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江苏南通市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年江苏南通市四校联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第I卷 阅读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人类社会语言体系中,有关疾病的话语表达从未匮乏。当一种疾病出现后,人们尝试用话语对其进行言说和解释。与专业技术人员不同,普通民众的言说并非要揭露疾病真相,而是期望通过大量话语表达抚慰内心恐惧,有关疾病的流言也由此甚嚣尘上。患病者因疾病成为道德层面的传染者,成为被群体排斥的他者。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对患病者社会身份的话语塑造便开始出现。在围绕疫情的社会话语体系建构中,“武汉人”被塑造为疾病传播的“符号化”群体。随着疫情进一步发展,人们对疾病的心理恐慌逐渐加重,有关“武汉人”的话语描述也加入更多道德惩戒意义,产生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
疫情暴发期间,患病者与疾病爆发地居民成为其他社会民众恐慌的对象,人们希望与这类人群保持距离,当现实的空间隔离尚无法实现时,心理隔离成为人们唯一选择。将“武汉人”塑造成污名化符号,既是健康人群站在道德高位上施加的道德惩戒,同时也是健康人群希冀实现心理隔离的话语体现。
在社会运行规则中,疾病被视作社会风险因素,是维持社会稳定运转所需消除的因素,这造成患病者的社会边缘化现象。人们依托社会规则形成的话语权力,采用负面语言对患病者加以描述,甚至借助话语将患病者“妖魔化”,达成将患病者从所处社会环境中排斥或消除的心理意图。由上可知,话语虽源自于个体意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规则,人类的言说过程亦是自我社会身份塑造过程。人们使用话语的前提便在于接受话语所蕴含的潜在社会规则,在使用话语进行交流中不断将自我与他者对象化、符号化。疾病对个体生命的剥夺和对社会稳定的危害,使其遭受社会话语规则的抑制。当疫情暴发时,人们出于对疾病的恐惧自然而然形成对疫情相关人群的话语排斥,在民众恐惧心理不断加重过程中,疫情相关流言话语也开始盛行。
——摘编自高旸《从“污名”到“同情”:疫情时期社会心态调整探析》
材料二:
互联网的诞生产生了许多所谓的“官宣”,其实并不靠谱。现在都说要追求真相,其实互联网诞生以后我们就进入了后真相时代,网上许多人其实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一方面孜孜以求真相,一方面又不闻不顾真相自说自话。真相似乎已经不重要了,价值观更重要,有时候就是价值观在说话,这样就会产生很多偏激的言论。
所以,流言有事实的部分,还有意见的部分,哪个更重要? 现在我看是意见的部分。而且这个意见不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是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按照需要去选择性地传播和阐述。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去认识,还有个群体压力的问题,有时甚至知道这个是错的,但又迫于群体压力,不敢发言。
现代化过程分为“简单现代化”和“反身现代化”两个阶段。所谓“风险社会”的“风险”是一个指明自然终结和传统终结的概念,在自然和传统失去其无限效力并依赖于人的决定的地方,才谈得上风险。风险概念表明人创造了一种文明,以便使自己的决定将会造成的不可预见的后果具备可预见性,从而控制不可控制的事情,通过有意采取的预防性行动,以及相应的制度化措施战胜发展带来的种种副作用。经过全世界新冠疫情的洗礼,我们对此“风险”表述认识更加真切。如果新冠病毒是传统方式的自然产生,那就还不是这里所说的风险; 但如果它的产生和传播是具有人为成分的,比如人类过度实践、科学研究的失误、城市化进程、经济全球化、政府管理失衡等,那就是反身现代化阶段的“风险”。而发生并急速扩散于“互联网”的流言,也不同于传统社会自然生成的流言,同样是一种“风险社会”的“风险产物”,需要人类自身进行有效的风险控制。
——摘编自《流言? 谣言? 谎言?》
材料三:
移动互联时代,信息触手可及,传播速度加快。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专业人士认为不靠谱、难以产生影响的“科学流言”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流言,及时精准地辟谣十分必要。与此同时,如何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也成为当代科普工作亟待破解的课题。-23
