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龙岩市上杭县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12月月考语文试题
上杭一中2022—2023学年高三(上)月考语文试题
(2022.12.13)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当人们好像只是在忙于改造自己和周围的事物并创造前所未闻的事物时,恰好在这种革命危机时代,他们战战兢兢地请出亡灵来给他们以帮助,借用它们的名字,战斗口号和衣服,以便穿着这种久受崇敬的服装,用这种借来的语言,演出世界历史的新场面。
将近三十年以前,当黑格尔辩证法还很流行的时候,我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但是,正当我写《资本论》第一卷时,愤懑的、自负的、平庸的、今天在德国知识界发号施令的模仿者们,却已高兴地像莱辛时代大胆的莫泽斯·门德尔森对待斯宾诺莎那样对待黑格尔,即把他当作一条“死狗”了。因此,我公开承认我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并且在关于价值理论的一章中,有些地方我甚至卖起黑格尔特有的表达方式。辩证法在黑格尔手中神秘化了,但这决不妨碍他第一个全面地有意识地叙述了辩证法的一般运动形式。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
(摘编自马克思《路易·波拿巴的雾月十八日》)
材料ニ:
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虽然人们的文化思想归根到底是以该时代的物质生产所造成的经济关系为基础的,但是,意识形态的完成过程,表现为思想依据前人留下的思想资料进行创造的过程。物质生产所创造的经济关系是通过对原有文化思想的影响来起作用的,它并不重新创造出任何东西。
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没有批判继承关系就不会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没有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就不会有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
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有相互继承的关系。后起的德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曾从英、法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中国资产阶级的思想家也曾从外国特别是欧洲资产阶级文化中汲取营养;英、法等国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为各国资产阶级接受。同样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马克思主义,不仅为英、法、德等国无产阶级接受,也为俄国、中国和其他国家的无产阶级所接受。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继承,这很好理解,因为它们有着相似的经济基础,相似的阶级本质,相似的社会的需要,遇到相似的社会问题,因此有相似的文化。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先生就讲过:“抑自人类有史以来,能纪四五千年之事翔实无间断者,亦惟中国文字所独有,则在学者正当宝贵此资料,是所以利用之。如能用古人而不为古人所惑,能役古人而不为古人所奴,则载籍皆似为我调查,而使古人为我书记,多多益善矣。”他本人也确实批判改造了传统儒家思想中某些有意义的思想,如其中的民本思想和大同思想等。这些思想本来是封建统治阶级中一些比较具有政治远见的人物,用来调解和缓和阶级矛盾,巩固封建统治的,***则赋予传统儒家的有关“重民”和“民本”思想的言论以同近代“民权”思想相近的涵义,把它们纳入自己的民权主义思想中去,提出政治权利和经济权利民有、民治、民享,根本否定封建主义的君民关系和权至上思想。
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先生的民权主义显然不是对重民和民本思想的照搬,而是一种重构。虽然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是共产主义,共产主义革命就是同传统的所有制关系实行最彻底的决裂,它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是,共产主义文化的产生也离不开它以前的文化成果。与以往的所有制关系的彻底的决裂,是以往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只有了解了人类发展的内在规律和历史趋势,只有掌握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才能得出共产主义的结论,创造出共产主义文化。
(摘编自赵常林《马克思主义文化学》)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马克思所说的“亡灵”,是指可供利用的已经死亡了的先辈们,人们可以借用它们的传统改造旧世界、创建新世界。
B.文化是人们在改造现实世界的实践中产生的对现实的认识,人们有怎样独立的实践活动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
C.文化的丰富、发展和变革是以文化的选择和积累为前提的,而文化的选择和积累又必须以批判继承关系为前提。
D.共产主义在自己的发展进程中要同传统的观念实行最彻底的决裂,但并不拒绝人类所创造的一切优秀文化成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立足基本国情,它是在新中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并进行多年建设这一基础上开创的。
B.批判和继承是对立统一的,对传统文化的继承要带有批判性,决不能全盘接受,前批判也不等于全盘否定。
C.对传统文化要区别对待,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而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则需要有批判地继承。
D.一个国家或民族的文化发展可以批判继承本国本民族的文化遗产,也可以批判继承其他国家或民族的文化遗产。
3.下列选项,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 )
A.人生不是一支短短的蜡烛,而是一支暂时由我们拿着的火炬。我们一定要把它燃得十分光明灿烂,然后交给下一代的人们。——萧伯纳
