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桡
拼音bù ráo
注音ㄅㄨˋ ㄖㄠˊ
词语解释
不桡[ bù ráo ]
⒈ 亦作“不挠”。
引证解释
⒈ 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引《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颜师古 注:“橈,曲也。”
《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 徐必达 持正不挠。”
⒈ 亦作“不挠”。
⒈ 亦作“不挠”。不弯曲。形容刚正不屈。
引《荀子·荣辱》:“义之所在,不倾於权,不顾其利,举国而与之不为改视,重死持义而不橈,是士君子之勇也。”
《汉书·萧望之传赞》:“望之 堂堂,折而不橈。身为儒宗,有辅佐之能,近古社稷臣也。”
颜师古 注:“橈,曲也。”
《明史·曾同亨传》:“三十三年大计京官,与考功郎 徐必达 持正不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