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湘西高中联合体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湖南省湘西高中联合体2023年高三上学期期末诊断考试
语文
一、现代文阅读
(一)现代文阅读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修辞立其诚“,是《易传·文言》的一句话。这句话虽然是两千年以前讲的,现在仍应加以肯定,仍应承认这是发言著论写文章的一个原则。“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立其诚”可以包括三层含义:一是名实一致,即言辞或命题与客观实际一致;二是言行一致,即理论与实践一致;三是表里一致,即心口一致。“修辞立其诚”首先要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
哲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管子》书的《心术上》提出所谓“静因之道”。《心术上》说“因也者,无益无损也。…… 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这是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列宁论“辩证法的要素”,举出十六条,第一条是“观察的客观性”,这是唯物主义方法的基本原则。
多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
有时在改造世界的过程中也能加深对于世界的认识,但是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还是改造世界的基本条件。
“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据《汉书·儒林传》记载,齐诗的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说:“务正学以言,无由学以阿世。”所谓曲学阿世即是哗众取宠,曲解经典的原义以讨好于时尚,也就是背离了原则而顺风转舵,这就违反了追求真理的学术宗旨。“修辞立其诚”应是端正学风的首要准则。汉代经师所尊崇的是儒家的原则,我们今天则应强调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
揭示客观真理确非容易,但是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应该并非难事。然而,千百年来,由于世事的错综纷繁,说真话、讲实话,却不是容易做到的。人们常常把真实的思想感情隐藏起来。这是复杂的不正常的社会关系所造成的人心的扭曲。然而,把自己的真实见解表达出来,这应是“修辞立其诚”的起码要求。
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肯定事实,肯定客观真理。唯物主义者无所畏惧,敢于把自己的思想见解亮出来。虽然在今天的世界上唯心主义比较流行,我还是相信,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节选自张岱年《修辞立其诚》有删减)
材料二:
我们尤其不可像霍布斯那样,因为人没有任何善的观念,便认为人天生是恶人;因为人不知道什么是美德,便认为人是邪恶的;人从来不对他的同类效劳,因为他认为他对他们没有任何义务;人自认为他有取得自己所需之物的权利,因此便以为他自己是整个宇宙的唯一的主人。诚然,这位作者是根据他自己提出的原则进行推理的,他的论点就应该这样来表述:我们在自然状态中对保护我们自己的生存的关心,丝毫不妨碍他人对保护他自己的生存的关心的,因此这个状态是有利于和平的,是适合于人类的。然而他在书中所说的话却恰恰相反,因为他把为了满足许许多多欲望而产生的需要,与野蛮人为了保护自己的生存而产生的需要混为一谈了;其实,这些欲望乃是社会造成的,而且,正因为人的欲望丛生,才使法律成为必需的东西。既然霍布斯认为恶人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我们就要问:野蛮人是否也是一个强壮的孩子?如果我们承认他是一个强壮的孩子,那该得出什么样的结论呢?如果这个人强壮的时候也像他柔弱的时候那样依赖他人,那么,什么过分的事他干不出来呢?他的母亲如果不及时喂他奶,他就会打她;如果他觉得他的弟弟招他讨厌,他就会掐死他;如果别人碰撞了他或打扰了他,他就会咬别人的腿。说自然状态中的人是强壮的,与说自然状态中的人需要依赖于人,这两种说法是矛盾的。人只有在处于依赖状态的时候才是柔弱的;如果他无拘无束,不依赖他人的话,他早就是很强壮的了。霍布斯没有看出:我们的法学家所说的阻碍野蛮人使用理智的原因,正好就是霍布斯本人所说的阻碍野蛮人滥用他们的官能的原因。因此,我们认为野蛮人之所以不是恶人,其原因恰恰在于他不知道什么是善,因为防止他们作恶的,既不是智慧的发达,也不是法律的约束,而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
此外,霍布斯还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人天生就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使他不至于过于为了谋求自己的幸福而损害他人,因而可以在某种情况下克制他的强烈的自尊心,或者在自尊心产生之前克制他的自爱心。我认为这是人类唯一具有的天然的美德。因此,我认为怜悯心是我们这样柔弱和最容易遭受苦难折磨的人最应具备的禀性,是最普遍的和最有用的美德。
