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届江西省抚州市金溪县第一中学高三下学期第四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
语文试卷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儒家文化体系中的“家国天下”意识,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之一。如今制度化儒家已然解体,社会形态、家庭结构、价值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尽管如此,汲取家国天下意识传统并对其进行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在今天仍具有重要的意义。“家国天下”意识作为积极的入世精神,将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结合在一起,基于这一道德自觉,社会成员才具有了责任担当、价值共识。
在今天,家作为基本情感纽带对我们依然具有重要的意义,应弘扬传统孝道,强化纽带和责任意识。家族观念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安土重迁的中国农耕文明进一步充实了家族的机能。人伦情感亦因血缘而来,在情感依托的层面上,家的意义超越任何经济的成本——收益分析。现代社会主张的公共精神与家庭伦理的建设并不矛盾。正如搬用熟人社会的伦理原则到陌生人社会是不合理的,反过来将陌生人社会的规则搬用到家庭也是不合理的,关键是如何能够在不同的关系当中正确切换。在现代化生产和协作上依照公共理性、法制精神;在家庭与私人领域,弘扬孝悌之道,忠恕相待,爱敬相与。这要求对家庭伦理和孝道进行理性的阐发和合理的引导,使得家庭伦理与公共理性彼此呼应。
“家国天下”意识是现代中国伦理的重要维度,它既连接传统的“修齐治平”,也连接社会、民族国家问题。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家与国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家是社会的细胞,国是维护家的外部屏障,家国的良性互动与发展有利于促进整个社会的稳定与协调。儒家家国天下的教化传统历史地塑造了中国人的内在人格与精神世界,《中庸》的“修齐治平”深入到一代代中国人的内心世界,内化为热爱祖国与家园的担当精神。在今天,心怀家国天下便是个体对国家和人民的热爱与忧患意识,是主动追求民族统一、国富民强的精神,也是国家认同感和责任意识的来源。
支撑和实现“家国天下”精神的是仁爱的“生生”之德。中国人内心的“天人合德”实际指向更为广阔的世界中的相生相与,它肯定世界是交感的,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是可以相互推演的,也是相互一致的。仁爱原则也是动态原则,原始儒家主张根据内在的“生生”之德,在矛盾的转化中主张“穷达以时”“与时偕行”。宋儒也以“生生”释“仁”,把原始儒家的“仁”范畴与《易》之“生生”相结合,使“仁”升格为表示天人合一的本体范畴,把“相生”当作自然万物蕴含的内在目的。仁爱原则也是“相 生”的凝合原则,这在伦理意识上表现为中正平和、诚实无欺、敬爱相与,虽有竞争,但在竞争中能够 冷静达观、互利互惠,实现“里仁”之美,建构互助型社会。
由此可见,儒家教化传统中的“家国天下”意识体现了传统时期的“中国智慧”。它成为“大一统”的重要思想基础与施政方针。“家国天下”意识,以其温柔敦厚的底色、生生不息的活力、和合共生的包容心,不仅能为个体生命提供精神关怀,而且有助于维系各民族的和睦共存,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供积极的 精神动力,值得我们倍加珍惜和大力弘扬。
(摘编自金香花《“家国天下”观念的历史形成及其现代意义》)
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 现代社会儒家虽已不复存在,但其入世精神仍有积极意义。
B. 人们基于血缘的原初信赖关系产生了家族观念和人伦情感。
C. 自然规律和人世伦理能相互推演是对“天人合德”的肯定。
D. “天人合一”的“仁”的升格体现出仁爱原则中的凝合原则。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文章采用“总分总”的结构,逐层论证了“家国天下”传统的现代意义。
B. 文章兼顾家庭伦理与公共精神,既体现辩证思考,也提出了具体的措施。
C. 文章将家的意义和经济收益作对比,论证家庭作为情感纽带的重要意义。
D. 文章依据宋儒对原始儒家理论的继承和发展,论证仁爱原则的动态特征。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中国人热爱祖国、追求民族统一的担当精神,来自个人发展的诉求与社会进步的诉求相结合的道德自觉。
B. 随着社会形态的变迁,以往熟人社会中以“人情纽带”维系人际关系的行为模式必然会被现代社会淘汰。
C. 歌词“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所反映的中国人的精神世界与价值追求,与文中的家国理念是相通的。
D. 传统“家国天下”的意识已经超越其原始意义,从社会结构升华为精神结构,成为中华民族共同的精神 家园。
