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重庆市高三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2022届一诊模拟考试语文试题
本试卷共 150 分,时间 150 分钟
注意事项:
1.作答前,考生务必先将自己的姓名、考场号、座位号填写在试卷的规定位置上。
2.作答时,务必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及草稿纸上无效 。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试卷、草稿纸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 分)
(一 )现代文阅读 Ⅰ(本题共 5 小题, 1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1~5 题。
材料一:
缺乏变动的文化里,长幼之间发生了社会的差次,年长的对年幼的具有强制的权力。这是血缘社会的 基础。血缘的意思是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根据亲属关系来决定。亲属是由生育和婚姻所构成的关系。血缘, 严格说来,只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事实上,在单系的家族组织中所注重的亲属确多由于生育而少 由于婚姻,所以说是血缘也无妨。
生育是社会持续所必需的,任何社会都一样,所不同的是说有些社会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规定 各人的社会地位,有些社会却并不如此。前者是血缘的。大体上说来,血缘社会是稳定的,缺乏变动;变 动得大的社会,也就不易成为血缘社会。社会的稳定是指它结构的静止,填入结构中各个地位的个人是不 能静止的,他们受着生命的限制,不能永久停留在那里,他们是要死的。血缘社会就是想用生物上的新陈 代谢作用——生育,去维持社会结构的稳定。父死子继:农人之子恒为农,商人之子恒为商——那是职业 的血缘继替;贵人之子依旧贵——那是身份的血缘继替;富人之子依旧富——那是财富的血缘继替。
血缘所决定的社会地位不容个人选择。世界上最用不上意志, 同时在生活上又是影响最大的决定,就 是谁是你的父母。谁当你的父母,在你说,完全是机会,且是你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社会用这个无法竞 争,又不易藏没、歪曲的事实来作分配各人的职业、身份、财产的标准,似乎是最没有理由的了;如果有 理由的话,那是因为这是安稳既存秩序的最基本的办法。只要你接受了这原则,社会里很多可能引起的纠 纷也随着不发生了。
血缘是稳定的力量。在稳定的社会中,地缘不过是血缘的投影,不分离的。 “生于斯,死于斯”把人 和地的因缘固定了。生,也就是血,决定了他的地。世代间人口的繁殖,像一个根上长出的树苗,在地域 上靠近在一伙。地域上的靠近可以说是血缘上亲疏的一种反映, 区位是社会化了的空间。
(节选自费孝通《乡土中国》)
材料二:
血缘和地缘关系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是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村民在村庄生活中运用不同方 式来建构“ 自己人认同” ,彰显出不同的行为逻辑。
自己人认同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有三个层面的含义。第一个是信仰层面,传统中国农民有祖先崇拜的
传统。祖先崇拜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就是农民的“同根”意识, 自己人就是依附于农民血缘关系之上的,农 民可以不问理由地把族人当成自己人,这便是祖先崇拜与同根意识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映射。第二个是社 会层面,除了信仰层面,农民日常生活中的诸多事物都有社会性的表现,主要表现在农民日常生活中的面 子和荣耀等社会性评价。农民在自家荣耀的时候要有人来分享,而在自家困难的时候又需要别人来帮忙和 鼓励, 自己人就是在舆论和道义上的社会支持网。社会层面的自己人与农民的尊严和在村庄中的社会地位 相关, 自己人的圈子就是尊严和社会地位的共担者,荣辱与共。第三个是功能层面,包括农民日常生活中 的互助和合作,农民日常交往的需要,红白喜事中的互助合作等。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特别是在经济困 难的时候,总有一些事情要通过相互合作才能完成, 自己人的圈子就是一个互助与合作单位。
