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022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试分类汇编:现代文阅读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
(2021·黑龙江省饶河县高级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地表现在塑造出成群的有血有肉的个性化的人物形象。小说中有名姓的人物就多达四百八十多人,其中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典型人物,至少也有几十个人。而贾宝玉、林黛玉、薛宝钗、王熙凤则成为千古不朽的典型形象。
作者对人物的独特性格反复皴染,给人以深刻的印象。如贾宝玉的“爱博而心劳”的性格特征,是通过他那特别敏锐和细腻的思维和感情,通过他那乖张可笑的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
曹雪芹善于将不同人物,特别是相近人物进行复杂性格之间的全面对照,使他们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如林黛玉、薛宝钗两个人,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但一个是“行为豁达,随分从时”,有时则矫揉造作;一个是“孤高自许”,“目下无尘”,有时不免任性尖酸;一个倾向于理智,是“任是无情也动人”的冷美人;一个执著于感情,具有诗人的热烈的感情和冲动。这样两个难以调和的性格在对比中,其独特性就异常鲜明地呈现出来。
作者不仅能够异常分明地写出人物各自不同的性格,而且也能在相似中显出独特性。同是具有温柔和气这一性格侧面的少女,紫鹃的温柔和气在淡淡中给人以亲切,而袭人的温柔和气则带有一种令人腻烦的驯顺习性。
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如通过周瑞家的送宫花、雪雁送手炉等生活细节把林黛玉的敏感、尖酸的“小性儿”表现得淋漓尽致。
对主要人物的性格是反复刻画、渲染、衬托,而对一些次要甚至是无关紧要的人物,能通过几笔的速写,勾勒出人物鲜明的轮廓。如贾琏与鲍二家的通奸,让两个小丫头放风,凤姐、平儿回来,两个小丫头,一个吓得“回身就跑”,一个见躲不过,“越性跑出来,笑道:‘我正要告诉奶奶去呢,可巧奶奶来了。’”只这个简单的细节,就把两个性格不同的丫头勾画出来了。
《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探春有胆有识,有才有智,她对封建大家庭自杀自灭的预言,击中要害,使人感到清醒;她的理家,使人佩服;她的豪爽,使人感到可爱;在抄检大观园时,她的作为使人感到扬眉吐气,但她对维护封建纲纪的坚定和无情,又常常使人感到讨厌,因此,探春也成了《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所谓“说不得善,说不得恶”等,正是性格中不同因素的互相渗透,互相融合,写出了真实的人物。
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首先,《红楼梦》写出人物心灵深处情感因素与理性因素的真实搏斗。其次,作者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四十五回,宝玉冒雨看望黛玉,穿着蓑衣戴着大斗笠,黛玉说:“哪里来的一个渔翁!”宝玉说将来也送黛玉一套,黛玉笑道:“我不要他。戴上那个,成个画儿上画的和戏上扮的渔婆了。”及至说出来,“后悔不及,羞的脸飞红”。这里黛玉说错了话当然是“无心”,后悔与害羞是“多心”,但这种害羞又包含着她的“有心”。黛玉从无心到多心,多心含有心,后又转为伤心,心理流程描写得十分真切动人。
(摘编自《中国文学史》袁行霈主编第四卷,《<红楼梦>的人物塑造》)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贾宝玉“爱博而心劳”是通过对他思维和情感,言语和行为,反复加以渲染,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
B.林黛玉和薛宝钗都是美丽多才的少女,作者将她们复杂的性格进行全面对照,从而将其个性的独特性在对比中突出出来。
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更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出来的。
D.中国古代小说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比较薄弱,《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论述了《红楼梦》塑造人物的多种方式及其对中国古代小说塑造人物方式的改变。
B.本文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条理清晰,论证深入,文章内容丰富,语言简洁明了。
C.本文运用对比论证、举例论证等多种论证方法,从而使文章的论述有理有据。
D.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探春是《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这样的人更显真实。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红楼梦》艺术上的巨大成就,突出表现在塑造出的人物形象上,文中人物多达几百人,能给人以深刻印象的至少几十人。
B.为了使塑造的人物性格更加丰富,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C.《红楼梦》对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塑造方式不同,但是塑造出的人物性格却很鲜明,甚至无关紧要的人物轮廓也很清晰。
D.《红楼梦》塑造人物内心细腻、深入,善于表现人物微妙的心理活动,让我们看到更多鲜活的形象,真切动人。
【答案】1.B
2.D
3.B
【解析】
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
A.“简单重复地写出他对不同女性的态度”错误。由原文“这不是简单地重复,而是惟妙惟肖地写出他对黛玉、宝钗、晴雯、袭人、平儿、香菱等各种不同类型女性所持有的不同感情和态度,使其丰富多彩的各个层面立体地不可分割地呈现在读者面前,成为独特的人物,极其鲜明又朦胧模糊,让人叹为观止”可知,原文说的是“这不是简单地重复”。
C.“文中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错误。由原文“作者对主要人物性格的反复皴染,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作粗线条的勾勒,而是通过日常的生活细节精雕细凿地刻画人物”可知,原文说的是“不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而不是“不仅是通过惊险的故事情节”。
D.“《红楼梦》却解决了这个问题,取得了巨大成绩”错误。由原文“对人物心灵及其矛盾冲突的描写,中国古代小说比较薄弱,《红楼梦》却取得巨大进步”可知,“解决了这个问题”无中生有,且原文说的是“取得巨大进步”,不是“巨大成绩”。
故选B。
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的能力。
D.“是为了证明探春是《红楼梦》中争论不休的人物,这样的人更显真实”错误。贾探春的例子是为了证明《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
故选D。
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和概括文章内容及观点的能力。
B.“我们就要改变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方式,否则,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过于绝对。由原文倒数第二段“《红楼梦》完全改变了过去古代小说人物类型化、绝对化的描写,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可知,原文只是说“写出了人物性格的丰富性”,但是这并不能说明“塑造的人物就会千篇一律”。
故选B。
(2020·内蒙古·奈曼旗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传统文化短视频,顾名思义即是记录传统文化的网络短视频。截至2019年5月初,“抖音”平台上关于传统文化相关的短视频数量超过6500万条,累计播放量超过164亿次,传统文化话题成了“抖音”上最热的话题之一。目前,短视频客户端用户集中在24岁左右,而短视频传统文化传播的不断完善,也有利于在年轻人群体中推动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
本文以“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例,探讨传统文化短视频的受众心理。
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获得新知识。而“复古风”从生活服饰刮到了传统文化领域,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受众对于生动丰富、充满趣味的小众传统文化是新奇的,基于好奇与求新的心理,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
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的方式传递严肃的传统文化信息,受众在观看其他类型比如搞笑类短视频时可能会有浪费时间的隐忧,但是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而在此基础上,出于短视频的知识传播作用,短视频客户端不再只有休闲娱乐的作用,也是一款轻松学习、获得知识的工具。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传统文化一直作为高雅文化存在,在注入短视频这种新的传播方式后开始接地气,不同于传统信息传播的呆板与生硬,有个性的传统文化传播符合大众审美,更容易在受众中间扩散传播。
在传播活动中,从众是指个体(或群体)受到群体压力而改变态度或行为,使之和大多数人保持一致。在短视频领域,传统文化短视频在受众点赞、转发的二次传播中,引起了其他用户的跟随观看。而大多数情况下,由于“抖音”客户端无限推送的信息流模式,很多用户会选择点赞量多的视频进行观看。而平台功能的便利性使得人们在从众心理的指导下,由好奇的观看转化为参与视频拍摄。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王佩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题“我要笑出国剧范”,并为话题提供示范视频,引发了众多受众的模仿,截至目前此话题阅读量超过26亿人次。在从众心理的推动下,优秀的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了爆炸式的传播。
新媒体技术大大丰富了知识传播的渠道与载体,短视频突破了以图文传播为主的“两微”传播,丰富了现代人接收信息的方式。虽然存在短视频“短小微”局限、所传达的内容不够深入、视频制作者水平不高导致视频质量不够精致等问题,但目前,短视频依旧处于风口位置,传统文化传播者在充分利用短视频平台、发挥受众主导地位、推动更多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产出的同时,也要寻求更为深入的传播方式。
(摘编自郝玉佩《短视频时代的传统文化传播与受众心理分析》)
4.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
B.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味。
C.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
D.从众心理推动受众点赞、转发、观看、参与拍摄,使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获得传播。
5.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从四个方面展开论证,主要从受众心理角度分析探讨短视频时代传统文化短视频传播倍受热捧的原因。
B.文章作者运用了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的方法阐明自己的观点。
C.文章用共青团中央与京剧演员合作发起抖音话题并提供示范视频的实例证明从众心理对优秀传统文化传播的影响。
D.最后一段总结全文,论及短视频作为新媒体对于传播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与存在问题,给文化传播者指出方向。
6.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短视频与传统文化的结合唤醒青年用户群体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发展起到积极的作用。
B.抖音短视频平台为中国传统文化传播提供了新的途径,同时传统文化也为抖音视频平台带来了丰富的内容,注入了新活力。
C.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受众开始关注传统文化短视频,重新认识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的主观因素。
D.在智能技术不断发展的背景下,优秀传统文化短视频需要寻求不同领域的合作来实现传播效果的优质与传播方式的深入。
【答案】4.D
5.B
6.C
【解析】
4.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信息,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A.“观看短视频能增强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偷换概念。由原文第4段中的“观看知识类短视频能够增长受众技能知识、丰富精神世界,给受众带来一种满足感、充实感”可知,选项把文章中的“知识类短视频”改为了“短视频”。
B.“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说法错误,夸大事实。由原文第5段中的“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彰显地位或品位”可知,选项中“人们都想通过‘消费’这个行为来表达自己”中的“都想”的说法夸大了事实。
