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2022-2023学年高三上学期高考专家联测卷(一)语文试题
2023届高考专家联测卷(一)语文
(全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等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相应位置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对艺术家来说,观众注意力的持续,比引起更加重要。德国剧作家赫勃尔道:“最差劲的戏剧在开场的时候往往跟最精彩的戏剧相似,一场招致惨败的战斗往往也是以先声夺人的雷霆闪电开头的。”
要使观众的注意力长时间地保持住,在戏剧文学上最常用的办法是悬念的设置。戏剧家设置悬念,是为着对观众心理的收纵驾驭。李渔说,“使人想不到、猜不着,便是好戏法、好戏文”;日本古代戏剧家世阿弥说,“将某些东西保密,就会产生重大效用”;西班牙民族戏剧的创始人维加说,“观众一知道结局,就会掉头走出戏院”……这些古典戏剧家都认识到一览无余对于戏剧的危害,所以不谋而合地谈到了剧情弯曲荫掩的重要。多一层弯曲荫掩,让观众多一层猜想,不断引起观众解谜的兴趣。所以,“猜不着”,是悬念的一个重要特征。
然而,如果完全猜不着,观众是否还有继续猜的兴趣呢?恰如黑夜踽行,如果伸手不见五指,失去了探寻路途的任何希望和可能,那也就谈不上探寻的欲望和专注了,只有给予一线光亮,才会给夜行者带来生机和兴味。因此,越来越多的戏剧家认为,悬念的设置,不能使观众完全猜不着。本来,悬念只是吸引观众注意力的一种手段,如果把手段作为目的,那就背离了健全审美的正途。因此,对于极有魔力的悬念,既不可舍弃,又不可沉溺,尤其不宜在猜测、推理上耗费观众太多的精力。
一些戏剧家宣称要把秘密全部(或大部分)交给观众,让观众不费猜想之力地从容观赏。威廉·亚却在《剧作法》中对这个问题讨论得很详尽,他的意见集中体现在一个实例的分析上。英国戏剧家谢立丹的代表作《造谣学校》中有一个情节:一位夫人在屏风后面,听到了一场与自己密切相关的绯闻的交谈,最后屏风被推倒,原先不知屏风后面有人的交谈者大吃一惊。对于这个情节,《英国文学家》一书的作者奥利芬夫人认为:“如果剧作者也能像骗过剧中人那样骗过了我们,使我们也同样为这一发现而惊讶意外,那无疑会是一种更高明的艺术。”威廉·亚却认为,这一场戏的精彩效果,只能建立在观众明知夫人正藏在屏风后这一基础上。戏剧文学教授马修斯则认为,观众在知道秘密的情况下还能有兴趣看这段戏,主要是想等待看剧中人在屏风推倒后的各自狼狈相。威廉·亚却在否定奥利芬夫人、肯定马修斯教授的前提下,得出了结论:观众重复看戏的兴趣和注意力的产生,恰恰是因为他们比剧中人知情,换言之,是洞察一切的优越感,使观众处于一种兴奋状态和满足状态。
中国传统戏曲花映月掩,曲径通幽,历来反对直露简陋,但也明显地抵拒那种颇费猜想的躲藏方式。对此,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盖叫天数语道破:“好的戏,观众不知后事如何,随着演员,随着戏的变化,一步步地深进去,看得津津有味。最好的戏,是故事情节观众全都知道,甚至自己也会唱。但每次看,每次都感到新鲜,总像第一次看一样,戏能演到这样才算到了家。”
(摘编自余秋雨《观众心理学》,有删改)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赫勃尔认为戏剧的开场精彩与否并不重要,如果后续剧情无法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将招致惨败。
B.悬念是戏剧家利用弯曲荫掩之法激发观众好奇心的一种技巧,目的在于“使人想不到、猜不着”。
C.奥利芬夫人把悬念的手段理解为严格的保密,马修斯教授把悬念理解为在明了大体情况下的期待。
D.李渔强调好的戏法应该使人“猜不着”,盖叫天却主张要让观众熟知剧情,两人的观点相互矛盾。
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章站在受众心理的角度,探讨悬念作用于观众的多种功能,体现出辩证的思维特点。
B.文章第二段引用中外古典戏剧家的说法,是为了论证悬念令人“猜不着”的重要特征。
C.文章第三段以比喻形象地说明兴趣的保持在于把握好“猜得着”与“猜不着”的分寸。
D.威廉·亚却借助《剧作法》中的实例,得出洞察一切的优越感对观众至关重要的结论。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如果一出戏让观众沉溺于猜想,他们的审美享受就容易被逻辑推理所剥夺,从而影响观赏体验。
B.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中国观众习惯于居高临下的观赏态度,而不愿意在猜想剧情上花费心力。
C.设置悬念要防止一览无余和彻底保密两种倾向,因为都不利于长久地吸引和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D.《雷雨》善用悬念吸引读者,如周朴园与鲁侍萍三十年后相逢时,两人的言行充满了悬疑色彩。
【答案】1. C 2. B 3. B
【解析】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赫勃尔认为戏剧的开场精彩与否并不重要”歪曲文意,原文“最差劲的戏剧在开场的时候往往跟最精彩的戏剧相似”强调后续剧情对于全局的重要性,并未否定开场的地位。
B.“目的在于‘使人想不到、猜不着’”错误,由原文“戏剧家设置悬念,是为着对观众心理的收纵驾驭”可知,设置悬念的目的是驾驭观众心理,进而长时间地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D.“盖叫天却主张要让观众熟知剧情”断章取义,“两人的观点相互矛盾”错误。由原文“最好的戏,是故事情节观众全都知道……每次都感到新鲜……”可知,盖叫天主张的是同样的戏要常演常新,所以两者的观点并无矛盾之处。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思路以及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B.“是为了论证悬念令人‘猜不着’的重要特征”错误。第二段首句是本段的观点,引用中外古典戏剧家的话是为了证明其观点,即悬念的设置有助于保持观众的注意力。