不同的村庄有不同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农民的自己人认同逻辑即农民在说话办事的时候把对方看作自 己人,行为方式是好处共享、 困难共担。在农民的日常生活中, 自己人是最重要的社会支持网。在对是否 属于自己人问题进行考察时,可以通过一个问题进行测量,即“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 帮忙?”如果被调查者不假思索地回答“会” ,那么这意味着农民的骨子里就是把兄弟看作自己人,认为 给兄弟帮忙是天经地义而可以不问缘由的事情。在亲密的兄弟关系中,打架帮忙就是一种姿态,就是自己 人的姿态,这意味着自己人认同的意义要远远大于帮忙打架可能带来的风险。在测量农民自己人的认同圈 有多大时,鲁东西傅村农民对此设问的回答是,亲兄弟打架肯定会上去帮忙,堂兄弟打架也要上去帮忙, 不过再往外的圈子就不是自己人的圈子了,那时候农民就要“秉公判断” ,看到底是“谁有理” 。五服之 内的圈子是自己人, 自己人具有不问缘由的“共同感” 。在辽东福兴村,农民对于以上设问的回答普遍是, 不会参与打架,不文明,兄弟打架也要看他有没有道理。尽管兄弟之间的感情要好于与其他人的感情,但 是福兴村农民并不会因为感情而不顾道理。然而,福兴村农民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而是移民社会的性 质使他们没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自己人认同是建立在地缘和血缘关系之上的农村结构形态,在具体的村庄情境中, 自己人认同具有不 同的形成机制与性质,从而影响着农民的行为逻辑。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不 同的村庄组织结构形态使得自己人认同在不同层面起作用。重要的是, 自己人认同作为一种根植于农民日 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在社会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节选自宋丽娜《乡土社会的人情与人情秩序》)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血缘既可以指由生育所发生的亲子关系,也可以指单系家族组织中因为生育而产生的亲属关系。
B.用生育保证社会持续,用生育所发生的社会关系来确定人的社会地位,这些是血缘社会所特有的。 C.血缘社会用血缘关系作为社会成员职业、身份、财产的分配标准,某种程度上是为了安稳既存秩序。
D.地缘关系是血缘关系的某种投影和反映,二者是农村社会基本的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由血缘所决定的父母是一个人存在之前的既存事实,由此产生的社会地位个人无法选择,也无法改 变。
B.职业、身份、财富的父死子继说明了血缘社会结构缺乏变动,生育关系维持着社会结构的稳定。
C. 自己人认同有信仰、社会和功能三个层面的含义,其中农民生活中红白喜事互相帮忙属于社会层面。
D.村民在村庄生活中建构“自己人认同” ,其表现方式也许并不相同,但背后的行为逻辑是一致的。3.根据材料二,下列不属于农民在日常生活中“自己人认同”表现的是(3分)
A.某村村民在讲到与本村同姓人的关系时常常说: “都是一个老祖宗的后代,有什么问题不能解决
呢? ”
B.某村村民说: “如果一个人家里穷,但若他的亲兄弟堂兄弟多,并且都有本事,那么别人就不敢小 瞧此人。”
C.某村村民一直有合作种田的传统,邻里之间或者亲朋好友相互帮忙种田,购买的农机具经常互相借 用。
D.某村村民信奉“老吾老以及人之老” ,经常在传统节日举办孝亲大餐、免费理发等关爱老人的活动。
4.材料二在论证上有哪些特点?请简要说明。 (4 分)
5.结合以上两则材料,请概括乡土中国的基本特征。 (6 分)
(二) 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 4 小题, 16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 ,完成 6~9 题。
古镇随想
张炜
在川南黔北交界处有一座锁在深山中古老的小镇,名曰“二郎镇”。
踏上这里的街巷,身处有些突兀的静谧,令人忍不住猜想:这里太远了,究竟哪些有情趣的人到过这 样的镇子?这里又为何热闹起来,涌动着不息的人流?
古镇有许多时候隐在浓雾中。雾幔扯不掉,它就长时间挂在山的半腰。峰峦秀丽,一色灰白陡立的石
壁,青翠的山顶。一道深水从山间流泻而过,那是声名远播的“赤水河” 。镇子建在河边有限的平地和山 阶上,随意自由。
我漫步其间,想象这座镇子生成的种种缘由。它首先是当地山民的祖居地, 因为随便一方水土都会诱 惑生民,成为他们休养生息的地场。最早那一条条蜿蜒小路是山水冲刷出来的,再由人和兽一天天拓宽。无数生命的痕迹就这样连接起山里山外,沟通了一个越来越大的世界。
在外地人眼里这里偏僻而幽美,也许最适合做隐居之地。现代人的确陷入了新的窘迫,深刻感受着文 明的挤压和追逐,说不定会逃到这样的深山僻地里躲藏起来。但是在遥远的农耕时代,是否也会有这样的 隐士?他们又为何而来?为避祸,为求悟,为放浪,为修行?