B.文明的人类总是热衷于考古,就是想把压缩在泥土里的历史扒剔出来,舒展开来,窥探自己先辈的种种真相。——余秋雨
C.如果某个民族没有自己的传统文化和文化传统,每一天都在从头开始去练习生存本领,其情景当然是不堪设想也不忍设想的。——庞朴
D.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习近平
4.材料一里,马克思承认自己“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又公开承认自己“是这位大思想家的学生”,怎样理解这种貌似矛盾的做法。
5.鲁迅在《拿来主义》里批判过这样两种人:一是面对大宅子“勃然大怒,放一把火烧光”,二是“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鲁迅称前者为“昏蛋”,后者为“废物”。试用本文的观点说明两者各有怎样的错误。
【答案】1. B 2. C 3. C
4.黑格尔的辩证法有合理的内核,但它是倒立着的;马克思“批判过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正是批判其颠倒了关系;而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则表示自己赞成其辩证法的合理内核。马克思对待黑格尔辩证法的看似矛盾的态度,正是他批判地继承黑格尔辩证法的表现。
5.①放一火烧光大宅子,这是一种全盘否定的历史虚无主义,这些人不懂得历史不是凭空创造的,不懂文化的连续性;②“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这是一种全盘接受的投降主义,他们不懂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必须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B.曲解文意。“人们有怎样的独立的实践就会有怎样的思想文化”错误。原文为:“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这说明人们的实践不能是“独立”。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C.于文无据。“相同阶级的文化彼此可以直接继承”文中没有如此说法,对前人的文化遗产的继承,都需要批判地继承。
故选C。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与论证关系的能力。
材料一的观点是对先人创造的遗产的继承问题。
A.论述对象是人生,而不是文化遗产。
B.论述的是考古的实质,未涉及文化遗产继承问题。
C.论述的正是文化遗产继承问题。
D.论述的是“中国精神”,而“中国精神”与“传统文化”为交叉关系,不能用“中国精神”的论述来阐述批判继承传统文化者一论题。
故选C。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问题,提出个人见解的能力。
他批判黑格尔辩证法的神秘方面,从“在他那里,辩证法是倒立着的。必须把它倒过来,以便发现神秘外壳中的合理内核”可见,批判的是黑格尔辩证法的颠倒问题,而不是其辩证法的内核。而如果倒过来,黑格尔的辩证法是有合理内核的。
由此可见,马克思并不是一味地否定黑格尔,而是批判它不合理的一面(辩证法是倒立着的),承认它合理的一面(合理内核),故而他一面批判,一面又承认自己是黑格尔的学生。这种做法看似矛盾,但正是批判继承的表现。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文内容进行合理推断的能力。
根据材料一“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并不是在他们自己选定的条件下创造,而是在直接碰到的、既定的、从过去承继下来的条件下创造。一切已死的先辈们的传统,像梦魇一样纠缠着活人的头脑”和材料二“人类思维发展的规律决定了文化的连续性。人们是在改造现实世界的过程中认识和表现现实,从而创造文化的。但是,人们在表现现实世界、创造文化时,必然要遇到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思想,并受它们的影响……”可见,面对“大宅子”象征的传统文化,“一把火烧光”,实际上是没有认识到历史不可能凭空创造,全盘否定了历史对于创造的影响,造成了历史文化的断裂,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
根据材料二“批判继承人类文化遗产是人类文化发展的规律,任何时代的文化,都包含有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成果,都与前人所创造的文化有着批判继承关系”“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也有批判继承关系……不同阶级之间的文化之所以能相互继承,一方面是因为其有共同的自然的环境和社会的环境,共同的文化传统,面对相同的问题等。另一方面是因为批判继承不是简单地原封不动的照搬,而是一个再创造和重构的过程”可见,继承历史文化,并不是全盘接受,而应该批判继承。而“欣欣然的蹩进卧室,大吸剩下的***”则是不辨好坏全盘接受,这种做法是没有考虑到文化遗产具有时代性,适合过去的文化不一定适合现在,前人的文化遗产是前人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创造的,后人在继承时必须去粗存精,批判地继承,不能全盘接受。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逝川
迟子建
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
泪鱼是逝川独有的一种鱼。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好了,别哭了;好了,别哭了……”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
当晚秋的风在林间放肆地撕扯失去水分的树叶时,敏感的老渔妇吉喜就把捕捞泪鱼的工具准备好了。吉喜七十八岁了,干瘦而驼背,喜欢吃风干的浆果和蘑菇,常常自言自语。
如果你乘着小船从逝川的上游经过这个叫阿甲的小渔村,想喝一碗喷香的茶,就请到吉喜家去吧。
要认识吉喜并不困难。在阿甲,你走在充满新鲜鱼腥气的土路上,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
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
雪是从凌晨五时悄然来临的。不用说,雪花来了,泪鱼也就要从逝川经过了。吉喜的木屋就面对着逝川。
吉喜醒来是被敲门声惊醒的,来人是胡会的孙子胡刀。
胡刀懊丧地连连说:“吉喜大妈,这可怎么好,这小东西真不会挑日子,爱莲说感觉身体不对了,挺不过今天了,唉,泪鱼也要来了,这可怎么好,多么不是时候......”