三、古代诗歌阅读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注]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公元759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这首诗。
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诗人登上岳阳楼,看到了江水流向茫茫远方,洞庭湖面浩荡开阔,汪洋无际。
B.颔联运用拟人手法写大雁带走诗人的愁心,远处的山峰衔来一轮美好的明月。
C.首联是写诗人站在岳阳楼上俯视所见,颔联是写诗人仰观天宇时的主观感受。
D.李白在此诗中将景物写得有情有意,表现了诗人在流放获释之后的放浪不羁。
5.诗人是如何写岳阳楼之“高”的?请简要分析。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居易字乐天,太原下邽人。弱冠,名未振,观光上国,谒顾况。况,吴人,恃才少所推可,因谑之曰:“长安百物皆贵,居大不易。”及览诗卷,至“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乃叹曰:“有句如此,居天下亦不难。老夫前言戏之尔。”贞元十六年,中书舍人高郢下进士、拔萃,皆中,补校书郎。元和元年,作乐府及诗百余篇,规讽时事,流闻禁中。上悦之,召拜翰林学士,历左拾遗。时盗杀宰相,京师汹汹。居易首上疏,请亟捕贼。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初以勋庸①暴露不宜,实无他肠,怫怒奸党,遂失志。亦能顺适所遇,托浮屠死生说忘形骸者。久之,转中书舍人,知制诰。河朔乱,兵出无功,又言事,不见听,乞外,除为杭州刺史。文宗立,召迁刑部侍郎。会昌初致仕,卒。
居易累以忠鲠遭摈,乃放纵诗酒。既复用,又皆幼君,仕情顿而索寞。卜居履道里,与香山僧如满等结净社。疏沼种树,构石楼,凿八节滩,为游赏之乐,茶铛酒杓不相离。尝科头②箕踞,谈禅咏古,晏如也。自号“醉吟先生”,作传。酷好佛,亦经月不荤,称“香山居士”。
公诗以六义为主,不尚艰难。每成篇,必令其家老妪读之,问解则录。后人评白诗如山东父老课农桑,言言皆实者也。鸡林国③行贾售于其国相,率篇百金,伪者即能辨之。与元稹极善胶漆,音韵亦同,天下曰“元白”。元卒,与刘宾客齐名,曰“刘白”云。公好神仙,自制飞云履,焚香振足,如拔烟雾,冉冉生云。初来九江,居庐阜峰下,作草堂,烧丹。今尚存。
(选自《唐才子传卷六·白居易》,本文有删节)
(注)①勋庸:这里指被刺杀的宰相武元衡。②科头:不戴帽子,裸露发髻。③鸡林国:朝鲜半岛古国名。
6.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A.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并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B.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C.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并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D.权贵有嫌其出位/怒/俄有言/居易母堕井死/而赋《新井篇》/言既浮华/行不可用/贬江州司马/
7.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弱冠,男子20岁称弱冠,行冠礼,即戴上表示已成人的帽子,以示成年,但体犹未壮,故称“弱”。
B.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之意。唐初以中书舍人为之,其后亦有以他官代行其职者,称某官知制诰。
C.致仕,与古代官职的变动有关,它与“左迁”“出”“谪”“黜”“罢”等词均表示官职的贬谪。
D.六义,指风、雅、颂、赋、比、兴。风、雅、颂是诗的分类和内容题材,赋、比、兴是表现手法。
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白居易才华非凡。曾拜谒顾况,顾况先戏之以“不易”后叹之以“不难”,并把他推荐给中书舍人。
B.白居易性格忠直。常***直言论事,触怒权贵奸党,使他仕途不顺,也是他“放纵诗酒”的原因之一。
C.白居易能随遇而安。失意时借佛教生死说超脱形体痛苦;卜居履道里,以品茶饮酒、谈禅咏古为乐。
D.白居易诗名远播。他的诗歌内容真实,辞句晓畅,风格平易,在当时流传甚广,内至宫廷,外达异邦。
四,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人民的鱼
苏童
春节临近,鱼的末日也来临了。
鱼在香椿树街来来往往。多少鱼呀!有的鱼威风,是从小轿车上下来的,有的鱼坐着面包车拖拉机来,也有的鱼挂在自行车把上,委屈地晃荡了一路,撅着嘴来到居林生家的天井。那么多鱼把柳月芳忙坏了。她刚出门倒去一大盆污水,想起缸不够用,就跑到张慧琴家,说是腌雪里蕻。张慧琴撇着嘴,什么雪里蕻,你们家的鱼腥一条街了。柳月芳有点尴尬,就那么几条鱼,哪能腥一条街!我们家老居最反感别人送年货了。不骗你,腌菜用。柳月芳借回缸却忘了盆,后来张慧琴就敲门了。
张慧琴侧着身子看天井里的鱼,整整齐齐,像一支有组织有纪律的队伍,张慧琴笑起来,腌这么多雪里蕻?