C.“‘美而不同’的审美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说法错误,因果颠倒。由原文第5段中的“当今时代,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都在提高,审美观念也与以往大不相同,不仅仅要求简单的好看、眼球刺激,还要有个性、流行等因素。‘美而不同’是大多数人追求的新境界”可知,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的提高改变了以往的审美观念,并追求“美而不同”的新境界,因此选项中“当今时代,‘美而不同’的审关观念提高了受众整体的文化水平以及生活格调”的说法因果颠倒。
故选D。
5.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比喻论证的方法”无中生有。从全文来看,“如共青团中央的‘抖音’”号与京剧演员珮瑜合作,共同发起了抖音话……”为举例论证;“人类永无止境的好奇心催促着人们主动进入新环境、新领域……”为道理论证;“相对于‘抖音’其他类型的信息,传统文化等知识的传播是以一种较为轻松……”为对比论证;“法国著名社会学家让·鲍德里亚认为,在后现代的社会中,人们通常通过……”为引用论证。文中没有运用比喻论证。
故选B。
6.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的主观因素”说法曲解原意。由原文第3段中的“从前与受众保持一定距离的‘高冷’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下,源源不断地传播到受众的面前”可知,“传统文化在互联网传播的快速性和跨时空性特质”是引发关注的现实存在,是客观因素,而非主观因素。
故选C。
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
(2022·四川·树德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据报道,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成都设置了临时占道摊点、摊区2234个,允许流动商贩经营点17891个。许昌开放一批背街小巷,让商家在道牙以上区域经营。杭州开放了部分街道作为摊贩的经营场地。
而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多地试水,加上国家层面为地摊经济释放更大发挥空间的信号,得到了各方点赞。网友们的反应,是民意的最好呈现。
为地摊经济松绑,首先是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这不仅包括直接提高疫情防控有效性,比如允许小店铺适度扩大经管范围、允许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可以有效降低疫情传播的可能;更长远地说,还包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地摊经济不是孤立因子,它连接着以就业为代表的大民生。这一杠杆用好了,可以发挥出撬动就业、保障民生的巨大能量,加快经济社会复苏。比如,成都靠地摊经济,已增加就业岗位10万个以上。
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个体和家庭。尤其对一些无稳定工作、无专业技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地摊经济可以让经营者获得盈利。让消费者获得实惠和便利,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改善。
公共管理部门扭转观念,以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让地摊经济呈现好的一面,褪去不好的一面,才是更高水平的管理思维。这需要智象。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甚做法。
一个深入人心的说法叫“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一座现代文明城市,有光鲜亮丽的高楼大厦,也应该容得下小小的一个摊点。一个有爱有活力的家园,应当是所有社会成员都有希望、有奔头的温馨所在。
(摘编自新华每日电讯《搞活地摊经济,让城市更有烟火气》)
材料二
近30天,“摆摊技巧”相关内容搜索人群年龄占比 | 近30天,搜索“摆摊技巧”“地摊经济”相关内容的人群兴趣分布 |
(数据来源:百度搜索大数据)材料三
地摊经济既体现了一座城市烟火气,也是城市综合治理能力与治理水平的一个刻度与窗口。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巨大压力。近年来,正是因为城市管理压力增大,各地才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其实这是一种保守行为,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划定一定的范围,制定相关的标准,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进行统一的集中管理,推出更多人性化的管理措施,在不影响城市管理的前提下,让地摊经济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并存,这本身就是一道城市治理的大考题。
(摘编自江西网络广播电视台《发挥地摊经济的就业“蓄水池”作用》)
7.下列有关“地摊经济”的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A.据报道,全国各地已经为“地摊经济”松绑,人们纷纷点赞,体现了“城市烟火气,最抚凡人心”这一深入人心的说法。
B.一座现代文明城市,不仅有光鲜的高楼大厦,还应容得下“地摊经济”,因为它可以让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改善。
C.地摊经济的管理不能搞一刀切,因此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
D.近一个月以来,90后和80后对“地摊经济”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半数以上的90后对地摊经济摆摊技巧的渴望最迫切。
8.下列对材料中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各地纷纷取缔了地摊经济,主要原因是地摊经济往往是沿街为市,会给城市环境卫生和城市管理都带来了巨大压力,增加了城市管理的压力。
B.成都、许昌、杭州等地试水,加国家层面为地摊经济释放更大发挥空间的信号,得到了各方点赞。网友们的反应,体现了民意民心。
C.为地摊经济松绑,首先是适应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的需要。更长远地说,还包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
D.为了让地摊经济呈现好的一面,褪去不好的一面,公共管理部门已扭转观念,以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来应对问题,这是智慧的体现。
9.该如何全方位努力打造令人满意的“地摊经济”?请结合以上三则材料概括说明。
【答案】7.D
8.D
9.①国家层面,在政策上,为地摊经济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②城市决策层面,用好地摊经济这一杠杆,发挥其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增加收入的巨大能量,加快经济社会复苏。
③公共管理部门层面,不搞一刀切,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统一集中管理,并提供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④个人层面,了解地摊经济的相关内容,学习摆摊技巧,在各个城市、公共管理部门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地摊。
【解析】
7.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中重要概念的含义的能力。
A.“全国各地已经为‘地摊经济’松绑”错误。材料一是说“成都、许昌、杭州等地已经开始为‘马路经济’‘地摊经济’松绑”,这不能代表“全国”。
B.“它可以让经营者和消费者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改善”错误。材料一说的是“尤其对一些无稳定工作、无专业技能的城市低收入群体来说,地摊经济可以让经营者获得盈利,让消费者获得实惠和便利,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改善”,生活水平都能得到改善应该有前提条件,而不是针对所有城市的所有人。
C.“因此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等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错误。材料三中是说“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这与材料一中“,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之间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
故选D。
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D.“公共管理部门已扭转观念,以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来应对问题,这是智慧的体现”错误。材料一说“公共管理部门扭转观念,以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让地摊经济呈现好的一面,褪去不好的一面,才是更高水平的管理思维。这需要智慧,也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做法”,原文的说法意味着还没有真正意义上完全解决,还需要在实践中不断修正和完善。
故选D。
9.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材料一“中央文明办已明确表示,在今年全国文明城市测评指标中,已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分析可知,国家要在政策上,为地摊经济提供更大的发挥空间。
由材料一“允许小店铺适度扩大经营范围、允许流动摊贩占道经营,可以有效降低疫情传播的可能。更长远地说,还包括在疫情防控常态化下,如何为经济社会发展按下快进键。地摊经济不是孤立因子,它连接着以就业为代表的大民生。这一杠杆用好了,可以发挥出撬动就业、保障民生的巨大能量,加快经济社会复苏”分析可知,城市在决策层面要用好地摊经济这一杠杆,发挥其增加就业、保障民生、增加收入的巨大能量,加快经济社会复苏。
由材料三“不能因为地摊经济存在管理难度就搞一刀切,而是要注重引导规范”“公共管理部门扭转观念,以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让地摊经济呈现好的一面,褪去不好的一面,才是更高水平的管理思维”分析可知,公共管理部门不要搞一刀切,把地摊经济整合到一起,统一集中管理,并提供精细化、科学化、人性化的管理和服务。
由材料二图表分析可知,个人要了解地摊经济的相关内容,多向90后、80后学习摆摊技巧,要在各个城市、公共管理部门和国家政策允许的范围内经营地摊。
(2021·江苏·南京市中华中学高二开学考试)材料一:
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是展现先民人生态度的可靠文本,正如清人叶燮所说:“诗是心声,不可违心而出,亦不能违心而出……故每诗以人见,人又以诗见。”读诗就是读人,阅读那些长篇短什,古人音容笑貌如在目前,这是我们了解前人心态的最佳途径。清人沈德潜说:“有第一等襟抱,第一等学识,斯有第一等真诗。”中国古人评价文学家时有一个优良传统,就是人品与文品并重。经过历代读者集体选择,凡是公认的大诗人,往往都是具备“第一等襟抱”的人物,其作品必然也是第一等真诗,从中可以感受真实心跳和脉搏,从而沦肌浃髓地领会传统文化精神。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
唐诗宋词对于现代读者到底有什么价值?我们先来看唐诗宋词到底写的是什么内容。中国古典诗歌有一个最古老的纲领,就是“诗言志”。到了西晋,陆机在《文赋》中又提出“诗缘情”。有人认为二者是对立关系,但是初唐孔颖达在《左传正义》中说得很清楚:“情志一也”。情志就是指一个人的内心世界,包括对生活的感受和思考,也包括对万事万物的价值判断。唐诗宋词的内容跟现代人没有距离,因为诗词中表达的那些内容都是普通人的基本情感、基本人生观和基本价值观。比如喜怒哀乐,比如对真善美的追求,比如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对保家卫国英雄行为的赞美,唐宋人如此,现代人也如此。所以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
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且举李、杜、苏、辛为例。李白热情讴歌现实世界中一切美好的事物,其诗中蕴含强大精神力量。杜甫诗中充满忧国忧民的忧患意识和热爱天地万物的仁爱精神,是儒家思想积极因素的艺术表现,也是中华民族文化性格的形象凸现。苏轼在词史上首先打破晚唐以来词专写艳情的局限,他不但大量写作抒情述志、咏史怀古等题材,使词从音乐歌词向抒情诗转变,在以柔声曼调为主的传统词乐中增添高昂雄壮的因素。到了南宋,以辛弃疾为首的爱国词人把爱国主义主题变成当时词坛的主旋律,他们继承苏轼词中始露端倪的豪放词风,并以慷慨激昂和沉郁悲凉两种倾向充实了豪放风格。
总的来说,李、杜、苏、辛的作品,不仅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而且具有提升读者人格境界的熏陶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摘编自莫砺锋《在读诗读人中感受万千气象》)
材料二:
在如何阅读和鉴赏唐宋词的问题上,我很认同清末民初词论家况周颐的一席话:“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样,便能臻于“吾性灵与(词人之性灵)相浃而俱化”的境地(《蕙风词话》卷一)。照我看来,这种读词之法所重视与强调的,即是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如此才能达到两代人之间的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此话如何理解?