在阿甲渔村有一种传说,泪鱼下来的时候,如果哪户没有捕到它,一无所获,那么这家的主人就会遭灾。
吉喜打发胡刀回家去烧一锅热水。她吃了个土豆,喝了碗热茶,把捕鱼工具一一归置好,关好火炉的门,戴上银灰色的头巾便出门了。
吉喜望了望逝川,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他就被葬在逝川对岸的松树林中。那时的吉喜不但能捕鱼、能吃生鱼,还会刺绣、裁剪、酿酒。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
胡刀的妻子挺直地躺在炕上,因为阵痛而挥汗如雨。吉喜洗了洗手,询问反应有多长时间了,有什么感觉不对的地方。
胡刀家正厅的北墙上挂着胡会的一张画像。胡会歪戴着一顶黑毡帽,叼着一杆长烟袋,笑嘻嘻的,那是他年轻时的形象。时光倒回五十年。吉喜正站在屋檐前挑干草。落日掉进逝川对岸的莽莽丛林中了,吉喜这时看见胡会从逝川的上游走来。他远远蠕动的形象恍若一只蚂蚁,而渐近时则如一只笨拙的青蛙,走到近前就是一只摇着尾巴的可爱的巴儿狗了。
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
产妇再一次***起来,吉喜用毛巾擦了擦产妇额上的汗。
产妇朝她歉意地笑了,“吉喜大妈,您去捕泪鱼吧。没有您在逝川,人们就觉得捕泪鱼没有意思了。”
吉喜说:“我去捕泪鱼,谁来给你接生?”
大约午夜十一时许,产妇再一次被阵痛包围。羊水破裂之后,吉喜终于看见了一个婴孩的脑袋像只熟透的苹果一样微微显露出来,那颗猩红的果实终于从母体垂落下来,那生动的啼哭声就像果实的甜香气一样四处弥漫。
“吉喜大妈,兴许还来得及,您快去逝川吧。”产妇疲乏地说。
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呜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那有质感的鳞片当年在她的齿间是怎样发出畅快的叫声啊。她的牙齿可怕地脱落了,牙床不再是鲜红色的,而是青紫色的,像是一面旷日持久被烟熏火燎的老墙。她的头发稀疏而且斑白,极像是冬日山洞口旁的一簇孤寂的荒草。
吉喜就这么流着泪回到她的木屋,她将渔网搭在苍老的肩头,手里提着木盆,吃力地朝逝川走去。逝川的篝火玲珑剔透,许多渔妇站在盛着泪鱼的木盆前朝吉喜张望。吉喜将网下到江里,又艰难地给木盆注上水,然后呆呆地站在岸边等待泪鱼上网。她开始起第一片网,网从水面上刷刷地走过,那种轻飘飘的感觉使她的心一阵阵下沉。一条泪鱼也没捕到,是个空网。又过了一段时间,曙色已经微微呈现的时候,吉喜开始起第二片网。她小心翼翼地拉着第二片网上岸,被收上来的网都是雪白雪白的,她什么也没看见。
放完泪鱼的渔民们陆陆续续地回家了。吉喜慢慢地站起来,将两片渔网拢在一起,站在空荡荡的河岸上,回身去取她的那个木盆。她艰难地靠近木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
一抹绯红的霞光出现在天际,使阿甲渔村沉浸在富有生命力的和平之中。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标题“逝川”取自《论语》“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在小说中意在强调韶华易逝,提醒应珍惜时光。
B.“多么不是时候……”展现了胡刀雪夜来访的心理,省略号意味着他对妻子的忧心和对打扰吉喜的愧疚。
C.面对接生的请求,吉喜在下雪天不顾严寒,也不顾捕泪鱼祈福的习俗便出门了,体现了她的热情善良。
D.吉喜认为胡会像“蚂蚁、青蛙、巴儿狗”,既描写了胡会从逝川上游走近的过程,又蕴含了吉喜的爱意。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运用复沓的手法,具有回环往复的音韵之美。
B.第三、四段将年轻的吉喜与“干瘦而驼背”的年迈吉喜作对比,表现她内在生命力的枯萎和衰竭。
C.没有捕到泪鱼的吉喜惊讶地发现木盆里有“十几条美丽的泪鱼”。卒章突转,既在意料之外又符合情理。
D.小说中“逝川”和“泪鱼”作为小说的主要意象,和主人公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共同演绎了一副动人的温情画面。
8.迟子建说“逝川上的那种会流泪的泪鱼,当然是我的创造”,这个被创造的泪鱼与吉喜有相通之处,请结合文中相关内容简要分析。
9.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其作用。
【答案】6. A 7. B
8.①生活:泪鱼生活在逝川中,从上游游到下游。正如吉喜住在逝川旁,从年轻至衰老,逝川见证了她的一生。②悲伤:泪鱼以泪为名,双眼总是流出珠玉般的泪珠而吉喜命途多舛,她怀抱着婚恋遗憾,孤独终老。③安然: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获得精神的抚慰。
