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2年高考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市上有许多所谓的“大哲学家”,他们所谈的命运是指“先定”,既有“先定”,就有人要“先知”它,以便从中获利。古人也谈命,如孔子说:“知天命。”孟子说:“莫之为而为者,天也;莫之致而至者,命也。”荀子说:“节遇之谓命。”我说的“命”就是他们所说的“命”。“莫之致而至”是不想它来而来,“节遇”是无意中的遭遇。所以说“命运”就是一个人无意中的遭遇。
命和运不同: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在一时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运好;在一生中,幸的遭遇比不幸的遭遇多,是命好。所谓努力能战胜“命运”,这个“命运”是指环境而言。环境是努力可以改变的,至于“命运”,人力不能战胜,否则就不成其为“命运”。孟子说:“知命者不立于岩墙之下。”一座墙快要倒了,你还以为命好,立在下面,因而压死,那是活该,不能算是知命。
人生能有的成就有三:学问、 事功、道德,即立言、立功、立德。而成功的要素亦有三:才、命、力,即天资、命运、努力。
要成为大学问家,必须有天资,即才。有人从未学过作诗,他的诗形式上虽然不好,却有几个字句很好,这种人是可以学作诗的,因为他有作诗的才。一个人的才的分量是一定的,有几分就只有几分,学力不能加以增减。譬如写字,你能有几笔写得好,就只能有几笔写得好。学力只不过将原来不好的稍加润饰,来陪衬好的,它只能增加量而不能提高质。不过诸位不要灰心,以为自己没有才便不努力。你有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所谓“自有仙才自不知”,或许你大器晚成呢!既有天才,再加学力,就能在学问上有所成就。
至于事功的建立,则是“命运”的成分多。刘邦因为项羽的不行而成功,如果项羽比他更行,他绝不会成功。学问是个人之事,成功则与他人有关。康德能够成为大哲学家,并不是因为英国没有大哲学家。而希特勒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所谓“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我们不应以成败论英雄。
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因为完成道德,不必做与众不同的事,只要就其所居之位,做自己应该做的事,尽伦尽职即可。能尽自己和别人的关系,做自己该做的事,就是道德,和自己的地位、事业都没关系。不论何人,只要尽心竭力,对社会的价值是没有分别的。做官发财是“求之有道,得之有命”,唯有道德是“求则得之,舍则失之”,做不做的权全在自己。
(摘编自冯友兰《论命运》)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顶是( )
A. 孔孟等古人说的“命”,指人无意中的遭遇,和开头所说的“大哲学家”观点不同。
B. 人的命运是人力绝对不能战胜的,而环境却是可以通过个人努力来改变和战胜的。
C. 建立事功更多的靠命运,所以“以成败论英雄”是不合理的,项羽的经历即可证明。
D. 因为完成道德只要居其位行其事尽伦尽职即可,所以道德的成就与人生的遭遇无关。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文章在阐明“命运”内涵的基础上,着重论述人生能有的成就与成功三要素的关系。
B. 文章在综述人生成就与成功要素后,以并列结构从立言、立德、立功方面进行论证。
C. 文章引述孟子之言和因立于危墙下被压死的事例,论证了“命”与“运”的不同点。
D. 文章采用道理和事例论据相结合的论证方式,语言通俗易懂生动形象,观点鲜明深刻。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A. 立志成为大学问家或大政治家,不一定能实现,但只要自己努力,定能成为道德模范。
B. 某人购买福利***中了特等奖,说明他今年“命”好, 至于将来好不好,还不能确定。
C. 成功与他人有关,如果没有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希特勒必然无法横扫欧洲战场。
D. 既然学力不能增减才的分量,那么如果现在写不好字,即使再努力,也无法成为书法家。
【答案】
1. D 2. C 3. A
【解析】
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D.“道德的成就与人生的遭遇无关”错误。未段指出“道德方面的成就则需要努力,和天资、命运的关系小”,不是“无关”。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C.“快倒的墙”是环境,不是命,“论证了‘命’与‘运’的不同点”错;此例意在论证努力能战胜环境。
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B.“某人购买福利***中了特等奖,说明他今年‘命’好”错误。由文本“运是一个人在某一时期的遭遇,命是一个人在一生中的遭遇”可知,中奖是“运”好,不是“命”好。
C.“必然”过于绝对化,原文信息是“而希特勒能够横行,却是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所致。所谓‘时无英雄,竖子成名’,所以,事功方面的成就靠命运的成分大”,可见文中说的是“成分大”,也就是“如果没有英国的纵容和法国的疏忽,希特勒有可能无法横扫欧洲战场”。
