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沈阳市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考前模拟(一)语文试题
辽宁省沈阳市第一二〇中学2022-2023+学年下学期高三考前模拟(一)
语文试卷
满分:150分 时间: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中国故事说明的是中国人自我现状的丰富性,反映的是面对整个宇宙、社会和自然的多种境遇。要想更好地沟通世界、触动他者心灵,势必要让中国故事能够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与胸怀。
讲故事作为文化行为要传达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积极的思想价值、道德力量,讲中国故事,就是沿着中国人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鲜明传统,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书写中国人价值实现的积极努力,鲜明反映倡导什么、弘扬什么、坚守什么。但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产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正如学者刘梦溪所说,有一些价值“不仅适用于一个时期、一个朝代、一段历史,而是适用于所有的历史时期,所有的历史段落,既适用于传统社会,也适用于当今社会;全世界各个国家都有一些永恒的价值理念,在表述上、概念的使用上不一定相同。但是这些价值理念可以通过互相阐释,达到理解和沟通”。如果离开价值观表达上的共通性,中国故事的辐射力就不足以很好地与世界沟通。当前不少文艺作品思想内容承载量有限,价值支撑不足,缺乏对普遍人性尺度的发掘,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似乎在努力传递一些是非诉求,但缺少真正富于世界性的、恒久的价值理念,能引起共鸣或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
问题是时代最鲜明的声音。人类都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样经历着生存、发展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宇宙、自然、人生不断提出一些根本性疑问,地球上的人们在与自然、社会、他人不断较量中成长与发展,经历着同样的根本性生存发展难题,提出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疑问,这是从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处自动流溢而出的,正像泉水是从泉眼里涌出来的一样。而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正在于自由的个体心性对身处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以及竭力脱困的奋斗。当代作家、艺术家必须要有面向世界的开阔胸襟,以中国故事书写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命运与挑战。作家、艺术家历来得时代风气之先,把中国故事与人类的根本性困境联系起来,以故事幻想、发问和探究,才能使中国故事的建构与地球上不同角落的人们忧喜相关、休戚与共。
讲故事有一条主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回归人性、挖掘人性,从人性最核心最隐秘之处,探寻人类精神的奥秘。讲述获得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就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不单要注意选取受政治、地区、人种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题材,找到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共性,在创作中突出“人”的价值,捕捉“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律动,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精神,以及充分利用细节与接受者建立关联,而且还要注重在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在探索人性深层次的优点与缺陷上下功夫,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比如,中国作家麦家的小说《风声》《解密》《暗算》等在国际上很受欢迎,就在于作家善于挖掘人性和破译人的精神世界密码。
(摘编自梁鸿鹰《讲好中国故事:当代文艺与人类命运共同体构建》)
材料二:
面对百年未有之变局,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背景下,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
统筹全局,创新传播理念,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当前,我国对外传播工作顶层规划相对不足,话语体系滞后,经常被西方媒体抢先甚至牵着鼻子走,有时显得非常被动。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使中国在世界话语体系竞争中占据了道义制高点。媒体应抓住这一有利时机,主动作为,积极进行对外传播话语体系建设的国际战略布局;加快对外传播的议题设置和规划工作,赢得广泛认同,进而占领引导舆论的制高点和“发球权”。
创新表达方式,提高业务本领,强化传播能力。“讲好中国故事”,既要用中国理论阐释中国实践,也要用中国实践升华中国理论;既要有道,也要有术。这就要求新闻媒体练好内功,主动提升全球媒介沟通和传播能力,加强对国外不同受众习惯和特点的研究,以融通中外的表述,把“我们想讲的”和“国外受众想听的”结合起来,把“陈情”和“说理”结合起来,把“自己讲”和“别人讲”结合起来。
弹好“钢琴”,积极拓展公共传播新路径。媒体外交、民间外交是公共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发展,***、***等新兴媒体已成为新的话语平台。应充分利用新兴媒体,全面、及时、权威地在国际社会讲好中国故事;应组建官方与民间相结合、境内与境外相结合、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传播矩阵”,弹好“钢琴”,发出中国好声音。
(摘编自郑少忠《讲好中国故事,既要“敢讲”又要“善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讲好中国故事势必要让其能多角度提出和回答宇宙观等层面的问题,多层次展现中国人面向全人类的坚守和胸怀。
B.讲好中国故事不仅要传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价值实现,还要传达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普遍而恒久的价值理念。
C.讲好中国故事只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注重人类共性,深度探索人性,就能最大限度实现共通性。
D.讲好中国故事要求媒体遵循理论与实践结合的思路,练好内功,提升能力,加强研究,融通中外,发出中国声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引用了学者刘梦溪话,从纵横两个维度阐述了价值理念既应具有恒久意义,适用于任何时代;又应具有普遍意义,可以互相阐释。
B.材料一对当下文艺作品讲述的中国故事给予了客观评价,既批判了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又举例肯定了一些作家善于挖掘人性。
C.材料一把“人类共同体生活的根源”比作“泉眼”,其根源正在于自由个体心性对身处其中的人类生存困境的真切体验和竭力脱困的奋斗。
D.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述结构是基本相同的,都先总体上提出论述话题,然后再分别从三个方面进行具体阐述,总分结构中套嵌着并列结构。
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价值内涵的一项是( )
A.《西行漫记》一书,向世界展现了冲破重重封锁的中国工农红军形象以及革命根据地的面貌,讲述了中国共产党始终站在人民群众的根本立场上、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的故事。
B.《三体》讲述了外来三体文明将要入侵地球、占领地球的故事,反映整个宇宙文明状况会怎样,会有怎样的道德体系,涉及外星人入侵、高科技危害甚至社会女性化等未来议题。
C.《我诞生在中国》选取大熊猫、金丝猴和雪豹等几个中国珍稀野生动物家庭的故事,在展示中国美好自然风光的同时,形象阐释了“天人合一”“阴阳互生”等中华文化深刻内涵。
D.《清史稿》中记载了没有儿子、只有一个女儿的林守仁进京赶考,却客死京城。他的妻子王氏办完林守仁的丧事,给女儿做了一双鞋,然后回到卧室自尽,宣扬了中国节妇的故事。
4.两则材料都对讲好中国故事进行论述,论述的角度和重心有何不同?