首先,从唐宋词人来说,尽管他们早已长眠地下,但其凝聚和贮存在那些不朽词篇中的人生体验却至今犹保持着顽强的生命活力。美国优秀作家福克纳曾说:“艺术家的宗旨,无非是要用艺术手段把活动——也即是生活——抓住,使之固定不动;而到一百年之后有陌生人来看时,照样又会活动——既然是生活,就会活动。”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而当后之读者重读这些词篇时,词人的歌哭啼笑,词人的音容笑貌,以及他们的生存状态和精神面貌,就都会得到复活和浮现。从这个意义上说,古老的唐宋词其实不老,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故而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
其次,在此同时,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并将自己的独特感悟融入到对原作之“词境”与“词心”的理解之中,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读者在读词过程中并不是处于被动的状态,他们可以且肯定会将其自身的某些人生体验反射给唐宋词篇,缘此就形成了读者与前代词人之间的跨时代“交流”与“对话”。而惟有这样的读词之法——读者尽可能地调动自身的人生经验和艺术想象力,“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这才能真正把词读深读透。
(摘编自杨海明《唐宋词与人生》)
10.下列对唐宋诗词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唐宋诗词成为我们首选阅读对象,正因为它们与其他时代的诗词相比更加经典。
B.阅读唐宋诗词,可以让读者在审美感受中不知不觉地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
C.从唐诗宋词抒写的内容来看,唐宋人和现代人之间是没有距离的。
D.唐宋词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使之“固定”了下来。
1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诗是古人心声的真实记录,因而要了解前人的心态,读他们的诗作是最佳途径。
B.中国古典诗歌,无论是“言志”还是“缘情”,其典范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是立竿见影的。
C.读词需要读者澄思渺虑,学会倾听和思考词人的心声,与词人达成精神沟通和心灵契合。
D.读者在读词的过程中往往会主动地讲自己的人生体验融入到对原作的理解之中,从而使原作思想意蕴更有广度和深度。
12.下列读书之法与材料二中作者观点不符的一项是()
A.朱熹提出读书要“熟读精思”“切已体察”。
B.王国维读李璟《浣溪沙》,选择词中“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进行鉴赏。
C.《红楼梦》中香菱学诗时,向黛玉讲解读王维《塞上》的体会。
D.张溥读书“七录”“七焚”。
13.材料一和材料二都论证了现代人与古代诗词之间的关系,但论证的侧重点有所不同,请简要说明不同之处。。
14.材料一第三段在论证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答案】10.C
11.B
12.D
13.①材料一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②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14.①采用总分式的论证结构:先总述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然后分别以李、杜、苏、辛为例具体阐述;②运用举例论证:论据典型、充分,根有说服力;③论述语言:简洁凝练。
【解析】
10.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和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正因为它们与其他时代的诗词相比更加经典”原因概括错误,材料一第一段表述是“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可见其他时代的诗词也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而唐诗宋词作为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的原因应是除了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还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
B.“阅读唐宋诗词,可以让读者……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选项内容扩大范围。材料一最后一段原文是“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可见是“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
D.“唐宋词为贮存丰厚的人生意蕴,将体验‘抓住’并使之‘固定’了下来”张冠李戴,依据材料二“虽然唐宋词人在主观上或许并无此种意愿,但在客观上他们又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尤其是它所贮存的丰厚人生意蕴则更保持着‘常绿’的状态”可知,唐宋词贮存了丰厚的人生意蕴,但应是唐宋词人通过写词而把其生命活动和人生体验“抓住”并“固定”了下来。
故选C。
11.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B.“其典范作品对读者的影响都是立竿见影的”理解不当,材料一最后一段原文中表述是“这个过程就像杜甫所描写的成都郊外的那场春雨一样,‘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应该是潜移默化的。
故选B。
12.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的观点是要阅读经典的诗句,读者须与古代词人进行有关人生体验的“交流”与“对话”。
D.“‘七录’‘七焚’”的意思是(阅读作品要)抄写七遍,焚毁七遍。这是强调读书的勤苦,与作者的观点不符。
故选D。
13.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在材料一中,作者提出“从《诗经》《楚辞》到明清诗词,都具有很高的阅读价值,如果兼顾作品的经典意义、阅读难度等因素,唐诗宋词应是我们的首选阅读对象”“唐诗宋词中典范作品所表达的内心情感、思考和价值判断可以传递到今天,启发我们更细致地品味人生意义和美感”“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阅读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可以在审美享受中不知不觉受到人格境界的感染”等观点,从中可以看出,作者侧重谈唐诗宋词对现代人的价值和意义。
而材料二中,作者引用况周颐的观点“读词之法,取前人名句意境绝佳者,将此意境缔构于吾想望中,然后澄思渺虑,以吾身入乎其中而涵泳玩索之。”接着对这一观点进行了详细的解说,“读词实际就是在人生体验方面向前代词人‘讨教’‘求援’的过程,也是在古代先行者中间寻觅精神知音和良师益友的文化活动。这时,读者处于‘受众’的地位,他们必须澄思渺虑,静静地倾听和深深地思索发自唐宋词人的种种心声”“读者在阅读和欣赏唐宋词时,却又会依据自身特定的人生阅历和生活经验对原作的意蕴作出多种多样的诠释和解读……这就会进而扩展和拓深原词的思想意蕴”,从中可以看出,材料二侧重谈现代人如何读懂古代诗歌。
1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特点的能力。
从论证结构上分析,在材料一的第三段中,作者首先提出“当然,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的观点,总述唐诗宋词的典范作品对现代人的教育意义。接着,作者以分别以李、杜、苏、辛为例具体阐述,呈现出总分式的论证结构。
从论证方法上分析,作者主要运用了举例论证,分别举出李、杜、苏、辛例子来论证作者“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最大意义,是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这一观点。因为李、杜、苏、辛都是中国伟大的文学家,所以具有典型意义,从而使文章的论证体现出论据典型、充分,很有说服力的特点。
最后,从文章的语言特点上分析,第三段的语言简洁凝练,要言不烦。如对唐诗宋词对于现代人的意义,作者总结出“其中的典范作品可以提升我们的情操、气质和人格境界,有深远教育作用”这一观点,简练而具有代表性。
(2021·江苏·海安市李堡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心想如果数字的储存可以使壁画信息永远“保真”,那么就应该把所有洞窟的壁画全部转成数字保存,这一定是未来最佳的文物信息保存手段。经过不断琢磨,一个大胆的构想渐渐明晰起来:要为敦煌石窟的每一个洞窟及其壁画和彩塑建立数字档案。
敦煌石窟文物数字化是釆用数字采集、数字处理、数字存储、数字展示、数字传播等数字化技术,使敦煌石窟所辖的敦煌莫高窟、西千佛洞和瓜州榆林窟及其毎个洞窟的建筑、壁画和彩塑通过转换、再现、复原,成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并以多种新的手段对敦煌石窟艺术进行解读、研究、保存、保护、传播、弘扬和科学管理,以达到永久保存、永续利用的目的,这让我意识到:“用最好的技术保护莫高窟都不为过。”
“数字敦煌”包含两个方面的设想。第一,数字化的敦煌壁画信息库建设。真实保存壁画本真信息,同时也可以真实反映壁画当前的状态,使数字化的敦煌壁画图像日后成为第一手的壁画信息资料,既可以为敦煌艺术的保存和研究提供基础性的信息,也可以为制定壁画保护的措施和研究壁画变化的原因提供最可靠的依据,作为壁画保护的重要档案资料,同时也将分散在世界各地的敦煌文献、研究成果以及相关料汇集成电子档案。第二,找到一种方式,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级智能数字图像,利用敦煌数字档案开发数字电影,使敦煌艺术走出莫高窟,游客可以“窟外看窟”,减轻洞窟的开放压力,真正地实现一劳永逸。
(摘编自樊锦诗口述、顾春芳撰写《我心归处是敦煌》)
材料二:
2017年8月1日,这座历时4年、投资3亿多元,以“数字敦煌”为核心的莫高窟数字展示正式开馆。
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莫高窟原来“进洞窟”的游览模式发生了改变。前来参观莫高窟的游客可以先通过数字化体验艺术“做足功课”,再进个别洞窟实际体验。这种模式既能满足游客“看艺术真品”的需求,同时又减少了游客在洞窟内的停留时间,可以减少对莫高窟的破坏,化解旅游参观和文化保护之间的矛盾。“我们用数字技术很好地实现了文物保护的精确性和完整性,将艺术珍品请出洞窟。数字敦煌,会写进历史。”樊锦诗说。
2008年年底,在樊锦诗的推动下,莫高窟保护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除崖体加固、风沙治理等基础性工程外,还利用现代数字技术,将洞窟、壁画、彩塑及与敦煌相关的一切文物加工成高智能数字图像。现代数字科技使历经千年风霜的莫高窟进入了新时代,洞窟里的佛像壁画通过数字手段搬到了室外,实现了永久保存。