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时常出现,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权威声音缺位。转变科普理念,多从公众需求出发,让及时权威的声音抵达更多人,才能让科学跑在流言前面。提高对“科学流言”的免疫力,培养科学素养是关键。提高科普质量,既介绍具体知识,又传播科学思维,努力提升全民科学素养,全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才会更稳固。
大力发展科普产业,健全完善引导全社会参与科普的机制,有助于凝聚合力、弥补传统机构力量的不足,快速响应公众科普期待,更好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人群的科普需求。当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产品更趋丰富,我们定能筑起更为立体的抵御“科学流言”的屏障。
——摘编自喻思南《用科普抵御“科学流言”》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wqppwe
A.在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之初,对患病者社会身份的话语塑造便开始出现。与此同时,便产生了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
B.疫情暴发期间,患病者与疾病爆发地居民会引起社会民众恐慌,健康人群希望与他们保持距离,实现心理隔离便成了优先选择。
C.进入了后真相时代,人们并不真的在乎真相,在乎的是情绪,是自己的立场、观点和意见。因此,“官宣”也就可有可无了。
D.权威声音缺位,给了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以可乘之机,科普工作者要转变理念,大力培养其科学素养,消除公众的心理恐惧。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对“武汉人”的符号污名化现象,是健康人群站在道德高位上施加的道德惩戒,也是健康人群希冀实现心理隔离的话语体现。
B.人们采用负面语言对患病者加以描述,甚至将患病者“妖魔化”,这些话语虽源自于个体意识,但却蕴含着丰富的社会规则。
C.面对层出不穷、不断变换花样的科学流言,最重要的是精准的辟谣。因为,如果不及时予以澄清,很可能引发难以预料的后果。
D.转变科普理念,培养民众科学素养,发展科普产业,当科普渠道日益多元、科普产品更趋丰富,我们会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
3.根据材料内容,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反身现代化阶段“风险”的一项是(3分)
A.2020年,设计运行时间为50年的中国最大的垃圾填埋场——西安灞桥江村沟垃圾填埋场只工作25年便提前退休。
B.2019年,研究人员表示,印度尼西亚雅加达地区因人类超采地下水而导致地面沉降加速,10年里下沉了约2.5米。
C.2008年5月12日,四川省汶川县映秀镇发生了震级为8.0级的大地震,共计造成69227人遇难、17923人失踪。
D.1986年乌克兰切尔诺贝利核电厂发生爆炸,总共损失大概两千亿美元,是近代历史中代价最“昂贵”的灾难事件。
4.请根据材料二、材料三的内容,给流言下一个简要的定义。(4分)
5.请结合材料概括疫情期间流言产生的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弗洛西亚姨妈
【摩尔多瓦】尤利安·乔坎
1988年秋天,一个阴雨绵绵的下午,当第一部巴西电视连续剧《伊佐拉》在电视台上播出并引起弗洛西亚姨妈注意的时候,她正在死去活来地闹牙疼。但是这部电视连续剧的情节可真抓人,到那一集结束的时候,它已经使牙疼不翼而飞。那个美丽勤劳的女奴伊佐拉,被一个名叫莱昂修的地主剥削,骚扰。但是伊佐拉具有坚强的性格,她爱着一个自由的男子汉——托比亚斯。嫉妒而霸道的莱昂修对他们俩心怀怨恨。每看完一集连续剧之后,弗洛西亚姨妈都觉得需要向朋友们倾诉自己心中的强烈感受。
弗洛西亚姨妈一整天都在琢磨那个不幸的奴隶姑娘会有什么打算,她完全忘了做晚饭。然后,当她想起来这回事的时候,开始在厨房里手忙脚乱地张罗,可她的心思根本不在那上面,结果把牛排烧糊了。
弗洛西亚姨妈和丈夫、儿子一辈子都住在一套憋屈邋遢的公寓里。这片地方也未老先衰,破旧不堪,但是弗洛西亚姨妈很知足:在城里有一套公寓,即使很憋屈邋遢,也很不错了!伊佐拉的不幸故事更加强了这种信念。比起那个巴西奴隶女孩受的那些苦遭的那些难,弗洛西亚姨妈的问题是小菜一碟。不错,她丈夫近来变得脾气很坏,有时候,他甚至喝醉了,冲她喊叫。但是这些小小的过分言语怎能和狼心狗肺的莱昂修的那些暴行相提并论?弗洛西亚姨妈知道她丈夫从根儿上是一个好人,心地善良的人。
有半年工夫,弗洛西亚姨妈在街角上卖鱼罐头,这些是她从城镇另一头一个商店低价买进的。在一个秋雨绵绵的日子,她的买卖突然结束了。当时弗洛西亚姨妈提着两个装得满满的购物袋,疼痛得深弯下腰去,一头跌进了一个大水坑。在去医院的路上,在急救车里,他们用一种带转盘的仪器给她诊断。但是,那个种植园里的奴隶们,在皮鞭底下的日子会强一些吗?不假,工厂再也不给沃瓦大叔按时开工资了,到最后他们宣布因人员过剩他被解雇了,虽然他还没到退休年龄。但是,莱昂修的奴隶们做梦也别想有什么工资和养老金!