5.暨南大学文学院副教授郑焕钊在文艺评论中说:“影片《万里归途》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讲好中国故事的分析样本。”请结合材料一对影片讲述的中国故事加以分析。
作为首部将中国外交官撤侨故事搬上银幕的电影,《万里归途》讲述的是努米亚共和国前驻地外交官宗大伟因故滞留努米亚,后由于老同事章宁中枪牺牲,他临危受命前往协助撤侨。在任务顺利结束后,却因还有一批被困交战区失联的同胞等待救出,宗大伟在迫切渴望回国与亲人团聚和冒险营救同胞的矛盾挣扎中,最终选择逆行进入战区,凭借智慧与勇气,寻找并带领同胞穿越战火和荒漠,从反叛军的枪口下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
【答案】1. C 2. B 3. D
4.①材料一是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述的,材料二是从媒体传播的角度论述的;②材料一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材料二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怎样讲述传播中国故事。
5.①影片把中国外交官的撤侨故事转化为外交官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归家”的主题传达了更具世界普遍性、更具人类恒久性的价值;②影片展现的是中国公民被困战乱中的努米亚的故事,包含着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战乱与生存;③外交官宗大伟矛盾挣扎,最终选择逆行,影片的人物塑造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回归人性且善于挖掘人性。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C.“只要……就能……”表述过于绝对,材料一最后一段原文是“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这只是一种期望,而不是就能达到。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网络文学都缺少真正的恒久价值”以偏概全,过于绝对,材料一第二段原文是“尤其是不少以玄幻、穿越等为主题的网络文学,似乎在努力传递一些是非诉求,但缺少真正富于世界性的、恒久的价值理念,能引起共鸣或产生深刻影响的作品凤毛麟角”,可见具有真正的恒久价值的网络文学只是少,并非完全没有。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一所述“讲好中国故事”的价值内涵是指聚焦更具有普遍尺度的人类价值、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难题、注重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
D.“他的妻子王氏办完林守仁的丧事,给女儿做了一双鞋,然后回到卧室自尽,宣扬了中国节妇的故事”属于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糟粕,显然不符合普遍的人类价值观和直面全球化时代人类的共同难题、注重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
故选D。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从材料一中“讲故事作为文化行为要传达价值。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必须要有积极的思想价值、道德力量,讲中国故事,就是沿着中国人宇宙观、人生观、道德观的鲜明传统,表达中国人独特的价值诉求”“强调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维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产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当前不少文艺作品思想内容承载量有限,价值支撑不足,缺乏对普遍人性尺度的发掘”“讲述获得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就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不单要注意选取受政治、地区、人种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题材,找到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共性,在创作中突出‘人’的价值,捕捉‘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律动,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精神,以及充分利用细节与接受者建立关联,而且还要注重在亘古不变的人类共同情感、在探索人性深层次的优点与缺陷上下功夫,以期让中国故事共通性的最大化得以实现”等内容可知,材料一是从文艺创作的角度论述的,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讲述什么样的中国故事。