故选B。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整合文本信息,根据文章内容进行推断的能力。
B.“中国观众……不愿意在猜想剧情上花费心力”理解错误。原文指出中国传统戏曲“历来反对直露简陋,但也明显地抵拒那种颇费猜想的躲藏方式”。
故选B。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2分)
材料一:
2000年—2050年中国人口年龄结构变化预测(单位:万人,%)
2001年 | 2010年 | 2020年 | 2030年 | 2040年 | 2050年 | ||
0~14岁人口 | 人数 | 29969 | 26166 | 26553 | 22564 | 21771 | 20296 |
比重 | 23.48 | 19.28 | 18.59 | 15.60 | 15.14 | 14.68 | |
15~64岁人口 | 人数 | 886575 | 98266 | 99287 | 98099 | 89602 | 84423 |
比重 | 69.40 | 72.41 | 69.50 | 67.81 | 62.32 | 61.04 | |
65岁及以上人口 | 人数 | 9083 | 11268 | 17028 | 23998 | 32397 | 33578 |
比重 | 7.12 | 8.30 | 11.92 | 16.69 | 22.53 | 24.28 |
(摘自《我国步入人口老龄化社会浅析》)
材料二:
人口老龄化成为目前世界各国重点关注的民生大计。当下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发展相对较快,形势比较严峻。与大多数老龄化国家相比,我国人口老龄化有两大特点:一是“超级老龄化”,即超大规模、超快速度、超早阶段和超稳定结构;二是“复杂老龄化”,即老龄化与城镇化、数字化同步共振所形成的复杂性。因此,我国老龄化面临的挑战更多,更严峻,也更复杂。
盘古智库老龄社会研究院副院长李佳认为,从全球到中国都在从有史以来的年轻社会步入前所未有的老龄社会。老年人口的主要特点为空巢化、失能化和高龄化,“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等。“老龄化不是问题,不适应才是问题。”李佳表示,从不适应到再适应需要重新认识“老”等各个概念的内涵与外延,重新建构人口老龄化的理论体系,重新思考老龄社会基本结构与理想形态,重新探讨养老、积极应对等行动方略。
(摘编自《民间智库发布“老龄社会关键词”,呼吁关注社会适老化》)
材料三:
20世纪初日本确立了老年人看护保险制度,于2008年确立了高龄者早期人口医疗制度和高龄者末期人口医疗制度。与此同时,日本加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学习,鼓励退休老人积极参加地区社会活动,推动“老年人生活活动促进项目”的实施。近几年,日本政府颁布各种保障高龄者养老金福利的法律政策,日本社会也出现了养老产业浪潮,随着日本护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众多公司进入了高龄者护理服务市场。这个新兴行业不仅能够迎合市场的多样化需求,也能够解决部分老龄化带来的问题。日本独特的养老模式还在于“高龄者出口”计划,即在海外设立“日本村”。日本政府鼓励高龄者以这种方式移民,减轻日本政府对高龄者的社会福利保障的负担。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发挥对外贸易功能,以确保日本国民晚年生活质量。高龄者可以根据四季更迭和喜好选择不同的国家地区,随时随地都可以得到优质的护理和照顾。
(摘编自《中日老龄化社会现象及养老模式的对比研究》)
材料四:
通过数字化手段应对老龄化社会转型,是当下紧跟时代发展的养老辅助手段。杭州和睦社区在“阳光和睦”小程序平台已组织召开“银龄互助培训班”6次,已覆盖近百名使用智能手机的单元长,通过邻里相帮、互教互学的方式提高老人融入智慧社区的积极性。社区与中国建设银行开展合作,鼓励老年人通过小程序签到、参与社区活动的方式获取积分,老人可以在移动营业厅、养老食堂、社区超市、理发店等地使用积分兑换服务。目前参与积分获取与使用的老年居民已有283人。此外,社区小程序平台还具有就近求助、设施预约等多项服务功能。
但我国在利用数字化应对老龄化问题上还处于初级阶段:投入不足,特别是传统养老机构大多经济较紧或勉强平衡;对老龄需求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对平台、系统、服务和产品开发水平不足;大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足,且鲜有行业、大平台、企业能提供规模化、专业化服务;老龄化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素养不足,严重制约老龄领域的数字化发展。
(摘编自《智慧养老,杭州和睦社区交出了这样的答卷》)
4.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2000年至2050年,我国0至64岁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我国65岁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则为持续上升趋势。
B.我国老龄化与数字化、城镇化同步存在,情况复杂、形势严峻,与世界各国一道都在经历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转型的过程。