(节选自卢梭《怜悯是人的天性》有删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修辞立其诚”虽早在两千年以前提出,但现在仍是发言著论为文的一个原则。
B.“立其诚”的意思是坚持真实性。“诚”是道家追求的境界,现代称之为“真”。
C.在观察现象时,总会表现出一定的主体性,但是追求真理应力求避免主观干扰。
D.野蛮人不是恶人,不知道什么是善。防止他们作恶的是欲念的平静和对恶事的无知。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材料一作者运用唯心主义观点,分析“立其诚”存在的问题,强调做人要“讲真话”。
B.材料二采用破立结合,立论公允,持之有据,文气沛然,思辨有道,富有感染力。
C.材料一引用经典论述,使文章厚重,说服力强:材料二举例论证,娓娓道来。
D.两则材料都蕴含着理性的探索精神和深刻的人生智慧,又体现出深挚的人文关怀。
3.下列说法中,不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
A.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在人的心中没有原始的罪恶。
B.人之生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
D.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
4.材料一在论证上有什么特色?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5.当今网络上存在诸多乱象,如驱利性媒体标题惊悚,内容空虚;非理性网民演绎的网络暴力常常引发严重后果,酿成悲剧。请结合材料谈谈你对这些事件的看法。
【答案】1. B 2. A 3. B
4.①论证结构上:总分总(或层进式)。首先提出观点,接着从哲学和科学角度引用理论论证观点,最后阐明“修辞立其诚“的必要性,强调其现实意义。
②论证方法上:引用论证,如引用《管子》中的话,有力地论证了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其他引用也可)
5.①媒体要“修辞立其诚“,其标题、言辞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坚持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
②个人(网民)要做到“修辞立其诚“,为人要“真“,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应当保持一颗怜悯心,善待他人。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诚’是道家追求的境界”说法错误。从材料一第一段‘诚者,实也,真也。’现代所谓真,古代儒家谓之为‘诚’”可知,“诚”不是道家追求的境界,是儒家。
故选B。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A.“材料一作者运用唯心主义观点”说法错误。材料一作者运用的是唯物主义观点。
故选A。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人一生下来是没有善恶观点的,而且人有一种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
A.“本性的最初冲动始终是正确的,在人的心中没有原始的罪恶”表明人在最初没有善恶的观点,可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B.“人之生也固小人,无师无法则唯利之见耳”意思是认为人生下来就是唯利是图的,是小人,这是性恶论的观点,不能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C.“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人之政”是说古代帝王有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可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D.“凡人持身处世,惟当以恕存心”是说做人以宽恕为怀,可以体现出人类不愿意看见自己同类受苦的厌恶心理。可以支持材料二的观点。
故选B。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论证特点的分析能力。
对于材料一的论证特色,可以从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论证结构上,材料一共七段,第一段提出论点:“立其诚”即是坚持真实性。
接着,作者在二至六段中,从哲学和科学的角度引用理论论证观点,“学与科学的目的在于追求真理,追求对于世界的正确认识。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年以来,人们强调主体性的重要,这是正确的。但是,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最后,在第七段中,作者提出“应该承认,‘修辞立其诚’ 是一个唯物主义的原则。……唯物主义是科学研究的真实基础”。 阐明“修辞立其诚”的必要性,强调其现实意义。文章采用总分总结构,层次清晰,论证有力。