从材料二“如何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是当前和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对外传播面临的重要课题”“统筹全局,创新传播理念,加强话语体系建设”“创新表达方式,提高业务本领,强化传播能力”“弹好‘钢琴’,积极拓展公共传播新路径”等内容可知,材料二是从媒体传播的角度论述的,侧重于论述面向国际社会应该怎样讲述传播中国故事。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从材料一第二段“讲好中国故事,不单单指向中国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价值雏度,还应与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生活价值理念产生密切联系,注重表达那些更具普遍性、更具恒久意义的价值,并增强其说服力”可知,影片《万里归途》把中国外交官的撤侨故事转化为外交官带领同胞归家的故事,“归家”的主题传达了更具世界普遍性、更具人类恒久性的价值。
从材料一第三段“问题是时代最鲜明的声音。人类都生活在不断缩减的时间阴影之下,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人们同样经历着生存、发展等诸多根本性问题,对宇宙、自然、人生不断提出一些根本性疑问地球上的人们在与自然、社会、他人不断较量中成长与发展,经历着同样的根本性生存发展难题,提出一些共同的根本性疑问”可知,影片《万里归途》展现的是中国公民被困战乱中的努米亚的故事,包含着全球化进程中人类所面临的共同难题——战乱与生存。
从材料一最后一段“讲故事有一条主旨万变不离其宗,就是要回归人性、挖掘人性,从人性最核心最隐秘之处,探寻人类精神的奥秘。讲述获得世界认同的中国故事,就要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不单要注意选取受政治、地区、人种等因素影响较小的题材,找到跨文化传播中最普遍的共性,在创作中突出“人”的价值,捕捉“人”的行为、思想、情感律动,充分体现个体的价值精神……”可知,影片《万里归途》的主要人物外交官宗大伟矛盾挣扎,最终选择逆行,影片的人物塑造注重基于人类人性层面来思考问题,回归人性且善于挖掘人性。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人世间(节选)
梁晓声
四年里,他这位从“大三线”退休的老建筑工人,似乎把光字片当成了“小三线”,把自己家所在那条被违章建筑搞成了锯齿状的小街当成了主要工程。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有一年,街道选举先进居民,他毫无争议地当选了,区委副书记亲自奖给他一把系着红绸的抹板。他舍不得用,钉了个钉挂在墙上。他依然是个重视荣誉的人。
他的工具不仅是抹板,还有铁锨。人们也常见他修路,铲这儿的高,垫垫那儿的低,填填某处的坑,像在平整自家门前的地方。
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他却说:“弄弄总归好点儿,反正闲着也是闲着。”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
四年一晃过去,周志刚更老了。汉字的微妙之处是别国文字没法比的,只有中国才有“一字师”的说法。一晃多少年的“晃”字虽属民间口头语,但把那种如变脸般快的无奈感传达得淋漓尽致。周志刚完全秃顶了,脑壳左右稀疏的头发全白了。他渐渐蓄起了一尺来长的胡子,胡子倒有些许灰色,估计继续灰下去的日子肯定不会太多了。他的腿脚已不灵活,有点儿步履蹒跚,浑身经常这里痛那里酸的。
不论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街坊家临街墙面的义务抹平,他都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了。抹墙需几道工序,先得备下黄泥,还得有足够的麦秸或谷秸往泥里掺。和好一堆抹墙的泥很需要力气,他和不动了。黄泥也稀缺了,可挖到黄泥的地方越来越少,那种地方往往很快便出现了就地取材建起的土坯或干砸垒的黄泥小屋。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那些人家会形成一种占山为王的领地意识,攻守同盟,态度凶悍,让企图分享公共资源者望黄泥而却步。
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毕竟他只是一个老迈的改良者,也只有点儿人生余力做改良者。倘要彻底改造自己家及那条脏街的面貌,需动用推土机和铲车,需有充足的建材,还需有一支建筑队——而单枪匹马的他只有一把抹板,街坊们心劲儿又不齐。对他们而言,维修自家房屋是分内之事,至于那条脏街已经那样了,可以怎样改良一下不在自己考虑范围。他们认为那纯属政府的事,如果政府不觉得有失面子,他们则是特能忍受的,住在那么脏乱差的地方的人家还有面子值得在乎吗?还讲得起面子吗?讲面子起码也得有黄泥呀,连黄泥都稀缺了,就只得让面子见鬼去了。墙皮掉得太不成样子了,才趁夜到这里那里去偷黄泥。倘谁家的男人或大男孩天黑后挑着水桶走往与水站相反的方向,那么准是到什么地方偷黄泥去了,用水桶往回挑是为了掩人耳目,街坊们对此心照不宣。偷黄泥往往引发人身伤害事件,但由于是刚性需求,也就只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
周志刚断不会做那种勾当。他连自家墙上掉下的墙皮也宝贵地留存起来,积少成多,以备用时。他不敢放在门外,怕被偷,专门放在家中一角。
星期日或年节假日,儿女们回来看望他和老伴时,他嘴里常常会忽然蹦出一句话:“你们谁知道哪儿有黄泥吗?”
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
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
(有删改)
文本二:
在社会和时代面前,我们要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呢?
