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语文试题
湖南省部分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三下学期第一次联考
语文试题
考生注意:
1.本试卷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请将各题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
3.本试卷主要考试内容:高考全部内容。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在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家庭居于基础地位,家教和家风都要在家庭之中涵养。在家庭建设方面,中国古代具有注重婚姻、注重夫妇、注重教子的优良传统。而在婚姻之中,古人尤以夫妇为重。夫妻关系是家庭关系的核心,只有夫妻和顺,才有家庭幸福和社会安康。子嗣是家庭的希望,代表着家庭的未来。古人还尤其重视教子,《格言联璧·齐家类》云,"至乐无如读书,至要莫如教子",把教子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上。今天我们也非常重视教子,重视家庭教育。家庭教育的重心是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是人之为人的教育,是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的教育。
在家庭之中,家教与家风又是什么关系呢?简而言之,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家风则是一个家庭有别于其他家庭的风尚气质,是一个家庭中,所有成员共有的精气神。中国古代的家教、家风建设,具有几个突出的特点。
第一,父训母教,言传身教。在古代,父亲读书有文化,作用更多体现在规矩的制订上;而母亲一生国着家庭转,她的作用则更多地体现在规矩的实践与维护上。父训母教的配合,其实也就是言传身教的配合,它让家教不仅具有高度,更具有温度。今天,中国的家庭模式已经发生了巨大变化——父亲有文化,母亲也有文化;父亲有工作,母亲也有工作。正因为如此,相互协作、言传身教才显得格外重要。现在很多人都在批判丧偶式育儿,为什么这种育儿方式如此招人反感呢?就是因为父母之间的协作和配合不够。
第二,德育优先,底线思维。德行不是一句空谈,而是体现在家庭生活、邻里关系的方方面面。《朱子家训》云:“与肩挑贸易,毋占便宜;见贫苦亲邻,须加温恤。”这其实表现的就是古代仁爱的美德。另外,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不求贵而求不贱,不求富而求不饥,不求立而求不倾,不求达而求不败,这样的底线思维,是中国古代家救最重要的智慧之一。近几年我们看到很多官员落马,他们忏悔的时候,往往会谈到丧失理想信念,突破人生底线,这才犯下不可能恕的罪过。这就从反面彩显了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的重要性。
第三,化家为国,家国一体。古代讲家国同构,家庭道稳可以外化为社会道德、政治道德,家庭秩序也可以外化为社会秩序、政治秩序。正国为如此,“求忠臣必于孝子之门”才会成为古人为政的基本认识。中国古代的家训、家教孟然立足于家庭,但绝不局限于家庭,而是有着鲜明的国家意识。《朱子家训》云:“读书志在圣贤,非夜科第;为官心存君国,岂计身家?”古代讲究学而优则仕,但是做官不是为了谋私利,而是要心存君国,志在圣贤。这是中国古代家教的特点,它不仅考虑着家庭,也考虑着国家,这让中国的家教、家风能够横跨公私两个领域,同时与家道、国运密切相关。古往今来,无数人舍小家,为大家,涌现出了许多感人的事迹。(摘编自光明网)
材料二: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学校家庭社会育人机制”“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一个“健全”,一个“加强”,再次彰显了家校社协同育人和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体现了家庭教育这件“家事”不是一件小事,不仅是家庭的私事,而且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
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关于加强家庭教育的重要论述,必须正视当下我国家庭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误区。如部分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使孩子的身心不能全面健康发展;家校社之间缺少有效沟通与交流,家庭教育被卷入学校化和知识化的误区;社会关心和支持家庭教育的力度不足,“教”上不同频,“育”上难共振;等等。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家长应担起家庭建设的主体责任,树立家庭是孩子第一个课堂、家长是孩子第一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家长要正身,正言,正行;家长要站在少年儿童的立场,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的“第一粒扣子”;家长还要树立和落实“陪伴是最好的教育”的家庭教育理念,多花点时间与孩子开展有意义、高质量的亲子互动,给孩子讲好"人生第一课"。