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语文试题
2023年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
(满分15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小题。
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电影创作了一批战争、历史主题的作品,并形成了一种雄浑高亢的审美风格,其中的代表就是《冰山上的来客》。这部电影片长100分钟,情节跌宕起伏,矛盾冲突鲜明,风格浑朴自然,树立了电影叙事的高度。
从叙事的深广度上看,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墨不多,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它不仅增强了战争画面的立体感,更增添了影片的艺术魅力。
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这一反常态的表现突出了反面角色的复杂性格,也深刻地折射出战争的残酷和曲折,拓宽了电影的叙事广度,影片还特意刻画了解放军围剿敌人时优待俘虏的细节,并通过细节体现了更高的善良意志和价值理想,这增加了《冰山上的来客》的叙事深度。
然而,当代部分影视作品的叙事方式趋于扁平化,缺乏叙事的深度与广度,《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大量使用了直接叙事手法,以单纯的视觉刺激促成大脑的简单接受,而在视觉刺激之外的更为宏阔的时间和空间,则被有意地遗忘了,战斗的叙述看似有着复杂的历史背景,而在处理手法上是高度抽象化的,是剥离了历史和现实的。
在叙事逻辑性方面,电影《冰山上的来客》情节错综复杂,但逻辑清晰结构完整。故事主要讲述了三个层次的矛盾:一是个人的爱情冲突,二是军民之间的隔阂及其消除,三是敌我矛盾,三个矛盾密切交织在一起,情节发展始终不离敌我矛盾冲突这条主线。这种叙述的逻辑,直接反映出创作者思维的深度和对现实认识的深度。
影片中的情感矛盾在塔吉克族战士阿米尔和真、假古兰丹姆之间。若将三人的情感纠葛放在今天为市场操纵的电影生产机制中,编剧大抵无法触及矛盾的后两层,只会是呈现单一的矛盾冲突,如将三人的矛盾简单处理成三角恋,更有甚者可能试图以三角恋表达“人的复杂”。这样的情节设计虽然不会对影片的基调产生负面影响,但却是没有思想引领意义的。
当代的电影生产机制与20世纪60年代已全然不同,它是一种在市场主导下的电影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会严格遴选能让资本增值的因素,并让不合格的因素被淘汰,被遗忘。为了尽快回笼资金,完成资本增值,必然会生产出大量平面化的、丧失了叙述深度的产品。显然,以市场为主导的文化生产机制,无法生产出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作品,因为它意味着更高的投入成本,更长的投资时间,而资金在这种投资循环中,获得回报的不确定因素也会增加。
中国电影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危机,当然也拥有前所未有的机遇。而它所需要思考的第一个问题,就是如何认识正在发生的一切,是不是需要继续盲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面对新的发展机遇,中国电影如何调整机制,适应现实和历史的需要,是需要进一步考虑的问题。
(摘编自石天强《从叙事方式看当代中国电影的困境》)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作为新中国战争主题电影的代表,《冰山上的来客》在叙事方面树立了标杆。
B. 《冰山上的来客》借鉴了《史记》等史书的叙事手法,未过多地描写战斗本身。
C. 《八佰》作为当代战争影片的典型,一大缺点是使用直接叙事手法的地方太多。
D. 如果电影生产机制纯以市场为主导,《冰山上的来客》这样的佳作很难出现。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文章把《八佰》与《冰山上的来客》进行对比,深化了读者对电影叙事的理解。
B. 文章从叙事的深广度和叙事的逻辑性两个方面对《冰山上的来客》做了评析。
C. 文章举阿曼巴依的例子,论证了优秀电影不会对反派刻意进行丑化的观点。
D. 文章通过对编剧处理情感纠葛作假设,指出了市场操纵下的电影生产机制的不足。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 《左传》基本不对战斗本身进行描述,而对战斗双方的谋划和准备等描述较多。
B. 像《冰山上的来客》那样多设置细节,能体现正确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
C. 创作表现丰富而深刻的历史事件的电影成本太高,不合乎我国的电影生产机制。