C.解决老龄化社会的主要问题,在于重新建构人口老龄化的理论体系,重新构建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各种共享平台。
D.日本政府在海外设立“日本村”,不仅减轻了对高龄者提供社会福利保障的负担,还极大促进了本国政府对外贸易功能的优化。
5.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预计从2030至2040年,我国65岁以上老年人口的比重将以半个世纪以来的最快速度提升,人口结构老化将更为严重。
B.我国老年人口的主要特点是空巢化、失能化和高龄化,以及“未备先老”“未富先老”等,亟待社会积极转型加以应对。
C.现阶段,数字化应对老龄化所面临的根本问题是平台、系统、服务和产品开发水平不足,以致对老龄需求缺乏系统研究。
D.杭州和睦社区积极提升老年居民的数字素养,研发“阳光和睦”小程序并召开培训班,鼓励老年人获取积分兑换生活服务。
6.在数字化背景下,可以从哪些方面助力我国老龄化社会转型?请结合材料简要说明。
【答案】4. B 5. C
6.①政府积极完善数字化应对老龄化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加大对养老机构资金及人力的投入力度,培养老龄化专业人才。②数字化行业、平台、企业积极进入老龄化市场,研究老龄需求,提供规模化、专业化的适老服务。③基层社区积极探索、总结社区智慧养老的经验,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数字素养。
【解析】
【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
A.“我国0至64岁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均呈现逐年下降趋势”说法有误。从材料一图表中的数据可以看出,我国0~64岁人口的数量和比重并不是逐年依次下降,2001年至2020年,0~14岁人口数量呈现前十年下降、后十年上升趋势,15~64岁在2001至2020这二十年呈上升趋势。
C.“主要问题,在于重新建构人口老龄化的理论体系……”逻辑不严密,材料二指出了老年人口的主要特点和“不适应”的主要问题,选项提出的举措并不完备,“重新构建与老龄社会相适应的基础设施和各种共享平台”只是局部策略。
D.“极大促进了本国政府对外贸易功能的优化”无中生有,原文只是说“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发挥对外贸易功能,以确保日本国民晚年生活质量”,并未说极大促进。
故选B。
【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
C.“根本问题是……”无中生有,“以致对老龄需求缺乏系统研究”因果倒置,原文说的是“对老龄需求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对平台、系统、服务和产品开发水平不足”。
故选C
【6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四则材料围绕我国老龄化社会转型问题展开。其中材料一和材料二主要讲述我国老龄化当前存在的问题,材料三介绍日本社会应对老龄化的经验;材料四则介绍我国目前以数字化手段推动老龄化社会转型的初步成效与困难。因此,助力老龄化社会的转型可以从材料三和材料四搜寻相关信息。
材料三中“20世纪初日本确立了老年人看护保险制度,于2008年确立了高龄者早期人口医疗制度和高龄者末期人口医疗制度”“近几年,日本政府颁布各种保障高龄者养老金福利的法律政策”指出了制度建设和法律建设的道路,“日本加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学习,鼓励退休老人积极参加地区社会活动,推动‘老年人生活活动促进项目’的实施”“众多公司进入了高龄者护理服务市场”“日本独特的养老模式还在于‘高龄者出口’计划”“与此同时政府部门发挥对外贸易功能”则从方案建设和模式创新的角度提出解决措施。由此,可归纳为:政府积极完善数字化应对老龄化的各项制度与政策,加大对养老机构资金及人力的投入力度,培养老龄化专业人才。
材料四中首先指出“通过数字化手段应对老龄化社会转型,是当下紧跟时代发展的养老辅助手段”,提出数字化手段的方案,并给出杭州和睦社区“在‘阳光和睦’小程序平台已组织召开‘银龄互助培训班’6次……通过邻里相帮、互教互学的方式提高老人融入智慧社区的积极性”的社区工作经验。此外,从“社区与中国建设银行开展合作”“老人可以在移动营业厅、养老食堂、社区超市、理发店等地使用积分兑换服务”中也可看出与企业合作的方案。由此可归纳出:基层社区积极探索、总结社区智慧养老的经验,提升老年人群体的数字素养。
而根据材料四第二段中总结出的“投入不足”“对老龄需求缺乏系统研究,导致对平台、系统、服务和产品开发水平不足”“大平台等社会化服务体系不足”“老龄化专业人才缺乏,信息素养不足”等问题,也可促进我们反思,从这些方面探索促进老龄化社会的改进途径。由此可归纳出:数字化行业、平台、企业积极进入老龄化市场,研究老龄需求,提供规模化、专业化的适老服务。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官司
杨金远
老谷是在傍晚前才接到任务的。
团长让老谷带领一连火速赶往阵地去完成一项阻击任务,以便让大部队安全转移。
团长明确告诉老谷,整个转移工作最多在午夜前就可结束,到时团长会让号手吹号,只要听到号声,就可以带领一连突围了。
可是老谷和一连的士兵们始终没有听到号声。战士们在生命的厮杀中苦苦等待,从傍晚等到午夜,又从午夜等到天亮,一整连的战士打退了几十倍于他们的敌人的一次又一次的进攻,全连战士从上百人牺牲到只剩下几十人、几个人、直到全部阵亡。
老谷是全连惟一的幸存者。
离阵地不远的山脚下,有一个叫将军庙的村庄,大部队转移前就驻扎在这个村子里。老谷就是被村里一对中年农民夫妇救下山的。从那里,老谷知道了大部队在转移时确实没有发出号响,整个转移始终都是在悄悄中进行的。
老谷简直有点不敢相信。老谷说,你们真的没听到号响?