《人世间》是对“好人文化观”的形象表述。它从价值取向上,彰显了梁晓声的现实主义高度。作者写出了时代的变迁与个人命运的交集,这是典型的现实主义。同时《人世间》并不仅仅满足于此。人是这样的,但可以是那样的,应该是那样的,这是梁晓声提出“好人文化观”的前提。
在《人世间》里,作者善于挖掘人物身上所闪现的正直善良和情义担当。即便生活再艰辛,也要将心比心,为他人着想;就是深陷困境,也要互帮互助,自立自强。不管社会如何发展,时代如何变迁,做一个好人,是对人性、人心的内在要求。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作为人本身,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人世间》里无时无处不在体现这种思想的光辉。
以周志刚为例,在没有见到女儿周蓉之前,他对女儿不管不顾跑到贵州山区投奔“右派”诗人一事,怒不可遏。等到他见到了这位诗人,看到了女儿的生活现状,他原谅了女儿,理解了女儿,一场潜在的冲突并没有发生。同样,当他得知自己的小儿子与怀着他人骨肉的郑娟相爱时,周志刚也是愤怒至极。他了解到郑娟的付出之后,他帮小儿子整理行李和洗漱用品,把他送往郑娟家里。他对周秉昆说过这样一段话:“有恩不报,那是不义。你和人家郑娟早都把生米煮成熟饭了,如果你不与人家结婚,那是双重的不义。……再愁再难的日子,你都要为那边三口把日子给我撑住,而且让他们觉得有了你就有了希望,不仅仅是多了一口混日子的人!”而周秉昆原以为是父亲要赶他出门。这个时候的他,泪如泉涌。
正是这样,梁晓声把自己的思考和认知,潜移默化地渗透到小说的人物形象上,让人物立起来说话。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起到了内在的支撑作用。
梁晓声说过的四句话,被广为流传:“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
(选自梁晓声《〈人世间〉:现实主义的新高度》)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正确的一项是( )
A.周志刚独自承担起家所在的那条小街的环境整治工程,是因为他重视荣誉。
B.文中多次将周志刚和街坊们进行对比,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
C.儿女们都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
D.文中对“晃”字解释,强化了作者对周志刚很快老去的无奈与感伤之情。
7.下列对文本二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前提是,他不仅知道人是什么样的,而且能揭示人可以、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B.社会越发展,时代越进步,人更应该向善、向上、向美,这是《人世间》从头至尾传递出的思想光辉。
C.作者认为《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为“好人”定下了标准。
D.《人世间》既呈现现实,同时从理想向度上引导现实,这种“理想向度”就是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
8.文本一结尾处,周志刚说“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请简要分析他这样说的原因。
9.文本二谈到了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文本一是如何通过周志刚这一形象来体现这种“好人文化观”的?请简要分析。
【答案】6. D 7. C
8.①维护自己的自尊心,这么说可以回避重复询问的尴尬。
②唤起子女对自己改良周边环境工程的认同,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
9.①退休后始终如一地为大家抹墙补路,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②哪怕不被所有人理解,仍然觉得自己有责任改良小街环境,这种主动的情义担当,就是一种高尚的“无需提醒的自觉”。
③当黄泥“有主”,便不再去挖泥,不与人争利,这种“洁身自爱”,体现了一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④在周志刚身上,处处都体现了“根植于内心的修养”,如在找黄泥抹墙这件事上,哪怕对儿女,也不强加自己的意见给他们。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A.“是因为他重视荣誉”说法错误。应该是他想“如何让自己的家看上去还有点儿家样,理所当然成了他心目中的重点工程——他似乎要独自承担起改良的神圣使命”,是因为善良、友爱和责任感。
B.“来衬托周志刚‘改良’工作的阻力”说法错误。街坊们对周志刚的无私行为充满敬意,虽然觉悟和行动都不及周志刚,但也未形成阻力,主要是为了衬托周志刚的大爱无私和奉献精神。
C.“是因为他们对自己父亲治理那条脏街的行为感到不解”说法错误。儿女们装聋作哑,是因为他们并不想介入和接替父亲治理脏街的工作。
故选D。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C.“《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在于,小说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并以此……”说法错误。原文信息是“一些人以为这是他对文明、文化的定义,其实这是他从文明、文化的角度,为‘好人’定下的标准。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这是梁晓声‘好人文化观’的深厚内涵,同时也是《人世间》的深刻魅力”,可见深刻魅力所在为“从这样的好人标准出发,希望人性向上、向善,社会向美、向好”,小说并非为文明和文化进行定义。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句子含义的能力。
周志刚在询问儿女们哪里有黄泥时,儿女们都装聋作哑,这是因为他们并不想让父亲继续对街道的改造工作,他们深爱自己的父亲,心疼他年岁老迈,不想让他太累、太辛苦。而周志刚面对儿女们的不语感到尴尬,“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他在儿女们没有回应之后不会重复说,就是为了掩饰这种尴尬,维护自己的自尊心。
