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湖北省高考冲刺模拟试卷语文试题(四)
2023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四)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一个时代普遍的社会心理表现于对美丑的价值评判则为该时代的审美精神。魏晋玄学务虚轻实、重文轻武的价值取向直接反映了当时的审美精神。玄学将任何事物都作为玄思对象加以把握,大大突破了传统儒者恪守的伦理道德的狭小精神领地,实质上是对人主体性的张扬,为魏晋士人提供了驰骋想象与思维的极好方式。进入玄思领域,尘世的一切限制、禁忌、规范都消失了,达到了精神自由的境界。受玄学影响,魏晋士人在审美领域也达到了一种自由之境,真正以个体的主观感受、感观好恶来评判美丑。自先秦到两汉,儒家对美丑的评判无不以伦理规范为尺度,即使山水也视之以“比德”,使审美主体与真美隔了一层帷幕,伦理价值取代了审美价值,社会价值取代了个体价值,审美对象成了伦理观念的象征。魏晋士人借玄学将自我意识延伸到天地万物,延伸到个体生命存在,于是个体价值取代了社会价值,使审美活动成为纯粹的个体活动,这样在世人面前才展现出一个真美的世界。
与真美的外在世界相呼应的是真情的内心世界,宗白华认为“魏晋士人向外发现了自然,向内发现了自己的深情”。魏晋士人抛弃了儒者讳言真情的虚伪,一切任意而行,任情而为,见美而喜,遇丑生厌。《晋书·阮籍传》:“兵家女有才色,未嫁而死。籍不识其父兄,径往哭之,尽哀而还。”有真情者,固当为才色一哭,魏晋士人之任情任性于此可见一斑。他们不只日常行为举止如此,在审美活动中更是这样。唯其不封闭不压抑自我情感,方能看到空前广大丰富的美的世界。他们发现了山水田园“千岩竞秀,万壑争流”的天然美,他们欣赏“萧萧肃肃,爽朗清举”的风度美,山涛赞嵇康“岩岩若孤松之独立”,《世说新语·容止》记刘伶“身长六尺,貌甚丑悴,而悠悠忽忽,土木形骸”。他们歆羡“面如凝脂,眼如点漆”的姿容美,甚至到了“潘郎车满”“看杀卫玠”的程度。他们崇尚言谈之美,殷浩为谢尚“标榜诸义”时“既有佳致,兼辞条丰蔚,甚足以动心骇听”(《世说新语·文学》)。他们第一次发现了诗文书画内在的审美功能,孙绰说:“渊文烂若披锦,无处不善;陆文若排沙简金,往往见宝。”卫夫人赞王羲之书法“笔势洞精字体道媚”。就这样,审美判断成了魏晋士人审视万事万物的独立角度,再不受伦理政治等价值标准的羁绊。
受玄学和品藻人物的影响,魏晋对诗文与人物姿容风仪进行评价沟通,出现了韵、神、骨等概括事物内在表现性的审美新范畴。韵,本指声音和谐,魏晋开始用来品评人物和诗文书画,梁武帝诏书“仁威将军,神韵峻举”,“神韵”大约源于此,言人之风度;《文心雕龙·体性》“安仁轻敏,故锋发而韵流”,言潘岳之诗气韵生动。骨,由人体骨架泛及人之品行气度,再衍为诗文力度气概,《世说新语·品藻》“阮思旷骨气不及右军”中,“骨气”言人耿介的品性节气;钟嵘《诗品》用“骨气奇高”评曹植诗有气势和力度。神,魏晋常作风神、神采、神秀等以品评人物山水诗画,如孙绰《游天台山赋序》用“天台山者,盖山岳之神秀也”赞山川神奇秀丽。韵、神、骨不是事物固有的物质属性,只有相对于审美的眼光,它们才呈现出来。
——摘编自李春青《魏晋清玄·玄与魏晋审美精神》
材料二:
魏晋士人对身体容貌美倾注的热情是空前的。《世说新语·容止》赞美名士王衍“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与手都无分别”,裴楷“如玉山上行,光映照人”,谓潘安仁与夏侯湛同行为“连璧”。他们对身材身姿之美也很看重,《容止》篇描写嵇康“身长七尺八寸,风姿特秀”,王恭“濯濯如春月柳”,毛曾与夏侯玄共坐被称为“蒹葭倚玉树”。由此可见,魏晋士人既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这个时代,自我欣赏也被鼓励,《晋书·王濛传》记王濛“美姿容,尝揽镜自照,称其父字曰:王文开生如此儿邪!”表达了他对自身容貌的高度自信。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审美之风还吹进了闺房,吹开了女性被长久禁锢的心扉,在由女性制造的老妪赠帽、贾氏窥帘、掷果潘郎等审美狂潮里,男人成了女性品评追捧的对象。名士们还追求衣着服饰的个性化,常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令人侧目,但他们依然故我,不为时论所动。《晋书·五行志》里何晏“好服妇人之服”。《世说新语·假谲》载谢玄“好著紫罗香囊,垂覆手”,诸如此类不胜枚举。对此时代新变,东晋葛洪在《抱朴子》中给出了评判:“丧乱以来,事物屡变,冠履衣服,袖袂财制,日月改易,无复一定。”在具有正统思想的葛洪看来,所谓“事物屡变”是世风日下、礼教衰颓的表现。但以今人眼光来看,它其实就是时下的“流行”现象,表现了魏晋士人的个性化追求,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儒家森严的服制等级。