中年农民说,是呀,没听到号响。
老谷有点受不住,他的脸色变得又红又紫,看得出额上血管里的血液在里面滚动。
老谷想无论如何要找到部队。只要找到部队,他和团长才可能有个说法,否则,就太对不起壮烈牺牲的弟兄们了。
老谷沿着山脉朝南走。寒冬时节,他终于在长江边的一个小村子里,找到了部队。
部队不是老谷要找的三团,但对于已经长期离队的老谷来说,只要能找到部队他就已经很满足了。那一刻他委屈得犹如失散多年的儿子回到了父母的身旁,竟当着部队营长的面“呜呜”哭了起来。
几天后,老谷随营长一路南下,一气打到了福建,把敌人赶到了海峡那边。可老谷仍然没有找到他的三团和团长。
营长的部队被一分为二,一半就地参加地方建设,一半开赴东北去参加剿匪。老谷被留了下来。1951年初,老谷从老乡那里意外地得知三团在赶跑国民党后,已赶往朝鲜战场。他赶紧前往北京打听团长下落。但接待他的军官劝他回原地待命,说总有一天团长会派人去找他的。
老谷听信了军官的话,不过这一次,他在将军庙那个小山村一等就是四十多年。
老谷等着等着,终于决定要跟团长打一场官司,好好算算这笔账。
这一年,老谷七十岁了,他想,这场官司要是再不打,就来不及了。就在这时,在东北垦荒一辈子的营长给他寄来了一封信。
老谷带着信赶到东北,营长把老谷带到了一个很幽静的林子里。很快地,老谷和营长要他见面的那个人见了面。老谷终于认出眼前的小老头儿是团长当年的警卫员。警卫员什么话也没说,他朝老谷招了招手,领着老谷穿过一片竹林,然后在一座坟前站住了。
警卫员说,团长是在朝鲜牺牲的,在这已经躺了四十多年了。他接下来说的每一句话都让老谷惊讶得目瞪口呆。
四十多年前,大部队转移后,确实没吹号。团长给一连下阻击任务的时候,就已经决定牺牲他们换取大部队的安全转移。老谷做梦也不会想到,他用毕生的精力寻找团长,得到的却是这样一个答案。
老谷泪已经下来了。
老谷自己跪在了团长的坟前。
他想他怎么会要跟团长打官司呢?老谷不禁老泪纵横。
一个月后,老谷在鲁南的那个小山村将军庙病逝。
根据老谷生前交代,营长他们把老谷安葬在阵地上他的一连士兵们的坟旁。
(有删改)
文本二:
集结号
刘恒
石碑上刻着以下字迹——中国人民志愿军280师副师长刘泽水烈士之墓。谷子地慢吞吞地忙活,他先摆好了五包香烟,一瓶白酒。然后为死者点燃了烟卷,摆在碑顶上。警卫员小梁子在旁边絮絮叨叨地说着往事。
小梁子:……五次战役的时候,他领着两个营打阻击,掩护全师撤退……轮到自己往下撤的时候,撤不下来了……活着突围的只有三十几个人……他的腰被打穿了……在医院耗了半个多月,没抢救过来……
谷子地:为什么不早点儿撤?
小梁子:电台打烂了,接不到撤退的命令……只能硬着头皮往上顶。
谷子地(嘟囔着):老八区教导队出来的,有一个算一个……都是死心眼子。
谷子地:他们全都战死了,就剩了我一个人……你知道么?
小梁子:你的事我听说了。
谷子地:我是猪耳朵,我没听见你吹的集结号。阵地上好几个人都听见了……就我没听见!我一直觉得对不起他们……我们要早点儿撤,绝不是现在这个样子。
小梁子(一脸茫然):老谷,我根本没有吹过集结号。
谷子地(谷子地呆呆地看着对方,完全没听懂):他们……他们听见了。
小梁子:老谷……我根本没有给你们吹过集结号。
谷子地(心碎):……为什么?
小梁子(犹豫片刻):团长也是突然接到的撤退命令……你们刚好在旧窑场牵制了大量敌人,如果按原计划让你们撤下来,全团都很可能让敌人咬死……团长……他没有下吹集结号的命令。
谷子地:你们怕咬死?我们呢?
(谷子地嚎叫着哭泣,朝墓碑举起酒瓶要砸下去,小梁子死死拽住他的胳膊。)
小梁子:老谷……团长一直觉得对不起你!他死以前还跟我念叨,他一直惦记你,让我别忘了打听你……团长他是好人呐!你要怪就怪我吧……我没给你吹号,我对不起你们!老谷,团长不在了……我替他给九连赔个不是……刘团长给你们赔不是了……
小梁子说着说着跪下,泣不成声。
谷子地浑身发软,无力地看着天上,看着树木,似乎在寻找逝者的目光。
(节选自电影《集结号》剧本,有删改)
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文本一“从傍晚等到午夜,又从午夜等到天亮”以时间之久突显一连拼命厮杀的惨烈,为后文老谷苦寻团长讨说法埋下伏笔。
B.文本二中警卫员小梁“一脸茫然”地道出了当年没吹集结号的真相,对谷子地产生了巨大的精神冲击,使电影情节陡生波澜。
C.文本一结尾老谷“泪已经下来了”“不禁老泪纵横”,两处细节描写既表现了他内心的懊悔,也体现了他对一连全体战士的忏悔。
D.两个文本都通过警卫员的语言表现了革命战争的残酷,突显了战士们牺牲小我以换取胜利的悲壮与伟大,极富感染力。
8.文本一结尾对老谷的死做了交代,写这些有什么好处?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9.两个文本都写到了团长的牺牲,但文本二在艺术表现上更加细腻,请简要分析二者的不同。
【答案】7. C 8.①照应开头,使故事更加完整。老谷一生苦寻团长,与团长的“官司”以团长牺牲和他的逝去而彻底画上了句号。②丰富了人物形象,增强了故事的感染力。安葬在一连士兵们坟旁,表现了老谷对士兵们的牵挂与怀念,突出了老谷忠诚善良、有血有肉的革命军人形象。
9.①文本一对团长在朝鲜战场的牺牲叙述比较简略,侧重交代结果,人物形象比较模糊;文本二补充了团长牺牲的细节,叙述更加丰富,团长的人物形象也更加立体。②文本一中团长是小说的次要人物,对他的牺牲一笔带过,不影响小说的艺术效果;文本二是电影剧本,通过介绍团长牺牲前与谷子地当年相似的遭遇,深化了电影主题,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解析】
【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思想感情,鉴赏其艺术特色的能力。