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高度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加强家庭、家教、家风建设事关为党育人和为国育才,事关培养党和国家新时代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历史重任。"正家而天下定""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可见重视家庭、家教、家风建设,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深入论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及其相互关系,不仅彰显了他的远见卓识和真知灼见,而且凸显了他的良苦用心和深情期盼。
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事”,需要家庭、学校和社会有机统一、协同育人,共同画好培养健康下一代的“同心国”。家长应让家庭成为立德树人的重要场域,让家庭教育回归和创造美好;学校要贯彻“家长是学校的同路人”的办学策略,实施开放办学,让家长成为家校共建的积极因素和有效资源;全社会应该关心并支持家庭教育,增加优质教育资源供给和加大家庭教育指导资源的开发力度;家校社要构建起全员沟通、全程协同、全方位互补的“大育人”格局。
(摘编自叶青《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庭教育》)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自古以来我国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好的家教尤其要重视孩子的德行教育和规矩教育。
B.在家庭、家教、家凤中,家庭是基础,家风是家庭的精气神,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C.现在家庭教育中父母的职责发生了变化,现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
D.部分家长把孩子看成“私人财产”,导致孩子不能健康发展,所以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
认识。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材料与材料二都谈到了家庭、家教和家风的关系,相较而言材料一对此的论述更的详细。
B.中国古代的家庭教育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C.党的二十大报告关注家庭教育,表明家庭教育很重要,事关党和国家事业的发展,不是小事。
D.家庭、学校、社会在教育孩子方面各有其贵,应相互配合,共同承担起教育孩子的重任。
3.下列选项中,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曾子的妻子为哄孩子欺骗他说要杀猪给他吃,曾子听后真的把猪杀了。
B.孟子的母亲为了让孟子有良好的学习环境,决定把家迁到学校附近。
C.岳飞的母亲在岳飞的身上刺下“精忠报国”四个字,激励他忠君爱国。
D.司马光写了一篇《训俭示康》,告诉他的儿子要做一个节俭的人。
4.两则材料都谈论了“家庭教育”,但材料内容侧重点不同。请简要分析。(4分)
5.因父亲长年在外打工而母亲管教不了,作为高中生的李明逐渐养成了旷课、沉迷网游甚至偷窃的恶习。请结合两则材料,给李明的父母提几条建议。(4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夜风
萧红
老祖母几夜没有安睡,现在又是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外面风声又起了:刷——刷——祖母变得那样可怜,小棉袄在手里总是那样拿着。窗纸也响了!是远村的狗吠。祖母灭了烛,睡了。她的小棉袄又放在被边,祖母几夜都是这样睡的。
披着衣裳的五婶娘从里间走出来,用微而颤的声音说:“妈妈,远处许是来了马队,听,有马蹄响呢!”
祖母的小棉袄又在手中颠倒了!她把袖子当了领来穿。她的腿早已不中用了。马蹄响近了,风声更恶,站在炮台上的男人们持着枪杆。不管哪一个房中都不敢点灯。在浩荡的天空下,南山坡口,游动着的马队蛇般地爬来了。二叔叔在炮台里想,灾难算是临头了,一定是来攻村子的。他跑向下房去,每个雇农给一支枪,雇农们欢喜着,他们想:“地主张二叔叔多么仁慈啊!把我们当作家人看待了!”
往日地主苛待他们,就连他们最反对的减工资,现在也不恨了,都欢喜着提起枪跑进炮台去。尤其欢喜的是牧羊的那个童子——长青。他想,我有一支枪了,我也和地主的儿子们一样地拿着枪了。长青的衣裳太破,裤子上的一个小孔,在抢着上炮台时裂了个大洞。
人马近了!长青在炮台的一角,把住他的枪。
人马绕路去了,数不尽的马的尾巴渐渐消失在月夜中。老祖母欢喜地喊着孙儿们:“不要尽在冷风里,你们要进屋来暖暖,喝杯热茶。”
地主和他们的儿子都转回屋去。长青仍蹲在炮台里,棉裤后身作了个大洞,他冷得几乎是不能耐,要想回房去睡。但是他想起了地主张二叔叔平常的训话:“为人要忠!你没看古来有忠臣孝子吗?”长青觉得这正是尽忠尽孝的时候,他捧着枪,做一个可佩服的模样。裤子在屁股间裂着一个大洞。
长青家的柴门开了,又关了!篱笆上的积雪被振动落下来。
这人是谁呢?头发蓬着,下垂的头遮盖住。穷固的妈妈听得外面有踏雪声,她想这是她的儿子吧!可是儿子十五天才可以回一次家,现在才十天。
妈妈出去把儿子接进来。长青腿软得支不住自己的身子,躺在坑上,脸儿青青的流着鼻涕。
妈妈不晓得是发生了什么事,心痛地急问:“儿呀!你又牧失了羊吗?主人打了你吗?”
长青闭着眼睛摇头,妈妈又问:“那是发生了什么事?对妈妈说吧!”