建成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其中数字资源制作成的两部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窟》与《梦幻佛宫》,讲述了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洞窟的历史,采用“数字电影+预约参观洞窟”的形式,既让游客得以尽兴,也使得单日游客总量得到控制。
不仅如此,作为考古专家,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结合洞窟中的供养人题记、碑铭和敦煌文献,先后撰写了《莫高窟北朝洞窟分期》《莫高窟隋代洞窟分期》《莫高窟唐代前期洞窟分期》等论文,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
(摘编自王志琴《“敦煌女儿”樊锦诗》,《中国新时代》2020年第1期)
材料三:
1944年国立敦煌艺术研究所成立,以常书鸿为代表的一批志士仁人、青年学子,身赴大漠戈壁,艰苦奋斗,初创基业。新中国诞生后,更名为敦煌文物研究所。20世纪8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事业迈入了国际合作、科学保护、弘扬传播的崭新阶段,迎来了生机勃勃的春天。
敦煌研究院多年来始终遵循“不改变原状”的文物保护要义,采取多种保护技术措施,实施莫高窟崖体和洞窟加固,抢救了许多洞窟精美的壁画和彩塑;针对莫高窟壁画和彩塑逐渐退化,采用数字化技术,逐步实施莫高窟全部文物的数字化储存;为提高莫高窟保护的主动性和预见性,以风险管理理论为指导,进一步开启了预防性保护,建立了莫高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防患于未然。这些措施都体现了文物本体及其环境“不改变原状”的保护精髓,真正让莫高窟得到了真实、完整的有效保护,让莫高窟“延年益寿”。
敦煌研究院还通过数字敦煌使莫高窟文化艺术走出洞窟、走出敦煌,走近大众,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敦煌艺术展览、敦煌壁画艺术精品高校公益巡展。通过数字网站中英文版上线,全球可以在线共享“数字敦煌资源库”30个洞窟高清数字图像和虚拟漫游节目,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让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
(摘编自樊锦诗《保护传承敦煌文化增强中华文化自信》,《求是》2020年第生期)
1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运用数字化手段,能使敦煌莫高窟建筑、壁画和彩塑在沙漠中永恒存在,并且可共享、可再生。
B.电影《千年莫高窟》与《梦幻佛宫》是敦煌数字化最主要的成果,有效减轻游客对莫高窟的破坏。
C.敦煌数字化保存从设想变成现实,得益于樊锦诗的远见卓识与不懈努力,她在敦煌保护史上居功至伟。
D.20世纪80年代,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手段,让莫高窟研究步入国际合作、科学保护的新阶段。
16.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材料一以口述的方式介绍敦煌文物数字化与数字敦煌建设,有利于表现樊锦诗卓越的科学精神与专业素养。
B.材料二引用樊锦诗“数字敦煌,会写进历史”的话,目的是评价敦煌文物数字化的意义,将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
C.材料三反复说“不改变原状”,既表明莫高窟已得到科学有效的保护,也强调了这是文物保护的精髓与要义。
D.三则材料可互为补充,着重介绍了敦煌研究与数字化保护,赞扬了敦煌人艰苦奋斗、不断进取的“敦煌精神”。
17.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不是文物数字化保护的一项是()
A.青藏高原古代寺庙珍贵壁画通过原真采集,形成数据库永久保存。
B.通过全真三维模型让泉州出水的宋船在数字世界中“扬帆出海”。
C.运用数码照相机拍摄赵州桥高清照片,按1:1的比例在江南重建。
D.以“魏魏堂堂:云冈石窟的百年记忆和再现”为题的虚拟展览正式上线。
18.请结合材料内容,概括樊锦诗对敦煌保护的贡献。
19.以上三则材料中,写作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答案】15.C
16.B
17.C
18.①推动莫高窟综合性保护工程的实施,使文物得到更好地保护;②开创了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化解旅游参观和文化保护的矛盾;③完成敦煌莫高窟分期断代的研究,揭示了其演变规律与时代特征;④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增强了其世界影响力。
19.材料一侧重于表达樊锦诗对敦煌文物数字化的设想以及找到这条路径的欣喜;材料二侧重介绍樊锦诗在建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与考古研究方面的贡献;材料三侧重阐释如何有效保护莫高窟,让莫高窟走向世界。
【解析】
15.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A.“能使敦煌莫高窟建筑、壁画和彩塑在沙漠中永恒存在”错误,原文是“使敦煌石窟……成为可共享、可再生的数字形态……以达到永久保存”,应该是成为数字形态永久保存,不是实物保存。
B.“是敦煌数字化最主要的成果”错误,原文是“其中数字资源制作成的两部数字电影——《千年莫高窟》与《梦幻佛宫》,讲述了莫高窟的历史文化和洞窟的历史,采用‘数字电影+预约参观洞窟’的形式,既让游客得以尽兴,也使得单日游客总量得到控制”,并没有说是“最主要的成果”。
D.“敦煌研究院通过数字化手段”错误,原文是“20世纪80年代,敦煌文物研究所扩建为敦煌研究院,莫高窟事业迈入了国际合作、科学保护、弘扬传播的崭新阶段”,并没有说通过数字化手段,而且当时还没有数字化手段。
故选C。
16.
本题考查学生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和基本倾向的能力。
B.“将在历史上占有一席之地”错误,根据“莫高窟保护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现代数字科技使历经千年风霜的莫高窟进入了新时代”可知,言过其实,应该是“敦煌保护史上”。
故选B。
17.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中信息进行分析、运用的能力。
C.此处是对敦煌的仿建,不属于数字化保护。
故选C。
18.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在樊锦诗的推动下,莫高窟保护历史上规模最大、涉及面最广的综合性保护工程开始实施……实现了永久保存”可知,推动莫高窟综合性保护工程的实施,使文物得到更好地保护;
根据“建成的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开创了敦煌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有效地缓解了敦煌莫高窟文物保护与旅游开放的矛盾”可知,开创了莫高窟开放管理新模式,化解旅游参观和文化保护的矛盾;
根据“完成了敦煌莫高窟北朝、隋代、唐代前期和中期洞窟的分期断代,揭示了各个时期洞窟发展演变的规律和时代特征,成为学术界公认的敦煌石窟分期排年成果”可知,完成敦煌莫高窟分期断代的研究,揭示了其演变规律与时代特征;
根据“敦煌研究院……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让辉煌灿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世界影响力越来越大,积极推动敦煌文化研究服务共建‘一带一路’”可知,运用新媒体平台讲好“敦煌故事”,增强了其世界影响力。
19.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
根据“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我心想如果数字的储存可以……”“‘数字敦煌’包含两个方面的设想。第一……第二……”可知,材料一侧重于表达樊锦诗对敦煌文物数字化的设想以及找到这条路径的欣喜;
根据“有了数字化展示中心,莫高窟原来‘进洞窟’的游览模式发生了改变”“作为考古专家,樊锦诗潜心于石窟考古研究工作,运用考古类型学的方法……”可知,材料二侧重介绍樊锦诗在建成莫高窟数字展示中心与考古研究方面的贡献;
根据“采取多种保护技术措施”“采用数字化技术”“建立了莫高窟安全技术防范系统等,防患于未然”“敦煌研究院还通过数字敦煌使莫高窟文化艺术走出洞窟、走出敦煌,走近大众,多次在国内外举办敦煌艺术展览……”可知,材料三侧重阐释如何有效保护莫高窟,让莫高窟走向世界。
(2020·河南·汤阴县第一中学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物质精神的富足,开始让现代的一些人不仅仅是满足于温饱,很多人开始追求刺激食用“野味”,有人认为野生动物对人类有独特的滋补作用,有人图一己之利,贻害众人。然而实际却是野生动物的营养元素与家禽家畜并无多大差异,同时人类新发的传染病78%与野生动物有关或者来源于野生动物。
2月7日,华南农业大学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从穿山甲中分离出的毒株,与此次新冠病毒毒株相似度达99%。穿山甲因为莫须有的“养生”,功效不明的“通乳”,以及人类一时的口腹之欲而被大肆捕捉,由常见动物变成了极危物种。然而实际上穿山甲携带多种体内寄生虫,可损伤人类肠胃并引发心肌炎、肺炎、肝炎等并发症,鳞片的成分也并没有特别之处,主要成分为β-角蛋白。
事实上,人们认为很补的各种野生动物,实际上都含有许多无法未知的病毒。野生动物是生态食物链中的一环,人类肆意猎杀捕食这链条中的重要环节,不加限制地一味攫取自然资源,不加反思的打破人与野生动物相处的界限,必然使人类自身陷于险境、困境。
(摘自中国日报《保护野生动物,亦是保护人类自己》2020.2.13)
材料二: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关于滥食野生动物的突出问题及对公共卫生安全构成的重大隐患,引发社会各界广泛关注。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安全的决定,确立了全面禁止食用野生动物的制度。
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决定明确提出,违反野生动物保护现行法律规定的行为,“在现行法律规定基础上加重处罚”;对决定增加的违法行为,“参照适用现行法律有关规定处罚”;同时,要求有关部门落实执法管理责任,严格查处违反本决定和有关法律法规的行为。决定的立法指向明确,“全面”与“从严”贯穿始终,体现了更严格的管理、更严厉的打击,给心存侥幸者、铤而走险者以当头棒喝。
(摘编自人民日报《用法治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2020.2.28)
材料三:
2016年我国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产业直接 | 从业人数(万) | 直接产值(亿元) |
毛皮动物产业 | 760 | 3894.83 |
药用动物产业 | 21.08 | 50.27 |