9.①描写年老的吉喜时,插入年轻的吉喜形象,重现吉喜的青春,突显现在的衰老。②在接生前后,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突显现在的孤独。③年轻吉喜的青春和甜蜜,与年老吉喜热心无私,一同呈现她生命的美好光辉。④年轻与年老的交错,照应标题“逝川”,强化了美好易逝的伤感意味。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提醒应珍惜时光”错误,本文写到了时间与岁月的流逝不可抗拒,表现了人在其中的悲怆,也表达了对苦难的消化,对生命的礼赞。
故选A。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B.“表现她内在生命力枯萎和衰竭”错误,根据原文“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吉喜老而未衰,身体虽已干瘦,但仍有着坚韧的内在生命力。
故选B。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的能力。
生活上:结合“大约是每年的九月底或者十月初吧,一种被当地人称为‘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迸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生活在逝川中的泪鱼,每年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而住在逝川旁的吉喜也从年轻至衰老,年复一年,生命在逝川旁悄悄逝去。
悲伤之情:结合“‘泪鱼’的鱼就从逝川上游哭着下来了”“这种鱼被捕上来时双眼总是流出一串串珠玉般的泪珠”,“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一定会娶了她的。然而胡会却娶了另一个女人做他的妻子”,“吉喜听着逝川发出的那种轻微的鸣咽声,不禁泪滚双颊。她再也咬不动生鱼了”可知,泪鱼以泪为名,而吉喜命途多舛,爱的人娶了别人,晚年孤独,二者都带给人悲伤的感觉。
安然之态:结合“渔妇们这时候就赶紧把丈夫捕到的泪鱼放到硕大的木盆中,安慰它们,一遍遍祈祷般地说着……从逝川被打捞上来的泪鱼果然就不哭了,它们在岸上的木盆中游来游去,仿佛得到了意外的温暖,心安理得了”,“这时她惊讶地发现木盆的清水里竟游着十几条美丽的蓝色泪鱼!它们那么悠闲地舞蹈着,吉喜的眼泪不由得弥漫下来了”可知,泪鱼得到渔妇的安慰后便不再哭泣,变得安然。正如吉喜在木盆中发现了泪鱼,在温暖的人性中消化着苦难,获得精神的抚慰。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重要情节的作用的能力。
结合“突然看见一个丰腴挺拔有着高高鼻梁和鲜艳嘴唇的姑娘,她就是吉喜,年轻时的吉喜,时光倒流五十年的吉喜。她发髻高绾,明眸皓齿,夏天总是穿着曳地的灰布长裙,吃起生鱼来是那么惹人喜爱”,“而现在你若想相逢吉喜,也是件很容易的事。在阿甲渔村,你看哪一个驼背的老渔妇在突然抬头的一瞬眼睛里进射出雪亮的鱼鳞般的光芒,那个人便是吉喜,老吉喜”可知, 年轻的吉喜青春美丽,年老的吉喜孤独衰老,以年轻的形象村托年老的吉喜形象。
结合“她想起了胡刀的祖父胡会”“胡会那时常常到吉喜这儿来讨烟吃,吉喜的木屋也是胡会帮忙张罗盖起来的。那时的吉喜有个天真的想法,认定百里挑一的她会成为胡会的妻子”可知,在接生前后,插入吉喜年轻时与胡会相处的情节,重现往昔美好时光,突显现在的孤独。
结合“吉喜笑着将她体味到的类似蚂蚁、青蛙、巴儿狗的三种不同形象说与胡会。胡会也笑了,现出很满意的神态。吉喜在那个难忘的黄昏尽头想,胡会定会娶了她的”可知,年轻吉喜的青春和甜蜜,年老吉喜为了给胡刀的妻子接生,错过了捕获泪鱼的时间,她热心无私,小说插入吉喜的往昔的青春美好,一同呈现她生命的美好光辉。
小说在叙事时,不止一次在现实中插入吉喜的往昔,而往昔的吉喜拥有甜蜜的爱情、美好的期盼,是青春和美丽的,年老的吉喜孤独而衰老,正如逝川一样,生命在流逝,在年轻与年老的交错中,照应标题“逝川",强化了美好易逝的伤感意味。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进士。授南京礼部主事。纶见国家多故,每慷慨论事。尝上太平十六策,反复万余言。中官兴安请帝建大隆福寺成,将临幸。纶具疏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杨浩除官未行,亦上章谏,帝即罢幸。浩后累官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纶又因灾异请求致变之由,语颇切至。
代宗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复储。越二日,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其大者谓:“内官不可干外政,佞臣不可假事权,后宫不可盛声色。凡阴盛之属,请悉禁罢。”疏入,帝大怒。时日已暝,宫门闭。乃传旨自门隙中出,立执纶及钟同下诏狱。榜掠惨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状。濒死,无一语。会大风扬沙,昼晦,狱得稍缓,令锢之。明年杖廖庄阙下。因封杖就狱中杖纶、同各百。同竟死,纶长系如故。