然而,有一个小问题,这是真的:那些似乎永远没有结尾的巴西电视连续剧有时候也会有一个真正的结尾。这时候,弗洛西亚姨妈会一连几天没着没落,无所事事。但是,一个新的系列连续剧会及时开始,这样弗洛西亚姨妈就会重振她的精神和乐观主义。一切都那么美好!如果伊佐拉们能够战胜命运,也许那就像一个美妙的神话故事了。但是由于某种原因,这是不可能的——所以弗洛西亚姨妈总是能够在对她们的怜悯中找到安慰。
但是,随后有一天,她想起了伊佐拉的朋友——厨娘贾努阿莉娅,那个黑姑娘,从早到晚在厨房里当牛做马,还经常安慰伊佐拉。她虽然憎恨莱昂修,但是从来不妄想公然反抗他。她总是告诉伊佐拉要有耐心,因为总有一天一切都会好起来的。一个多么奇怪的忠告!一种多么无法解释的顺从!弗洛西亚姨妈被搞迷糊了。对贾努阿莉娅来说,把毒药放到那个地主的饭菜里,多么轻而易举。但是贾努阿莉娅什么事儿也没干。这是最最荒谬的地方。难道她害怕那些后果吗?难道她喜欢那种奴隶生活吗?那真是能想见的最糟糕的情况!肯定有别的对策,但是弗洛西亚姨妈不知道该怎么办……
一天黄昏,弗洛西亚姨妈来到阳台上,在一堆破烂中间找一个脸盆。她无意间瞥视了一下楼下的院子。外面寒冷而泥泞。一个胡子拉碴的流浪汉在一堆垃圾里乱翻腾。一只乌鸦在一棵光秃秃的树上哀鸣。对面的公寓楼好像一个还没吹起床号的兵营。一切都是灰蒙蒙的,没有色彩。
然而,突如其来地,弗洛西亚姨妈被一个顿悟震惊了。
她明白了,为什么那些南美的风景会那么吸引她的眼睛:它们都不带灰色。那个新世界的色彩生气勃勃、引人注目!伊佐拉的世界——有蔚蓝色的海洋,奇异的水果,有绿树成荫的棕桐树,滑稽的鹦鹉,以及沐浴在炫目的阳光下的海岸沙滩——是那么迷人!相反,摩尔多瓦,有的却是漫长而寒冷的冬天,根本比不上那个新世界。随后,弗洛西亚姨妈几乎是立即发现,自己面对着的东西似乎是一种逻辑上的矛盾:奴隶制度怎么能在那样一个天堂里存在呢?一个人在那样的美景中怎么能剥削他的同胞呢?这是一种露骨的矛盾,一种弗洛西亚姨妈无论多么试图理解,都无法理解的矛盾。她喜欢巴西,但是奴隶制度使她恐惧。在反复思索之后,弗洛西亚心头豁然开朗了:伊佐拉和其他奴隶属于一个往昔的世界。在今日的巴西,奴隶制度早已不复存在!但是直到眼下为止,多少年来,弗洛西亚姨妈一直确信伊佐拉是自己的同时代人,以为那个女奴的苦难和当今的生活有某种关联。不仅如此,弗洛西亚姨妈一直把这出电视剧看作是关于当代拉美人生活的展示。由于某些无法解释的理由,电视连续剧中所有那些蒙冤受难的人物,都是弗洛西亚姨妈的“奴隶”。而这新生的顿悟使她迷惑。伊佐拉已经从弗洛西亚姨妈这儿逃跑了,溜回到另一个时代。这是让弗洛西亚无法接受的。伊佐拉必须和她属于同一时代,同一时刻——伊佐拉必须留在她原来的位子上,必须继续受苦受难。
弗洛西亚姨妈无法忍受看到她的奴隶解放了。
(选自《最佳欧洲小说2011》,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每看完一集连续剧,弗洛西亚姨妈都会向朋友倾诉自己心中的强烈感受,生活节奏也被打乱,说明对于伊佐拉的遭遇,她有了情感起伏和代入感。
B.尽管自己的生活也是贫穷、憋屈的,但“莱昂修的奴隶们做梦也别想有什么工资和养老金”,弗洛西亚姨妈借此获得了很大的心理满足。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安慰和麻痹。
C.弗洛西亚姨妈在丈夫面前忍气吞声、逆来顺受,她在电视剧中的贾努阿莉娅身上看到了自己的影子,面对现实但是又感到无望,找不到出路。