D. 若继续盲目相信市场对资源进行配置的力量,中国电影的危机可能会日趋严重。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材料一:
1991年,位于赤道附近的菲律宾吕宋岛的皮纳图博火山爆发。在热带东风的作用下,火山灰从菲律宾一直飘到印度。火山爆发形成了烟柱,它传播十分迅速,仅3周的时间就形
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宽广的烟柱带;火山爆发还产生了大量有害气体,其中二氧化硫就超过
1500万吨。受此次火山爆发的影响,中东及南半球南部地区的气温下降明显,这种影响一
直持续到第二年夏天,1992年的夏天,两地的气温比往年平均值低2℃。
为什么会产生火山爆发这一现象呢?这要从地球内部的结构说起。位于地壳固体岩石下面的区域叫做地幔,这里的岩石密度比地壳岩石大,但在高温和高压的作用下,这里的岩石变成一层厚厚的液态物。陆地地壳厚度约为35千米,海洋地壳厚度约为6千米,地幔厚度比地壳厚得多,约为2900千米,地幔一直延伸到地核。位于地慢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的流动的炙热岩石叫做岩浆。岩浆承受着巨大的压力,一旦地壳岩石出现裂缝,它就向上涌出,这就是火山爆发的原因。
上升的岩浆堆积在地面以下很深的地壳空洞里,这里叫做初级岩浆室。越来越多的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岩浆室里面的压力不断增加,最后岩浆冲破上面岩石,沿着阻力最小的
通道穿过上面的岩石上升,填充了更接近地表的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的压力逐渐升高
时,其顶部向上膨胀、使得上面的岩石凸起。在地面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凸起部分——熔岩
丘。它的出现说明岩浆室已满,火山即将爆发。
岩浆流动的通道叫火山管。火山的每个岩浆室都拥有火山管。岩浆最后沿火山管冲破上
面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从岩浆室上升的岩浆必须破坏上面的岩石,排除路障。这就会引
发许多震级较小的地震。
火山爆发在某种程度上几乎倾空了距地面最近的岩浆室。室内压力下降,岩浆室最后因无法承担上面岩石的重量而塌陷。地面上的塌陷处叫做火山口。
并不是所有的火山爆发都会影响气候。火山喷发时,必须向平流层喷出大量的微小颗粒,才能改变气候。在平流低层几乎不会出现空气垂直运动,但却会出现水平运动。这意味着喷射到平流低层的物质会沿水平方向散落,但降落速度很慢,因此它将在大气上层中停留几个月,甚至几年。
如果火山位于赤道附近,那么它爆发后对气候的影响是最大的。因为它会使喷入平流层中的物质运动到另一个半球,一旦这样,它将影响到两个半球的气候。
反射也会影响气候。任何物体表面都能反射光线,表面反射光线的百分比称为反射率,不同物体因性质、形状、大小等因素的不同,对光的反射率也有所不同。整个地球的平均反射率大约是30%,雪花的反射率约为80%,黑色路面的反射率约为7%。一般说来,因为平流层中的空气是透明的,所以反射率几乎为零。然而微小的颗粒却能反射射入的光线,所以增加了平流层的反射率。这些微小颗粒还形成了一层薄雾,这层雾太高太薄,我们无法用肉眼看到,但它却能在一定程度上遮蔽地表,从而起到冷却的作用。
火山是大气污染的主要自然污染源,它会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在我们看来,火山喷出的熔岩流能破坏土地和村庄,没错,火山的确可以这样,但它们还会带来更加不幸的后果:火山喷发释放到平流层中的气体和灰尘将会导致气候变化,这可能会导致饥荒,成千上万的人可能因此而丧命。
(摘编自迈克尔·阿拉贝《空气中的烟、雾、酸:明天的空气会怎么样》)
材料二:
超级火山是指比一般火山具有更大破坏力的火山。目前最大的超级火山就是美国黄石公园超级火山。黄石公园超级火山大约每隔60万年,就会进入周期性喷发,而现在已进入喷发周期。
如果黄石公园超级火山爆发,美国3/4的国土将受到影响。最大的危险在方圆1000公里的地区内,这里90%的人口无法幸免于难,大部分人会因为吸进的火山灰在肺里固化而死亡。它也会威胁到整个地球的生态安危。科学家研究发现,火山喷发之后,包括二氧化硫在内的大量气体和火山灰会随着大气循环到很远的地方,这会对气候造成极大影响,根据推算,如果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地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0℃左右 由此导致的寒冷也会危害人体的健康和植物的生长。
人类在面对这种不可抗的自然灾难时,唯一能够做到的就是,尽量准确地预测灾难发生的时间,然后撤离躲避,因为人类根本无法与之进行对抗。
(摘编自《世界上最大的超级火山——黄石公园超级火山》)