英宗复位,郭登言纶与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皆直言忤时,宜加旌擢。帝乃立释纶。命内侍检前疏,不得。内侍从旁诵数语,帝嗟叹再三,擢礼部右侍郎。纶既以大节为帝所重,而性亢直,不能谐俗。石亨贵幸招公卿饮,纶辞不往,又数与尚书杨善论事不合。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
宪宗即位,有司以遗诏请大婚。纶言:“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议虽不从,天下咸重其言。
成化元年,两淮饥,奏救荒四事。皆报可。四年秋,子玄应以冒籍举京闱。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因劾纶,命侍郎叶盛勘之。纶亦屡疏求罢。帝不听。既而盛等勘上玄应实冒籍。帝宥纶,而所奏他事,亦悉不问。未几,复转礼部。纶性戅,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为待郎二十年,不得迁,请老去。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B.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C.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D.山陵尚/新元朔未改/百日从吉/心宁自安/陛下践阼之初/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原于此/乞俟来春举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礼部是中国古代官署之一,掌管五礼之仪制及户籍赋税等事宜,长官为礼部尚书。
B.中官本为古官名,自唐以后,掌天文历法;后又指宫内、朝内之官,此指宦官。
C.诏狱主要是指九卿、郡守一级的二千石高官有罪,需皇帝下诏书始能系狱的案子。
D.京闱是指科举时代在京城举行的考试,“闱”是科举时代对考场、试院的称谓。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章纶一心为国,谏言论事不厌其烦。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大降福寺建成后,皇上要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
B.章纶做事品行刚直,曾因直言忤逆过代宗。英宗即位后想要释放他,却找不到以前上奏给朝廷的奏章,幸好旁边的内待能口诵出来。
C.章纶为官节操高远,不入流俗。石亨受宠富贵后召公卿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议论政事,虽意见不合,亦不苟同。
D.章纶说话直言不讳,常受排挤。国家多事,他常慷慨陈辞,虽一时得到当政者的欢心,但做侍郎二十多年仍不得升迁,终因年老离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榜掠惨酷,遇引主使及交通南宫状,濒死,无一语。
(2)亨、善共短纶,乃调南京礼部,就改吏部。
14.概述代宗五年五月章纶上疏皇帝奏章的目的以及上奏后的结果。
【答案】10. A 11. A 12. D
13.(1)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的情况。他们濒临死亡,但终无一语。
(2)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
14.目的: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
结果:皇上大怒,逮入诏狱,受到惨酷的拷打,皇上令禁锢他,第二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一百下,章纶被长期关押。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原句意思为: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再举行。
“山陵尚新”,“新”是“山陵”的谓语,不能断开,排除D;“践阼之初”为“登基之初”是一整体不应断开,故排除B。“乞俟”意思是“请等到”,据原意应作为“来春举行”的开头,故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识记文化常识的能力。
A.“掌管五礼之仪制及户籍赋税等事宜”错,掌管“户籍赋税”的是户部。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虽一时得到当政者的欢心”错,文中“纶性戅,好直言,不为当事者所喜”意思是“章纶性戆直,好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题干中的“一时”与原文意思不符。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榜掠惨酷,省略主语“他们”;遇,逼迫;引,交待;状,情况;濒,濒临。