“妈妈!前夜你没听着马队走过吗?张二叔叔说那些人是万恶之极的,专来杀小户人家。我举着枪在炮台里站了半夜,冻生病了。”
长青抽着鼻子哭。妈妈的心碎了,她想丈夫死去三年,家里从没买过一尺布,和一斤棉。她把儿子抱过来。豆油灯像在打寒战似的火苗哆嗦着。
张老太太又在抖着她的小棉袄了!张二叔叔走过来,看着妈妈抖得怪可怜的,他安慰着:“妈妈!这算不了什么,我们的炮手都很能干呢!没有什么事!”
张二叔叔同弟兄们坐在老太太的炕沿,老六开始说:“长青那孩子怕不行,可以给他结账,有病不能干活计的孩子有什么用?”
张老太太说:"长青是我叫他来的,就算我们行善,给他碗饭吃,他那样贫寒。"老太太觉得困了似的,合起眼睛抽她的长烟袋。
长青的妈妈——洗衣裳的婆子来打门,温声地说:"老太太,上次给我吃的咳嗽药再给我点吃吧!”
张老太太也是温和着说:"给你这片吃了!今夜不会咳嗽的,再给你一片吧!"洗衣裳的婆子暗自感谢张老太太,退回那间靠近草棚的黑屋子去睡了!
第二天天将黑的时候,在大院绳子上挂满了黑色的白色的,地主的小孩的衣裳。洗衣裳的婆子咳嗽着,她实不能再洗了!于是走到张老太太的房里。
“张老太太,我真是废物呢!人穷又生病。”一面说一面咳嗽,“过几天我一定来把所有余下的衣服洗完。”
张老太太扭着她不是心思的嘴角问:"我说老李,一定要回去吗?明天不能再洗一天吗?"
“老太太,我实在做不下去了!”长青妈说。
“穷人的骨头想不到这样值钱!昨夜给你那药片,为着今夜你咳嗽来吃它。现在你可以回家去养着去了!把药片给我,那是很贵呢!不要白费了!”
老李每月要来给张地主洗五次衣服,每次都是给她一些萝卜,或土豆,这次都没给。两天过后风声又紧了!×军真的要杀小户人家吗?怎么都潜进破落村户去?李婆子家也
曾住过那样的人。
长青真的结了账!背着自己的小行李走在风雪的路上,好像一个流浪的、丧失了家的小狗,一进家屋他就哭着。吃饭妈妈是没有来的,他越想越没路可走,用哀惨的声音呼着他的妈妈:‘妈妈,我们吊死在爹爹坟前的树上吧!”
可是这次出乎意料的,妈妈没有哭,只是说:“孩子,不要胡说,我们有办法的。”奇怪,怎么妈妈会变了呢?怎么变得和男人一样有主意呢?
前村消息传来,整个前村的人和×军混成一团了!张二叔叔救探出去。回来报告是这样:“村民安静着,鸡犬不惊的不知在做些什么。”张二叔叔问:“你们看见些什么呢?”
“我们是站在山坡往下看的,没有马槽,那些恶棍们和家人一样在院心搭着炉,自已做饭。”全家的人挤在老祖母的门里门外,好像宝起了似的。关闭的大门外面有重率轮轴的声音。可不是吗,敌人来了!方才吓得像木雕一般的张老太太也扭走起来。
张二叔叔和一群小地主们捧着枪不放,希望马队可以绕道过去。马队比上次的马匹更多。使张二叔叔纳闷的是,后半部的马队也夹杂着爬翠小卒!并且车上也像有妇女们坐着。更近了!张二叔叔是千真万真看见了,李三,刘福,小秃……一些熟识的佃农。张二叔叔气得要动起他地主的怒来大骂。
兵们从东墙回转来,把张二叔叔的房舍包围了!开了枪。
这不是夜,没有风,这是光明的朝阳下,张二叔叔第一个倒地。在他一秒钟清明的时候,他看见了长青和他的妈——李婆子也坐在爬犁上,在挥动着拳头。
一九三三年八月二七日
(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李婆子三年“没买过一尺布,和一斤棉”,低三下四求来治咳药片又被收回一片,平淡的
叙写中暗藏着阶级矛盾。
B.张家老六提议要把生病的长青撵走,张老太太却可怜他的贫穷,要行善赏他碗饭吃,可
见张老太太的心地善良。
C.长青的忠心换来的却是贫病交加和遭解雇,他哀惨地要到爹爹坟前吊死,表明他的生活
已经到了走投无路的绝境。
D.佃户们从起先帮着张地主家守炮台,到后来参加革命军,这一立场的变化反映出广大底
层民众的逐渐觉醒。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点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标题为"夜风",文中多处写到风声,风声既渲染了环境氛围,也有象征意味,暗示着
革命风暴的到来。
B.小说描写在炮台的防御情景时,多次写到长青棉裤后身的大洞,表现了他的贫穷状况,韩
也为后文写他生病做铺垫。
C.张二叔叔说革命军是“万恶之极”的,但革命军驻扎的村庄鸡犬不惊,这种反差反映了张地主家不了解真实情况。
D.“我们有办法的”“李婆子也坐在爬犁上,在挥动着拳头”,通过语言、动作描写塑造了长青妈妈的形象。
8.小说多次描写张老太太的那件小棉袄,作者着意安排这一细节有什么用意?请联系全文简要分析。(6分)
