不息。
3.战胜自己,蝶变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