(2)短,贬低;乃调南京礼部,省略主语章纶;乃,于是;调,被调任。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和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题干问“代宗五年五月章纶上疏皇帝奏章的目的以及上奏后的结果”,集中在第二段筛选整合内容,目的可以从“纶亦抗疏陈修德弭灾十四事”处概括。结果可以从“疏入,帝大怒”“立执纶及钟同下诏狱”“榜掠惨酷,逼引主使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状。濒死,无一语”“因封杖就狱中杖纶、同各百。同竟死,纶长系如故”处概括出内容。
【点睛】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掌握正确的阅读文言文的方法应遵循三个步骤。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他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得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步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参考译文:
章纶,字大经,乐清人。正统四年(1439),中进士。被授予南京礼部主事。章纶见国家多有变故,经常慷慨***论事。他曾呈上太平十六策,总共达一万余言。宦官兴安请皇上修建大隆福寺,建成之后,皇上将临幸该寺,章纶上疏劝谏。河东盐运判官济南人杨浩受到任命后还没上任,也上疏劝谏,皇上便撤消临幸的计划。杨浩后来累任副都御史,巡抚延绥。章纶又因发生灾异,请求寻找导致灾变的原因,用语非常恳切。
代宗五年五月,钟同上奏请求恢复储君。过了两天,章纶也上疏陈述修德消灾等十四项建议。主要是说:“宦官不可干预外朝政事,佞臣不可偷窃事权,后宫不可盛行声色。凡阴盛之类的事,请都禁止。”奏疏呈入后,皇上大怒。当时太阳已经落山,宫门已经关闭,皇上于是命将圣旨从门缝中传出,立即将章纶和钟同逮入诏狱。他们受到惨酷的拷打,逼迫他们交待主使人以及交通南宫(上皇住在南宫)的情况。他们濒临死亡,但终无一语。正好刮起大风,飞扬的尘沙使白昼变暗,案情稍得缓解。皇上令禁锢他们。第二年杖打廖庄于宫门之下,并封杖到狱中杖打章纶、钟同各一百下。钟同竟被打死,章纶仍长期关押。
英宗复位后,郭登说章纶和廖庄、林聪、左鼎、倪敬等人都因直言而忤逆了时政,宜加以表彰和提拔。皇上于是立即释放章纶。皇上命内侍宦官寻找章纶先前的奏疏,但找不到。内侍从旁背诵了几句,皇上叹息再三,升章纶为礼部右侍郎。章纶既因具备大节被皇上所重,但性格仍很刚直,不能随俗。石亨贵幸之后,召公卿去饮酒,章纶推辞不去,又多次与尚书杨善论事意见不合,石亨、杨善便一同贬低章纶。章纶于是被调到南京礼部,又在那里改调到吏部。
宪宗即位后,有关官员根据遗诏请求皇上举行大婚。章纶说:“先帝山陵尚新,年号还没改,先帝逝世百日即改行吉礼,心中能自安吗?陛下登基之初,应当以孝治天下。三纲五常实根源于此,请待来春之后再举行。”他的建议虽然不被采纳,但天下都很敬重他的话。
成化元年(1465),两淮闹饥荒,他上奏救荒四条建议,都被批准了。四年(1468)秋,他的儿子玄应冒名考中会试。给事中朱清、御史杨智等人因此弹劾章纶,皇上命侍郎叶盛调查。章纶也多次上疏请求罢免。皇上不听。后来叶盛等人查出玄应确实是冒名。皇上宽宥了章纶,而他所奏的其他事情,也都不问。不久,他又转调礼部。章纶性戆直,好直言,不为当权者所喜欢。他任侍郎二十年,不得升迁,以年老请求离去。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薛居士和州读书
严维
孤云独鹤共悠悠,万卷经书一叶舟。
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
蒿莱织妾晨炊黍,隅落耕童夕放牛。
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以“孤”饰云,以“独”饰鹤,表面写物,实是写人,表现人的孤单。
B.第二句写薛居士前往和州,“万卷”与“一叶”对比意在突出船只之少。
C.颔联写薛居土读书之地和州的环境:正值秋季,人烟稀少,雾笼村庄。
D.颈联是对薛居士到和州后生活状况的想象,表现出了乡间生活的特点。
16.诗歌的尾联有什么含意?在全诗中起了怎样的作用?请简要分析。
【答案】15. B 16.意思:①年轻的读书人一定要不畏艰苦,努力读书上进,将来若有机会也能够建功立业;
②它是作者对薛居士读书的勉励,希望他不怕吃苦,最终功成名就。
作用:照应题目的“读书”,卒章显志,直抒胸臆,表达对薛居士的勉励。(意思对即可。)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赏析诗歌内容能力。