在论证方法上,作者多处运用了引用论证的的方法。如引用《管子》中的话,“因也者,无益无损也。……因也者,舍己而以物为法者也”,有力地论证了认识客观世界要舍弃自己的主观偏见,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再如引用《汉书·儒林传》中经师辕固曾对公孙弘所说的话,“务正学以言,无由学以阿世”。以论证“‘修辞立其诚’包含端正学风的问题”这一论题。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见解的能力。
对于网络上驱利性媒体标题惊悚,内容空虚;非理性网民演绎的网络暴力等乱象,可以从媒体和网民两方面进行分析。
在媒体方面,要坚守“修辞立其诚”的准则。作为公众信赖的信息来源,媒体要有自己的操守,其标题、言辞与客观实际保持一致,真实报道社会上所发生的事情,表达自己的真实思想,就如材料一第二段中所说“在认识外物的时候不要对于外物有所损益,力求认识外物的本来面目”,坚持守正求真的舆论担当。
在个人(网民)方面,从材料一中“人在观察现象的时候,往往表现一定的主体性,在认识中含有一定的主观因素。但是,追求真理就应力求避免主观的干扰”“发挥主体性,应以认识的客观性为前提。这里有一个改造世界与认识世界的关系问题。人类的主体性,主要在于能改造世界,但改造世界应以正确的认识为依据。只有正确地认识世界,才能有效地改造世界”“”等内容所说,网民也要做到“修辞立其诚“,为人要“真“,用道德约束自己的言行;应当保持一颗怜悯心,善待他人。
(二)现代文阅读Ⅱ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人与海
海明威
直到太阳快落下之前,鲨鱼才再次来袭击。
老人看见几片棕色的鱼鳍正顺着大鱼在水里留下的宽阔的踪迹游过来。它们甚至没有东闻西嗅寻找气味,就并排直奔小船而来。
他卡住舵柄,系紧帆脚索,伸手到船尾下去拿棍子。这是从一支断桨上锯下来的桨柄,大约两英尺半长。手柄很短,只有用一只手紧握着才好发力,他用右手好好攥住,时松时紧,注视着两条鲨鱼过来。两条都是加拉诺鲨。
我得等第一条紧咬住大鱼时,再打它的鼻尖或者直接打它的头顶,他想。两条鲨鱼一齐紧逼而来,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棍子敲上去的时候,他觉得像是打在坚韧的橡胶上,但他也感到了坚硬的骨头。趁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他又很狠地打在鲨鱼的鼻尖上。另一条鲨鱼不断游进游出,这时候又张大嘴逼了上来。鲨鱼猛撞在大鱼身上,咬紧了嘴巴,老人可以看见一块块白花花的鱼肉从它的嘴角漏出来。他抡起棍子打过去,但只敲在头上,鲨鱼看看他,把咬在嘴里的肉撕扯下来。趁它溜走把肉吞下去的当儿,老人再一次抡起棍子朝它打去,却只打在橡胶一般厚实坚韧的地方。
“来吧,加拉诺鲨,”老人说,“再来吧。”鲨鱼冲了上来,老人趁它合上嘴的时候给了它一下子。他把棍子举得高得不能再高了,结结实实地打在鲨鱼身上。这回他感觉打中了脑袋根部的骨头,接着又朝同一部位打了一下,鲨鱼有气无力地撕下嘴里叼的鱼肉,从大鱼身上出溜下去。老人提防着它再游回来,可是两条鲨鱼都没再露面。随后他发现其中一条在海面上兜圈子,却没看见另一条鲨鱼的鳍。
我不能指望干掉它们了,他想。年轻力壮的时候倒是能办到。不过,我把它们俩都伤得不轻,没有一条身上好受。要是我用两只手抡起一根棒球棒,准能把第一条鲨鱼打死。就是现在也能行,他想。
他不想再看那条鱼。知道有一半都给毁了。就在他跟鲨鱼搏斗的时候,太阳已经落下去了。
“天就要黑了。”他自言自语道,“到时候我就能看见哈瓦那的灯光了。要是朝东走得太远,就能看见一片新开辟的海滩上的灯光。”现在离陆地不会太远了,他想。但愿没人太为我担心。当然啦,只有那男孩会担心。不过,我相信他会对我有信心。好多上了岁数的渔夫也会为我担心,还有不少别的人也会的,他想。我住在一个人心善良的镇子里啊。
他没法再跟鱼说话了,因为鱼已经破损得不成样子。接着他又想起了什么。“半条鱼,”他说,“你原来是一整条。很抱歉,我出海太远了。我把咱们俩都毁了。不过,咱们杀死了好多条鲨鱼呢,你和我一起,还打垮了好多条。你杀死过多少啊,鱼老弟?你头上的长矛可不是白长的啊。”
他喜欢想这条鱼,想着它如果能自由游弋,会怎样对付一条鲨鱼。我应该砍下鱼嘴,用来跟鲨鱼搏斗,他想。但我没有斧头,后来连刀也没有了。
不过,我要是砍下了鱼嘴,就能把它绑在桨柄上,那该是多好的武器啊。这样我们也许就能一块儿跟它们斗了。要是夜里来了鲨鱼,该怎么办?能有什么办法?
“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
可是,现在一片漆黑,不见光亮,也没有灯火,只有风在吹,船帆稳稳地把小船拖向前去,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
我许过愿,如果逮住了这条鱼,要念那么多遍祈铸文,他想。可我现在太累了,没法念。我还是把麻袋拿来披在肩上吧。
他躺在船尾掌着舵,等待天空出现亮光。我还有半条鱼,他想。也许我走运,能把前半条带回去呢。我总该有点儿运气吧。不会的。他说,你出海太远了,你的好运气都给毁了。
“别犯傻了,”他大声说,“还是清醒着点儿,掌好舵吧。兴许你还能交上好大的运气呢。”
“要是有地方卖的话,我倒想买些运气。”他说。
我能拿什么来买呢?他问自己。用一支搞丢了的渔叉、一把折断的刀子,还有一双损坏的手能买来吗?
“也许你能行,”他说,“你试着用连续出海八十四天换来好运气,人家差一点儿就卖给你了。”
绝对不能胡思乱想,他暗自琢磨。好运这玩意儿,出现的形式多种多样。谁能认得准啊?可不管是什么样的好运,不管付出什么代价,我都想要一点儿。但愿我能看到灯火的亮光,他想。我希望得到的东西太多了。眼下只希求一样。他尽量坐得舒服些掌着舵,知道自己没有死,因为身上还在疼。
他看见城市灯光的倒影,肯定是在夜里10点钟左右。起初只是依稀可见,就像月亮升起之前的微弱天光。随后,隔着随风力变大而汹涌起的海洋,那光亮也越来越清晰。他驶进光影里,心想,要不了多久就能到达海流的边缘了。
这下事情就要过去了,他想。不过,它们可能还会来袭击我。一个人在黑暗中手无寸铁,怎么对付它们呢?