人家亲眼看见,柳月芳也就不瞒了,不瞒你,都是内部价,便宜。
张慧琴也不点破,指着一只缸笑着说,怎么把鱼头扔了?柳月芳说,我一个人哪忙得过来?
张慧琴天生热心肠,后来就蹲在居家的天井里,和柳月芳组成一条流水线。
这么大一条鱼,够一大家子吃两天了。张慧琴抚摩着一条大青鱼,你好福气呀。
什么好福气?柳月芳偏要装傻。
你好福气呀!张慧琴叹了口气。
柳月芳在昏暗的灯光下偷偷地瞟了她一眼,看见的说是一张充满妒意的脸,不如说是女邻居哀伤自怜的表情。柳月芳没说什么,拎出一条大鲤鱼往张慧琴脚下一掷,别跟我客气,带回去给孩子们吃。
张慧琴没有推辞,说,你不要跟我客气的。
柳月芳突然发现盆里还有一堆鱼头,原准备送给王德基,柳月芳决定改送张慧琴。鱼头你们吃不吃?本来送王德基的,他老是帮我家拉煤,你要,就给你。
怎么不吃?张慧琴说,鱼身上的东西,除了胆都能吃,不瞒你说,我最爱吃鱼头了。
隔天柳月芳走过张慧琴家的厨房,闻到一股扑鼻的鲜香,什么菜这么香?你给我的鱼头呀,进来尝一尝?柳月芳说,我们家不吃鱼头。话一出口便后悔,把好好的一份人情弄薄了。
鱼促进了柳月芳和张慧琴的感情。她们互赠拿手好菜,柳月芳善于做腌鱼,这大家也能想见,但张慧琴不一样,她是巧妇能做无米之炊,菜馄饨好吃,盐水毛豆好吃,白切肚肺好吃。有一回柳月芳看见她喝一碗汤,海带葱花,尝了一口,居然也很好吃!
柳月芳真心赞赏女邻居的厨艺,加之居林生结交多,凡是有一定规模的家宴,必央求张慧琴帮忙。张慧琴从不推辞,在居家厨房就像在自家一样。张慧琴爱听表扬,这边忙着那边还听客人反响,反响当然很好,大家大夸柳月芳的厨艺,张慧琴也不计较,捂着嘴咯咯地笑。
宴席散了,柳月芳总过意不去。张慧琴说,我把鱼头端回家就行。
据柳月芳后来说,那几年她送给张慧琴的鱼头可以装一卡车。大家都记得鱼的风光岁月也是居林生的风光岁月,而居林生风光,张慧琴也沾光。
不知从哪年开始,人们不送鱼了,开始与世界接轨,送西洋参,龟鳖丸。再后来,居林生也失意了,每年送礼高峰的时候,居家冷冷清清,有时候迎着暮色看见一个人,还是居林生自己。
居家失意,张慧琴家却红火起来。大家一致认为是靠大儿子东风。东风没有工作,干个体户,结果偏偏发了家!东风从海上走私香烟,每次回来,人晒得像一根木炭,一身汗臭和海腥,但是怀里揣着一塑料袋的钱。张慧琴提心吊胆,死活不让儿子再去。
东风就开了那个餐馆,主打产品是鱼头,厨师就是张慧琴。
大家都挡不住东风鱼头馆的诱惑,加上街坊邻居八折优惠,简直门庭若市。但柳月芳一家从没去过。
张慧琴一直劝说柳月芳,她说,知道你们不吃鱼头,我做别的还不行吗?柳月芳还是固执地微笑着。你不用客气,你们做生意,不是慈善,怎么能白吃?张慧琴说,我吃过你们家多少东西,不也是白吃嘛。柳月芳还是微笑,不一样,不一样了。张慧琴听出了别的味道,她是聪明人,她抓住柳月芳的手,用力晃了晃,这客请定了,你给面子就自己来,不给面子就五花大绑地来!
张慧琴终于打动了柳月芳,柳月芳带着居林生和儿子居强,还有居强的女朋友去了东风鱼头馆。柳月芳一坐下就瞥见了糯米糖藕,那是她最爱吃的,白切猪肝,那是居林生爱吃的,甚至还有儿子爱吃的凉拌豆腐。柳月芳百感交集。
正如张慧琴许诺的那样,桌上没有鱼头。可是当张慧琴亲手端上一锅老鸭汤时,居强的女朋友小声地嘀咕,这家馆子不是鱼头最有名吗?