D.“无法成为书法家”错误。由文本“你有没有才,现在还不晓得”可知,现在字不好,不代表没有“才”,所以此项推论不成立。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小题。
材料一:
长期以来,义务教育学校特别是小学的“三点半”放学现象,给家长带来了接孩子难的问题,有的还因此把孩子送到校外培训机构,增加了校外负担,导致发生“校内减负、校外增负”的现象。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有效解决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可以充分利用课后时间,提供丰富多彩的服务内容;还有助于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截至2021年5月底,全国共有10 2万所义务教育学校开展了课后服务,课后服务工作取得重要进展。与此同时,部分学校的课后服务还存在着课后服务时间偏短、经费保障不到位、吸引力不够强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摘自《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中国日报网,7月24日)
材料二:
南都教育联盟日前发起了一项相关问卷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有近三成家长没想好怎幺办,剩下的超七成家长的安排有这些主要选择:超四成家长会选择为孩子报网课、36.64%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
至于为什么给孩子报培训班,调查结果如下:
(摘编自睿艺《校内暑托还是校外培训数据里的民意是什么?》,《南方周末》7月14日)
材料三:
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课后服务一般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积极争取退休教师、学生家长、高校优秀学生、体育教练、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等具备资质的社会专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此外,要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
各级教育部门要主动抓好统筹协调,全面指导学校课后服务工作,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教师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教师合理取酬办法等有关工作。
(摘编自《江苏教育报》,8月14日)
材料四:
校内课后延时服务推出已两年多了,确实解决了一些家长的“三点半”难题,得到不少家长支持,但仍有担忧的声音存在:有人担心延时服务可能会变成变相的补课,也有人担心延时服务的质量不高。
事实上,在过去的实践中,“费力不讨好”是一些学校课后延时服务面临的尴尬。一方面学校老师费了很多时间和精力开设课后延时班,为家长下班后接送孩子提供便利。另一方面,学生家长却并不买账,有的嫌延长的时间还不够长,有的不认可延时服务的质量,仍然将孩子送去课外培训班或者托管班。
(摘编自罗燕《课后延时服务咋能叫好又叫座?》,《民生周刊》,2021年第15期)
4.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学校开展课后服务,可使家长接送难、孩子没地方去的问题得到有效解决,有助于缓解家长焦虑,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B. 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超过70%的家长给孩子安排了诸如网课、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内容。
C. 课后服务工作已经取得重要进展,但一些学校在服务时间、经费保障等方面还存在问题,仍需要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
D. 各级教育部门要统筹协调,制定课后服务费标准,做好课后服务绩效工资总量增核、完善合理取酬办法等工作。
5.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 孩子放学早、家长不便接的“三点半”现象是困扰家长的难题,也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
B. 课后服务不必非由本校教师承担,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以突出育人导向,为学生提供丰富课程。
C. 在假期给孩子报培训班,近六成家长是为孩子“培养特长与爱好”,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