山川大地之上,人就像种子一样撒开,然后顽强地生长。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渐渐生出浓烈的情感, 好比母子之情。在深壑高岭之间,一代代人开拓雕琢出一方方小小的田园,上面长出一层嫩嫩的葱绿。
这种人与山的相守多么辛苦,多么寂寞,又多么超然安静。这里的劳作和收获,与大山之外当有许多 不同。就为了品咂山中岁月,让其变得更有滋味,他们慢慢开始了酿造。这里的河水格外凛冽清新,粮秣 最为单纯饱满,思悟愈加内向深沉。三者合一, 日 日演练,于是好酒出世。
饮者说:在漫长而又短暂、悲伤却又欢娱的人生之路上,如果没有了美酒陪伴,那还了得。或许果真 如此,于是就有了这样的酒香浓烈,代代不绝,赤水河一带已成为海内外神往之地。
二郎镇人造美酒,技法灵异,如有神授。他们在大山里找到一处奇怪的天然溶洞,它竟然分成上下两
层, 阔如神仙厅堂;洞内四季常温,正好用来囤放酒瓮。那一排排黑色陶瓮就安歇在大山腹中,不管世外 风雨吹打,只默默孕育自己。待度过了几十年上百年,它们才开口吐香,一瞬间醺醉了整个世界。
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踏着百年前的石阶路,一层层往上蹬去。两旁是木墙青瓦,是来历深长的建筑。 整个一条街巷渍痕斑斑,简直就是一首写在大山深处的七律,或者是李白《蜀道难》那样的长吟。被乳雾 浸染成暗红色的木墙,脚下滑腻的石头,都给人神秘幽深的感觉。攀登时人要大 口喘息,这时满鼻满腔都 是酒香。因为镇上人已经酿造了几百年,天长日久,这里的一切都被醇酒给笼罩了,化成了朦胧一体的美
酒世界。
外地人在这里一边吃着山菜,一边饮酒思源。
喝过酒再来赤水河边, 当地人手指两岸裸出的河道、被流水切割出的道道深痕,言说往昔的争战和大 水故事。这里是码头,那里是航路,首尾不断是盐船,欸乃声声帆影远。不远处的自贡为古老的盐都,赤 水成为要途,所以才有深山里的繁华和忙碌。盐使山地有了重味,酒令劳民多了品咂。
航道,战争,美酒,这三样事物加在一起,就不再是寂寞边地了。人类历史上还少有比这更富戏剧性、 更多蕴含了诗意的天然组合。多少篙橹,多少弹痕,多少沉醉,多少爱与恨。时间就这样弹指而过,一闪 就是百年,连那些活生生的记忆也变成了飘忽的神话。而今这河道上,只有坚硬的石头还在,上面刻满了 细密紊乱的水痕,让后人阅读不尽。
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它是深山溶洞里的珍藏,是秘而不宣的滋味。对于无 法度量的时光而言,我们常常觉得也实在只有痛饮一途了。大山幽处有琉璃,云雾层叠生兰花;鞭马难上 九重岭,回头一盼是古刹。那就在这里安营扎寨,与默默无闻的日月长相厮守吧。
打开一瓶封存五十年的老酒,从中品尝千古赤水。主人解释着“酱香”二字,令人遥想起东方人情有 独钟的“酱”之使用。无酱不炊,颜色深邃,百炼成膏。一个“酱”字贯穿古今,遍布南北,显之美酒, 用于佳肴。一瓶酒即牵出千万条文化的长丝,好比做酱的人挑开了一坨酵豆,低头深嗅无法言说的民间气 息。
人偶有长饮和沉醉, 以感受美好和虚幻,眼神明亮,心情舒畅,长于忘却短于记忆。人需要这清纯而 浓烈的液体,这古怪又辛辣的芬芳。
望遍赤水河畔,全是酒坊;探过无尽街巷,无非醺香。我们踩着湿漉漉的石板路,一直登上古镇最高 处。引领者一路指点战争旧痕、盐船泊地、异人事迹。不远处是颜色深沉的芭蕉叶子,它们谦虚地垂着, 和我们一起倾听。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对古镇生成情形的想象及人与山水相依持久、情感深厚的描述,意在表现古镇先祖们奋斗和坚 守的品格。
B.文章说“现代人陷入了新的窘迫,感受着文明的挤压和追逐” ,意在通过对比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 悠闲和超然。
C.文章借“饮者”之口点明美酒对于人生的陪伴作用,与后文“人需要这清纯而浓烈的液体”前后呼 应,意脉相通。
D.文章提及盐船、航道、战争,这些事物和美酒共同增加了边地的历史厚重感,作者也因此说“让后 人阅读不尽”。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文章以一个外来旁观者的视角,用一种探寻者的心理,客观而充满感情地表达出对古镇的感受与思 考。
B.文章“走在二郎镇的古街上”一段,叙述、描写、抒情相结合,写出了古街的风貌,抒发了独特的 审美感受。
C.“当一切故事消失之后,古老的酒瓮还矗在那儿”一句承上启下, 由上文回顾历史转到对现实的叙 说和感悟。
D.文章结尾说芭蕉叶子“谦虚地垂着” ,运用拟人手法,凸显了古镇人的内敛、深沉,也使结尾韵味 悠长。
8.本文用词别致,语言典雅,请结合文章分别加以分析。 (4 分)