9.作为革命题材的小说,本文对革命和革命军的着墨却不多。有评论认为,作者采用了虚实相生的手法,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四国为一,将以攻秦。秦王召群臣宾客六十人而问焉,曰:“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群臣莫对。姚贾对曰:"贾愿出他四国,必绝其谋而安其兵。"乃资车百乘、会千斤,衣从其衣冠,带以其剑。姚贾辞行,绝其谋,止其兵,与之为交以报秦。秦王大礼,费封千户,以为上卿。韩非短之,曰:"贾以珍珠重宝南使荆、吴,北使燕、代,四国之交未必合也,而珍珠重宝尽于内,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且梁监门子,尝盗于梁,臣子赵而遂,取世监门子、魏之大盗、赵之逐臣,与同知社稷之计,非所以厉群臣也。”
王召姚贾而问曰:“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诸?”对曰:“有之。”王曰:“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对曰:“曾参孝其亲,天下愿以为子;子胥忠于君,天下愿以为臣;贞女工巧,天下愿以为妃。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贾不归四国,尚焉之?使贾不忠于君,四国之王尚焉用贾之身?桀听谗而诛其良将,纣闻谗而杀其忠臣,至身死国亡。今王听谗,则无忠臣矣。”王曰:“子监门子,梁之大盗,起之逐臣。”姚贾曰:“太公望,齐之逐夫,朝歌之废屠,文王用之而王。管仲,其鄙之贾人也,南阳之弊幽,鲁之免囚,桓公用之而伯。百里奚,虞之乞人,传卖以五羊之皮,穆公相之而朝西戎。文公用中山盗,而胜于城濮。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甚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为已用故可以存社稷者,虽有外诽者不听;虽有高世之名,无咫尺之功者不赏。是以群臣莫敢以虚愿望于上。”秦王曰:“然。”乃复使姚贾而诛韩非。
(选自《战国策·秦策五》,有删改)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B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C.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D.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11.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止其兵”中的“止”与“则耻师焉”(《师说》)中的“耻”的词类活用相同。
B.上卿,古官名,周制天子及诸侯皆有卿,分上、中、下三等,最尊者称为上卿。
C.社稷,古代帝王、诸侯所祭的土神和谷神,借指国家。社指士神,而稷指谷神。
D.“愿以为子”与“铸以为金人十二”(《过秦论》)两句中的“以为”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四国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向群臣问计,只有姚贾挺身而出表示愿意出使四国打消他们攻打秦国的念头,秦王于是隆重地为他置办行装。
B.姚贾出使四国,顺利地完成了任务,打消了四国攻秦的念头,还和四国结交而还,秦王十分高兴,就重赏了姚贾,却引发韩非对他的嫉妒和诽谤。
C.韩非这些玩具鞋费了秦国的珍宝,却未必能把四国真正拉拢住,还揭发姚贾在魏国做过盗贼,在赵国又被驱逐,因此不适宜参与秦国的国家大事。
D.非非线发就要在我国、起的污点,我主因此卡能面应问挑贾。姚贾的辩解有理有据,令秦王信服,秦王于是对他信任不疑,而处死了进谗言的韩非。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四国为一,将以图秦,寡人屈于内,而百姓靡于外,为之奈何?(4分)
(2)是贾以王之权、国之宝,外自交于诸侯,愿王察之(4分)
14.秦王听信了韩非的谗言,姚贾是如何为自己辩解而重新获得秦王信任的?请简要概括。(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别梁锽(节选)李 颀
梁生倜傥心不羁,途穷气盖长安儿。
回头转眄似雕鹗①,有志飞鸣人岂知!