居强有点尴尬,用手盖着嘴向女朋友解释。那姑娘抓着居强的耳朵就说:你前天还吃鱼头的!
张慧琴咯咯笑起来,鱼头最好吃,居强你不光要陪女朋友吃,还要陪你父母吃!
宴席的格调急转直下,鱼头变成了某种象征,涉及对姑娘的关爱,对张慧琴的尊重,也隐隐涉及当事者对变革的态度。
柳月芳有点窘,我哪有这么挑剔?问老居吃不吃。张慧琴乘胜追击,老居呀,你疼不疼儿子,疼不疼儿媳妇?居林生毕竟是居林生,能认清形势,也善于表态,上鱼头!百花齐放百家争鸣,鱼头本来就可以吃嘛!
居林生柳月芳吃了红烧鱼头,还喝了一碗鱼头白汤!张慧琴后来绘声绘色地向别人描述——
居林生说,鱼头,味道很不错嘛。
柳月芳说,好吃,没想到鱼头这么好吃。
居强近来迷上了文学创作,那天他偶得小诗一首:
年年有鱼
年年有余
有鱼的世界多么美丽
有鱼的世界多么富裕
居强那女朋友只顾吱溜吱溜喝汤,别念了别念了,什么破诗!
(《北京文学》2002年第九期。有删改)
9.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A.小说开篇道出“鱼的末日”,与之对应恰是人的“春节临近”,在悲喜始末之间,隐含着作者对生态保护的思考与追求。
B.小说善用对比刻画人物。例如居林生“最反感别人送年货”,但收到的鱼“腥一条街了”,柳月芳“不瞒了”终究还是瞒了。
C.小说最后描写居强的女朋友“喝汤”评诗的场景,既突出鱼头汤的美味,也留下较为丰富的阅读空间,言有尽而意无穷。
D.小说叙述视角灵活多变,既有旁观者的客观中立,又有当事人的敏感与亲切,叙述语言寓庄于谐,机智幽默,含义隽永。
10.初入东风鱼头馆,“柳月芳百感交集”,请联系上下文简要说明柳月芳当时的心理。
11.请探究小说以“人民的鱼”为标题的深刻用意。
五、选择 简答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惦念的是那一树黄叶,推开窗棂,读到的树,竟是一个显山露水的甲骨文字——没了昨日那遮天蔽日的叶子,剩下的是虬枝挺干。我的心像是被谁搁上了一块沉重的冰,无法再幻作一只鸟,向那棵树飞去了。这一夜的风呵,就凋零了满树的生命!而风又奈你其何,坠落的终要坠落,无须挽留,你还有一身傲骨与春天之前的整个冬季抗争!
于是,我读懂了梧桐的落寞,不是慨叹韶华流逝的漠然,不是哀怨人潮人海中的孤寂,而是一种禅意、一种宁静和虚空的玄奥。服从自然又抗衡自然,洞悉自然又糊涂自然,任风雕雨蚀,四季轮回,日月明晦,花开花落,好一种从容淡泊的大度!不禁又感慨起外祖父的英年早逝,悲哀起他屈从天命的无奈,悲哀起那个年代里的人们。
又是一阵熟悉的树叶婆娑的沙沙声响,亲切地叩击着耳鼓。俯目望去,一个红衣女孩雀跃在那黄叶覆盖的小径,那模样似乎每一片叶子都在为她青春的步履伴奏。此刻,我的窗台上,扑进一阙蓬松的阳光,洒在案前昨夜未曾合上的一卷旧书上。
12.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
A.到河滩挖“浪柴”的记忆至今都是幸福而快乐的——尽管那是童年十分辛苦的一种劳作。
B.神州万里幅员,我最钟情于大西北。并非故乡,远胜故乡——故乡之谓仍是一个狭小的概念。
C.这末一句又击中了我——说实话,当时我真的动了回家的念头。
D.各国政府——无论专制政府或共和政府,都驱逐他。
13.比喻具有相似性,请据此对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所用比喻进行简要分析。
14.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以改写成:“我又听到了树叶的声响。”从语意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为什么说原文表达效果更好?