D.弗洛西亚姨妈觉得伊佐拉逃回了另一个时代,是因为她发现伊佐拉勇于反抗、人格独立,最根本原因是觉得自己作为观众,伊佐拉作为角色,两者之间存在着时代差异。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小说描写了摩尔多瓦“阴雨绵绵的”天气及“灰蒙蒙的,没有色彩的”景象,既暗示了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又营造了一种阴冷的氛围,为人物的活动提供了背景。
B.小说用较多的笔墨对弗洛西亚姨妈的心理进行了描写,有她对电视剧的沉迷,有她对现实的顿悟,也有她对顿悟的迷惑以及无法忍受。
C.全文主要运用全知视角,全面客观地展现了以弗洛西亚姨妈为代表的摩尔多瓦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经历,能够更真实地反映人物的想法以及生命状态。
D.弗洛西亚姨妈没有完整的姓名,没有可辨识的外表特征,却是一个典型形象。这种塑造人物形象的手法,不过多强调人物的个性化特征,从而使之能更好代表摩尔多瓦底层民众。
8.请结合全文分析小说结尾画线句的含义。(4分)
9.古典小说中常采用双拱式结构,即两条线索似乎各走各的,不会交叉,但实际上,作者是将它们相互比对,来寄托自己的许多想法。请据此简要说明本小说的结构特点并分析其效果。(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英宗,讳曙,濮安懿王允让第十三子。四岁,仁宗养于内。宝元二年,豫王(仁宗子,早夭)生,乃归濮邸。帝天性笃孝,好读书,不为燕嬉亵慢,服御俭素如儒者。每以朝服见教授,曰:“师也,敢弗为礼?”时吴王宫教授吴充进《宗室六箴》,仁宗付宗正,帝书之屏风以自戒。
嘉祐中,宰相韩琦等请建储,仁宗曰:“宗子已有贤知可付者,卿等其勿忧。”时帝方服濮王丧。六年十月辛卯,起为秦州防御使、知宗正寺,帝以终丧辞。奏四上,乃听。丧终,复授前命,又辞。戊寅,立为皇子。帝闻诏称疾,益坚辞。诏同判大宗正事安国公从古等往喻旨,即卧内起帝以入。
八年,仁宗崩。夏四月壬申朔,皇后传遗诏,命帝嗣皇帝位。百官入,哭尽哀。韩琦宣遗制。帝御东楹见百官。癸酉,大赦,赐百官爵一等,优赏诸军,如乾兴故事。帝欲亮阴三年,命韩琦摄冢宰,宰臣不可,乃止。是岁,畿内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赐被水诸军米,遣官视军民水死者,赐其家缗钱,葬祭其无主者。乙未,以雨灾,诏责躬乞言。初,学士草诏曰:“执政大臣,其惕思天变。”帝书其后曰:“雨灾专以戒朕不德,可更曰‘协德交修’。”己亥,以水灾,罢开乐宴。
每命近臣,必以官而不以名,大臣从容以为言,帝曰:“朕虽宫中命小臣,亦未尝以名也。”一日,语神宗曰:“国家旧制,士大夫之子有尚帝女,皆升行以避舅姑之尊,义甚无谓。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可诏有司革之。”会疾不果,神宗述其事焉。
赞曰:昔人有言,天之所命,人不能违。信哉!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及其临政,每有裁决,皆出群臣意表。虽以疾疹不克大有所为,然使百世之下,钦仰高风,咏叹至德,何其盛也!