这时候,他浑身僵硬、酸痛,在夜晚的寒气里,身上的伤口和所有用力过度的地方都让他感到疼痛。但愿不用再搏斗了,他想,真希望不用再搏斗了。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用了大量的篇幅来描写老人的内心世界,那就是对真诚的友谊和世界美好事物的向往,而这部分正是小说中最为精彩的部分。
B.小说通过展现人与自然之间一场惊心动魄的搏斗,塑造了作者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展现永不言败的精神,体现“人的灵魂的尊严”。
C.鲨鱼代表着一切破坏性的力量,是阻止人们实现理想和目标的各种破坏力的集合,是那些殖民主义者和贫困现实生活的象征。
D.在《老人与海》中,海是被当作女性来描写的,象征着大海外在柔弱谦卑,而内心却拥有非凡的毅力和奋斗的精神。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海明威“非同寻常的艺术自觉”体现在小说语言凝练又精当,用朴素的语言直接呈现场景和形象,充满内在张力,令人印象深刻。
B.这篇小说运用了“冰山理论”,用简洁的文字塑造人物形象,并把作者的感受和思想蕴藏在形象中,含而不露。
C.小说通过描写老人与鲨鱼五个回合的搏斗场景,以一个个富有活力的细节推动情节发展,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体现冷静密实的叙事风格。
D.小说运用大量人物对话和心理描写来展现圣地亚哥的精神世界,表现永不言败的精神,激励世人与困难、危险,甚至死亡进行不屈的斗争。
8.“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请依据以上评价并结合选文分析圣地亚哥的形象。
9.海明威被誉为“新闻体”小说的创始人。在选文中,该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
【答案】6. B 7. D
8.①圣地亚哥是一名“失败”的渔夫。一连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钓到一条大马林鱼之后,不断与鲨鱼搏斗,终免不了只剩下半条鱼。
②圣地亚哥是一名永不言败的硬汉。多次与鲨鱼搏斗,即使没有食物,手抽筋也不放弃。在茫茫大海上,凭借其坚强刚毅与大自然抗争,不向命运低头。
9.①《老人与海》标题简洁、凝练。能简明扼要叙述老人与鲨鱼搏斗的场景,表现永不言败的精神;
②内容真实可信,小说围绕圣地亚哥与鲨鱼的搏斗展开;
③语言通俗准确。面向社会大众,避免使用过多描写手法,没有华丽的词藻,叙述直截了当。
【解析】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塑造了作者这一失败英雄的形象”错,塑造的不是作者的形象,而是圣地亚哥的形象。
故选B。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能力。
D.“大量人物对话”错误,文中主要是人物独白。
故选D。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命运总是与人作对,人不管如何努力拼搏,终不免失败”。选文圣地亚哥的失败体现在,一连八十四天没有钓到一条鱼,“你试着用连续出海八十四天换来好运气,人家差一点儿就卖给你了”;好容易钓到一条大马林鱼之后,还要不断与鲨鱼搏斗,选文描写了他与两条加拉诺鲨搏斗的过程,尽管老人拼尽全力搏斗,却仍免不了只剩半条鱼,“他不想再看那条鱼。知道有一半都给毁了”。可见圣地亚哥是一名“失败”的渔夫。
“尽管如此,人还是要苦苦斗,并尽量保持自己的尊严,他在肉体上可以被打垮,但在精神上永远是个强者”。选文描写了圣地亚哥与两条鲨鱼搏斗的过程,他没有食物,他的武器很简陋,“他卡住舵柄,系紧帆脚索,伸手到船尾下去拿棍子。这是从一支断桨上锯下来的桨柄,大约两英尺半长。手柄很短,只有用一只手紧握着才好发力,他用右手好好攥住,时松时紧,注视着两条鲨鱼过来”,他的手抽筋,还受了伤,觉得自己快要累死了,“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尽管如此,他仍然没有放弃,“‘跟它们斗,’他说,‘我要跟它们一直斗到死。’”。在茫茫大海上,他凭借其坚强刚毅与大自然抗争,不向命运低头。可见圣地亚哥是一名永不言败的硬汉。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的体裁特征和写作手法的能力。
“新闻体”小说顾名思义,指具备新闻的简洁、凝练,内容真实,语言通俗准确的小说形式。
具体到选文,首先小说标题“老人与海”十分简洁凝练,交代了主人公“老人”和背景“海”,概括了小说主要内容,老人与鲨鱼搏斗的故事,展现人类战胜自然、战胜自我的永不言败的精神。
内容方面,小说中关于大海、鲨鱼以及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都很符合生活的真实,如写鲨鱼“张大嘴逼了上来”“其中一条在海面上兜圈子”等,展现了鲨鱼凶猛又狡猾的特点;描写老人与鲨鱼搏斗的过程,“鲨鱼冲了上来,老人趁它合上嘴的时候给了它一下子。他把棍子举得高得不能再高了,结结实实地打在鲨鱼身上。这回他感觉打中了脑袋根部的骨头,接着又朝同一部位打了一下”,表现老人的毫不畏惧;老人的感受很真实,“他觉得说不定自己已经死了。他把双手合在一起,手掌相互摩挲着。这双手没有死,只要一张一合,就能感到活生生的疼痛。他的后背靠在船尾,他知道自己没有死,这是他的肩膀感觉到的”。总之,整个过程围绕圣地亚哥与鲨鱼的搏斗展开,描写真实可信。
语言方面,通俗准确,没有华丽辞藻,如“鲨鱼从大鱼身上往下溜的时候”“另一条鲨鱼不断游进游出”,“溜”富有口语色彩,“游来游去”很质朴,适合大众阅读;文中没有使用过多描写手法,叙述直截了当,如“他卡住舵柄,系紧帆脚索,伸手到船尾下去拿棍子”“他一看见离他最近的一条张开嘴,咬住了大鱼银色的体侧,就高高举起棍子,重重地落下去,打在鲨鱼宽阔的脑袋顶上”,叙述简洁,直截了当,使得故事本身更有吸引力。
二、古代诗文阅读
(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文一】
自古宦者乱人之国,其源深于女祸。女,色而已,宦者之害,非一端也。
盖其用事也近而习,其为心也专而忍。能以小善中人之意,小信固人之心,使人主必信而亲之。待其已信,然后惧以祸福而把持之。虽有忠臣硕士列于朝廷,而人主以为去己疏远,不若起居饮食、前后左右之亲可恃也。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安危出其喜怒,祸患伏于帷闼,则向之所谓可恃者,乃所以为患也。
患已深而觉之,欲与疏远之臣图左右之亲近,缓之则养祸而益深,急之则挟人主以为质。虽有圣智,不能与谋。谋之而不可为,为之而不可成,至其甚,则俱伤而两败。故其大者亡国,其次亡身,而使奸豪得借以为资而起,至抉其种类,尽杀以快天下之心而后已。此前史所载宦者之祸常如此者,非一世也。
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无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处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夫女色之惑,不幸而不悟,而祸斯及矣。使其一悟,捽而去之可也。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唐昭宗①事是已。故曰“深于女祸者”,谓此也。可不戒哉?