周志刚指出“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这是向儿女们说明现在这条街道已经残破得不成样子,从而证明自己行动的合理性,向孩子解释自己找寻黄泥的原因,想以此让子女理解自己这么做的原因,从而改变他们对自己这份改良工作的态度,唤起孩子们对于改良家庭和周边环境这一工程的认同,并可以接替自己的“工作”。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在文本二的最后一段中,作者指出梁晓声的“好人文化观”为“根植于内心的修养,无需提醒的自觉,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文本一中第一段“在春夏秋三季,人们经常见到他在抹墙,既抹自家的墙,也抹街坊邻居家临街的墙。他抹墙似乎有瘾,四年抹薄了几把抹板”可以看出,周志刚担心周边道路的坑洼影响他人出行,退休后在家周边对房屋道路修修补补,体现了为他人着想的善良。
在文本一中第一段“见到他那么做的人有过意不去的,也有心疼他那么大年纪的,常常劝他,‘拉倒吧!一条小破街,弄不弄有什么意思呢?下场雨又稀里哗啦踏烂了。’……或说:‘我往土里掺了炉灰,再下雨不会那么泥泞不堪了’”可以看出,哪怕他的做法不被周围人理解,他但仍然觉得改良小街环境是自己的责任,这是一种高尚的无需提醒的自觉,体现了小人物情义担当。
在文本一五六段“当那些小屋住进了人家,如果谁还去周边挖取黄泥,常常引发严重冲突”“周志刚是洁身自爱的人,当然避免自取其辱。缺少了黄泥,不论他对自家房屋的维修,还是对他们那条脏街所进行的面子工程,都只好停顿下来”可以看出,周志刚非常洁身自爱,知道黄泥“有主”后“断不会做那种勾当”,宁愿暂停也不再去挖泥,不与人争利,这体现了一种“以约束为前提的自由”。
在文本一结尾两段“儿女们便都装聋作哑。他是在儿女面前自尊心极强的父亲,不会问第二次的,总用自言自语缓解自己的担忧:‘这个家再不修修抹抹,那就不像个家了’”可以看出,周志刚即便是在自己的儿女面前,也保持着很强的自尊心。在找黄泥抹墙这件事上,儿女们假装听不到,他便不再打扰,也不强迫他们理解和帮助自己,体现了他“根植于内心的修养”。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之吉水人也。体貌丰伟,美皙如玉,秀眉而长目,顾盼烨然。自为童子时,见学宫所祠乡先生欧阳修、杨邦乂、胡铨像,皆谥“忠”,即欣然慕之。曰:“没不俎豆其间,非夫也。”年二十举进士,对策集英殿。时理宗在位久,政理浸怠,天祥以法天不息为对,其言万余,不为稿,一挥而成。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祥兴二年二月,天祥至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命之拜,不拜,弘范遂以客礼见之,与俱入崖山,使为书招张世杰。天祥曰:“吾不能捍父母,乃教人叛父母,可乎?”索之固,乃以所书《过零丁洋》诗与之。其末有云:“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弘范笑而置之。崖山破,军中置酒大会,弘范曰:“国亡,丞相忠孝尽矣,能改心以事宋者事皇上,将不失为宰相也。”天祥泫然出涕,曰:“国亡不能救,为人臣者死有余罪,况敢逃其死而二其心乎。”弘范义之,遣使护送天祥至京师。
帝求南人有才者甚急,王积翁荐之。天祥曰:“国亡,吾分一死耳。倘缘宽假,得以黄冠故乡,他日以方外备顾问可也。”积翁欲令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释为道士,留梦炎不可,曰:“天祥出,复号召江南,置吾十人于何地!”事遂寝。帝知其不可屈,议将释之,天祥曰:“愿赐一死!”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其衣带中有赞曰:“孔曰成仁,孟曰取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史臣曰:“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而易弃也。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许有壬曰:“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
(节选自《宋史纪事本末》卷一百九、《宋史》卷四百十八)
文本二:
文丞相甫冠奉廷对,即极口论国家大计。未几元兵渡江,又***乞斩嬖近之主迁幸议者,以一人心安社稷,固已气盖天下矣。自是而断断焉,殚力竭谋,扶颠持危,以兴复为已任。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盖公志正而才广,识远而器闲,洁然之气以为之主,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虽天命去宋,而天理在公,必不可已。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
(杨士奇《重修文丞相祠记》)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B.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C.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D.帝亲拔为第一/考官王应麟奏曰/是卷古谊若龟鉴/忠肝如铁石/臣敢为得人贺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南人,指原南宋境内的各族人。元朝统治者把全国人分成四等,南人属最下等。
B.黄冠,黄色冠帽,多为道士戴用,文中指做道士,文天祥以此为借口是希望逃出营。
C.赞,常用作议论史事的文体,附于史传后以阐发议论,文中是他人对文天祥的评价。
D.伏锧,古代施刑时罪犯裸身俯伏于砧上,故称“伏锧”,也泛指被处死。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张弘范认为,文天祥在南宋王朝灭亡的时候已经尽到忠孝之心了,如果效忠元人,也能得到高官厚禄,但文天祥坚决地拒绝了。
B.文天祥在被元人囚禁期间,元人敬重文天祥的忠义精神和为政才华,始终对他很恭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坚持劝他投降归附。