食用动物产业 | 626.34 | 1250.54 |
观赏及宠物产业 | 1.37 | 6.52 |
实验动物产业 | 0.2 | 4 |
合计 | 1408.98 | 5206.16 |
2016年我国食用野生动物养殖种类、从业人员、年产值统计表
动物类别 | 动物种类 | 从业人数(万) | 产值(亿元) |
两栖 | 6 | 101.7 | 506.48 |
爬行 | 17 | 501.1337 | 643.22 |
鸟类 | 14 | 14.7315 | 76.56 |
兽类 | 5 | 8.77 | 24.28 |
合计 | 42 | 626.3352 | 1250.54 |
(《中国野生动物养殖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材料四: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野生动物产业转型是大势所趋,带来的不仅是挑战,更多的是机遇。野生动物从业者必须转变观念,积极寻求转型之路。很多从事野生动物养殖的企业管理者和从业者,具备野生动物和生态保护有关的经验及技术知识,更加了解野生动物的生活习性。他们可以将这些知识,用于野生动物保护,从而实现野生动物屠宰者到保护者的华丽转身。他们还可以利用周边的环境,从事动物友好型旅游产业,吸引人们去户外体验和探索自然。
借鉴成功经验解决野生动物养殖业转型中的阵痛。北欧国家,比如挪威、丹麦和冰岛等国家曾出现捕食鲸鱼等活动,然而从捕鲸到观鲸的商业模式转型,反而给人们带来了更多商机。此外,赵中华建议,政府应出台相应政策,引导和扶持企业转型。
(摘自中国网《全面“禁野”之下,野生动物产业何去何从?》2020.3.3)
20.下列对“野生动物”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谋求私利、追求刺激的心理、野生动物“莫须有”的滋补作用,驱使人类捕食野生动物,这也与社会进步、物质富足有着密切的关系。
B.肆意捕杀野生动物,不仅有感染疾病的风险,而且会破坏生态食物链,必然使人类利益受损,因此,保护野生动物也是保护人类自己。
C.为从源头控制住由野生动物传染疾病的风险,避免造成“次生风险”,须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
D.除野生动物产业从业者借助先天优势实现角色转型,企业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完成商业模式转型外,政府还应出台扶持政策,助力行业转型。
21.下列对材料三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我国2016年食用养殖动物种类、食用野生动物从业人数与年产值呈正相关关系:养殖动物种类越多,从业人员就越多,年产值就越高。
B.我国2016年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达1400万,产值超过5200亿元,全面禁食野生动物制度颁布以后,产业转型迫在眉睫且压力巨大。
C.超过四成的野生动物产业从业人员从事食用野生动物产业,创造的产值仅次于毛皮动物产业产值,占野生动物产业总产值的近四分之一。
D.我国2016年食用野生动物养殖业中,爬行类动物养殖从业人员最多,创造的产值业最大,兽类养殖从业人员最少,创造的产值也最小。
【答案】20.C
21.A
【解析】
20.
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
C.“全面禁止野生动物交易”错误,原文材料二“从源头控制风险,当务之急是以雷霆之势强化法律责任,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全面禁止滥食野生动物,避免在疫情防控的关键阶段,因一时口腹之欲导致‘次生风险’”,可知是“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
故选C。
21.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图表、筛选文中的信息的能力。
A.“呈正相关关系:养殖动物种类越多,从业人员就越多,年产值就越高”错误,由材料三图表可知养殖动物种类与年产值不呈正比关系,两栖类尽管种类少,但从业人数很多;鸟类种类较多,但从业人员较少,产值也少。
故选A。
优选提升题
(2020·重庆市暨华中学校高二阶段练习)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生态文学作家们努力探索和尝试,让生态文学理念和实践在中国大地扎下根来。总结当代生态文学创作面貌,主要有以下三方面特质。
报告文学表现突出,多种文学体裁并进。早期生态文学多采取第一人称叙述视角,文学形式以报告文学和散文居多。报告文学如徐刚写沙漠化防治的《穿越风沙线》,岳非丘写长江污染防治的《只有一条长江》等,可谓第一人称表达范例。散文如苇岸写华北大平原上动物、植物及农事活动的《大地上的事情》等,影响深远。近年来,小说和儿童文学领域也不乏生态文学佳作,带给我们惊喜。长篇小说周建新写人与海的《老滩》,儿童文学如黑鹤写动物的《银狐》等,都可圈可点。
全面观照生态文明建设各领域进展。近年来,大气、水、土壤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生态文学作家以自觉的使命感和担当精神,关注和思考生态环境问题,热情讴歌和礼赞生态环境保护者。陈启文《穿越共和盆地》真实记录与反映新中国治沙成就,李云峰《汾河行思录》关注水土保持生态建设,等等。这些作品涉及生态文明建设多个领域,呼吁人们提高生态环保意识,以更大力度、更多措施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新局面。
以与时俱进的生态文明理念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生态文学特征是什么?通过研究作家创作活动和作品,不难发现,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
(选自李青松《生态文学绿意盎然》,2020年4月3日《人民日报》)
材料二:新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传统的文学,长时间来被人们理解为是人的文学,是以个性的语言故事、人物探析表达人的社会环境存在感受和命运的文学,是围绕着人的价值利害情景展开的语言叙述。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因此,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如今人们渐渐地发现,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在人类痴迷地实现着自己的文化、政治、经济、科技、军事等价值目标,甚至以近似疯狂的力量和速度呈现影响结果的时候,却对自身赖以生存生长的摇篮地球的破坏严重地忽略了,对于与人类一起生长于地球上的各种具有生命的动植物的被毁坏严重忽略了,以至发生了地球生态家园的严重危机。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因此,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在全球视野仔细认真地探求地球生命如何相互依存、共生并长的途径,实现共同长远和谐发展目标的新的未来的文学。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只有在这样的视野下,方能够感受到她的魅力和瑰丽的身姿。
(选自李炳银《生态文学:文学的变革与革命》2020年4月2日《文学报》)
材料三: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生态文学可以深入反映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文学反映现实、抚慰人心、启发思考的社会责任。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
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和中国样本,可以丰富和充实世界生态文学宝库。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
今后,中国生态文学应继续沿袭参与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做法,创作出更多体现绿色发展理念,反映绿色中国、美丽中国建设成就,赞美绿水青山,讴歌美好生活的作品。同时,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选自李朝全《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2020年3月12日《人民日报海外版》)
2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生态文学是以生态作为创作和表现对象的一种文学形态,在中国发展时间虽不长,但已经蔚为大观。
B.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明显不同,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而是对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C.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D.生态文学作品既要赞美绿水青山,呈现人与自然新的关系,也要鞭挞那些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行。
23.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三,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近年来我国环境污染防治以及植被保护成效明显,这引发了生态文学作家对生态环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B.生态文学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关注人类精神生态,是因为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
C.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是更容易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
D.中国生态文学只有立足于中国化的表达,才能反应中国生态保护、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等问题,承担起相应责任。
24.下列说法中,可以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
A.老舍的《草原》主要描绘了草原风光图、喜迎远客图和主客联欢图,抒发了对蒙汉两族的深情厚谊。
B.姜戎的《狼图腾》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
C.陈忠实的《白鹿原》以陕西关中地区白鹿原上白鹿村为缩影,讲述白姓和鹿姓两大家族祖孙三代的恩怨纷争。
D.迟子建的《原野上的羊群》通过原野上羊群与都市人的对比,写出了人性的扭曲,表达了对人类应有天性的呼唤。
25.材料二是如何逐步展开论述的?请结合材料内容具体分析。
26.通观三则材料,你认为中国生态文学发展的意义价值是什么?