C.“也体现了他对一连全体战士的忏悔”错误。两处流泪表现出老谷得知真相、又看到团长已经牺牲后内心复杂的情感,同时他也终于为一连讨了说法,“忏悔”一词站不住脚。
故选C。
【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情节作用的能力。
情节上,小说《官司》开头写主人公老谷和他的一连坚守军令,等待团队的撤退号声,结果全连战死,他没听到撤退号,因此老谷对一连士兵们的战死耿耿于怀,一生苦寻团长想要讨个说法。老谷的死,使他和团长之间的官司有了结局,照应了开头打官司的情节。
人物上,由“老谷想无论如何要找到部队。只要找到部队,他和团长才可能有个说法,否则,就太对不起壮烈牺牲的弟兄们了”“根据老谷生前交代,营长他们把老谷安葬在阵地上他的一连士兵们的坟旁”“等可知,老谷一直对一连牺牲的战士满怀深情,想要为他们讨个说法,最后发现团长当时为了大部队牺牲了一连,而团长也在朝鲜战场牺牲,他终于明白了战士的责任。死后与战士们埋葬在一起,写出了他对战友们的怀念之情,通过对老谷牵挂战友这一情节的描写丰满了人物形象。
【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内容和艺术手法进行比较鉴赏的能力。
解答本题首先应当明确文本一和文本二的文体特征,文本一的小说与文本二的电影剧本在艺术表现上各有不同。小说侧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以塑造人物形象来揭示主旨。电影剧本侧重现场感,通过语言描写刻画人物形象,更注重镜头语言的生动性。
就情节而言,文本一只用了“1951年初,老谷从老乡那里意外地得知三团在赶跑国民党后,已赶往朝鲜战场”“警卫员说,团长是在朝鲜牺牲,在这已经躺了四十多年了”两句话交代朝鲜战争的情景,而侧重交代当年没有吹响撤退号的原因,交代“打官司”的结果——“一个月后,老谷在鲁南的那个小山村将军庙病逝”“根据老谷生前交代,营长他们把老谷安葬在阵地上他的一连士兵们的坟旁”。这是因为小说注重故事情节的完整性。文本二中,“五次战役的时候,他领着两个营打阻击,掩护全师撤退……轮到自己往下撤的时候,撤不下来了……活着突围的只有三十几个人……他的腰被打穿了……在医院耗了半个多月,没抢救过来……”“老谷……团长一直觉得对不起你!他死以前还跟我念叨,他一直惦记你,让我别忘了打听你……团长他是好人呐!你要怪就怪我吧……我没给你吹号,我对不起你们!老谷,团长不在了……”补充了团长在朝鲜战场中牺牲时的细节。这是因为电影更加注重镜头,注重现场感受。
就人物而言,文本一中对老谷的形象刻画丰满立体,而团长的形象较为模糊,只是通过一两句话交代团长的命令、牺牲。这是因为团长在文本一中是次要人物,没有详细的情节和刻画,不影响主要人物老谷的形象和小说主旨的表现。文本二中详细描写团长牺牲前的情景,团长没有接到撤退命令,因此一直“硬着头皮往上顶”,最终牺牲,与谷子地当初没有听到撤退号,一直带着战士“硬着头皮往上顶”的情景相似,通过特定的镜头深化了电影主题,更能引发观众的思考。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二年,拒姜维于长城,维退还,迁征西将军。景元三年,又破维于侯和,维却保沓中。四年秋,诏诸军征蜀,大将军司马文王皆指授节度,使艾与维相缀连,雍州刺史诸葛绪要维,令不得归。维闻钟会诸军已入汉中,引退还。维入北道三十余里,闻绪军却,寻还,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维遂东引,还守剑阁。冬十月,艾自阴平道行无人之地七百余里,凿山通道,造作桥阁。山高谷深,至为艰险,又粮运将匮,频于危殆。艾以毡自裹,推转而下。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艾遣子惠唐亭侯忠等出其右,司马师纂等出其左。忠、纂战不利,并退还,曰:“贼未可击。”艾怒曰:“存亡之分,在此一举,何不可之有?”乃斥忠、纂等,将斩之。忠、纂驰还更战,大破之,斩瞻等首,进军到雒。刘禅遣使奉皇帝玺绶,为笺诣艾请降。艾至成都,禅率太子诸王及群臣六十余人面缚舆榇诣军门。艾执节解缚焚榇,受而宥之。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以师纂领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领蜀中诸郡。使于绵竹筑台以为京观,用彰战功。士卒死事者,皆与蜀兵同共埋藏。艾深自矜伐,谓蜀士大夫曰:“诸君赖遭某,故得有今日耳。若遇吴汉之徒,已殄灭矣。”又曰:“姜维自一时雄儿也,与某相值,故穷耳。”有识者笑之。
(节选自《三国志·魏书二十八·邓艾》)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B.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C.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D.将士皆攀木/缘崖鱼贯而进/先登至江由/守将马邈降/蜀卫将军诸葛瞻自涪还绵竹/列陈待艾/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都督”指的是统领军事,此处与《滕王阁序》“都督阎公之雅望”的“都督”含义不同。
B.“要维”意为邀请、约请姜维,“要”与《桃花源记》“便要还家”的“要”字含义相同。
C.“东引”意为率军东去,“引”与《兰亭集序》“引以为流觞曲水”的“引”字含义不同。
D.“奉”意为恭敬地捧着,与《廉颇蔺相如列传》“相如奉璧奏秦王”的“奉”字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因邓艾善于谋划军事,战功卓著,皇帝任命他为镇西将军;他率领军队与蜀中名将姜维作战,多次迫使姜维败退。