五,阅读下面某社区“红色议事厅”工作流程图,根据要求完成题目。(6分)
【注】 两代表一委员:党代表、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15(1)用一句话概括“红色议事厅”工作职能,不超过15个字。
(2)从“为老百姓办实事”角度评价“红色议事厅”工作机制。要求:体现流程图主要内容,语言简明、准确,不超过80字。
六、情景默写
16.补写出下列句子的空缺部分。
(1)李白在《梦游天姥吟留别》里写天姥山天黑后熊龙的吼叫使山林震颤的两句:_________,___________。
(2)陶渊明在《归园田居(其一)》中表现自己摆脱官场生活,回归大自然后的喜悦心情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
(3)《短歌行》中借用典故,表示自己像周公一样热切殷勤地接待贤才,使天下人才都心悦诚服地归顺的句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七.写作(60分)
2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刘祚坤,1924 年6月出生,湖北南咸宁石溪村人,自小家庭贫苦。抗美援朝战争爆发后,刘祚坤告别怀孕的妻子和 3 个孩子,毅然参军。
刘祚坤上前线没多久,就被调到后方的兵站负责守卫。刘祚坤认为不管在哪里,只要做好自己的工作,就是立功。1953年4月26日,兵站里刚从苏联运来5个火车皮的航空燃油,深夜两架美军轰炸机忽然飞来,一个车皮被炸弹击中,瞬间火光冲天。刘祚坤想都没想,就冲了上去,冒着敌人飞机的扫射,登上火车将油桶往下滚,一口气滚了20多桶,并和战友们一起,将其他的油桶安全转移,保护了重要战略物资。为此,刘祚坤被评为一等英雄,受到了嘉奖。两年后,刘祚坤退伍,上级领导计划把他安排到机关工作,但他觉得自己没有文化,不想给组织添麻烦,选择回乡,靠种地生活,在家乡默默无闻地生活了54年。直到1998年,为了孙子应征入伍的事情,他找到了上级,自己的身份也得到证实。
今年是抗美援朝70周年,学校打算举办主题演讲会,请你以一名高三学生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表明你的观点,阐述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选准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语文参***
1 | 2 | 3 | 4 | 5 | 7 | 10 |
B | C | C | A | C | A | C |
11 | 14 | 17 | 18 | 20 | ||
D | C | A | B | C |
一、论述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9分)
1.B(解析:“说明杜甫最早从当时流行的风气中挣扎出来”理解错误,原文第四段是说“它是杜甫从当时那种流行的风气中挣扎出来的最早例证”,不能说明杜甫最早从流行风气中走出来。)
2.c(解析:引述列宁的论述,是为将杜甫的创作分为两大阶段进行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3.C(解析:A项,“直接反映”有误,历史发展背景、政治社会状况必须经过作家在生活实践中的清醒认识,才能反映在作品当中;B项,“更具有思想深度和生命力”过于绝对,文中不存在比较,如《饮中八仙歌》这样的直觉感受下的创作也有其特殊的生命力;D项,“大于外部史料的考证”于文无据。)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共3小题,12分)
4.A(解析:B只能体现出国家认同的认知层面。C“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决定因素”错误。“只
要……就”过于绝对。)
5.C(解析:“当代大学生的行为选择呈现个性化、多元化和国际化的特点,部分大学生他
们对国内时事发展也不大关注”可体现出大学生“国家”观念偏弱化,不能体现出其认同威不强。)
6.(1)思政教育: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选择正确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大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认同感。