4.根据材料,下列对“火山爆发”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地球内部结构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地幔厚度远远大于地壳厚度,地幔岩石密度也大于地壳岩石密度,地球的这种结构特点是火山形成的重要原因。
B.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在高温高压的作用下,开始从地幔底层流向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当地壳的岩石出现裂缝的时候,压力就会将岩浆涌向地表。
C.火山爆发前,岩浆进入初级岩浆室后,在压力的作用下,进入二级岩浆室,当二级岩浆室压力升高,岩浆将进入火山管,然后冲破岩石的阻力,喷出地面。
D.火山爆发之后,距离地面最近的岩浆室的岩浆几乎会被倾尽,岩浆室内的压力下降,这会导致岩浆室因为无法承担岩石的重量而塌陷,从而形成火山口。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科学家们可以在他们认为很活跃的火山周围安装地震探测仪器,当这些仪器探测到有地震发生时,就说明岩浆可能正在上升。
B.本文详细介绍了火山形成和喷发的原因,并强调了火山喷发对气候的影响,这种影响导致的结果比熔岩破坏土地村庄更严重。
C.物体表面对光具有反射作用,作者列出地球的平均反射率、雪花与黑色路面的反射率,是为了说明不同物体的反射率存在差异。
D.如果美国的黄石公园火山爆发,将会导致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10℃左右,这会给人的身体健康和自然生态带来严重的影响。
6.为什么皮纳图博火山爆发会导致中东及南半球南部这两个地区的气温下降?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 分)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7~9题。
卢沟桥情思 碧野
①从三十年代到七十年代,我走过了曲折漫长的人生道路。现在,我终于回到了四十年前青年时代来过的卢沟桥。
②四十年前,我们一群,年华正茂,燃烧着青春的热力,满怀生活的理想。那时,我们一群小伙子和姑娘,来到这闻名于世的卢沟桥,最感兴趣的是数两边桥栏杆上的石狮子。
③四十年后的今天,正值初秋,这是引人怀念往事的季节。我重游卢沟桥,凭栏眺望,桥头的柳色还青,永定河细浪粼粼,西山重峦含烟……
④回想当年,我们数石狮子的情景犹如就在眼前。桥栏石柱上的石狮子繁多,大狮子身上、脚下还藏有许多小石狮子,我们小伙子用巴掌拍着石狮子,姑娘们用手指点着石狮子,但每个人的得数都不相同。谚云:“卢沟桥的石狮子——数不清。”桥上飘荡着我们快乐的笑声,充满了我们青春的情趣。
⑤现在,卢沟桥在秋天的阳光下,天青云淡,大地明朗,河水清清,山川灵秀,但在凭栏回忆往事中,我却带点惆怅。据说卢沟桥和西安的灞桥一样,古时都在桥边折柳送别。我望着桥头柳枝,更加怀念我年轻时的朋友。有如八百年来的卢沟古桥,历代有多少行人车马在这里经过,“落日卢沟沟上柳,送人几度出京华。”人生的道路在一个地方起点,但所走的路子却是千条万条。往日我那许多朋友现在到哪里去了呢?我知道有的牺牲在风云滚滚的太行山上,有的死在黑暗潮湿的囚牢里,活着的各自西东,寥寥无几……
⑥记得我们当年离开北平,正是中国人民在卢沟桥上对日本帝国主义侵略军放出抵抗的第一枪之后。自古“燕赵多慷慨悲歌之士”,表现出为国赴难的精神。卢沟桥下的永定河,古时又名黑水河和无定河。燕山黑水从古以来是征战之地。在点燃民族解放战争的熊熊烈火之初,我们在北京西南一角,曾看见壮士背上飘着红绸的大刀。那凝结着民族仇恨的刀光,使敌人丧胆,而激发我们的爱国热情。我们这一群,风尘仆仆,汗流满身,在琉璃厂,在骡马市大街,为抗日英雄们奔走募捐,收集慰问品。中华民族在危难中,祖国一声召唤,我们就纷纷奔赴民族解放战争的各个战场。“卢沟桥”这三个字,已经用金笔镌刻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永放光芒。
⑦现在,四十年后的今天,我怀着对中华民族解放战争的神圣敬意和无限思念故人的深情,重来卢沟桥,带着一颗激烈跳动的心,在卢沟桥上流连徘徊。
⑧今天,在眼前,石狮子依然千姿百态,情调优美,有的低头沉思,有的仰天欢笑,有的伏身静卧,有的活泼嬉戏,各富个性。特别是那些小石狮子,天真顽皮,有的爬到大石狮子的背上,有的咬住大石狮子的颈铃,有的戏弄大石狮子的璎珞。艺术上达到了完整和谐的高超境界。这近八百年前金代的宏伟工程和精湛的雕塑艺术,给中国文化留下了光辉的一页,我们不能不赞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的勤奋与智慧。
⑨不仅石狮子是出自慧心的艺术创作,而且长桥的石栏也都是一色的汉白玉石巧手砌成的。有大桥两头树立的四支华表,以及桥头两侧的两对巨大的石狮石像,无一不是精雕细刻,光彩美观。据说这卢沟桥是我国华北最长的古代石拱桥,纵然经过八百年的兵灾、水患,但历代修缮保存至今。这足以说明中国人民对这座古桥的爱护和珍惜,它焕发着中华民族文化的瑰丽和辉煌。