B.邓艾从人迹罕至处开辟道路,克服艰险,出其不意地攻入蜀中;部下出师不利,他严令回军再战,终于取得了胜利。
C.诸葛瞻战败后,刘禅先派人给邓艾送信,后又率领太子等双手捆绑,用车拉着棺材到军中请降,邓艾接受了投降。
D.邓艾对蜀士大夫说他们有幸遇到自己才得以保全,又直言姜维招致失败的原因,这些说法得到了有识之士的认可。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闻绪军却,寻还,绪趣截维,较一日不及。
(2)检御将士,无所虏略,绥纳降附,使复旧业,蜀人称焉。
【答案】10. A 11. B 12. D
13.(1)(姜维)听说诸葛绪军队已退去,(就)马上回军,诸葛绪立即拦截姜维,差了一天没追上。
(2)(邓艾)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掠的事,安抚接纳投降归顺的人,让他们重操旧业,蜀地百姓都称赞邓艾。
【解析】
【1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断句的能力。
句意:将士们都攀着树木,沿着悬崖,一个一个地前进。军队首先到达江油,守将马邈投降。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守绵竹,排列好战阵等待邓艾。
“攀木缘崖”为并列短语,中间不断开,排除BD;
“蜀”为“诸葛瞻”的定语,不是“降”的宾语,中间不断开,排除C。
故选A。
【1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掌握文言实词的能力。
A.“都督阎公之雅望”的“都督”为名词,官职。句意:都督阎公,享有崇高的名望。含义不同。正确。
B.含义不同,前者为“半路截击”,后者是“约请”。“要维”句意:拦截姜维;“便要还家”句意:于是就邀请渔人到家里去。
C.“引以为流觞曲水”的“引”意为“引导”。句意:把水引来作为飘传酒杯的环形渠水。含义不同。正确。
D.“相如奉璧奏秦王”的“奉”意为“捧着”。句意:相如手捧着和氏璧上奏献给秦王。含义相同。正确。
故选B。
【1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本相关内容的能力。
D.“这些说法得到了有识之士认可”理解错误。根据文中“有识者笑之”可知,有识之士是在哂笑邓艾夸耀自己功绩才干的言行。
故选D。
【1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文言翻译的能力。
(1)“却”,后退;“趣”,赶快,立即;“较”,相差。
(2)“虏略”,抢掠;“绥纳”,安抚接纳;“称”,称赞。
参考译文:
甘露元年,皇帝下诏说:“逆贼姜维连年诡诈行兵,使百姓和少数民族骚动,国家西部不得安宁。邓艾策划有方,忠勇奋发,率军斩杀敌将十余人,割下数千敌兵的头颅;国家的威势震动巴蜀,在江岷一带宣示了武力。现任命邓艾为镇西将军,统帅陇右的所有军事,晋封为邓侯。分出五百户分封儿子邓忠为亭侯。”甘露二年,邓艾在长城抵御姜维,姜维撤退返回,邓艾升任征西将军。景元三年,他又在侯和打败姜维,姜维退守沓中。景元四年秋天,朝廷下令各路大军征讨西蜀,大将军司马文王一同被指派为节度,让邓艾与姜维的军队保持连接,雍州刺史诸葛緒截击姜维,让他无法撤退。姜维听说钟会等军队已进入汉中,便率军撤退返回。姜维向北走了三十余里,听说诸葛绪军队已退去,就马上回军,诸葛绪立即拦截姜维,差了一天没追上。姜维于是率军东去,退守剑阁。冬十月,邓艾从阴平道无人地带行军七百余里,军队凿山开路,架设栈道。山高谷深,十分艰险,加之运粮十分困难,部队临近危险的境地。邓艾用毛毡裹住身体,推转而下。将士们都攀着树木,沿着悬崖,一个一个地前进。军队首先到达江油,守将马邈投降。蜀卫将军诸葛瞻从涪城退守绵竹,排列好战阵等待邓艾。邓艾派遣儿子惠唐亭候邓忠等从右边出击,司马师纂等从左边出击。邓忠、司马纂出击失利,都退军回来,说:“敌人无法击破。”邓艾大怒道:“生死存亡之际,在此一举,有什么不可以的?”于是斥责邓忠和师纂等人,要将他们斩首。邓忠司马纂驰马回军再战,大败敌军,斩了诸葛瞻等人的首级,进军到雒县。刘禅派使者捧着皇帝的印玺,带着书信来向邓艾请求投降。邓艾到达成都,刘禅带领太子、王侯以及大臣六十余人两手反绑,用车拉着棺材,来到邓艾军门。邓艾拿着符节,解开他们的绳索,烧掉棺材,接受投降并宽恕了他们。邓艾约束将士,没有发生抢掠的事,安抚接纳投降归顺的人,让他们重操旧业,蜀地百姓都称赞他。他任命师纂为益州刺史,陇西太守牵弘等统领蜀中各郡。让人在绵竹修筑高台作为京观,用以彰显战功。士卒因作战而死的,都与蜀兵共同埋葬。邓艾十分夸耀自已的功绩和才干,对蜀中士大夫说:“你们幸亏遇上了我,所以才有今日。如果遇上的是来自吴汉的那些人,现在已经被杀掉了。”又说:“姜维本是当世的英雄,因与我相遇,所以只能走投无路。”有见识的人为此而笑话他。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两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探春
黄庶
雪里犹能醉落梅,好营杯具待春来。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
春近四绝句(其二)
黄庭坚
亭台经雨压尘沙,春近登临意气佳。
更喜轻寒勒成雪,未春先放一城花。
14.下列对这两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两首绝句描写的季节时令大体相近,作者都流露出了对春天的向往之意。
B.两首诗中写到的雪并无大雪凛寒之感,从用语中可看出作者盎然的兴致。
C.《探春》中的“万叶千花”和《春近》中的“一城花”,二者所指并不相同。