(2)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培养青年大学生学习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意识,促使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争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者,从而树立文化认同。
(3)典型事件教育:借助典型社会事件,把握最佳民族认同感教育时机。全国性、全民族性大事件的发生有助于提升大学生国家认同感
7.A【解析】错在“写出了来人被风雪裹挟得几乎站不住脚的样子”来人并非被风雪裹挟得几乎站不住脚,而是急着要进屋。
8.【答案】①人物角度:老人的儿子叫丁峰,是坚强无畏的抗日分子。②环境角度:当时正处于抗日战争时期,斗争极其艰苦。③情节角度:丁峰在与日本侵略者进行英勇战斗,敌人对其恨之人骨,急欲抓捕他(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小说三要素是人物、环境、情节。作答时,从相应内容中提炼出这三方面的内容即可。从人物上说,戴绿帽子的人的话,点明了"儿子”的名字--丁峰,而且让读者知道了他是什么人。从环境上说,“被皇军通缉”告诉我们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从丁峰被搜捕,可知斗争非常艰苦。从情节上说,对话表明戴绿帽子的人是来抓捕丁峰的,这又侧面表明丁峰与敌人进行了英勇的战斗。把这些内容加以整合就是答案。
9.【答案】①这样写可以让人推测出丁峰已经牺牲,无法与父亲团聚,从而增强小说的悲剧色彩。②丁峰最终没有回家,更好地表现了抗日的艰苦,以及革命者的不怕牺牲、英勇战斗,从而更深刻地表现主题。③小说的主人公是丁峰的父亲,写丁峰没有回家,才能更好地展开关了他父亲保护书信的情节,塑造其形象(每上2分,意思对即可)
[解析】从丁峰的表现来看,如果战争结束后还没有回家,可以判断出他也牺牲了。这对于日夜盼望儿子回家的父亲来说,无疑是悲剧,由此可以答出第一点。丁峰之所以牺牲,一定是因为斗争太艰苦,而他又决不屈服于恶劣的斗争形势,从这个角度上说,写丁峰没有回来,可以说是对革命者不怕牺性、英勇战的歌颂,而这就是小说主题中的重要内容,由此可以得出第二点,小说的主人公是父亲。丁峰没有回家,则父亲守护信件的情节得到充分展开,父亲的形象当然也就更加生动。由此可以得出第三点。
10. C(解析:原文标点为“时武惠妃宠幸倾后宫,生寿王瑁,诸子莫得为比,太子浸疏薄, 林甫乃因宦官言于惠妃,愿尽力保护寿王。惠妃德之,阴为内助,由是擢黄门侍郎。”)
11. D(解析:巳时等于现在上午的九时至十一时。)
12. D(解析:“假意鼓励”理解有误。原文是李林甫公然恐吓谏官,要他们像不言不动的 “立仗马”一样保全禄位。)
13.(1)当时,张九龄正凭借文章诗赋的才能被唐玄宗器重。李林甫虽然心里非常憎恨张九 龄,但仍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侍奉他。 (解析:①以:凭借。②为……所:表示被动关系。③重:器重。④曲意:违背自己的真实 意愿。⑤句子大意。) (2)李林甫担任宰相后,凡是才能、威望、功劳比自己还要尊贵的人,以及被玄宗器看重的 人,权势、地位即将接近自己的人,必定想尽各种办法除掉。 (解析:①右:比……尊贵。②厚:形容词作动词,看重。③逼:非常接近。④去:除去。 ⑤句子大意。)
【参考译文】 唐玄宗开元二十二年(734 年)。吏部侍郎李林甫能说会道,十分狡猾。他与宫廷内的 宦官及妃嫔深深结交,让他们打探唐玄宗李隆基的一举一动。因此,李林甫对皇帝的动静无 不知晓,每逢向玄宗进言或回答玄宗的问题,皆能符合玄宗的心意,玄宗因此对他非常满意。 当时在后宫中,武惠妃最受皇帝宠幸。惠妃生下寿王李瑁,其他皇子所受的皇恩都无法与寿 王相比,太子李瑛也逐渐被玄宗疏远、轻视。李林甫于是通过宦官对惠妃说:我愿意尽力保 护寿王。惠妃感激李林甫的恩德,就秘密在后宫帮助他。因此,李林甫被提拔为黄门侍郎。 五月戊子(二十八日),唐玄宗任命裴耀卿为侍中,张九龄为中书令,李林甫为礼部尚书、 同中书门下三品。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 年)。起初,唐玄宗想任命李林甫为宰相,向中 书令张九龄征询意见。