【答案】22.D
23.C
24.B
25.①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并通过与传统文学对比,提出中心论点;
②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
③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26.①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
②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③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④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解析】
22.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材料内容的能力。
A.“但已经蔚为大观”夸大其词,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在中国发展的时间不长,仍是一个新兴的文学形态”。
B.“它不是关于人的文学”曲解文意,原文的表述是“生态文学一个重要特征是突出作家置身自然的体验和感受,或者说,作家对人与自然关系的认识及其体验和感受,这是生态文学的独特之处。生态文学作家将人类社会与自然生态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照,无论记人、叙事、状物、抒情,或是回溯历史、描摹心灵,都能从关注自然生态到走入人类内心,关注人类普遍精神生态。作家们以人文主义情怀,对人类社会生态问题进行理性深刻的剖析与反省,努力探寻人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由此可见,并非“不是关于人的文学”。
C.“而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于文无据。文章只说“这种生态文学,是关乎地球平衡运行和地球物种整体健康冷暖命运的文学”,并未说生态文学“不关乎历史、政治等因素”。
故选D。
23.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整合材料中信息,辨析材料中观点态度能力。
C.“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主观臆断,原文的表述是“生态属于全人类,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是可以被全人类读者广泛接受和认可的一种文学样式”,“生态文学更易具有世界普遍性”不等于“与传统文学相比,生态文学更具有世界普遍性”。
故选C。
2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材料二强调“生态文学则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其包含对象和目标显然是远远广泛于传统的文学界地的”。
ACD三项都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传统文学。
B.本项中的“表面上是写狼的习性,而背后折射出了生态系统的可循环性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必然性”则体现了生态文学是对包含着人类在内的所有自然对象和生命表现感受的一种叙述。
故选B。
25.
本题考查学生梳理材料结构,分析把握材料论证思路能力。
材料三共有三段,第一段开篇由新冠肺炎疫情切入:“冠肺炎病毒正在全球肆虐的时候,生态文学的话题似乎有了更多的关注度”。接着将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进行对比:“传统的文学……生态文学则……生态文学有新的展开领域与活动舞台”。进而提出中心论点:“生态文学的开启,是一次深刻的文学变革与革命”。
第二段写“自古老的诗歌开始,文学就在以各种方式努力表达着人的社会感受和理想追求。。经过几千年的时间和文学表达过程之后”,这是回溯传统文学发展的历程,并揭示出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进而提出生态文学的意义价值:“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
第三段进一步强调生态文学与传统文学的区别:“当我们在这里谈论生态文学的时候,最先要清楚地意识和理解,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有着质地的不同”。最后指出在人类和全球视野下才能够感受到生态文学的魅力。
26.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内容的筛选、归纳和分析,针对材料中某一问题提出自己见解能力。
依据“仅仅依赖传统的文学观念和视野,着眼人类自己感受追求范围内的内容,已经很难解释和说明身边的人与环境、与他物的矛盾困窘关系与迷茫了……这个现实而严重的危机,正是传统文学的困窘之处和生态文学现象新生的时代背景,正是生态文学对传统文学以革命与变革的表现提出挑战的根源。在茫然的地方寻觅,在盘桓的地方发现,在新的方向目标下出发,这就是生态文学勃发生长的机会与能动进取的意义价值”可概括为:探寻走出生态困境的可能出路,逐步改善自然环境。
依据“生态文学同传统的文学有很大区别,更是与传统文学中那种几乎是以人为中心而展开的历史、政治、文化、民族等局限性特点的文学表达有着质地的不同。生态文学,应当是出于人类的认识感受……”可概括为:突破传统文学的困窘,为当代文学增添新质。
依据“生态文学的中国表达首要是中国主题、中国题材、中国成就、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的表现,它可以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同时,生态文学对中国独特的生态保护解决方案、经验、模式的描绘和书写,也能为世界生态文学包括自然文学、动植物。文学、环境文学等带去许多有益的启示”可概括为:为世界环境保护和生态可持续发展提供镜鉴,为世界生态文学带去有益的启示。
依据“生态文学也应继续致力于鞭挞那些肆意滥杀野生动物、肆意破坏生态环境的恶劣行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可概括为:推动人们思想和社会观念的变革提高全社会的生态文明素养。
三、文学类阅读-单文本
(2022·山西·长治市第一中学校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戏之骨
张中杰
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村里人可怜他,给他几件旧衣服,时不时给他送碗粥。有红白大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想收他为徒。
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了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到入境处,一会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儿又自顾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惊得看戏人都忘词了,回过头看他,拿眼戳他。大家都以为他魔怔了。
“当大厨多好,一辈子好吃好喝,起码混个肚儿圆!”班头说。
他冲戏台班头说想学唱戏,班头叼个烟袋锅吧嗒吧嗒吸,不正眼瞧他。
“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他说得一板一眼,像念道白,尾字音拖起了长腔。说毕,他恭敬地跪拜作揖,比台上的主角还有范儿。
班头被他这一腔惊呆了,又见他心诚,知道感恩,说得在理,让他跟了班子。
他除了为戏班子做饭,剩下的时间就跑龙套。奇怪的是,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就能补啥;要是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能被瞒过,原来的演员心中直怨他抢人饭碗。
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扮小生俊逸风流,扮青衣袅娜依人,扮净角叱咤风云。扮文丑出场,插科打诨,台上台下笑声不断;当武丑更见真功夫,连台下力气蛮的大汉也惧他三分。至于扮旦角,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
要是唱苦戏,他念及从前孤儿之难,悲悲切切,幽幽怨怨,让台下观众喉咙跟着发堵;又忽然声声苦句句泪高亢起来,观众眼泪便唰唰直流,台下哭声大作。要是唱笑戏,他眉飞色舞,自豪感溢满于胸,声音朗朗从喉间有节奏地往高处走,台下也跟着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自然是连成一片。
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一拨拨来人说客悻悻而归。
剧团八个大戏箱之外,是他那只大小适中的“百宝箱”,香樟木,磨得黑明光亮,看不清颜色,到哪儿都背身上,寸步不离。打开箱子,有擦脸毛巾、小镜子、胭脂膏,也有针线包、纱布,还有跌打丸。大家戏称之“神秘九号”。
他什么人都敢顶。有个村医是戏迷,老死以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保长的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班头想给保长的爹演,他断然拒演。
“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班主无奈,又联系其他戏班子,给保长好说歹说,才救了场。
他不找女人,说戏就是女人,常常私下里一个人扮演自己的女人,咿咿呀呀,呢呢哝哝。
他见剩饭抢着吃,每次吃过的碗像舔过似的光,说什么“剩饭姓张,越吃越香”。夏天饭都馊了,他也不舍得倒掉。好在他身体好像铜墙铁壁,从未犯过胃病。
后来,他成了班主。再后来,日本鬼子进了中国。戏班子流离四方,枪炮声起,马上转移。不管转到哪里,看戏的也没几个,一年挣不了几个钱。一天,皇帝的蟒袍被鬼子的三八大盖穿个碗大的洞,人倒是没事,可衣服却置换不起。他搬开随身的百宝箱,从里面拿出针线包。一愣眼工夫,蟒袍上的破洞已被缝得严丝合缝。他放下补好的戏装,怔怔地发呆。
19路军从抗日前线撤下来。他找到队伍说要义演。台下坐满士兵,有的衣服上还有血痕。他正演《铡美案》里的包公怒斥陈世美,***处,掌声、喝彩声四起。忽地狂风刮过来,头顶搭起的头柱倒下。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
大家把他翻过身来,“速拿我九号箱来!”血污满面的他,京腔京韵大声念白。
“毛巾?”他摆手,“急救包?”他摇头,食指下探示意下翻。箱子最下边哗哗啦啦,有五角、一块、两块的纸币和硬币,也有闪亮的银元。
“这些一半给19路军,一半送我走……”言毕,气绝而去。
19路军最终还是收下了钱。几千当兵的向他行军礼告别。风很大。
大家把他葬了。一老戏迷,民间雕刻家,在他坟丘的碑上刻上“戏之骨”。字迹风流,劲直有力。
(有删改)
2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开头说“他”是孤儿、接受村里人接济长大,为写“他”知恩报恩,不怕得罪保长给村医送殡唱戏以及给抗日的19路军义演做铺垫。
B.“他”看戏入境的表现,惊得看戏人忘了戏词,回头拿眼“戳他”,以为“他”魔怔了,用比喻和夸张手法,反映了“他”对戏的痴迷。
C.小说叙写了一个孤儿由爱看戏到学戏、演戏,最后演戏时为救人而死的故事,表现出热爱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主题。
D.小说中写观众喉咙“发堵”、眼泪“唰唰直流”、“哭声大作”、“大笑不止”、鼓掌声叫好声“连成一片”等直接表现了“他”唱戏的艺术魅力。
28.文中的“他”没有名字,产生了怎样的表达效果?请结合内容简要赏析。
29.文章结尾老戏迷在“他”坟丘的碑上所刻的“戏之骨”三个字具有哪些丰富的意蕴?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27.A
28.①表现了主人公出身的卑微,以此反衬“他”的性格和精神,彰显了人物的人格魅力。②以“他”称之,使之成为一类人的代表,增强了人物的典型性、代表性,使作品更有普遍意义。③使作品显得含蓄蕴藉,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的兴趣。
29.①他痴迷于戏,有戏剧天赋。看戏入迷,演啥像啥。②他重义轻财,为人硬气。做饭、唱戏,报答村里人的恩情;拒绝重金礼聘,拒绝给保长的爹唱戏;舍己救人,为救二大爷和小孙子被门柱砸死。③他支持抗日大业,彰显民族大义。主动为19路军义演,把自己一半的积蓄捐给19路军。
【解析】
27.