(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注释】①唐昭宗:即李晔。晚唐时期宦官***,对皇帝有废立大权。昭宗是僖宗之弟,即由宦官拥立为帝的。后来昭宗与宰相崔胤谋诛宦官,反被宦官刘季述等幽禁,后虽得神策军解救,重新复帝位,但却招致梁王朱全忠乘机领兵入京,唐朝因之覆灭。
【文二】
①呜呼!盛衰之理,虽曰天命,岂非人事哉!原庄宗之所以得天下,与其所以失之者,可以知之矣。
②世言晋王之将终也,以三矢赐庄宗而告之曰:“梁,吾仇也;燕王,吾所立,契丹与吾约为兄弟,而皆背晋以归梁。此三者,吾遗恨也。与尔三矢,尔其无忘乃父之志!”庄宗受而藏之于庙。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请其矢,盛以锦囊,负而前驱,及凯旋而纳之。
……
④故方其盛也,举天下之豪杰,莫能与之争;及其衰也,数十伶人困之,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10.下列对文本一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B.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C.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D.夫为人/主者非欲养祸于内/而疏忠臣硕士于外/盖其渐积而势使之然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端”,文中指萌芽、发端,与《孟子》中“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的“端”含义相同。
B.“中”,文中指符合,与《劝学》“木直中绳”的“中”含义相同。
C.“患”,文中指祸害、灾难,与“患得患失”的“患”含义不同。
D.“少牢”,文中指祭祀用羊、猪各一头。一般是诸侯、卿大夫祭祀宗庙时所用。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一】开头说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
【文二】开头提出盛衰由于人事论点,用庄宗得失天下事为全文立论的根据。
B.【文一】宦官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
【文二】安闲享乐的庄宗衰败的时候,几十个伶人围困他。
C.【文一】当祸患已深,皇帝想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亲随,但快慢难把握。
【文二】第二段承接上文,详细叙述了庄宗接收并执行晋王遗命的事情经过。
D.【文一】宦官造成祸患,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办法把他们除掉。
【文二】篇末引出历史教训,总结全文,阐述的事理具有普遍性和现实意义。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势孤,则惧祸之心日益切,而把持者日益牢。
(2)夫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岂独伶人也哉?
14.宦官得以乱国的原因是什么?欧阳修在其《五代史》中为宦者立传的目的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答案】10. C 11. A 12. D
13.(1)势单力孤,那么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
(2)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14.原因:君王宠信宦官,疏远贤才,导致宦官专权。
目的:警告后世君王不要渐积养祸。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
“于内”是“养祸”的后置状语,二者不能断开,排除AB;
“人主”是一个词,做句子的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D。
故选C。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古代文化常识的掌握,对文言词语中的一词多义现象的理解能力。
A.方面;萌芽、发端。两句中的“端”含义不同。句意:可不止一方面。/恻隐之心是仁的发端。
B.都是“符合、合乎”的意思。句意: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木材直得符合拉直的墨线。
C.祸害、灾难;担忧。两句中的“患”含义不同。句意: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担心得不到,得到了又担心失去。
D.解说正确。
故选A。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只要君王有所悔悟,就可以有办法把他们除掉”错误,由原文“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知,说的是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除去宦官造成的祸患很难。选项说法绝对。
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势”,势力;“切”,严重;“把持”,挟持。