D. 课后延时服务不仅是学校的“服务”,同时也可争取学生、教师、家长共同参与,如果创造性地开展,将取得更好的效果。
6. 结合上述材料,谈谈怎样才能使“课后延时服务叫好又叫座”。
【答案】
4. B 5. D
6. (1)国家层面:提供相应保障。加强监督指导,做好政策引领、统筹协调及经费支持。(2)学校层面: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开设分年级、分层次、系统化、个性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3)社会层面:拓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4)资源方面: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解析】
4.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的能力。
B.“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者周末不开课”说法错误,原文材料二,“如果校外培训机构假期或周末不开课”,以假设为前提,以预测为判断“超四成家长会选择报网课,36.6%的家长会让孩子参与校内课后的学科特色托管班等”,“会选择”是未然行为,“安排了”是已然行为。
5.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的能力。
A.“这是导致家长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的根本原因”推断错误。据材料一“有的(家长)因此把孩子送去校外培训机构”,只能说明是部分家长送孩子去校外培训机构的原因之一,“根本原因”的说法,属无中生有。
B.“也可由家长及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承担”说法错误,据材料三原文为“具备资质的……社会人员或志愿服务力量”,选项缺少“具备资质的”这一限定语。
C.“近半受访者认为安排暑假培训班可‘巩固学习成果’”说法错误,据材料二图表,可以看出巩固学习成果送去课外培训机构的占50.16%,过半。
6.本题考查学生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1)由原文标题《教育部就“双减”答记者问,缓解家长焦虑情绪,构建教育良好生态》,可以提出从国家层面看,提供相应保障。加强监督指导,做好政策引领、统筹协调及经费支持。
(2)由原文“课后服务必须突出育人导向,提供丰富课程,要根据实际情况分年级、分层次、系统性、个性化统筹开设课后服务课程”分析,可以从学校层面进行思考,提高课后服务水平,丰富服务内容。开设分年级、分层次、系统化、个性化课程,满足不同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3)由“围绕德智体美劳五育内容,征集和开发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积极利用现有网络资源,免费向学生提供学习资源”分析,从社会层面宽服务渠道。引入社会优质资源和优质师资参与课后服务。
(4)由“丰富优质的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分析,从资源配置看,资源方面要丰富优质线上教育教学资源,做强做优免费线上学习服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老胡的事
孙犁
一天,天快黑了,老胡同着他那一部分开到这村里来。老胡的住处在一个铁匠家里。等铁匠家吃过晚饭,他去搬来一张桌子。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还有一个高脚凳。用白纸将桌面铺好,点上一个小灯碗,灯花很小,照在桌面上一个黄色的光圈;他就在这光圈里摊开一本书。老胡说自己是冀中区人,工作是写字,所以离不开桌子、凳子、灯和书本。
第二天老胡很早就起来了,他向山坡走去。现在正是秋收快完,小麦已经开始下种的时候,地全都掘好了,土是黑颜色,湿的。地,横的并排的,一垄垄伸到沙滩,像风琴上的键板。有许多枣树,枣叶还没落,却已经发黄,淡淡的,人工无论如何配不出那样的颜色。而在靠近村庄的楸树、香椿、梧桐、花椒、小叶杨的中间,一棵大叶白杨高高耸起。
到铁匠一家吃饭的时候,老胡才看见铁匠的女儿——叫梅的姑娘,十分可爱。小梅是父母的长女。父母每天打马掌铁,把烧饭、打水、割柴的事,全交给她做了。她整天放下东就西,从来看不见她停下休息。现时秋风起来,树叶子要落了。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
秋末,山风很大,刮了一整夜还没停下。第二天,一起身,小梅手里提看一个白布口袋,披上一件和她的身体绝不相称的破棉袄走出去了。老胡问她母亲,知道是要去拾风落枣子,就要帮她去拾。老胡披上他那件新发的黑布棉袄,奔到山坡上去。小梅走到山顶上了,那里风很劲,只好斜着身子走,头发竖了起来,又倒下去。老胡看见她的脸和嘴唇冻得发白,声音也有些颤。
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
回到家里,老胡已经很疲倦,只和小梅的母亲夸了夸小梅能干,就到自己的房间里去了。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