张九龄回答道:“宰相与国家的安危息息相关。陛下如果任命李林甫 为宰相,我恐怕将来会为国家的命运而担忧。”玄宗不采纳张九龄的意见。当时,张九龄以 文章诗赋之才被唐玄宗看重。李林甫虽然心里痛恨张九龄,但仍然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愿去奉 承他。李林甫想遮敝唐玄宗的视线,堵塞唐玄宗的耳朵,以便自己执掌朝廷的大权,就公开 召集诸位谏官,对他们说:“现在有英明的君主在上,诸位大臣顺从他都来不及,怎么用得 着向他多提意见呢?诸位不见立仗马吗?虽然给它们喂的是三品官员的食料,但是它们一旦 鸣叫就会被立即拉下去。如果你们也出现这种情况,后悔怎么来得及?”补阙杜璡曾经向皇 帝***,论及国事。第二天,杜璡就被贬为下邽令。从此,向皇帝进谏言的道路被断绝了。 唐玄宗开元二十七年(739 年)夏四月己丑(二十八日),玄宗任命牛仙客为兵部尚书、兼 侍中,李林甫为吏部尚书、兼中书令,由二人总管国家文官和武官的选拔和任命。唐玄宗天 宝元年(742 年)。李林甫作为宰相,对凡是才能、威望、功劳高于自己的人,以及被玄宗 器重的,权势、地位即将逼近自己的人,必定想尽各种办法除掉他。李林甫尤其憎恨擅长文 章、诗赋的大臣,或者表面上与他们亲善,用甜言蜜语引诱他们,暗地里却陷害他们。世人 称“李林甫口中含蜜,而腹中带剑”。玄宗曾经在勤政楼下摆设音乐,把门帘放下来观赏。
兵部侍郎卢绚以为玄宗己经离开,放下马鞭,按住驾马的缰绳,从勤政楼下横穿而过。卢绚 风度翩翩,显得高洁、纯粹。玄宗的眼睛一直盯着卢绚,目送他离开,深深地赞叹卢绚含蓄 宽容的风度、仪态。李林甫欺骗卢绚的儿子和弟弟。卢绚感到害怕,于是自己请求调任太子 宾客、詹事。李林甫担心他的这一举动会违背众人的意愿,于是授予卢绚华州刺史之职。卢 绚到华州任官,没过多久,李林甫就诬陷卢绚有病,不能处理州内的事务,让卢绚做太子詹 事、员外置同正员。按以往的先例,宰相在官衙署内***公务,午后六刻才出去。而李林甫 却向皇帝说现在天下太平,没有什么事,他在巳时(上午九至十一时)就从衙署回到自己的 住宅了。军国机务都由李林甫在自己家中决断。掌管文书档案的官员抱着已经处理好的公文 书来到,陈希烈仅仅在这些文书上签上自己的名字而已。李林甫屡次兴起大狱,在长安另外 设置推事院,作为自己刑讯逼供、排斥异己的工具。因为杨钊跟后宫中的杨贵妃有亲戚关系, 能常常出入皇宫,他所说的话皇帝多能听进去。因此,李林甫将杨钊发展为自己的党援,提 升为监察御史。杨钊稍微发现跟太子有关的事情,李林甫都指使他向皇帝上奏、弹劾,并交 付罗希爽、吉温审问。幸好太子的性格仁孝、谨慎,张垍、高力士在唐玄宗面前常常保护他, 因此李林甫最终不能离间玄宗跟太子的父子关系。以前,宰相都以自己的品德、度量自处, 不显摆威势,骑马的侍从不过几人而己,士人或民众有时不用专门回避宰相。李林甫认为自 己结下的仇敌太多,常常担心刺客行刺他,出门则用步兵、骑兵百余人分为左右两翼护卫, 金吾卫的将军负责清理街道、戒严。他们在前面驱赶几百步之外的人,连中央政府的高级官 员都要避让宰相李林甫。李林甫居住在家里,则设置很多重机关、墙壁,用石块和砖铺地, 墙壁中安装板子,就像防备大敌一样。他一天晚上换好几张床睡觉,即使是他的家人也不知 道他究竟睡在哪儿。宰相的骑兵侍从大规模扩张,人数众多,这种情况肇始于李林甫。他居 宰相之位达十九年,酿成天下混乱的局面,而玄宗却昏然没有醒悟。
14.c【解析】“无法承受一双得胜’佩环的重量”中“无法承受”错,颈联的意思是说,掊巾上适合系上凯旋时的佩环,意在表述自己无人赏识,没有建功立业的机会。
15①从表达情感上看本诗尾联的含意为:何时能够用身上携带的弓箭到边塞取得敌军将领的首级,表达了渴望被朝廷重用能够抗击外敌建功立业的豪情壮志。《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尾直抒胸臆,抒发杀敌报国的豪情,总有一天要把弓弦拉得像满月一样射掉那贪婪成性的“天狼星”,将西北边境的敌人一扫而光。和本诗在主题上异曲同工。②从思想内容上看:本诗的尾联与《江城子·密州出猎》的结句都表达了诗人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熊心壮志,委婉地表达了我盼得到朝廷重用的愿望。(3分)
16(1)终岁不闻丝竹声 无丝竹之乱耳(2)虽一毫而莫取 而吾与子之所共适(3)多于在庾之粟粒,多于九土之城郭(每空1分,共6分。第小题)