9.文章是如何借“酒”来表现古镇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 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 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 5 小题,20 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 ,完成 10~14 题。
肃宗乾元元年冬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薨,上遣中使往抚慰将士,且就察军中所欲立者,授以旌
节。高丽人李怀玉为裨将,杀玄志之子,推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因以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士
废立自此始。
臣光曰:肃宗遭唐中衰,幸而复国,是宜正上下之礼以纲纪四方。而偷取一时之安,不思永久之患。 彼命将帅,统藩维,国之大事也,乃委一介之使,徇行伍之情,无问贤不肖,惟其所欲与者则授之。自是 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其位任授之然则爵禄废置、
杀生予夺, 皆不出于上而出于下,乱之生也,庸有极乎!且夫有国家者,赏善而诛恶,故为善者劝,为恶
者惩。赏以劝恶,恶其何所不至乎! 《书》云: “远乃猷。”孔子曰: “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为天下
之政而专事姑息,其忧患可胜校乎! 由是为下者常眄眄焉伺其上,苟得间则攻而族之;为上者常惴惴焉畏 其下,苟得间则掩而屠之;争务先发, 以逞其志,非有相保养为俱利久存之计也。如是而求天下之安,其
可得乎!迹其厉阶,肇于此矣。盖古者治军必本于礼,故晋文公城濮之战,见其师少长有礼,知其可用。
今唐治军而不顾礼,由是祸乱继起,兵革不息,民坠涂炭,无所控诉,凡二百余年,然后大宋受命。太祖
始制军法,使以阶级相承,小有违犯,咸伏斧质。是以上下有叙,令行禁止,四征不庭,无思不服,宇内 乂安,兆民允殖, 以迄于今, 皆由治军以礼故也。岂非诒谋之远哉!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 ·藩镇连兵》)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 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 以其位任授之/
B. 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 因以其位任授之/
C. 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 以其位任授之/
D. 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罪/因以 其位任授之/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薨, 《礼记 · 曲礼》中记载“天子死曰崩,诸侯曰薨,大夫曰不禄,士曰卒,庶人曰死” 。
B.裨将,副将,民间俗语“三个臭皮匠,赛过诸葛亮”中的“皮匠”起初的用词就是“裨将”。
C.《书》,又称《尚书》 《书经》,儒家五经之一,是我国第一部追述古代事迹著作的汇编。
D.太祖,作为庙号时多用于追尊王朝创立基业者,如赵匡胤为宋太祖、朱元璋为明太祖。
12.下列对原文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 )
A.高丽人李怀玉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举侯希逸为平卢军使,朝廷依从他,节度使由军中将领士兵自 行废立,就是从此时开始。
B.司马光认为,如果爵禄废置、杀生予夺都不是出于皇帝本人,而是出于臣下,权力下移,就会导致 动乱滋生蔓延,没有尽头。
C.司马光认为互相爱护保养是君主与臣下避免互相争斗杀害、获得互利和长久生存的有效之法,引用 晋文公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
D.司马光认为宋朝能够承接天命,得益于宋太祖制定军法,使军队懂得以尊卑上下的礼法来处事,从 而四方归服、天下太平安定。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8 分)
(1)且夫有国家者,赏善而诛恶,故为善者劝,为恶者惩。
(2)为天下之政而专事姑息,其忧患可胜校乎!