阴历十月底,这里飞了一场小雪。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铁匠的女人也慌忙来问,老胡向她们介绍。
“喂,房东,你看,这是咱的妹妹,今年才十七岁,可是十三岁上就参加军队了哩!”又对靠在墙角上的小梅说:“小梅,你看,我也有一个妹妹,和你同岁呀!”
妹妹也笑着说:“哥,你房东的小姑娘多俊啊!”
老胡坐在妹妹身边,问了相熟的同志们和家乡的情形,又问妹妹在这次反“扫荡”里的经过。
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
妹妹要赶路,说得很乱很简单。最后说,她们不久就回冀中区去……
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
这天夜里,又起了风。风呼呼地响,山谷助着声威。从窗孔望出去,天空异常晴朗,星星在风里清寒可爱。感情像北来的风,从幽深的山谷贯穿到外面:几年不见的家乡的田园,今天跟着妹妹重新来到老胡的眼前了,它带着可爱的战斗的身段,像妹妹的勇敢一样。
这一晚,老胡想的很久,灯光爆炸跳跃。在老胡的心里,那个热爱劳动的小梅和热爱战斗的妹妹的形象,她们的颜色,是浓艳的花也不能比,月也不能比;无比的壮大,山也不能比,水也不能比了。
1942年11月20日夜记于山谷左边的小屋(有删改)
7.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小说开篇写“桌子只有三条腿,他费了很大的事才把它支架起来”,暗示铁匠家生活艰难,为小梅的活动提供了典型环境。
B. 小说善于运用白描手法,如第二段景物描写,寥寥数笔就描绘了一幅秋景图;又如对小梅的刻画,没有细腻描写却形象鲜明。
C. 小说塑造的人物小梅、老胡的妹妹各具神采,代表了不同群体中的女性形象,但总体来看,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
D. 小说的语言具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同时又把简练和细腻、直率和含蓄、清淡和浓烈和谐统一了起来,形成了独特的语言风格。
8. 茅盾曾评价孙犁的小说:“他的小说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然而绝不枝蔓。”请根据小说内容谈谈你的理解。
9. 小说通过诗情画意的描写极力讴歌了人性之美。请根据小说内容,简要分析小说讴歌了哪些人性之美。
【答案】
7. C
8. ①小说没有完整、复杂、曲折的故事情节,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好像不讲篇章结构;②小说以“老胡”这一人物贯穿始终,以老胡的所见所想所感为线索贯穿全文,结构严谨;③小说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和老胡妹妹的战斗场景,选材集中,情节简单;④小说始终围绕对主要人物的赞美来写,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精神的赞美,主题集中。
9. ①热爱劳动之美。小梅不停劳动,而且快乐,在她身上体现了普通劳动者的热爱劳动之美。②亲情之美。妹妹的到来,让老胡无比高兴;妹妹的成长,让老胡无比愉快。老胡送别妹妹时,“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兄妹情深体现了亲情之美。③抵御侵略、敢于斗争之美。老胡的妹妹十三岁就参加了军队,在反“扫荡”斗争中历经艰险,但她并没有退却。在她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永不屈服的人性之美。
【解析】
7.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C.“老胡的妹妹牺牲更多,形象更为高大”错误。小说中,小梅代表了根据地的普通女性,老胡的妹妹代表了军队中的女性,作者笔下的她们是不同的女性形象的代表,没有高下之分。
8.本题考查学生分析作品结构的能力。
分析小说的结构要从情节、线素、选材等方面考虑。从这篇小说的情节来看,小说没有开端、发展、***、结局的构成,体现了“散文化”的特点,从这点来看,好像不讲究篇章结构。
同时,小说以“老胡”为叙述角度,他不仅独立做事,还参与并见证了小梅的“工作”,其形象贯穿全篇,以老胡的所见所想所感为线素,结构严谨。
结合“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一夜风,枣树的叶子全落了,并且踪影不见。小梅跳来跳去地捡拾地下的红枣。老胡也跟在后面拾。打枣时遗漏在树尖上的枣,经过了霜浸风干,就甜得出奇。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可知,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结合“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可知,写了妹妹的战斗场景。着重写了小梅的劳动场景和妹妹的战斗场景,选材集中,情节简单。
结合“爬过一个山,就到了一个山沟里面,小梅飞跑到枣树丛里去……小梅把这一片地里的捡完了,就又爬上一层山坡去,直到口袋满满的”“小梅把枣晒到房顶上去,又到菜园里拔萝卜了。然后装在篮子里提回来,坐在门槛上切去萝卜茎和叶,把那些肥大白嫩的萝卜堆在她的脚下,又摩去它们的毛根。她劳动着,不说一句话”可知,小梅整天不停的劳动,表现了她的勤劳。小说始终洋溢着对根据地军民的赞美之情,表达了对在艰苦环境下人物身上体现出的勤劳、勇敢精神的赞美,主题集中。