虽云四十无禄位,曾与大军掌书记②。
抗辞请刃诛部曲③,作色论兵犯二帅。
一言不合龙额侯④,击剑拂衣从此弃。
去去沧波勿复陈,五湖三江愁杀人。
【注】①眄,斜视。雕鹦,雕与鹗,皆猛禽,善搏击。②掌书记,唐节度使的属官,掌军中文书。③抗辞,严词。请刃,请兵。部曲,此处指豪门贵族的私人军队。④龙额侯,侯名,汉代韩说以校尉击匈奴,封龙额侯,也泛指奸逆之臣。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诗人笔下的梁锽是一个倜傥洒脱、志向高远却又难合俗流的英雄侠士形象。
B.九、十句用典,描写梁锽话不投机便怒斩主将,表现其盖世武功和冲天豪气。
C.最后两句呼应诗题,写梁锽将漂泊于五湖三江,表现了梁锽的无奈和惆怅。
D.诗人自身形象虽未出现在诗中,但字里行间透露出其对友人的真挚情感。
16.有人说,这首诗并不重在写离别之情,而重在为梁锽塑像。这首诗节选部分是如何塑造梁锽的形象的?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登高》中,杜甫表现自己历经艰难,潦倒困苦,年老衰频,暂停饮酒而无法消愁的两句是 , 。
(2)司马迁《屈原列传》中,“ ”一句解释了“离骚”的意思,“__”一句阐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
(3)“管”“弦”连用,常用来代指音乐,这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如 , 。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中国中高端电动汽车亮相巴黎车展,成为欧洲乃至世界舆论关注的话题。中国汽车已闯入欧洲市场,走进欧洲家庭。中国电动汽车在巴黎车展上高调亮相,正是此现象的一个侧影。
2005年,江铃集团生产的陆风汽车登陆欧洲,成为第一个批量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当时,欧洲汽车产业非常发达,中国汽车产业相比之下还很孱弱,想打入欧洲市场颇有点__①__。2009年阳春时节,德国不来梅港出现罕见的汽车“压港”现象。数万辆簇新的机动车整齐地停放在汽年专用码头上,场面②不来梅港负责人说,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几年内大规模进入西欧市场还不现实,因此从长远看,中国汽车会重演日韩车大规模登载欧洲的一幕并非不可能。
进入2020年代,中国新能源汽车井喷式发展,与欧洲老牌汽车同行相比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从21世纪之初中国自主品牌汽车 ③_,艰辛开拓欧洲市场,到今天新能源高端汽车大开大合走进欧洲乃至全世界,20年间,中国汽车从“仰视”到“平视”,恰恰就是国人看待西方发达世界的一个缩影。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人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加点的部分改写成一个以“在巴黎车展上”开头的长单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4分)
20.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请进行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可少量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4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零添加”现在已经成为食品业的一个重要招牌。“零添加”是一个什么样的概念呢?消费者认为,就是食品中没有添加剂。然而,以科学的态度来看,“零添加”的说法不严谨,而且____①因为,现代社会的食品都要经过生产、转运、储存和加工等复杂流程,能被端上人们的餐桌并被人们吃到嘴里,或多或少都含有添加剂。
一些人认为,无论是食品还是其他产品,___②___。其实,在街量食品是否安全时,纯天然并不是唯一标准。例如无论是中国还是外国,人类食品最古老的添加剂就是盐,也就是把肉类用盐腌起来,以避免腐坏。在一些食品安全事件中,不法厂商把并非食品添加剂的物质添加到食品中,才让食品添加剂声名狼藉。
消费者真正需要关心的是食品添加剂是否被食品和卫生主管部门认可。③__,要看食品成分和食品添加剂的种类和剂量,不要轻易被"零添加"的说法忽悠了。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3分)
22.请分别用一个否定句概括上述材料三个段落的主要内容,每句不超过20个字。(6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有人说,日子如莲,无言即大美,过于繁杂则未免缭乱;有人说,生活如酒,醇厚即有味,过于简淡则未免无韵。老北京的四合院简单,却饱合四九城的百年沧桑;成Fa城的阿房宫繁复,是秦时匠人的智慧结晶。牛顿曾说:“把简单的事情考虑得很复杂,可以发现新领域;把复杂的现象看得很简单,可以发现新定律。”