14.司马光认为唐肃宗的哪些行为导致了后面祸乱的相继发生? (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 2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 15~16 题。
寓宁国县圃中桃李杂花盛开感而赋诗(其一)①
李纲
春光不为干戈薄,花县纵观桃李开。
可惜繁华劳剪刻②,莫教风雨便残摧。
溪山有意相辉映,蜂蝶多情自往来。
应笑逐臣心似铁,客中扶病亦登台。
【注】①此诗约作于1128年,作者因力主抗金被贬荆湘。②剪刻:安排。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 分)
A.由题目可知这是一首触景生情的诗,此时诗人正处于人生低谷,见花而生无限感慨。
B.首联写诗人纵观花圃中不受战事影响绽放的桃李,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
C.二三两联写诗人对眼前盛景充满怜惜,希望风雨不要摧折这一片繁华美好的春景。
D.诗人“以我观物”,处处见情,拟人手法的运用使其主观情感表达得更为细腻动人。
16.尾联的领词“应笑”意味深长,它领出了尾联内容的转折,又领出了对前文诗意的深化、升华。请结合全 诗简要分析。(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 1 小题,6 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 ( 6 分)
(1)辛弃疾在《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中认为北伐抗金应当做好充分准备,如果像南朝宋时的刘义
隆那样草率出兵,虽有“ ”之雄心,也只怕会是“”的结局。
(2)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中“,”两句,有人认为流露出了他消 极悲观的情绪,其实仔细品味,则表现了他看透人生的一种达观。
(3)《明湖居听书》写小玉说书时,用“满园子的人都屏气凝神,不敢少动,忽听霍然一声,人弦俱寂” 来侧面描述说书人高超的造诣;《琵琶行》则用“, ”来烘托琵琶女的高 妙的演奏技艺。
(4)儒道两家都曾用行路形象地论述积累的重要性。《老子》中说:“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 始于足下。”《劝学》中则说““, 。”
(5) 《赤壁赋》中,苏轼“状难写之景如在目前” ,写天上的满月从东面山上生升起,似乎也像游人一 样,深深陶醉在良辰美景之中,有意把脚步放得很慢、很慢,真是妙不可言的语句是:“, ”
(6)李白在《蜀道难》中化用西晋张载《剑阁铭》中“兴胜之地,匪亲勿居”的句子是“ ,”,从而表达了对国事的忧虑与关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 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 Ⅰ(本题共 3 小题,9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8~20 题。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安全返回地球才一个月,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就成功发射, “中国速度”再次让 世界____________。其实, 当我们还沉浸在神舟十二号圆满完成任务的喜悦中时,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飞 行任务就已经在____________地准备中了。这是空间站阶段的第二次载人飞行,三名航天员搭乘神舟十三 号前往空间站,展开为期6 个月的太空生活。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根据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对接空 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9 月 20 号,天舟三号成功发射,并完成对接任务,这是继天舟二号后,我们向空间 站送去的第二批太空“包裹” 。 “天舟系列”货船的装载能力____________。相比天舟二号,天舟三号的
整船装载的货包数量增加了25%,但运送物资的总重量却减少了 1.5 吨。( )研究人员决定多带货,
少带燃料。从神舟一号到现在神舟十三号,不仅仅是数字“一 ”到“十三”的改变,更是我国一代代航天 人____________,稳扎稳打,不断学习和总结的硕果。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 分)
A.惊叹不已紧锣密鼓引人关注夜以继日
B.叹为观止 大张旗鼓 令人侧目 宵衣旰食
C.惊叹不已 敲锣打鼓 引人关注 宵衣旰食
D.叹为观止大张旗鼓令人侧目夜以继日
19.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为保障空间站在轨正常运行,天和核心舱存有充足的燃料。
B.虽然天和核心舱存有充足的燃料,可以保障在轨正常运行。
C.由于可以保障在轨正常运行,天和核心舱存有充足的燃料。
D.因为天和核心舱存有充足的燃料,可以保障在轨正常运行。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
B.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对接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 C.工程总体规划,使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成功。 D.根据工程总体规划,满载货物的天舟三号货运飞船先一步驶入太空,成功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对接。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 2 小题,11 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21~22 题。
今天我们不读诗,也不关注诗歌和诗人。我们对生活的感悟,大都寄托以心灵鸡汤和各种各样、花式 繁多、花招百出的 10 万+热文。我们被动地接受、主动地吸收, 以别人的感想, ① ;以时代整 齐划一的脉络,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以相似度极高的语言和姿态,来讲述历史、记录时代。