9.本题考查学生评价作者表现出的价值判断和审美取向的能力。
人性之美,从某种程度上说,就是人的品性之美。小说的主要人物是小梅、老胡的妹妹,次要人物是老胡。
热爱劳动之美。结合“她每天到山沟里去,摘杏叶、槐叶、楸树叶,回来切碎了,渍在缸里做酸菜。她的走动很敏捷,近乎潇洒,脚步迈出去,不像平常走路,里面有过多的愉快、希望”可知,小梅是根据地普通女性的代表,她一天忙到晚,没有停歇的时候,但她依然愉快,热爱劳动。
抵御侵略、敢于斗争之美。结合“妹妹说,反‘扫荡’开始的时候,麦子刚割了,高粱还只有一尺高。她同三个女同志在一块,其中小胡和大章,哥哥全认识。敌人合击武饶的那天,小胡被俘了去,牺牲了。她同大章向任河大地区突击,大章又被起先充好人给她们带路的汉奸捉住了。她一个人奔跑了半个多月,后来找到关系,过路西来”可知,老胡的妹妹是根据地参军女性的代表,在反侵略的斗争中,她不惧牺牲,英勇无畏,在她身上体现了敢于斗争、永不屈服的人性之美。
亲情之美。小说还写了老胡和妹妹的情感之深厚,结合“雪后,老胡五年不见面的妹妹,从冀中区过来,绕道来看哥哥。这天,老胡的脸,快乐得发着红光”可知,五年不见面的妹妹绕道来看哥哥,老胡非常高兴;结合“别人不知道老胡心里的愉快,他好像新得到一个妹妹,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可知,在老胡心里妹妹已经不是一个孩子了,而是一个知道很多又做过许多事的妹妹了,看到妹妹的成长,老胡心里非常愉快;结合“老胡送妹妹,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可知,妹妹离开,老胡“送了差不多有八里路才回来”,这是亲情之美。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吾彦,字士则,吴郡吴人也。出自寒微,有文武才干。身长八尺,手格猛兽,旅力绝群。仕吴为通江吏。时将军薛珝杖节南征,军容甚盛,彦观之,慨然而叹。有善相者刘札谓之曰:“以君之相,后当至此,不足慕也。”初为小将,给吴大司马陆抗。抗奇其勇略,将拔用之,患众情不允,乃会诸将,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众服其勇,乃擢用焉。吴亡,彦始归降,武帝以为金城太守。帝尝从容问:“孙皓所以亡国者何也?”曰:“吴主英俊,宰辅贤明。”帝笑曰:“君明臣贤,何为亡国?”彦曰:“天禄永终,历数有属,所以为陛下擒。此盖天时,岂人事也!”张华时在坐,谓彦曰:“君为吴将,积有岁年,蔑尔无闻,窃所惑矣。”彦厉声曰:“陛下知我,而卿不闻乎?”帝甚嘉之。帝尝问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彦对曰:“道德名望,抗不及喜;立功立事,喜不及抗。”会交州刺史陶璜卒,以彦为南中都督、交州刺史。重饷陆机兄弟,机将受之,云曰:“彦本微贱,为先公所拔,而答诏不善,安可受之!”机乃止。因此每毁之。长沙孝廉尹虞谓机等曰:“自古由贱而兴者,乃有帝王,何但公卿。若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并起自寒役,皆内侍外镇,人无讥者。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自表求代,征为大长秋。卒于官。
(选自《晋书•吾彦传》,有删改)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B. 初/陶璜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C. 初/陶成之死也/九真戍/兵作祉/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茗/南州宁靖
D. 初/陶成之死也/九真戍兵作乱/逐其太守/九真贼帅赵祉围郡城/彦悉讨平之在镇/二十余年/威恩宣著/南州宁靖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杖节,意执持旄节。古代帝王授予将帅兵权或派遣使者,以旄节为凭信。
B. 陛下,对君王的尊称。陛,帝王宫殿的台阶。陛下,原指站在台阶下的侍者。
C. 孝廉,汉武帝时设立的朝廷通过考试来选拔、任命优秀人才为官的一种制度。
D. 公卿,是“三公九卿”的简称,“公”为封爵之首,“卿”指高级长官或爵位。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吾彦出身贫寒。他出身于贫寒之家,有文武才干,曾经有一个擅长看相的人根据他的面相推测他将来可以拥有高官之位,不必羡慕他人。
B. 吾彦有勇有谋。陆抗佩服吾彦的勇谋,想要重用他,可是又担心大家有看法,于是用计在众人面前证明了他的勇敢,大家非常佩服吾彦。
C. 吾彦巧妙应答。在武帝询问孙皓亡国的原因之时,他认为吴国虽然君臣都好,但是吴国之所以灭亡,吴主被擒,是天命所致,与人事无关。
D. 吾彦颇得信任。皇帝曾经问吾彦陆喜、陆抗二人哪一个财富更多,他却从道德名望和立功立事两个方面对二人进行了比较式的分析和评价。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坐上诸将皆惧而走,唯彦不动,举几御之。
(2)卿以士则答诏小有不善,毁之无已,吾恐南人皆将去卿,卿便独坐也。
【答案】
10. A 11. C 12. D
13. (陆抗)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