——摘编自白振奎《论魏晋时期人之美的发现》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先秦时期,儒家的众多价值标准禁锢着士人的审美判断,审美更多地注重伦理价值。
B.只有当自我的情感不再封闭,聚焦于个体的主观感受时,才能看到更为丰富的美的世界。
C.“骨”本为人体骨架,后来可指人的品行气度,进而延伸到诗文的力度气概,一脉相承。
D.不顾他人眼光,着奇装异服招摇过市的行为,体现了魏晋士人对服饰穿戴个性化的
追求。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魏晋士人打破审美主体与真美之间的帷幕,张扬人的个体性,突破了儒家的伦理道德。
B.审美精神对所属时代的价值取向有着直接的影响,而且还有可能出现审美的新范畴。
C.魏晋时期,士人注重身体容貌美的风气盛行,这一风气还促进了女性的审美思想解放。
D.相较于儒者讳言真情的虚伪,任情的自由之风更受文人推崇,如阮籍就曾为才色而哭。
3.下列选项中,关于文本中的论证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材料一中利用归纳推理的逻辑方式,得出了“重形貌又兼顾气质,推崇阴柔美”的判断。
B.材料二将东晋葛洪与今人的眼光进行对比,论证了魏晋人士追求服饰个性化的合理性。
C.材料一的论证层层深入,先是魏晋审美的外在世界,进而到内心世界,接着到审美新
范畴。
D.两则材料都运用了举例、引用的论证方法,使得论证的语言生动,论证过程有理有据。
4.请根据材料内容,简要概括材料二的写作思路。(4分)
5.有人认为魏晋是个“大发现、大觉醒的时代”,也有人认为魏晋审美有“病态化”倾向,
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魏晋审美的认识。(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申平
这帮老人家都已年过六旬了,这日却突发奇想,要搞小学毕业 50 周年同学会。
50年,整整半个世纪。岁月的风霜早已染白了他们的头发,揉皱了他们的面庞,如今他们再见面,彼此还能认得出来吗?他们是否把珍贵的少年时期的友谊埋藏心底?
于是就打电话、发通知,足足折腾了半个月,还真的把人给弄齐了。全班除4人提前去了另一个世界聚会以外,其余 41 人都答应一定来。
聚会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显得非常隆重。来得最早的当然是几个发起者。他们发现,这家酒店的服务真不错:门外有侍应生开门;一进大厅,服务员就把热毛巾递了过来;还有一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显然,这是为他们流泪准备的。发起者连连赞叹:好,真是想得太周到了。
同学们陆续来到。每一个人的到来,都会引发一阵激动。大家先是静静审视来人,然后突然有个人叫出了他的名字,于是就是一阵欢呼,就是一阵热烈拥抱。也有一些人实在认不出来了,但当他自己一报家门,大家立刻恍然大悟。这种激动就更热烈,因为其中还包含着惊喜。
想想吧,50年一聚,容易吗?人生会有第二个50年吗?昔日的少年,今天的老人,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说啊、笑啊、哭啊……那场面真的是太感人了。
那位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而且有人发现,这个小老头儿竟然也被他们感动得热泪纵横。他也频频用篮子里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
激动过后,发起者开始清点人数,发现已经来了40人,就差一个人没有来。大家都在询问:他是谁呢?