B.“意在突出船只之少”错误,一叶小舟上带着万卷经书,意在突出薛居士带书之多。
故选B。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诗歌炼句的能力。
含意:尾联“年少不应辞苦节,诸生若遇亦封侯”意思是年轻人应该不畏惧辛苦,努力读书,有知识学问的学生会有显赫功名的那一天!作者送薛居士前往和州读书,和州“楚地巢城民舍少,烟村社树鹭湖秋”,是一个人烟稀少的偏僻村庄,所以作者以此勉励薛居士要认真努力读书,希望他不怕吃苦,最终功成名就。
作用:内容上,这是一首劝学诗,这一联作者直抒胸臆,直接表达对薛居士前往和州读书的勉励之情;结构上,照应标题“送薛居士和州读书”,卒章显志。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李凭箜篌引》中表明时间是九月深秋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交代演奏者姓名和弹奏地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2)贾谊《过秦论》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的将领、士兵守卫要塞,盘问过往行人的情景。
(3)一个人在辛苦困倦到极点的时候,往往会仰头长叹“天啊”,这种情况在司马迁的《屈原列传》中有形象的描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①.吴丝蜀桐张高秋 ②.李凭中国弹箜篌 ③.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 ④.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⑤.故劳苦倦极 ⑥.未尝不呼天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容易写错字词:“箜篌”“弩”“何”。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工匠精神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工匠精神并不是西方工业文明的“舶来品”。中国自古虽是农业大国,但从不缺少 ① ,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成长,工作于此;也不缺少精美的中国制造产品,中国的丝绸、瓷器、金银器亦曾经是西方贵族的奢侈品。他们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诗经》中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还有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这些 ② 的诗句、成语充分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精彩的更多故事,为实现中国梦献计力量。空谈误国,实干兴邦。实现中国梦要求人们要有“撸起袖子加油干”的实干精神,要有“ ③ ,金石可镂”的执着精神,要有“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
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为国家担当,为事业守望,用一生的长度执着于一项事业,在平凡的岗位上成就不平凡的业绩。伟大的梦想需要伟大的精神作支撑,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我们大力传承弘扬工匠精神。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答:①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
19.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20.请给“工匠精神”下一个简要定义,不超过40个字。
【答案】18. ①.能工巧匠 ②.耳熟能详 ③.锲而不舍
19.(示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需要每一个人积极行动起来,工匠精神将引领人们书写更多精彩的故事,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20.(示例)工匠精神是一种职业精神,包括执着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实干创新等基本内涵。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结合后文列举的“鲁班、李春、李冰、沈括等世界级工匠大师”可知,这里应该是讲中国从不缺少世界级工匠大师,可以用“能工巧匠”。“能工巧匠”:指工艺技术高超的人。