(2)“忽微”,细微的事情;“溺”,溺爱;“独”,只,仅仅。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由原文“使人主必信而亲之……故前后左右者日益亲,而忠臣硕士日益疏,而人主之势日益孤……而把持者日益牢”可知,原因:君王宠信宦官,疏远贤才,导致宦官专权。
由原文“宦者之为祸,虽欲悔悟,而势有不得而去也……可不戒哉?”可知,目的:警告后世君王不要渐积养祸。
参考译文:
文一:
自古以来,宦官扰乱国家,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女人,只不过是使君主沉溺于美色罢了,而宦官的危害可不止一方面。
宦官所担当的职责就是侍奉在君主身边,容易与君主形成亲密关系,他们的用心专一并且毒辣,他们能用微小的好处来迎合别人的心意,能用小忠小信获得君主的信任,使人君必然信任、亲近他们。等到获得了君主的完全信任,然后就用祸福来恐吓他、挟制他。这时候虽然有忠臣贤士在朝中,但君主认为他们和自己关系疏远,不如侍奉他起居饮食、成天在自己左右侍奉自己的亲随那样可靠。所以君主与成天在左右侍奉自己的人日益亲密,而对忠臣贤士们则日益疏远,君主便会日益变得势单力孤。势单力孤,那么惧怕发生祸患的心理就更加严重。而挟持自己的人的地位就会更加牢固。君主的安危,决定于这些人的喜怒;而祸患就潜伏在他的内廷之中。于是过去认为可以依靠的人,正是现在为患的根源。
当发觉祸患已深的时候,想要和平日里疏远的大臣们一起除掉左右的亲随,行动慢了就会使祸患日益严重,操之过急,又会使那些亲随挟持自己作为人质。这时候即使是智慧再高的人,也不能与他共商对策了。就算是能够商议对策,也很难实际着手去做。即使做了,也有可能不成功,到了最严重的时候,很可能产生两败俱伤的后果。祸患大的可以亡国,次一点的会让自己丧命,并且会使世上的奸雄们以此为借口乘机而起,把宦官与其同党尽皆除掉,大快天下人之心后才算完。过去历史上记载的宦官之祸往往如此,而且不止一代。
作为君主,并不是故意要在宫中养虎成患,在朝堂之上疏远忠臣贤士,这是日积月累逐步发展而成的,是形势发展使他自然而然地走入此途的。所以沉迷于女色,如果不幸一直执迷不悟,那么祸患就要随之降临了;但是一旦醒悟,把她们撵出去就行了。而宦者造成的祸患,虽然有所悔悟,但已经形成的形势使得自己没有办法把他们除掉;唐昭宗的事就是这样。所以说“比女人造成的祸患还要严重”,就是指这些,怎能不有所戒惧呢?
(节自欧阳修《五代史·宦者传论》)
文二
唉!盛衰的道理,虽说是天命决定的,难道说不是人事造成的吗?推究庄宗取得天下的原因,与他失去天下的原因,就可以明白了。
世人传说晋王临死时,把三支箭赐给庄宗,并告诉他说:“梁王朱温是我的仇敌,燕王是我推立的,契丹与我约为兄弟,可是后来都背叛我去投靠了梁。这三件事是我的遗恨。交给你三支箭,你不要忘记你父亲报仇的志向。”庄宗接受了箭,把它收藏在祖庙里。以后庄宗出兵打仗,便派手下的随从官员,用猪羊去祭告祖先,从宗庙里恭敬地取出箭来,用漂亮的锦囊装着,背着它走在前面,等到凯旋时再把箭藏入祖庙。
……
因此,当他兴盛时,普天下的豪杰,没有谁能和他相争;到他衰败时,数十个乐官就把他困住,最后身死国灭,被天下人耻笑。祸患常常是从细微的事情积累起来的,人的才智勇气往往被他溺爱的事物困扰,难道只是溺爱伶人才如此吗?
(节选自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
(二)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下面小题。
贺新郎·同父①见和再用韵答之
辛弃疾
老大那堪说。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②。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记当时、只有西窗月。重进酒,换鸣瑟。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正目断关河路绝。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③。
注:①同父:陈亮字,一作同甫。作者好友。②元龙臭味,孟公瓜葛:陈登(字元龙),陈遵(字孟公)都豪放高迈,不拘礼仪,热情待友。③补天裂:女娲氏补天。
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元龙”“孟公”,皆姓陈,以之比陈亮:“臭味”谓气味相投,“瓜葛”谓关系相连(陈姓)。
B.两人高歌畅饮,惊散了楼头积雪,用夸张手法写出了两人的英雄气概与狂放精神。
C.汗血宝马拉盐车而无人问及,暗示主战派受朝中当政者打击排斥
D.作者怜惜陈亮空有祖逖闻鸡起舞“男儿到死心如铁”之志,情感趋于哀伤。
16.“老大那堪说”意思是作者壮志难酬,光阴虚度,还有什么可以说的。但作者还是说了,“他说了什么”,联系全词简要分析。
【答案】15. D 16.①同志之谊。友人到来,“我”带病歌饮,一同“笑富贵”,说“硬语”。因两人“臭味”相投,“瓜葛”相连,遭遇相同,情谊深厚。
②国难之愤。面对“神州离合”“关河路绝”,爱国志士这样的汗血宝马“无人顾”,而南宋统治者却“千里空收骏骨”,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尽情地抒发了郁结胸中的万千感慨。
③补天之志。作者期望“心如铁”的友人如同女娲补天一样为恢复中原一展身手、作出贡献,借激励友人之语自我勉励,表达出对国家必定统一的坚定信心。
【解析】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赏析的能力。
D.“怜惜……情感趋于哀伤”错误,“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意思是,我最尊敬你那闻鸡起舞壮烈情怀,你曾说过:男子汉大丈夫,抗金北伐的决心至死也会像铁一般坚定。我等待着你大显身手,为恢复中原作出重大的贡献。可知是作者怜爱、尊重陈亮“闻鸡起舞”的壮烈情怀,情感激昂。