那个提着篮子的小老头儿此时突然放下了篮子,走上前来说:是我啊,你们谁都没有把我认出来啊!
“刷”地一下,众人齐齐把惊讶的目光向他射去:你?你是谁啊,有没有搞错啊?
小老头儿在40双眼睛的审视下有点发窘。他急忙挺了挺腰,大声地说:我是陈大福啊,你们再看看、再想想。
发起者赶紧去查名单,果然有陈大福这个名字,可是……40双眼睛又从头到脚把他审视了半天,有个发起者忍不住说:你不是酒店……干这个的吗?他指了指老头儿的篮子。接着他又说:你别开玩笑,我们可是同学聚会。
小老头儿就显得有点着急:我知道是同学聚会,这种事情谁会冒充啊。我明明就是陈大福嘛,你们睁大眼睛好好认认嘛!小老头儿随后又有点委屈地嘟哝道: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酒店还管你这个!
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可结果还是失望地摇头。小老头儿这回可真有点急了,他说:你们的记忆力……怎么这么糟呢?你们仔细回忆一下,那时咱班每天是谁最早来搞卫生的?你们再想想,学校开运动会,是谁给你们看衣服,是谁给你们打开水?班里组织劳动,又是谁干得最卖力气……
众人仍然半信半疑。突然,一个女同学尖叫了起来:哎呀,我想起来了,他的确是陈大福,他是我们的同学啊!
众人就一齐把目光投向女同学,显然希望她拿出证据来。女同学就有点兴奋地说:大家还记不记得,有一次他偷了学校附近农民的地瓜,让人家抓住,押到学校门口来示众……
噢……!众人齐发一声喊,他们的记忆闸门一瞬间呼啦啦全部打开。现在再看陈大福,怎么看怎么像他们的同学了。
但是此时的陈大福却没有半点兴奋,反而像中了枪一样痉挛了一下,他张大嘴巴,面部扭曲,用颤抖的声音说:天哪,你们还记着这件事啊!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可是你们太……太伤人了!
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写41位老同学聚会,地点选在一家酒店的一楼,门口挂了标语和彩球,凸显聚会的
隆重。“你拉着我的手,我搂着你的腰”则表现聚会气氛的热闹。
B.当同学们在一起“说啊、笑啊、哭啊”的时候,有个小老头儿静静地伫立在一旁,被
热烈的场面感动得流泪。说明小老头儿想把自己置身事外,做个“旁观者”。
C.为了唤起大家的记忆,小老头儿把当年做的各种好事一一说出来。然而,大家依然对
他是同学身份表示怀疑,说明小老头儿当初在学校因个头小并不太引人注意。
D.“我做了那么多好事,就是想让你们忘了这件事”说明陈大福是一个善于掩饰的人,他
试图用做好事来掩盖自己当初做过的坏事。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开头第一段末尾连续两个疑问句设置悬念,为50年毕业感人聚会却没有人认出
陈大福作铺垫,引起读者阅读兴趣。
B.“于是40双眼睛再次聚焦,恨不能看穿了他的骨头”运用夸张的手法,形象地表现了
同学们对陈大福记忆的淡薄,为下文“记忆闸门打开”充分蓄势。
C.陈大福慢慢转过身去,提起他的篮子,摇晃着向门外走去。运用动作描写,生动表现
了陈大福自尊心受到打击后的极端失落。
D.小老头儿在校期间为同学们做了许多好事,同学们集体失忆。但是因偷瓜被示众的
事情却被大家记得异常清晰。说明大家只关心身边有趣的大事,而不太关注身边小事。
8.“纸巾”这一物象在文中三次出现,请分别简要分析其所起到了哪些作用?(6分)
9.小说中对比的手法运用十分突出,试找出三处并简要分析其作用。(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善予者,用约而为德;善取者,入多而无怨。
赵襄子围于晋阳,罢围而赏有功者五人,高赫为赏首, 左右曰:“晋阳之难,赫无大功,今为赏首,何也?”襄子曰:“晋阳之围,寡人社稷危,国家殆,群臣无不有骄侮之心,唯赫不失君臣之礼。”故赏一人,而天下为忠之臣者莫不愿忠于其君。此赏少而劝善者众也。
齐威王设大鼎于庭中,而数无盐令曰:“子之誉日闻吾耳,察子之事,田野芜,仓廪虚,囹圄实。子以奸事我者也。”乃烹之。齐以此三十二岁道路不拾遗。此刑省奸禁者也。
秦穆公出游而车败,右服失马,野人得之。穆公追而及之歧山之阳,野人方屠而食之。穆公曰:“夫食骏马之肉,而不旋饮酒者,伤人。吾恐其伤汝等。”遍饮而去之。处一年,与晋惠公为韩之战,晋师围穆公之车,梁由靡扣穆公之骖,获之。食马肉者三百余人,皆出死为穆公战于车下,遂克晋,虏惠公以归。此用约而为德者也。