17.(3分)A(“体悟”,强调体会并有所领悟,符合画家“再现”自然的语境;“体验”,亲身经历,实地领会。“孜孜以求”,强调不知疲倦地探求以达到目的,符合语境;“梦寐以求”,强调渴望得到。“奇技淫巧”,“奇技”指奇异技能,“淫巧”指过度工巧,符合语境;“旁门左道”,泛指不正派的东西。“回溯”,上溯,回到本原,符合语境;“回顾”,回忆。)
18.(3分)B(原文有三处错误:“中国山水画”缺少对应的谓语,中途易辙;“达成……高峰”应为“达到……高峰”,搭配不当;“以注重……为中心”应为“以……为中心”或“注重……”,句式杂糅。三处错误全部改过来的只有B项。A项,中途易辙未改;C项,“完成……高峰”属搭配不当;D项,“表达……中心”属搭配不当,而且语义也发生了变化,与原文“注重表达内在旨趣”的的语义不同。)
19.【参***】
示例一:明代园林绘画在融合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的基础上,形成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
示例二:明代园林绘画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由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融合而成。
【评分标准】
①句子主干只有一个谓语成分:“绘画(在……基础上)形成……风格”或“风格由……融合而成”。句子主干有两个(或以上)谓语成分的,该项不得分(2分);
②长状语“在融合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的基础上”或“由宋画的写实传统和西方的再现技法”(1分);
③长定语“既非复古、亦非西化的(特殊风格)”;(1分)
④句子连贯,语序合理。(1分)
20.(3分)C(根据上文“小蚂蚁一只只都这么努力”可知此处叙述主语应为蚂蚁,可用代词“它们”代替,排除BD项;C项用破折号连接,强调“群体生存”,与下文“群体觅食效率的最大化”可以更好地勾连。A项“把群体生存”介宾结构做状语,强调的是“共同目的”,与下文的连贯性不及C项,排除A项)
21.【参***】
①交通流量就开始下降 ②相应地调整自己的速度 ③要人类向蚂蚁学习
(每句2分,共6分,意思相近即可)
解析:①根据下文“但是…交通流量也不会下降”可知,人类与蚂蚁不同,当道路占用率高于0.4时交通流量会下降;与“最后降为零”相对应,空白处应强调“开始”,所以此处应填“交通流量就开始下降”。②根据下文“加快速度”“放慢速度”,可以概括出空白处是蚂蚁调整速度。③“不过”为转折关系,“难以实现”与“有希望实现”相对,根据下文“参考蚂蚁”可知空白处强调“人类向蚂蚁学习”,意思对即可。
【评分标准】
①“交通流量下降”得1分,“就会”“开始”等强调开始的词得1分。
②“调整”得1分,“快慢”“速度”得1分。
③“人类”得1分,“向蚂蚁学习”“学习蚂蚁”得1分。
六、作文。(60 分)
审题提示:材料第一段先引出当前的社会背景——取得辉煌成就,也存在内卷、倦怠、躺平现象。再引述“学者”(该学者为首都经贸大学教授、博导杨河清)观点:充分肯定努力工作、学习的价值,反对常态化的过度劳累。“学者”的观点主要是引导学生对社会现象做理性辩证分析。
材料第二段针对“逃离倦怠”提出了四个关键词——适度、降噪、停顿和滋养(湘语文注:四个关键词为三联生活周刊2022年度生活关键词)。
所谓适度,主要是指在日常的工作、学习生活中,应结合自身实际,劳逸结合,张弛有度,找到平衡点。
所谓降噪,主要是指坚定自己的目标,尽量减少外界的消极干扰,较低内心的内卷焦虑度,坚定地朝既定目标前行。
所谓停顿,主要是指适时地对人生进行沉淀、反省、小结、调整,放慢脚步,舒缓节奏,让人生的道路走得更宽阔。
所谓滋养。主要是指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需要不断地汲取成长的养分,不断充电,完善自我,这种滋养来自多方面,比如阅读,比如自然风景,比如师友教导,比如生活经历等等。
写作要求是“以上述关键词中任意两个为基础”展开论述,考生应选择两个关键词,并使之形成一定的有机关联。从材料看,“上述关键词”应指“适度、降噪、停顿、滋养”四个。
而其中一地区阅卷组提供的评分细则认为,也可从第一段的关键词(“内卷、倦怠、躺平”“追赶超”“勤奋”“努力”)和第二段的其它关键词(“远离倦怠、远离喧嚣”“清爽明白”等)选择,但如果选取了材料之外的关键词,即判为跑题,不得超过 36 分。
文体要求是演讲稿,且明确了演讲主题——“逃离倦怠,呼唤健康”。应注意演讲稿的正确格式,有称呼、开头、结语等。
相关专题:模拟考试