(节选自《宋史·英宗传》)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B.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C.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D.英宗以明哲之资/膺继统之命/执心固让/若将终身/而卒践帝位/岂非天命乎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宗,是古代皇帝的庙号,庙号是封建帝王死后,在太庙立室奉祀时的名号。
B.建储,是指立皇太子,嫡长制是选立太子的主要原则,但文中英宗并非嫡长子。
C.干支,古人以天干地支纪年、月、日、时,文中的“戊寅”是以干支来纪年。
D.冢宰,职官名,周制为六卿之首,亦称太宰,后世用以称六部中的吏部尚书。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英宗一向高风亮节,淡泊名利。他多次以要替父亲守孝为由上奏辞官,听说被立为皇太子后又称病,更是坚决推辞。
B.英宗天性极为孝顺,注重礼法。他每每对老师恭敬有礼,在濮王和仁宗去世后,英宗执意为他们各守了三年孝。
C.英宗能够广开言路,从谏如流。因为雨灾,他下诏自责并要求臣下进言直谏,每有重大决策,都能采纳大臣们的意见。
D.英宗遇事严于自律,勤于修身。他以箴言约束自己,继位后认为雨灾是上天对他的告诫,表示愿和臣子共同提高修养。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是岁,畿内大水,遣使行视,疏治振恤,蠲其赋租。
(2)朕尝思此,寤寐不平,岂可以富贵之故,屈人伦长幼之序也?
14.宋仁宗认为英宗“贤”,有何依据?(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遣悲怀三首(其三)
元稹 唐代
闲坐悲君亦自悲,百年都是几多时。
邓攸无子寻知命,潘岳②悼亡犹费词。
同穴窅冥何所望,他生缘会更难期。
惟将终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
注:①该组诗是诗人悼念亡妻韦氏所作,这是第三首。②邓攸:西晋人。《晋书·邓攸传》载:永嘉末年战乱中,他舍子保侄,后终无子。潘岳:西晋人。妻死,作《悼亡诗》三首。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首联以“自悲”引出下文,由妻子的早逝想到了人寿有限,人生百年,也没有多长时间。
B.颔联引用典故,故作达观无谓之词,写人生的一切自有命定,暗伤自己无妻无子的命运。
C.颈联继续抒怀,诗人情难自已,无意于人间,唯寄希望于死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
D.尾联向亡妻表白心迹,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其“平生未展眉”,真是痴情缠绵。
16.诗歌题为“遣悲怀”,你认为诗人的悲怀排遣了没有?请结合全诗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春江花月夜》中,“ ”写月光照进树林,点染出春江月夜中的奇异之花;“ ”将月光、游子、诗人之情交织成一片,洒落在江树上,也洒落在读者心上,情韵袅袅。
(2)古典诗词常以杜鹃表达悲切、凄凉之情或思念之意,《蜀道难》中“ ”和《琵琶行》中的“ ”都描绘了杜鹃悲啼的画面。
(3)电视剧《大秦赋》正在热播,贾谊的《过秦论》中“ , ”两句形象地描写了始皇派遣得力将士守卫要塞、盘问行人的情景。
第II卷 表达题(80分)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双凤境内河塘泾溇纵横。江渚白沙无数,渔樵白发无数,想必那些蟹、蚌、虾、蛤、牲畜之族也惯看秋月春风。初冬的江南风光的池塘里水萍清欢淡淡,岁月静好。时令冬天,空气并不干燥,水和风暖,一丝( )的若有若无的水气在四周弥漫。水上的木桥,尚绿的荷叶,干枯的荷梗。灰鸭与白鹅在水面划水,偶尔潜下去,①,抖抖脖子,水面激起几片水花。