齐桓公将欲征伐,甲兵不足。令有重罪者出犀甲一戟,有轻罪者赎以金分,讼而不胜者出一束箭。百姓皆说,乃矫箭为矢,铸金而为刃,以伐不义而无道,遂霸天下。此入多而无怨者也。
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孔子诛少正卯,而鲁国之邪塞;子产诛邓析,而郑国之奸禁。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B.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C.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D.故圣人因民之所喜而劝善/因民之所恶而禁奸故/赏一人而天下誉之/罚一人而天下畏之
故/至赏不费/至刑不滥。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秦穆公,秦国的第九位国君,继位后任用百里奚、蹇叔为谋臣,励精图治,是“春秋五霸”之一。
B.服,古代一车驾四马,居中的两匹叫“服”,这四马则叫作“驷”。骖,古代驾在车前
两侧的马。
C.鼎,古代烹煮用的器物,也可用于祭祀;或视为立国重器,是政权的象征,如问鼎、
定鼎、鼎食。
D.文中“国家殆”的“殆”,与《项脊轩志》中的“殆有神护者”的“殆”的用法及含
义皆不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高赫没有大功,却受了头赏,是因为高赫在国家危及时始终以君臣之礼事赵襄子,
赵襄子赏赐他是为了倡导君臣之礼。
B.齐威王烹煮无盐令,是为了禁绝臣子以奸事君。此举之后,颇有成效,此后二十三年间
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
C.村野之人宰食秦穆公的骏马,秦穆公不但不责罚,反而为野人身体考虑而赠酒,此举
换回了村野之人为之死战的报答。
D.齐桓公要征兵打仗,下令有罪在身的人可以交纳钱物代替亲身作战,如此不仅能讨伐
不义无道之国,又让百姓都很高兴。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古之善赏者,费少而劝众;善罚者,刑省而奸禁
(2)以近喻远,以小知大也。故圣人守约而治广者,此之谓也。
14.从全文看,臣子侍奉君主应该具备怎样的品质?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5~16题。
一剪梅·袁州解印
[宋] 刘克庄
陌上行人怪府公,还是诗穷,还是文穷?下车上马太匆匆,来是春风,去是秋风。
阶衔免得带兵农,嬉到昏钟,睡到斋钟。不消提岳与知宫,唤作山翁,唤作溪翁。
[注] 刘克庄,南宋词人,心怀天下却一生仕途曲折。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上片通过路上行人对词人“下车上马太匆匆”的惊讶不解,巧妙为自己被罢官做了申诉。
B.“还是诗穷,还是文穷?”虽是问句,却表明诗人获罪解印的原因是任职期间作诗写文。
C.“春风”“秋风”两句既呼应上文“太匆匆”,表明从上任到罢官时间之短,也用春
秋更替暗指仕途沉浮无常。
D.词作构思巧妙,上片借行人发问,写诗人遭遇;下片写作者回应,表达被解职后的态度。
16.简要分析下片表达了词人怎样的复杂情感。(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酒在古人的生活中具有重要作用,杜甫《登高》和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中写到
酒的句子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_”。
(2)《春江花月夜》中,诗人仰望明月,遐思冥想,对宇宙生成、人类本源进行探索的
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唐宋诗词中惯用意象表情达意,“虎”这一意象就常被用来表现场面盛大或气势
轩昂,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近年来,全民阅读 。根据数据显示,我国成年国民2021年综合阅读率达到约81.6%左右,较2020年提升了0.3个百分点。从广袤乡村到繁华城市,从内陆边疆到沿海地区,大街小巷,书香渐浓。