C.留梦炎反对释放文天祥,他认为一旦文天祥回到江南再起义兵,会使他们陷入尴尬的境地。元主虽不忍心,但最终还是杀了文天祥。
D.文天祥虽然抗元最终失败,但因为他能舍生取义,从容赴死,充分体现了儒家“仁”精神境界,对此两个文本都给予了极高的评价。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不以成败利钝动其心,而易弃也。
②而卒之其志弗遂者,盖以天命去宋也。
14.两个文本都评价了文天祥以身许国的行为,请分别概括其主要观点。
【答案】10. D 11. C 12. B
13.①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失败或困难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或译为:动摇自己的心志),并轻易放弃的。
②而最终他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舍弃、抛弃)大宋。
14.①文本一赞美文天祥志向坚定,忠心耿耿(坚持“仁”的精神境界),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
②文本二赞美文天祥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
“考官”是“王应麟”的同位语,不可分开,排除C;
“龟鉴”为一个词,“龟镜”的意思,不可分开,排除AB。
故选D。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文化常识的能力。
C.“文中是他人对文天祥的评价”错误。此处为文天祥的遗书,后人用“衣带中赞”指精忠报国的遗书。
故选C。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B.“始终对他很恭敬,而且想尽一切办法坚持劝他投降归附”错误。根据“帝犹未忍,左右力赞从其请,遂诏杀之”可知,文中不能体现“始终”对他很恭敬,“坚持劝他投降归附”也不对。
故选B。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①“志士欲信大义于天下者”,定语后置句,“欲信大义于天下志士”;“信大义于天下”,状语后置句,“于天下信大义”;“信”,通“伸”,伸张;“以”,因为;“利钝”指顺利与困难。
②“卒”,最终;“遂”,实现;“以”,因为;“去”,舍弃,抛弃;“盖以天命去宋也”,判断句。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文本一“文天祥奉两孱主,兵败身执,而从容伏锧,可不谓之仁哉”“文天祥万变不渝,事固不可以成败论也”可知,文本一赞美文天祥志向坚定,忠心耿耿(坚持“仁”的精神境界),不可用成败结果评价他。
根据文本二“虽险阻艰难,百挫千折,有进而无退,不幸国亡身执,而大义愈明”“故宋亡其臣之杀身成仁者不少。论者必以公为称首公”可知,文本二赞美文天祥为国竭忠尽智,百折不回;在南宋杀身成仁的忠臣中,文天祥是当之无愧的第一。
参考译文:
文本一:
文天祥,字宋瑞,又字履善,吉州吉水人。身材高大相貌堂堂,漂亮白皙像玉石,眉清目秀,顾盼生辉。在童子时,看到学校祭供的同乡先辈欧阳修、杨邦乂、胡铨的塑像,谥号都叫“忠”,就景仰他们,说:“死后如果不置身在他们中间享受祭祀,就不是大丈夫。”二十岁考中进士,在集英殿考策问。当时宋理宗在位时间长,政务渐渐懈怠,文天祥以遵循天意不懈怠作答,长达一万多字,不起草稿,一挥而就。皇帝亲自选拔为第一名。考官王应麟上奏:“这份答卷流露的古风(古代贤人的风义)如龟镜一般可供人学习,他的忠心像铁石,所以臣冒昧地为您获得人才而庆贺。”
祥兴二年二月,文天祥被押到潮阳,见张弘范,左右元军命令文天祥叩拜,文天祥拒不叩拜,张弘范于是用宾客的礼节接见他,文天祥与元军一起进入崖山,张弘范让文天祥写信招降张世杰。文天祥说:“我不能保护父母,难道还能教别人背叛父母吗?”张弘范不听,一再强迫文天祥写信。文天祥于是将自己前些日子所写的《过零丁洋》一诗抄录给张弘范。张弘范读到:“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两句时,(不禁也受到感动)笑了笑不再强逼文天祥了。崖山被攻破之后,元军举行宴会,张弘范说:“国家已亡,丞相你已经尽了忠孝之心了,如果你改变对宋的忠心来效忠于我们皇上,还给你宰相的官职。”文天祥流泪说:“国家灭亡不能拯救,做人臣子的死有余罪,怎么还敢摆脱杀头之罪而怀有二心呢?”张弘范敬佩他的仁义,派人护送文天祥到京师。
元帝非常着急地寻求有才华的南方人,王积翁推荐文天祥。文天祥说:“国家灭亡,从本分上说我只能以死报国。倘若因为你们宽大为怀,我能够以道士身份回到故乡,来日以世俗之外的身份聊备顾问是可以的。”王积翁想让降元的宋官谢昌言等十人***请求释放文天祥去做道士,留梦炎却认为不可以,他说:“一旦文天祥放出来,会在江南重新号召百姓,那么我们十人会置于何种境地呢!”此事就搁置了。元帝知道文天祥不可屈服,商议将他释放,文天祥说:“希望赐我一死!”元帝还是不忍心,但身边人却极力怂恿元帝听从文天祥的请求,于是元帝下诏杀了文天祥。他的衣带中有赞文,这样写道:“孔子说成仁,孟子说取义,只有把道义践行到了极点,仁德自然也就达到了最高境界。读圣贤书,想学的是什么呢?从今以后,大概可以问心无愧。”
史臣说:“想要在天下伸张大义的有志之士,是不会因为事情的成败或难易(或译为:失败或困难)而使自己的心志动摇的(或译为:动摇自己的心志)。文天祥迎奉两位弱主,兵败之后被捕,从容就义,能不说是仁吗!”许有壬说:“文天祥经历各种变故却不改变志向,事情本来是不可以简单地用成败而论的。”
文本二:
文丞相刚刚二十岁就在朝廷回答皇帝问题,极尽论辩才能议论国家大事。不久,元兵渡过长江,他又***请求斩杀君主宠幸亲近的小人中主张皇帝迁居他处的人,凭他一个人的力量安定国家,本来已经气魄盖过天下了。从此,忠心耿耿,竭力尽智,力挽狂澜,以复兴为己任。虽然历尽艰难险阻,各种挫折,只能前进不能后退,不幸国家灭亡自己被俘,而忠贞大义更加显明。文丞相志向刚正,有大才能,认识高远而且有气度,身上充满浩然正气,而最终的理想没有实现,大概是因为天命不佑护大宋的原因。虽然天命不眷顾大宋王朝,但是天理还在,一定不会停止。所以宋亡了,杀身成仁的臣子却不少,评论者一定称赞文丞相为第一忠臣。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龙吟·寄陆放翁①
刘过
谪仙狂客何如?看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任莱花葵麦,刘郎去后,桃开处、春多少②。