诗歌离物质越来越远,诗意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远。 因为我们同物质前所未有地、亲密地在一起。但这并不意味着,②。我们只是离开这种生活太久,太过生疏。③ ,与地上的身体两 相遥望。从灵魂的角度看去,那副似曾相识的皮囊,显得何其委顿而凄凉。摒弃了诗意的生活,幸福感将 永远无法持续、无法纯粹、无法圆满。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 15 个字。 (6 分)
22.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离开了诗意的生活,幸福感将永远无法纯粹而圆满,也无法持续。” 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5 分)
四、写作(60 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 分)
“虚室生白” ,这句话出自《庄子》。庄子想说的是,生止于满,而源于虚。
所有过往, 皆为序章。轻轻放下过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于是,空而后生,这就是“虚室生 白”之意。
正如一棵树,经历了春的初生、夏的繁茂、秋的萧瑟、冬的沉寂,而这样的由满入虚、由满入空,为 来年的生,腾出了空间。
上述材料能给追求理想的当代青年以启示,请结合你对自身发展的思考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 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 于 800 字。
答案与解析
1.B
2.B
3.D
4.(1)论证结构方面,采用了总分总的论证结构:第一段总说,第二段、第三段从认同方式和背后的认同逻辑展 开论述,第四段进一步强调概括。(2)论证方法方面:举例论证,如举“如果兄弟与人打架,你遇见了会不会上去 帮忙?”的调查事例;对比论证,如对于打架帮忙的态度,将鲁东西傅村与辽东福兴村的村民态度作对比;因果论 证,在分析辽东福兴村农民的回答时,指出他们的行为并不是没有自己人认同,其原因是移民社会的性质使他们没 有血缘关系上的自己人认同。
5.(1)血缘是乡土中国稳定的力量,它决定了人和人的权利和义务, 以及某个人的社会地位。(2)血缘和地缘关 系是乡土中国的基本社会关系和村庄社会形态的基础。(3) 自己人认同是根植于农民日常生活和精神世界的机制, 在乡土中国的运作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6.B “表现农耕时代古人的悠闲和超然”错误。
7.D “凸显了古镇人的内敛、深沉”错误。
8.①用词别致:如“品咂山中岁月” 中的“品咂”,用于“山中岁月”,使得与滋味不相干的岁月有了味道。如“让 后人阅读不尽”中的“阅读” ,用于“水痕” ,使得水痕有了内容,如同文字。(如分析“锁”“雕琢”等,言之 成理亦可)2 分
②语言典雅:如“首尾不断…欸乃声声帆影远” ,化用前人诗句,富有传统文化底蕴。
如“无酱不欢 ……用于佳肴” ,句式整齐,有文言色彩,凝练厚重,富有古典意味。(如分析“大山幽处 ……古 刹”“望遍赤水……醺香”等,言之成理亦可)2 分
9.①文章通过写酿酒的缘由,描绘了古镇偏僻幽美的山水和寂寞宁静的生活状态。②通过写酿酒条件和技法的独特, 展现出古镇特殊的风土人情。③借饮酒思源,回顾古镇悠远深邃的历史。④借品尝老酒,展现出古镇厚重的文化内 蕴。(一点 2 分,答出三点即可)
10.B(原文标点为:“自是之后,积习为常,君臣循守,以为得策,谓之姑息。乃至偏裨士卒,杀逐主帅,亦不治其 罪,因以其位任授之。”)
11.A(“大夫曰不禄,士曰卒”错误,应为“大夫曰卒,士曰不禄”。)
12.C(C 项“ ······ 引用晋文公的例子证明了这一点”错误,引用晋文公的例子证明了治理军队的根本在于礼法。) 13. (1)况且治理国家的君主,要奖赏善良,严惩凶恶,这样就使行善的人得到勉励,行恶的人得到惩罚。(“且夫” “故”“劝”各 1 分,句意 1 分)
(2)(君主)主管天下的政事却一味地无原则地宽容,他的忧虑后患还能计算得过来吗!(“专事”“姑息”“校”各 1 分,句意 1 分)
14.①唐肃宗没有及时匡正上下礼节,未能以政策和法制来治理国家。②唐肃宗苟且于一时的安逸,不考虑长久的 祸患。③唐肃宗任命地方将帅屈从于军队的意愿,不管所任命之人贤能与否。(每点 1 分,意对即可)
文言文参考译文:
唐肃宗乾元元年(758 年)冬季十二月,平卢节度使王玄志去世,唐肃宗派宦官前往安抚慰问将士,并且到军 中考察他们所想拥立的人,将旌旗、符节授予他。高丽人李怀玉做副将,杀了王玄志的儿子,推举侯希逸为平卢军 使。朝廷因此任命侯希逸为节度副使。节度使由军中将领士兵自行废立自此开始。史臣司马光评论说:肃宗皇帝遭 遇唐朝中期的衰乱,有幸恢复国家,这样就更应该匡正上下的礼节,以政策和法制来治理国家。然而他却苟且于一 时的安逸,不去考虑长久的祸患。他任命将帅,统治地方,本是国家的大事,却委派一个使者,屈从于军队的意愿, 不管贤能与否,只要是军队想拥立的人就任命他。从此以后,形成惯例,君臣因循相守,以为是很好的政策,这就 叫作无原则地宽容。甚至于副将士卒杀害、驱逐主帅,也不治他的罪,反而将主帅的职位授给他。然而这样一来,
爵禄废置、杀生予夺,都不是出于皇帝而是出自 臣下,那么动乱的滋生蔓延,还会有尽头吗!况且治理国家的君主, 要奖赏善良,严惩凶恶,这样就使行善的人得到勉励,行恶的人得到惩罚。奖赏被用来鼓励作恶,恶行怎么能不随 处可见呢!《尚书》说:“谋划要长远着想。”孔子说:“人没有长远的考虑,一定会有很快到来的忧患。”(君主)主 管天下的政事却一味地无原则地宽容,他的忧虑后患还能计算得过来吗!于是做臣下的常常斜着眼睛窥探着他的君 主,一有可乘之机,就会攻击族灭君主;君主也常常忧惧不安地畏惧他的臣下,一有可乘之机,就会乘其不备屠杀 臣下;君主与臣下争相先发制人,以满足自己的欲望,没有人把互相爱护保养作为互为有利、长久生存的策略。这 样下去想求得天下的安定,怎么能够办得到呢!考究唐朝后期祸乱的原因,就是由朝廷任命侯希逸为平卢节度使这 件事而引起的。古人治理军队的根本在于礼法,所以晋文公在城濮之战中,看见自己的军队,无论年轻年长都懂得 礼法,便知道可以打败楚军。现在唐朝治军却不顾礼法,由此祸乱相继发生,战乱不止,生灵涂炭,无处控告诉说, 一共持续了两百多年,然后是大宋承接天命。太祖开始制定军法,使军队懂得以尊卑上下的礼法来处事,稍有违犯, 就会伏在刑具上被杀。因此军队上下井然有序,有令即行,有禁即止,征讨四方不来王庭朝见的割据势力,无不归 服,天下太平安定,百姓安居乐业,直到如今,这都是由于用礼法来治军的缘故。这难道不是传给后世的深谋远虑 吗!