⑩卢沟桥除了石狮子闻名遐迩之外,还有桥头上一座盘龙碑亭里的一块镌刻着“卢沟晓月”的大石碑使人十分注目。“卢沟晓月”是金代燕京八景之一。卢沟桥早晨的月色特别迷人。黎明时站在卢沟桥上,凭栏仰望,幽蓝的天空上几颗疏星,一钩淡月,远眺永定河从朦朦胧胧的晨雾中蜿蜒流来,晨曦映照,西山像含羞的少女,若隐若现。永定河古称浑河,古诗人对“卢沟晓月”曾经这样描写过:“浑河东去日悠悠,斜月偏宜入早秋。曙色微涵波影动,残光犹带浪花流……”
⑪现在,正是早秋季节,我设想置身卢沟桥上观赏晓月,脚底下是波浪微微闪光的永定河水,头顶上是晴空圆月,周围是曙光照着的苍茫的大地。此情此景,我愿化作汉白玉的石人,与卢沟桥合为一体,永远伫立桥上,在“卢沟晓月”的清辉中,世世代代怀念着我那些年轻时的友人。
⑫但是当我从迷茫的幻境回到现实中来的时候,看午日阳光洒满大地,游云如丝,晴空万里。卢沟桥的永定河上游,京广铁路大桥正在通过千里奔驰而来的蓝色列车,带来了全国各地成绩优异的科学家和劳模代表;下游,公路大桥正不断地行驶着载重汽车,运来了华北大平原的丰富的物资……
⑬正当我为卢沟桥胜地心荡神摇和为美丽的现实礼赞不已的时候,伴我而来的同志忽然告诉我说:“文物队已经数清了卢沟桥的石狮子,一共是四百八十五个!”我惊喜地想起,当年我们年轻的一群,正合石狮子的最后两个字数,十五个!我站在卢沟桥上,凭栏眺望,早秋如画,柳色青青,河水奔腾,大野茫茫,宛平城墙巍峨,西山重恋含烟。我怀念四十年的过去,情思绵绵。
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文章第④段回忆当年“我们”数石狮子的情景,与下文写石狮子的造型、姿态,写数清了石狮子数目等内容呼应,使文章衔接紧凑。
B.文章第⑪段运用写实手法描写置身卢沟桥观赏晓月的情景,自下而上,由近及远,抓住波光、圆月、曙光等意象简笔勾勒,给人以宁静苍茫的美。
C.文章结尾画波浪线的语句写作者伫立卢沟桥凭栏远跳的情景,呼应文章第③段,扣合标题关键词“情思”,突出“怀念”这一主题。
D.文章综合运用记叙、描写、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来写作者重游卢沟桥而产生的绵绵情思,联想丰富,想象生动,有诗的意境。
8.简要分析本文在整体构思上的巧妙表现。(6分)
9.碧野散文的语言具有丰富的美,请通读全文,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题。
初,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时吴景攻樊能、张英等,岁余不克。策说术曰:家有旧恩在东,愿助舅讨横江;横江拔,因投本土召募,可得三万兵,以佐明使君定天下。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将兵千余人,骑数十匹,行收兵,比至历阳,众五六千。时周瑜从父尚为丹阳太守,瑜将兵迎之,仍助以资粮。策大喜曰:“吾得卿,谐也。”策渡江转斗,所向皆破,莫敢当其锋者。百姓闻孙郎至,皆失魂魄。长吏委城郭,窜伏山草。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策为人能笑语,性阔达听受,善于用人,是以士民见者,乐为致死。繇与策战,兵败,走丹徒。策入曲阿,劳赐将士,发恩布令,告谕诸县:“其刘繇、笮融等故乡部曲来降首者,一无所问,乐从军者一身行①,复除门户②;不乐者不强。”旬日之间,四面云集,得见兵二万余人,马千余匹,威震江东。丙辰,袁术表策行珍寇将军。策将吕范言于策曰:“今将军事业日大,士众日盛,而纲纪犹有不整者,范愿暂领都督,佐将军部分之。”策曰:“子衡既士大夫,加手下已有大众,立功于外,岂宜复屈小职,知军中细事乎!”范曰:“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譬犹同舟涉海,一事不牢,即俱受其败。此亦范计,非但将军也。”策笑,无以答。范出,便释,著裤褶,执鞭诣阁下启事,自称领都督,策乃授传,委以众事;由是军中肃睦,威禁大行。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孙氏据江东》)
[注]①一身行:一人当兵。②门户:家庭。此指该家的徭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B.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C.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D.术知其恨/而以刘繇据曲阿/王朗在会稽/谓策未必能/定乃许之表/策为折冲校尉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江东,指长江以东的地区,“江”与《岳阳楼记》“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中的“江”字含义不同。
B.城郭,古义是指内城和外城,“郭”与孟浩然《过故人庄》“青山郭外斜”中的“郭”字含义相同。
C.云集,形容从四面八方迅速集合在一起,与汉代贾谊的《过秦论》“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句中词义相同。