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③。而今纵有,新诗《冰柱》,有知音否?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④。
【注】①此词为陆游归居山阴后刘过所寄赠答词。刘过为陆游晚辈,二人同有整顿乾坤、誓斩楼兰的英雄气质和身在江湖、心忧天下的爱国情怀。②刘禹锡《再游玄都观》中有“桃花净尽菜花开”句,以“桃花”喻弄权的小人。③安道,指戴安道。东晋书法家王子猷雪夜咏左思《招隐》诗,忽忆戴安道,即夜乘小船寻访。④白居易晚年笃信佛教,常住洛阳香山寺,自号“香山居士”。
15.下列对本词内容理解、艺术特色的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主要铺叙归田生活,先以一“好”字写总体感受,接着从快乐程度、生活情趣等方面分别表现归田生活的乐趣。
B.上阕最后三句意思是任菜花葵麦之地开出桃花,增添春色,似是看破世事的无奈之语,实为对朝廷无可奈何的反话。
C.下阕前两句,以戴安道比放翁,以王子猷自比,既表现诗人对陆游的思慕,欲至山阴拜访,也暗含希望陆游出山之意。
D.全词构思新奇,笔力雄健。语言朴素通俗,但寓意深微:多用典故,扩大了词的容量和内涵,大大提高了词的表现力。
16.本词上阕极力铺叙归田生活之“好”,为何结尾处又希望陆游“未可向、香山老”?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①词人了解陆游无法忘怀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看来毕竟归田好”中“看来”、常读《离骚》都表明归田对于陆游来说可能只是“看似”很好,陆游其实并不能完全放下世事,仍如屈原一般关怀祖国的命运。
②词人钦慕陆游的文韬武略,又与陆游同有心忧天下、整顿乾坤的爱国情怀,认为他当亲草檄书,报国杀敌,而不应当在归田中了此一生。
③上阕极写归田之乐,实际是运用反衬手法,“归田之乐”渲染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放翁不甘退隐、志在报国、至老弗渝的爱国情怀。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艺术特色的能力。
D.“语言朴素通俗”错。本词多用典故,笔力雄健之中却又隐隐透着俊逸之气,语言深沉典雅。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来毕竟归田好。玉堂无此,三山海上,虚无缥缈。读罢《离骚》,酒香犹在,觉人间小”,看来世上还是归隐田园最好。朝廷的翰林院,海上的三山蓬莱、方丈、瀛洲,都虚无飘渺,比不过归隐田园的快乐。读完离骚,酒香依然还在,顿时觉得人间之小。词人了解陆游无法忘怀收复中原、一统江山的理想,其中中“看来”、常读《离骚》都表明归田对于陆游来说可能只是“看似”很好,陆游其实并不能完全放下世事,仍如屈原一般关怀祖国的命运。
下阕开始,作者即表达对陆游的思慕和希望他重新出山为心中之理想再次奋斗的劝勉。“一夜雪迷兰棹。傍寒溪、欲寻安道。”词人自比王子猷,以戴安道喻陆游,表达对他的仰慕。“想见鸾飞,如椽健笔,檄书亲草。算平生白傅风流,未可向、香山老。”词人盛赞陆游既能写文采斐然的美妙诗词,又能写掷地有声的征召檄文。才人怜英雄,刘过认为兼具诗才将略的陆游应该挺身而出,力挽狂澜,而不应在田园之中看韶华流逝、岁月渐老,最终虚度此生。
可见本词看上去反复渲染弃官归田之乐,实则衬托弃隐从戎、杀敌报国的思想。“归田之乐”渲染得越充分,就越能表现放翁生命的力量,不屈的精神,不甘退隐、志在报国、至老弗渝的爱国情怀。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屈原《离骚》中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__”,与孔子“逝者如斯夫”的诗句,都以流水比喻时光,表达时不我待的感慨。
(2)在《种树郭囊驼传》中,郭橐驼认为,想保全树木的天性,须做到“__________,_________” 其间闪耀着“呵护和放手都是爱”的思辨色彩。
(3)古代诗人常把“鹿”写进诗中,借此或展示尚贤的姿态,或寄托隐逸的情怀,比如欧阳修的“鹿车何日驾?归去颍东田”,再如
“_________,_________” 。
【答案】 ①.汩余若将不及兮 ②.恐年岁之不吾与 ③.其莳也若子 ④.其置也若弃 ⑤.呦呦鹿鸣 ⑥.食野之苹(曹操《短歌行》)/且放白鹿青崖间,须行即骑访名山(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汩、与、莳、呦呦、苹、鹿、即、溪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从小,我对雪是 ① 的,我喜欢站在雪地里,仰面等待雪花滑落唇间,品尝它的滋味。舌尖有点凉,有点麻,萦绕淡淡的清香。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它是天外之花,那么 ② ,与众不同。
在我们当地,有时也会下暴雪,大雪 ③ ,像瀑布一样倾泻而下,大地被迅速淹没。飞鸟呢,大部分藏到安全的巢里去了,从缝隙间露出个小脑袋,赏雪。偶尔低头啄一下羽毛,再啄一下。只有喜鹊依然兴高采烈,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的喜鹊。它们经过时,快如一道闪电,我只来得及看清它们白净的肚腹,像雪那么白。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改成几个较短的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横线的两个句子都使用了问句,请结合材料分别简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①情有独钟 ②超凡脱俗 ③纷纷扬扬
19.我常在大雪时看到两三只喜鹊,它们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
20.第一处是反问句,强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增强语气。第二处是设问句(选择疑问句),表现了作者对喜鹊穿越风雪的原因的思考,发人深思。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根据语境,此处应该填写“我”从小以来对雪的态度,根据后文来看,作者对雪非常喜爱,可填“情有独钟”。情有独钟:指对某人或某件事特别有感情,把自己的心思和感情都集中到他(她/它)上面。