“繁”与“简”的道理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等过程中,给人以启示,引人深思。
请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高三语文试卷参***
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含意的能力。B项,“家教就是父母对孩子的教育”以偏概全,原文是“家教是一个家庭的教化,它可以体现为家训、族规,也可以体现为父母的言传身教”。C项,“现在父母的共同教育不如传统的父训母教的效果好"分析不当,原文没有进行这样的比较,也不符合事实。D项,因果颠倒,“家长缺乏对教育规律的认识”是原因,不是结果。
2.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整合信息的能力。“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并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不合文意,原文是“德育优先,底线思维。……中国所有的家训、家教都不是顶点设计,而是底线教育”,表达的意思是对孩子的教育强调德育优先和底线思维,而不是只希望孩子能坚守底线而不奢求把孩子培养成国家的栋梁之材。
3.B【解析】本题考查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B项强调孟子的母亲重视外部的环境因素,不能作为论据直接支撑材料一观点。
4.①材料一侧重阐述家庭、家教、家风三者之间的关系以及中国古代家教、家风建设的突出特点。②材料二侧重阐述家庭教育是事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事、要事和全局事以及如何站在国事的高度办好家庭教育。(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内容侧重点的能力。首先梳理两则材料的主要内容,然后分析内容的侧重点,最后整合并分点作答。
5.①父亲要多回家看看,多与李明沟通,多陪伴李明,加强对李明的教育。②夫妻之间分工协作,在教育孩子上加强配合,言传身教,培育良好的家风。③重视对李明的底线思维教育和道德教育。④帮助李明树立家国意识,增强社会责任感。⑤多与学校、老师沟通,促进家校共育。(每点1分,答对四点给满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并进行应用分析的能力。首先通读两则材料,理解有关家庭教育的内容;然后根据题目要求分析李明存在的问题,结合材料给李明的父母提出建议;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6.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可见张老太太的心地善良”分析不当,张老太太没有采纳六儿子赶走长青的建议,是因为危机还没有完全解除,她想以此收买人心,同时笼络长青妈妈为她家提供几乎是无偿的劳动,这反映的是她的狡猾与伪善。
7.C【解析】本题考查分析鉴赏文本艺术特色的能力。“反映了张地主家不了解真实情况”曲解文意,应是“反映了张地主家谎言诬蔑的丑恶”。
8.①表现人物特点。暗示张老太太封建士财主的身份,活画出其在革命到来时的心虚与慌乱。②烘托环境气氛。每当有革命军队临近的消息,张老太太就慌乱地穿她的小棉袄,小棉袄成为紧张气氛的标志。(每点3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分析小说特定细节作用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本,梳理与小棉袄有关的内容;然后理解作者着意安排这一细节的用意,从塑造人物形象、烘托环境氛围等角度分析;最后整合答案,分点作答。
9.①实写地主家的慌乱景象,衬托革命风暴到来时的巨大威力和声势。②实写地主、炮手和觉醒农民的所见,多视角显示出革命军和群众鱼水般的亲密关系。③实写佃户、长工投奔革命军的行动,侧面写出了革命军代表群众利益,得到人民拥护。(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探究小说表达技巧的能力。在革命风暴到来时,张地主家一夕数惊,一片慌乱与恐惧,这是对革命风暴的侧面表现。文中仅有的几处写革命军情况的内容主要都是通过地主、炮手、农民的眼睛看到的,这样处理,侧面写出革命军与老百姓打成一片的亲密关系。最后,佃户们毅然加入革命军,走上革命的道路,侧面表现革命军的影响力。
10.B【解析】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原文标点:此四士者,皆有诟丑,大诽天下,明主用之,知其可与立功。故明主不取其污,不听其非,察其为己用。
11.A【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和掌握文言知识的能力。"止"与"耻"的词类活用不同,前者为使动用法,使……停止;后者为意动用法,以……为耻。