第二空,前面列举的“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庖丁解牛,运斤成风,百炼成钢”是人们很熟悉的诗句、成语,可以用“耳熟能详”。“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
第三空,结合后文“金石可镂”的出处可知,此处是引用了荀子《劝学》中的名言,可以用“锲而不舍”。“锲而不舍”:不断地镂刻,比喻有恒心,有毅力。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三处错误。
一、结构混乱,“需要每一个人发挥积极行动起来”句式杂糅,可以删除“发挥”。
二、语序不当,“精彩的更多故事”要改为“更多精彩的故事”。
三、搭配不当,“献计力量”要改为“贡献力量”。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下定义的能力。
首先要找到关键信息“承载的是中国古代工艺匠人执着专注、独具匠心的精神”“体现了我国古代匠人们所秉持的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的精神”“实干精神……执着精神……创新精神:这些精神都体现了新时代的工匠精神”“各行各业的劳动者都可以凭借高超的技艺、坚守初心的专注、精益求精的执着、追求卓越的创新”,然后提炼“工匠精神”包含的关键词“专注”、“精益求精”、“追求卓越”、“实干”“创新”等即可。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各题。
4月16日上午,一顶红白相间的降落伞在东风着陆场上空徐徐展开。随着返回舱的着陆,太空“出差”的三名航天员安全“回家”,神舟十三号载人航天任务取得圆满成功。
在广袤的东风着陆场,降落伞就是最明显的指引。只要捕捉到它的身影,地面搜救人员就如同吃了一颗定心丸。降落伞是利用空气阻力实现气动减速的装置。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时,飞船速度由第一宇宙速度降到大约200米/秒,多级开伞程序启动。①______,返回舱减速至7~8米/秒。
为避免着陆缓冲段返回舱与地面“硬碰硬”,在距地面高度约1米时,返回舱精确控制4台着陆反推发动机,通过反推“刹车”的方式,将速度降至约2米/秒,实现精准软着陆。落地并非万事大吉,主伞可能会被风吹起,②______,顺风情况下可滚动七八千米。为此,在落地瞬间,主伞上的切割器将剪断伞绳,③______,确保返回舱不会被拖走。
21.下列句子中的“硬碰硬”和文中加点的“硬碰硬”,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A.两支足球队进行了一场实打实、硬碰硬的较量。
B.这件事其实可以好好商量,你又何必硬碰硬呢?
C.抗疫是场硬碰硬的斗争,决不能容忍形式主义!
D.军方在研究坦克如何扛住穿甲弹硬碰硬的打击。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D 22. ①经过层层开伞减速 ②拖拽返回舱在地面滚动 ③让主伞脱落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词语含义的能力。
文中加点的“硬碰硬”意思是,以强力对付强力。
A.用真功夫与顽强的对手较量。
B.毫无伸缩余地。
C.用真功夫与顽强的对手较量。
D.以强力对付强力。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前文说“飞船速度由第一宇宙速度降到大约200米/秒”,“多级开伞程序启动”,后面说“返回舱减速至7~8米/秒”,可见,此处是说开伞减速的过程,应填:经过层层开伞减速。
②处,语境是说返回舱落地主伞被封吹起的情况,下文有“滚动”,据此应填:拖拽返回舱在地面滚动。
③处,语境是说主伞可能会被风吹起,从而拖拽返回舱在地面滚动,那么,落地时主伞上的切割器将剪断伞绳,就是让主伞脱落,应填:让主伞脱落。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火箭发动机焊接车间班长高凤林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一组数据:火箭燃料输送管厚度仅0.08毫米,比一张普通的A4打印纸还薄,焊点宽度0.16毫米,要在这毫发之间完成焊接,误差时间必须控制在0.01秒以内,且一组发动机3万次的焊接过程中,不允许一次失败。这是中国航天人的严谨。
2004年“嫦娥工程”正式启动,2011年“天宫一号”发射升空,2020年“北斗三号”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开通,2021年“祝融号”成功登陆火星。“嫦娥”问月,“天宫”揽胜,“北斗”指路,“祝融”探火。……这些大国重器被一个个中国传统神话刻下诗意的符号。这是中国航天人的浪漫。
相关专题: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