(2)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
【解析】
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九真戍兵作乱”句意完整,“九真戍兵”意思是戍守九真的士兵,作句子的主语,“作乱”作谓语,其后断开,排除BC;“彦悉讨平之”句意完整,“彦”作主语,“悉”作状语,“讨平”作谓语,“之”作宾语,其后断开,排除D。
句子翻译为: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把当地的太守驱逐走了,九真贼帅赵祉围攻郡城,吾彦全力平息了这次叛乱。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平静。
11.本题考查学生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能力。
C.“通过考试”错。孝廉,并非是通过考试来选拔的,而是由地方长官推荐而来。
1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
D.“皇帝曾经问吾彦陆喜、陆抗二人哪一个财富更多”错。原文皇帝问吾彦:“陆喜、陆抗二人谁多也?”皇帝在询问陆喜、陆抗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而非“哪一个财富更多”。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第一句翻译时应注意:密使人阳狂拔刀跳跃而来,省略主语“陆抗”;密,暗中;佯,假装;走,逃跑;御,抵挡。
第二句翻译时应注意:以,因为;不善,不妥当;毁,诋毁;无已,不停止;去,离开。
【点睛】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参考译文:
吾彦,字士则,是吴郡吴县人。出身贫寒家庭,兼有文武之才。身高八尺,徒手能杀死凶猛的野兽,体力无人能比。出仕吴国担任通江吏。当时将军薛珝执持旄节南征,军队队伍非常壮观,吾彦看了之后感慨而叹。有个擅长看相的人刘札对他说:“凭你的相貌,以后应当到达这个官职,不足以羡慕他。”开始时只做了一个小的头目,受吴国大司马陆抗差遣。陆抗对他勇敢和谋略感到惊奇,准备提拔重用他,又担心大家不赞同,于是召集各位将领,暗中派人假装疯狂拿着刀跳窜过来,在座的各位将领都害怕得逃走了,只有吾彦坐着不动,举起几案来抵挡刺客。大家都佩服吾彦的勇敢,于是陆抗提拔重用了他。吴国灭亡后,吾彦才归降。晋武帝让他做金城太守。武帝曾经随意问:“孙皓亡国的原因是什么?”吾彦回答说:“吴主孙皓英明雄俊,才能杰出,宰相大臣们才德出众,明达事理。”武帝笑着说:“如果国君明达,大臣贤德,为什么会亡国呢?”吾彦说:“上天赐给吴主的禄位总有终了的时候,吴国的命运也有期限,所以吴主被陛下您所擒获。这大概是天命吧,怎能是人为之事呢!”张华当时也在坐,对吾彦说:“你做吴国大将,加起来的时间也有几年了,人们蔑视你的无闻,这是我感到迷惑的地方。”吾彦大声而严厉地说:“陛下了解我,你没有听说吗?”武帝很赞许他。武帝曾经问吾彦说:“陆喜、陆抗两个人哪一个更优秀?”吾彦回答说:“道德名望方面,陆抗比不上陆喜;建立功勋做事方面,陆喜比不上陆抗。”恰逢交州刺史陶璜死了,武帝委派吾彦担任南中都督、交州刺史,吾彦赠送陆机兄弟很多财物,陆机准备接受,陆云说:“吾彦本来贫寒,受我们父亲的提拔,可是回答皇上问话时有贬毁我们的父亲之意,怎么能接受他的东西呢!”陆机于是没有接受。因为这个原因陆氏兄弟经常诋毁吾彦。长沙孝廉尹虞对陆机兄弟说:“从古到今由卑贱而发达的人尚且有帝王,何况是公卿?像何元干、侯孝明、唐儒宗、张义允等人,都出身贫寒,被人役使的人,但都担任内侍外镇的官职,没人讥讽他们。你们因为吾彦回答皇帝的问话稍有点不妥,就不停地诋毁他。我担心南方的士人都将会远离你们,那时你们便孤单了。”当初,陶璜死的时候,戍守九真的士兵作乱,把当地的太守驱逐走了,九真贼帅赵祉围攻郡城,吾彦全力平息了这次叛乱。在九真二十多年,恩惠威严显著,南方州县平静。他亲自上表请求委派别人接替自己的职务,但朝廷征召他为大长秋。最终死于官职上。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霁夜①
孔平仲②
寂历③帘栊④深夜明,睡回清梦戍墙铃。
狂风送雨已何处?淡月笼云犹未醒。
早有秋声随堕叶,独将凉意伴流萤。
明朝准拟南轩望,洗出庐山万丈青。
【注】①霁:雨后或雪后转晴。②孔平仲:宋代诗人,诗歌以“流丽清整,通畅明快”见长。③寂历:寂静冷清。④帘栊:窗帘和窗牖。
14. 下列对这首宋诗的赏析,不恰当的是一项
A. 古人有悲秋之传统,但也有反其意而用之的,李白之称“秋兴逸”,这首诗在意境塑造和情感传达上也有“秋兴逸”的意味。
B. 诗篇以"秋兴"为主题,但不作空泛议论,诗人匠心独运,将过去现在,室内室外的诸种景物融为一体。尤其注意捕捉具体景物,以表现诗人的感受。
C. 最先触发作者诗情的,是闯入梦境的墙上响铃。然而诗人先写从帘栊透入室内的月色。即先写醒后所见,次句再写梦醒,这是一种倒叙。
D. 作者描写选取了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等典型意象表现“秋兴”。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明暗的起伏变化成为本诗的诗脉。
15. 有学者认为这首诗的核心在于一个“清”字,请结合全诗分析作者是如何表现“清”的?