那些老房子倚水而建。衣不如新人不如故, ②。老房子里有一种让人追忆的繁华。繁华在追忆之际蓦然回首,一惊一叹,惊是惊艳,叹是叹息。惊叹之间,逝者如斯夫。老院古宅大门前的铜环,包浆的厚亮里是一代又一代人的体温与光阴,乳燕衔春的马头墙下,是( )的前世岁月中一幕一幕衣食住行。
双凤的老房子,屋连屋,房连房,粉墙黛瓦,风格近徽式民居,砖木结构,留有天井。远处看,重重叠叠、( ),宛如城廊。一户户农家小院被一条条( )、既窄又小的巷弄串连着,每条巷弄中间有一条条青石铺就的路,路路相通,如蛛网相连。雨雪天气,人们可以不带雨具穿堂越户,衣衫不湿。
18.依次填入文中括号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潮湿 飞短流长 错落有致 犬牙交错
B.潮湿 家长里短 参差不齐 纵横交错
C.温润 家长里短 错落有致 纵横交错
D.温润 飞短流长 参差不齐 犬牙交错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写成“江渚白沙和渔樵白发无数,想必那些蟹类和牲畜也惯看秋月春风”,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4分)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4分)
21.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4分)
①人脸的生物特征信息具有特殊性,②人脸识别广泛应用,③就会衍生过度使用、缺乏统一标准规范、数据存储缺乏安全保障。④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发布了一份关于APP个人信息收集与隐私政策的测评报告显示,⑤测评的100款APP中,⑥10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的行为。⑦客观存在的问题,⑧提醒我们对于海量人脸数据的分享、存储、应用等还需更加审慎。
22. 近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使用存款保险标识(见下图)。所有参加存款保险的金融机构会在营业网点入口处显著位置展示存款保险标识,确保进入营业网点的存款人能方便地识别。请指出存款保险标识的构成要素以及这一标识对于存款人的价值意义。(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生来就是高山而非溪流 ,我欲于群峰之巅俯视平庸的沟壑;我生来就是人杰而非草芥,我站在伟人之肩藐视卑微的懦夫!”这是“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所在的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中的誓词。
对上述材料,你有什么体验和感悟?任选角度,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自拟题目。②明确文体,但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少于600字。
参***
1. D (解析: A项“与此同时”错,B项实现心理隔离不是优先选项,C项“‘官宣’也就可有可无”错。)
2.C (解析:根据材料二,精准地辟谣十分必要,主动出击、更有效抵御“科学流言”同样重要。)
3.C (解析:地震的发生不具有人为成分。)
4.(4分)参***:流言是在权威声音缺位的情况下(1分),人们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按照需要去选择性地传播和阐述的言说(或解释) (1 分),它包含事实的部分和意见的部分(1分),其中意见的部分不是建立在证据基础上(缺乏足够的证据/事实基础)(1分)。
5. (6分)参***:
①人们试图通过大量话语表达抚慰内心恐惧,因此会产生有关疾病的流言。
②为实现心理隔离,会形成对疫情相关人群的话语排斥进而产生流言。
