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中国高考记忆 那些年我们记忆中的高考
最苦的高考,最幸福的回忆!早已离开校园的你,是否依旧怀念高考时的百般滋味?纵观高考40年,政策在变化,不变的是学子们升学的上进心!
中国40年高考记忆---历史的变迁
1977年,在北京参加高等学校入学考试的青年正在认真答卷。
1977年10月,全国570余万名不同年龄、出身的求学者走进高考考场。这一年,高考制度的恢复,奏响了改革开放的序曲,影响和改变了几代人的命运。
40余年间,高考在与时代的共振中不断变革。它的变化,不仅代表了我国教育的发展进程,也折射出了中国经济社会的气象万千。
1977年,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的学生在上物理实验课。
1978年春,北京大学迎来恢复高考后录取的第一批新生。
1978年2月,恢复高考后的第一批大学生进入大学校门。
1978年3月,北京师范大学1977届新生在学习中交流。
女高音独唱叶英,22岁,来自长白山林区。她演唱《世世代代铭记毛主席的恩情》等歌曲,清脆嘹亮,亲切感人。她是1977年高考被中央音乐学院录取的考生。
1980年9月1日,山沟沟里的少先队员施展,以13岁的小小年纪,以465分的优异成绩,考上中国科技大学数学系(成年班),成为这年高考的佳话。施展斯文好静,爱好音乐,竹林里常传出他悠扬的笛声。
1984年,上海高校的研究生在联谊活动上的“英语角”用英语热烈交谈。1984年,英语正式成为高考科目。
湖北省麻城市铁门区农村青年王端良高考落榜后,一边务农、一边抽空自学。1985年他获得自学考试大专***。被该市胡锡古中学聘为英语教师。这是在一次考试后他为学生解题。1985年教育部规定:可以从参加统一高考的考生中招收少数国家计划外的自费生。一向由国家“统包”的招生制度,变成了不收费的国家计划招生和收费的国家调节招生同时并存的“双轨制”。
1989年7月7日,北京市第五中学的一个考场内,考生正在答题。1989年北京市共有34841人参加了文史、理工和外语3个科类的考试。
1991年6月9日,在北京天坛公园举行的北京市普通高等院校招生咨询活动牵动了数以万计的考生家长的心。北京及外地的89所高校参加了这一活动。
1992年3月8日,北京4万多名考生前往北京劳动人民文化宫参加成人高考咨询活动。一位女青年想报考北京师范大学学前教育专业,丈夫特意带着孩子陪她前来咨询。
1994年7月7日,江苏省南京12000多名考生在37℃的高温下参加第一天的高考应试。为保证考生安心答卷,南京各界想方设法将清凉送进考场。南京市一中高考点的1050名考生每人领到了一顶冰帽,这是一名考生头戴降温冰帽应考。
1996年7月7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考试进入第一天。北京四中考生在应试。1996年中国高等教育试行并轨招生,高校学费开始增加。
1998年7月24日中午12时,北京电报局160信息台与北京高校招生办公室联合开通了24小时高考成绩查询热线,考生只需拨通1605789,再输入准考证号码,既能获取高校招生考试各科成绩。这不仅方便了广大考生及家长,也有利于招生工作中公开、公平、公正原则的实施。
1999年7月7日,北京近5万名考生走进考场参加一年一度的高考。在北京市第二中学考点,北京市高招办特意为一名患有自发性气胸的考生陈迪扬安排了一间单人考场,单独配备了监考老师、医生和医疗设备。这是考生陈迪扬在特殊考场考试。自1999年开始,高等教育(包括大学本科、研究生)不断扩大招生人数的教育改革政策实施。
2000年1月19日,北京和安徽两地春季高考开考。大约3.6万名两地考生参加了此次高考
2002年7月8日下午,北京举行高考英语听力测试。试题通过北京广播电台新闻台中波828千赫和调频100.6兆赫两个频率播放。听力测试成绩将首次计入高考英语总成绩。
2003年6月7日,在北京第十五中学参加高考的考生等待进入考场。从这一年开始,高考时间从7月提前至6月。 这一年,教育部批准首批22所高校开展自主招生试点。作为一种新的选才方式,自主招生的试点范围不断扩大;类型逐渐增多,有“自主组织测试”、“校长实名推荐制”、“自主招生联考”等形式。
2011年3月14日,在课间,父亲王宝峰(右)与儿子王旭东(左)相互交流学习体会。家住山东省滨州市滨城区王宝峰与儿子王旭东刚刚参加完近一个月的美术专业课考试后,重返滨城区职教中心艺术复读班,进行文化课程的冲刺学习。2001年4月3日,教育部公布了高考招生制度改革又一项新举措,即2001年高考中报考普通高校考生的年龄、婚否不限。
2011年12月14日,参加美术统考的学生在山东烟台一家美术培训机构进行造型基础模拟考试。近年来,有越来越多的考生参加艺术类考试。艺术类专业考生需要参加“艺考”,考试合格者获得报考院校的专业合格证,持此合格证书参加高考,高考成绩公布以后,各艺术类院校进行择优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