获取信息,增长知识、开阔视野,陶冶性情,培养思维能力……阅读的好处 。无论是作为生活乐趣,还是人生追求,无论是对于个人的成长进步,还是对于领导干部提升素养、做好工作,阅读都十分重要。阅读的回馈是丰厚的,含英咀华不仅让人口齿生香,还令思想和心志充满澎湃能量。
数字时代,信息如海。不知不觉间,人们开始觉得,读书变“轻”了。的确“轻”了不少。厚重典籍浓缩于方寸之间,指尖滑动取代了书页翻动。行囊里不必随身携带图书,书房中也不至于因为 而变得拥挤逼仄。近年来,全民阅读的产品丰富性、资源共享度、设施便利化、服务多样性不断提升,推动引导人们真正把学习作为爱好和生活方式,养成深度学习、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让随时阅读、手不释卷成为可能。阅读是一座灯塔,是一缕阳光,是一把阶梯,为我们指明前进的方向,照亮我们人生的旅途,让我们通向成功。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① ② ③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多处语病,请改正 。(4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与“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
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的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修辞手法
相同,请结合画横线句子简要分析该手法的特点及表达效果。(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得其大者可以兼其小。”把个人奋斗融入民族复兴的时代洪流中,与时代同步伐、① 、与人民齐奋斗,才能成就一番事业、更好实现人生价值。在工厂车间一线,青年工人苦练本领、精益求精,让“中国制造”走向世界;在田间地头,青年农民② ,努力把中国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在建筑工地,青年农民工不畏辛劳、挥洒汗水,用一砖一瓦筑造起一座座高楼大厦;在体育赛场上,健儿们顽强拼搏、争创佳绩,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中资机构青年员工辛勤工作、加班加点,为推动互利共赢、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作出贡献……
“这一届青年很行!”无论是危急关头的勇毅担当,③ ,事实充分证明,当代青年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是勇挑重担、堪当大任的一代!
梦想有多高远,天地就有多辽阔。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亿万青年是见证者,更是参与者。新征程上,用脚步丈量祖国大地,用内心感应时代脉搏,用奋斗成就精彩人生,新时代中国青年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21.下列各句中引号的用法与文中加波浪线部分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3分)
A.海伦学会了用手指头“说话”。
B.现代画家徐悲鸿笔下的马,正如有的评论家所说的那样,“形神兼备,充满生机”。
C.港澳台同胞都积极为“希望工程”捐款。
D.这样的“聪明人”还是少一点好。
22.请在文中三处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
不超过12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广东实验中学2020年设立了全省首家中学博士工作站,并一口气引进了7名博士。如今,学校已引入博士23人,主要来自清华、北大、中科大等知名院校。对名校博士任教中学的现象,有网友评论说:这些博士偶尔到中学讲讲课是可以的,但当专职教师太浪费了。也有网友认为:博士老师的知识广度和深度绝非本科老师可比。优秀的人在治学上的努力与严谨,会对学生产生深远的影响。也有网友说:高学历并不意味着是优秀教师。自己会学习没有用,会教孩子教会孩子才是好老师。