【答案】
14. D
15. ①对比,作者以清晨秋叶的坠落声,戍墙上的铃声之清泠,与昨夜狂风暴雨对比映衬,突出一夜暴风雨之后,夜雨初霁的清静。②调动多种感官,视觉角度 写“淡月笼云”,触觉角度写“凉意”,听觉角度写“秋声随堕叶”,营造出一种清净、清新之感。③想象,诗歌尾联作者想象经过暴雨洗过的庐山,必然是一片青翠,给人清爽之感。(学生答虚写也可以得分。)④以声衬静(“以动衬静”亦可)以清泠的墙铃声、落叶声反衬夜雨之后,秋夜的清冷、寂静。
【解析】
14.本题考查学生对诗词综合赏析能力。此类题综合考查诗词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和思想情感等,每个选项一个考点,几乎涵盖诗词的所有内容,注意结合全诗进行分析,主要的错误是意象的含义不对,手法不准确,手法的解说和艺术效果的分析不对,语言方面主要是风格不正确,内容一般为曲解诗词意思,答题时注意仔细辨析。题中D项,“整首诗景物安排由明朗转向幽暗”错,原文先写“狂风送雨”虚写雨霁前风雨交加的情景,景色阴沉,接着写“淡月笼云”,雨霁后视觉方面的朦胧月色, 然后写“独将凉意伴流萤”,流萤闪闪发亮,整首诗景物安排由幽暗转向明朗。
15.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表现手法及意境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指出运用了哪种手法。第二步,分析怎样运用了这种手法。第三步,简析这种手法在塑造形象和表情达意中作用。诗的核心是一个“清”字,“清兴”融化在“清景”之中。这清景,就是秋月、秋声、秋叶和秋萤。古人说,“秋风清,秋月明”,清风明月是秋夜的富于特征性的景色;秋叶飘落伴随着秋声,再加上闪闪发亮的点点流萤,更为秋夜增添了清凉之意。描写这种清秋之景,诗人采用了对比映衬的手法。诉诸视觉的朦胧月色,在夜深人静的时候,尤其显得“寂历”,接着以诉诸听觉的“戍墙铃”的清冷之声与之映衬,即所谓静中有动,动中有静,这便更显得清寂。在提起“狂风送雨已何处”时,暗示读者,雨霁之前有一阵狂风暴雨。这狂风暴雨和诗人眼前清寂的霁夜,恰又构成鲜明的对比。这便加强了雨过天晴的切身感受。秋声是听出来的,堕叶也是听出来的,在夜里,落叶不是肉眼观察到的。这里用秋声堕叶的听觉动态和月夜飞萤的视觉动态交相辉映,对于引动清秋逸兴,也很有艺术效果。尾联想象经过雨洗之后的庐山,明日必然是苍翠欲滴,给人清爽之感。
【点睛】判断表现手法时,要立足全诗整体,首先从抒情方式、结构、构思等方面入手,然后再考虑局部描写、修辞技巧。答题时,也应尽可能把意境、情感、手法、效果等要素分析解说清楚。答题思路为首先明确手法,尽量找全,然后结合诗句解释,效果也要点出来,最后总括情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陶渊明《桃花源记》中,描写桃花源周边草美花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三峡》中,郦道元写出三峡雄伟险峻。山,连绵不断,“__________”;崖,“__________”,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3)《送东阳马生序》中,宋濂回想自己求学时的艰辛,背着书箱,拖着鞋子,跋涉于深山大谷中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芳草鲜美 落英缤纷 (2)略无阙处 隐天蔽日 (3)当余之从师也 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易错字:缤、阙、蔽、箧。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琴棋书画意思是弹琴、弈棋、写字、绘画,常以表示个人的文化素养。在琴厚重的人文积淀之外,琴的审美在世界音乐中 。( ),从而创造出一种 的意境,这和国画的审美追求是统一的。而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大多以简单的笔墨为主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经历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中国画已吸收了不少西方艺术的技巧,更丰富了中国画的表现力。反映了中华文化 。同样,围棋发源于中华大地,已有几千年历史。围棋纵横十九路,方寸之内是尖跳飞断,棋盘之外有文理哲思。它用最简单的黑白、横竖 出最复杂的世间万物,沉淀了无数先人的智慧,蕴含着中华民族对智慧的追求。围棋文化佐证了中华文化源远流长,显示出中华文化内涵丰富、风格独特。而书法的美感就像浊气下凝、聚为大地万物一样。书法的美,是一种动感的美,它是随着笔墨的运动而成。书法家以一画之笔迹,界破虚空,凿破鸿蒙。所以,书法家就是要***造化的元气,发为生机流荡的生命形式。琴棋书画流传至今,难怪世界为之惊叹。
17. 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
A. 独一无二 空灵 博采众长 演变
B. 独树一帜 空旷 博大精深 演变
C. 独树一帜 空灵 博采众长 推演
D. 独一无二 空旷 博大精深 推演
18.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而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B. 而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大多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经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C. 而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以简单的笔墨为主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经历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D. 而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大多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
19. 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琴没有肆意的宣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琴与诗歌密不可分,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B. 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琴没有肆意的宣泄。琴与诗歌密不可分,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
C. 琴没有肆意的宣泄,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D. 只在含蓄中流露出平和超脱的气度,琴没有肆意的宣泄。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琴与诗歌密不可分
【答案】
17. C 18. D 19. A
【解析】
17.