12.D【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概述文章内容的能力。"韩非揭发姚贾在魏、赵的污点,秦王因此大怒而质问姚贾”错误。依据原文“吾闻子以寡人财交于诸侯……有何面目复见寡人”可知,令秦王大怒而质问姚贾的,主要是韩非诬告姚贾利用秦王的权势、秦国的珍宝和诸侯相勾结。
13.(1)四国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成联盟),打算对付秦国,在内寡人财力困窘,在外百姓耗损,应该如何应对?(“图”“靡”“奈何”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2)这是姚贾利用大王的权势、国家的珍宝,在外和诸侯相勾结,希望大王明察这件事。(“以”“交于诸侯”“愿”翻译正确各1分,句意1分)
【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言句子的能力。第(1)句得分点:图,对付,谋取;,耗费,耗损;奈何,怎么办,如何应对。第(2)句得分点:以,用,利用;交于诸侯,和诸侯相勾结;愿,希望。
14.①直接表忠心。明说自己忠于秦王可秦王并不知道。②类比古代名臣。他不否定自己的“历史问题”,却列举同样有“历史问题”而立下了不朽功绩的人。③提出用人标准。英明的君主主要看他能否为自己所用。(每点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概述文章特定内容的能力。根据原文“今贾忠王而王不知也”“太公望……管仲……百里奚……中山盗……"等内容,概括即可。
【参考译文】
荆、吴、燕、代四国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成联盟),准备攻打秦国。秦王召集大臣和宾客共六十多人来询问计策,秦王说:“四国联合成为一个整体(结成联盟),打算对付秦国,在内寡人财力困窘,在外百姓耗损,应该如何应对?"没有大臣回答。姚贾(站出来)回答说:"我愿意(为大王)出使四国,一定打消他们攻奏的念头,让他们停止军事行动。”(秦王)于是准备了百辆车、千斤金,让姚贾穿上自己的衣服,戴上自己的帽子,佩上自己的宝剑。姚贾辞别秦王,打消了四国攻奏的念头,使他们的军事行动停止了,并和他们结交而还。秦王十分高兴,把千户封给姚贾,并拜他为上卿。韩非诽谤他说:“姚贾带着珍宝财物出使,南到荆、吴,北到燕、代,未必能把四国真正拉拢,但带去的珍宝财物已耗尽,这是姚贾利用大王的权势、国家的珍宝,在外和诸侯相勾结,希望大王明察这件事。况且姚贾是大梁守门人的儿子,曾有在大梁盗窃的前科,在赵国做官又曾被驱逐出境。用守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来参与过问国家大事,恐怕不是鼓励群臣的办法。”
秦王召见姚贾问道:“我听说你带上我的财物去和诸侯结交,有这回事吗?”姚贾回答说:“有。”秦王说:“你有什么脸面再来和我相见?"她贾回答说:"曾参孝顺他的父母,天下人都愿让他做自己的儿子;伍子胥对他的君王尽忠,天下的君主都愿让他做自己的臣子;女子善于女工,男子都愿让她做自己的配偶。如今我忠于大王却得不到信任,我不到四国,又到哪里去呢?假如我不忠于自己的君王,四国的君王怎么会信任我呢?夏桀听信谗言而杀掉他的良将,商纣王听信谗言杀掉他的忠臣,终于导致身死国亡。如今大王听信谗言,就不会再有人为您效忠了。”秦王又说道:“你是守门人的儿子,魏国的盗贼,赵国的逐臣。”姚贾说:“太公望,在东海之滨被老妇抛弃,在朝歌屠牛而牛肉无人问津,但文王用他成就了王业。管仲是齐国边邑的小商贩,在南阳不为人知,又是鲁国赦免的囚犯,但齐桓公任用他就建立了霸业。百里奚是虞国的乞丐,被人用五张羊皮转卖到秦国,但秦穆公任用他使得西戎来朝。晋文公任用中山的盗贼,却取得了城濮之战的胜利。这四个人,都忍受过耻辱,遭受天下人的诽谤,但明君能任用他们,因为知道他们能为国立功。所以英明的君主不看他的污点,不听信别人指摘他的过失,主要看他能否为自己所用。只要能够安定国家,就不听外面对他的诽谤;即使有很大的名气,要是没有尺寸之功可录也不加以赏赐。所以群臣就不会有无功受禄的非分之想。”秦王说:“说得对。”就重新派出姚贾而杀掉了韩非。
15.B【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赏析诗歌内容和情感的能力。“话不投机便怒斩主将”理解错误,九、十句写梁锽与主帅意见不同,愤而辞职离去。
16.①正面描写与侧面衬托结合,既直接写他偶傥不羁,又用素以豪侠闻名的长安少年来衬托梁锽,表现他虽处困境但仍气盖英豪。②以猛禽雕鹗比喻梁锽,刻画他桀骜不驯的性情。③用抗辞论兵、击剑拂衣的典型事例凸显梁锽倜傥不群的形象。(每点2分,意思答对即可。如有其他答案,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解析】本题考查塑造人物形象技巧的能力。首先结合注释,理解诗歌大意;然后分析梁锽的形象,探究这首诗(节选)是如何塑造梁锽的形象的;最后根据题目要求,概括作答。
17.(1)艰难苦恨繁霜鬓 潦倒新停浊酒杯
(2)犹离忧也 人穷则反本(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
(3)示例一:主人下马客在船 举酒欲饮无管弦(《琵琶行<并序)》