D.阁下,对对方的尊称,在文中作为第二人称替代,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于正式场合的对话,语气庄重。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吴景讨伐樊能、张英多年未能取胜。孙策为了辅佐他,向袁术请求回江东。
B.孙策性格仁厚,知人善任。因此,见过他的士大夫和读书人都愿为他效忠。
C.刘繇败逃后,孙策在曲阿慰劳将士、减轻徭役,引得人们归附,威震江东。
D.吕范自请兼任都督,帮助孙策治理军队。最终孙策答应了他,授给他符传。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及策至,军士奉令,不敢虏略,民乃大悦,竞以牛酒劳军。
(2)不然。今所以舍本土而托将军者,非为妻子也,欲济世务也。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14~15题。
梦玉人引
范成大①
共登临处,飘风袂、倚空碧。雨卷云飞,长有桂娥②看客。箫鼓生春,遍锦城如画,雪山无色。一梦才成,恍天涯南北。
舞余歌罢,料宣华③、回首尽陈迹。万里秦吴,有情应问消息。我欲归耕,如何重来得。故人若望江南,且折梅花相忆。
【注】①范成大,吴县(今苏州)人,南宋名臣、诗人,曾任成都路制置使。②桂娥,指嫦娥。③宣华,意思是鲜明的花色。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三句回忆与故友一起登高赏景、凭栏远望,蕴含着词人对以往美好时光的怀念之情。
B.农人击鼓吹箫以庆祝春天到来,锦官城内美景如画,雪山与春天的勃勃生机相比黯然失色。
C.“回首尽陈迹”和“万里秦吴”两句透露出词人的落寞,并通过时空变化增加了沧桑感。
D.“折梅”含有送别远方朋友的寓意,词人借此典故赞颂纯洁坚贞的情操,更显含蓄蕴藉。
15.后人认为“一梦才成,恍天涯南北”与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的“忽魂悸以魄动,恍惊起而长嗟”有同工之妙。请就这一观点谈谈你的理解。(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苏轼在《赤壁赋》中用比喻手法慨叹“人生短促,人很渺小”的句子是“,
”。
(2)《过秦论》和《六国论》都是总结前朝灭亡,给后来者以警告的文章。《过秦论》强调秦朝灭亡的原因是“”。《六国论》论述六国灭亡的原因是“
”。
(3)写字和烹茶本是文雅之事,在陆游笔下却暗含了平生志愿不能实现的郁闷和惆怅,《临安春雨初霁》中的“,”两句就体现了这一情感。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2小题,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8题。
了解南闸民歌,自然而然会想到一个人——南闸民歌的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者——南闸民歌传承人金矿。外交家范承祚称赞其为:“弘扬民俗文化,传承地域民歌。”原文化部部长王蒙评价其为:“内心安详,从不荒凉。”
改革开放后,南闸民歌这株乡野小花也迎来了它繁荣的春天。因缘际会,时任南闸公社文化站站长的金矿,与南闸民歌结下 ① ,始终而不舍地传承民歌。最初从事民歌搜集工作多是利用工作之余和劳动之便,向熟识的乡土民歌前革学习。后来不断深入,走村串户, ② ,行走于这片充满民歌情调的沃土,穿行在那些淳朴、善良、勤劳的乡土民歌歌手之间。最原始的采集靠着一笔笔地记、一句句地听、一点点地悟。
搜集抢救乡土民歌很艰辛。几十年来,风一程雨一程,金矿不知踏破了多少门槛、穿烂了多少双鞋、骑坏了多少辆自行车。金矿表示,保持原貌的抢救和挖掘,才是对老祖宗辛勤劳动的负责,是尊重传统文化的表现。在这个 ③ 的伟大时代,要用手中的笔来讴歌新生活、礼赞新社会、放歌新时代,让这种传统的民间歌谣在现实生活中统放出绮丽的光彩。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8.第一自然段中的画线句子都是名人对金矿的评价,但表达的角度与侧重点存在差异。请简要说明。(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3小题,1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
运动为什么让人觉得很爽?多巴胺能让人更快乐吗?戒烟为什么这么难?这些问题 ① ,但实际上都与同一种物质相关——我们大脑中的神经递质。简单来说,神经递质就像是大脑的信使——大脑里的细胞用它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常见的神经递质,包括多巴胺、血清素、去甲肾上腺素、乙酰胆碱、谷氨酸等,每一种神经递质都充满个性。