本题考查学生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的能力。
B.“用比喻和夸张手法”错误,手法错解,“比喻”错,用“戳”写“眼”,应是比拟。
C.“表现出热爱以戏剧为代表的传统文化的主题”错,主题应该是“义”,一方面重义轻财,知恩图报;一方面讲民族大义,为抗战出力。
D.“直接表现”错误。这些是从侧面来写的,侧面表现了“他”唱戏的艺术魅力。
故选A。
28.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叙述人称的能力。
由“他打小是个没见过爹娘的孤儿。村里人可怜他,给他几件旧衣服,时不时给他送碗粥”可知,本文以第三人称“他”叙述故事,表现了人物身份卑微。结合“有红白大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好多厨师见他机灵透钻,想收他为徒”分析,这些内容又写出“他”知恩图报,天资聪颖等,卑微的出身与高尚的人格更好地表现了人物形象。
“他”可以是文中具体的小说主人公,也可以指社会上具有与“他”相似品格的其他人,使得人物既有小说的典型性,又具有了更为普遍的意义,更能凸显小说的主旨。
“他”没有名字,活着轰轰烈烈,死后被称为“戏之骨”,使作品显得含蓄蕴藉,在娓娓道来中引起读者的兴趣。
29.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及意蕴的能力。
由“十二岁时他迷上了戏。七里八乡逢会赶集唱大戏,一定要去看,眼瞪得溜儿圆,支棱着俩招风耳听得入了迷,连草台班子的戏也一场不落。有时听到入境处,一会儿哭得一把鼻涕一把泪,一会儿又自顾自地哈哈大笑,手舞足蹈”可知,他痴迷于戏。结合“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扮老生显尽沧桑,扮小生俊逸风流……至于扮旦角,花旦、刀马旦、武旦、老旦、彩旦等扮相各展风流”“没见他跟谁学过,却唱念做打样样在行。他一个人能演所有角色,缺啥就能补啥;要是唱全场,谁看谁呆,连台上人都能被瞒过”分析,他有戏剧天赋,生旦净末丑,他学啥像啥,唱啥是啥。
由“有红白大事的时候,他就去帮厨,一来解决吃的问题,二来也算是对大家的报答”“人不能光为了吃,我得学戏。唱好了,报父老乡亲对我的恩”“‘一辈子救过多少人命,又是咱的铁杆票友,我得用戏送他一程。你们不去我一个人去’他说得斩钉截铁,掷地有声”等可知,他为人硬气,报答村里人的恩情。
结合“好多大班子慕名用重金来挖,私下允以优厚待遇,均被他拒绝。他说:‘我从一而终’”“有个村医是戏迷,老死以后送殡。村民们凑钱想让他出台戏,正巧与保长的爹八十大寿时间冲突。班头想给保长的爹演,他断然拒演”等分析,他拒绝重金礼聘,断然拒绝给保长的爹唱戏。说明他他重义轻财,为人硬气。
结合“拉二胡的二大爷和边上昏睡的小孙子来不及反应。但见他边唱边飞身而起,扑向二人,被柱上的灯砸中脑门儿,瞬间血流如注。他硬生生面不改色,唱完最后一句,猛然直挺挺倒地”分析,他舍己救人,为救二大爷和小孙子被门柱砸死。
由“19路军从抗日前线撤下来。他找到队伍说要义演”“这些一半给19路军,一半送我走……”可知,他找到队伍说要义演,支持抗日大业;把自己的积蓄一半送给19路军,彰显民族大义。
(2022·新疆·乌苏市第一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雷雨(节选)
曹禺
开幕时,四凤在靠中墙的长方桌旁,背着观众滤药,她不时地摇着一把蒲扇,一面在揩汗;鲁贵(她的父亲)在沙发旁边擦着矮几上零碎的银家具,很吃力地,额上冒着汗珠。
鲁贵(喘着气)四凤!
四凤(厌烦地,冷冷地看着她的父亲)是!爸!干什么?
鲁贵 我问你听见我刚才说的话了么?
四凤 都知道了。您少说闲话吧!(嘘出一口气)呀!天气这样闷热,回头多半下雨。
鲁贵 四凤,你听着,我再跟你说一遍,回头见着你妈,别忘了把新衣服都拿出来给她瞧瞧。
四凤(不耐烦地)听见了。
鲁贵(自傲地)是你爸爸混事有眼力,还是她有眼力。
四凤(轻蔑地笑)自然您有眼力啊!
鲁贵 你还别忘了告诉你妈,你在这周公馆吃得好,喝得好,白天侍候太太少爷,晚上还是听她的话,回家唾觉。
四凤 那倒不用告诉,妈自然会问你。
鲁贵(得意)还有啦,钱,(贪婪地笑着)你手里也有许多钱啦!
四凤 钱!?
鲁贵 这两年的工钱,赏钱,还有(慢慢地)那零零碎碎的,他们……
四凤(赶紧接下去,,不愿听他要说的话)那您不是一块两块都要走了么?喝了!赌了!
鲁贵(笑,掩饰自己)你看,你看,你又那样。急,急,急什么?我不跟你要钱。我说啊,你等你妈来,把这些钱也给她瞧瞧,叫她也开开眼。
四凤 哼,妈不像您,见钱就忘了命。(回到中间茶桌滤药)
鲁贵(坐在长沙发上)钱不钱,你没有你爸爸成么?你要不到这周家大公馆帮主儿,这两年尽听你妈妈的话,你能每天吃着喝着,这大热天还穿得上小纺绸么?
四凤(回过头)哼,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
鲁贵 什么脸不脸?又是***那一套!你是谁家的小姐?底下人的女儿,帮了人就失了身份啦。
四凤(气得只看父亲,忽然厌恶地)爸,您看您那一脸的油,——您把老爷的鞋再擦擦吧。
鲁贵(凶凶地)讲脸呢,又学***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
四凤(忍气)爸爸,您留几句回家说吧,这是人家周公馆!
鲁贵 咦,周公馆挡不住我跟我女儿谈家务啊!我跟你说,你的妈……
四凤(突然)我可忍了好半天了。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不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您要是再给她一个不痛快,我就把您这两年做的事都告诉哥哥。
鲁贵 我、我,我做了什么啦?(觉得在女儿面前失了身份)喝点,赌点,玩点,,这三样,我快五十的人啦,还怕他么?
四凤 他才懶得管您这些事呢!——可是他每月从矿上寄给妈用的钱,您偷偷地花了,他知道了,就不会答应您!
鲁贵 那他敢怎么样,(高声地)他妈嫁给我,我就是他爸爸。
四凤(羞愧)小声点!这没什么喊头。太太在楼上养病呢。
鲁贵 哼!(滔滔地)我跟你说,我娶你妈,我还抱老大的委屈呢。你看我这么个机灵人,这周家上上下下几十口子,哪一个不说我鲁贵呱呱叫。来这里不到两个月,我的女儿就在这公馆找上事;就说你哥哥,没有我,他能在周家的矿上当工人么?叫你妈说,她成么?这样,你哥哥同你妈还是一个劲儿地不赞成我。这次回来,你妈要还是那副寡妇脸子,我就当你哥哥的面不认她,说不定就离了她,别看她替我养女儿,外带来你这个倒霉蛋哥哥。
四凤(不愿听)爸爸。
鲁贵 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不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
四凤(小心地)我听说,不是我们老爷先叫矿上的警察开了枪,他才领着工人动的手么?
鲁贵 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
四凤 您听错了吧。哥哥说他今天自己要见老爷,不是找您求情来的。
鲁贵(得意)可是谁叫我是他的爸爸呢,我不能不管啦。
四凤(轻蔑地看着地的父亲,叹了一口气)好,您歇歇吧,我要上楼给太太送药去了。(端起了药碗向左边饭厅走)
(有删改)
30.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贵和四凤两人边干活边谈话,既是他们普通生活的场景,又是作者的特意安排。
B.鲁贵和四凤的谈话体现了父女两人的脾性,也流露出鲁贵自私、贫婪,趋炎附势等性格特征。
C.节选部分两次写到天气热,既体现了不同人物此时的心情和性格特征,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
D.节选部分一方面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另一方面为全剧的发展做铺垫,有利于推动剧情发展。
31.节选部分通过鲁贵和四凤的对话除了揭示父女间的矛盾外,还揭示了哪些矛盾?请结合文本简要概括。
32.请结合节选部分的内容简要概括四凤母亲的性格特点。
【答案】30.C
31.①鲁贵与妻子、儿子的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
②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
32.①爱家庭。舍不得自家女儿当人家的使女,回来先看自己的女儿,会问女儿的具体情况;把挣的钱寄回家。②讲脸面。为了自家脸面到很远的地方做帮佣。③有骨气。鲁贵认为这是“穷骨头”,体现了她的傲骨。
【解析】
30.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作品内容和艺术特色的能力。
C.“更写出了当时冷漠的社会环境”错误,剧本里的环境具有暗示当时社会环境的作用,但当时四凤提到“天气这样闷热”只是对闷热天气的描述,主要是为了表现在这种天气下不同人物的心情和性格特征,与社会环境无关。
故选C。
31.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根据“(汹汹地)讲脸呢,又学***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鲁贵和妻子之间有矛盾;
根据“他哪一点对得起我?当大兵,拉包月车,干机器匠,念书上学,哪一行他是好好地干过?好容易我荐他到了周家的矿上去,他又跟工头闹起来,把人家打啦”可知鲁贵和儿子之间有矛盾。鲁贵认为妻子穷讲究,认为儿子不好好干。
根据“反正这孩子混蛋,吃人家的钱粮,就得听人家的话,好好地,要罢工,现在又得靠我这老面子跟老爷求情啦”可知,鲁贵的儿子与周家矿上的矛盾。鲁贵的儿子率领矿工罢工,要到周家给老板讲罢工的条件。
32.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人物形象的能力。
根据四凤的话“妈是个本分人,念过书的,讲脸,舍不得把自己的女儿叫人家使唤”“我跟您先说下,妈可是好容易才回一趟家。这次,也是看哥哥跟我来的”可知,四凤母亲爱自己的家庭。
根据鲁贵的话“讲脸呢,又学***那点穷骨头,你看她!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可知,四凤母亲讲脸面,自尊自爱自强。
根据“跑他妈的八百里外,女学堂里当老妈,为着一月八块钱,两年才回一趟家。这叫本分?还念过书呢!简直是没出息”可知,在鲁贵眼里的没骨气其实是有骨气,这一反面描写反而体现了她的傲骨。
四、文学类阅读-双文本
(2022·广东·普宁市华侨中学高二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文本一:
非攻
鲁迅
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出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走了三天,看不见一所大屋,看不见一棵大树,看不见一个活泼的人,看不见一片肥沃的田地。
“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墨子想。
待到望见南关的城楼了,突然听见一个人大叫道:“给他们看看宋国的民气!我们都去死!”