故选D。
【1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赏析诗歌思想感情的能力。
“似而今、元龙臭味,孟公瓜葛。我病君来高歌饮,惊散楼头飞雪。笑富贵千钧如发。硬语盘空谁来听”,如今碰到了你这个如同陈登、陈遵般有着湖海侠气的臭味相投者,便忍不住“老夫聊发少年狂”了。我正生着病,你来了,我高兴得陪你高歌痛饮,欢喜和友谊驱散了楼头上飞雪的寒意。可笑那些功名富贵,别人将其看得如同千钧般重,我们却把它看得如同毫毛一般轻。可是我们当时所谈论和阐发的那些事关国家兴亡的真知灼见又有谁听见了呢。友人到来,“我”带病歌饮,一同“笑富贵”,说“硬语”。因两人“臭味”相投,“瓜葛”相连,遭遇相同,情谊深厚。表现了同志之谊。
“事无两样人心别。问渠侬:神州毕竟,几番离合?”是对南宋统治者投降苟安的控诉,“事无两样”指山河破碎的局面并未改变,“人心别”指抗战派与投降派主张不同,矛盾重重,然而南宋统治者丝毫不顾家国破碎,坐拥半壁江山而自足,令作者不仅对他们发出严厉质问:神州还要被割裂多久呢?“汗血盐车无人顾,千里空收骏骨”,借用汗血宝马拉盐乘车和燕昭王千金买骨的典故,汗血宝马空有才能,却“无人顾”,统治者反而“千里空收骏骨”,偏安一隅,把家耻国难全都抛在了脑后,词人尽情地抒发了郁结胸中的万千感慨。“正目断关河路绝”,意思是极目远眺,关塞河防道路阻塞,不能通行,与“四十三年,望中犹记,烽火扬州路”一样,都流露出作者对时局的担忧。这几句抒发了国难之愤。
“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运用“闻鸡起舞”的典故,引用陈亮的语言,写陈亮励精图治,等待机会,纵使身死,收复中原的心志也如铁一般坚定不变,“看试手,补天裂”指期待着你能大显身手,恢复中原;这不仅是对陈亮的期待,也是词人借激励友人之语自我勉励,是自己收复中原决心的表露。展现了补天之志。
(三)名句名篇默写
17.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揭示了运动与静止的关系以及说明了事物是变化发展的两句诗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毛泽东说的“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与贾谊在《过秦论》中说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有异曲同工之妙。
(3)“列锦”,就是全部用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经过选择组合,巧妙地排列在一起,构成生动可感的图像的修辞手法。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就运用了这种手法。
【答案】 ①.人生代代无穷已 ②.江月年年望相似 ③.天下云集响应 ④.赢粮而景从 ⑤.楼船夜雪瓜洲渡 ⑥.铁马秋风大散关(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已、赢、景。
三、语言文字运用
(一)语言文字运用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11月20日,2022卡塔尔世界杯在万众瞩目中开幕。
世界杯,是全球各个国家在足球领域 ① 的神圣荣耀,也是各个国家所有足球运动员的终极梦想,它也被誉为“生命之杯”,代表着足球界至高无上的荣誉与球迷世界的狂欢。
世界杯,见证了一代又一代人的青春成长,教会了人们要懂得为梦想而执着奋斗、永不放弃。在本届世界杯开幕式上,一个场景令人印象深刻,20岁的“半身少年”穆夫塔以双手支撑着身体,用他的纯真笑脸向世界传递善意和温暖。这个 ② 的年轻人,以其对运动的无限执着、对生命的执拗抗争,让世人看到了一种顽强的精神和意志。
世界杯,让人们懂得如何面对失败和挫折,学会品尝遗憾的滋味。人生不如意事十常八九,对绝大多数普通人而言,学会面对失败与苦涩,是人生的必修课。我们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并不是 ③ 的那一天,而是从悲叹和绝望中产生对人生挑战的欲望,并且勇敢地迈向这种挑战的那一天。
人生几十年匆匆而过,但你还有几届世界杯可以错过?你还有多少青春可以挥霍?你还没有找到你的人生目标?生活的意义就是生活本身。世界杯决赛圈32支队伍,最终能捧起大力神杯的只有一支。然而,足球的魅力不在于赢得比赛,而在于为梦想顽强拼搏、挥洒汗水的过程。既要享受这个拼搏和奋斗的过程,更要为了辉煌的荣誉去不懈奋斗。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使用了反问和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其表达效果。
【答案】18.参***:①梦寐以求 ②身残志坚 ③功成名就
19.足球的魅力不仅在于赢得比赛,更在于为梦想顽强拼搏、挥洒汗水的过程。既要为了辉煌的荣誉去不懈奋斗,更要享受这个拼搏和奋斗的过程。
20.参***:
①连续运用反问,激发读者的兴趣,引发对人生苦短,青春易逝,人生目标等的思考,加强了语气。
②三个“还”问句构成排比,丰富了“人生匆匆”的内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加强语势。
③反问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都抒发了要奋斗于当下的感情。
【解析】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①结合“神圣荣耀”可知此处指人们对世界杯的渴求,可填“梦寐以求”。梦寐以求:指做梦的时候都在追求,形容迫切地期望着。