②根据前文,此处表现雪与“沾了尘世气息”的草木的不同特点;根据后文,还要体现它“与众不同”,因此是“超凡脱俗”。超凡脱俗:超出常人,脱离凡俗。指与众不同,脱世俗的高雅境界。
③根据语境,所填成语应作为句子的谓语,来描写下暴雪的样态,可填“纷纷扬扬”。纷纷扬扬:形容雪、花、树叶等散乱飘洒。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句式变换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是:先提取句子主干单独成句,再分别把复杂成分(多层定语、状语等)抽出来作为句子或者短语,最后排序。
本题中主干句为“我常看到两三只喜鹊”;其他成分,“在大雪时”为状语,这个成分可以和主干句合为一句;剩余内容“穿着黑白相间的衣服”“喳喳叫着”“掠过我十七楼高的窗口”为“喜鹊”的多层定语,可在这几句前面加出主语“它们”,变成句子。整理答案即可。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修辞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在修辞上,问句可分为设问和反问。设问句: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回答的“无疑而问”;设问的目的在于引人注意,启发思考。反问句:用否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或用肯定的句式通过反问来表示否定的意思,只问不答。
第一句“那种清香,与人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同。怎么会相同呢?地上的草木都沾了尘世气息,而它没有”通过反问来表示肯定的意思,意思是那种清香与世间所有的草木花香都不相同,用反问的形式强调雪的气质与“尘世气息”的不同,增强语气。
第二句“我不知道,喜鹊为什么要费力地穿越风雪。觅食,还是只为展示一种力量?生命的力量”,自问自答,所以是设问句。是对喜鹊要费力地穿越风雪原因的询问和思考,发人深思。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小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入夏后气温明显升高,大汗淋漓成了日常。不过夏季出汗别不当回事,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是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更要①______。健身一族夏季运动出汗量大,会带走大量的钠和钾。严重者会发生低血钾。②______,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如瘦猪肉、海产品、牛肉、小白菜、油菜等。③______,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但多汗儿童,须增加富含锌的食物,如牡蛎、瘦肉、鱼虾及动物内脏等,也可适当补充一些锌剂。
佩戴饰品的人们也要留心:耳环、项链等金属首饰中常含有镍、铬等成分,尤其是质量不好的合成金属饰品,添加成分更加复杂,一旦出汗,汗水便会和金属成分发生反应,容易导致接触性皮炎,如出现红斑、水疱、瘙痒等。这时应及时摘去首饰,否则过敏症状加重,形成血疹、水肿甚至出现溃疡。
21.下列句子中的“接触”和文中画线处的“接触”,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电灯不亮、电脑起动不了,往往是线路接触不良,电流受阻的缘故。
B.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只有多接触群众,干部才能增长才干、增长见识。
C.越来越多的国外艺术家,接触到惊艳的中国画后,都称赞这种特殊的绘画形式。
D.走进奇妙旅程“云上博物馆”,让你足不出户就接触到文明之光和艺术之美。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A 22.①留心出汗带来身体不适
②一旦发生低血钾症
③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画线处的“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
A.“接触”,意思是挨着,碰着;
B.“接触”,意思是接近并交往;
C.“接触”,意思是了解;
D.“接触”,意思是了解;
故选A。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连贯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空,前文指出夏季出汗很有可能会影响到我们的身体健康,“特别”在此处是“尤其”的意思,强调“健身一族、儿童、佩戴饰品者等人群”要注意出汗对身体的影响,故可填写“留心出汗带来的身体不适”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后文“就会四肢酸软,严重的还会感觉心悸、胸闷、恶心。日常饮食中,可多食用含有丰富的钾的食物……”是钾元素缺失的表现和应对措施,所以这里可填写“一旦发生低血钾症”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后文“尤其与儿童生长发育、免疫功能密切相连。大量出汗会使锌丢失过多。儿童在正常饮食和没有疾病的情况下,每天从膳食中摄取的锌基本能达到标准”可知,此处强调锌元素对人体的重要性,故可填写“锌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之类的句子。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育才中学举行学生会干部竞选活动,其中一项是语文素养考查。考查内容是根据上面漫画的内容和寓意确定主题,进行演讲,评委当场打分。请你以李明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参加竞选。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