示例二: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阿房宫赋》)(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默写名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注意语境,通过语境来确定所填写的语句。第(1)句,需关注“杜甫表现自己历经艰难,潦倒困苦,年老衰颓,暂停饮酒而无法消愁”等关键信息;第(2)句,需关注“……解释了‘离骚’的意思……阐明了‘人困窘没有出路,就会追念根本’的道理”等关键信息;第(3)句,需关注“‘管’“弦”连用,常用来代指音乐,这在古诗文中较为常见”等关键信息。还要注意默写不能多字、漏字和错字等。本题易错字:(1)鬓,潦;(2)离,反;(3)示例一,饮;示例二,呕,哑,市。
18.①痴心妄想(痴人说梦)②蔚为大观 ③筚路蓝缕(荜路蓝缕)(每处1分,如有符合语境的其他成语,也可给分)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第①处,根据前文"欧洲汽车产业非常发达""中国汽车产业相比之下还很孱弱”的现实背景,此时中国汽车想打入欧洲市场,此处应该表达“这种说法或想法很荒唐、很怪诞”的意思,可以填人“痴心妄想”或“痴人说梦”。第②处,语境说“数万辆簇新的机动车整齐地停放在汽车专用码头上",该处成语修饰对象是"场面",可以填入"蔚为大观"。第③处,此处说的是"开拓欧洲市场",表达的是创业的艰难与辛苦,可以填入"筚路蓝缕"或"荜路蓝缕"。
19.示例:在巴黎车展上中国电动汽车的高调亮相是(2分)中国汽车已闯入欧洲市场、走进欧洲家庭这一现象的(1分)一个侧影。(1分)
【解析】本题考查句式变换的能力。原句由四个短句组成,首先读懂句意,弄清分句关系;然后确定主句为“这正是此现象的一个侧影”,并将其他分句变成修饰限制成分;最后按题目要求,组织答案。
20.示例:中国自主品牌汽车几年内大规模进入西欧市场还不现实,但从长远看,中国汽车会重演日韩车大规模登陆欧洲的一幕(中国汽车重演日韩车大规模登陆欧洲的一幕并非不可能)。(每处错误修改正确得1分,三处修改都正确得4分)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和修改病句的能力。原句有三处语病:①不合逻辑,前后分句之间应为转折关系,将“因此”改为“但”;②搭配不当,将“登载”改为“登陆”;③句式杂糅,删除“会”或“并非不可能”。
21.①也不符合事实 ②纯天然的才是最安全的 ③判定一种食品是否安全(每处1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语句补写的能力。首先通读文段,理解大意;然后联系上下文,寻找所给的提示语;最后根据要求,概括答案。
22.第一段:现代社会的食品不会完全没有添加剂。第二段:纯天然不是衡量食品安全的唯一标准。第三段:消费者不要被"零添加"的说法忽悠了。(每句2分,意思答对即可)
【解析】本题考查筛选并概括文段信息的能力。首先读懂大意,找出关键句;然后根据要求,用否定句表达;最后整合答案,概括作答。
23.【写作提示】本题考查写作能力。
(一)材料解读和参考立意
材料用“莲”与“酒”作喻,将老北京的四合院与咸阳城的阿房宫对举,还引用了牛顿的话,都包含了对“繁”与“简”的理解和认识。材料还指出“繁”与“简”的道理普遍存在于我们的日常生活、艺术创作、科技创新等过程中,给人以启示,引人深思。
要辩证地看待“繁”与“简”:二者存在着对立,“繁”包含繁华、细致、艰辛、奋斗、繁复、烦琐、浮华、扰攘等,“简”包含简单、简便、便捷、简朴、简洁、简约、淡泊等;二者也是统一的,二者互相依存、互相渗透,“繁”的表象背后是“简”的本质,“简”的形式背后有“繁”的支撑;二者之间互相转化,可以化繁为简,也可以化简为繁。要结合材料和自己的学习、生活经验写一篇文章,体现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参考立意:①繁简适宜,相得益彰;②该繁则繁,宜简则简;③正确处理“繁”“简”的关系;④崇尚“简”,不
惧“繁”;⑤“繁”者有深度,“简”者有魅力;等等。
(二)写作任务和要求
1.立意
写作必须紧扣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立意不准确的,不能评为一类文和二类文。
2.结合材料
材料的内容必须在行文中有所体现,有概述或分析,要由材料引出自己的感悟与思考。
3.明确文体
文体不限,自定文体,但要有文体意识,选择使用什么文体,就要符合相应的文体规范。
(三)题意评分解说
(四)补充说明1.错别字等扣分
缺标题扣2分;每1个错别字扣1分,重复的不计;标点错误多的,酌情扣分。
2.字数等扣分
①400字以上的文章,按评分标准评分,扣字数分。(每少50个字扣1分)②400字以下的文章,2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③200字以下的文章,10分以下评分,不再扣字数分。④只写一两句话的,给1分或2分,不评0分。
⑤只写标题的,给2分,不评0分。与作文完全无关,甚至是调侃考试、调侃评卷老师的内容可以打0分。⑥完全空白的,评0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