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而上学白话是什么意思 主要的内容是
形而上学是哲学术语。通俗的讲,形而上学有两种意思。指用孤立、静止、片面、表面的观点去看待事物。二是指研究单凭直觉(超经验)来判断事物的哲学。形而上学是原始哲学的一个门类,指对不可证明的无形世界本质的猜测。(文章内容来源于网络,仅供参考)
形而上学观点的内容
1、唯物辩证法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世界,形而上学则是用孤立的观点看世界。
2、唯物辩证法用发展变化的观点看世界,而形而上学则用静止不变的观点看世界。
3、唯物辩证法认为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形而上学则否认事物内部存在的矛盾,把事物变化的原因归结为外部力量的推动。
4、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和斗争焦点在于是否承认矛盾,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5、形而上学在不同的语境下的意义,分两个方面,一个是指:以用超验的思辨方式研究非客观或者无形世界的哲学体系,而非科学研究现实世界的现象及规律;另一个指的是:与辩证法对立的 ,用孤立、静止的观点观察世界的思维方式。
形而上学一词的来历
形而上学是一种研究"存在"的本体论体系,其理论原则是柏拉图的"世界二重化",历史上是为神学服务的。13世纪起被作为哲学名词,用以指研究超经验的东西(灵魂、意志自由等)的学问。
1884年的日文《哲学词典》,日本学者借用了理学的概念,其根据是朱熹所说的:“形而上者,无形无影是此理。形而下者,有情有状是此器。”也可以追溯到《易经·系辞》:“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由此,研究形而下的对象的是物理学,研究形而上的对象的就是形而上学。
《易经·系辞》中“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原话的意思为:道,宇宙的本源,形而上的本体,超越一切世间存在,包括时空能量因果这些存在。器,有形的存在,大器者,名也,即文字文理真理公理,是道之载体。
但由于日本翻译的一些词汇虽然不甚贴切,却往往更为简单易懂,更容易被当时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的中国民众所接受,因此“形而上学”一词扎根在了汉语之中。
相关专题:形而上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