许多人一知半解地将多巴胺视为“快乐物质”,但实际上,多巴胺 ② ,而是通过“奖励预测误差”而参与了愉悦感产生的过程。抽烟会令人上瘾,就是与此有关。吸入一口烟后,尼古丁会快速进入大脑,间接地刺激负责管理奖励系统的神经细胞,让它们分泌多巴胺,进而产生愉悦感。但是,大脑会逐渐适应这样的信号,当停止吸烟后,相关区域的神经细胞会难以适应这种低水平的激活状态,人会出现种种戒断带来的不适,这也 ③ 。
相比多巴胺,内啡肽更接近真正的快乐物质。它是一种“大脑自产自销的止疼药”,能够抑制疼痛信号在大脑中的传递。运动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被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触到肌肉疼痛。为了让你的身体能够继续运动下去,大脑会释放内啡肽进入身体,给身体止疼。
19.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20.汉语中,“信使”意为使臣、使者,指奉派担任使命或传达消息、递送书信的人。文中称神经递质为“信使”也很恰当而形象,请结合文本简要说说你的理解。(4分)
21.文中画横线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3分)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时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
北斗一号卫星总指挥李祖洪说:“北斗的研制,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巨人’对我们技术封锁,不让我们站在肩膀上,唯一的办法就是自己成为巨人。”
巨晓林逐梦永不放弃、创新永无止境,从一名普通农民工,一步步成长为知识型工人、全国劳动模范。他只有高中学历,但编撰的《接触网施工经验和方法》成为铁路施工一线“宝典”;身高只有1.62米,却被称为“小巨人”。
请围绕材料内容及含意,根据你的思考和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2023年高考蓝皮书全国卷标准样卷(二)
参***
1.B.“借鉴了《史记》等史书的叙事手法”错误。由原文“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可知,原文只是说这种手法的历史渊源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可以看到,但《冰山上的来客》未必是对《史记》等史书的借鉴。
2.C.“论证了优秀电影不会对反派刻意进行丑化的观点”错误。由原文“影片十分重视人物塑造的叙事功能,没有刻意丑化敌人。如阿曼巴依,作为最大的反派,他在看到自己大势已去时,依然一脸平静地整理衣装”可知,文章举阿曼巴依的例子,论证的是《冰山上的来客》没有刻意丑化反派,而不是说所有的优秀电影都不这样做。
3.D A.“对战斗双方的谋划和准备等描述较多”错误。由原文“电影《冰山上的来客》对战斗本身着墨不多,将叙述的重点放在了敌我双方斗智斗勇,争取民心凝聚民意之上。这种叙述手法的历史渊源,我们可以在《左传》《史记》等作品中看到”可知,“对战斗双方的谋划和准备等描述较多”于文无据。
B.“能体现正确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错误。由原文“影片还特意刻画了解放军围剿敌人时优待俘虏的细节,并通过细节体现了更高的善良意志和价值理想,这增加了《冰山上的来客》的叙事深度”可知,《冰山上的来客》通过细节体现了正确的价值理念和增加了叙事深度,但并不是所有的电影通过多设置细节就能体现正确价值理念,增加叙事的深度。
C.“不合乎我国的电影生产机制”错误。由原文“当代的电影生产机制与20世纪60年代已全然不同,它是一种在市场主导下的电影资源配置方式。市场会严格遴选能让资本增值的因素,并让不合格的因素被淘汰,被遗忘”可知,应该是不合乎现在的市场主导下的电影生产机制。
4.B(“位于地幔底层的岩浆”错,岩浆位于地幔顶层和地壳下层之间)
5.D(“全球各地区的气温下降10℃左右”错,原文是地球年平均气温将会下降10℃左右))
6.①火山爆发后,形成了一个环绕地球的烟柱带,且移动速度快;
②火山爆发时,产生了大量的有害气体;
③火山爆发时,大量的微小颗粒进入平流层,形成薄雾;
④火山位于赤道附近,其爆发后喷入平流层的物质会运动到另一个半球。
7.B【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鉴赏的能力。四个选项分别涉及伏笔与照应、多种表达方式综合运用、虚实、结尾艺术等不同方面。B项中的“写实”这一理解不当。根据原文,这并非“写实”。从第⑪段中“我设想”三字可知,这是假定想象。
8.①以“情思”为线索,叙述自己重返卢沟桥而引发的抚今追昔的种种情思,脉络分明,内容集中。(2分)②以“卢沟桥”为载体,将回忆与现实交织,开阖自如,情思丰富。(2分)③缘景生情,将景物描写放到历史长河中,运用有关史实、掌故、古诗等,书写卢沟桥的过去、现在与未来,由景及物及事及人,令人产生深远遐想与绵绵情思。(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构思艺术的鉴赏的能力。分析本文整体构思的妙处,可从文章的标题、线索、叙述方式等方面入手。“卢沟桥情思”统摄全篇,“卢沟桥”是触发情思的物质载体,“情思”是构建全文的情感内容。