D.两首诗的后两句分别承接前两句中“醉落梅”“意气佳”而来,结构工巧。
15.《探春》一诗中的后两句与唐诗中的“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均为描写早春的名句,二者在艺术构思上有相似之处,请结合内容简要分析。
【答案】14. D 15.①二者都使用了拟人手法,将春风拟人化,表现了春回大地时万物复苏的生机;②二者都通过丰富的想象,赞叹了春风的神奇造化,表达了作者对春景的喜悦。
【解析】
【14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歌内容和赏析诗歌情感、意象等的能力。
D.“后两句分别承接前两句中‘醉落梅’‘意气佳’而来”错误,“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承接上联“待春来”,展开丰富的想象,描画了一幅生机勃勃的春意图。
故选D。
【15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比较赏析诗歌炼句和艺术构思的能力。
“东风便试新刀尺,万叶千花一手裁”运用拟人修辞,说东风手持着刀儿尺儿,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本句构思有独到之处:一是表现在“便”字的使用上,“便试新刀尺”,说明“东风”年年运用“刀尺”来裁剪大好春色,已成为能工巧匠,今年虽是初试,但大显身手,定属不凡;二是表现在“新”字的使用上,“新”字突出强调了新春伊始,唯其是“新”的刀尺,方能裁剪出新的气象。“万叶千花”,语意双关,既是眼前所见的奇特景色,更是想象之中的百花斗妍的春天的气象。而“一手裁”三字之中充满了对春之神造化之功的赞赏。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先将春风比作剪刀,再运用拟人修辞,写春风裁剪细叶。”这两句进一步细描细绘,刻画柳树的嫩叶。每一片树叶都造型别致,纹理细腻,仿佛都是精心裁剪而出。诗人由于惊叹不禁发问:这满树的细叶到底出自哪位高明的裁缝之手?接着找到了答案:原来是大自然的杰作,她手持二月春风这把大剪刀裁出了满树春色。绿叶好比美人衣裙上的花纹和图案。春风和剪刀的相同处只存在于诗人的想象之中。因此,“二月春风似剪刀”既新奇,又能唤起人们丰富的联想。
可见,两句诗都将“东风”拟人化,通过丰富的想象力,赋予东风一把神奇的剪刀,精心剪裁出春天的红花绿叶,表现了春风的造化之功。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鱼我所欲也》中,“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表明了孟子对不顾是否符合礼仪就接受优厚俸禄这一做法的态度。
(2)白居易卧病谪居浔阳,此地山歌村笛“____________”,因此一听到琵琶女的弹奏即深感“____________________”,于是请求再弹一曲,并为此而作《琵琶行》。
(3)古人写文章常常借古讽今,杜牧在《阿房宫赋》中就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作结,警醒统治者不要重蹈覆辙。
【答案】 ①.万钟则不辩礼义而受之 ②.万钟于我何加焉 ③.呕哑嘲哳难为听 ④.如听仙乐耳暂明 ⑤.后人哀之而不鉴之 ⑥.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解析】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准确默写名句名篇的能力。
易错字词有:“辩”“焉”“呕哑嘲哳”“暂”“鉴”。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富庶的川西农耕文明,与先秦时李冰父子开拓的都江堰水利工程①。《华阳国志》谓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正即都江堰之历史伟绩。
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区域,岷江之水就被导入平原的农田基底,成就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川西林盘衍生于这些纵横交错的沟壑之间,形成人群随田散居的川西乡野风貌;人、田、宅、林、水的相互共生,映射出道家哲学中“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的终极宇宙观。林盘中的居民居住于院落之中,游憩于林盘绿洲,工作于地头田间,形成自给自足的“自养生态系统”。随着现代交通的发展,川西平原形成以林盘为核心的农业景观,无数星罗棋布犹如绿岛的林盘是点,纵横交错的河流、道路是线,坦荡如砥的农田是面,大地上的庄稼随季节产生的荣枯景色,在人类的双手和大自然魔力的双重作用下,随着季节的变换而②,景象万千。
四川大学方志戎老师在《川西林盘聚落文化研究》一书中如此评价:“川西田园艺术是通过人类辛勤劳作而自然形成的巨作,同大自然的地形地貌相互交融,③。反观世界上那些人为耗巨功刻意制作的大地景观艺术,其艺术志趣完全不可④。”
17.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
18.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19.下列各句中的引号和文中“自养生态系统”中的引号,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B.但段政府就有令,说她们是“暴徒”!