对以上看法,你认同哪一种?请结合现实,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冲刺模拟试卷
语文试题(四)参***
1.【答案】C
【解析】“一脉相承”表述错误。
2.【答案】D
【解析】两处错误,一是原句无比较之意,二是自由之风更受文人推崇也只是在魏晋时期。
3.【答案】B
【解析】“魏晋人士追求服饰个性化的合理性。”表述错误。
4.【答案】①首先表明魏晋人士重视身体容貌美以及兼顾气质;
②然后提出自我欣赏也被鼓励;
③接着表明审美之风吹进闺阁,男人成为女性的审美对象;
④最后还提出魏晋时期追求衣着服饰个性化。
5.【答案】
示例1:魏晋审美的发现与觉醒:①突破伦理道德的约束,张扬人的个体价值,发现了世界的真美;②任情任性,看到了空前广大丰富的美的世界;③开拓了韵、神、骨等审美新范畴;④重视并欣赏人自身的多元化的美,并伴随着女性审美意识的高扬。
示例2:魏晋审美有病态化倾向:①受玄学影响,有务虚轻实、重文轻武的倾向;②在对人的审美上,推崇阴柔美;③过度追求个体价值,排斥伦理道德等社会价值。
示例3:既肯定“发现与觉醒”,又指出“病态化”,也可。答出上述任意三点即可。
6.【答案】A
【解析】B项“说明小老头儿想把自己置身事外,做个旁观者。”错,说明他认为自己
已经融入同学们之间,为同学情所感染。C项“因个头小并不太引人注意”无中生有;
D项“说明陈大福是一个善于掩饰的人,他试图用做好事来掩盖自己当初做过的坏
事”错,应为说明他知错能改。
7.【答案】D
【解析】“大家只关心身边有趣的大事,而不太关注身边小事。”错, 应为“善于记
住别人的缺点,却记不到别人的优点是人性的弱点。”
8.【答案】“纸巾”这一物象开始看似无用,实则有大用,充分体现了物象的特殊叙事意义。
①第一次:小老头儿“给每个人都发一包纸巾”。“纸巾”被来宾视为“饭店的例行公
事”,没有引人关注。为后文同学们用纸巾擦眼泪和小老头儿说出纸巾的来历埋下伏笔;
②第二次:小老头儿“发给大家的纸巾真的派上了用场”,小老头儿也“频频用篮子里
的纸巾擦自己的眼睛”“纸巾”既照应了前文发纸巾的情节,又表现了小老头儿重同学
情义的性格特点;
③第三次:“这纸巾是我自己给大家买的”。“纸巾” 既把小老头儿和来宾联系到了
一起,也表现了小老头儿为人心细、乐于为同学们服务的优良品质。
(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
9.【答案】
①全班40个同学都到齐了,大家彼此都能认出,与唯独认不出身边的陈大福形成对比。批评了同学们记忆力的不足,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②陈大福曾经为同学们做了许多好事,但大家均不记得,与对他曾经的“偷瓜往事”却能记起形成对比。批评了人们只记得别人的缺点却忘记别人的优点的人性弱点,再次照应了文章的标题。
③小老头儿开始时的热心服务、感动得流泪,与后文“任凭后面喊破了嗓子,他也一直没有回头。”形成对比。揭示了不恰当的记忆给人带来的伤害和打击(每点2分,共6分,意思对即可。其他答案言之成理即可酌情给分。)
10.【答案】B
【解析】根据句式和句意判断,两处的“故”作“所以”解,不能翻译成“缘故”。
11.【答案】C
【解析】鼎食中的“鼎”是烹煮食物的器物,不能作为立国重器,政权的象征来理解。
12.【答案】D
【解析】讼而不胜者不属于有罪之人,文中没有提及是否让有罪在身的人亲身参战的
问题。
13.【答案】
(1)古代善于赏赐的人,花费的钱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却奸人可以禁止。(得分点:劝,勉励、鼓励;省,简省、简约。两点各1分,句意分2分。)
(2)是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所以圣人坚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得分点:喻,使动用法,使……明白;守约,坚守简约;句式,三点各1分,句意分1分。)
14.【答案】