文章以“情思”为线索,抚今追昔,将历史、掌故、古诗、人事、风景、现实等融为有机整体,回忆与现实相交织,开阖自如。文中多处段落采用缘景生情的手法,将景物置于历史长河中来抒写情思,由景及物及事及人,联想丰富,情感深挚、坦诚。
9.(1)注重字词句锤炼的美。如第④段中“拍”“点”两个动词写出男女青年的不同情态。又如第③段中用“青青”“茫茫”“绵绵”三个叠音词分别形容柳色、大野、情思的特点,贴切、生动。(2)具有修辞运用美。多用排比、比拟、比喻等修辞。如第⑧段运用排比、比拟手法描写卢沟桥石狮子千姿百态、情调优美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古代中国劳动人民勤奋、智慧的由衷赞赏之情。(3)具有情景交融的诗意美。如第⑩①段描写“卢沟晓月”景观,情景交融,虚实结合。(4)句式灵活之美。如第⑤段,整句与散句结合,参差错落,灵活自如,不但典雅,也具有灵动之气。(答出三点即可,每点2分,概括特点1分,分析1分;若有其他角度的分析,言之成理,且契合本文实际,亦可得分)
【解析】本题考查对散文语言艺术的鉴赏的能力。碧野散文语言具有丰富的美。通观《卢沟桥情思》一文,其语言艺术特点主要有以下四方面:注重字词句锤炼美,诸如动词、叠音词、四字短句、文言句式等的娴熟驾驭;排比、比拟、比喻、引用等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使得语言生动、形象、鲜明,富有节奏感;情景交叠的语言,营造诗情画意的意境;句式灵活,富有变化,质朴而不乏典雅之美。
10.C句意: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占据曲阿,会稽郡太守王朗守在本郡,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他为折冲校尉。“曲阿”是地名,是刘繇占据的地方,“据曲阿”为动宾结构,中间不能断开;“会稽”是地名,是“在”的宾语,“王朗”为主语,中间不能断开,排除AB;“定”意思是击败、平定,并不是后面“乃许之”的主语,中间应断开;“表”意思是上表、写奏章,上表的目的是“策为折冲校尉”,中间不应断开,排除D。
11.D此文中并非“作为第二人称替代”。依据原文“范出,便释,著裤褶,执鞭诣阁下启事”可知“阁下”在文中语境里并非第二人称,而是指“孙策所在之处”。
12.A两处错误:一是“多年未能取胜”有误,文中“岁余”指一年多;二是“孙策为了辅佐他”有误,这只是一个借口,从前文“丹阳人朱治尝为孙坚校尉,见袁术政德不立,劝孙策归取江东”可知,孙策听取了朱治的建议,回江东的目的是占据江东。
13.(1)等到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着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
(2)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打算),是想要(或“为了”)成就(或“做好”)世间的政务。
参考译文:
当初,丹阳人朱治曾经在孙坚部下担任过校尉,他看到袁术为政混乱,德行不好,就劝孙策返回故乡,去占据江东。当时孙策的舅父吴景攻打樊能、张英等人,一年多未能取胜。孙策便向袁术请求说:我家在江东地区对人民有旧恩,我愿意帮助舅父去进攻横江;攻陷横江后,我便回到家乡去召募兵马,可以集结起三万兵众,用来辅佐将军平定天下。袁术知道孙策对自己心怀不满,但由于当时扬州刺史刘繇占据曲阿,会稽郡太守王朗守在本郡,他认为孙策不一定能将他们击败,于是同意了孙策的请求,上表推荐他为折冲校尉。孙策率领千余名步兵和数十名骑兵出发,一边走一边招兵,到达历阳的时候,已经增加到五六千人。这时,周瑜的伯父周尚为丹阳郡太守,周瑜率兵迎接孙策,并援助他军费和粮草。孙策大喜,说:“我得到你的帮助,一定能成功!”孙策渡江以后,辗转作战,战无不胜,没有人能抵挡住他的攻势,百姓听到孙策将要到达,全都失魂落魄;各地官员弃城出逃,躲到深山之中。及至孙策到来,军队奉有命令,不敢进行掳掠,于是民心大为欢悦,争先用牛肉和美酒去慰劳孙策的军队。孙策言谈幽默,性格豁达,能接受别人的意见,善于使用人才。因此,无论士大夫还是一般百姓,凡是见过他的人,都为他尽心尽力,乐意为他效死。刘繇与孙策交战,兵败,逃往丹徒。孙策进入曲阿,慰劳赏赐将士,发布宽大命令,通知各县:“凡是刘繇、笮融等人的乡亲故友和部下,前来自首归降的,一概不咎既往。愿意去当兵的,一家只出一人,免除全家的赋役负担;不愿再当兵的,也不勉强。”不过十天,应募者从四面涌来,得到二万余名兵士,一千余匹战马。孙策的声威震动江东。丙辰(二十日),袁术上表推荐孙策代理珍寇将军。孙策的部将吕范对孙策说:“如今,将军事业日益兴盛,部下将士越来越多,但军中纪律还有不完备的地方,我愿意暂时担任都督,帮助将军进行治理。”孙策说:“子衡你既然是士大夫,手下又统率重兵,在外立下军功,难道应再让你屈居这种小官职,管理军中的细小事情吗?”吕范说:“不是这样的,我如今舍弃故乡来追随将军的原因,不是为妻子儿女牟利,而是为搞好世间的政务。譬如共同乘一条船去飘洋过海,一件事不牢靠,就使大家全都受害。我这样做,不仅是为将军。”孙策笑了笑,无法回答。吕范出来后,就脱去单衣,换上便于骑马的军服,手执鞭子,到孙策办事的房前报告,自称兼任都督,于是孙策就授给他符传,委任所应主管的各项工作。自此之后,营中气氛严肃和睦,军纪严明,禁令得到彻底贯彻。