本题主要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的关键在于两点:仔细审查该词语的语言环境;注意对近义词语的分析辨别。辨析近义词语的关键就是要仔细分辨它们的细微差别。首先阅读语境,把握语境含义,然后抓住相异语素,分析其意义差异,同时可联系日常习惯用语,推断词语意义及用法。
第一组,独树一帜,比喻与众不同,自成一家;独一无二指没有相同的或没有可以相比的,形容十分稀少。这里写琴的与众不同,应选独树一帜。
第二组,空灵,形容景色变化不可捉摸,或文艺作品灵活生动,不落俗套;空旷,指地方广阔“意境”与“空灵”搭配。
第三组,博采众长,指广泛地采纳各家的长处;博大精深,指(思想、学说等)广博高深。此处指中国画已吸收西方艺术的技巧,故应选择“博采众长”。
第四组,推演,指推断、演绎;演变,指发展变化。此处指围棋与世间万物的关系,故应选“推演”。
18.本题主要考查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命题者从一段文字中选择一个句子,将其修改有病句,然后在题中列出四种修改情形,要求选出修改最恰当的一种。此类试题解答时,需要掌握病句的常见类型。常见的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等。错误一般可以分为两类,凡是违反语法结构规律的叫语法错误,违反客观事理的句子叫逻辑错误。解题时先确定逻辑类病句,再按照成分分析法排除语法类病句,常见的逻辑错误类病句有语序不当、结构混乱、不合逻辑等。文中画线的句子“而国画是中华文化花园中的一朵奇葩,它大多以简单的笔墨为主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经历蕴含丰富的人生体验和感悟”主语存在以下几个问题:①句式杂糅。“大多以简单的笔墨为主”改为“大多以……”,或“以……为主”;排除C。②“经历”不能与“感悟”搭配,排除B。选项A的表述“它以简单的笔墨在方寸之间融入天地万物”太绝对,不合语境,排除。
19.本题考查语言表达准确、连贯的能力。考生作答时应结合上下文语境分析,按照话题一致的原则或时间顺序、逻辑顺序等排列。本题中,根据话题一致性的原则,本句的叙述对象应是“琴”,排除BD;“都讲求韵味,讲求弦外之音,虚实相生”这是琴与诗歌密不可分的表现,故“琴与诗歌密不可分”放在句前合适,排除C。
【点睛】对于词语题,第一要辨析词义,包括词语的语义侧重点、词语的词义轻重、词义范围的大小等。切忌望文生义。第二,辨析感情。第三,辨析用法。包括搭配习惯、语***能、使用对象等方面。解答词语题,第一、逐字解释词语,把握大意;第二、注意词语潜在的感***彩和语体色彩;第三、要注意词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第四、弄清所用词语的前后语境,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第五、从修饰与被修饰关系上分析,看修饰成分跟中心词之间是否存在前后语义矛盾或者前后语义重复的现象。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现在,肥胖发生率越来越高,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生活中, ① 。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而由肥胖带来的健康问题也引起了人们的重视。
科学研究发现, ② 。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换句话说,肥胖可能让人记不清吃过没有和吃过多少,因而吃得更多,变得更胖。
当感到饥饿时,常人 ③ ,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这表明,我们胃里实际有多少食物和我们对记忆中已经吃了多少食物的认知在共同决定我们吃或不吃以及吃多少,而记忆受损可能让我们吃得过多,从而导致肥胖。
20. 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
21. 文中画波浪线处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
【答案】
20. ①导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 ②肥胖和记忆是相互影响的 ③会记得已经吃过了
21. 比喻句由本体“胃里的食物”、喻体“一团空气”和比喻词“像”构成。使用比喻的修辞,使表达更加生动形象,写出了肥胖者“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感受,也表明了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
20.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第①处,根据前文“很多人从多方面探究肥胖是如何形成的”的内容和后文“如暴饮暴食、缺乏锻炼和身体疾病等”的提示,确定空处应该是一个过渡句,具有总领下文的作用,应填“导致肥胖的因素(或原因)很多”。
第②处,根据“科学研究发现”的提示和后文“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的内容,确定空处应该填一个结论或观点句,总结肥胖和记忆的关系,填“肥胖和记忆是相互影响的”。
第③处,根据“当感到饥饿时,常人”的提示和后文“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内容,确定空处前后内容为转折对比关系,应填“会记得已经吃过了”。
2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而肥胖者却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胃里的食物像一团空气”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本体是“胃里的食物”、喻体是“一团空气”,比喻词是“像”。
“一团空气”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肥胖者“觉得根本没吃过什么食物”的感受,事实上已经吃过了,“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而记忆功能障碍反过来又可能影响食欲和进食决定”,表明肥胖可能引起记忆衰退,比喻修辞把陌生的变成熟悉的,使说理更通俗易懂。
四、写作(60分)
22.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1)在组织中学生的课外运动时,老师发现越来越多的学生甘做“配角”,不愿当“主角”。
(2)“配角综合征”是一种不喜欢向前闯、甘当团队配角的心理。近日,《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对2000人展开的一项调查显示,48.4%的受访者有“配角综合征”。同时,50.4%的受访者表示身边有“配角综合征”人群。
针对上述两则材料中的现象,有人认为我们处于新时代,应当“争当主角”;有人认为“甘当配角”也是工作、生活中的一种正常选择。
请结合材料内容,谈谈你的理解和看法。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答案】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