③人们建立在价值观基础上,按照需要去选择性地传播和阐述,流言随之产生。
④一定程度上因为权威声音缺位,假借科学之名的流言会时常出现。
⑤公众科学素养不高,对“科学流言”缺乏免疫力,全社会抵御“科学流言”的根基不稳固。(每点2分,答出三点即可得6分)
6.D (解析: “伊佐拉勇于 反抗”分析不准确,“ 最根本原因”是“时代差异”表述欠妥。)
7.C (解析:全知视角不对,小说并没有全面展现摩尔多瓦各阶层人民的生活经历,是从弗洛西亚姨妈的视角来叙述她的生活经历及所思所想。)
8. (4分)“她的奴隶”是指电视剧中以伊佐拉为代表的受压迫的人(1分)。弗洛西亚姨妈自身生活贫穷无望,而她认为伊佐拉们比她更不幸,从而获取到生活的希望(1分)。而此时她发现电视剧中的那些人其实并不是和她是同时代的人,这样的现实让她无法接受(1分),凸显弗洛西亚姨妈的绝望感。(1分)
9. (6分)小说中一 条线索是对电视剧《伊佐拉》中情节、人物形象的叙述与分析(1分),另一.条线索是对弗洛西亚姨妈生活经历以及思想活动的叙述(1分)。两者看似没有交叉,但弗洛西亚姨妈对电视剧《伊佐拉》的着迷,使两条线有了比对(1分)。
效果:两条线索的呼应比对,使小说的情节得以推进。(1 分)弗洛西亚姨妈从剧中人物身上看到其与自身命运的相似性以及与其比对而产生了优越感,丰富了人物形象(1分)。作者借助这样的结构,拓宽了小说的主题。小说不仅表达了对弗洛西亚姨妈命运遭际的同情,也有对她与剧中人物比对而产生优越感的讽刺,也表达了对摩尔多瓦底层民众生活亳无出路的哀叹(1分)。
10. D
11.C (解析:文中的“戊寅”是干支纪日法)
12.B (解析:仁宗去世后,英宗没有守孝三年)
13. (1)这一年,京畿地区发生大水灾,(英宗)派遣使臣巡行视察,疏浚治理河道,赈济抚恤灾民,免除灾民赋税、租税。(评分建议:第一、 二小句共1分,其余小句各1分;大意对即可)
(2)我每当(或“常常”)想到这件事,日夜(或“醒时睡时”)都为此感到不安,怎么能因为富贵的缘故,而违背人伦长幼的秩序呢? (评分 建议:每句1分;大意对即可)
14.依据是:英宗知约束,好读书,懂节俭,孝顺父母,敬重老师。(评分建议:每点 1分,答到3点即可)
15.C (解析: “无意于人间”错)
16. (6分)没有。诗歌起笔由悲妻子而自悲,想到人寿有限而悲,并未排遣悲情;再以邓攸、潘岳自喻,透露出对无法预知天命的绝望,表达了深沉的悲哀;接着诗人虽寄希望于后夫妇同葬和来生再作夫妻,但这个愿望“更难期”,诗人陷入更大的绝望中。诗歌尾篇诗人要以终夜“开眼”来报答妻子的“平生未展眉”,更显哀痛欲绝。
17. (1)月照花林皆似霰 落月摇情满江树(2)又闻子规啼夜月 杜鹃啼血猿哀鸣
(3)良将劲弩守要害之处,信臣精卒陈利兵而谁何
18. C
19. (4 分)①虽然都化用了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的词句,但原句巧用短句,句式对称(或“使用整句”),(1 分)运用反复的修辞,有强调和递进的作用,更能营造一种沧桑之感。(1 分)
②原句罗列蟹、蚌、虾、蛤等水族生物,突出了此地水类生物之丰富; (1 分)独词的形式,读起来更富有节奏感,增强了文章的感染力。(1 分)
20. (4 分)参考示例:①片刻又冒出来 (2分)②房子也是老的好(2分)
21.参***:③改为:成分残缺,在“安全保障”后加“等问题”。
④改为:句子杂糅,删掉“了”,或把“了”改为“的”。
⑥改为:搭配不当,改为“10 款涉嫌过度收集个人信息”,或在“涉嫌”后加上“存在”。
⑧改为:语序不当,改为“存储、分享、应用”。
22. (5 分)构成要素:存款保险标识由央行统一设计, 构成要素包括存款保险形象图案(或“存款保险的Logo” )、“ 存款保险”中英文文字、“ 本机构吸收的本外币存款依照《存款保险条例》受到保护”文字(答成“保护依据”亦可)和“中国人民银行授权使用”文字(答成“授权单位”亦可)。(4 分)
对于存款人的价值意义:对存款人来说,通过这一标识就能更直观判断自己的存款在这家金融机构是否有保障(或“是否安全”)。(1 分)
相关专题: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