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真,城市比学校和专业都重要!
有读者朋友在后台问我——学霸,知道今年高考生怎么挑学校吗?我弟理科才考了470(广东省)怎么挑啊?
(首先,叫我学霸我只能自惭形秽,一直都不是,按成绩来说无论高中大学,周围有太多优秀的。这是个严肃的问题,而且我并不想当学霸。)
今天,全国各省市高考陆续放榜,有人欢喜有人忧。大一大二的学弟学妹们在票圈刷起了高中母校的辉煌战绩,特别不理解的是还有人在跟隔壁友校互撕谁更好,拿宝贵的时间瞎操心。
高考对于已经大四结束的我来说,犹如过眼云烟。成绩喜人当然最好,考得一般也不赖,考得差那肯定有原因,如果不甘心就再来一年咯你还年轻。
我堂妹也是今年参加高考,今天放榜时她自己不敢查成绩,还是她妹妹最先看到成绩后告诉全家人的。按照今年的分数线(理科一本线508分),其成绩是二本A线靠后,应该是她的正常水平。我现在边码字边解答她关于填报志愿的问题,其实具体要细化到怎么选,我也没辙。
记得四年前我查成绩时,我爸站在我背后,看到成绩时是大舒一口气,反正比平时差了不少。高考成绩的好否只能跟自己的过去比,你不是全省状元你跟谁比分数都没意义,你们觉得呢?
大学四年下来,虽不敢说思想有多成熟,但有些话现在说起来却问心无愧。
我们每天过的生活,都是过去所做的选择的指向,只不过事情复杂程度和重要性等属性不一样罢了。就像以前此时的我们面临着志愿填报一样,现在摆在众多高考生面前的,是一次比较重要的选择,也仅仅只是此生第一次比较重要的选择。
上大学,被大学上?不管如何,我们中的绝大多数人都很俗,我承认我也是,考虑的是未来的一份好工作,一份挣更多钱的好工作。而现今的社会,没有一成不变的确定的结果,你以为当初选的专业好以后就赚大钱吗?呵呵。
如果一定要问我怎么挑学校(够得到清华北大分数线的问题在于选择区间太大),我建议的原则是:城市>学校>专业。
1、城市
无论最终去了哪所学校,城市就是大学所处的环境背景,而大学基本都是开放性的,也就是说我们很多时间需要接触到大学外面的世界。
首先,城市的精神对人会有影响,比方说上海作为国际大都市教给人开放和时尚,广州作为千年商都教给人包容与奋进等等。
再之,城市不同,机会不同。比方说北上广深,如果你是有志于进大企业的,世界500强公司比比皆是,而如果说你是满腔热血想要在新兴创业方面有所建树,北上广深创业公司及团队数不胜数,谁会跑去各种资源匮乏的三四线城市开大公司或创业?就是这么现实。
我妹妹在深圳的四年多,现在管理着三间手机专卖店,两三年前她总说要回家乡,我坚决反对,我想,现在她明白我为何不同意她放弃深圳了吧。
最后,城市不同,视野有别。这四年下来,生活在一线城市,能很明显感觉到跟在三四线城市生活的人在看事情的角度上的差距,发现跟他们根本没办法好好聊天,他们聊的东西令人发困。
不得不赞同美国的风险投资家保罗·格雷厄姆说的一句话,伟大的城市吸引有抱负的人。而在一群有抱负的人群中,优胜劣汰适者生存,这样的环境逼着你去优秀。
不管你以后回不回小城市,选择大城市都将对毕生产生深远的有利的影响。
2、学校
学校往往是当事人及其家族在外虚荣心的护盾,所以往往大多数人最终是的还是学校,大多想着出去跟别人一脸自豪地炫耀,“我家孩子考上的是清华大学”,如果是外界所认为的“差学校”就会很尴尬地摇摇头。挺俗的其实。
当去朋友家时我听到那些夸我的,我都想立马就消失,并不是说我没觉得中大好,而是她们夸奖的角度,满嘴不离钱字。上好学校=高工资,谬论。
学校也向一座小城,所以以上关于城市的论述都适用于城市。比如相对比较自由开放的中大,塑造了一批敢于创新,敢于发言,敢于挑战的学生。在广东,有不少科技创新的创业公司都是中大人创建的,而其他学校的创业都会比较偏向于传统方向。
学校提供的教育条件,生活设施的差异也是一个考虑的点。
3、专业
现在还有选定就要一路走到黑的专业吗?
有人问我说什么是好专业,是不是人选的多的就是好专业。
我的回答是:好专业就是你喜欢并以后想死心塌地从事相关行业的专业。
热门的专业只不过是社会标准,社会需求高,录取分数线也会跟着高。类比到市场经济中,雇主是买方,求职者是卖方,买方需求增大,卖方生产提供更多的商品(人力,是不是人才不好说),接下来必定供过于求,变成买方市场(雇主主导)。什么专业吃香还没准呢。
更何况啊,现在从事专业对口的人还多吗?举个手我看看。我学的是工科,我们班也有很多人从事非专业对口工作。并不是找不到,而是一种自我的追求以及天地之大任爷遨游的洒脱。
大学培养的更多是学习能力,看问题的思维,而当一个人对自身能力的规划都合理妥当适应潮流时,那么你需要的,还是一个给你施展的环境。印证了城市最重要的观点。
总而言之,选择一个让你施展抱负的环境是重中之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