①始终以君臣之礼侍奉君主;
②做实事:丰田野,实仓廪,虚囹圄。(答对一点1分,答对两点3分。)
【参考译文】
古代善于赏赐的人,花费的钱财少却可以勉励大众;善于处罚的人,刑法简约却奸人可以禁止;善于给予的人,使用节俭却可以培养德行;善于取得的人,获取的多而别人没有怨言。
赵襄子被围困在晋阳,解围之后奖励有功的人五个,高赫成为受头赏的。身边的人说:“晋阳被围之难中,高赫没有大功,现在却得了头赏,这是为什么?”赵襄子说:“晋阳被围,我们社稷危急,国家危险,群臣没有人不存在骄恣轻慢之心的,只有高赫没有失去君臣的礼节。”因此赏赐一人,天下尽忠之臣,没有不愿意忠于他的国君。这就是赏赐虽少而勉励从善的人却多。
齐威王设置大鼎于厅堂之中,一一列举无盐县令的罪状时说:“赞誉你的话一天天传到我的耳朵里,考察你所的事,田野荒芜,仓库空虚,监狱满满的,你用奸邪的态度来来侍奉我。”于是把他烹了。齐国因此三十二年间在道路上没有人拾取丢失的东西。这就是刑罚少却可以禁绝奸邪的原因。
秦穆公到外地出游而车子坏了,右边的一匹服马跑丢了,被村野之人拾得。穆公一直追到岐山之南,村夫正在杀马吃。穆公说:“吃了骏马肉,不快点喝些酒的话,有伤身体。我担心马肉会伤了你们大家。”让村夫全都喝了酒才离开。过了一年,秦穆公与晋惠公在韩作战,晋军包围了穆公的车子,晋大夫梁由靡抓住穆公车上的骖马,捉住穆公。吃马肉的三百多人,都出死力在车下为穆公拼杀。于是战胜了晋军,又俘虏了晋惠公而归。这是给予节俭而能培养德行。
齐桓公将要征战,武器不足。下令有重罪的人,出一副硬甲、一柄戟;有轻罪的,按照出金分量多少赎罪;打官司不胜的,出一捆箭。百姓都很高兴,于是修治箭矢,冶炼金属为兵刃,用来讨伐不义而无道的国家,于是称霸天下。这是获取多而百姓没有怨言。
因此圣人按照百姓所欢喜的事情,勉励他们做善事;依照百姓所厌恶的禁止奸邪。因此赏赐一人而天下百姓都赞誉,惩罚一人而天下百姓都害怕。所以最高的赏赐是不浪费钱财,最高的刑罚是加以节制。孔子杀了少正卯,鲁国的奸邪就被堵住了,子产杀了邓析,而郑国的奸诈便被禁止了。是用近的来使人知道远的,用小的来使人知道大的。所以圣人坚守简约而治理广泛,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15.【答案】B
【解析】写行人猜测词人被罢官的原因,以为是因写诗文而获罪,表明词人在任职期
间并非为政有失。
16.【答案】下片写词人官职被解除后,既不用带兵又不用劝农的清闲,可以自由游玩到
黄昏,安然入睡直到吃饭之时,也不必在乎那些官衔,成为一名隐居者。(2分)表
面上写词人归隐山林享受田园之乐的轻松自在之感,(2分)实际上隐含了词人对自
身遭遇的不平和对朝廷的不满。(2分)
17.【答案】(6分)
(1)潦倒新停浊酒杯;一尊还酹江月。
(2)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
(3)示例一:虎鼓瑟分弯回车,仙之人分列如麻。
示例二: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示例三: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
示例四:虎踞龙盘今胜昔,天翻地覆慨而慷。
18.【答案】①蔚然成风 ②不胜枚举 ③汗牛充栋
19.【答案】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综合阅读率达到81.6%,较2020年提升了
0.3个百分点。(原句有三处错误:“根据数据显示”一句中,“根据……”和“……
显示”杂糅,应改为“根据数据”或者“数据显示”;“约”和“左右”语义重复,
需删去其一;表时间的状语应该放在前面,表述为“2021年我国成年国民”)
20.【答案】二者都运用了博喻的修辞手法。①特点:一个本体,多个喻体,且这多个喻
体从不同角度反复设喻去说明本体。文中用“灯塔”“阳光”“阶梯”三个喻体,去
说明“阅读”这个本体的作用--指明方向、照亮旅途、促人成功。②表达效果:将阅
读的作用从不同侧面、不同角度表现出来,给人留下了深刻印象,化抽象为具体,增
强气势。
21.【答案】C
【解析】表示特定称谓。A项表示特殊含义;B项表示引用。D项表示讽刺。
22.【答案】①与祖国共命运;②寒耕暑耘、精耕细作;③还是平凡岗位的发光发热。
23.作文(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