C.包身工的身体是属于带工老板的,所以她们根本就没有“做”或者“不做”的自由。
D.我计算着我的归期,计算这“绿囚”出牢的日子。
【答案】17.①息息相关 ②异彩纷呈 ③浑然天成 ④相提并论
18.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区域,岷江之水被导入平原的农田基底,形成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 19. D
【解析】
【17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处,由“富庶的川西农耕文明……都江堰水利工程”可知,此处应表现农耕文明和水利工程的关系;再由下文“水旱从……即都江堰之历史伟绩”可知,都江堰成就了天府之国,可以想到“息息相关”。息息相关:形容关系密切。
第二处,上文的“大地上的庄稼随季节产生的荣枯景色”与“随着季节的变换”相照应,由此可以想到“异彩纷呈”。异彩纷呈:形容新奇而色彩艳丽的事物纷纷呈现。
第三处,由上句的“同大自然的地形地貌相互交融”,抓住“相互交融”分析,强调融合,不能分割,可以联想到“浑然一体”。浑然一体:形容完整不可分割。
第四处,由上句“反观世界上那些人为耗巨功刻意制作的大地景观艺术”可知,此处将两者进行比较,可联想到“相提并论”。相提并论:把不同的或相差悬殊的人或事混在一起来谈论或看待。
【18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
原句有两处错误:第一处“……就被导入平……”不合逻辑,“成都平原地处都江堰灌区的核心区域”与“岷江之水被导入平原”之间没有因果关系,应删除“就”。
第二处,“成就了……体系”搭配不当,可以改为“形成……体系”。
【19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标点符号作用的能力。
文中“自养生态系统”是生物学范畴的专有名词,此处借用为人类生活形态,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A.内容来自《道德经》,引号表示直接引用。
B.“暴徒”中的引号表示否定。
C.“做”“不做”中的引号表示突出强调。
D.“绿囚”中的引号表示特殊含义。
故选D。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鬼斧神工般的喀斯特景观是大自然赋予人类的宝贵财富。它就像掩面于舟亭间的瑰丽女子,吸引着无数人的好奇。喀斯特地貌是如何形成的呢?水的溶蚀能力、岩石化学性质及透水性在其中起着决定性作用。湿热气候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流量大且活动性强,故①;反之干旱高寒气候区喀斯特作用很弱。在地壳长期稳定且河流切割较深的可溶性岩石分布区,地下水垂直分带明显,②,可形成极深的落水洞;浅饱水带地下水以水平流动为主,常发育水平溶洞与暗河;承压水带地下水活动受地质构造控制,可发生深部喀斯特。研究喀斯特地貌有深远的意义: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对治疗某些疾病有益的元素和气体,③;喀斯特洞穴和古喀斯特面上各种沉积矿物质较为丰富,古喀斯特潜山是良好的储油气构造,有极大的能源价值;喀斯特地区的奇峰异洞、明暗相间的河流、清澈的喀斯特泉等,是很好的旅游资源。
20.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
21.下列选项与文中画线句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的一项是( )
A.寄言纨绔与膏粱,莫效此儿形状。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C.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D.试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答案】20.①喀斯特作用强 ②以垂直向下流动为主 ③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21. A
【解析】
【20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情境补写的能力。
①处根据前文“湿热气候区地表水与地下水流量大且活动性强”,下文写后来“反之干旱高寒气候区喀斯特作用很弱”,表明此处应填充与后文相反的意思,因此应该补写湿热气候区喀斯特作用很强的句意,据此可填充“喀斯特作用强”。
②处根据下文“浅饱水带地下水以水平流动为主,常发育水平溶洞与暗河”,可推断填写的句子应表示地区水流的特点会导致发育出什么地貌,据此可填充“以垂直向下流动为主”。
③处根据后文“有极大的能源价值”“是很好的旅游资源”,能够看出是在说明喀斯特地貌富含多种资源价值,应根据前文“喀斯特矿泉、温泉富含对治疗某些疾病有益的元素和气体”,填写有关资源价值的句子“有一定的医疗价值”。
【2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
文中画线句“它就像掩面于舟亭间瑰丽女子”运用了比喻修辞,将“喀斯特景观”比作“瑰丽女子”。
A.“寄言纨绔与膏粱”是借代的修辞手法。纨绔本意是富贵人家子弟穿的细绢做成的裤子,指有钱人家子弟的华美衣着,借指富贵人家的子弟,而膏粱本意是精美的饭菜,后泛指名门望族。
B.“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作者把自己比喻成天地中四处飞翔的一只沙鸥,来体现自己内心的悲伤和漂泊之感。
C.“白银盘里一青螺”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洞庭湖比做白云盘,把山比做青螺,意思是:好像洁白银盘里托着一枚青螺。
D.“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用多种事物(烟草,柳絮,黄梅雨)来比喻“闲愁”。
故选A。
四、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复旦大学教授梁永安在《阅读、游历和爱情》里说,“当今中国青年正处于这样一个历史阶段:前面走过的工业化道路,包括改革开放,实际上是比较容易的,因为有可参照、借鉴的东西,真正的困难还在后面;往后的社会发展是文明的多元、文化的多元、生存的多样性,是精神、心灵、文化方面的再发展,往后的未来更多的是未知的、亟待建设的空白,在失去坐标的转型时代,青年人如何定位自我、创造自我,真是‘任重’又‘道远’……”
请结合材料内容,以“写给高三的自己”为题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相关专题:语文试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