墨子知道,这是自己的学生曹公子的声音。
又走了一天和大半夜,在一个农家歇下来,起来仍复走。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远远的望见一个大汉,推着很重的小车,向这边走过来了。走到墨子面前,叫了一声“先生”,一面撩起衣角来揩脸上的汗,喘着气。
“这是沙吗?”墨子认识他是自己的学生管黔敖,便问。
“是的,防云梯的。”
“别的准备得怎么样了?”
“也已经募集了一些麻、灰、铁。不过难得很:有的不肯,还是讲空话的多……”
墨子说:“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
……
楚国的郢城,街道宽阔,房屋整齐,大店铺里陈列着许多好东西,走路的人,都活泼精悍,衣服也很干净。墨子在这里一比,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
墨子辗转借问,径奔公输般寓所。公输般正捏着曲尺,在量云梯的模型。
“啊呀!墨翟!果然是你!”公输般高兴的说,“先生这么远来,有什么见教呢?”
墨子沉静的说道:“听说你造了云梯,要去攻宋。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
“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
“那么,不可以歇手了吗?”
“这可不成,”公输般怅怅的说,“我已经对楚王说过了。”
墨子说,“待拿我的书来请楚王看一看。”
“你还不是讲些行义么?”公输般道,“劳形苦心,扶危济急,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他可是君王呀,老乡!”
“那倒也不。丝麻米谷,都是贱人做出来的东西,大人们就都要。何况行义呢。”
“那可也是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
墨子也高兴的说,“你如果一味行义,我还要送你天下哩!”
公输般更加高兴起来。他问道:“我舟战有钩拒,你的义也有钩拒么?”
“我这义的钩拒,比你那舟战的钩拒好。”墨子坚决的回答,“我用爱来钩,用恭来拒。不用爱,钩是不相亲的;不用恭,拒是要油滑的。所以互相爱,互相恭,就等于互相利。现在你用钩去钩人,人也用钩来钩你;你用拒去拒人,人也用拒来拒你。互相钩,互相拒,也就等于互相害了。”
“但是,老乡,你一行义,可真几乎把我的饭碗敲碎了!”公输般碰了一个钉子之后,改口说。
“但也比敲碎宋国的所有饭碗好。”
“可是我以后只好做玩具了。你等一等,我请你看一点玩意儿。”
不一会,公输般手里拿着一只木鹊,交给墨子,说道:“只要一开,可以飞三天。这倒还可以说是极巧的。”
“可是还不及木匠做的车轮,”墨子看了一看,就放在席子上,说,“有利于人的,就是巧,就是好;不利于人的,就是拙,也就是坏的。”
“哦,我忘记了,”公输般又碰了一个钉子,这才醒过来,“早该知道这正是你的话。”
“所以你还是一味的行义吧,”墨子看着他的眼睛,诚恳的说,“不但巧,连天下也是你的了。真是打扰了你大半天,我们再见罢。”
公输般送他出了大门之后,回进屋里来,想了一想,便将云梯的模型和木鹊都塞在后房的箱子里。
墨子在归途上,是走得较慢了,一则力乏,二则脚痛,三则干根已经吃完,难免觉得肚子饿,四则事情已经办妥,不像来时的匆忙。然而比来时更晦气:一进宋国界,就被搜检了两回:走近都城,又遇到“募捐救国队”,募去了破包袱;到得南关外,又遭着大雨,到城门下想避避雨,被两个执戈的巡兵赶开了,淋得一身湿,从此鼻子塞了十多天。
一九三四年八月作
(选自《故事新编》,有删改)
文本二:
基于一种新世界观之上的对于历史事件的审视,鲁迅并没有完全拘泥于历史,而是在尊重历史本质真实的前提下,着重开掘历史精神,以给执着于现实斗争的人们一种启示、一种借鉴和一种新的认识感受。正是出于这样一种创作意图,鲁迅在这篇小说的创作过程中,调动丰富的手法,生动而又细腻地、历史而又现实地塑造了一个“中国的脊梁”式的古代英雄形象。
(摘编自崔军艺《浅析<非攻>》)
33.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中墨子的学生管黔敖以及曹公子,都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B.针对墨子的“行义”,公输般指出那是“贱人的东西,大人们不取的”,可见公输般当时瞧不起墨子的平民思想。
C.公输般先后碰了两个钉子,最后又把自己的作品收了起来,他的理屈词穷和最终转变,引发了读者的深刻思考。
D.这篇小说取材于古人古事,借助历史原型表达了对墨子兼爱非攻思想的认同,同时又融入了对时代的思考。
34.下列对文本一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善于写人物对话,无论是墨子与管黔敖的对话,还是墨子与公输般的对话,都传神地表现了人物的个性特征。
B.文中楚国的富裕与宋国的贫苦形成对比,楚国人的活泼精悍、衣服干净和墨子的风尘困顿、旧衣破裳形成对比。
C.“饭碗敲碎”“募捐救国队”等词语,饱含着丰富的生活内容,体现了这篇小说语言轻松诙谐的特点,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
D.小说没有瑰丽诡异的想象,但行文逻辑性强,具有说服力。文中写墨子与公输般的较量,朴实无华,却极有力量。
35.请结合文本二内容,概括小说《非攻》中墨子形象特点,并分析小说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
【答案】33.A
34.C
35.墨子形象特点:①埋头苦干、不尚空谈的实干家形象;②为民请命、扶危救急的侠义形象。
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①正面描写。以墨子鞋底磨成大窟窿,脚上起茧等细节描写写出他为宋不辞劳苦。②侧面描写。以公输盘狡诈、心怀不义以及各种借口,侧面衬托出墨子执着于仁义。
【解析】
33.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A.“管黔敖以及曹公子,都继承了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错,由原文墨子的话“昨天在城里听见曹公子在讲演,又在玩一股什么‘气’,嚷什么‘死’了。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可知,曹公子并没有继承墨子的精神,切切实实地为备战做好防御工作。
故选A。
34.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鉴赏文章艺术特色的能力。
C.“淡化了小说的严肃性”错,小说突出了墨子的仗义性格和反对一切侵略战争,主张加强实力、奋起自卫的思想,凸现了墨子勇敢、机智的性格和忘我的精神。语言轻松诙谐反而增强了主题的严肃性。
故选C。
35.
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的文学形象以及形象塑造手法的能力。
结合“墨子走进宋国国界的时候,草鞋带已经断了三四回,觉得脚底上很发热,停下来一看,鞋底磨成了大窟窿,脚上有些地方起茧,有些地方起泡了。他毫不在意,仍然走”“你去告诉他:不要弄玄虚;死并不坏,也很难,但要死得于民有利!你们仍然要准备着,不要指望口舌的成功”可知,这里运用了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等正面描写的手法,展现了墨子为了阻止楚国攻打宋国,历尽艰辛,不辞辛苦,是一个埋头苦干、拼命应干的实干家形象。
结合“草鞋已经碎成一片一片,穿不住了,便只好撕下一块布裳来,包了脚”“旧衣破裳,布包着两只脚,真像一个老牌的乞丐了”“宋有什么罪过呢?楚国有余的是地,缺少的是民。杀缺少的来争有余的,不能说是智;宋没有罪,却要攻他,不能说是仁”“这模样了,还要来攻它!”可知,这些动作、语言、心理等细节描写,从正面生动地展现了墨子这位平民思想家急人所困、为民请命的侠义形象。
结合“‘那是……’公输般想着,‘先生说得很对的’”“公输般高兴的说,‘我没有见你的时候,想取宋;一见你,即使白送我宋国,如果不义,我也不要了……”这是通过描写公输般侧面衬托墨子的形象。
综合以上内容,从人物形象和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
相关专题: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