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记出漂亮笔记布局 怎么排版
日常生活中,在读书时;听课时总是需要记笔记的。当有时候拿起笔记翻阅时,总会发现一些错误,于是就改在附近。或者有时候,你会发现笔记是非常凌乱的。我觉得一些小的技巧有必要分享给大家。
如何写出好看的笔记
在写每一篇笔记之前,你就要先想好怎么排版,然后在记录的过程中会简单很多,笔记也会变整洁
首先给它你要准确地定好位,这是哪个科目里的哪一类。
根据你的分类,就将整个版面分成几块,最好不超过4,5块。
整个版面需要有1/3的总结栏,改错栏的设置。这样显得笔记更加整洁。
整个笔记不要用超过3种颜色的笔标记,最好两种。
每一个板块要有自己的名称,当然可以无限发挥你的想象。
一定哪一张不用的空白纸,以免在用的时候,会有想不到的东西需要记下来,回来再将它添在错误栏里,或者总结栏里。
手写笔记如何漂亮和高效排版
一、使用关键字和精简后的短语,而不是完整的句子。
保持极尽可能的简洁,最直接的好处就是写得快,而且单位面积信息量更大。刻意地只保留关键信息,对温习也很有好处,当翻开笔记时,可以随时展开并还原出完整的内容,并检验自己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效果。
看下面的这个例子:
这块笔记中,以概念和概念之间的关系为主,这是非常有效的形成网状知识结构的记录方式。通常能够帮助学习者廓清各种干扰因素,快速抓住事物的骨架和本质。
二、有意识地留白和缩进,手动控制信息的布局和密度,考虑易读性。
千万不要为了节省纸张,记得太满。有的同学的笔记记得像作弊条,密密麻麻。这样一方面关键信息容易被淹没,另一方面,后面要批注或添加新的信息也无从下手。
在这个例子中,可以看到笔记的主人有意识地使用了锯齿状的反向阶梯缩进来控制布局,信息不仅变得高度有序,而且产生了一种强烈的韵律感。大家知道,人们倾向于对优美和规律的事物印象深刻,而对混乱和无序的事物本能地抵触和厌恶。所以,如果记录下的信息呈现出一定的韵律感和节奏感,是非常有利于形成深刻的记忆的。
用笔记录的一大目的,在于更有效地提取信息。笔记记得越是密不透风,就像文件压缩得越厉害,提取信息就越慢,学习效率和转化率也就越低。
三、使用一些程序设计的思维方式来组织信息,避免冗余。
「宏定义」 作为程序猿,我们喜欢把一些复杂的表达式定义为一个“宏”(macro),然后每次使用这个宏,就相当于使用了整个表达式。在笔记中,为了方便,我们完全可以把一些专有概念定义为一个宏,以便引用。举个例子,“跨省”就是一个很好的宏,一说你就知道是什么。
「函数与信息引用」 作为程序猿,我们把通用的代码组织成函数或类,以免把同样的逻辑到处复制粘贴,反复修改,导致代码无法维护。把这种思想运用到笔记中,我们会尽量抽取信息的公共部分,在必要时加以引用,就可以避免迷失在重复而冗余的信息里。
这一招对理科的习题尤其管用,你会慢慢发现,那些被提取出来的公共部分,慢慢地就成了你的工具箱的一环,也就是各种解题方***的来源。这个过程,俺称为 “思维的工具化” (toolization) 。当你的积累达到一定程度(也就是工具箱里的工具足够多)时,你就会自然而然地在头脑中形成框架性的方法体系。这时,不管什么题目,只要立足于教科书上已有的知识点,你会比其他人更容易地分解为已知问题的集合,从而更快地解决问题。
「模块化」 大多数人记录笔记的唯一方式,就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断地在末尾追加新的内容。今天记两个解题技巧,明天记几句课余讨论,后天又记两段课堂笔记,这其中又穿插着各种习题。这样其实是不太利于消化吸收的。更好的方法是按照主题划分地盘,相同相近的主题尽量放在一起,形成思维上的连贯性,避免不相干信息之间造成交叉干扰。如果有 标签 (tags) 就更好了,在笔记本的边缘分门别类地打上标签,更有利于快速检索。
四、善于设计和使用词汇表。
在正文中如果用到了一个名词,概念,有必要补充说明的话,应该补充在末尾的词汇表里,这样当下次再遇到时,可以直接引用词汇表。如果只是记在“首次遇到这个概念”的地方,日后翻阅笔记时,就有可能会出现“找不到自己记在哪儿了”的尴尬。
五、“关联式记忆”
笔记不是学术论文,是写给小伙伴们看的(当然主要是自己),不一定要那么严肃,俏皮一点,卖个小萌,写点琐事,段子,甚至兴之所至写首打油诗,也未尝不可。多年以后,拿起自己的笔记,看着上面的片段,或温馨,或捧腹,或感动,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画个小人,一下就记住了吧 ^_^
这种记忆方式学名叫做“关联式记忆”,意思是说,把你要记住的信息总是和一个特定的上下文关联起来。这样当你忘掉这个信息的时候,一回忆起当时的上下文,相关的信息就一下子都回来了。根据俺的经验,这一招对考试还是挺管用的。
“手绘版”图标——是上课太无聊了吧……
有一次春节回老家过年,整理十多年前的旧物,看到物理笔记本上写的小酸诗,打的欠条,从报纸上抄来的游戏攻略,上课时收到的小纸条,脑海中涌现出小伙伴们的音容笑貌,瞬间无比的清晰。这一本本学生时代的笔记本,在那时,也许只是应付高考的枯燥流水账,多年以后,却成了记忆中低声的沙沙私语和温柔的轻轻呢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