14.D(“赞颂纯洁坚贞的情操”错,应是表达对朋友的相思之情)
15.①“恍”有猛然、突然的意思。两句诗都用这个词,突出表达了抒情主人公从梦境当中猛然醒来,回到现实之后的失落不甘和对人生变化的感慨。②这两句诗均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上承描写梦境,下启抒发感情。梦境里的美好与现实中的失意,一虚一实,对比鲜明,表达效果显著。(共6分。每点3分,要点明确、意思对即可)
16.(1)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2)仁义不失而攻守之势异也 弊在赂秦
(3)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17.①不解之缘 ②风餐露宿 ③日新月异(波澜壮阔、气象万千)
18.前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客观效果这一角度,侧重于高度评价金矿在民俗文化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和产生的影响力。
后者:立足于金矿搜集、挖掘、整理和推广南闸民歌的主观条件这一角度,侧重于表达对金矿不计名利、一心传承传统的民间歌谣的肯定与礼赞。
19.①看起来风马牛不相及 ②并不直接产生主观的愉悦感 ③解释了为什么戒烟会这样难
20.①从内容表达的角度看,大脑里的细胞利用神经递质来与其他细胞进行沟通和信息交换,神经递质承担的恰如信使传达消息之类的职责。②从辞格使用的角度看,文本中使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形象地说明神经递质非常抽象的工作原理,也使行文活泼富有人情味。(每点2分,意思相近即可;其他答案,若言之成理,酌情赋分。
21.运动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内啡肽的产生,是因为高运动量会将你身体的肌肉里的糖原耗尽,这会使你感受到肌肉疼痛。(3分)
【解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存在三处语病:一是多层状语语序颠倒,须将“在短时间内能够促进”修改为“能够在短时间内促进”;二是误用介词“被”,导致语意不合逻辑,须将“会被”修改为“会将”;三是动宾搭配不当,须将“感触”修改为“感受”。
22.【审题立意】
1.材料解析
本次作文为多则材料作文,提供的三则材料,从性质上可分为言语材料与事实材料两类。
第(1)则材料,引述恩格斯评价文艺复兴的话语,语句整体隐含一个判断——巨人造就了欧洲的文艺复兴,时代需要巨人,巨人造就时代;这就引发我们思考,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我们要成长为怎样的巨人?要为新时代做出怎样的贡献?另外,“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一句对文中的“巨人”做了阐述,也为学生在审题立意时将“巨人”具体化,提供了可选择的空间。
第(2)则材料,引述李祖洪对北斗研发评价的话语,共两句话。第①句,强调北斗是“中国人自己干出来的”,表明靠我们自己,只要干,只要奋斗,也能制造北斗类的大国重器,也能成就巨业;第②句,化用牛顿“如果说我比别人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这句话,强调“自己成为巨人”,告诉我们如何在技术落后或人生不利条件下崛起的途径,此句隐含成为巨人的必要性,也暗示如何看待巨人。
第(3)则材料,概述巨晓林如何从一名普通农民工成长为全国劳模“小巨人”的事迹。这则材料实质是对第(2)则材料如何让“自己成为巨人”的回答,既要“逐梦不息,创新不止”;这则材料是对“巨人”的具体阐述,巨人之“巨”不在于身份之贵,不在于学历之高,更不在于身高之长,而在于追逐梦想之坚定,在于追求创新之坚决,在于人生奋斗之坚毅。
三则材料围绕“巨人”,从时代需要巨人、让自己成为巨人、如何成为巨人三个维度分别阐述,主题集中,逻辑分明,给学生以明确的写作指向。
2.写作主题
本次作文的核心问题应该是青年学生如何让自己成长为新时代的巨人,属于“青年与时代”“青年成长与成才”的大话题。写作时,只要扣住核心问题,通过界定核心概念明确成为什么样的巨人,阐述清楚成为时代巨人的必要性,明确如何成为时代巨人,就是符合要求的作文。
三、优秀标题
处巨人时代,做时代巨人
逐梦创新无止境,自强奋斗做巨人
奋斗创新之魂,铸就巨人臂膀
自强不息,成为自己的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