15.B 解析:“顿感‘心旷神怡、宠辱偕忘’”错。由全诗来看,作者无时无处不在牵挂国运,首句中也有“干戈”的 字样,故“宠辱偕忘”理解错误。
16.答案:①“应笑”二字是调侃之语,表面上是以拟人手法写春花、溪山、蜂蝶等美好之景对“我”的嘲笑,实质 是诗人借以表明心志。②尾联借“应笑”二字写出了诗意的转折变化,由前文的写景转为写人,由前文欣赏怜惜春 花的喜悦转为对国家命运和个人遭遇的深沉悲慨,使诗歌更富意蕴。③“应笑”二字又自然联结了前后诗意,让前 面的景中情和尾联的事中情贯穿联合,深化和升华了诗人强烈的爱国情感,使诗人忧心国事、立志抵御外侮、守护 山河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
17.
(1)封狼居胥 赢得仓皇北顾
(2)人生如梦 一尊还酹江月
(3)东船西舫悄无言 唯见江心秋月白
(4)故不积跬步 无以至千里
(5)月出于东山之上 徘徊于斗牛之间
(6)所守或匪亲 化为狼与豺
18.A 第一处:惊叹不已:形容因为惊奇敬佩而发出的感叹久久不止;叹为观止:用来赞叹所见的事物尽善尽美, 好到了极点。第一处表达“中国速度让国外惊叹”之意更合适,所以选“惊叹不己”;第二处,紧锣密鼓:锣声紧, 鼓点密。戏曲开台前的一阵节奏急促的锣鼓。比喻为配合某人的上台或某事的推行而制造舆论。大张旗鼓:比喻壮 大声势和规模。呼应后文“准备” ,用“紧锣密鼓” 。第三处:令人侧目:侧:斜着。斜着眼睛看人。形容憎恨或 又怕又愤恨。宵衣旰食:形容勤于政务。 “令人侧目”语意不对;第四处“宵衣旰食”的对象是政务,在这里不恰 当。故选 A。
19.D 根据前后句“但运送物资的总重量却减少了 1.5 吨。研究人员决定多带货,少带燃料”分析,所填句子应 和后文形成因果关系,句子内部燃料充足是因,可以正常运行是果。A.“为保障……有充足的燃料”强调目的关系, 衔接不连贯;B.“虽然……”转折关系,衔接不连贯。C.“由于可以保障在轨正常运行”因果倒置,衔接不连贯。故选 D。
20.D 文中画波浪线句子有两处语病:
①“根据”与“使”放在句首连用,造成缺主语,删掉“使” ,主语应该为“天舟三号”排除 AC。
②语序不当,最后一句中心语应该为“对接” ,结合状语排序, “跟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是表示对象的介词短语, 应该放在中心语之前。排除 B。
故选 D。
21.①来诠释自己的心情 ②我们不再需要诗意的生活 ③我们的灵魂在天上(每点 2 分)
第①空,根据后文“以时代整齐划一的脉络,来规划自己的生活;以相似度极高的语言和姿态,来讲述历史、 记录时代”可以判定句式“来……” ,且“来”后的成分为动宾结构;句前“感想”关涉“心情” ,故可填写“来 诠释自己的心情”之类的句子。
第②空,本段阐述的是物质与诗意生活的关系。前句中“但这并不意味着”与前文“诗歌离物质越来越远,诗 意的生活也离我们越来越远”构成转折,即我们同物质的关系亲密并不意味着我们的生活不需要诗意,故可填写 “我们不再需要诗意的生活”之类的句子。
第③空,根据下句“与地上的身体两相遥望”可推知此处的表述应是与之相对的“天上”;根据下文“从灵魂 的角度看去,那副似曾相识的皮囊,显得何其委顿而凄凉”可知表述的对象是“灵魂” ,故可填写“我们的灵魂在 天上”之类的句子。
22.①原句中的“摒弃”相比“离开” ,更强调主动性,且语气更强烈;
②原句中使用三个排比句,相比改句,强调了失去诗意生活对幸福的影响,语势也更强烈;
③从适用的位置来看,改句用来结束文段,语意未尽,有仓促收尾之感;原句简短有力,语意完整,更适合收 束段落。 ( 一点 2 分,两点 4 分,三点 5 分)