②此处用来形容有顽强的精神和意志的20岁的“半身少年”穆夫塔,可填“身残志坚”。身残志坚:指身体上有些不足,但有远大志向的人。
③此处对应被否定了的世俗意义上的“一生中最为辉煌的一天”,可填“功成名就”。功成名就:功业建立了,名声也有了。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画线句子两处语病:
一是“不在于赢得比赛,而在于为梦想顽强拼搏、挥洒汗水的过程”不合逻辑,“赢得比赛”“为梦想顽强拼搏、挥洒汗水的过程”应是递进关系,改为“不仅在于赢得比赛,更在于为梦想顽强拼搏、挥洒汗水的过程”;
二是“既要享受这个拼搏和奋斗的过程,更要为了辉煌的荣誉去不懈奋斗”语序不当,对应前面内容,应是“过程”在后,改为“既要为了辉煌的荣誉去不懈奋斗,更要享受这个拼搏和奋斗的过程”。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此处三个反问句表达的是肯定的意思,是要提示读者珍惜机会,珍视青春,及早确定人生目标。连续运用反问,用以气激发读者的兴趣及思考:人生苦短,青春易逝,人生目标该早确立。同时反问加强了语气。
三个“还”领起的问句构成排比,丰富了“人生匆匆”的内容,句式整齐,节奏感强,读来朗朗上口,加强了语势。
反问和排比修辞手法的运用都强调了人生苦短,抒发了要珍惜时间,奋斗于当下的感情。
(二)语言文字运用II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人人都都知道“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由古至今,中国人一向强调健康养生, ① 。明代谢肇制所著《五杂俎》即提出:“夜读书不可过子时,盖人当是时,诸血归心,一不得睡,则血耗而生病矣。”
青年人熬夜最严重。青年人偶尔熬夜不可怕, ② 。回顾近年来广受热议的青年健康话题,“脱发”“猝死”“三高”等等都与“熬夜常态化”相关。
“熬最晚的夜,敷最贵的面膜”,成为青年人生活不可避免的矛盾。熬夜看书、学习、工作、刷剧、打游戏等等带给人的感官更大的刺激性,越来越多的人从“难以习惯”到“可以习惯”。明知熬夜不可为,仍有人欣然为之,一方面源于健康生活观念不够坚定,另一方面也源于熬夜现象逐渐演变成普遍现象。
③ ,人们对“熬夜”的接受程度就会增强。“不熬夜的少数”在“熬夜的多数”眼中成了异类,人类不能抛弃的社会性促使人们不得不熬夜。
对待普遍性的“熬夜生态”不能仅仅限于“局部不提倡”,而要“全面打击”。为了全民健康,不能纵容熬夜成为常态。必须用更细致严厉的法规,保障大众天生的“休息权”。
21.文中多处用了引号,下列选项中引号的用法和文中“三高”相同的一项是( )
A.有几个“慈祥”的老板到小菜场去收集一些莴苣的菜叶,这就是她们难得的佳肴。
B.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青年。
C.没有想到,百团大战中这个小小的“插曲”,四十年后,竟成了中日人民的佳话。
D.今天,另一名英国海军士兵在“威尔士亲王”军营旁的这个地方降下了米字旗。
22.请在文中划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文段语意完整连贯,每处不超过12个字。
【答案】21. D 22.参***:①反对熬夜晚睡 ②可怕的是“常态化熬夜” ③当个别现象成为普遍现象
【解析】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标点符号的能力。
“三高”指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的简称,属特定称谓。
A.是讽刺与反语;
B.是强调,是对自我谦虚的强调,更是为了消除歧义,说明苟活到现在的是我,不是我的学生。
C.是特殊含义;
D.是特定称谓。
故选D。
【2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文章主要围绕“熬夜”分析,后面的《五杂俎》文段“夜读书不可过子时”强调反对晚睡,可以推断此句内容为“反对熬夜晚睡”;
②关联前句“偶尔熬夜不可怕”,那么可怕的是什么,后句“熬夜常态化”,可以推断此句内容为:可怕的是“熬夜常态化”;
③从上文的“熬夜现象逐渐演变成普遍现象”,下文的“接受程度就会增强”是熬夜现象普遍化的结果,推断此句内容为“当个别现象成为普遍现象”。
四、写作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材料一】近日,湖北武汉东湖高新区公开招聘社区干事,并公示免笔试人员名单,共14名硕士、5名博士,其中一名博士的专业为行星地质与比较行星学。公示一出,媒体跟进,迅速火出了圈,登上***热搜榜,引发网友热议。有网友说:“国家培养你们成为硕士和博士,你们却跑到街道办工作,纯粹是浪费教育资源。”也有网友说:“从个人选择的角度看,工作不分贵贱,你情我愿的事,谈不上啥浪费。”还有网友说:“把看似普通的基层工作做好了,才是真正的本事,真正的高端。”
【材料二】社会对于毕业生学历层次的需求越来越高。目前我国社会中高层次的人才严重短缺,对高层次的复合型、外向型和开拓型人才的需求日益迫切。现在用人单位对高校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职业道德、思想道德觉悟和能力素质水平都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重在人品和能力,对专业反而相对看得淡一些。
请根据上面材料,提炼观点,围绕“学历与就业”的话题,联系社会生活,任选一个角度,写一篇不少800字的作文。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议论文),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