从词语的选用上看,原句中“摒弃”指舍弃、放弃,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抛弃一些东西;也形容思想上的抛弃、 丢弃。改句中“离开” ,与人、物或地方分开。从语意上看,“摒弃”更强调主动性,且语气更强烈。从修辞上看, 原句“幸福感将永远无法持续、无法纯粹、无法圆满”使用排比句,强调了失去诗意生活后对幸福感的影响,表意 更强烈;改句没有这样的表达效果。从语境上看,原句出于文末,应是对文段的总结,简短有力,语意完整,更适 合收束段落;改句的表达效果较原句稍显仓促,有语意未尽之感,不适合用来收尾。
23. 【解析】本题考查写作的能力。这是一篇材料型任务驱动式作文。首先审读材料,抓住材料关键语句:放下过 去,眼光投向未来,由满入虚,空而后生。这也是我们悠久的文化;凡事留白。留白才有改写和进步的空间。人生 如树,由虚入满, 由满入虚,虚满轮回,才是人生。学会放空自己,才有更好的飞起。其次审读任务:当代青年, 自身发展。由此警示我们要保持活到老,学到老的态度,勇于归零,勇于挑战,谦卑沉淀,永不止步。
素材:
①林语堂说: “人生在世,幼时认为什么都不懂,大学时以为什么都懂,毕业后才知道什么都不懂,中年后又 以为什么都懂,到晚年才觉悟一切都不懂。”
②空杯心态:空杯心态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如果想学到更多学问,先要把自己想象成一个 空着的杯子”,而不是骄傲自满。 “空杯心态”并不是一味的否定过去,而是要怀着否定或者说放空过去的一种态 度,去融入新的环境,对待新的工作,新的事物。一代武学宗师,功夫巨星李小龙也非常推崇这句话,他说: “清 空你的杯子,方能再行注满,空无以求金。”
空杯心态就是对过去荣耀、挫折的一种舍弃,也是对自己的一种否定,舍得之后木能获得更多,否定自己需要 很大的勇气,但唯有如此才能找到自己的差距和不足,找到应该努力的方向。一个人应该舍弃的东西很多,懒惰、 得过且过的混日子思想自然是不行的、是最应舍弃的。
人生是一场盛宴,绝不只是一道好菜。不能因小小的成绩就得意忘形,或者甘于认命。尤其是当我们还是青年 的时候,更要学会空杯,既不能因一时的失败或挫折而一蹶不振,更不能因小小的成绩而得意忘形,我们要时刻“空 杯” ,勇于放下,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成绩,才能在今后的道路上走得更稳、更远!
③留白:书画里有一种境界,叫“墨分五彩,计白当黑”;音乐里有一种韵味,叫“此处无声胜有声”:诗歌 里有一种讲究,叫“绚烂之极,归于平淡”。“留白”本是绘画时候留下的空白,是艺术的表现手法,留白的地方, 给人无尽的想象。“留白”更是一种生活,是“谦受益、满招损”的道理,是空满的禅理。懂得留白的人,最高级! 是懂得不完美也是完美的道理。人生别太圆满,总要留下一个缺口,让“清风自来,也自去” 。人生的“留白” , 是一种意境,去繁存简,体现一个人的生活态度和审美品位。做人,要懂得留白:话,不说太满;事,不做太绝。给 别人一条出路,也是给自己更多活路。做人,要懂得留白:不与世争,不要太忙,学会退让,做好“减法” ,留下 生活的“云淡风轻”。
立意:
1、挑战自我,永不满足。
2、对自我的不断扬弃和否定。
3、忘却过去,特别是忘却成功
4、不断清洗自己的大脑和心灵。
5、不断学习,与时俱进。
6、归零,重新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